第一篇:陈毅市长
陈毅市长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2、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3、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点
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教学难点
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课件 课时: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人课文。
由《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导入。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大家可以把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查找到的有关于陈毅、作者及剧情、背景等资料展现出来
陈毅简介:“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首烩炙人口的诗是陈毅(1901年—1972年)当年负重伤后在梅岭被国民党军围困时所作,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陈毅字仲弘。1901年 8月 26日生于四川。少年时在成都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陈毅文武双全,博学多才。他撰写的军事论著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已收入《陈毅军事文选》。他的诗词作品已收入《陈毅诗词选集》。
沙叶新简介:当代剧作家,回族,1939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进上海戏剧学院创作研究班。1963年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担任专业编剧。现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发表的剧本有《一分钱》《焦裕禄》《假如我是真的》《论烟之有用》《陈毅市长》等十多个剧本。其中《陈毅市长》获1980年话剧创作一等奖,《宋庆龄》获1986年“十月奖”,《尊严》获1988年文化部优秀剧目奖。全剧简介: 《陈毅市长》是十场话剧剧本。第一场以陈毅同志在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前的一次讲演作为开端,提出了'到了上海之后,究竟是上海把我陈毅染黑了,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红彤彤的'问题。然后以此作为全剧动作的贯穿线,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典型意义的场面里,展开了一系列思想矛盾冲突。中间入场戏,写了陈毅同志怎样依靠工人阶级,教育资本家,恢复和发展生产;怎样团结知识分子,发展文化和科学事业;怎样整顿包括自己在内的政府和党的作风,等等,通过描写陈毅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片段,通过他与各种各样的人物的接触以及发生的冲突,多侧面的展示了陈毅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
前一场陈毅视察百货商店,发现盘尼西林短缺,不法商贩趁机抬价,百姓无力购买。于是陈毅决定要办药厂,从而引出“夜访齐仰之”这场戏。
2、提问:读过了一遍课文,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发生在两个主人公之间的事件?
参考:陈毅夜访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工作。
3、剧本根据情节的发展,剧本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是什么? 参考:打电话、按电铃,夜访被拒(开端)——进门后限制谈话时间,大谈“化学”(发展)——破例延时长谈,化学家起了“化学变化”(高潮)——委以重任,秉烛夜谈(结局)。
三、逐层深入 仔细揣摩
1.思考:话剧的表现手段有哪两种? 明确: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手段的戏剧形式。本节课重在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讨论:文中两位主要人物陈毅与齐仰之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陈毅:坚定、豪爽、机敏、雄辩——无产阶级革命家
齐仰之:急躁、诚恳、有爱国心、清高、固执、政治淡薄、科学严谨——爱国主义科学家
3.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陈毅与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和动作的例句。男女同学分工,男同学找能表现陈毅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女同学找能表现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4.把握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1)引导学生了解潜台词。
潜台词是藏在字面之下的没有说出来的台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这个“意”反映了特定的情景之下人物说话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2)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①齐仰之 : 这……可以延长片刻。
“这……”包含着激烈的内心冲突:想问个究竟就得破多年恪守的信条;不问清楚又于心不甘,因为“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在进退两难中,勉强作出了“可以延长片刻”的选择。
②陈毅 : 我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到一起,不就中和了? “碱性”是比喻说法,指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中和”指用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影响齐仰之,让他适应新时代,改变过去不问世事,不问政治,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准则的做法。5.分析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1)明确概念(结合文后练习二)。
舞台说明也叫“舞台提示”,是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根据演出的需要,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展开。
(2)四人小组讨论分析这场戏中“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①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身份——深居简/潜心科研的化学家。
小道具——条幅,说明他埋头钻研,无意接待来访。
这部分舞台说明为陈毅夜访被拒绝,两人间产生戏剧冲突作了铺垫。
②齐仰之对“急促的电话铃声充耳不闻”“大皱眉头,拿起话筒”“将电话挂上,坐下继续工作”。
这些舞台说明表明了人物神情、动作,揭示了他清高、固执的性格及急躁情绪,预示与陈毅发生冲突的必然性,确定了戏剧氛围。
③齐仰之“乒的一声将门关上”“气冲冲去开门”“请陈毅进“请陈毅坐下”“连忙拦住(陈毅)”“点燃蜡烛”。这些动作、神情展示了矛盾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解决的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④齐仰之“烦躁地”“一惊”“为难地”“高兴地”“不悦”“深有感触”“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大笑”“大喜”。勾勒了齐仰之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有助于读者揣摩人物心理,理解人物形象。
6.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1)朗读指导。
①在充分理解剧作、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从总体上说,陈毅的语言坦率、豪爽,又不乏幽默;齐仰之的语言由冷淡、生硬转为热情、诚恳、急切。
②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确定声音的轻重、快慢、化。
③借助舞台说明,辅以一定的表情、动作。(2)四人小组组内分角色朗读。
(3)抽同学在班内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四、小结
本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课文围绕齐仰之的行为态度的变化,安排了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人物个性色彩鲜明强烈。剧中人物的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五、布置作业
必做:熟读、朗诵课文,.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
选作:课外阅读《陈毅市长》全剧。
板书设计
陈毅市长
沙叶新
陈毅(矛盾冲突)齐仰之
豪爽 清高
幽默 固执
睿智 朴质
愿畅谈(矛盾解决)
第二篇:陈毅市长
陈毅市长
第二课时
【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学生应具有初步的阅读和欣赏戏剧的能力。本节课是课文《陈毅市长》的第二课时,重点分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通过“感——议——析——品——写”等几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把握人物思想性格,深入体会戏剧语言的一般特点。通过对戏剧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通过对戏剧人物对话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戏剧语言的一般特点。
3、掌握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和欣赏戏剧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自说,深入体会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陈毅市长政治家的胸怀和人格魅力。教学重点:对人物语言的分析、欣赏。
教学难点:领略剧中蕴涵丰富的语句,掌握阅读欣赏戏剧的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相关视频、简洁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分析总结。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导入。
1. 出示陈毅《梅岭三章》的相关诗句,品诗句,读性格。2. 关于本幕话剧的剧情梗概。3. 关于本剧的矛盾冲突。
二、播放视频,直观感受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播放本幕话剧相关视频,观看过程中思考人物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三、品一品,说一说。
说说人物那些语言最有代表性,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并说说为什么。从这些片段中能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赏析体味。教师总结:
1.表现陈毅个性的语言。
(1)“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
——坚毅、倔强
(2)齐仰之:“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陈毅:“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
——豪爽风趣
(3)“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这个,就是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
——机敏而风趣
(4)“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一个催化剂。”
——风趣幽默,出众的智慧与才识
(5)“可以,决不多加打扰。”
“敌人破坏电厂”“马上要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
——豪爽干练、有崇高使命感
(陈毅):豪爽 直率 幽默 睿智 求贤若渴 2.表现齐仰之个性的语言。
(1)“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化合、分解、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 “还有两分半钟了。”
——固执、倔强、不讲情面
(2)“不,不,现在就谈!现在就谈!” “没关系,我们可以秉烛夜谈。” “三天三夜!”
——热情、诚恳、勇于改正错误
(板书)齐仰之:固执 清高 急躁 质朴 爱国
五、问题探究
讨论:作者是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的? 明确:1.恰当使用修辞手法。2.注意人物的身份、学识
3.注意根据人物性格设计语言,人物语言体现性格。4.注意前后照应。
5.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丰富的语汇。
六、精彩演练。模拟话剧开头齐仰之接电话的语言,体会语句中齐仰之表现出的固执、清高、倔强和不讲情面的个性特点。
七、课堂小结。
八、写一写。
根据对本幕话剧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写一篇简单的人物评论。附板书: 陈毅市长
陈:豪爽 直率 幽默 睿智
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齐:固执 急躁 清高 质朴
教学反思:
第三篇:《陈毅市长(节选)》
《陈毅市长(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剧情,了解剧中的矛盾冲突。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思想性,理解剧本的主旨。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诗歌)我们以前学过陈毅写的这样一首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平实质朴的诗可以说是陈毅一生高尚人格、曲折人生的真实写照。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陈毅,领略这一代军事家、政治家的风范。
二、简介背景(见课件)
话剧《陈毅市长》是当代剧作家沙叶新于1980年为纪念上海解放3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
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我们所接管的上海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又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们施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断偷袭轰炸,暗藏特务破坏捣乱;社会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帝国主义曾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陈毅身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帝国主义的预言彻底破产了。
课文部分是全剧的第五场。前一场陈毅视察百货商店,发现盘尼西林短缺,不法商贩趁机抬价,百姓无力购买。于是陈毅决定要办药厂,从而引出“夜访齐仰之”这场戏。
三、速读课文,理清情节
1、陈毅夜访齐仰之容易吗?他遇到了哪些难题?又是怎样被解决的?(总领全堂课的一个大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2、陈毅请齐仰之出山不容易。这场戏情节的发展可谓是波澜迭起,一波三折。“没有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① 本课的矛盾冲突是哪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学生回答(陈毅和齐仰之之间的冲突)② 他们的矛盾在哪儿?
学生回答(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矛盾冲突。)
3、学习第一部分—进门难
① 陈毅和齐仰之矛盾冲突的第一个回合是怎样的?(听录音2-24段)② 在第一个回合中,陈毅访问齐仰之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进门难。)
③ 齐仰之是闭门谢客,请帖请不来齐仰之,陈毅便亲自夜访,亲顾“茅庐”又吃了闭门羹。陈毅如何破解这第一难?
学生回答(如学生回答有困难,可引导:改日再来?这不符合陈的性格。他是怎样说的? “我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真是快人快语。在再次按响门铃仍然不开的情况下,陈毅索性将手指一直按在门铃上,陈毅不达目的不罢休,坚持按门铃,破了齐的恕不接待之例。)
4、学习第二部分—说服难
① 虽然进了齐家的门,但陈毅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什么困难?又是如何破解的?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5—61自然段
② 学生回答(谈话难)③ 如何破解这一困难的?
学生回答,如有困难可提示:齐仰之得知来访者是陈市长后,虽然让他进去了,但却一再强调是“闲谈不超过三分钟”,显然这是给谈话竖起了一起“闸门”。陈毅口头也答应绝不多打扰,心里却盘算着如何打通这道“闸门”。他并不急于谈工作,而是从他的房间谈起,针对齐住房的简陋,他引用了《陋室铭》,(学生齐背)这是对这位过着清贫生活爱国科学家的由衷称赞,同时起了缓和气氛的作用,以至齐仰之高兴地说:“过奖了,过奖了。”然而齐的三分钟规定并未取消,陈毅摸准了齐清高自负的性格特点,故意“危言耸听”:“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是一窍不通。”这个“激将法”一下子就把齐给激了起来,齐极盼赐教的时候,陈却卖起了关子,故意不讲,而要严格遵守只谈三分钟的规定,欲擒故纵,急得齐连忙拦住,破了三分钟之限。
5、房门敲开了,话闸打通了,但如何叩启齐的心扉,让他能担当大任,达到拜访的目的,这又是一个难题,即说服难。这是全剧的高潮和结局部分,也是剧中最精彩的部分。请自由朗读后面的谈话,这一部分中,有很多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的地方。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具体语句谈谈陈毅高超的谈话技巧吗? 学生回答并明确:
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当陈毅道出“共产党人化学”之真意,齐仰之不以为然,认为“与我无关”。陈毅针对齐仰之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一方面对齐仰之“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学工业”的爱国抱负充分肯定,对他当年“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的经历和心境表示同情和理解,另一方面,又深刻指出,齐仰之英雄无用武之地,正是当时腐败的社会造成的。这些话都说到齐仰之心坎里去了。开启了心扉,沟通了感情。
②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诸如:例1“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社会的变化、共产党人的化学关系到每一个人。”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是社会变化之学,这非常切合齐仰之这个化学家的身份,能够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可谓机敏而风趣。
例2“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这句话幽默地说自已身上的碱性,可以和齐仰之身上的酸性中和,酸碱中和产生新的物质,言外之意是说可以使齐仰之产生深刻变化。
例3“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他用“催化剂”来形象地比喻自己只起促使事物加速变化的作用,真正变化的是齐仰之。
小结:这些风趣幽默的语言,这些意味深长的潜台词,无不体现着陈毅独特的思想与性格,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尊重人才、团结知识分子建设新上海的美好的内心世界,还看到了他出众的智慧和才识。陈毅市长通过他高超的谈话技巧,使齐仰之发生的深刻的化学变化,从进门难转化为愿畅谈三天三夜,达到了拜访的目的。
四、品味语言特点,概括人物性格。
1、在话剧中,对话和动作是主要的表现手段。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依靠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因此,优秀的剧作,人物的语言应是高度个性化的,这样才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大家在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陈毅和齐仰之个性的语言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男生品读陈毅的语言,女生品读齐仰之的语言
2、归纳人物性格
陈—豪爽、直率、幽默、睿智 齐—固执、急躁、清高、质朴
3、创造性表演“齐仰之接电话”
通过刚才这一部分品读,我们通过语言描写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把该剧的第一段,即齐仰之接电话部分搬上舞台,请同学们找一搭档,把省略号省去的语言补上来,体会本段充满个性特征的语言描写。
五、剧本改编活动
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即能很好的展现人物鲜明个性,平时大家在写作中也应做到这一点,语言描写应注意人物的身份、学识,应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来设计语言,下面我们来实际操练,改写三顾茅庐中的对话,体现人物个性。
课件出示,将划线部分改写成对话
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附:板书设计 陈毅市长 沙叶新 陈毅 矛盾 齐仰之 豪爽 进门难 清高 幽默 谈话难 固执 直率 说服难 质朴 睿智 愿畅谈 不讲情面
第四篇:陈毅市长
《陈毅市长》选场
【学习目标】
1.认识《<陈毅市长>选场》的矛盾冲突。
2.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3感受陈毅市长政治家的胸怀和人格魅力。[教学重点]
认识《<陈毅市长>选场》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教学难点]
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热身】交流课前搜集的陈毅的作品《梅岭三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在战场上是攻无不克的,在文学上是文彩斐然的,当上肩挑起上海市长的重任,他又展现出了怎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话剧《陈毅市长》。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生字词。
2、走近作者
沙叶新,当代剧作家。一九三九年生于南京,回族。当代剧作家。
主要作品有:话剧《假如我是真的》、《陈毅市长》(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3、浏览课文,试着概括故事情节。
194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家。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登门拜访齐仰之,却遭到冷遇。进门之后,陈毅借刘禹锡《陋室铭》赞扬主人,融洽了双方感情。于是,陈毅乘机巧用“激将法”,大谈共产党的“化学”,使齐仰之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变化”,欣然同意出山筹建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三、小组合作探究
1、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矛盾冲突。
2、理清情节
①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进屋”)陈毅专程夜访,齐仰之闭门谢客。
②发展:(止于“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进门后被限制谈话时间,大谈“化学”
③高潮:(止于“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破例延时长谈,化学家起了化学反应。
④结局:(止于幕闭)委以重任,秉烛夜谈。
3、没有冲突就没有戏。作者在三个部分中写了三个回合的矛盾冲突,使情节曲折起伏,这三个矛盾冲突步步为营。你能从文中找出是哪三个矛盾冲突吗? 学生明确:第一次冲突——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
第二次冲突——解决了谈话限时3分钟的矛盾;
第三次冲突——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全场的高潮)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
1、请研读第二部分,思考陈毅巧引、巧改《陋室铭》有什么作用?
明确:显示了对主人潜心钻研科学的敬意和自己高超的谈话技巧,表现出了了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气质,缓和了气氛,很快博得了齐仰之的好感。
2、请研读第三部分,思考陈毅为什么要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明确: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适合谈话对象的特征,容易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比喻得体。说明陈毅极善于做思想工作。这个比喻促进了情节的戏剧性转化。
二、从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
(一)找出书本上最能体现陈毅和齐仰之人物个性的语言,想想好在哪里?
(二)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性格?
(1)学生跳读课文,在文中画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性格。(2)各组选派代表回答,全班交流
1、我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自信直爽
2、我倒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机智博学
3、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化社会„„——坦率、机敏、雄辩
4、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求贤若渴
5、我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我只是一个剂,一个催化剂哟!——风趣幽默 陈 毅:语言机敏、生动、风趣、幽默、谈话中常夹杂些方言和文言文,既不失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身份,又给人以诚恳、亲切之感,反映出他的高深修养。齐仰之:
1、“工作的时候只有元素、分子量、化合、分解是我的朋友!”
“我早就申明过,政治与我是绝缘的,我也决不会溶解在政治里。不论谁,就是孙中山的请帖我也不去”
“最近半年我要写书,谁来我也不接待!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潜心钻研、不闻政事、清高固执
2、“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 —— 求知心切
3、“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我几乎气昏了!” “我一定效力,一定效力。不,不,现在就谈!现在就谈!没关系,我们可以秉烛夜谈。三天三夜!” ——一心报国 齐仰之:爱国的化学家,政治观念淡薄,性格固执、急躁、清高,深居简出。
三、品味语言。潜台词是戏剧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它是人物在行动过程中真实的内心表现。你能从本文中找出潜台词并体会其中的意思吗?
1、句一:陈毅进齐仰之的屋子后打量房间,说:“齐先生就住这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齐先生您是个海内外知名的化学家,怎么住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这与您的身份不相符合呀!
2、句二:齐(看表)说:“还有两分半钟了。”其潜台词是什么?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要讲就快讲,否则时间一到就不跟你讲了。3:二是„„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潜台词是:知识分子的迂腐
4、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潜台词是:共产党人善于团结人的作风
四、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
文中有几次提到“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有什么作用?
有七处。齐仰之从贴字条到撕纸条,从谈话不得超过三分钟到要谈上三天三夜,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情节也随之变化。这个字条的设计,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以及表现主题,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
1、文章主题
这场戏通过陈毅市长夜访化学家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故事,表现了陈毅同志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重视科学文化、尊重知识分子的优良作风和顽强坚毅、风趣乐观的性格。2.写作特色
(1)剧情完整,结构清晰,矛盾冲突有始有终。(2)人物语言富于个性特点。
第五篇:陈毅市长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威尼斯商人》节选部分,了解了一些关于戏剧的知识,也品味了莎翁绝妙的情节设计和鲜明的人物塑造,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戏剧,来自沙叶新的《陈毅市长》选场。
二、简介背景 话剧《陈毅市长》是当代剧作家沙叶新于1980年为纪念上海解放3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
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我们所接管的上海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又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们施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断偷袭轰炸,暗藏特务破坏捣乱;社会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帝国主义曾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陈毅身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帝国主义的预言彻底破产了。
课文部分是全剧的第五场。前一场陈毅视察百货商店,发现盘尼西林短缺,不法商贩趁机抬价,百姓无力购买。于是陈毅决定要办药厂,从而引出“夜访齐仰之”这场戏。
三、速读课文,理清情节
1、陈毅夜访齐仰之容易吗?他遇到了哪些难题?又是怎样被解决的?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交流:
进门难。解决办法:坚持法——“我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在再次按响门铃仍然不开的情况下,陈毅索性将手指一直按在门铃上,陈毅不达目的不罢休,坚持按门铃,破了齐的恕不接待之例。
谈话难
解决办法:激将法——齐仰之得知来访者是陈市长后,虽然让他进去了,但却一再强调是“闲谈不超过三分钟”,显然这是给谈话竖起了一起“闸门”。陈毅口头也答应绝不多打扰,心里却盘算着如何打通这道“闸门”。他并不急于谈工作,而是从他的房间谈起,针对齐住房的简陋,他引用了《陋室铭》,这是对这位过着清贫生活爱国科学家的由衷称赞,同时起了缓和气氛的作用,以至齐仰之高兴地说:“过奖了,过奖了。”然而齐的三分钟规定并未取消,陈毅摸准了齐清高自负的性格特点,故意“危言耸听”:“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是一窍不通。”这个“激将法”一下子就把齐给激了起来,齐极盼赐教的时候,陈却卖起了关子,故意不讲,而要严格遵守只谈三分钟的规定,欲擒故纵,急得齐连忙拦住,破了三分钟之限。
说服难。
这是全剧的高潮和结局部分,也是剧中最精彩的部分。请自由朗读后面的谈话,这一部分中,有很多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的地方。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具体语句谈谈陈毅高超的谈话技巧吗?
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当陈毅道出“共产党人化学”之真意,齐仰之不以为然,认为“与我无关”。陈毅针对齐仰之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一方面对齐仰之“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学工业”的爱国抱负充分肯定,对他当年“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的经历和心境表示同情和理解,另一方面,又深刻指出,齐仰之英雄无用武之地,正是当时腐败的社会造成的。这些话都说到齐仰之心坎里去了。开启了心扉,沟通了感情。②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诸如:例1“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社会的变化、共产党人的化学关系到每一个人。”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是社会变化之学,这非常切合齐仰之这个化学家的身份,能够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可谓机敏而风趣。
例2“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这句话幽默地说自已身上的碱性,可以和齐仰之身上的酸性中和,酸碱中和产生新的物质,言外之意是说可以使齐仰之产生深刻变化。
例3“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他用“催化剂”来形象地比喻自己只起促使事物加速变化的作用,真正变化的是齐仰之。
小结:这些风趣幽默的语言,这些意味深长的潜台词,无不体现着陈毅独特的思想与性格,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尊重人才、团结知识分子建设新上海的美好的内心世界,还看到了他出众的智慧和才识。陈毅市长通过他高超的谈话技巧,使齐仰之发生的深刻的化学变化,从进门难转化为愿畅谈三天三夜,达到了拜访的目的。
四、品味语言特点,概括人物性格。
1、在话剧中,对话和动作是主要的表现手段。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依靠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因此,优秀的剧作,人物的语言应是高度个性化的,这样才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大家在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陈毅和齐仰之个性的语言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
2、归纳人物性格
陈—豪爽、直率、幽默、睿智
齐—固执、急躁、清高、质朴
3、创造性表演“齐仰之接电话”
通过刚才这一部分品读,我们通过语言描写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把该剧的第一段,即齐仰之接电话部分搬上舞台,请同学们找一搭档,把省略号省去的语言补上来,体会本段充满个性特征的语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