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灰雀》《我不能失信》

《灰雀》《我不能失信》



第一篇:《灰雀》《我不能失信》

《灰雀》《我不能失信》

备课人: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中心小学 张华芬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严寒、自言自语、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魅力。

4.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5.初步感知引用的三种不同形式。【教学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魅力。2.初步感知引用的三种不同形式。【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课)

【教学目标】

1.会认“桦、婉”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步、胸、脯、敢”等12个生字。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感知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让我们打到课本第17页,读读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出示PPT2)思考这组教材是围绕哪个主题来写的呢?读后交流。

2.围绕“名人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这几篇文章:《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灰雀》《我不能失信》,认真感受这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中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组内互查

(一)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PPT3)1.自由朗读课文两篇,标出自然段,划出二类词语,多读几遍。2.划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1.小组内开火车认读二类字,对于难认的字,组内同学共同讨论识字方法。

2.小组长按自然段分工,组内比赛朗读课文: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且声音洪亮者,小组长负责给其加分奖励。

三、智力闯关,知识比拼

(一)生字新词我来读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PPT4)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或者 严寒 可惜 肯定 果然 诚实 婉转 面包渣 白桦树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1.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借联系已学过的生字,通过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桦、婉、渣”,结合身体部位学习“胸脯”,教给孩子识记生字的方法。

2.说词解义。

婉转:好听的声音的。(结合学生听到的鸟叫,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了解“婉转”指的是歌唱,又“惹人喜爱”,可见是用来形容好听的声音的。)

仰望:抬头看。(结合上下文理解“仰望”,结合“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灰雀是在“高大”的白桦树上,所以应该抬头看,“仰望”的意思就清楚了。)

(二)朗读课文我最棒

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看同桌能不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检查过程中,请你一定认真听,如果他(她)读错了,等他(她)读完之后,再请他(她)读一遍。教师抽查两组,让小组上台班内展示。

(三)课文内容知多少(PPT5)

1.想一想:《灰雀》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不能失信》讲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灰雀的语句。

3.课文那些话中可以体会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4.读了《灰雀》这一课体现了列宁和小男孩怎样的品质?读了《我不能失信》体现了宋庆龄怎样的品质?

四、写字指导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渣、者、惜”三者之间的“日”字具体形状不尽一致;“散、胸、脯”发现“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不一样。

五、推荐阅读(PPT6)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困难、挫折和失败?历史的长河留下了无数名人的典范,来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与我们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品味名人的高尚情操吧!【板书设计】

《灰雀》《我不能失信》

内容概括: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一件什么事情

渣、者、惜

散、胸、脯

第二课时(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通过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魅力。4.初步感知引用的三种不同形式。【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魅力。【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引用的三种不同形式。【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列宁、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同桌相互检查《灰雀》生字认读情况。【教学过程】

一、人物介绍,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灰雀》和《我不能失信》这两篇课文,请大家跟我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有关列宁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列宁,也可以说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与列宁有关。

生交流。

师小结: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也被世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出示PPT2)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列宁 小男孩)

师: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PPT3)文中有对灰雀的描写,谁来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生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描写灰雀的语句)

三、精读课文,洞察心理。

1.师:这三只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板书 惹人喜爱)难怪列宁也非常喜欢它们。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出示PPT4)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师:你从哪些词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的呢?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欢。(出示出示PPT5)

②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找了半天”说明列宁找了很长时间,可以看出他很着急,是因为他对灰雀的喜爱。

师:请大家想一想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板书:找灰雀)

③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说这些话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体会列宁对丢失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谁能用担心和惋惜的语气读一读?

3.感情朗读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师: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呢?(被小男孩捉走了),文中并没有说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可以看出他肯定知道灰雀的下落,但是不想告诉列宁。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小男孩说灰雀还活着,更进一步说明了灰雀的丢失与他有关,同时从小男孩的说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他打算把灰雀放回来。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出示PPT6)师:想一想,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交流。

师:这句话更加肯定是小男孩把灰雀带走了,但是他知道自己错了,要把灰雀放回来。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透过语言描写,我们能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4.分角色朗读对话。

5.学习引用的不同形式。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句子(出示PPT7),你有什么发现?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生交流:第一句提示语在前面,第二句没有提示语,第三句提示句在后面。

师:大家真会观察,这就是引用三种不同形式:一是引号里面的话可放在“说”的后面,二是可放在“说”的前面,三是可以省去“说”字,放在陈述性成分的前后,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

四、拓展延伸。

师:小男孩这么肯定地回答了列宁之后,回到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1.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出示PPT8)

师: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板书:放灰雀)

师: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理解和喜爱。2.讨论:

师: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爱让小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信守诺言把灰雀放回了大自然,也让小男孩回归到了诚实的本性,本单元还有一位名人,也具有诚信的品德,她就是宋庆龄。(板书 宋庆龄)

五、自主阅读《我不能失信》。

1.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

引导学生读文章后面“资料袋”的内容,了解宋庆龄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被海内外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生交流。

2.师:简单了解了庆龄之后,接下来咱们就一起走入文中,进一步去认识她,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宋庆龄的诚信,试着用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板书 诚信)宋庆龄显得特点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守信的态度非常坚决。)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敢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生讨论交流

3.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品悟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两位名人,还了解了引用的三种不同形式,感受到了语言描写的魅力,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着去运用这样的对话描写。【板书设计】

《 灰雀》 《我不能失信》

列宁 惹人喜爱 小男孩 宋庆龄

找灰雀 放灰雀 诚信 【教学反思】

第二篇:我不能失信

三上 8 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自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字词的意思(失信、歉意、守信等)。

2.借助于记叙文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简述课文的故事内容。3.通过分角色朗读,抓住人物的言语、动作、心理活动,理解宋坚持守信的原因,并感受诚实守信这一品质的可贵之处。重点: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并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感受诚实守信的可贵; 难点:通过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述课文大意。【教学准备】

师:收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生:预习课文,收集宋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

一、名人导入,揭示课题(5-6分钟)

1.(借助课前卡片)回顾前一课,李四光的童年故事。问:从李四光的童年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生:„„(复述故事)„„

师:哦,你记住了这个故事,但请仔细听,老师问的是“从中学到了什么?”„„(引导)

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提问„„

师:你们真棒!从一个名人的小故事中就收获了这么多!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位名人的故事啦,大家都预习过了吗?这位名人是谁?} 2.(结合资料袋)交流宋庆玲的资料,出示课题。(板书:我不能失信)

请学生解释“失信”的意思。(违背协议或诺言,丧失信用)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8分钟左右)1.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简述故事。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①学生的回答冗长、顺序有误„„教师肯定正确的地方,鼓励积极发言,引导运用三要素的方法简述故事内容。

②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逻辑通顺。教师赞扬肯定,并巧用学生的回答,用三要素分析该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三要素简述故事。} 2.分段默读课文,运用故事(记叙文)的三要素简述课文。

起因: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读1-2小段(出门前想起约定)经过:事情接着怎么发展了?---读3-7小段(父母劝说)

结果:事情的最后怎么样了?---读8-10小段(坚决守信,留在家里)3.总述课文,交流体会。

问:宋庆龄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分配朗读,感悟文意(15分钟左右)

1.分角色读3-9段,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2.寻找宋拒绝父母建议的原因,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

问:如果你是小珍,知道了这件事情,你会怎么想?会对宋庆玲说什么?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3分钟左右)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身边关于守信的小故事。2.读一读关于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美)罗斯福

板书: 我不能失信 起因想起约定

经过父母劝说 结果坚决守信

(疑虑:环节二中的运用三要素简述故事的难度是否太大,那么将改成填空形式来简述故事内容,简化对简述的要求,而后扩充分析人物对话的环节。)

邹耐柔

2016.9.21 二稿 宋庆龄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来巨大的努力。她曾担任过国家副主席、名誉主席,她非常喜爱儿童、关注少年儿童,在她的支持下,创办了《儿童时代》杂志。

第三篇:我不能失信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 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课堂小结 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课后习题

读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第四篇:我不能失信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通过自读、合作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复习导入课题

2、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再读课文理清人物关系。(课件出示)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三、合作探究

1、填空概括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到一位()家去,女儿宋庆龄()。她突然想起(),爸爸妈妈都劝她(),但她()

2、探究内容

(1)师: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呢?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来。(2)其实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合作朗读,再现当年情景。

四、总结

五、作业超市

1、扩词: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找一个名人守信的故事,先讲给家长听,再讲给同学听。

4、收集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

第五篇:我不能失信教案

课题

我不能失信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

重点

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

难点

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板书:我不能失信)

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2:出示词语)

叠花篮

解释

歉意

道歉

盼着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3:生字田字格课件:)

耀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

”,后鼻音“庆”。

(2)

识记生字

4.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

熟字加偏旁:“广+大=庆”“目+分=盼”

“兼+欠=歉”

(2)

猜谜语:“鸦背夕阳红”谜底是“耀”。

(3)形近字比较:桑一叠

歉一谦

(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4:出示词语解释)

①失信:违背协议或诺言,丧失信用。

②道歉:为不适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承认使人委屈或对人无礼,同时表示遗憾。

③歉意:抱歉的心意。

④后悔: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6.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5)

课文讲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教师板书:诚实  守信)

三、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一)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时候的宋庆龄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1.默读课文,把能反映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体会。

2.交流。

【设计意图:先解决了文章的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了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A、(课件出示6)“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宋庆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爸爸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当时就很好奇,于是他就奇怪地问……,庆龄回答说……)

指名朗读。

B、正当爸爸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的时候,庆龄又一次想到了小珍,连忙说——“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课件出示7)

指导朗读: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可以看出什么?(“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正当爸爸和庆龄在一旁迟疑的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一旁说——“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守信用。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课件出示8)

D、当爸爸妈妈回来后,妈妈心疼宋庆龄一人在家时,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并没有失信。”(课件出示9)

你认为宋庆龄的做法对吗?生活中,你遇到同样的事应该怎么处理?

预设:宋庆龄的做法是对的,她是在坚持正确的做法,不管别人怎么做,做了什么,只坚持做好自己就够了。

预设:今后要像宋庆龄学习,坚持做好自己,不能因为一些诱惑或原因,而失去自己的初衷,正确的事情,我们要坚持,做的问心无愧,坦坦荡荡。

指导朗读。

(二)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提示:以后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四、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分角色表演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通过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讨论理解,明辨是非。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好不好?

(宋庆龄做得非常正确,无论怎样,她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正确的。)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学生明辨是非,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

六、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俗话说“一诺千金”。出示关于诚信的名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说的训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确了文章主旨。】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21*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

诚实       守信

语言  动作  神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览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

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

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者介绍】

牟文正著有小学课文《我不能失信》,文学科普类作品《中国百首经典歌曲及其背后的故事》、《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全国儿童幻想作文选》、《中华名人童年故事》等,青少年名著类作品有(均为青少年版或缩写版)《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岁。

【其他资料】

关于守信的名言警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2.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3.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4.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6.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

7.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

———裴多菲

8.友者必先以诚相待,无信者不可交也。

———

马千里

9.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10.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字填空。

耀

闪()

()品

只()

湖()

企()

()断

()钱

()夫

道()

二、用线把下面的词语恰当的连起来。

尖尖的眼睛

耐心地

孩子

红红的嘴巴

守信用的等待

三、我能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1.宋庆龄是。

2.可是我没有忘记,我啊!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讲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到一位()家去,二女儿宋庆龄()。她突然想起(),爸爸妈妈都劝她(),但她为了()还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五、重点段落品析。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

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忘记——

失信——

2.分别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如果……可是……:

……因为……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理解。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猜谜语。

一人言,言人成。(打一词语)

谜底:()

参考答案

一、闪(耀)

(药)品

只(要)

湖(畔)

企(盼)

(判)断

(欠)钱

(纤)夫

道(歉)

二、尖尖的眼睛

耐心地

孩子

红红的嘴巴

守信用的等待

三、1.守信用的孩子。

2.不能失信

四、课文讲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五、1.忘记——牢记

失信——守信

2.如果今天下雨,你不用来了,可是,今天没有下雨呀!

小刚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因为最近他学习非常刻苦。

3.生活中,我和朋友之间也会一些约定,也会有不能及时履行约定的事情发。但是我自

己会是坚守承诺的人,不管对方能不能及时履行约定,都要做个“说到做到”的人。

六、诚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90930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