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减少学生的错别字
《如何减少小学生的错别字》研究计划
江源学校 张秀敏
一、课题名称:如何减少小学生的错别字
二、课题的提出: 识字写字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基础;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提高识字写字教学质量,一要尽量提高识字写字的量的水平,让学生能识更多的字,能写更多的字,并有较快的书写速度;二要提高识字写字的质的水平,即既能认得正确,写得正确,还能用得正确,并且写得漂亮.其中,写得正确, 即不写错字,不仅指写成后的字形正确,还指写的过程----笔顺正确。用得正确,即不写别字。学生“错别字”的发生率是衡量识字写字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降低“错别字”发生率是识字写字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本课题拟对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错别字”问题作一实证研究。首先从心理学,教学法的角度对“错别字”的常见类型、形成原因等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力求发现“错别字”问题与有关识字流派、教学方法等变量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减少“错别字”发生率为目标的识字写字教学实验.三、研究目标:
1、寻找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一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减少“错别字”、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识字写字教学整合的新路;并提供相应的物化成果。
2、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学研究素养。
4、力求把规范汉字的意识撒播到学生家长、社会,为规范汉字、纯洁祖国语言文字作贡献。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调查法
(1)调查对象:开放性调查与与封闭式调查对象分别为低、中、高年级老师和学生共80名。
(2)调查工具:课题组自拟的开放性问卷与开放问卷基础上的封闭式问卷。
(3)调查时间:2010年6月、9月
2.实验法
(1)找两个一年级班做实验班,整个实验历时一年.(2010年10月---2010年7月)
(2)实验主要自变量:运用“写字式汉字输入法”、“正规拼音汉字输入法”软件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开展识字写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3.工作进度安排
(1)2010.3-----2010.9 成立课题组、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制定实验方案、作好实验准备(落实教师、班级等)
(2)2010.10-----2010.7 实验研究 2010.5中期检查
(3)2010.7-----2010.12 结题工作。
成果鉴定:
1、旨在减少“错别字”发生的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辅助软件若干。
2、调查报告、、论文、优秀教案。
六、课题成员:
组长:张秀敏
成员:王霞
2010.3
第二篇:浅谈如何减少学生的错别字
浅谈如何减少学生的错别字
顾晓君
【摘要】学生错别字成固繁多,令老师头疼,学生困惑;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错别字的成因,有针
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错别字的出 现。
【关键词】减少错别字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错别字是令不少老师头疼的问题,也是学生语文学习及 写作中一块很大的绊脚石。为此,如何减少学生的错别字就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 题。在此,我就自己在多年语文教学中对此课题探究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学习。
明确错别字的成因。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所谓错字是冈为学生对字的结构掌握不牢固、认识粗 略、部件混用、受其它字影响、识记书写不认真而将字写错不成其字。如:“薄”上下 结构成左右结构,“满”左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烧”多写一点,“真”少写一横:“衤” 和“衤”混用,“肺”右边写成“市”;“模糊”的“模”将“木”旁写或"米”旁,所
谓别字就是用其它的字取而代之。别字一般都出现在同音字和形近字里。例如: 将“三 经”写成“以经”,将“竞赛”写成“竟赛“等都是出于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联系 不强而经常发生混淆的后果。
针对错别字出现的原因,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可以 有效地减少学生错别字的出现。
把好识字第一关,让学生有一个正确、全面、牢固的第一印象。
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合,我们要 让学乍在初学生字时读准字音、i清字形、弄懂字义。尽可能地从根源上避免错别字的 出现。教师应尽可能做好有些字的范读、范写、释义等。结合学生易错处在第一时间给,强调讲解,防忠于未然。尤其对于低段学生要加强当堂课的认读、书写及应用练习。
注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识字方法要多样、灵活并具有趣味性。任何单、一枯躁的教学模式都会让人感觉疲劳,不易于知识的理解消化。教学中要注意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可师教生学、小老师式的教 学、分组合作互教互学等多种方式。尤其我在课堂上经常用到小组合作瓦教互学的方式: 小组长组织好,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同伴还可以补充或提问其同音字、形近字都 有哪些?这样,学生学得很轻松同时又很大程度地减少别字的出现。同时教师要善于灵 活处理学生识记书写有困难的生字。有些字可以形象化、生活化的教学。例如:在一年 级教学中“明”字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几”和“月”都有亮光非常明亮。“休”
字可到理解为“人”靠在树“木”上是休息。“鸟”儿不能没有眼睛等。还有些字可以联 系识记。例如:学到“裁”字时可联系前面学过的“栽”字来识记:“栽树”是种植树
“木”,“裁剪”要做“衣”服。有些字司以用更加趣味性方式来编成顺口溜或是字谜等。例:“借”„半“留”一半(佃)。一个人他姓王,兜单揣着两个糖(金)。“己”开“已”
半“已”封死等。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研究学习,自然而然地降 低了错别字的出现概率。
培养良好的识记书写习惯。
教育学生经常在读写练习时,养成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先认真观察其结 构及组成、笔画及特点,做到胸有成竹后再去写,同时要养成自觉检查并及时订正错误 的好习惯。切莫在平时为完成作业而草草了事,马虎大意,养成坏毛病。
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巩固措施。
经常用到的有找规律,归纳识记。例如:经常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的万法来通过加减或是更换偏旁部首及笔画来巩固识记生字尤其对于纠正因形近字产 生的别字成效显著。再例如:经常开展同偏旁识字比赛。可以学生分组拟定在同样时间 内看谁写出含某个偏旁部首的字最多。
“错别字卡”集”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错别字制成卡片并开展 一些如“谁是火眼会睛”、“我是小医生”等辨字正字游戏。同时在此卡背面标出正确的 字以及音、义等,让学生做好整理便于随时提醒与区分记忆。
提倡并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这对所学汉字的重复再现,加 深记忆以及增加字词积累量都有很大帮助、、我们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出现错别字是在所难免。只要学生能有正确的态度,浓厚 的兴趣,我们有积极有效的措施,相信都能从不同程度上减少学生的错别字。
第三篇:如何减少小学生错别字
如何减少小学生错别字
错别字是小学生语文作业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错误现象。汉字中的同音字、形近字往往成为错题中的“座上客”。尽管老师在教生字时,反复强调这个字该注意什么,不要与哪个字混在一起。但是听写时学生写不对的情况时有发生;学过的常用字运用情况更让人担心,要么多笔少画,要么写成别字。例如在这次期中考卷中用“即使……也……”造句,有学生就把“即使”写成了“既使”;把“既然”写成“即然”;“蜒”字的右半部分“延”字写成“廷”;“蜿”字的右边下面的“夕”多一点;“保持”写成“保侍”“信”写成“行”。平时写作文,那错别字就更多了,“在”“再”不分;“这”“着”不分;“坐”“座”不分;“暖”写成“目”字旁等等。可以说,学生写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
治病得先找到病根,我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下列六种:、自己粗心大意;
2、汉字太难,音近字、形近字混淆;
3、平时写字潦草不认真;
4、思想不重视;
5、刚学生字时没弄懂义;
6、笔误。
病根找到了,就好对症下药了。首先得从学生的书写习惯、思想上入手。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就是写得不成字,多笔少画,无中生有。别字则是把甲字当作乙字写,字形不错,但用错了地方,这种情况发生的更多一些。这主要因为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字体多变,有不少字形近、音同、义易混。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书写习惯、思想上重视对同音字、形近字的分辨。其次,辨析同音字要“据义定形”。同音字由于音同形异,书写时稍一疏忽,就容易张冠李戴写成别字。而且汉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表意,我们必须根据字义确定字形。“颂”和“诵”都“sòng”,但意义不一样。前者表示“颂扬”,后者表示“读出声”。要写赞“sòng”、歌“sòng”应选“颂”;要写朗“sòng”、背“sòng”应选“诵”。这样据义定形,别字是可以防止的。再者,形近字在字形上只有细微差别,一疏忽就会写错。这就必须在思想上十分重视,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杜绝“笔误”。只要平时严格要求,基本不会因为粗心写错字的。
另外,“勤查字典”“认真书写”“认真读书”“多写多练”也是减少错别字的好方法。其实,避免错别字,工夫在平时,必须自觉,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行。
马家堡小学 孙娟
第四篇:如何减少孩子的错别字?
如何减少孩子的错别字
问题呈现:
孩子进入中年级后,错别字特别多,该怎么办? 问题回复:
孩子容易写错别字,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与孩子的知觉水平有关。他们在识记汉字时只是记住汉字的大概轮廓,对于汉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并未特别留意。比如:“未”和“末”,他们就容易混淆。
二、新知和旧知的干扰。学习了一组“戈”字部的字:戚、成、或,后来又学“武、腻”等字,孩子们自然就容易造成混淆而写错字。
三、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不长,写字时不可能时刻注意,因此就容易产生错别字。
针对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教学中根据汉字特点选用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象形字可以让孩子借助图画来理解,教学形声字时,可以让孩子找一找汉字的构字规律。
二、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练习、巩固。平时可以开展一些比赛和游戏,帮助孩子记忆汉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一段话或写一篇作文,比比谁的错字少。也可以出示一段学生的作文,让大家一起找错别字,找得多、找得对的学生获得“火眼金睛”的称号。孩子们乐在其中,自然而然地强化了汉字。
三、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识记汉字的字形。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无限的。比如教学“啄”字时,教师鼓励孩子想象识记最后的一点。有的孩子说:“里面的一点就是啄木鸟捉住的虫子。”有的孩子说:“啄木鸟啄树皮时留下了痕迹,最后的一点就是痕迹。”说得多好啊!孩子说得生动有趣,其他孩子也记得牢,甚至终生难忘。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学校里,教师要时刻提醒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提笔写字多思考,认真书写不会错。态度端正了,用心写字,怎么可能写错字呢?
为了减少孩子的错别字,我们家长也要配合教师做好一些工作。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家长要提醒孩子认真做作业,不可马虎。遇到不认识或不会写的字要让孩子主动地查字典。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主动检查、自觉纠错的习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写错别字的几率。
二、为孩子准备一本错字本。每天提醒孩子将作业本中的错字记录下来,定期拿出来记一记,默一默,加强记忆。
当然,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开设一些活动帮助孩子减少错别字。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强化巩固,孩子的错别字一定会大大减少的。
第五篇:怎样消灭错别字[模版]
怎样消灭错别字
近年来,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一些新词语也铺天盖地而来。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的确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词汇,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同时另一方面由于新词语的不规范使用也阻碍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社会交际和信息传递的顺利。在街头巷尾,经常会发现商店、酒楼、公司等建筑门前的招牌或名胜古迹的说明牌上赫然有错别字在列。
这些五花八门的错别字的出现严重妨碍了汉字的规范使用。作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倡导人们要规范使用汉字,拒绝和消灭错别字。
总体来说,写错字主要有写“错”字和写“别”字两种错误。
所谓写“错”字,主要是指手写的时候把字的笔画写错了,写出来的字不成字。有的是增减了笔画,有的是改变了字形等。
所谓写“别”字也叫写“白”字,指的是该写这个字而写成另一个字。这些字有的是因形近而相混,有的是因为读音相近或意义相混而写“别”字等。
由此可见,不管写“错”字,还是写“别”字,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有密切的联系。据此,我们要避免出现错别字,纠正错别字,就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着手。
一、靠读准字音来区别不同的字
首先,要区别同音字。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意义没有联系的字。如“睨”与“昵”,虽然都读“nì”,但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其次,是借助声旁区别不同的字。如以“尧”为偏旁的字都有“ao”这个音节,但“骁”读xiāo,“饶”读ráo,“绕”读rào,“跷”读qiào,“晓”读xiǎo等,根据声旁不同的声调就可以区分不同的形似字了。
二、靠字的形体来区别不同的字
汉字数量多而基本笔画少,因此就会造成大量的形近字。这些字有的只是偏旁不同,有的字只差一笔,有的甚至笔画完全相同,只是写法不同。对这些形近字我们必须先搞清它们的类型,才能有的放矢。
首先,要仔细区分字的偏旁。形旁不同,词义有别。如“驰”与“弛”是一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其中“驰”的字意与“马”有关,如“驴、骆、驿、驹”等;“弛”的意义与“弓”有关,如“弩、引、弦、弹”等。
其次,要利用读音来区别字形。读准字音,以音辨形。如“翊”读yì,“翔”xiánɡ,“诩”读xǔ。这三个形似字,因为读音大相径庭,所以靠读音是很容易区分的。
三、靠字的意义来区别不同的字
弄清字义,以义辨形。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如“金榜题名”的“题”与“提纲挈领”的“提”易混,但“题”是“写”的意思,而“提”与“挈”的意义相对,是“提住”的意思。两者意义相差千里,当然就不能互换了。
当然,错别字区别还可以适当采用口诀法,探源法,联想记忆法,结构对称法等多种方法,但主要还需在汉字的字音、字形和意义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与总结上多下工夫。只要我们人人都能自觉规范使用汉字,错别字就会无处可逃。
第三节
咬文嚼字 ——消灭错别字
文字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城市而言,规范、优美的文字招牌、标语、广告牌是街头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文明城市,要坚决反对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就算是做广告,也应昭示文明,不应在广告中出现错别字。这样的错别字误导小学生不说,还大大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此外,商家频繁使用错字的行为,也违反了《通用语言文字法》,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出面做出处理。呼吁广大市民应做到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
一、《考试大纲》对汉字字形考查规定: ž
考查范围
ž
由“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改为“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 ž
考查对象:三常错别字 ž
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
二、出错的原因
1、字形相似而误
“公厕”而非“公则” “招聘”而非“招骋” “专座”而非“专痤”
2、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误 “候车”而非“侯车” “咨询”而非“资询” “排档”而非“排挡” “灌饼”而非“罐饼”
3、音同或音近而误 “隐形”而非“隐行”
“招聘启事”而非“招聘启示” “库存”而非“裤存”
4、义同或义近而误 “形象”而非“形像”
5、滥用繁体字 “休闲服”
三、错别字笑话(案例)
1、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自以为汉语不错,一天,他没有带翻译就一个人逛街,逛了一天后,回到宾馆,对翻译说:“你们中国人真有自信。”翻译问:“怎么了?”他说:“我每走过几条街,就可以看见一些大牌牌,上面写着:中国很行,中国商业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交通很行,中国人民很行。”
2、某学生常写错别字,老是把“歇”写成“喝”,他有一篇日记这样写到:那天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点累了,就背着班长偷偷的喝了喝„„
3.小王同意戒烟,他把保证书交给女朋友小李,可是小李没看完就气走了。原来信是这样写的:“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买烟了,决定开始借烟,一定借,借到底„„”
4、一老板要请客,写了要买两只鸡一只兔子的帖子让仆人去准备。可是仆人只买回来一只鸡。他很生气地说:“还有一只鸡呢?兔子怎么没有买回来?”仆人说:“你帖子上不是写‘鸡两只,免一只’吗?”
5、超级女生季军得主张含韵有一次来到南京举行她的新碟签售会,其间一男崇拜者请她写下他的家乡安徽的字样,张含韵沉思良久却写不出那个安徽的徽字,最后无奈的写下了“安微”俩字匆匆离去,大出洋相。
四、、广告中的错别字集锦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3、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3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3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3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3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讨论:
有人说这是“妙用”,有人说这是“篡改”,你怎么看? 温馨提示: 词语妙用固然好 误人子弟不得了 字形句意别改跑 家喻户晓记得牢
探讨-导致别字的原因
1、字形相似.如将“呕心沥血”中的“呕”写或“抠”,将“掂量”的“掂”写成“惦”。
2、字音相同或相近,如“川流不息”的“川”写成“穿”,“贻笑大方”的“贻”写成“怡”。
3、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如“趋之若鹜”的“鹜”写成“骛”,“涣然冰释”的“涣”写成“焕”。
4、声音相同字义相近,如“鸠占鹊巢”的“鹊”写成“雀”,“绿树成荫”的“荫”写成“阴”。
5、标新立异,故意写错,以引人注目。
6、受社会上不规范字影响或写字马虎而形成的错别字。如“另售”“鸡旦”“打拆”。
如何辨认并修改错别字?
一、明义记字
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一定的语境往往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因而,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实际上,有些字词本身含义隽永,根据意义“巧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收到良好效果。如“脉搏”的“搏”字,常同“膊’’字混淆。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而“搏”具有“搏动、跳动”的意思.正好和“脉搏”的语境相吻合,那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词“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融会贯通”很容易写成“融汇贯通”。有人甚至还振振有词地为这种错误找出所谓的理由,说“融合汇聚了多方面的东西,有了通彻的理解”。其实不然,“融合”“汇聚”的意义是相同的,“融汇”相连,就会语意重复。“融会贯通”的基本词义应该是“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因而必须用“会”而不能用“汇”。如果把词语中易错字的意义搞通彻了,就能有效地避免写错。
如:下列加点的字词都可以从意义上“纠错”(括号中是正确的字和该字的解释)。集思广义(益:益处,效果)、撕打(厮:互相)、义气用事(意气:偏激的情绪)、水泻不通(泄:泄出)、凭心而论(平心:平心静气)、贪脏枉法(赃:赃款)、暂露头角(崭:高出)、开门缉盗(揖:作揖)、兵慌马乱(荒:灾荒,乱)、不容质疑(置疑:加以怀疑)等。
二、推形记字
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出该字在句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如:“沤歌英雄(讴)”和“沤心沥血(呕)”中易混淆的三个字“讴、呕、沤”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讴”,形旁是“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讴歌英雄”当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歌颂,因此,必须写作“讴”。“呕”的形旁是“口”,表明与嘴有关的—个动作,即“呕吐”。“呕心沥血”指的是倾吐心血,费尽心思,应该用“呕”字。“沤”的形旁表明和“水”有关,粪便、青草等加水经过长时间的浸泡俗称“沤肥”。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与形近的形声字容易混淆的,可从形旁的意义这一角度记忆它们的正确字形(括号内是正确的字及该字的解释)。
如:纵横稗阖(捭:两手分开。全词指运用手段进行分化、联合)、裨官野史(稗:一种杂草)、大有捭益(裨:补益)、惮精竭虑(殚:竭尽)、肆无忌殚(惮:心里害怕)、暇不掩瑜(瑕:美玉上的斑点)、目不遐接(暇:空闲)等。
因为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推形记字是一种最有实效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三、探源记字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该词形成时特定的意义决定的,因此,必须探究该类词的本义,才能准确记住字。由于时代的阻隔,我们平时只知道有些词的用法,而不知道该词形成的历史背景,书写时难免用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它,结果常常写错。实际上,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成语的形成往往凝结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或附带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忆该类词时把它们挖掘出来,会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意趣。
如“再接再厉”,因为这个成语常用来鼓励人,而“励”有鼓励的意思,所以常有人把它写作“再接再励”。实际上该词最早记录的是古代斗鸡游戏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了使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接斗时,人们都要在磨刀石上磨利鸡的喙,以使它嘴尖锋利,一下子啄伤对方,制敌于死命。“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由于特定含义的限制,“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作“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都属于这种类型(括号内是正确的字及该字的解释)。
默守成规(墨:指墨子,他曾经很成功地阻止鲁班的攻城方略,有“墨子善守”的说法)针贬(砭:中医治病的石针,和金针一样都是中医治病的工具)名列前矛(茅:古代楚国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当旗子)
四、结构记字
有些词尤其是四字短语,结构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前后意义有一定的互证联系,或者相反相对,或者相互比照,意义一致。这就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字来推及另—个字,从结构上记准这类词。
如“纷至沓来”,“沓”和“纷”是相对应的两个宇,“沓”是“纷繁”义,与其相对应的“纷”的意义相同。全词意义就是“纷繁热闹地到来”。“沓”常被误写为“踏”,那是因为不了解“沓”与“纷”相对应的结构关系。再如“前倨后恭”,“倨”和“恭”结构对应,是一对反义词,“倨”是态度傲慢,“恭”是态度谦恭,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把“恭”写成表动作鞠躬的“躬”了。
该类词还有远见灼识(卓)、一张一驰(弛)、计日成功(程)、挑拨事非(是)、重山峻岭(崇)、层见秩出(叠)、提心掉胆(吊)、惹是生非、文过饰非 等。
五、激趣记字
把枯燥的字形联想为有趣味的故事或形象的场景,这样学起来不但兴味盎然,而且记忆牢固。
如“真知灼见”,因为该词常用来形容高明机智的见解,而“灼”又常被误写为“卓”字,故而可以把它联想为“闪烁智慧火花的见解”。这样,既联系了词义,又使“灼”的字形特征变得生动形象,记忆起来—定容易得多。再如下列一些词语都可以用此类方法记忆。
一筹莫展:一根筷子(似的筹码)都摆布不开,还能有什么办法呢?(避免写成“一愁莫展”)
按部就班:按部门上班。(避免写成“按步就班”)
欢呼雀跃:麻雀似的颠颠跳跃。(避免写成“欢呼鹊跃”)
六、口诀记字
对形近字,可以把它们的细微差别编成口诀,这样易记易用。比如:(1)戌戍戊戎戒
横戌(xū)点戍(shù)戍(wù)中空,划个十字就念戎(róng),两竖一横念戒(jiâ)那才成。(2)掇缀辍啜
用手拾掇房子,用线连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嘴啜泣伤心的日子。
(3)已巳己
封了一半已,堵了整个巳,不封不堵是自己
(4)相象像
外貌看长相,样子是形象,照人制成像。
七、诗意记字
把词营造成富有意境的诗意文字,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既容易记住字形,又能够锤炼自己的表意功力。
如:清秀—在任何时候,“清”“秀”组合都必须带三点水,因此可描绘这样的语句: 有水分,山才朗润(山清水秀),眉才灵秀(眉清目秀),美才诞生。
沟通和勾通——因为“勾通”指暗中勾结,就有肮脏交易之嫌。而“沟通”没有这些意味。抓住带三点水和不带三点水的区别,可这样描述: 有水的清洗,沟通才纯洁。
捍卫母语的举措
世界上大约有6000种语言,但每年有25种语言消失。有人估计,到本世纪末90%的语言可能会灭绝。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提出警惕“语言入侵”、“文化入侵”的问题。许多国家在维护民族语言方面,态度非常鲜明,立场非常坚定。
1992年,法国国会郑重地把“法语是法国的官方语言”这句话加入到法国宪法中。
1994年,法国又出台了新的法律,规定公共场所的所有标语、公告牌必须用法语书写,原文是其他语种的也要翻译成法语,而且法语字母不能小于原文。
2000年,波兰制定一项法律,规定所有公司的推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必须用波兰语。
2001年,普京总统就签署一项要求维护俄语“纯洁性”的命令,禁止在俄语中滥用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