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袋麦子》教案
三 袋 麦 子
教学目标
1.能识会写本课“麦、份”等9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生字,掌握多音字“干”的用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涵,能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内在价值。教学重点
通过任务的语言、动作来理解课文内涵并体会人物情感,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内在价值。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学生回答)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童话故事?
(《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指导“麦”字的读音及写法:mai,第四声,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下面左撇不能忘,横撇要短,捺要舒展。此处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说。)2.引导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吗? 预设:
生1:三袋麦子是谁送的?他为什么要送三袋麦子呢? 生2:为什么是送三袋麦子,不是两袋,不是四袋呢?
生3: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能够结合预习予以解答的简单问题,可以当堂让同学予以解答,老师再予以肯定或指正。不能解答的问题,可以放到解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解决)
过渡:你们真是一群好问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 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县借助拼音把课后生字读一读,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1).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有困难的学生。(2)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要求能识会写的词语:麦子 一份 迫不及待 食品 保存 防止 拜访 仍有
要求会认的词语:棒 馒头 发霉 搬到 憨厚可爱 告诉 神秘 收货 能干
(3)学生练习自读词语(点名读 或者齐读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干”的读音,其为多音字,指导学生掌握两个读音,并为其组词。)
(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该注意的难点字词的音、形、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予以指点,如“迫不及待”一词中“及”字与“急”字不要混淆;如有学生问起“迫不及待”的意思,先让学生查字典,再结合课文请学生解释。培养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 概括大意
1.词语学习后,教师提出再读课文的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过理解过词语了,同学们如果再读一遍课文会不会更流畅呢?请大家把课文流利地朗读一遍,读完根据老师的提示,告诉老师,这篇文章大致讲了什么?(生齐读课文)
2.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送给()、()、()三袋麦子,一年后,得到了不同的()。3.学生作答。教师予以评价 四、三读课文 学会分段 1.学生默读课文,说出段落大意
(板书:一(1)
二(2-4)
三(5-9))
师:刚刚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了文章的大意,那么根据老师现在的分段提示,谁能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呢? 生:(发言)
(师予以评价 适当纠正 完成板书)
五、总结第一课时
师:文中的三个小动物,分别是哪三个? 生:小猪 小牛 小样
师:那初步了解课文后,你最喜欢哪一个小动物呢?说说看你的理由。生1:······
(师予以评价 注意提炼总结 这里主要提炼学生说的小动物的优点 特点)生2:······
(师予以评价 注意提炼总结 这里主要提炼学生说的小动物的优点 特点)生3:······
(师予以评价 注意提炼总结 这里主要提炼学生说的小动物的优点 特点)(师总结)
师:几个同学有喜欢小猪的,有喜欢小牛的,也有喜欢小猴的,答案各不相同。不知道下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后,你们的观点是否有改变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生字教写
(小口令:提笔 练字;书空,嘴巴跟着老师一起说。专业术语: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窄右宽、竖在竖中线、关注笔画占位细节)
着重教:“防”“访”两个字 对比教学 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防”用耳朵听,小心,提防;
“访”和说话有关,如采访,访问;都要用到语言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上节课的一两句话概括)
二、导入新课 师: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故事是怎样发展的。
三、精讲课文第1-4自然段 1.学生放声子都课文第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预设:
生1:一样(教师追问:小动物们看到的为什么是不一样的呀?)生2:不一样(2)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读课文用横线圈出文中每个小动物对麦子的评价。
(小猪:黄灿灿的麦子 小牛:饱满的麦粒 小猴:上等的麦种)
(3)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学生自由回答)
(4)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看到的是“上等的麦种”呢?
(这里学生可能会说 小猴看的仔细 有经验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齐答:全种下了地
(接着之前的板书:全种下了地)
为什么小猴要把一袋麦子“全种下了地”(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这里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上等的麦种,小猴就要把它种下了地?小猴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侯想,上等的麦种,种下去来年会长出更多更好的麦子。
师:(予以肯定)请同学们感受小猴的想法,有感情地朗读第4节。
师: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小猴非常······ 生:动脑筋、聪明、想得远······(板书:聪明)3.学习第2自然段
(1)小猪收到礼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文中有一个词形容。(开心)请一位喜欢小猪的同学用开心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教师予以评价 不好就再找同学读)(2)小猪是这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生答后板书: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3)故事中用两个四字成语描述了小猪想吃馒头烙饼的心情和他处理麦子的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 各种各样)(再次强调“迫不及待”的意思或者写法)。
总结,小猪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4)(揭示小猪的特点)老师以前觉得小猪又懒又胖,不过,听了这个故事,我对小猪有了别的看法并且开始喜欢它了,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可以结合老师的PPT进行思考,看看PPT上小猪的样子(出示PPT)生:答出可爱
师:可以用我们书上一个词语来形容(板书:可爱)
(5)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2自然段,4.学习第3自然段
师:小牛拿到麦子的时候,是什么反应?谁能来为大家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师解释“饱满”的样子)师:书上的语言不是很形象,哪位同学能给我表演一下。(生表演,相机评价)
师:小牛是这样的反应,那他有什么心理活动呢?请同学们把描写小牛心理活动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生画,师巡视)
师:请哪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你画的,我们大家一起检查一下看看对不对。(生读,大家一起检查)
师:是啊,小牛想这么好的麦子,他要保存起来,然后他打算怎么做?请同学读读他打算怎么做。(生读)师:哦,对呀。那这句话里面有一组关联词,谁能找出来。生:“先···再···”
师:先···吃完···再。说明小牛觉得这确实是好东西,和前面哪个词呼应。(饱满。)
师:小牛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说说看。
(“发霉”和“虫蛀”的意思在这里可以顺带提一下)稍微解释,引导学生说出小牛的特点。(板书:勤劳)
四、自学课文第5-9自然段
1.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的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了,这次,他看到了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的第5-9自然段。(PPT出示问题)2.学习第5自然段
师:土地爷爷先去了谁家? 生:小猪
师:那小猪是什么反应呢?他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喜欢小猪的同学来读一读,演一演。(生读、表演、师评价)
师:大家看小猪是不是很······(再次点出“可爱”)师:小猪啊,他很可爱。而且小猪还没有隐瞒,告诉了土地爷爷,他把麦子都吃完了,没有觉得这样很不好意思,说明小猪很?
生:诚实(再引导学生看看小猪的样子 叫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小猪 得出“憨厚”)(接着板书:憨厚)师:土地爷爷什么反应呢? 生:哈哈大笑
师:说明土地爷爷觉得小猪······(指着板书“憨厚可爱” 很喜欢它)
师:你们喜欢小猪吗?请喜欢小猪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6节
3.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又去了谁家? 生:小牛家
师:小牛说了什么?请男生读一遍(生读)
师:小牛的麦子至今还没有吃完,至今是什么意思?(生作答)
师:那从这句话中,看出小牛有什么特点呢?从去年到今年,都慢慢吃,细细吃
生:节约 节俭(师接着板书:节俭)
师:那土地爷爷对小牛这样的表现,做出了什么反应。女生你们读一读(生读“老人点点头”)
师:点点头,是什么意思?土地爷爷是长辈了,你们的长辈在什么情况下会跟你们点点头呢? 生:肯定,觉得我们做的对,表扬我们 师:(带出“肯定”)请同学们做标注
师:小牛勤劳又节俭,你们喜欢小牛吗?请喜欢小牛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4.学习第8、9自然段
过渡:最后土地爷爷去了谁家? 生:小猴家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在小猴家发生了什么事。(生读)
师:小猴为什么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小猴为什么表现地很神秘?(生答 想给土地爷爷惊喜)
师:那他给了土地爷爷什么惊喜呢?(顺带解释“里屋”)生:麦囤堆得满满的。
师:小猴跟土地爷爷说了什么?请同学们读一读(生读)师:小猴把麦子都种下了地,麦囤里都是他满满的收获。小猴是不是很厉害? 生:是的
师:而且小猴还说让老人带一些回家,称老人为“您”,说明什么?
生:小猴懂礼貌 懂得回报 师:是的,这时候土地爷爷又是什么反应呢?文中有一个词,大家说是什么? 生:兴奋
师:对了,土地爷爷很兴奋,他是怎么评价小猴的? 生:你真聪明,真能干(师板书:聪明 能干)
师:小猴既聪明,又能干,谁喜欢小猴呀?请你们一起带着喜欢的心情把89节读一遍。(生读)
总结:带着学生过一遍三个小动物的特点,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问问他们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如果你拿到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呢?(发散问题 言之有理均可)
第二篇:《三袋麦子》教案
请老师们按照县备课格式表格修改!
三上《三袋麦子》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三袋麦子
2、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标画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二、展示交流
1、检查自读情况。
(1)汇报词汇,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
麦子食品仍然搬到
争做小老师领读。
神秘保存馒头发霉收获防止烙饼告诉拜访憨厚迫不及待
(2)、请同学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3)、小组内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并纠错,其他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抓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干什么?
三、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对待土地公公给的麦子的? 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种
四、读中感悟,学议释疑.1、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并相机指导读好相关自然段。
相机引导学生读好关键词语:
小猪开心地喊、迫不及待(读出急迫的心情)。小牛看了又看,心想(读好心理活动)小猴:全
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2、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再连起来说。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4、一年后,土地公公是如何评价小猪、小牛、小猴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主检查,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纠正改错。
2、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⒈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2、一年后,土地公公是如何评价小猪、小牛、小猴的?
一年以后
3、小组合作交流。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三、品读感悟。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四、拓展延伸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指导学生讲、评议:
(1)语言是否准确连贯,句子是否通顺。(2)讲的内容是否正确。(3)是否有丰富的表情。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处理方式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觉得是上等的麦种,于是把麦子全都种种,于是下地。
⒊教师小结:
土地爷爷的评价憨厚节俭聪明能干
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五、作业:
⒈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题。
⒉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 三袋麦子 土地爷爷送麦子
(第二年)
小猪 做成食品 吃光 小牛 保存下来 剩半口袋 小猴
全
种
下
地
丰
收
三三袋袋麦子麦子
预习单:
1、画出不认识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2、描红并书写生字词。
3、读课文并了解课文内容:
麦
子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对待土地公公给的麦子的?
4、记下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中的一篇童话,通俗易懂但又含义深刻。主要讲了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一袋麦子。小猪收到麦子迫不及待地几天就吃完了;小牛留着慢慢吃,第二年还剩半袋;小猴把麦子全种下地,第二年收获了好多麦子。在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1、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种的人物,把文章读得有滋有味。如学生在阅读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喜欢吃白面馒头和烙饼啦!”这句话时,我说,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开心!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训练学生的默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如让学生说说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与评价有什么不同?说说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该是不难的。小猴、小牛、小猪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或人生态度),显得都有些不近情理。所以在教学种,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种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在回答如果自己对麦子的处理方式时,有的说:“我想麦子可以吃一半,种一半,这样既可以先吃到,还可以收获许多麦子!”有的说:“我想邀请小猪和小牛一起种,让他们也有吃不完的麦子!”有的说:“我想收获很多麦子以后,我会把麦子作为礼物送给其他的人,让别人也有机会去享受播种和收获的喜悦!”„„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精彩的发言!学生能主动对三种小动物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整合,取长补短,互相渗透,补充创新,相得益彰。
第三篇:三袋麦子教案
《三袋麦子》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阅读过很多童话故事,本课作为一篇哲理性的童话故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的想法和反应可能也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三个小动物各自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各自的话。
4、了解小猪、小牛、小猴在收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后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概括三种动物各自的特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过年的时候一定能收到许许多多的礼物吧,咱们的三个好朋友——小猪、小牛、小猴也收到了来自土地爷爷的礼物,他们都收到了什么呢?(一袋麦子)
2、板书课题:三袋麦子(讲解生字:麦)
3、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相机指导难读的字音。(2)去拼音指名读、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出示课文内容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快要过年了,()送给()()()一份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
(板书:小猪、小牛、小猴)
三、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
(1)当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用圆圈圈出来。)
(2)他们是怎样想的?(用波浪线画出来。)(3)他们分别是怎样处理的?(用横线画出来。)
2、精读第2自然段。
(1)小猪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麦子?(板书:金灿灿的麦子)
(2)看到这金灿灿的麦子,他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把小猪开心的心情读出来。
(4)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并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5)小猪是怎么处理这袋麦子的呢?(板书:磨成面粉)(6)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猪?
3、精读第3自然段。
(1)小猪把土地爷爷送的麦子都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好吃的,那小牛呢?在小牛的眼中这是一袋怎样的麦子?(板书:饱满的麦粒)(2)小牛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3)重点指导读好“慢慢吃”、“经常”。(4)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牛呢?
4、精读第4自然段。
(1)在大家的印象中,小猴有什么特点呢?
(2)在小猴的眼中这是一袋怎样的麦子?(板书:上好的麦种)(3)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全种下了地)
5、师总结: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去了一袋麦子,在小猪的眼中这是(金灿灿的麦子)他把麦子全部(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对小牛来说这些是(饱满的麦粒)小牛把它们(保存起来),在小猴眼中这些麦子是(上好的麦种),于是他把这些麦子(全种下了地)
四、拓展延伸。
1、你最喜欢谁的做法呢?为什么?
2、假如你也有一袋这样的麦子,你会怎么做呢?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两个难写的字:食、迫
2、知道同学观察字形、找好方法记住它。
3、教师范写,讲解“食”的最后一笔是长点、“迫”要注意走之的写法,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板书:
9三袋麦子
食 小猪 金灿灿的麦子 磨成面粉 迫 小牛 饱满的麦粒 保存起来
小猴 上好的麦种 全种下了地
教学反思:
第四篇:三袋麦子(教案)
课题
9、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4、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5、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复述故事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示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呢?(1)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节日礼物?
(2)一年以年怎么样,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二、巩固提升
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1、思考: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2)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3)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2、请孩子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默读全文。
3、全班交流。
教师将孩子们的答案进行梳理。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各自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
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②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麦种”?(因为他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经验。)③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是怎么做的呢?
(种,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通过比较,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4、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请你用开心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2)小猪是怎样做的呢?(板书:吃)(3)故事中用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板书:迫不及待)(4)你能找一个词语珲替换“迫不及待”吗?(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6)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7)揭示小猪的特点。许多故事把猪写得又胖又懒,听了这个故事后,教师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知道为什么吗?
(作者眼光独到,小猪以美食家的全新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8)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2自然段,要让我们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9)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5、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部分。出示自觉提纲:
小牛:①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
②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③指导朗读。
小猴:①小猴收到麦子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②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是怎么做的呢?(种下地)③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来了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几个问题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第5—9自然段。
1、讨论: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4)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2、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
思考:出现了哪三种结果?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1)汇报
(2)师小结:虽然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它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非常开心。
(3)指导朗读:现在,让我们扮演一下课文里的小猪、小牛和小猴,读出他们当时开心的样子来,好吗?(指名进行角色朗读,并进行评价)
3、学生交流第二个问题。
思考:土地爷爷对它们三个做法的态度是什么样的?(1)学生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是一个比一个满意。
(3)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高兴)。你是怎样理解“高兴”一词的?你在哪些情况下有过这种心情?请用高兴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4、学生交流第三个问题。
思考: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1)同桌二人说说议议。
(2)班内交流:开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
指名说说三个小动物的特点。
(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各格各样的食品。
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
5、议一议
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6、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三、文章脉络
这篇童话故事共9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第1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一袋麦子。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写小猪、小牛、小猴对一袋麦子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写土地爷爷对它们不同的评价。
四、课后习题
第1题:练习讲故事,可先理清故事的基本层次:送礼物——处理方法——结果,然后围绕这一主线扩充各部分内容,比如谁送的礼物?送给谁?送了什么?„„然后就可以尝试来讲了。第4题:(略)
附:板书设计
9、三袋麦子
小猪:吃→吃光了
憨厚可爱 小牛:藏→剩一半
勤劳节俭 小猴:种→满满的 聪明能干
第五篇:三袋麦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三个小动物不同的性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初步学习了29课《三袋麦子》,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听写几个词语。
饱满 收获 保存 防止 馒头
迫不及待
{白板出示词语}师:写好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互检查一下,全对的奖画个笑脸作为奖励。(同桌互检查)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很好,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的表现会更棒!
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
(指名读学习目标)师: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地方向,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学习任务。
三·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1至4自然段,思考:、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用“——”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讨论:你喜欢哪个小动物的做法?为什么?(指名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4自然段,小组讨论后,老师找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看到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后的感受。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词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三个小动物性格不同,所以做法也不相同。师: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结果如何?
四·自学指导二
朗读课文5— 9自然段:、想一想一年后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每个角色不同的语气。(5分钟后,比一比谁是朗读小能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回答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小猪·小牛·小猴的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理解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我给学生做了一个招贤榜。
五·招贤榜
1、天宫的粮仓少了一个保管员,你推荐:(小牛)
2、天宫的食堂需要面点大厨师,你觉得谁最合适:(小猪)
3、你是天宫长远发展部门领导,想选个规划师,你选:(小猴)
六·拓展延伸:
假如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样做?(学生动手写一写,在班内读给同学听)
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做法,老师高兴极了,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有很多处理这袋麦子的想法,而且各不相同,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谁的不对,只是谁的做法最好。七·续写《三袋麦子新传》
新的一年又来到了,土地爷爷又给小猪、小牛、小猴送来三袋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