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巧用插图
生物教学中的视觉教学是教师教授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和插图是语言不能匹配的直观,简单等等。特别是在没有生物园的学校,两个没有匹配的生物设备条件,它不是时间,地点,教学设备的制约和限制,这些准备好和有趣的插图丰富了教科书,带来了教学的活力。插图是生物学的第二种语言,也是生物材料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使用这些插图,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对学习兴趣学生,培养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造一个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每个插画师在教材中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场景,特别是一些彩色插图,给学生的感觉产生强烈的刺激,容易集中在学生身上。通常生物课在第三季的早上安排,第四节课或下午,现在生物课在开始,打开教科书看到这些奇怪或色彩缤纷的插图,会引起学生注意。高中生有一个 设置自我控制能力,但仍然无邪,他们看到这些插图刺激对学习的兴趣。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寻求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愿望。
(二)促进学生对知识和记忆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插图增强了直观,简单易用,简化和简化,地图文本,抽象图像。例如,遗传和变异章的概念,困难,知识能力,高抽象价值,很可能有些学生不能消化。例如,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控制时,我使用教科书的插图来说,知识点很容易消化,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图像,生动,具体的东西感兴趣,生物学关注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遗传和遗传等生物现象以及理解和掌握的本质,因此,需要记住内容更具体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减少记忆的难度,提高记忆的效果。
(C)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看到一个插图,首先观察图形的名称,形状,线条,颜色,文本注释 等等,这有助于发展观察的能力。也会考虑为什么问题,即使在心中想象,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知识,说出插图的意义。如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图的光合过程清楚地显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那两个阶段?物质转化如何在每个阶段发生?如何进行能量转换?重新分析物质的能量转化的条件是什么?这些过程是在哪些地方进行的?这种复杂的反应过程的说明,冗长的文本叙述清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能力。
(D)突破性教学困难
每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突出关键,解决课堂教学的难点是成败的关键。突破许多方面的困难,使用插图是其中之一。例如,当解释有丝分裂期间的变化时,解释图中染色体的数量,形状和厚度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一分钟,并要求学生检查他们是掌握的,让学生和教材因为杜教,难以解决。
(5)培养学生的生态思想 本文中有一些插图是关于自然,人,景观等内容,看看这些计划,人们都有接触他们,轻松愉快的美丽,从而引导学生爱自然,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学生建立环保意识。在教材中有一些生物学家的画像。当你阅读这些计划时,你应该介绍生物科学的历史,激发学生爱科学,建立科学研究的感觉,并进行生态意识形态教育。
第二,如何用插图教学巧妙
(A)使用插图来保留文本。它是插图功能的关键,插图是教材的可视化,插图是教材的文本部分的扩展,是为了描述,理解,深化文本内容服务。只有在充分掌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设置插图的目的,确定入口点和终点的使用。准备课程仔细观察,仔细分析,弄清楚屏幕内容的插图,掌握其意义,解释地图的意义。而且从学生的认知,观察,水平和能力的角度来看,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完成对插图的观察和分析。每个插画家在文本中 是解释一个文本的内容和排列。因此,使用插图应与文本密切相关,以彻底解释问题。例如,在文本部分的p21结构和功能细胞部分,我紧密联系到教材p22,植物细胞亚微结构模式图,给学生解释,比较,使学生很快就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知识点。
(B)使用插图来阐明插图的内容和重点。教科书中的不同插图具有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插图中也有主要和次要部分。所以要准确选择使用插图的时机,使用插图来正确解释其内容和焦点。例如,谈论p50代谢与atp部分,当结合图3-5。,首先要向学生解释释放能量是糖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不是脂质和蛋白质。通过碳水化合物的氧化释放释放的能量不是全部转移到高能量化合物,而是其中仅一部分实际上转移到atp。同时澄清与动物和人体的能量转移,使用最密切相关的是atp,而不是adp和pi。至于糖材料是如何释放能量如何传递能量,使用面积可以,这样才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C)切图。教师在课堂上第一本教科书的插图之前,结合教室里的知识,插图后,将复印的插图发送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插图,学生需要记住结构的位置的地图,然后让学生将标有结构标记的名称,让学生拼接成原始地图。这种方法使他们能够学习游戏中的知识。使用这种游戏式教学方法,刚性插图可以变得容易和活泼的教学。
(D)使用过程要两个步骤去。
第一步:地图与地图。①观察插图,由于学生的年龄,资格限制,接触插图,注意常常容易被插图不加区别地吸引眉毛胡须掌握,无法区分初级和次级。因此,在组织学生观察插图之前,教师必须做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从开始到结束,集中注意对象的主要方面。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解释插图的名称,作用,性质和基本条件的类型,给学生明确承认,然后以正确的观察次序指导学生,以系统的方式观察。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根据点(四脱氧 核苷酸)到表面(碱基互补对,gc)的线(两个长线的脱氧核苷酸),最后到体(正双螺旋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序列;也可以依次观察,也就是从复杂到简单的顺序。②分析插图,说明不同类型,需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如遗传模式或谱系,主要涉及孟德尔定律的分界和自由组合规则的推导和应用,这两个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在分析这样的插图时,应注意引导,提示学生在学习的知识前帮助他们分析图中的内容。③有前面两个基础可以使用插图轻松掌握所需的知识点。
第二步:图练习。近年来,大学入学考试大纲也明确要求: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在图表,图形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可以使用图表和其他形式的表达来准确描述生物现象和实验结果。看看近年的高考问题,每年都涉及到图形问题,一直是主张专家 有利的是,它成为高考的热门入口,所以学会数字,绘画,绘画。我一般使用下面的方法更好。①对于一些简单的,学生容易理解的插图,要求学生观察分析结果直接用口语表达。如身体细胞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图,可以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基础上观察和分析插图,回答环境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②对于一些重要的,基本图形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一段时间内。③对于一些看似简单但却暗示了许多重要知识的插图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表达。如生态系统部分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数字直接反映了食物和吃饭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隐含的知识可以在研究完成后,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
(五),使用插图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插图不能孤立地进行
俗话说,教学是法律,但没有法律,模式,教学方法不能适用于任何内容,每种教学手段不能万能。毕竟,没有插图 是图片的艺术,不能孤立地进行,而且还有更好的教学方法与辅助,通常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如与墙上的图表,对象,标本,模型,多媒体,因此教学效果会更加显着。
2,不能压倒,不能超越教材 目前高中生物教科书的插图丰富,包括15张彩色图片,折线图104,占据本书长度约2/5,增加了地图并创造了学习情境,但根据实际教学使用,不能是压倒性的,否则他们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内容的目的。及时的魔法插图,学生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增强了学习效果。
总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使用插图来创建场景,或者分析,或者要求,或者组织讨论和其他形式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积极的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巧妙地使用插图,插图巧妙地运用神奇效果,这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生物素养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历史插图
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历史插图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作为历史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时,对具体形象记忆深刻,而对抽象概念记忆很困难。怎样加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记忆,培养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是很好的工具。这些插图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插图中,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插图教学。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巧用历史插图呢?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课文插图
学会识图,学会读图,学会运用,是我们进行插图教学的关键。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地图,图片,图表,不同类型的插图,要教给学生不同的识图方法。如教学地图时,要教给学生辨认方向,方位,各种符号的含义等等;教学图片时,要给认识其他地理位置、`结构、质地、特征、地地位、作者、年代、艺术特点等等;图表教学要教给学生识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等等。教材中的绝大部分插图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但有些插图过小,有的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处理,可分别制成挂图、幻灯片、光碟、模型、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等。
有时教师需要能自绘图画或从互联网上搜查各种资料图片进行教学。如讲明朝营建北京城,可以绘制一幅金、元、明三朝京都沿革图,理顺金的中都、元的大都、明的北京城三者之间的关系。复习辽、宋、夏、金、元的历史,可以绘制一幅五朝迁变图解,使学生学到的头绪较多的知识予以综合,使之系统化。
其次、巧用历史插图,突破教材重难点
比如讲七年级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度示意图》,用金字塔的人像逐级向下缩小,人数逐级向下增多的阵形,表示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概念,言简意赅,把抽象、空洞的材料具体形象化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易掌握、印象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学生也易于理解。
又如《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课。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赵州桥的结构特点,了解赵州桥建筑结构的精巧才使得它历经千年,屹立至今。但是学生几乎都没有亲眼见过赵州桥,只能通过课本中的插图了解它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赵州桥的照片,分析它的建筑特点,比如赵州桥由桥身大拱及两端上方各两个小拱组成;平时低水量水流从大拱流过,大水亦可从两旁的小拱流过;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这样建筑,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所以赵州桥历经已有1300多年,仍然屹立在洨河上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通过这要的教学过程,学生就好像亲身去过赵州桥一样,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了。
最后、师生互动运用历史插图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大多数是反映了过去状态中的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插图(特别是地图)返回到现实中去理解。作古今对比,形成合理定位,培养学生的时空想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一些插图的知识要点以数字化、口诀化、方位化,告之于学生,写在黑板上,从而促使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标出简单示意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对知识定位,增加时空想象力,比如在让学生观察、掌握《隋朝运河图》时:我在黑板写道:“请大家在草稿上的示意图上用红笔描绘出:三点四段五河。画好示意图后又出示问题:‘如果当时有一大批军粮从余杭运到东都洛阳,又先后经过哪几段?”又如在让学生掌握《战国形势图》时,我在黑板写上口诀: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间依次是赵、魏、韩。学生在熟记后每人在示意图上填出这几个诸侯国。这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又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古今对比能力和时空能力得到了加强。讲红军长征时,让学生用箭头标出“中央红军的长征线路”,就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定位插图和动手能力的考查。
初中历史课堂中注重插图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因而,在初中阶段历史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历史插图教学。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巧用课本插图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巧用课本插图
摘 要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插图,形象鲜明、图文并茂,既传递着丰富的课文信息,又是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只要深入挖掘课本插图的功能价值,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本插图;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13-02
前言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中编绘了大量的课本插图,这些插图不但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而且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传递着课文内容丰富的信息,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要善于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可发挥重大作用,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小学英语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可见课本插图作用重大。
有利于开展兴趣教学 课本插图颜色鲜明、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 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真实意义和用法。课本插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信息,弥补了课文中文字描述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课本插图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连环式的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大概,为阅读理解铺平道路。
发展学生的听力能力 小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听力是一个难点。教学时可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边看边听,捕捉听力信息,猜测听力内容,拓展听力思维,发展听力能力。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插图进行新课导入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往往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难以集中注意力。针对这个现实,上课伊始,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然后引出学习内容。如PEP5 Unit 3 A“Let’s try & Let’s talk”一课,话题是食物,语言教学目标是学习和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I’d like...”等句型。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观看课本插图,说说“What food do you see in the canteen”,以此来复习学过的食物单词和饮料,同时引出本课的新词。这样便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集中在谈论食物上,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课本插图一般与阅读内容紧密联系,有些甚至展示了文本的脉络,教学时可挖掘插图背后的隐性信息,通过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My Home”单元,内容是描述房间物品摆放位置,在教学课文的主体部分时,可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把文本设计成4个部分:1)listen
and tick,让学生看插图,听短文,思考“What’s in the
room”;2)read and match,让学生对照插图,自主阅读课文,并划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词组;3)look and answer,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回答“Where are my keys”;4)read
and judge,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通过听录音判断正误。通过反复读图,不但完成词图匹配和句图匹配,解决了难点句型,而且对课文理解也逐渐清晰和深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象力。
利用插图复述课文 复述是理解的深入,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实现新旧知识的重构,发展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想象力。课本插图为学生进行复述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支架,有效地降低了复述的难度。根据插图的这一优势,教学完毕后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鼓励他们在插图的提示下,边看边描述课文内容,并进行评?r和分析,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如PEP6
“Recycle Canada”一课,有些句子比较长,而且难以理解,学生复述时就可借助插图,围绕What season、What weather、What activity复述课文,把课文的意思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利用插图练习写作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可利用插图的特点,首先把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起来,以消除学生的畏惧感,调动写作热情;再让学生仔细观看图片,说一说在画面里看到什么、人物在干什么等;最后适当点拨,让学生把所说的零散的话语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如PEP5 Unit2 Write是Zoom Zip关于季节内容的谈话,课文中的4幅图展示了他们在四季所做的活动。教学时可把全班分为4组,每组负责介绍一个季节,最后把各组介绍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写成一个小故事。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虽然课本插图是课文情节的展示,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但在利用时除了发挥这一作用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静态的插图进行大胆想象,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创造,使新旧知识进行重构,形成新的知识框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如可让学生认真观察静态的插图,通过启发和引导,用英语编创与插图有关的对话或讲述插图故事。
注重把插图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插图化静为动 在教学中,如果把课本插图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使静态的插图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场景和人物角色的真实性,因而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利用效果大大增强。
注意对插图进行适当补充 教材中提供的图片,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完整地反映文本的内容,因此,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地对插图进行相应补充,以更好地整合语言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教学“Meet my family”
时,可首先让学生观看课本插图,然后围绕主题设计“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John’s family”和“What are
their jobs”等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学生通过阅读,很快得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5 people.”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因对插图中的人物身份不明确,感到有些困难。此时可启发学生尝试给插图中相应的人物添加文字称呼,如father、mother、uncle、aunt和John
等。这样经过补充,学生再用英语进行描述时就容易多了,最终在图片的帮助下,逐步完善了描述。合理地为插图补充文字,使课本插图的意义更加完整,也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信息进行更为恰当的表达,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注重插图的灵活选用 课本插图虽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选用。一方面,节节使用、堂堂必用,会造成学生视觉上的疲劳,分散对课文本身的注意力,逐渐失去新鲜感,进而产生厌烦,失去兴趣;另一方面,长期使用会占用其他教具的使用时间,影响其他教具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恰当合理地选用现有课本插图,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时应用,在有利于课文语篇教学时应用,在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时应用,使课本插图适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本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弥补了课文中文字描述的不足,有效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语文插图在教学中
也谈语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睢宁县菁华学校高中部
张宏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语文插图的妙处。教学之余,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目录前的插图仔细研究了一番,猛然间,似获至宝,欣喜不已。语文插图内蕴丰厚,别有洞天,它不仅仅是插图,更是一种文化,正因如此,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关于插图的作用问题,我国著名的作家、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曾间接地表述过,他生前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做了插图,非常的形象生动,可以说与鲁迅先生的文章搭配的天衣无缝,更直接地传达出了文本内的东西。他自己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由此不难看出插图的作用。遗憾的是,笔者在这个时候才体会到编者的良苦用心,实在惭愧。苏教版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大致分为:人物图、书法纂刻、影视剧照、风景山水画、诗意画等几类。他们在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浅谈几点。
一、插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
语文插图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如果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并能够准确的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合理的想象,那么就能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从而走进文化的多维圈。比如教材《一滴眼 泪换一滴水》中的插图是巴黎圣母院的全景图。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仔细地去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这一建筑宏伟、雄奇,风格独特。如果这时老师再外延一些有关欧洲建筑风格的知识,讲一讲哥特式和巴洛克风格的区别,我想也许会激发个别学生在建筑方面的兴趣。如果觉得这样做在教学中没有什么必要的话,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为什么雨果要以这样一个宏伟的教堂的名字作为书名?有什么深刻用意?经过老师的引导,会激发学生对15世纪欧洲历史的探索。再比如,在讲《秋声赋》一文时,我让学生看了文前的插图,是欧阳修的画像,在观察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的回答是忧愁、哀伤。此时我又进一步发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整个的画面以朦胧为主,所以人物的心情也应该是忧伤的,这应该是绘画的一种技巧。该生的回答让我很惊喜,他的感受很对,从回答中也能听出他是懂绘画的。如果这时老师再说一说,这在绘画中叫做渲染,绘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如:白描、细描等)。就像我们学习诗词中的表达技巧一样。由此我们能够看出插图就是一种文字,甚至它比文字更容易让人感受、更能深入人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不但能丰富整个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累的习惯。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这种“积累”的种子种下去,结出来的将会是令人艳羡的知本,这对学生来说将终身受益。所以我说,语文插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二、插图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修缮德行。
高中生的教育,我认为,德行的培养重于知识的传授。司马光也曾对德与才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由此可见,品格的培养、德行的完善对于一个人的作用。那么,对于高中生的德育问题,除了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诲外,我觉得插图教学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课文前的人物插图,其中的人物都是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的伟人或文人。像中国杰出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教材中《发现》的插图就凸显了他作为革命战士的一面。他那紧蹙的双眉,严肃的表情,冷峻的目光,还有那满是红烛的背景,无疑在告诉人们那是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控诉,那是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革命气概的显现,那是不灭的红烛,是前赴后继的爱国精神。像史圣司马迁,教材中《报任安书》的插图,凸显的是一代史学家的典范,他白衣束带,手握书卷,神情坦然。从插图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他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向命运屈服的人格魅力。再比如,一些名家的字帖,虽然它们没有肖像图来的明了,但是字里行间我们也能感受到书法家的德行。像苏轼的《丰乐亭记》、《赤壁赋》等字帖,运笔不同,各有千秋,但总的特点是,“妙在藏锋”、“淳古道劲”、“体度庄安,气象雍裕”、“藏巧于拙”,是“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从字帖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不断的超越自我,敢于创 新的精神和他豪放正直的人格。可见,书法是“达其情性,形其衷乐”的外化物。由笔者的浅析可见,语文插图的优势在于让观图的人用心去意会,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重视语文插图,潜移默化中,一定会完善学生的品格,修缮学生的德行。
三、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他就是实践这一句话的典范。其广义相对论就是在头脑里做思想实验时发现的,而后才被科学实验证实的。现实既然有如此鲜活的事例,那么,对于高中生,该如何去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呢?我个人认为,插图教学可以发挥“补白”的作用。如:笔者在教学杜甫的《兵车行》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从军出征的人与家人离别时的悲戚心情,在“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句诗后加入了一幅插图,让学生去想象当时生离死别的场面,去体会离人间的纠结心情,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反馈,我发现给学生们一幅图片让他们去想象,进入情境,这比教师单纯的讲解要好得多。诗歌教学讲得越直白就越没有意境,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结合插图去想象。况且,我个人认为,诗歌本身就是让人想象的,否则我们很难用现代人的思想去感知古代人的情怀。再如,教材中《春江花月夜》一诗的诗意画,看后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那夜的静谧、那月的皎洁、那春花的馥郁、、那江的波光粼粼都可以通过想象 呈现出来。当学生沉浸其中时,又怎能体会不到“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雅韵?在教学中时不时地插入图片,让学生去想象,并让学生去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久而久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劳永逸的财富。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景,恰当地运用插图,让学生放飞思绪,插上想象的双翼,就会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慢慢地学生就能够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此乃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插图本身就是一行行文字,一篇篇文章。一幅金代武元直的《赤壁图》传达的不仅是画家高超的的绘画技艺,更是古人放远山水、纵情自然的浪漫情怀。走入其中,扑面的是徐徐的清风,入眼的是高悬的明月和峻拔的山峦,入耳的是不绝如缕的箫声,入怀的是无穷尽的自然,入心的是人生虚诞的感慨,这些都是插图反映出来的。
“图像在文化传播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符号,也一直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具有巨大的解读潜能”,所以我说语文插图意旨深远,它有同文字同等的价值和地位。现行的《新课标》一直在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阅读和个性阅读,所以教师要切实重视语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把插图作为促酶剂,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自我的个性化解读,锻炼学生的分析图文的能力,以美促美,以美创造美,如果“美”出来了,那么我想整个的教育意义就出来了。
第五篇:巧用插图,充分发挥它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巧用插图,充分发挥它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石
丽
红
平定县马山中学
巧用插图,充分发挥它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历史插图教学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能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入探讨利用插图培养学科能力的实现形式,无疑将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关键词:历史插图教学
历史直观教学
历史教学
历史插图教学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课本的插图和教师搜集、制作的图、画进行教学。由于历史的“过去性”这个特点,讲的是过去的事,无法直接看到,也无法再现,教师要使学生有历史的感觉、历史的形象,使“过去”能在学生观念中明显再现,就需要借助历史插图。历史插图是形象化的历史教材,它不仅是教材文字内容的必要补充和历史知识的延伸,而且形象、鲜明,直观性和可读性强,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对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大有裨益。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插图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描绘法
这是以图示为主结合语言演示的一种教法。如《受到迫害的犹太人》这幅图体现了犹太妇女、小孩都胆战心惊地举着双手,被纳粹党驱赶、屠杀的惨况,使本来难以理解的“法西斯”这个概念,由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图中犹太人的悲惨境遇,这个晦涩难懂的词一下子就理解了。
描绘法除以爱憎情感感染学生外,对于古建筑工程的插图,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诗文,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赵州桥》桥型优美,结构新颖,很像古人所说,如出云初月,雨后彩虹。可用宋人杜德源诗“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和明人祝万祉诗“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等句子,增强这一古建筑的艺术感染力。
当讲到胡夫金字塔时,老师把放大的彩图挂在黑板上,作为同学们观察、思考和分析的材料,教师在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图的同时向学生解说,宏伟的胡夫金字塔直插天际,它至今还屹立在埃及的尼罗河畔。我们知道,胡夫为建造金字塔,以10万奴隶和农民为一批,每批劳动3个月,前后竟用30年。在当时生产工具很简陋的情况下,要把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垒成那么高的塔,劳动者不仅蒙受了无穷的苦难,而且还有许多人为此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从而启发学生得出结论:金字塔不但是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奴役的见证,而且是法老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象征。金字塔也是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观形象的彩图,加上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同学们不仅受到了生动的教育,而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身心愉悦地进人了最佳学习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兴趣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孔子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插图的恰当使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求知欲。
(二)联想法
赵恒烈先生认为:“合理的想象在严肃的历史科学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它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如演示《商代戴手铐的陶俑》时,可引导学生想像当时奴隶们不甘屈服的形象,深刻揭露奴隶殉葬的罪恶。
讲《焚掠后的圆明园残迹》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想像,一方面,虽然只是残砖断瓦,但仍然可以想像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此处可联系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对圆明园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另一方面,它也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就会挨打”的证明。
讲“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时,引导学生观察图,找到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确定其所在的位置。再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适当补充其它图片资料,想象当时米诺斯王宫的华丽壮观,建筑结构的复杂奇妙,使学生感到克里特文明的繁荣。
联想法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想象力。
(三)启发法
历史插图能使比较抽象的史实事因或史事意义具体起来。如对阎立本的《步辇图》演示,可组织讨论以下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理解唐初对少数民族的安抚政策和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①坐在步辇上的人是谁?
②为什么唐太宗要接见吐蕃的使者?
③从这幅图中可以反映出哪些社会现实?试举例说明。
又如,以1927年德国漫画《关于危机的预言》来说明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组织以下问题来启发学生: ①山下这批人的情形是什么意思?②危崖上那些人悠闲自在地宴会又是什么意思?③这幅漫画影射什么?它跟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有什么关系?
(四)悬念法
历史上颇多难解之谜,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后自己去寻求答案。如《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可提出以下问题:
①四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巨大的石头重达五吨,当时又没有起重机、汽车等机械,你认为他们究竟使用什么工具来进行搬运?
②修建金字塔时,没有水平仪,没有动力装置,没有现代化测量手段,如何勘测并平整出五万二千九百平方米的塔基?
有兴趣的同学平时就会留意这些资料,对历史的奥秘作进一步的探索。
(五)比较法
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这种方法适合于复习巩固。
利用《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唐朝对外交通线图》,可比较汉、唐对外交往不同特征。通过《隋朝的运河》、《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比较,可以看出大运河的变迁。
比如在讲《筒车》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与三国时期的翻车进行比较,看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劣。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翻车是水槽链叶结构;筒车是滚筒结构。翻车靠人力踏转转轮,带动链叶将水提到高处灌溉;筒车是利用水力推动水筒转动把水提到高处灌溉,其功效比翻车高。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能力便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和《战后的欧洲 》这两幅图可以比较,以理解战后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阵营的变迁,德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四大帝国被摧毁,波兰等八个国家新兴。
复习课中可以将《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黄海大战》《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港》等图进行比较,各图的特点明显体现出了清政府的腐朽,黄海大战中中国军队的不堪一击,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的日本的强大,对于历史发展的脉络,学生自然而然也就清晰了。
如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节,教师可让学生先对比本课中的两幅扇形图,会很自然地得出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两幅柱状图,又很容易地分析出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六)概括法
使用概括法的图示教学,一般都需要教师自绘图画或从互联网上搜集各种资料图片。
例如《世界文明古国》这幅画,上面确切标有各国国名、各大河流,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对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发源的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等内容具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概念。
讲明朝营造北京城,可以绘制一幅金、元、明三朝京都沿革图,理顺金的中都、元的大都、明的北京城三者之间的关系。
复习辽、宋、夏、金、元的历史,可以绘制一幅五朝迁变图解,使学生学到的头绪较多的知识予以综合,使之系统化。
学生爱看课本上的插图,尤其爱看扉页上的插图,有的学生还超越教学进度去翻后面的插图,还有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用纸蒙在插图上描绘。根据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状况,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课本上的文字再具体也是抽象的。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历史现象都是很久以前发生的,学生不曾亲眼目睹,历史又不可以重演。所以在历史课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它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史学修养。直观教具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便捷、最常用的就是课本插图。图示教学对于任何学校任何条件的班级,都是切实可行的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法。课本插图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的,都有较深的寓意,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新编九年制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这些图画都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能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入探讨利用插图培养学科能力的实现形式,无疑将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平定县马山中学石丽红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