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词语 ABB AABB 等句式(范文大全)

词语 ABB AABB 等句式(范文大全)



第一篇:词语 ABB AABB 等句式

袁佳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词语

1、ABB:慢吞吞、懒洋洋、兴冲冲、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白茫茫、2、AABB:高高兴兴、许许多多、漂漂亮亮、仔仔细细、、红红火火、明明白白、花花绿绿、干干净净、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确确实实、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 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日日夜夜、来来往往

3、AABC: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4、ABAC: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自言自语、无影无踪、无法无天、无边无际、各种各样

5、又()又():又唱又跳、又细又长、又说又笑、又大又圆、又松又软、又香又脆、6、()来()去: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走来走去

7、不()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8、带反义词的成语: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左右为难、黑白分明 舍近求远、因小失大、头重脚轻、积少成多、舍本逐末、贪小失大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大同小异、小题大做、大呼小叫、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9、带数字的成语: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千方百计、万紫千红

袁佳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0、八字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1、历史故事的成语:闻鸡起舞(祖逖)、惊弓之鸟(更羸)、画龙点睛(张僧繇)、胸有成竹(文与可)、杏林春满(董奉)、纸上谈兵(赵括)

12、神话故事的成语: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买椟还珠、坐井观天

13、反义词:高—矮、胖—瘦、明—暗、美—丑、忙—闲、新—旧、熟—生、冷—暖、重—轻、沉—浮、进—出、升—降、香—臭、是—非、长—短、老—少、慢—快、宽—窄、强—弱、穷—富、胜—败、贵—贱、内—外、恶—善、加—减、清—浊、廉——贪、功—罪、正—偏、奖—罚、优—劣、勤—懒、进—退、买—卖、正—反、爱—恨、贫—富、饥寒—温饱、索取—奉献、真诚—虚假、冷漠—热忱、安全—危险、复杂—简单、虚心—骄傲、热情—冷淡、诚实—虚伪、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14、关于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暖花开、春风拂面

15、关于秋天的词语:金秋时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16、关于团结的词语: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17、关于取长补短的词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袁佳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8、关于学习的词语: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19、其他成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如愿以偿、没精打采、沉默不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20、颜色:黄:金黄、杏黄、橙黄、鹅黄 红:火红、粉红、橘红、桃红绿:嫩绿、翠绿、碧绿、墨绿 蓝:宝蓝、碧蓝、蔚蓝、湛蓝

21、奶牛——牛奶、图画——画图、蜜蜂——蜂蜜、牙刷——刷牙、山上——上山、水池——池水、领带——带领、到达——达到、展开——开展、喜欢——欢喜、算盘——盘算、喜报——报喜

二、句子

1、对子歌: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2、关于天气的谚语: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3、关于帮助的谚语: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第二篇:致谢词语和句式

写致谢常用的词语和句式

表示感谢的词汇有以下几类:

1.thank(动词)、thankful(形容词)、thanks(名词)→与express,give,offer或extend连用 2.acknowledge(动词)、acknowledgement(名词)→与make,give或be in连用 3.grateful(形容词)、gratitude(名词)→与express或record连用

4.appreciate(形容词)→只能跟事,不能跟人、appreciation(名词)→与express,acknowledge或be in连用

5.indebted(形容词)、indebtedness(名词)→与express,acknowledge或be in连用 6.recognition(名词)→与give连用

另外,还可使用以下这一句型:

上述各项中的名词+go to,+be due to+人,+be owed to 表示感谢的句型很多,常见的有以下一些: I would like to thank…我要感谢……

The author wishes to express his sincere thanks to…作者愿对……表示由衷的感谢。I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我要感谢……

The author wishes to make the acknowledgement of…作者愿感谢…… Grateful acknowledgement is made to…对……深表感谢。

The author is in acknowledgement of…作者要感谢…… I acknowledge…我要感谢……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我要感谢…… Special gratitude is owed to…我要特别感谢…… A special gratitude is expressed to…我要特别感谢……

It is a pleasure to record my gratitude to…我要感谢……

I am grateful to…我要感谢……

I greatly appreciate…我对……极为感谢。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of…我要感谢…… I am greatly indebted to…我对……极为感谢(深表谢意)。I am indebtedness to…我对……表示感谢。

We express our indebtedness to…我们对……表示感谢。I wish to thank…我要感谢……

Thanks must be given to…我得感谢……

Thanks must be extended(或expressed)to…我得感谢…… Special thanks go to…我要特别感谢…… I offer my thanks to…我要感谢…… A word of thanks to…我要感谢…

Particular recognition is due to…我要特别感谢…… We wish to give special thanks to…我们愿特别感谢…… His sincere thanks are offered to…作者对……表示衷心的感谢。We are thankful to…我们要感谢……

We wish to record our appreciation to…我们愿感谢…… With a great sense of debt, we thank…我们对……深表感谢。

第三篇: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精选)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一、一词多义: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例:“负”,本义是背载物,载。引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载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支撑

3、久负盛名 享有

4、负势而上 凭借

5、誓天不相负 辜负 注意:一个多义词在具体语句中只表示一种特定的含义,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应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的内容。

二、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例: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用来

2、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冲出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和子 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三、通假字: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孰为汝多知(知,通“智”)乎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举酒属(属,通“嘱”)客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将军身被(被,通“披”)坚执锐

注意: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我们用“形声辨义法”来辩别通假字。

四、词类活用:是指某类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常见情况(见课本91页)

【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临帝子之长洲:(2)穷岛屿之萦回(3)或命巾车,或棹孤舟(4)潦水尽而寒潭清(5)策扶老以流憩(6)识盈虚之有数(7)临清流而赋诗(8)景翳翳以将入

(9)一言均赋,四韵俱成(10)齐谐者,志怪者也(11)适百里者宿舂粮(12)虽然,犹有未树也

(1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1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1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7)绝云气,负青天(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2)俨骖騑于上路,(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6)小知不及大知(7)汤之问棘也是已(8)此小大之辩也

(9)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10)辩乎荣辱之境(11)而御六气之辩(1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1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1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15)旬有五日而后反(16)故夫知效一官(17)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6)诏书特下,拜臣郎中(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8)悦亲戚之情话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眄庭柯以怡颜(2)园日涉以成趣(3)悦亲戚之情话(4)乐琴书以消忧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6)善万物之得时(7)乐夫天命复奚疑(8)襟三江而带五湖

(9)徐孺下陈蕃之榻(10)雄州雾列,俊彩星驰(1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11)川泽纡其骇瞩(12)钟鸣鼎食之家(12)四美具,二难并(13)屈贾谊于长沙(14)窜梁鸿于海曲(15)宁移白首之心(16)不坠青云之志

(1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18)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19)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2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23)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2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25)人命危浅,朝不虑夕(2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7)谨拜表以闻(2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举臣秀才(30)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基础达标】

1、指出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B、不远万里 C.鱼肉百姓 D、春风又绿江南岸

2、选出语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B)例句:不耻相师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①孔子师郯子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③吾得兄事之 ④朝歌夜弦 ⑤目吴会于云间 ⑥择善而从之 ⑦俊采星驰 ⑧燕赵之收藏 A、③④⑤/①②⑦/⑥/⑧ B、③⑤⑦⑧/①②④/⑥ C、③⑦/④⑤/①②/⑥/⑧ D、③④/⑤⑥⑦/①②/⑧ 【作业布置】

1、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1)吾师道也(A)(2)吾从而师之(B)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5)而耻学于师(B)(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C)。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卒廷见相如 文 言 句 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也(或者也)。”表示;如:夫战,勇气也。

3、用:“?者,?。”表示;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表示;如:刘备,天下枭雄。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廉颇蔺相如列传》)“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8、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练习】

1、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2、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1)灭六国者,六国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环滁皆山也。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二、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被” 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于?。”表示; 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2、用“?见?”的形式表示;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 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练习】

1、按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5)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6)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第四篇:《申论》经典词语句式总结

《申论》经典词语句式总结

1.多用几个词转变你的语言风格

时间:近几年来,这些年来,改革开放以来

称呼百姓:公众、百姓、人民群众、群众、进城务工人员

称呼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相关地区和部门

申论副词:大力,逐步,坚决,严厉,高度,切实,扎实,着力,强化,突出抓好,加快,着重,严格,继续,积极,要进一步,深入

申论动词:确保,提高,推进,增强,加大,制止,坚持,杜绝,提倡,加快推进,大力开展,夯实(接基础),严格执行,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推动,建设,完善,促进,建立,着力加强,强化,健全,落实,高度重视,建立机制,抓好

意义和必要性:重要举措,必然要求,对于„„有重要意义,重要内容,事关„„大局,关系„„,基本要求,强大动力(一般指改革),有效途径,有效举措,有力举措,重大任务,迫切需要

成就:重大突破,不断得到加强,重大进展,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初步建立(体制),显著改善,显著成就,成效显著,积极进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坏的动词:危害,损害,破坏,形势严峻

2.句式

把„„放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

加强国家对企业„„的调控和指导,(当要企业做主语时用)

(根本性解决)只有搞好„„,才能对„„问题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不断推进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权利。

我国有13亿人口,„„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都复杂,都紧迫

各地及各有关部门要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能推卸责任,执行政策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只顾部门地方的利益、只打自己的小算盘。

切实把„„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经济契约关系的基础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将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促成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以市场配置资源取代权力配置资源

努力把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形成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冷静对待,正确认识,全面安排,妥善处理。

大力发展„„产业,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形成„„型的产业格局。

要把教育引导、利益调节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强化试点的示范作用,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

形成„„的整体合力(或制度合力)

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产业延伸链,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当前很多问题的原因都可归结为“道德失范,监督乏力,制度缺位”

3.申论写作中的排比

层面一 :句子中用排比句式

第一,同词排比加强

把完善惩治和预防****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在坚决惩治****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第二,不同动词排比加强

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工作领域,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努力把****现象遏制在最低程度。

第三,同词+不同动词 排比加强

今后将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层面二:排比句式统领全文,一个句子引领一段内容

例1:„„是„„的根本/关键/前提/动力/保障/重点/核心/基础

一、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

二、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三、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

四、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

五、加强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

六、政府表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

例2:

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着力构建“不愿为”的自律机制。

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努力构建“不能为”的防范机制。

要加大惩治****的力度,进一步强化“不敢为”的惩治机制。

要切实保障公务员的工作待遇,积极探索“不必为”的保障机制。

第五篇:文言词语和句式学案

一.重点实词,一词多义。1.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

掉转

引兵欲攻燕 :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2.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3.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4.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何辞为?:告辞,辞别

归去来兮辞 :一种文体 5.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当

锐不可当:抵挡

6.安:

沛公安在?:哪里

衣食所安: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7.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

道路

伐无道,诛暴秦

: 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

: 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

: 说,讲 8.恶:

彼且恶乎待哉 : 什么

所恶有甚于死者 :

厌恶 9.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征发

野芳发而幽香 :

开放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

发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头发

10.属zhǔ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衡少善属文:连缀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属shǔ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11.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善刀而藏之: 通“缮”,擦拭

二.古今异义词。(划出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虽然,犹有未树也 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5.野马也,尘埃也 6.小年不及大年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8.悦亲戚之情话

9.既窈窕以寻壑

10.恨晨光之熹微

11.至于成立 12.九岁不行

13.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14.则告诉不许 15.臣之辛苦

1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三.通假字(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3.夙遭闵凶 4.零丁苦辛

5.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6.常在床蓐

7.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8.此小大之辩也 9.而御六气之辩 10.而征一国者 11.汤之问棘也是已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2.动词形容词使动 3.形容词名词意动

五.虚词

1、而 连词:①表并列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劳苦而功高如此” “黑质而白章”

②表转折 “因人之力而敝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③表因果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④表假设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⑤表递进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表顺承 “朝济而夕设版焉” “图穷而匕首见”

⑦表修饰 “吾恂恂而起” “伏尸而哭”“秦王还柱而走” 代词: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你” “而母立于兹”

介词:①“拿,用,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使工以药淬之”

②“依靠,凭借” “以勇气闻于诸侯” “籍何以至此”

③“因,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 “按照” “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⑤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可译为“在、从”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今以长沙、豫章往”

2、以 连词:①表目的,“来,用来” “越国以鄙远” “阙秦以利晋

②“因为(表因果)”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③用法相当于“而”,可以表并列,表递进,表顺承,表修饰等。

副词:通“已”,已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用于词组“是以”、“以是”,表结果,可翻译为“因此”

3、乃 副词:①“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或时间上的衔接”,可译为“于是,就”,“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②“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违背的”,可译为“却”“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表示对事物范围限制”,可译为“只,才”“乃以手共搏之”

“乃今得闻教”

④表示判断“是,就是” “乃欲以生劫之”“若事之不济,此

乃天也”

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因 介词:①“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趁机” “不如因善遇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③ “通过”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依照,按照”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动词:“沿袭” “因遗策”

连词:“于是,就” “秦军解,因大破之”

5、为 wéi:动词:①“做” “使子婴为相”

②判断动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③表示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 “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句末语气词:“呢” “何辞为”

wèi:介词:① “替、给” “为击破沛公军”

②“向、对” “不足为外人

6、其

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 “以其无礼于晋”“共其乏困”

有时表示第三人称领属关系可译为 “他的、它的,他们的”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断其左股”

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自己的”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失其所与”

③指示代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副词:①表推测“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

②表反问“难道” “其孰能讥之乎”

③表商量或希望 “还是” “吾其还也”

助词:无实义,调节音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

7、焉

代词:①可译为”它、他”“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②疑问代词“哪里”“什么”

“焉用亡郑以陪邻”“焉故必知哉”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语气助词:“子亦有不利焉” 有时放在形容词或副词后有词尾的作用,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

8、乎 语气助词:“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有时放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有词尾的作用,相当于“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介词:①“在” “生乎吾前”

②“对,向” “吾尝疑乎是”

③“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引出宾语,不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之 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 “不如因善遇之”

②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我,你”“君将哀而生之乎”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③指示代词:“这” “太子闻之,驰往” “均之二策”

动词:“去、到、往” “辍耕之陇上” “夜驰之沛公军”

助词:①结构助词“的”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补语的标志 “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

④主谓之间取独 “行李之往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⑤定语后置的标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蚓无爪牙之利”

⑥音节助词,可不译 “顷之未发”

10、于 介词:①引出动作的对象、处所、时间、范围等。可译为“在、到、向、从、跟(同)、对于”等。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移其民于河东” →“到”

“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向”“青,取之于蓝”→“从”

“燕王欲结于君” →“跟、同” “佚之狐言于郑伯” →“对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长于臣”

③可以表示被动,引出动作的发出者,有时和

“见、受” 连用,可译为“被”。

“闻于四方”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