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册写字教案.新doc
周课时:一节 应
备:18课时 实
备:18课时
第1课 上下结构
(一)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上下结构
(一)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宽下窄型?让学生回答。(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宽下窄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坚”和“膏”,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上窄下宽型”
(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2课 上下结构
(二)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型和上小下大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上下结构
(二)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大下小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大下小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大下小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部件要写得长,下部件要写得短;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垄”和“蓄”,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上小下大型”
(1)什么叫“上小下大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小下大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部件要写得短,下部件要写得长;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3课左右结构
(一)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左右结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小黑板
“峻”“对”“岭”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
峻: 岭: 蜿: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三:指导学生写字:
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
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
第4课左中右结构
(二)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左中右结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左中右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小黑板
“确”“做”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
“确” “做”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三:指导学生写字:
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
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
第5课 包围结构
(一)半包围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半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包围结构
2.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1 半包围;2 全包围。
3.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半包围的写法
(1)从两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方法同上
第三种情况方法同上:
2.从三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方法同上
第三种情况方法同上: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6课 包围结构
(二)全包围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包围结构
(二)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全包围的字可依据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的不同分为两类。
2.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
(1)讲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回”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讲解扁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皿”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3.字框两竖垂直类的有长方型和大方型的两种。
(1)讲解长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日”和“首”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讲解大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固”和“国”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7课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要写好字,除了要做到重心平稳,还要做到方正变化;
2.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因; 3.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2.写字时为什么要做到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
(一)重心平稳
1.汉字结构形式多样,形态变化纷繁,但不论字形怎样变化,都必须做到重心平稳。
2.做到重心平稳的方法:
(1)横平竖直
A.出示例字
B.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分析比较“重”字。
(2)左右平衡
A.出示例字
B.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分析比较“坚”字。
3.上下对正方法同上
4.位置适当方法同上
5.把握斜度方法同上
6.夸张主笔方法同上
(二)方正变化
1.有些字的外形方正对称,稳定平衡,初学写字的人常常将这类字写得呆板无精神。这需要对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适当的变化,才能使字显得生动美观。
2.做到方正变化的方法:
(1)长短变化
A.出示例字
B.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分析比较“川”字。
(2)正斜变化
A.出示例字
B.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分析比较“春”字。
3.主次分明方法同上
4.部件伸缩方法同上
5.围当留缺方法同上
6.上小下大,左轻右重方法同上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8课 怎样提高钢笔楷书的书写速度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知道提高钢笔楷书书写速度的方法。
2.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写字速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社会交往对写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字写得正确、美观,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怎样才能提高书写速度呢?
二、新授
1.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写字速度的方法。
小组讨论。
班级讨论。
2.教师讲解:
(1)要尽量做到熟练。
首先运笔要熟练,做到下笔成形,不出怪异的笔画;还要熟悉字的结构,做到字形端正,不因提高书写速度而变形。
(2)要尽量减省运笔动作。
楷书笔画凡是转折连接的地方,都要有停顿动作,如能将有些动作减去,就能提高书写的速度。
(3)相近的笔画可以相连。
(4)可以点代画,减省部分笔画。
(5)要强记书写内容,做到心到手到
写字时,要尽量减少看字逗留的时间,心中要熟记书写4 内容,笔下的字就像流水一样逐个淌出,这样,抄写的速度自然能加快。
3.学生临摹,领会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4.提醒学生提高书写速度的根本方法是熟能生巧。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9课 呼应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呼应”;
2.使学生明白怎样呼应;
3.使学生会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呼应
2.激发兴趣
什么叫呼应呢?为什么要呼应?
二 新授
(一)什么叫呼应
1.书写汉字时,要求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在写下一笔时,需和上一和有连续的运笔动作,这种方法叫呼应。
2.出示带有呼应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呼应。
3.根据例字讲解:
前一笔的收笔和后一笔的起笔为一呼应。
除运笔的方向外,笔画的位置也是呼应的重要内容。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呼应。
(二)怎样呼应
1.出示例字“小”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小”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小“字的竖钩和左点是一呼应,左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3.出示“心”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心”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心”字的左点和卧钩是一呼应,卧钩和中点是一呼应,中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三)呼应关系明显的字 通过“九”和“源”体会笔画的呼应关系。
(四)笔画未能呼应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呼应?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0课 避让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避让”;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避让;
3.使学生会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避让
2.激发兴趣
什么叫避让呢?为什么要避让?
二 新授
(一)什么叫避让
1.汉字中笔画相遇时,为了避免碰撞,必须彼此相让,互不妨碍,同时结构还要紧密,做到整体美观和谐,这种处理汉字笔画互不妨碍的方法叫做“避让”。
2.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避让。
3.根据例字讲解:
“牲”字的右部“生”的撇和长横都插在“牛”的右侧下部。
“现”字的右部“见”的撇画在“王”的下方。
“航”、“精”两字的各部件笔画较繁,空隙较小,所以要尽量避免碰撞。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避让。
(二)怎样避让
1.出示例字“塔”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塔”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塔”字的土旁为了靠紧右边部件,和“ ”的上部呼应,将提画向上扬,插在“ ”的长撇的上方,结构就较紧凑。
3.出示“航”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航”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航”字的舟旁右边为横折钩,无法避让右边笔画,因此只有将近“亢”的撇相对写成直撇,才可避免碰撞。
(三)避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塔”和“初”,体会是怎样处理避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避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避让?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1课 伸缩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 3 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伸缩
激发兴趣
什么叫伸缩呢?为什么要伸缩?
二、新授
(一)什么叫伸缩
1.一字中如果笔画出现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这样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动美观,这就叫做“伸缩”。
2.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伸缩。
3.根据例字讲解:
“惟”和“徘”的横画写得有长有短,这便是“伸缩”。
“章”的上横和下横一长一短,这也是“伸缩”。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有两笔重复的竖画,一般缩左伸右。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伸缩。
(二)怎样伸缩
1.出示例字“降”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降”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降”字的耳刀旁有一长竖,右边也有一竖,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竖。
3.出示“戒”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戒”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戒”字的笔画中,有三笔画方向相近,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边的斜钩。
(三)伸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素”和“奉”,体会是怎样处理伸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伸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伸缩?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2课 疏密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疏密
2.激发兴趣
什么叫疏密呢?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1.汉字笔画有多有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使每个字都具有生动活泼的形态,书写时需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将某一部分写得紧一点(密),某一部分写得松一点(疏),这种安排叫“疏密”。
2.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
3.根据例字讲解:
在进行字的疏密安排时,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部写得稍密些,下部写得稍疏些;左右结构的字,则根据左右部分的笔画和形态灵活安排,但须做到合理、自然与和谐。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疏密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疏密
1.出示例字“臻”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臻”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臻”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左部“至”写得较疏,形较短;右部“秦”写得较密,形较长,这样就形成了疏密对比。
3.出示“乍”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乍”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乍”字的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稍向上靠,下部空一点,这样“乍”字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
(四)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疏密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3课 大小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大小”;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大小;
3.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大小
2.激发兴趣
什么叫大小呢?为什么要处理大小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大小
1.笔画多的字要写得不挤,需将近笔画写得松些,但是这样容易松散;笔画少的字要写得不散,需将笔画写得紧些,但是这样会嫌小。为了使字写得既疏朗又紧凑,并且大小又很和谐,就需在书写时将笔画多的字写得细点,字形稍大点;笔画少的字笔画可写得粗点,字形稍小点。这样处理,整篇文字的大小有变化,又不过分悬殊,就会显得和谐美观。
2.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大小的安排。
3.根据例字讲解: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大小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大小
1.出示例字“西”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西”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西”字笔画较少,笔画又不向四面发散,书写时笔画可写粗一点,字可小一点。
3.出示“藏”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藏”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藏”字笔画多,笔画可写细一点,字可稍大一点。
(三)大小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颜”和“日”,体会是怎样处理大小关系的。
(四)大小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大小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4课 相向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向”;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相向
2.激发兴趣 什么叫相向呢?怎样写好相向的字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相向
1.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件的笔画形态同时向字的中间聚集,在结构上称做“相向”。这类字写时容易过挤,所以要求做到紧而不挤。
2.出示相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相向的字是怎样写的。
3.根据例字讲解:
“锡”中“ ”的笔画趋向右上,右边部件“易”的撇画则趋向左下,相向就容易互相碰撞。“功”、“妙”、“坊”等也属于这类字,书写时要上下错开。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写的。
(二)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1.出示例字“锡”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锡”是怎样相向关系的?
全班交流:
写“锡”字时,“ ”与“易”的向内聚集的笔画要有避让,两者之间空隙不能过小。
3.出示“功”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功”是怎样处理相向关系的?
全班交流:
写“功”字时,“工”的提画和“力”的撇画上下交错,这样就显得紧而不挤了。
(三)相向但不拥挤的字
通过欣赏“功”和“姆”,体会相向的字是怎样写的。
(四)处理不当的相向字
这些字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5课 相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背”;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相背
2.激发兴趣
什么叫相背呢?怎样写好相背的字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相背
1.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件的笔画朝反方向展开,在结构上称做“相背”。这类字写时容易松散,所以要防止左右两边离得太远,要背而不离,离而不散。
2.出示相背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相背的字是怎样写的。
3.根据例字讲解:
“施”和“犯”比较,“施”有向字心突出的笔画,所以两部件写时要靠拢。“犯”无向字心突出的笔画,所以书写时要稍分开。
“兆”和“非”的左右两部件距离不能大,大就散了。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写的。
(二)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1.出示例字“施”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施”是怎样处理相背关系的?
全班交流:
“施”字的左右部件笔画都有向字心突出的部分,如“方”,所以书写时要靠拢点。
3.出示“兆”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兆”是怎样处理相背关系的?
全班交流:
“兆”字是笔画偏左的字,其中撇与竖弯钩之间的距离不能大,写时笔画稍靠左,四点要均匀分布。
(三)相背但不松散的字
通过欣赏“施”和“非”,体会相背的字是怎样写的。
(四)处理不当的相背字 这些字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6课 怎样写和“可 ”组合的字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字根;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可”组合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怎样写和“可 ”组合的字
2.激发兴趣
和字根“可”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字根
1.有些字字意不同,但读音相近甚至相同。细看其结构,其中有的部件完全一样。如果学会了写这些相同的部件,掌握了其中的变化,就能写好许多类似的字。这类相同的部件,我们暂且称它为字根。
2.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可”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可”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可”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呵”、“苛”、“何”、“哥”等字。
(四)“可”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可”在书写上的差别。
1.出示“可”和“何”字
2.学生观察分析“可”字与作为字的部件“可”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可”字占满格,字形较宽,竖钩应在字中心偏右处,“口”要写在横和竖钩间右边靠上的地方。
B.“可”做字的部件,只占字中的一部分,所以形态应有相应的变化。“可”在字右时形体变窄。也有在字的上部或下部的,这时形体就要变宽扁,如“苛”、“哥”等。
(五)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这两个字中字根“可”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7课 怎样写和“主”组合的字 教学要求:
1.复习什么叫字根;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主”组合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怎样写和“主”组合的字
2.激发兴趣
和字根“主”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一)复习什么叫字根
指名回答什么叫字根。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主”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主”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主”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注”、“驻”、“住”、“蛀”等字。
(四)“主”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主”在书写上的差别。
1.出示“主”和“注”字
2.学生观察分析“主”字与作为字的部件“主”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独体字“主”的结构特点是左右对称。
“主”字形体上的另一特点是上窄下宽,重心很稳。
B.“主”做字的部件多在字右,所以形体变窄。
(五)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这两个字中字根“主”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8课 怎样写和“少”组合的字 教学要求:
1.复习什么叫字根;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少”组合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少”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怎样写和“少”组合的字
2.激发兴趣
和字根“少”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一)复习什么叫字根
指名回答什么叫字根。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少”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少”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少”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沙”、“妙”、“砂”、“吵”等字。
(四)“少”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少”在书写上的差别。
1.出示“少”和“沙”字
2.学生观察分析“少”字与作为字的部件“少”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独体字“少”的结构特点是显得偏斜,所以写时要注意把握好撇画的斜度,做到斜中取正。
B.“少”做字的部件时,只占字的一部分,所以形体应相应变化。“少”做字的部件多在字右,所以形体变窄。
(五)字根“少”组合成的字
这两个字中字根“少”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少”组合成的字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十九课时
考试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写字教案
六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第1
课
上下结构(一)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
上下结构(一)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宽下窄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宽下窄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坚”和“膏”,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上窄下宽型”
(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2课
上下结构(二)
教学目标: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型和上小下大型的特点;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上下结构(二)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讲解上大下小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大下小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大下小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部件要写得长,下部件要写得短;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垄”和“蓄”,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讲解“上小下大型”
(1)什么叫“上小下大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小下大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A)上部件要写得短,下部件要写得长;
(B)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C)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写一写;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3课
包围结构(一)
半包围
教学目标: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半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1
半包围;2
全包围。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讲解半包围的写法
(1)从两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方法同上
第三种情况方法同上:
从三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方法同上
第三种情况方法同上:
三
练习
写一写;
想一想。
四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4课
包围结构(二)
全包围
教学目标: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会写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
包围结构(二)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全包围的字可依据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的不同分为两类。
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
(1)讲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回”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讲解扁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皿”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字框两竖垂直类的有长方型和大方型的两种。
(1)讲解长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日”和“首”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讲解大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固”和“国”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写一写;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5课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教学目标: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要写好字,除了要做到重心平稳,还要做到方正变化;
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因;
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写字时为什么要做到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
(一)重心平稳
汉字结构形式多样,形态变化纷繁,但不论字形怎样变化,都必须做到重心平稳。
做到重心平稳的方法:
(1)横平竖直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重”字。
(2)左右平衡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坚”字。
上下对正方法同上
位置适当方法同上
把握斜度方法同上
夸张主笔方法同上
(二)方正变化
有些字的外形方正对称,稳定平衡,初学写字的人常常将这类字写得呆板无精神。这需要对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适当的变化,才能使字显得生动美观。
做到方正变化的方法:
(1)长短变化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川”字。
(2)正斜变化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春”字。
主次分明方法同上
部件伸缩方法同上
围当留缺方法同上
上小下大,左轻右重方法同上
三
练习
写一写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校本(书法)下册第2部分教案
第6课
怎样提高钢笔楷书的书写速度
教学目标: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知道提高钢笔楷书书写速度的方法。
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写字速度。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6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社会交往对写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字写得正确、美观,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怎样才能提高书写速度呢?
二
新授
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写字速度的方法。
小组讨论。
班级讨论。
教师讲解:
(1)要尽量做到熟练。
首先运笔要熟练,做到下笔成形,不出怪异的笔画;还要熟悉字的结构,做到字形端正,不因提高书写速度而变形。
(2)要尽量减省运笔动作。
楷书笔画凡是转折连接的地方,都要有停顿动作,如能将有些动作减去,就能提高书写的速度。
(3)相近的笔画可以相连。
(4)可以点代画,减省部分笔画。
(5)要强记书写内容,做到心到手到
写字时,要尽量减少看字逗留的时间,心中要熟记书写4
内容,笔下的字就像流水一样逐个淌出,这样,抄写的速度自然能加快。
学生临摹,领会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提醒学生提高书写速度的根本方法是熟能生巧。
三
练习
写一写。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7课
呼应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呼应”;
使学生明白怎样呼应;
使学生会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
呼应
激发兴趣
什么叫呼应呢?为什么要呼应?
二
新授
(一)什么叫呼应
书写汉字时,要求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在写下一笔时,需和上一和有连续的运笔动作,这种方法叫呼应。
出示带有呼应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呼应。
根据例字讲解:
前一笔的收笔和后一笔的起笔为一呼应。
除运笔的方向外,笔画的位置也是呼应的重要内容。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呼应。
(二)怎样呼应
出示例字“小”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小”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小“字的竖钩和左点是一呼应,左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出示“心”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心”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心”字的左点和卧钩是一呼应,卧钩和中点是一呼应,中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三)呼应关系明显的字
通过“九”和“源”体会笔画的呼应关系。
(四)笔画未能呼应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呼应?可以怎样处理?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8课
避让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避让”;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避让;
使学生会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避让
激发兴趣
什么叫避让呢?为什么要避让?
二
新授
(一)什么叫避让
汉字中笔画相遇时,为了避免碰撞,必须彼此相让,互不妨碍,同时结构还要紧密,做到整体美观和谐,这种处理汉字笔画互不妨碍的方法叫做“避让”。
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避让。
根据例字讲解:
“牲”字的右部“生”的撇和长横都插在“牛”的右侧下部。
“现”字的右部“见”的撇画在“王”的下方。
“航”、“精”两字的各部件笔画较繁,空隙较小,所以要尽量避免碰撞。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避让。
(二)怎样避让
出示例字“塔”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塔”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塔”字的土旁为了靠紧右边部件,和“
”的上部呼应,将提画向上扬,插在“
”的长撇的上方,结构就较紧凑。
出示“航”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航”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航”字的舟旁右边为横折钩,无法避让右边笔画,因此只有将近“亢”的撇相对写成直撇,才可避免碰撞。
(三)避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塔”和“初”,体会是怎样处理避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避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避让?可以怎样处理?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关系。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9课
伸缩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
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9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伸缩
激发兴趣
什么叫伸缩呢?为什么要伸缩?
二
新授
(一)什么叫伸缩
一字中如果笔画出现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这样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动美观,这就叫做“伸缩”。
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伸缩。
根据例字讲解:
“惟”和“徘”的横画写得有长有短,这便是“伸缩”。
“章”的上横和下横一长一短,这也是“伸缩”。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有两笔重复的竖画,一般缩左伸右。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伸缩。
(二)怎样伸缩
出示例字“降”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降”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降”字的耳刀旁有一长竖,右边也有一竖,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竖。
出示“戒”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戒”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戒”字的笔画中,有三笔画方向相近,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边的斜钩。
(三)伸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素”和“奉”,体会是怎样处理伸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伸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伸缩?可以怎样处理?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关系。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0课
疏密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10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疏密
激发兴趣
什么叫疏密呢?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
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汉字笔画有多有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使每个字都具有生动活泼的形态,书写时需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将某一部分写得紧一点(密),某一部分写得松一点(疏),这种安排叫“疏密”。
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
根据例字讲解:
在进行字的疏密安排时,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部写得稍密些,下部写得稍疏些;左右结构的字,则根据左右部分的笔画和形态灵活安排,但须做到合理、自然与和谐。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疏密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疏密
出示例字“臻”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臻”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臻”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左部“至”写得较疏,形较短;右部“秦”写得较密,形较长,这样就形成了疏密对比。
出示“乍”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乍”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乍”字的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稍向上靠,下部空一点,这样“乍”字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
(四)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疏密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1课
大小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大小”;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大小;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1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大小
激发兴趣
什么叫大小呢?为什么要处理大小呢?
二
新授
(一)什么叫大小
笔画多的字要写得不挤,需将近笔画写得松些,但是这样容易松散;笔画少的字要写得不散,需将笔画写得紧些,但是这样会嫌小。为了使字写得既疏朗又紧凑,并且大小又很和谐,就需在书写时将笔画多的字写得细点,字形稍大点;笔画少的字笔画可写得粗点,字形稍小点。这样处理,整篇文字的大小有变化,又不过分悬殊,就会显得和谐美观。
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大小的安排。
根据例字讲解: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大小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大小
出示例字“西”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西”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西”字笔画较少,笔画又不向四面发散,书写时笔画可写粗一点,字可小一点。
出示“藏”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藏”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藏”字笔画多,笔画可写细一点,字可稍大一点。
(三)大小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颜”和“日”,体会是怎样处理大小关系的。
(四)大小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大小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2课
相向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向”;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使学生会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相向
激发兴趣
什么叫相向呢?怎样写好相向的字呢?
二
新授
(一)什么叫相向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件的笔画形态同时向字的中间聚集,在结构上称做“相向”。这类字写时容易过挤,所以要求做到紧而不挤。
出示相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相向的字是怎样写的。
根据例字讲解:
“锡”中“
”的笔画趋向右上,右边部件“易”的撇画则趋向左下,相向就容易互相碰撞。“功”、“妙”、“坊”等也属于这类字,书写时要上下错开。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写的。
(二)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出示例字“锡”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锡”是怎样相向关系的?
全班交流:
写“锡”字时,“
”与“易”的向内聚集的笔画要有避让,两者之间空隙不能过小。
出示“功”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功”是怎样处理相向关系的?
全班交流:
写“功”字时,“工”的提画和“力”的撇画上下交错,这样就显得紧而不挤了。
(三)相向但不拥挤的字
通过欣赏“功”和“姆”,体会相向的字是怎样写的。
(四)处理不当的相向字
这些字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3课
相背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背”;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使学生会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1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相背
激发兴趣
什么叫相背呢?怎样写好相背的字呢?
二
新授
(一)什么叫相背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件的笔画朝反方向展开,在结构上称做“相背”。这类字写时容易松散,所以要防止左右两边离得太远,要背而不离,离而不散。
出示相背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相背的字是怎样写的。
根据例字讲解:
“施”和“犯”比较,“施”有向字心突出的笔画,所以两部件写时要靠拢。“犯”无向字心突出的笔画,所以书写时要稍分开。
“兆”和“非”的左右两部件距离不能大,大就散了。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写的。
(二)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出示例字“施”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施”是怎样处理相背关系的?
全班交流:
“施”字的左右部件笔画都有向字心突出的部分,如“方”的“
”、“
”的“
”,所以书写时要靠拢点。
出示“兆”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兆”是怎样处理相背关系的?
全班交流:
“兆”字是笔画偏左的字,其中撇与竖弯钩之间的距离不能大,写时笔画稍靠左,四点要均匀分布。
(三)相背但不松散的字
通过欣赏“施”和“非”,体会相背的字是怎样写的。
(四)处理不当的相背字
这些字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4课
怎样写和“可
”组合的字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字根;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可”组合的字;
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14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怎样写和“可
”组合的字
激发兴趣
和字根“可”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
新授
(一)什么叫字根
有些字字意不同,但读音相近甚至相同。细看其结构,其中有的部件完全一样。如果学会了写这些相同的部件,掌握了其中的变化,就能写好许多类似的字。这类相同的部件,我们暂且称它为字根。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可”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可”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可”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呵”、“苛”、“何”、“哥”等字。
(四)“可”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可”在书写上的差别。
出示“可”和“何”字
学生观察分析“可”字与作为字的部件“可”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
“可”字占满格,字形较宽,竖钩应在字中心偏右处,“口”要写在横和竖钩间右边靠上的地方。
B
“可”做字的部件,只占字中的一部分,所以形态应有相应的变化。“可”在字右时形体变窄。也有在字的上部或下部的,这时形体就要变宽扁,如“苛”、“哥”等。
(五)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这两个字中字根“可”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5课
怎样写和“主”组合的字
教学目标:
复习什么叫字根;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主”组合的字;
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怎样写和“主”组合的字
激发兴趣
和字根“主”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
新授
(一)复习什么叫字根
指名回答什么叫字根。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主”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主”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主”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注”、“驻”、“住”、“蛀”等字。
(四)“主”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主”在书写上的差别。
出示“主”和“注”字
学生观察分析“主”字与作为字的部件“主”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
独体字“主”的结构特点是左右对称。
“主”字形体上的另一特点是上窄下宽,重心很稳。
B
“主”做字的部件多在字右,所以形体变窄。
(五)字根“主”组合成的字f
这两个字中字根“主”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四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6课
怎样写和“少”组合的字
教学目标:
复习什么叫字根;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少”组合的字;
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少”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总第16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怎样写和“少”组合的字
激发兴趣
和字根“少”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
新授
(一)复习什么叫字根
指名回答什么叫字根。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少”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少”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少”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沙”、“妙”、“砂”、“吵”等字。
(四)“少”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少”在书写上的差别。
出示“少”和“沙”字
学生观察分析“少”字与作为字的部件“少”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
独体字“少”的结构特点是显得偏斜,所以写时要注意把握好撇画的斜度,做到斜中取正。
B
“少”做字的部件时,只占字的一部分,所以形体应相应变化。“少”做字的部件多在字右,所以形体变窄。
(五)字根“少”组合成的字
这两个字中字根“少”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少”组合成的字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跟我学写话(写事)
跟我学写话(写动物)
跟我学写话(写人)
跟我学写话(写景)
跟我学写话(写物品)
跟我学写话(想象类)
第三篇: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写字教案
六年级下册 1.半包围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方法,掌握这类字“重心平稳”的结体规律。
2、初步掌握在横格中书写一段话的方法。
3、写好“庚、旬、迁、魔、匍、逮、阀”等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教学重点:掌握半包围结构字“重心平稳”的结体规则。教学难点:在横格中书写一段话。课前准备:幻灯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课件出示)
函、匡、廉、画、风、违、这、底、式、鹿、店、度、康、医、区、匹、巨、国、因、围、团这些字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都具有包围结构,可以分为: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两大类。这些字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小结:都具有包围结构,可以分为: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两大类。(出示课题)
二、新课指导
1、认认结构(出示“庚、旬”)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思考: 书写“庚”字怎样才能做到重心平稳?
认认结构 撇捺平衡。写好“庚”字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广”的撇的长度、倾斜度及弧度、与捺形成平衡关系。
认认结构书写“庚”字怎样才能做到重心平稳?撇捺平衡。写好“庚”字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广”的撇的长度、倾斜度及弧度、与捺形成平衡关系。“旬”字的“日”写在什么位置最恰当?“日”要写在“勹”的撇与横折钩的交叉点的下方、且位置稍偏上。“旬”字的“日”写在什么位置最恰当?“日”要写在“勹”的撇与横折钩的交叉点的下方、且位置稍偏上。
小结:一般情况下半包围结构的字不但要注意重心平稳、还要注意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之间布白均匀。
2、看看写写
“匍”的结构与“认认结构”中的“旬”的结构要求基本一致。“逮”要特别注意重心平稳,“辶(chuò)”与“隶”要写得稍紧凑,平捺伸展,完全承载住“隶”字,这样就能够达到重心平稳的目的。“阀”不仅要研究“布白均匀”,还要复习“”门“亻”“戈”三个偏旁的书写方法。
(板书:重心平稳、布白匀称)
3、品品说说
(课件出示)古代书法家所写的“庚”字。使用积累的书法专用词语“险峻、率真、质朴、疏朗、紧密、劲挺、浑厚、圆润”等来表达欣赏的感受。相互交流、深入体验。
4、自己练练
钟绍京董其昌赵孟頫欧阳通看看写写迁魔匍逮阀看看写写魔匍逮阀魔术匍匐逮捕阀门品品说说王羲之敬使君碑颜真卿自己练练自己练练1.廉、店、度、厌、历2.匪、医、区、匡、匠3.凶、函、画、幽、凼4.风、凤、凰、凡、同5.边、这、遣、退、过6.式、贰、忒、甙、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在横格中书写一段话要注意:
1、首行空两格;
2、字的间距要适当,每行的首尾两个字不要碰到边框;
3、注意标点符号所占的空间和位置。
4、学生作品展示: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书写作品。
三、总结全课
练习书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为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习字无止境。让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坚持不懈地练习,知道提笔就是练字,在学习过程中把每一个字都写好,慢慢提高我们书写水平,把我们祖国的书法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课后反思:
2、全包围结构
教学要求: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全包围结构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全包围的字可依据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的不同分为两类。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
(1)讲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回”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讲解扁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困”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字框两竖垂直类的有长方型和大方型的两种。
(1)讲解长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四”和“囱”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讲解大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囫”和“圃”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写一写;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结构特点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主笔横宜长,主笔竖宜直”的结体规则。2掌握“上下各部分中心对齐”的结体方法。
3进一步提高在横格中将一段话写得整齐美观的书写能力。
4写好“舟、聿、责、景、幸、单”等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用投影仪展示一张“字歪斜且笔画不舒展”的学生作业,让学生讨论分析。2突出“主笔横宜长,主笔竖宜直”以及字写歪了等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二 新授
(一)“认认结构”。实例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 将字的主笔横写得长一些,出示“主笔横宜长”,范写“舟”。2将字的主笔竖写得直一些,出示“主笔竖宜直”,范写“聿”。
(二)“看看写写”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C 分析原因。
(三)“自己练练”
A 分析学生习作,明确问题,交流解决办法。B经过描、临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规律。C “自己练练”
(四)品品说说 三例字指导
“舟”,第一笔为斜撇,顺势带出第二笔竖撇的起笔;横折钩的折要直挺;主笔横要长。
“聿”,几个横向笔画的间距要均等,第二笔横稍长;竖为悬针竖,较长,居中。“责”,上部第四笔横为主笔横,宜长;竖宜直,居中。“景”,上部呈倒梯形,稍小。
“幸”,“土”的第三笔为主笔横,宜长;上下两竖宜直,并对齐。“单”,中间的不能写得太大,主笔横宜长,主笔竖宜直。三 练习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结构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均横”“上横宜短,下横宜长”的结体规则。2进一步提高在横格中将一段话写得整齐美观的书写能力。
3写好“青、赤、善、者、麦、奉”等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用投影仪展示一张学生写的“幸”,让学生讨论分析,复习“主笔横宜长,主笔竖宜直” 的结体规则。
2出示“青”,按照规则书写。
导入新课:书写这类字要注意什么问题。二 新授
(一)“认认结构”。
1“青”字横画特别多,横画之间的机立窑均等,这样才显得美观,这种规则叫“匀横”。练习“青”字。
2再次提问题:上下横一样长好看吗?出示例字“赤”,并提问:哪横长?哪横短? 3引导学生通过学生通过观察本课“看看写写”中的例字进行分析、求证。
(二)“看看写写”
写“者”,要求学生写,将这些规则加以综合运用。
(三)“自己练练”
1根据课本提示,引导学生结合范字理解在横线上书写的方法。2自主练习
(四)“品品说说”
1观察名家的“青”字,印证新学的匀横法则。
2说说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用比较准确的书法用于进行表达。三例字指导
“青”,横之间要匀横。
“赤”,上横短,下横长,中竖直。
“善”,注意中间的笔顺,先三横,再竖,然后腰间两点。
“者”,几个横向笔画之间的间距要“匀横“,第三笔横河第四撇较长。“麦”,“上面三横和下面横撇的横之间要匀横。
“奉”,上部前两横短,第三横长,注意“匀横”,撇、捺舒展;下部中竖宜直,居于中心。
三 练习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结构特点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左短右长,撇捺平衡”的结体规则。
2进一步提高在横格中将一段话写得整齐美观的书写能力。
3写好“非、来、兼、弗、及、卷”等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复习导入。
复习上课所学的“匀横”和“上横宜短,下横宜长”的结体规则,进行作业赏析。提问:有没有“匀竖”?多竖时,是不是“左竖短,右竖长?”
二 新授
(一)“认认结构”。
1有没有左竖短、右竖长的字?出示例字“非”。2再次提问题:左短右长是普遍规律吗?
3教师小结:这类字在书写是要注意左竖短,右竖长。4师范“非”,学生描、临此字。
5出示“来”,说说书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描、临此字。
(二)“看看写写”
在书写这些例字时,不仅要将这些规则加以综合运用,而且要把以前的书写规律加以综合运用。
(三)“自己练练”
1根据课本提示,引导学生结合范字理解在横线上书写的方法。2自主练习
(四)“品品说说”
1观察名家的“非”字,让学生进行自主品鉴。
2说说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用比较准确的书法用于进行表达。三例字指导
“非”,左竖短,右竖长,两竖间距要适中。
“来”,上横短,下横长,两点左右呼应,中竖直。“兼”,上收下放,几个横向笔画的间距要均等。“弗”,弓略扁,左竖撇短,右竖长。
“及”,第一撇直一些,第二笔横折折撇的撇要写得弧度稍大。“卷”,上部注意“收放配合”,同时要“撇捺平衡”。三 练习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后反思: 结构特点
(四)教学要求:
1掌握“中宫收紧”的结体规则。
2进一步提高在横格中将一段话写得整齐美观的书写能力。
3写好“柳、蒸、撇、静、誉、馨”等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准备好白纸,为课堂试写练习作准备。
2课前教师在纸上或是黑板上写好结构松散的“柳”和“蒸”两个例字,也可在学生作业本上寻找一些结构松散的字,复印下来备用。
二新课导入
1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些结构松散的样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看法,找出问题所在。2四人小组讨论,可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3学生试写练习。
4师小结:解决的办法是“中宫收紧”。三新授
(一)“认认结构”。
1物投影仪展示一些结构松散的“柳”和“蒸”两个例字,与教科书中的范字进行比较,寻找时这两个字“中宫收紧”的方法。
2师小结。
3学生描、临各一遍,通过练习,加深体会。
(二)“看看写写”
1明确使汉字“中宫收紧”的方法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写写“中的四个范字,加以分析。
2学生进行描红和临写练习。
(三)“自己练练”
1根据课本提示,引导学生结合范字理解在横线上书写的方法。2自主练习
(四)“品品说说”
1观赏五个“柳”字,说说自己的第一感受。
2说说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用比较准确的书法用于进行表达。三例字指导
“撇”,左中右结构,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稍窄长,宜紧凑。
“誉”,上下结构。上面三点要呼应,宜收紧,撇、捺向左右舒展。“静”,“青”字的书写,要注意上紧下松。
“馨”,上部要紧靠,左撇与右捺舒展呼应,形成布白,利于下部向上形成穿插。三 练习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结构特点
(五)教学要求:
1掌握汉字“左收右放”的结体规则,并能灵活运用。2进一步提高在横格中将一段话写得整齐美观的书写能力。
3写好“锈、成、揉、麦、林、双”等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书法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左收右放”的结体规则和审美取向。二新授
(一)“认认结构”。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锈”字,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左右两部分一样大的“锈”字,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左收右放”的范字更漂亮。
2左边怎么体现“收”,右边怎么体现“放”的? 3学生描、临这个字。
(二)“看看写写”
1学生自己分析“揉”和“麦”两个字,然后练习。
2学生分析“林”和“双”两个字,结合课本的提示,明确左右同形的字,一般也是写成左收右放。
3学生描、临。
(三)“自己练练”
1根据课本提示,引导学生结合范字理解在横线上书写的方法。2自主练习
(四)“品品说说”
1观赏这些名家是如何做到“左收右放”?
2说说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用比较准确的书法用于进行表达。三例字指导
“揉”,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麦”,上下结构,左收右放。上部三横宜紧凑,上两横短,第三横长。“林”,左右同形,左收右放。
“双”,左右同形,左收右放。左部“又”稍小,捺变为点,避让右部;右部“又”稍大,撇穿插到左部点的下方,捺舒展。
三 练习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后反思: 结构特点
(六)教学要求:
1掌握汉字“上紧下松”的结体规则,并能灵活运用。2进一步提高在横格中将一段话写得整齐美观的书写能力。
3写好“栗、梗、筝、宵、碱、搅”等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在纸上或是黑板上写好不符合“上紧下松”规则的典型样字,也可在学生作业本上寻找一些不符合“上紧下松”规则的字,在上课时通过实物投影仪放大展示。二新课导入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不符合“上紧下松”规则的学生样字,请学生“诊断”,并提出改进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纸上重写一遍。
三新授
(一)“认认结构”。
1投影展示写得比较好和写得比较差的“栗”“梗”样字各两个,让学生比较哪个字更美观。
2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写得“上紧下松”更美观,这个规律适用于大多数汉字。3学生举例。左边怎么体现“收”,右边怎么体现“放”的?
(二)“看看写写”
1指导“筝”和“宵”两个字的写法,都是上下结构,上紧下松的特征比较明显。2指导“碱”与“搅”两个字的写法,它们都是左右结构。3学生描、临,并进行词语拓展练习。
(三)“自己练练”
1根据课本提示,引导学生结合范字理解在横线上书写的方法。2自主练习
(四)“品品说说”
你最喜欢谁的字?学生课后搜集资料,撰写一段赏析我脑子,下节课进行图文结构交流。
三例字指导
“筝”,上下结构,上紧下松。上部竹字头稍宽扁,宜紧凑。
“宵”,上下结构,上紧下松。上部宝盖宜宽扁。“碱”,左右结构,上紧下松。
“搅”,左右结构,上紧下松。左部“提手旁”宜窄长,提位置稍偏上;右部“觉”上面的笔画收紧,下面的“见”上窄下宽,向上穿插,形成“上紧”,竖弯钩向右舒展,形成“下松”。
三 练习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后反思: 横式章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汉字书写的横式章法。
2、临写“请假条”,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章法合理,布局美观。教学过程:
一、书法作品的幅式
书法作品的幅式包括条幅、横幅、对联、屏条、中堂、斗方、镜心、匾额、长卷、扇面、册页、报头、题签等。
条幅,也叫“直幅”,装裱后称之为“立轴”。是指直挂的长条形作品。条幅的长度与整张宣纸相同,宽度是整张宣纸的对开或三分之二开。可书写单行大字或数行小字。
横幅,也叫“横披”。是指横向悬挂的形式,宽度大于高度,宽度与整张宣纸相同,高度是整张宣纸的对开或三分之二开。可书写单行大字或数行小字。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或“联语”。是指书写在纸、布或刻在竹木金属材料上的对偶语句,应用广泛,艺术性强。对联分为上下联,用两张相同的长条纸,左右对称。有单联和长联两种形式。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
屏条,是指成组的条幅,也可称为“条屏”。通常是四幅为一组,构成了四条屏。此外,还有六条屏、八条屏乃至更多条的,书写形式与条幅类似,可以每幅自成格局,又可连成一组。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的一半。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镜心,是指把斗方加工而成的圆形。书写时,依圆形而团式布局。
扇面,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册页,分横、竖两种,即开版式和推蓬式,有单页,也有折叠的。每册八页、十二页乃至数十页不等,此幅式便于集稿作画、题字签名、玩赏保存。
匾额,是指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牌子,形状各异,以长条和横额居多,字形力求易认醒目,浑厚凝重。在制作上,选用的材料,以及装饰与加工等也力求典雅别致、美观经济,富有时代感。
长卷,也叫“手卷”,是指横向窄长形式,长度可以任意延伸。用于书写长篇文章或数篇诗文。
报头,是指报纸的名称。由领导人、书画家及名人题写或集古代书法家的字而拼成。有横竖两种形式。
题签,是指各种书籍杂志的名称。由领导人、书画家及名人题写或集古代书法家的字而拼成。形式多样。
二、书法作品的内容
书法作品的内容即正文,要题材新颖,健康高雅,具有时代感。如:诗词、歌赋、对联、格言、佳句、散文等。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方面确定:
1.指定内容 2.自选内容 3.自撰内容
书写内容的选择应与字体风格相协调。
三、书法作品的布白
中国书法的章法布局,分行布白的规律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书写格式基本上有两种:
一、纵式——传统的书写格式,自上而下,从左至右分行布白,应用于书法作品。可以书写繁体字。
二、横式——现代的书写格式,自左而右,从上至下分行布白,应用于实用书写。要求书写简化字。
四、书法作品的落款
(一)落款的内容
1、注明正文的出处,即诗文的作者和诗文的名称。
2、受书者的名字+称呼+谦辞。
3、书写时间。可用公历或农历,但不能混用。
4、书写者姓名、字号等。
5、书写者对正文发表的感慨或议论等。
(二)落款的种类
1、单款:是以正文出处、书写者姓名、书写时间地点为主要内容。写在正文左侧,也称“下款”。
2、双款:有上下款之分。上款在正文右侧上方;下款则为单款。
3、穷款:只题书写者的姓名。
(三)落款的时间
落款的时间可以写公历或农历。公历是用数字纪年法,如二零零二年夏;农历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如壬午年孟夏。
在落款时,应注意公历与农历的时间不能混用。落款的时间,也有一些特殊的称法,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第三个月称为“季”。
(四)落款的地点
落款的地点,可以直接书写所在地名称,也可题写居室的雅称斋号。落款的地点不宜用俗称或过于具体。
(五)落款的署名
在作品上题写书者的姓名、字号或笔名。署名时,可以写名不写姓,下盖印章时表明姓,也可以题写字号,下盖印章表明姓名。当然,最好是将姓名、字号等都写清楚。这还要根据落款行文而定。
五投影展示教科书上的“请假条”,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对“请假条”的章法进行分析,同桌相互交流。
六自己练练,临写“请假条”,注意观察细节,强调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七课堂评价。
八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创作一幅横式章法的作品,举办一次写字作品展。
课后反思: 竖式章法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汉字书写的竖式章法。2临写作品《陋室铭》,写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章法合理,布局美观。3初步感受书法艺术之美。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收集不同形式的竖式章法作品。(2)准备几幅古代楷书书法作品图片。
(3)根据教学目标制作课件,准备实物投影仪。2新课导入
投影展示前一课的学生作品,回顾复习横式章法的基本要求。从左到右的横式书写,并不是我们传统的书写方式。那么,传统的书写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3新课指导
(1)欣赏发现。课件出示古代楷书书法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在欣赏中寻找一些与横式章法不同的特点。
(2)出示硬笔竖式章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3)出示教科书中的作品《陋室铭》,让学生说说竖式章法的特点。(4)师小结。
(5)读一读教科书上方的内容。(6)“自己练练”。四 练习写一写,鼓励学生创作一幅硬笔书法作品,形式可参照欣赏过的作品。2 想一想
五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后反思: 练习与评价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所学的结体规则,并能在习字中加以运用。
2.能对照样字,运用已学的知识,比较准确地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习作。3.指导自己写字的进步与不足,确立努力的目标。4.通过评价,进一步提高写字兴趣。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一学期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结合书写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怎样才能提高书写速度呢?
二、新授
1.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小组讨论。
班级讨论。
2.教师讲解:
要尽量做到章法要求,运用所学的规则进行分析。
首先运笔要熟练,做到下笔成形,不出怪异的笔画;还要熟悉字的结构,做到字形端正,不因提高书写速度而变形。
3.学生独立书写。
练习前,学生观察范字,明确章法的要求,进行临写。临写时,要从整体着眼、局部入手,随时调整,章法合理。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进行多元评价。(1)同学评。(2)自己评。(3)家长评。(4)老师评。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12工整平稳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要写好字,除了要做到重心平稳,还要做到方正变化;
2.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因;
3.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
4.写好“正、里、春、乃”四个字,要求能体现这类字的书写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2.写字时为什么要做到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
(一)重心平稳
1.汉字结构形式多样,形态变化纷繁,但不论字形怎样变化,都必须做到重心平稳。
2.做到重心平稳的方法:
(1)横平竖直
A.出示例字
B.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分析比较“重”字。
(2)左右平衡
A.出示例字
B.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分析比较“坚”字。
3.上下对正方法同上
4.位置适当方法同上
5.把握斜度方法同上
6.夸张主笔方法同上
(二)方正变化
1.有些字的外形方正对称,稳定平衡,初学写字的人常常将这类字写得呆板无精神。这需要对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适当的变化,才能使字显得生动美观。
2.做到方正变化的方法:
(1)长短变化
A.出示例字
B.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分析比较“川”字。
(2)正斜变化
A.出示例字
B.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C.分析比较“春”字。3.主次分明方法同上 4.部件伸缩方法同上 5.围当留缺方法同上
6.上小下大,左轻右重方法同上
三、练习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顾盼呼应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呼应”;
2.使学生明白怎样呼应;
3.使学生会书写“淄、州、光、时”四个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呼应
2.激发兴趣
什么叫呼应呢?为什么要呼应?
二 新授
(一)什么叫呼应
1.书写汉字时,要求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在写下一笔时,需和上一和有连续的运笔动作,这种方法叫呼应。
2.出示带有呼应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呼应。3.根据例字讲解:
前一笔的收笔和后一笔的起笔为一呼应。
除运笔的方向外,笔画的位置也是呼应的重要内容。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呼应。
(二)怎样呼应 1.出示例字“小”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小”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小“字的竖钩和左点是一呼应,左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3.出示“心”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心”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心”字的左点和卧钩是一呼应,卧钩和中点是一呼应,中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三)呼应关系明显的字 通过“九”和“源”体会笔画的呼应关系。
(四)笔画未能呼应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呼应?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写一写
练习书写“淄、州、光、时”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疏密有致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使学生会书写“义、美、恭、举”,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疏密
2.激发兴趣
什么叫疏密呢?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1.汉字笔画有多有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使每个字都具有生动活泼的形态,书写时需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将某一部分写得紧一点(密),某一部分写得松一点(疏),这种安排叫“疏密”。
2.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
3.根据例字讲解:
在进行字的疏密安排时,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部写得稍密些,下部写得稍疏些;左右结构的字,则根据左右部分的笔画和形态灵活安排,但须做到合理、自然与和谐。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疏密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疏密
1.出示例字“臻”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臻”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臻”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左部“至”写得较疏,形较短;右部“秦”写得较密,形较长,这样就形成了疏密对比。
3.出示“乍”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乍”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乍”字的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稍向上靠,下部空一点,这样“乍”字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
(四)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疏密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义、美、恭、举”字,体会疏密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15迎让穿插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避让”;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避让;
3.使学生会书写“呼、叔、祭、楚”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避让
2.激发兴趣
什么叫避让呢?为什么要避让?
二 新授
(一)什么叫避让
1.汉字中笔画相遇时,为了避免碰撞,必须彼此相让,互不妨碍,同时结构还要紧密,做到整体美观和谐,这种处理汉字笔画互不妨碍的方法叫做“避让”。
2.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避让。
3.根据例字讲解:
“牲”字的右部“生”的撇和长横都插在“牛”的右侧下部。
“现”字的右部“见”的撇画在“王”的下方。
“航”、“精”两字的各部件笔画较繁,空隙较小,所以要尽量避免碰撞。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避让。
(二)怎样避让
1.出示例字“塔”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塔”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塔”字的土旁为了靠紧右边部件,和“ ”的上部呼应,将提画向上扬,插在“ ”的长撇的上方,结构就较紧凑。
3.出示“航”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航”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航”字的舟旁右边为横折钩,无法避让右边笔画,因此只有将近“亢”的撇相对写成直撇,才可避免碰撞。
(三)避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塔”和“初”,体会是怎样处理避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避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避让?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呼、叔、祭、楚”等字,体会笔画避让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第四篇:六年级上期写字教案(新)
1、《九成宫》“立刀旁”的写法
学习目的:
1、学习立刀旁的写法。
2、正确临写例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握毛笔写字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一起做一做
二、学习《九成宫》“立刀旁”的写法
1、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立刀旁的正确写法。
2、出示立刀旁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偏旁的结构特点,指名说。
(2)教师小结并示范书写:立刀旁形态窄长,短竖居于竖钩的中段轻起重收。出钩要短小含蓄。
(3)各学习小组讨论立刀旁在“列、刑”两字中的结构特点和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2、《九成宫》“右耳旁”的写法
学习目的:
1、学习右耳旁的写法。
2、正确临写例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握毛笔写字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一起做一做
二、学习《九成宫》“右耳旁”的写法
1、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右耳旁的正确写法。
2、出示右耳旁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偏旁的结构特点,指名说。
(2)教师小结并示范书写:右耳旁形态窄长,横撇弯钩的转折处要尖挺,长度为竖画的一半;竖画要写得挺直,末端回锋收笔。
(3)各学习小组讨论右耳旁在“郡、邱”两字中的结构特点和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3、《九成宫》“斤字旁”的写法
学习目的:
1、学习斤字旁的写法。
2、正确临写例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握毛笔写字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一起做一做
二、学习《九成宫》“斤字旁”的写法
1、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斤字旁的正确写法。
2、出示斤字旁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偏旁的结构特点,指名说。
(2)教师小结并示范书写:斤字旁形态长方,首撇要短直,第二撇写成竖,微弯;横的起笔不要太高,竖画向下伸展。
(3)各学习小组讨论斤字旁在“新、斯”两字中的结构特点和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4、《九成宫》“隹字旁”的写法
学习目的:
1、学习隹字旁的写法。
2、正确临写例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握毛笔写字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一起做一做
二、学习《九成宫》“隹字旁”的写法
1、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隹字旁的正确写法。
2、出示隹字旁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偏旁的结构特点,指名说。
(2)教师小结并示范书写:隹字旁的左部窄长,竖画向下伸展,收笔用垂露;右上的点一般写成横撇的形态;四横间距要均等,下横稍长。
(3)各学习小组讨论隹字旁在“郡、邱”两字中的结构特点和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古诗书写训练
(一)学习目的:
1、了解古诗书法的创作格式及要领。
2、学习范字临摹及古诗书写创作。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钢笔握笔姿势,齐诵《写字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古诗《马》,齐读
2、出示难写字,生观察,说说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出示《马》诗的书法创作作品,生观察,并说说自己发现本幅作品与平时所抄写的古诗作业有什么不同。
5、师小结古诗书写创作要领。
6、生学习临摹,师巡视指导,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7、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5、《九成宫》“力字旁”的写法
学习目的:
1、学习力字旁的写法。
2、正确临写例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握毛笔写字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一起做一做
二、学习《九成宫》“力字旁”的写法
1、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力字旁的正确写法。
2、出示力字旁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偏旁的结构特点,指名说。
(2)教师小结并示范书写:力字旁形态长方,以斜向取势。横折钩转折较方,横短竖长,钩短而含蓄;撇画起笔略高于横,不可向上伸出太多。
(3)各学习小组讨论力字旁在“功、勤”两字中的结构特点和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6、《九成宫》“欠字旁”的写法
学习目的:
1、学习欠字旁的写法。
2、正确临写例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握毛笔写字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一起做一做
二、学习《九成宫》“欠字旁”的写法
1、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欠字旁的正确写法。
2、出示欠字旁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偏旁的结构特点,指名说。
(2)教师小结并示范书写:欠字旁两撇对齐,头尾轻,中部粗,形弯如新月;横钩收紧,捺画一般写成反捺,向历下伸展,轻落重收以求平衡。
(3)各学习小组讨论欠字旁在“饮、欲”两字中的结构特点和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7、《九成宫》“反文旁”的写法
学习目的:
1、学习反文旁的写法。
2、正确临写例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握毛笔写字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一起做一做
二、学习《九成宫》“反文旁”的写法
1、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反文旁的正确写法。
2、出示反文旁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偏旁的结构特点,指名说。
(2)教师小结并示范书写:反文旁短撇较直,可与短横连写;分开写时,短横起笔应在短撇的末端处,下撇起笔居于横画的中部,显收势;捺画向右下舒展。
(3)各学习小组讨论反文旁在“改、效”两字中的结构特点和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8、中国书法简史:行书
学习目的:
1、了解行书的演变历史和书体特征。
2、欣赏行书名帖,提高书法鉴赏水平。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汉字的演变过程?
2、齐读
二、学习新课
1、师介绍行书的演变历史和书体特征。
2、出示历代行书名帖
(1)请学生注意观察,欣赏。
(2)学生自由交流观后感受。(3)师小结。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古诗书写训练
(二)学习目的:
1、了解古诗书法的创作格式及要领。
2、学习范字临摹及古诗书写创作。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钢笔握笔姿势,齐诵《写字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古诗《春夜喜雨》,齐读
2、出示难写字,生观察,说说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出示《春夜喜雨》诗的书法创作作品,生观察,并说说自己发现本幅作品与平时所抄写的古诗作业有什么不同。
5、师小结古诗书写创作要领。
6、生学习临摹,师巡视指导,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7、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9、《九成宫》“广字头”的写法
学习目的:
1、学习广字头的写法。
2、正确临写例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握毛笔写字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一起做一做
二、学习《九成宫》“广字头”的写法
1、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广字头的正确写法。
2、出示广字头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偏旁的结构特点,指名说。
(2)教师小结并示范书写:广字头上点对中线,横画短而上仰;撇画舒展,被包围部分要收紧,稍往右伸出。
(3)各学习小组讨论广字头在“度、应”两字中的结构特点和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10、《九成宫》“尸字头”的写法
学习目的:
1、学习尸字头的写法。
2、正确临写例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握毛笔写字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一起做一做
二、学习《九成宫》“尸字头”的写法
1、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尸字头的正确写法。
2、出示尸字头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偏旁的结构特点,指名说。
(2)教师小结并示范书写:尸字头中的折部要写得扁方,不可写得过大;左撇在横画的底部起笔,起笔轻,中段粗,收笔细;被包围的部件不要全处于字头之内,舒展的笔画要略宽于字头的右端。
(3)各学习小组讨论尸字头在“居、属”两字中的结构特点和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11、《九成宫》“走之底”的写法
学习目的:
1、学习走之底的写法。
2、正确临写例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握毛笔写字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一起做一做
二、学习《九成宫》“走之底”的写法
1、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走之底的正确写法。
2、出示走之底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偏旁的结构特点,指名说。
(2)教师小结并示范书写:走之底点画要高,走之折略向左倾,点与折撇对齐,折撇宜小,平捺舒展。被包围的部件相应收紧写窄,不可宽于捺画的收笔处。
(3)各学习小组讨论走之底在“道、运”两字中的结构特点和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12、柳公权《玄秘塔碑》赏析
学习目的:
1、了解柳公权习字的故事,学习书法家练习书法的刻苦精神。
2、欣赏《玄秘塔碑》,提高书法鉴赏水平。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中国历史比较有名的书法家的名字?
2、齐读
二、学习新课
1、师介绍柳公权习字的故事。
2、出示《玄秘塔碑》
(1)请学生注意观察,欣赏。
(2)学生自由交流观后感受。(3)师小结。
三、语文同步课课练
1、读范字及组词
2、让学生说说自己针对要写的字,有没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生写字,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四、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古诗书写训练
(三)学习目的:
1、了解古诗书法的创作格式及要领。
2、学习范字临摹及古诗书写创作。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投影仪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钢笔握笔姿势,齐诵《写字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古诗《江南逢李龟年》,齐读
2、出示难写字,生观察,说说有什么难点或需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3、学生临写,师巡视。
4、出示《江南逢李龟年》诗的书法创作作品,生观察,并说说自己发现本幅作品与平时所抄写的古诗作业有什么不同。
5、师小结古诗书写创作要领。
6、生学习临摹,师巡视指导,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7、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三、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第五篇:六年级新写字教案
六年级新写字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的正确写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中右宽窄略等”、“中宽左右窄”、“右宽左中窄”、“左窄中右宽”、“中窄左右宽”等五种结构的字的特点。
2、通过练习,把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画面。
2、一起做一做
二、导入新课
1、本学期我们的写字课和上学期一样,间周上钢笔字课和毛笔字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上钢笔字课。
2、上学期的钢笔字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字的正确写法,这学期我们将着重学习左中右和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结构字的正确写法。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结构
(一)三、学习新课
1、打开书第一页,指名读“看看”
2、(出示课件“蝴”)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左中右三部分宽窄基本相等的字,是指这类字左中右三部分的宽度是大致相等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空间也大致相等。大约各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但在搭配上还是有区别的,像这个“蝴”字右偏旁起笔就要低于左中部分。(3)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4)指名说书写“柳”和自己喜欢的相关字的注意事项
3、(出示课件“撒”)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撒”字,左中右结构。左边和右边较中间部分略窄,中间部分大多在左半格。右边“捺”笔要写得舒展大方。
(3)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4)指名说书写“蝌” 和自己喜欢的相关字的注意事项。
4、左中右结构的字除了“左中右宽窄略等”、“中宽左右窄”这两种之外,还有其他的三种,请各学习小组看书讨论剩下的三类字。
5、出示课件“倾”“假”“狱”
(1)指名说每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相机指导:
“倾”:左中部分写在田字格左半格,约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右偏旁则独占右半格,约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假”:在田字格中书写时,中间部分大多占左半格,只是稍微超过竖中线。
“狱”:左边旁要写在左半格的中间位置:中间部分较矮小,位于竖中线偏左一点,右边部分应写得宽大一些。
四、学生练习
1、学生描描、临写。
2、请学生上黑板写。
五、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我们在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不仅要注意左中右的宽窄,而且要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将笔画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大小略等”和“三部分大小不等”等四种结构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人观察分析,研究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五种结构字的写法。教学准备:范字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所写内容。
二、引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1、出示范字
搬:右偏旁略低于中偏旁;中间与右边的宽窄几乎相等。斑
左中右结构,左中右部分基本相等。左偏旁“
”字的第四笔由“横”变为“提”。中间的“文”中的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啊:左中右结构。左偏旁“口”字较偏上,写时位于横中线的上方;中间部分“
”较瘦,上部高出左右部分,位于左半个;右边部分“可”相对较宽大,独自占据右半格。
2、观察找出规律,小组讨论总结。
3、打开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照一照字的规律,先进行临写。
4、练习
出示以下字,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锻 掀 粥 吼 咐
哪
仰 彻 掰 辩 脚
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钢笔字结构
(三)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中下结构的字“三部分大小相等”和“三部分大小不等”结构字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教学准备:范字图片、钢笔 教学过程 :
一、细观察、找规律
1、出示上中下结构的例字。
2、学生观察分小组讨论研究其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不足之处教师及时进行总结。
4、师生进行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
密
:上中下结构的字,上中下三部分的比例相近,但略有些差别,上部的“
”稍宽一些,要能盖住中下部分,中间部分的“必”形体偏扁,“撇”画要稍长一点,以使下面的“虫”字能够容下。窝
:上中下结构,上边部分“
”要写的扁而宽;中间部分“口”字位于横中线上方,形体窄而小;下边部分“内”字独占下半格,形体扁而宽,并且“内”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得上开下合。
等
:上中下结构。上边的“竹字头”形体较小,笔画紧凑;中间部分“土”字扁而宽,第三笔“横”长而舒展,位于横中线上;下边的“寸”长于中上部分,占据下半格,宽度与上边部分大致相等。禁
:
上中下结构。上边的“林”位于上半格,较宽大,第三笔“横”和第八笔“捺”分别向左伸展;中间部分“二”位于横中线下方,扁而长,特别是第二笔的“横”的长度大致等于上边部分,下边部分“小”相对窄小一些。
5、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那些“上下略等,上小下大、上大下小”的字。
二、出示练写的字,自己观察找一找规律。意 篓 幕 裳 蓝 莫 繁 紫 壶 晕 曼 牵
三、学生按照要求临写以上字。
四、练习,学生根据所写字的规律来练习书写以上钢笔字,教师要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钢笔字结构
(四)教学要求:
1、掌握“左下半包围,左上半包围、右上半包围”等结构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善于研究,勤于练习的习惯。教学准备:写有范字的图片。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钢笔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出示例字,仔细观察,分组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三、讨论交流
1、认识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结构特点。
2、说一说,你在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应注意到什么问题?
四、例字指导,教师边指导边讲解。
邀
: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
”占田字格的做左半格和下半格,而且“平捺”要写的舒展;被包围部分“
”位于田字格的中央偏右,要写的紧凑一些,而且第十三笔“捺”以变为“长点”,要注意把字写的端正。
麻
:左上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广”要写的舒展一些,“点”居于竖中线上;被包围的部分“林”字,左边的“木”较窄小,且“捺”已变成了“点”,右边的“木字位于右半格,应写的舒展、大方。
裁
:右上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
”,占据田字格的上半格和右半格,写是要注意第四笔“斜钩”的斜度;被包围部分“衣”字较小,位于左下格,且“捺”已变成“长点”。
五、临写 出示以下字。
趣
建
屡
痕
旬
戴
匹
匾
(1)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字写的像字贴上一样好?(2)先临写第一组部分字。学生评议。
(3)临写第二组字时,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巧练。
六、练习
练习书写以上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钢笔字结构
(五)教学要求:
1、掌握“方正包围,扁款包围、品字形包围”构的字的写法。
2、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准备:写有范字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钢笔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出示例字,仔细观察,分组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生字认识这几种结构的字)
三、讨论交流:
1、让学生先进行“看一看”的教学环节,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全包围结构的字要处理好内外关系,做到内外相应,比例协调。
2、议
写品字形结构的字要注意三部分的大小比例、位置关系,做到重心平稳,把字写的正确、匀称、美观。
3、说一说,你在写全包围结构的字时应注意到什么问题?
四、例字指导,教师边指导边讲解。
固
:方正全包围结构,外框是长方形,笔画劲挺饱满,横平竖直。内包“古”字结构要居中,大小与外框适宜,横画与外框的横画平行。四
:扁宽全包围结构,这类字的外形结构是稍扁略宽,如“
四、田、回”等字。在书写字的外框时,要采取上开下和的构字方法,切忌两竖垂直。
晶
:品字形包围结构。上部一个“日”,下部两个“日”,三个“日”字各不相符。第一个“日”字较大,占据字中间的上方;下部左边的“日”字较小,中间留的空隙要大一些,定位于左边的“日”字成对称状态。
五、临写 出示以下字。
圆
团
田
众 森
淼
叠
(1)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字写的像字贴上一样好?(2)先临写第一组部分字。学生评议。
(3)临写第二组字时,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巧练。
六、练习
练习书写以上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部分的练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的写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复习巩固,进一步形成能书写技能。
2、通过欣赏钢笔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对钢笔书法的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准备:书法欣赏使用的作品 教学过程 :
一、指名讲书法家的小故事,使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
二、练一练:
1、要求学生“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注意: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结构。
2、抄写词语:
要求学生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的匀称、端正。指导学生练习本题时要注意:
一、要求学生先观察每个字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再写;
二、要把每个字写的正确、匀称、端正;
三、每个四字词语,字的结构不同,笔画有简有繁,要注意西德大小一致性,使词语从整体上看协调、美观。
3、抄写各种形式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在句中的写法。
4、抄写古诗。
注意:首先看清标点与格式,做到行款整齐,然后,把字写的美观,讲究整体的协调美。
三、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作品。
1、欣赏名家作品。
2、欣赏自己的作品
3、师生进行相互评议。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本课学习“平正”和“横断”两条楷字间架结构原则,每条原则选择8个例字加以具体分析和说明。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平正”和“横断”两条楷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
2、正确临写例字。教具准备:毛笔、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正确的毛笔执笔姿势。
二、学习“平正” 间架结构原则
1、“平正”:所谓平正并不是强求每字的横画必须成水平状,竖画必须笔直,而是要求每一个字应稳定在支点上勿失重心。
2、举例说明“平正”原则,范写(1)“东”字外形呈上窄下宽之势。两横上长下短,上下对准心;竖钩在中心稍偏右处起笔,并与撇画起笔处对正、笔直下垂。(2)“南”字上窄下宽,左竖和横折钩构成字的主架。字要写正,主笔是关键。(3)“西”首横在“米口格”中既要居中,又要稍偏下,以便将“西”字写成扁方形状。(4)“北”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因而分布竖和竖弯钩时要偏左,并保持相应的平行。
三、学习“横断”间架结构原则
1、“横断”:横断是指字的左右两边横画虽分离,但应相互照应,保持平行,以求平正安定,不失重心。
2、举例说明“横断”原则,范写(1)“韩”字左右结构,宽度均等,左边有五笔横画,右边有三笔横画,左右的横画斜度相同;左右两边最下横虽然斜度较大,但也是平行的;左右的竖笔也平行(2)“菲”字由上结构和下部的左、右两个结构组成。三个从直线上分割来看,左右对称;“菲”字七横左低右高,角度一致。(3)“赞”字上部两个“先”的短横、长横都平行(4)“鼎”字左右结构基本对称,笔画横平竖垂;横与横之间的间距匀称,结构上紧下松。
四、学生练习临帖。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平分”和“三均”两条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提高写字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写出了毛笔字,有的同学写得不错,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分”和“三均”。
三、学习“平分”:
1、什么是“平分”?
左右平分的结构,如同两人并立,左右应均并向中心靠,尽量避免宽阔。
2、如何达到“平分”?
采取化密为疏、化疏为密的方法,使结构疏密均衡,轻重相当。
3、学生观察“鹑”字: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怎样做到“平分”?
4、学生独自观察:航、能、静、鞋等字。找出每个字的特点,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 如何做到“平分”?
5、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6、什么是“三均”?
指左中右三部分合成的字,中间部分要立正,左右务求匀称,力争达到三体为一。
7、观察:“猕”字。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左中右怎样才能达到匀称?
8、学生观察其他各字,怎样使字达到匀称?
9、临写: 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议: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评出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并找出他们的字好在哪里,向他们学习。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左上平”和“右下平”两条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提高写字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写出了毛笔字,有的同学写得不错,这节课我们我们来学习两条楷体字的间架结构的原则。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左上平”和“右下平”。
三、学习“左上平”:
1、什么是“左上平”?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左小右大,右结构的重心要左移,与左结构呼应,使左右平齐。
2、如何达到“平齐”?
在写字时,要处理字的大小结构大小不匀的情况。
3、学生观察“埠”字的“提土旁”: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字时,根据“左上平”的原则,左边的结构应该在什么位置?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自观察:现、屿、野、勃等字。找出每个字的特点,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据“左上平”的原则,怎样写?
5、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右下平”。
1、什么是“右下平”?
指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左结构大、右结构小,应使小者较矮,与左结构底部平齐。
2、观察:“趴”字。
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左右怎样才能达到紧凑、平稳?
3、学生观察其他各字,怎样使字达到匀称?
4、临写: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议: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评出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中正”和“竖断”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条楷体字的间架结构的原则,这节我们接着学习。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正”和“竖断”。
三、学习“中正”:
1、什么是“中正”?有什么要求? 要求字的中竖垂直写在正中,上点竖与下竖力求保持中正。
2、中正的原则是:让字平稳、端正。
3、上下结构的字,中间部分对准、对齐是写稳字的关键。
4、学生观察“京”字: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写字时,根据“中正”的原则,应该注意什么?
5、学生独自观察:市、字、索、季等字。找出每个字的特点,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 据“中正”的原则,怎样写?
6、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竖断”。
1、什么是“竖断”? 指汉字中的竖画,被笔画隔开时,保证垂直,以求平正,避免偏斜。
2、分析:“卓”字。这个字上下两竖被“日”字隔开,但笔画仍应上下对准。
3、学生观察其他各字,寺、责等字,怎样使字平稳?
4、临写: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找出特点,进行临写。提示:一定将字要写得平正,不歪斜。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议: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的平稳、不歪斜。评出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励,不断努力。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二段”和“三段”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四条楷体字的间架结构的原则,这节我们接着学习。
二、揭示内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二段”和“三段”。
三、学习“二段”:
1、什么是“二段”?有什么要求?
要求上下结构均分,比较上下的长短,稍加调整,力求上下平稳。
2、指导学生观察“贾”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上宽下窄)
写字时,根据“二段”的原则,应该使下部的“贝”不宜宽阔,“西”要宽扁些。
3、学生独自观察:要、票、显、孟等字。找出每个字的特点,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
4、进行交流据“二段”的原则,怎样写?
5、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三段”。
1、什么是“三段”?
指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根据字的变化,三个部分的重心应对正。
2、分析:“蕉”字。
这个字笔画与上部等宽,下部略宽。
3、学生观察其他各字,葱、葛、莫,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临写:
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找出特点,进行临写。提示:一定将字要写得平稳。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议: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
评出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励。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四面合抱”和“三面合抱”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加深理解,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楷体字的间架结构的原则,这节我们接着学习。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四面合抱”和“三面合抱”。
三、学习“四面合抱”:
1、“四面合抱”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四面合抱”也叫全包围。
书写外框时,根据内包的笔画决定外围的高低宽窄。
2、指导学生观察“目”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呈长方形)写字时,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笔画匀称。内包两个横画空间距离相等。
3、学生进行临写“目”字。
4、学生独自观察:固、国、亩、奋等字。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书写时应怎样安排?
5、进行交流。
6、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三面合抱”。
1、要求包围两边的笔画匀称,被包围的笔画放正,并向框架内靠,内外相称。
2、分析:“同”字。
这个字呈长方形。外框笔画挺拔,内包稍靠上些分布笔画。
3、学生观察其他各字,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
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两面抱左”和“两面抱右”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加深理解,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写毛笔字中,掌握了不少的书写原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条楷体的书写原则。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面抱左”和“两面抱右”。
三、学习“两面抱左”:
1、“两面抱左”有什么要求?
书写时,根据内包笔画的多少决定外框的形状。
2、指导学生观察“司”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写字时,横折钩的钩脚向字心挑出,笔势向左抱。内包左边必须宽于边框。
3、学生进行临写“司”字。
4、学生独自观察:刁、习两字和“包、句”两字。找出每个字的特点,书写时应怎样安排?
5、进行交流。
6、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两面抱右”。
1、书写时有什么要求? 怎样使字内、外匀称?
2、分析:“后”字。
这个字结构重心右倾,右边稍宽与左撇对称。
3、学生观察:启、扉、历等字,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学生独立观察后,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
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
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偏侧”和“偏右”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加深理解,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则,正确临写。教学构思: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写毛笔字中,掌握了不少的书写原则,运用得较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条楷体的书写原则。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偏侧”和“偏右”。
三、学习“偏侧”:
1、“偏侧”有什么要求?
书写时,结构倾斜,要求斜中取正,上下照应。
2、指导学生观察“乒、乓”两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写好哪一笔呢?(处理好下部的撇、捺点)
3、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4、学生进行临写“乒、乓”两字。
5、学生独自观察:乡、庐、岁等字。找出每个字的特点,书写时应怎样安排?
6、进行交流。
7、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偏右”。
1、书写时有什么要求?
怎样使字保持平衡?
2、分析:“屋、屏、肩”字。这些字左上结构偏左,右下结构必须偏右,并使右边宽与左上结构。
3、学生观察:庞、劣、名等字,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学生独立观察后,找出特点,进行临写。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
第十五课时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天覆”和“地载”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加深理解,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写毛笔字中,掌握了不少的书写原则,运用得较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条楷体的书写原则。
二、板书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天覆”和“地载”。
三、学习“天覆”:
1、“天覆”指什么结构的字?有什么要求?
指“上广下狭”的字,书写时,须上宽,如戴帽,左右对称,盖住下部。
2、指导学生观察“念”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对称安置?
3、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4、学生进行临写“念”字。
5、学生独自观察:夸、苗、室等字。找出每个字的特点,书写时应怎样安排?
6、进行交流。
7、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地载”。
1、指什么结构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求? 怎样使字保持平衡?
2、分析:“盆”字。这个字“下广上狭”。书写时,应上窄下宽,力求稳定。
3、学生观察:歪、至、黑、等字,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学生独立观察后,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俯仰勾”和“承上”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加深理解,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同学们在写毛笔字中,掌握了不少的书写原则,运用得较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条楷体的书写原则。
二、板书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俯仰勾
”和“承上”。
三、学习“俯仰勾
”:
1、“俯仰勾
”指什么结构的字?有什么要求 ? 指“上盖”和“下腕”钩脚相对应时的书写技巧和要求。“上盖”要挺拔有力。
“下腕”竖弯钩要宽大、圆浑。
2、指导学生观察“冠”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安置笔画?
3、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4、学生进行临写“冠”字。
5、学生独自观察:完、宅、究等字。找出每个字的特点,书写时应怎样安排?
6、进行交流。
7、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承上”。
1、指什么结构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求? 怎样使字保持平衡?
2、分析:“义”字。
这个字只有三个笔画构成。书写时,撇、捺相交点要对正上点的重心,保持全字上下稳定。
3、学生观察:父、交、支等字,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学生独立观察后,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