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_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_3



第一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_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

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格列佛游记》中“特意让目盲者为画家调色”导人。此事颇不可思议,而贝多芬正是这样一位失聪的作曲家,其中艰难不言而喻。

二、整体感知

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二、研讨学习本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主要内容,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师生共同为本文重拟标题,以此将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炼,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三、研讨学习本要点二:学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导人: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

2.要求学生: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3.实践:三分钟人物速写

四、归结全文

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选派代表概括小组学习成果。

2.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五、拓展

.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后记: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灵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遭遇到命运沉重打击,但他没气馁。生活中,教会学生要坚强的面对挫折,一贝多芬为榜样。同时可以侧击其他的作家。

第二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3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倾听音乐,“命运”引读

1、倾听音乐: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2、“命运”引读: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

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

请同学们把这张贝多芬的肖像画与课文中的描写作个对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学生读出相似的语句)。

写作指导: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2、品读赏析: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

① 课文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②(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③(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④ ②课文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⑤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⑥ ③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⑦(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⑧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⑨(“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⑩

四、体验反思,人物速写 ⑪

1、体验反思:

⑫ ①请同学们试着为课文重拟标题,以此提炼中心。⑬ ②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

⑭ ③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2、人物速写:

⑯ 五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3、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走近音乐,走近大师

1、走近音乐:

⑳ 再次倾听贝多芬的音乐,展开想象,畅谈感受,写下心灵随笔

2、走近大师 ①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②名人评语: 25 罗曼·罗兰: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26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29

1、总结存储: 文章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样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的贝多芬,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贝多芬。

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32

2、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素养。34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章)。

3、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第三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音乐巨人贝多芬》主备人马玲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并理解词语,学会运用。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示标导入

每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就会想到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音乐巨人贝多芬》主备人马玲 样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二、查学诊断

1、学生初步了解与贝多芬相关的资料,教师补充。

2、学生互改小练习上的积累与应用部分。

3、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导学施教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问题研讨

(1)“你们竟敢到狮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怎样理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音乐巨人贝多芬》主备人马玲

(4)“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引申开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四、练测促学

请以“在我心中,贝多芬是一个__”的句式概括出你心目中贝多芬的形象特点。

五、反馈延伸

贝多芬意志坚强,敢于与命运挑战,像这样“超越苦难,铸就辉煌”的人还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两个例子,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所得到的感悟。教师小结:

我们不希望遇到“不幸”,但当“不幸”真的不幸地降临到我们头上时,我们一定要抬起头,勇敢地面对“不幸”,尽管我们的肩膀没有贝多芬那么宽阔,但我们也要像贝多芬那样,用肩膀扛起“不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2、完成本课小练习册上的题。

2、预习14课《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至少读两遍,并完成练习册上积累与应用部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音乐巨人贝多芬》主备人马玲

板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

独立骄傲,沉郁坚强

贝多芬

严肃善良,热爱自然

教学反思:

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第四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感受贝多芬,体味贝多芬的精神感召力 2.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 教学重点:

感受贝多芬的精神感召力,启迪学生应该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来看一下这里出现的文字,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形式来读?我们一起来用你的第一感觉来读一下。生齐读。

师:你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生答,并背诵。

师:这就是贝多芬自己对生活的宣言,音乐家也正是按着他的宣言去生活,去奋斗的,带着战斗的宣言,我们一齐走进音乐家的心灵世界。

二、课文品读

1.化身为文章中的一个人物,以人物的身份向同学介绍贝多芬,搭建巨人和同学之间的心桥。

师:以往我们都站在文章外鉴赏文章,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学习课文,让我们化身为课文中的人物,用人物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同学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巨人”和同学之间搭一座心桥。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重新调整位置,分小组讨论。学生向同学介绍讨论所得。教师准备:

女佣:心地善良、性格孤僻、生活简朴孤独、处境艰难、自立自强

客人:他是一个可敬的人,在诸多的生活重压下能够创造如此奇瑰的音乐;但他又是一个可怜的人,在他的创作道路上,他有太多的磨难却少了人们的理解,我要把他的真实的好灵魂告诉众人,让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伟大的音乐家,他不仅仅只有厌世和孤僻。

贝多芬:谁能知道我的孤独和苦闷,在这个寂灭的世界里;谁能懂得我的孤独和苦闷,在这个缺少温情的世界里。只有音乐一直那么忠实地跟随着我,于是我在音乐里抒发我的孤独和苦闷,抒发我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谁能读懂我的音乐,谁能?只有音乐才是我永远的知音。2.提问、反思

师:桥梁已经架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了“巨人”,在对话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惑吗? 生问,生答,师点拨。教师准备: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抓老狮子的毛”——体现贝多芬在严肃的外表下有一颗幽默善良的心灵,使得他能够在被打扰的情况下这样表达他的吃惊。

“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其

一、透露出他对大自然的向往,向往那种纯净和谐的环境,暗示出这个时候的他处境不佳;其

二、同时也透露出他自己对现状的深深地无奈,树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响,而他作为一个人,却跟人世远远的隔离了„„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永恒指的是浸透贝多芬心灵的音乐。可以从创作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从挚爱的角度去理解。“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一分钟内希望写出的音乐!”——贝多芬创造的音乐蕴涵着贝多芬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乐队无法很好的解读贝多芬的心灵,因此他们无法完美地表达音乐家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

师:学到这个时候,让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会,你觉得贝多芬身上最感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生生交流。

师:是的,贝多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在无声的寂灭中创造音乐的辉煌,他能用痛苦谱写“永恒”的快乐,他深深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成了命运的主宰者。正是贝多芬这样的坚韧不屈成就了音乐史上的一位巨人,他永远值得后人缅怀、追忆。3.贝多芬的启示

这个时候,你从贝多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 生答。

师:让我们牢牢记住那成就巨人的原因,也希望我们在座的有一天就会出现巨人。

三、结束

大家还能记住贝多芬对生活的宣言吗? 让我们在齐背中结束这堂课。

第五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探究几个难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中疑难问题的探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

(2)通过人物速写练习,学习塑造人物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热爱。

(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刻画人物的写法。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教法、学法】:

诵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幻灯片——贝多芬)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他是谁?——贝多芬。看过他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创作时间表,你会发现什么?——贝多芬最辉煌的作品,都是在他罹患耳疾、逐渐失去听力之后创作的。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学生畅谈感想。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思考下边两个问题。(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来访者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来访者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与来访者谈话——贝多芬与来访者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详写了“来访者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与来访者谈话”和“贝多芬回忆往事”。

三、研读赏析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教师强调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4.“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应如何理解?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人物赏析:从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一)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书中哪些语句谈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

——需要孤独和安静,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不拘小节。(二)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作为初次拜访的客人,贝多芬的外貌会首先映入客人眼帘。我们一起来看看客人眼中贝多芬的形象。请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句。

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三)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外貌只是对一个人外在形象客观的描绘,要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好是通过他自己的言行来展现。请同学们根据文中对贝多芬言行描写的句子来认识贝多芬?

1.走近凡人贝多芬

一般的传记作家写贝多芬,大都喜欢表现贝多芬是个“音乐巨人”,称他为英雄主义的“乐圣”,但作家何为却与众不同,他笔下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个巨人,更是一个凡人!他也有凡夫俗子的喜怒哀乐。

首先,看看书中对他外貌的描写,个矮(1.5米左右),肩宽,头大,据丰子恺先生的描绘:他的脸上多痘疮疤,脸皮作赤茶色而粗糙,头发多而黑,永不梳栉,常蓬头散步,起风的日子,他的头发吹得像火焰一般,人们于荒郊中遇见他,疑为地狱中的魔鬼。就一个词:丑陋。

其次,他的穿着,陈旧,不整洁。——可以看出他生活的窘迫。其三,从贝多芬的表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被人打搅也会不耐烦。其四,从贝多芬谈话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因为耳聋被人捉弄、嘲笑,他的性格也因此变得暴躁;可以看出他也会孤独、软弱、苦闷、绝望;而他所有的痛苦,都源于他的耳聋。

2.走近伟人贝多芬

如果贝多芬只展现出他这一面的话,世界乐坛不会深深镌刻下贝多芬的名字。面对厄运,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来看看透过文中的描写,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在于什么?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他的动作、语言看出他对音乐狂热的挚爱,视音乐为生命; 他的语言看出他意志坚强,敢于与命运作殊死搏斗。

小结:从凡人到伟人,这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要跨越这道鸿沟,贝多芬告诉我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鲁迅先生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感受贝多芬

读了《音乐巨人贝多芬》,我们近距离地认识了贝多芬,也一起走进了贝多芬的心灵,下面让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三、小结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是跪着的。”同学们,如果你不想成为平庸的奴隶、世俗的奴隶、命运的奴隶,那么,请把你跪着的双腿站立起来吧!

四、作业

外貌描写的实战演练:描写班内同学或老师的肖像、动作,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字数在200字的左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7956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