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琥珀)((共5则范文)

(琥珀)((共5则范文)



第一篇:(琥珀)((共)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这一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图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随后讲解: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3)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了解琥珀发现的过程

1.让学生默读15—19自然段,思考: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 2.渔民为什么说这块琥珀很少见?

(七)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点明了什么问题? 附:板书设计 琥 珀

形成的时间: 约莫一万年前

形成的过程:(1)松脂球的形成(2)化石的形成 发现的过程: 渔民父子 沙滩 样子及价值: 远古时代就有苍蝇和琥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知道了琥珀是什么,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然后欣赏琥珀。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特点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特点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读第8、9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板书边总结: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在炎热的夏天里,松树才能渗出树脂;还需要松树老,因为只有老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一大滴松脂,足以同时包住这两个小虫,并积成一个松脂球。第三个条件要有苍蝇和蜘蛛。最主要的是还必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好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好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住,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形成这个特别的松脂球。5.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刚扑上来,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4.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说起。琥珀的样子就是提纲(4)想象的依据;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最毒,气温最高,松树才能渗出松脂,并且不断地往下滴,这是提纲(2)想象的依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故事发生在一万年前?“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约摸”就是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所以说“约摸算来”。但这个推测、估算又是有根据的,比较准确。从下文看,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合起来时间约摸有一万年了。作者为什么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呢?

因为由松脂球变成化石就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埋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海在很远的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七)当解说员。

这一个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吴老师昨天上网,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我想:假如我们班有同学被招聘上了,那该有多棒啊!同学们想试试吗?(出示)招聘广告:

北京自然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

(八)拓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第二篇:琥珀doc

展巾帼风采 树教师形象

——记洮南七小教师 李静平

“走上讲台,我无比的骄傲,成为教师,我由衷的自豪”。这是我校教师李敬平从教十三年来心中从未改变的志向和无悔的誓言,回顾过去十三年的执教生涯,她始终不知疲倦地站在教学第一线,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幸福地耕耘着,奉献着。

李老师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小学教师,十几年的工作中,她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她能够做到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无论学校安排什么任务,她都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她都能够积极参加。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时刻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她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热诚的工作态度,赢的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尊重和信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作为一名女教师,她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和青年教师一起探讨工作,学习新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工作。她学而不厌,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对自己“充电”,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衡量自己,她不断给自己施压,工作之余,勇于探究,努力钻研教材,分析每堂课成功在哪里,哪里存在不足,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她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多年来的教学积累,让她的教学自成一家,自有风格。

她在注重教学成绩的同时,还着力注重德育教育。教育教学中,她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体谅学生的疾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学和管理始终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配合默契,效果自然良好。她爱学生,曾用关怀,让学生泪流满面;曾用爱心,去扬起学生心海的风帆。十几年来,她在不变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演绎着不变的爱心。有时她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有时她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厉,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她的课,学生没有坐姿不正的,没有不思考的,没有迟到的„„她的爱心是真诚、宽容和坦诚,她赢得了所有学生的心。师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做了十三年的班主任工作,每天都和孩子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李老师感悟到,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深切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老师的关爱、重视和欣赏,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李老师不仅爱她的学生,而且还尤为尊重他们,她视他们为朋友,彼此相处感情深厚。她教过的一名叫李想的学生,六年级时,因对女生产生了朦胧的好感,已影响到了学习。李老师知道后,并没有去批评他,而是单独找到他,告诉他:老师很理解他,因为老师也从这个年龄走过,当时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但这时,我们还没有承担爱的能力„„。在这种坦诚、平等、尊重人格的促膝交谈中,使李想真的听懂、领悟了,这一天,李想也把一段时期以来藏在心里、并让他心绪波动的“秘密”都告诉了老师,并就此从这个漩涡中走了出来,找回到了从前无忧、快乐的自我。如今,已走进更高的学府、远在异地的李想,每年的教师节,无论有多忙,都会为李老师

打来电话,送上他真诚的祝福。

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她也十分注重“师范”作用,衣着整洁大方,言行规范得体,对待任何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差生,更是关爱有加。在学生心目中,她为人正直,言行一致,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严厉而又不失同情心,公平且不失灵活性。在李老师新接的这届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李老师了解情况后曾多次为孩子买来衣物,每当有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她都会为孩子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孩子感到温暖,就是这样她也换来孩子们的爱戴,家长的认可。

成绩不能满足,名誉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教师,觉得自己始终要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她觉得教师更要讲敬业和奉献。她也正是这样做的,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她相信她的未来不是梦,因为,在她的心中,学生永远是天使,她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

洮南七小李静平

2013年11月15日

巾帼文明岗事迹材料

洮南七小李静平

2013年11月15日

第三篇:琥珀教案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3.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授课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解题:提问,谁知道什么是琥珀?(老师引导学生读读预习提示。)随后补充: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看到课题,你们会想到什么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有价值的问题,如: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么被发现的?有什么用处……)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三、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围绕着课题,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

1.围绕着“琥珀”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老师在学生阅读思考完后,提出这个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理出课文的写作顺序:

时间——过程——发现——价值

2.根据板书的提示,给这篇文章分段。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就水到渠成地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这篇文章共分四段。

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段是第2到第13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第三段是第14到第17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第四段是第18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四、找出作者的想象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预习中的问题,并进行画批。

2.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提问: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老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五、认识科学价值

1、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3、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4、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六、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读第8、9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板书边总结: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在炎热的夏天里,松树才能渗出树脂;还需要松树老,因为只有老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一大滴松脂,足以同时包住这两个小虫,并积成一个松脂球。第三个条件要有苍蝇和蜘蛛。最主要的是还必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好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好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住,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形成这个特别的松脂球。

5.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七、师小结

生复述蜘蛛、小苍蝇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 板书设计:

琥 珀

时间——过程——发现——价值

推 想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二、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三、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刚扑上来,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说起。琥珀的样子就是提纲(4)想象的依据;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最毒,气温最高,松树才能渗出松脂,并且不断地往下滴,这是提纲(2)想象的依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故事发生在一万年前?“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约摸”就是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所以说“约摸算来”。但这个推测、估算又是有根据的,比较准确。从下文看,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合起来时间约摸有一万年了。

作者为什么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呢?

因为由松脂球变成化石就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埋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海在很远的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七)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第四篇:琥珀教案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以图片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

(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

(五)回到第四段

(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要检查一下预习的效果。请看判断题,看谁反应快。

1)琥珀是松脂球。错

2)琥珀的形成差不多要一万年。对

3)琥珀里都要有两个小虫子。错

4)海洋与琥珀的形成有关。对

5)琥珀只可以做装饰品。错

(三)复习质疑。

1.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这就是琥珀,漂亮吗?

师:说说这块琥珀的样子。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小东西和我们常见的苍蝇和蜘蛛一样吗?(一样)

师:但这只苍蝇和蜘蛛可不一般,因为他们生活在—

齐读最后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出示投影)

师:一万年前的故事,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 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师:说得对。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但这个想象是有证据的,你认为的证据是什么?(琥珀)

师:对。这两种想象都值得我们学习,前面的想象是文学家的想象,它追求的是美;文中的想象,即“推测”是科学家的想象,科学的想象追求的是真。

板书文学的想象——求美

科学的想象——求真

师:我知道我们很多同学有很远大的理想,有些想以后成为一名文学家,有些想当一名科学家。那么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科学家也要会欣赏美,要学一点文学;文学家也要学会怎样求真,有一点科学的思维。

(四)学习故事的前半部分

1、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学家,发挥文学家的想像,看看有什么感受。

听范读,闭目想象故事中的画面.说感受(文学的想象):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五)、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六)、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

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8,9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读第10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3.默读第2到第10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播放投影片)

4.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放投影片)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学习第三段

1、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2、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最后的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3、同学们,课文我们差不多学完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请大家在课后根据课文的内容,再加上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第五篇:琥珀教案

《琥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一些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出示化石投影)松柏树脂的化石,非常漂亮,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检查阅读。

3、再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什么特点?

4、检查阅读。

三、深入学习,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体会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被发现的。

2、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认真阅读学习课文2—17自然段,体会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并用小组喜欢的表达呈现方式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写或画在白板上。

3、小组交流。

4、各小组相互参观学习成果(大动)。

四、总结全文

通过小组学习,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同时,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就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价值。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会有所发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77065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