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龙咚锵》教学反思[五篇]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龙咚锵》教学反思[五篇]



第一篇: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龙咚锵》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立了三个教学目标,首先在情感上:通过歌曲《龙咚锵》的学习,充分感受歌曲中表现过新年的热烈喜庆气氛,其次,在知识上:学习歌曲《龙咚锵》,认识中华民族打击乐器鼓与镲,并熟练掌握《龙咚锵》的节奏,完整演唱歌曲。最后,在能力上: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创编节奏的能力,并且将学会的节奏运用到其他歌曲中。这三个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好,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热闹欢快的场面和热烈喜庆的气氛,并且熟练的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认识了民族乐器鼓和镲。在学习歌曲的环节中,我步步深入,循序渐进,让孩子从听辩鼓和镲的声音开始,认识了鼓与镲,之后用小鼓和小镲一起配合,学会了歌曲当中的基本节奏“龙咚龙咚锵”,这样一来为学习歌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孩子们从节奏的认识,逐步熟悉了歌曲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歌词,然后很自然的就将歌词加入到歌曲的旋律当中了,所以歌曲学习的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和自然。孩子歌唱的声音我在教学中不断的强调,以小儿歌的形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好听的,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正确演唱歌曲。“坐着要像小白鹅,挺起胸膛来唱歌。唱歌要像百灵鸟,轻声唱来不喊叫。”这个小儿歌孩子们都很喜欢,也都能按照上面说的来做。

本课设计符合学生好胜、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综合性音乐活动,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取了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是创编歌词这一环节,需要老师用艺术性的语言更深的拓宽孩子们的创编思路,总之,这节课我感受着孩子们的成功,分享着他们的喜悦,我为孩子们的表现而感到幸福着,快乐着!

第二篇: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龙咚锵》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2、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休止符的演唱。

一、教学过程:

导入: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啊就要过新年了,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过年呢?那你们回忆一下自己家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是庆祝新年的。

1、观看幻灯片。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穿红衣、贴对联、窗花、放鞭炮这些庆祝过年的方式,在北方人们还会吃饺子预示是明年的丰衣足食,在南方人们会吃汤圆来表示来年团团圆圆。还有的地方举行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的比赛,用这种方式庆祝新年。

二、今天呀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三件乐器:首先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第一件乐器:鼓。

那么,有哪位小朋友能让它发出声音呢?生:

有哪位小朋友能让它发出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有规律的声音呢?生:

好,鼓发出的声音是长音还是短音啊?生:

好,我们就一小节敲击两下。同学们看老师怎么敲击,请同学们拿出双手的食指模仿老师的敲击动作(带领同学们练习)。那能不能为接下来的'这首歌曲伴奏呢?(听音乐<龙咚锵>引导为歌曲伴奏)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第二件乐器:锣。

那么,我要找个小朋友来让它发出声音。生:

谁能让锣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呢?生:

锣的声音是长的还是短的呢?生:

嗯,那请看老师怎样做(引导一小节敲击一下)。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双手,左手提锣,右手拿锣锤来模仿老师敲击的动作。(听音乐引导为歌曲伴奏)

我们一起来认识最后一件乐器:镲。有那位同学能让这件乐器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呢?生:

那同学们,镲发出的声音是长音还是短音啊?生:

所以,我们让它和锣一样一小节敲击一次。(练习完后,听音乐引导为歌曲伴奏)。

x x | x.x | x.x x x | x o ||

鼓 鼓 鼓 鼓 鼓 鼓 鼓

锣 锣 锣 锣

镲 镲 镲 镲

x.x xx |x o|x.x xx |x o||

鼓 鼓 鼓 鼓 鼓 鼓

锣 锣 锣 锣 锣 锣

镲 镲 镲 镲 镲 镲

x.x xx |xo xx |xo xo |x o||

鼓 鼓 鼓 鼓 鼓 鼓 鼓

锣 锣 锣 锣 锣 锣 锣

镲 镲 镲 擦 镲 镲 镲

1、这副对联也被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中除歌声外还出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鼓、锣、镲)呈现实物一起认识锣、鼓、镲并且听乐器的真实声音。

2、“认识完了这些乐器老师在为同学们演唱一遍这首歌曲,你们仔细听,”数一数,龙咚龙咚锵“一共出现了几次?相同的又几个?有变化的是哪句?

3、朗读歌词。出示课件歌谱,生跟随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并解决朗读中的问题。

4、生随音乐轻声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仔细听学生在演唱中的问题听完后跟琴解决此问题。

5、跟琴解决演唱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解决教学中休止符的演唱和有感情的演唱。最后跟琴完整演唱。

6、跟音乐伴奏演唱。

三、创编活动

“今天呀,我们也来热热闹闹的过新年”。歌唱组、锣组、镲组、鼓组。在每个组找一个代表敲打实物。组里其他成员跟着代表作相应乐器的动作。先做无声练习几遍后在做有声练习。最后,完整表现歌曲。

小拜年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过年,那你们在回忆一下,过年时你都见到过那些热闹的场面?生:

1、完整聆听。接下来,我们听听这说器乐曲《小拜年》,你们来听一听里面有哪些声音和过新年的情景一样?

2、聆听音乐。听听乐曲中出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唢呐、锣、鼓)

3、复听音乐。分组表演:鞭炮组、唢呐组、锣组、鼓组。在听到自己所代表的乐器突出时,用动作来表示。

四、总结

“小朋友们,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即将过去的xx年里你都有那些收获?在新的一年里,你又有什么愿望呢?(说说自己的愿望)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龙咚锵》教案】相关文章:

1.《龙咚锵》小学音乐教案

2.《龙咚锵》教学反思

3.《龙咚锵》的教学反思

4.《龙咚锵》的教学反思范文

5.龙咚锵教学反思范文

6.音乐课《龙咚锵》教学反思3篇

7.庆祝节日咚咚锵教案

8.咚咚呛教案

9.七个隆咚锵的歌词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音乐龙咚锵教案

《龙咚锵》教案

作品分析: 《龙咚锵》具有典型的民俗风情,四二拍,五宫调式,情绪欢快活泼,是由起、承、转、合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前两乐句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转句开始将锣鼓的节奏与歌唱的音调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热烈的气氛,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歌曲主要运用了节奏重复,旋律级进、重复,将锣鼓的节奏和歌词的音调结合一起,表现了人们过新年时敲锣打鼓的热闹气氛,抒发了小朋友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节奏X.X XX| X 0 | 并能简单表现歌曲;认识民族乐器锣、鼓、镲并能分辨其音色了解其演奏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活动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学具: 小堂鼓、小镲、小锣、筷子、红绸。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锣、鼓、镲熟悉歌曲中重点节奏。1.小堂鼓节奏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好伙伴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瞧!(出示小堂鼓)生:它的名字叫做“小堂鼓”。师:请你用嘴巴模仿小堂鼓的声音。生: 咚•咚 咚 咚|咚 0‖ 师:(敲击小堂鼓)我们一起找一找现在我们周围的什么声音和小鼓的声音很相似?

生:用准备的筷子敲击课桌来模仿小堂鼓的声音。

a.(师说)敲 起|小 鼓|(师生敲)咚•咚 咚 咚|咚 0‖ b.感受音的强弱

来•了 一 群|小 鼓 队 0|咚•咚 咚 咚|咚 0‖ 小 鼓 队 它|走近了 0|咚•咚 咚 咚|咚 0‖ 小 鼓 队 它|走 远 了 0|咚•咚 咚 咚|咚 0‖ 小 鼓 队 它|不 见 了 0|咚•咚 咚 咚|咚 0‖(引导学生敲出不同的音量,感受音的强弱)2.小镲、小锣节奏

师:(出示小镲、小锣)小鼓还有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咱们现在就去认识认识它们吧。

生:敲击小镲、小锣,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模仿出它们的声音——“锵”。3.小堂鼓、小镲、小锣节奏

a.师:小堂鼓、小镲和小锣想一起跟大家问个好,小朋友们可要听好啊!龙•咚 龙 咚| 锵 0‖(两位同学来和老师配合)

b.师:我们也一起来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出示课件节奏图片)敲 起|锣鼓 镲|龙•咚 龙 咚| 锵 0‖ 4.歌曲最后一句节奏 a.师:(出示课件节奏图片)

龙.咚 龙咚 |锵0 龙咚| 锵0 锵0 | 锵 0 ‖ 大家还能读出它们吗?师领生读几遍。b.师:用手势分别表示锣和鼓 生:随手势读出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乐器的同时通过看、说、敲及看手势模仿声音的方式熟悉歌曲中的重点节奏。】 活动二:呼吸训练

1.师:我们敲锣打鼓像是要过新年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好多好吃的。(出示课件,课件内容为饺子、汤圆、美食的图片。)师:还冒着热气呢,闻一闻,香不香?

2.生: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做闻的动作,进行呼吸练习。a.慢吸慢呼 b.快吸慢呼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呼吸训练巧妙、自然地融入到“闻”香味的过程中,既有情趣,又为演唱歌曲做好了准备】 活动三:发声练习

1.师:这节课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大家高兴吗?生:高兴 2.师:高兴时你会怎么笑?让我们哈哈大笑吧,3.(学生作大笑)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哈、哈、哈„„”。4.以“哈”的声音引导学生做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大笑,自然引出发声练习,让发声练习轻松进行】 活动四:歌曲学习1.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播放录音范唱)说一说音乐的情绪是欢快热烈的还是慢速优美的? 生:纷纷举手回答聆听感受结果。2.复听音乐按乐句分不同方向拍手。

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欢快、热烈、高兴的,我们有一种表达高兴心情的方式那就是拍手,不知道你们能不能随着音乐拍手呢?能不能随着音乐变换方向拍手呢?咱们一起来试试一个方向拍八下,数一数每段你换了几次方向?(再次播放录音范唱)

生:同老师一起跟音乐拍手,数出每段换了几次方向。3.听音乐在每乐句的最后一拍拍手

师:对了变换了四次方向,老师要告诉你的是一个方向就是一个乐句,咱们刚才的音乐一共有四个乐句,咱们再来和音乐一起拍拍手,这次的要求有变化,你只要在每句的最后一拍拍出声来就可以,看看谁做的最好。

生:同老师一起跟音乐拍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建立学生的乐句感和对四分休止的感受。】 5.教读歌词。6.分角色演唱。师:“过新年呀”,生:“龙咚龙咚锵”。师:“多快乐呀”,生:“龙咚龙咚锵”。

师:“龙咚龙咚锵!龙咚龙咚锵!龙咚龙咚锵龙咚锵锵锵!” 演唱几次后师生交换角色。

【设计意图:学生与老师进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五:创编表演 请学生选择道具:红绸、锣、鼓、镲等结合自己的见闻,用汉族锣鼓和汉族秧歌的形式创编音乐剧“过新年”。

【设计意图:提供一个舞台,使学生参与表演再创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和交往能力。】 评价、激励、自评、互评相结合,评出最佳小演员。【设计意图:使用激励式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活动六:结束新课

师:新年的爆竹声马上就要响起了,让我们一起期待新年的到来吧。(出示课件,内容为一个摇摆的钟)

师生:共同数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课件中爆竹声响起)师生:高呼:“喔~~~~,过新年了。”

师:“孩子们,让我们敲着锣、打起鼓,扭起秧歌快乐的唱起来,跳起来吧。”

生:边扭秧歌、敲锣打鼓,边唱《龙咚锵》结束新课。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龙咚锵》教学设计

《龙咚锵》教案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眼中充满好奇心理,他们往往喜欢好动的、直观的、图象与声音结合的音乐教学内容,并通过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来萌发激情和创编欲望,来验证自己的情感表达,而教师正是为他们提供这个平台的最佳伙伴。

作品的风格:

《龙咚锵》具有典型的民俗风情,四二拍,五宫调式,情绪欢快活泼,是由起、承、转、合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前两乐句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转句开始将锣鼓的节奏与歌唱的音调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热烈的气氛,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特色的乐思:

歌曲主要运用了节奏重复,旋律级进、重复,将锣鼓的节奏和歌词的音调结合一起,表现了人们过新年时敲锣打鼓的热闹气氛,抒发了小朋友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教学的价值:

通过听学、说、唱、演四个教学环节,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有机结合,多种趣味教学方法的交错运用,使学生能大胆自信地参与活动和表演,通过师生间平等互动的交流,音乐问题生活化,音乐课堂生活化。

相关的背景:

《龙咚锵》是一首运用汉族民间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教学核心策略设计:

课时课题: 明线:《龙咚锵》

暗线:感受汉族民间儿童歌曲风格

课标落实点:掌握休止符的演唱.基本概念:【音符休止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音值的基本相互关系:每个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与1之比。例如: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等。【休止符的写法】在记谱法中,音符与休止符在五线谱上所处的位置有着密切联系。正确的记谱,其目的是为了能简单明了、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音乐思想。休止符在单符干记谱中,永远记在第三线上,或靠近第三线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写在第三线的上面,全休止符写在第四线的下面。在双符干记谱中,各声部共同休止时,休止符的记法与单符干记谱相同。个别声部休止时,休止符写在五线谱的边缘,或五线谱之外。这时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线。全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上面。衔接教材:休止符出现在多册歌曲中。

整合资源:汉族锣鼓和汉族秧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节奏X.X XX| X 0 | 并能简单表现歌曲;认识民族乐器锣、鼓、镲并能分辨其音色了解其演奏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活动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课 时:第一课时

课 型:唱歌为主的综合艺术课

学 具:小堂鼓、小镲、小锣、筷子、红绸 师生参与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锣、鼓、镲熟悉歌曲中重点节奏 1.小堂鼓节奏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好伙伴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瞧!(出示小堂鼓)生:它的名字叫做“小堂鼓”。师:请你用嘴巴模仿小堂鼓的声音。生: 咚〃咚 咚 咚|咚 0‖

师:(敲击小堂鼓)我们一起找一找现在我们周围的什么声音和小鼓的声音很相似?

生:用准备的筷子敲击课桌来模仿小堂鼓的声音。

a.(师说)敲 起|小 鼓|(师生敲)咚〃咚 咚 咚|咚 0‖ b.感受音的强弱

来〃了 一 群|小 鼓 队 0|咚〃咚 咚 咚|咚 0‖ 小 鼓 队 它|走近了 0|咚〃咚 咚 咚|咚 0‖

小 鼓 队 它|走 远 了 0|咚〃咚 咚 咚|咚 0‖ 小 鼓 队 它|不 见 了 0|咚〃咚 咚 咚|咚 0‖(引导学生敲出不同的音量,感受音的强弱)2.小镲、小锣节奏

师:(出示小镲、小锣)小鼓还有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咱们现在就去认识认识它们吧。

生:敲击小镲、小锣,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模仿出它们的声音——“锵”。3.小堂鼓、小镲、小锣节奏

a.师:小堂鼓、小镲和小锣想一起跟大家问个好,小朋友们可要听好啊!

龙〃咚 龙 咚| 锵 0‖(两位同学来和老师配合)b.师:我们也一起来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出示课件节奏图片)敲 起|锣鼓 镲|龙〃咚 龙 咚| 锵 0‖ 4.歌曲最后一句节奏 a.师:(出示课件节奏图片)

龙.咚 龙咚 |锵0 龙咚| 锵0 锵0 | 锵 0 ‖ 大家还能读出它们吗?师领生读几遍。b.师:用手势分别表示锣和鼓 生:随手势读出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乐器的同时通过看、说、敲及看手势模仿声音的方式熟悉歌曲中的重点节奏。】 活动二:呼吸训练

1.师:我们敲锣打鼓像是要过新年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好多好吃的。(出示课件,课件内容为饺子、汤圆、美食的图片。)师:还冒着热气呢,闻一闻,香不香?

2.生: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做闻的动作,进行呼吸练习。a.慢吸慢呼 b.快吸慢呼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呼吸训练巧妙、自然地融入到“闻”香味的过程中,既有情趣,又为演唱歌曲做好了准备】 活动三:发声练习

1.师:这节课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2.师:高兴时你会怎么笑?让我们哈哈大笑吧,3.(学生作大笑)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哈、哈、哈……”。4.以“哈”的声音引导学生做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大笑,自然引出发声练习,让发声练习轻松进行】 活动四:歌曲学习1.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播放录音范唱)说一说音乐的情绪是欢快热烈的还是慢速优美的?

生:纷纷举手回答聆听感受结果。2.复听音乐按乐句分不同方向拍手。

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欢快、热烈、高兴的,我们有一种表达高兴心情的方式那就是拍手,不知道你们能不能随着音乐拍手呢?能不能随着音乐变换方向拍手呢?咱们一起来试试一个方向拍八下,数一数每段你换了几次方向?(再次播放录音范唱)

生:同老师一起跟音乐拍手,数出每段换了几次方向。3.听音乐在每乐句的最后一拍拍手,师:对了变换了四次方向,老师要告诉你的是一个方向就是一个乐句,咱们刚才的音乐一共有四个乐句,咱们再来和音乐一起拍拍手,这次的要求有变化,你只要在每句的最后一拍拍出声来就可以,看看谁做的最好。

生:同老师一起跟音乐拍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建立学生的乐句感和对四分休止的感受。】 5.教读歌词。6.分角色演唱。

师:“过新年呀”,生:“龙咚龙咚锵”。师:“多快乐呀”,生:“龙咚龙咚锵”。

师:“龙咚龙咚锵!龙咚龙咚锵!龙咚龙咚锵龙咚锵锵锵!” 演唱几次后师生交换角色。

【设计意图:学生与老师进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五:创编表演

请学生选择道具:红绸、锣、鼓、镲等结合自己的见闻,用汉族锣鼓和汉族秧歌的形式创编音乐剧“过新年”。

【设计意图:提供一个舞台,使学生参与表演再创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和交往能力。】 评价、激励、自评、互评相结合,评出最佳小演员。【设计意图:使用激励式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活动六:结束新课

师:新年的爆竹声马上就要响起了,让我们一起期待新年的到来吧。(出示课件,内容为一个摇摆的钟)

师生:共同数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课件中爆竹声响起)

师生:高呼:“喔~~~~,过新年了。”

师:“孩子们,让我们敲着锣、打起鼓,扭起秧歌快乐的唱起来,跳起来吧。”

生:边扭秧歌、敲锣打鼓,边唱《龙咚锵》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综合所有的活动,让学生载歌载舞,再次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新课】 目标达成检测设计: 要素感知:乐句、休止符 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欣赏积累:汉族锣鼓和汉族秧歌 学习品质;主动参与学习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龙咚锵》教案

《龙咚锵》

教材分析:《龙咚锵》是一首运用汉族民间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五声宫调式,由起、承、转、合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主要运用了节奏重复,旋律级进、重复,前两乐句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转句开始将锣鼓的节奏与歌唱的音调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热烈的气氛,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教学目标:1.能用模唱的方法唱会歌曲。2.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用模唱的方法,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2.感受音乐情趣,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内容。

3.通过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用身边物品为歌曲伴奏)、创编等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1.停顿好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2.对歌曲的表现,用多种途径拓展学生的思维来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新年好》的音乐引入

师:“孩子们,老师给你们放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你们一定会唱,想听吗? 听歌曲《新年好》

听后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生:新年好。)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知道什么节日来到了?(生:过年了。)人们举行了哪些活动庆祝新年?”

2.师小结

介绍中国春节的一些风俗: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庆祝新年的方式都不相同,人们会在新年放鞭炮、贴春联,穿上红色的新衣。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其中还有一下段故事呢!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非常凶猛。“年”长年居住在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闯进村子看见什么就吃什么。村民们很害怕“年”,但他们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到了除夕人们就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知道有一年除夕,村里来了以为老爷爷,他告诉了村民一些如何对付“年”的方法,于是村民照做了,“年”果然没有来。原来,“年”最怕看见红色的东西和听见鞭炮的声音。慢慢的,每逢除夕人们就会穿上红色的衣服,贴对联,放鞭炮和烟花来庆祝新年。这种风俗也就转变成为现在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播放《小拜年》。你听,过年了,乐曲中都有哪些声音?你感觉高兴吗?

3.除了穿红衣、贴对联和放鞭炮这些庆祝过年的方式,在北方人们会吃饺子来预示明年丰衣足食,在南方人们会吃汤圆来表示来年团团圆圆。还有的地方会贴窗花装饰,举行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比赛。我们一块去瞧瞧,他们是怎样欢庆新年的?”

播放《龙咚锵》

二、学习歌曲

1.听范唱一遍。“听一听歌曲唱了哪些歌词?”学生回答后,课件中贴出上联:过新年呀,龙咚龙咚锵。下联:多快乐呀,龙咚龙咚锵。

我们一起唱一唱对联吧。“还有那些歌词你们没听出来?我们一起再听一遍。” 2.课件出示歌谱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吧,你们的声音真是太美了。3.在刚才读歌词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位朋友一直不出声音?“我们来认识新朋友。” 它的名字叫“四分休止符”,是音乐中的红灯,大家在唱歌时遇到它时,可千万别出声,要停一拍哟。【提问:“这个符号叫什么名字?停几拍?(生:它叫四分休止符,停一拍。)“停一拍,嘴巴要发出声音吗?”(生:不要。)“对了,我们在遇见它的时候做一个‘嘘’的手势。”“我们来看看歌谱,找找四分休止符都藏在哪里了?”

师生加上休止符手势,按节奏读歌词。师生加上休止符手势,演唱歌曲。

4.看歌谱,播放《龙咚锵》,请同学们小声跟唱

5.师生接口演唱“老师想和你们比比赛,有没有信心超过我?我们比比谁唱的好。”师生一人一句接口唱,然后交换。

6.分组唱 “这次老是想考考你们的反应力,我的手指到哪组,哪组同学就来唱,没接上就输了哦。

7.敲锣打鼓唱一遍。“我觉得就这样唱还不够热闹,你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气氛变得更加热闹?”

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带领学生用凳子当鼓敲,拍手当敲锣,边敲边唱一遍。重点强调最后一乐句。

三、制造情景,结束活动。

师:“听,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期待新年的到来。”出示课件,听鞭炮声,学生边唱歌、边演奏敲锣打鼓,边唱《龙咚锵》结束新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73286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