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2011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解题选编六

2011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解题选编六



第一篇:2011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解题选编六

2011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解题选编六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B.寡人奉先君之宗庙

C.王之走狗已具矣

D.宣王谢曰

造:到,往 奉:继承 具:具备,完备 谢:感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B.今王有四焉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青麻头伏焉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 C.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D.斗趋见王为好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斗说齐宣王拥有先王的四种爱好,是为了赞扬宣王具备了先主那样的优良素质,同时也缓和了当时紧张的说话气氛。

B.王斗对齐宣王直言正谏,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而“不好士”,并且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自己标榜的所谓“忧国爱民”的谎言。

C.对于齐宣王而言,九合诸侯的先主齐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主与宣王作类比,找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即宣王的不足之处。

D.齐宣王终于承认自己“有罪于国家”,并改正了错误,“举士五人任官”,因此“齐国大治”,这反映了王斗高超的进谏技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2)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代理 B.墨者多自免去

墨:贪污,不廉洁 C.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

疾:加快,迅速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B.礼官辄表贺

一鸣辄跃去 C.率夺还之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臣请为王言乐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听说他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疏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8.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辙传

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遗不决,辙面斥其非,复上疏曰:

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惟非者。然天威迟迟,言词迫遽,有所不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臣谓小人虽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忧患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无是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曰:“一薰一莸,十年尚有臭。”盖谓此矣。

先帝聪明圣智,疾颓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比隆三代。而臣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上逆天意,下失民心。二圣因民所愿,取而更之,上下忻慰。则前者用事之臣,今朝廷虽不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矣。尚赖二圣慈仁,宥之于外,盖已厚矣。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而纳之,与之共事,谓之“调停”。非辈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戕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祖宗朝廷也。惟陛下断自圣心,勿为流言所惑,勿使小人一进,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

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之,“调停”之说逐已。

(选自《宋史.苏辙传》)

【注】①坰:(jiōng)遥远的郊野。②薰:一种香草。③莸:(yóu)一种莸臭味的草。④噬脐:用嘴咬自己的肚脐,喻不可及。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得一项是()A.辙面斥其非

非:过错、错误 B.沮之则引退

沮:败坏。贬损 C.吕大防、刘挚患之

患:厌恨 D.人臣被祸

被:遭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得一组是()A.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

出淤泥而不染 B.知虎豹之欲食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

且放白鹿青崖间

D.勿为流言惑

公为我呼入 11.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然皇上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可是宣仁皇后却被元丰旧党的言论所迷惑,想重用元丰旧党的一些人,苏辙的进谏,才使她醒悟。

B.香草和臭草相处在一起,结果只能是闻到臭味。苏辙以此来比喻君子与小人共处相争,最终小人必胜,君子必败的道理。

C.苏辙希望皇上能坚定自己圣明的意志,不要被流言迷惑而任用小人,否则后悔莫及。D.从此文可以看出苏辙是一位清醒政治头脑、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贤之臣。12.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答:

②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 答:

【参考答案】 1. D(谢:道歉)2.D 3.A(“赞扬宣王”表述错误)

4.1)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

(2)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

5.D.(疾:憎恶、痛恨、憎恨。)

6.C.(A凭借„„的身份;目的连词。B总是;立即,就。C全,都。D因(此);给。)

7.C.(“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不对,原文中说“帝犹优诏奖瑞”“„„遂改督南京粮储”“„„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8.(10分)①(5分)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触忤”“市”“是”“遁”,语意1分)

②(5分)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把士大夫当作鱼肉),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已而”“劾”“鱼肉”“缙绅”各占1分,句意1分。)

9.C(担心)

10. B(都是结构助词,主谓只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如果,假设连词;却,转折连词。C.况且,递进连词;暂且,副词。D.被,介词;替,介词)

11.A(是“先皇”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

12.①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国君就尊贵,国家就安定;疏远君子,亲近小人,那么国君就会担忧,国家就危险。这是必然的道理。

(给分点:“亲”、“远”,“殆”,判断句,大意正确,各1分,共5分)① 奏疏送入(宫中),宣仁皇后让宰相再帘前读(给她听),(然后)说道:“苏辙担心我们君臣正邪兼用,他说的话很符合道理。”

(给分点:省略的“宫中”,壮语后置,“疑”、“中”,大意正确,各1分,共5分。)

第二篇:高考文言文复习巩固训练六

文言文巩固练习六

1、下面各句没有通假字的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凌万顷之茫然D令将军与臣有郤

写出上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句没有古今异义的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而伤长者之意D河内凶

写出上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ABCD 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ABCD 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其人居远C此其志不在小D常在于险远 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A则移其民于河东B然而不王者C使使以闻大王D泣孤舟之嫠妇 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

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于是余有叹焉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合用为一个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或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

有碑仆道()

何可胜道也哉()

1.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2.盖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并序》)()

3.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4.其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其①真无马邪?其②真不知马也(《马说》)()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5.然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而又何羡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⑧而今安在哉 ⑨寄蜉蝣于天地 ⑩渺渺兮予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然力足以至焉 有志者,不随以止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判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语前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状语后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语后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主谓倒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省略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语句翻译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

⑫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

⑬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

答案解析

一、答案:父甫

二、答案:1.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2.“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3.到,到了

三、答案:1.路,道路/说,讲/道理/主张,思想,学说/正确的方法/取道/道义/天道,自然的规律2.用在句首,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推想/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古称伞/遮盖、掩盖3.筑舍定居/舍弃/安置住宿/房屋、住宅/停止4.代词,那/代词,它/代词,他们/语气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代词,这样/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语气副词,①表反问语气;②表推测语气/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5.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而,但是/如此,这样/对,正确

四、将句子归类

(1)①⑤⑥⑦(2)②⑧(3)③⑨(4)④(5)⑤(6)⑩(7)

课外阅读

5、答案:B

[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这道题难度不大。

[评点]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的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6、答案:D

[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评点]此题也是相当成熟的题型了,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

[评点]这篇文言文有许多删减的地方,跨度相当大,文后又没有注解,如“不危”,如果不是在选项里出现,考生还真不知这“不危”是什么。所以出题者尚要把考试用题目命制得更加人性一点。

8、(1)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⑫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⑬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

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评点]三道翻译小题,选得甚是精到,包含文言知识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是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学以致用,考查的就是这个!可见命题人“为语文”的用心良苦,顶!

第三篇: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六)教师版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六)姓名: 班级: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2.下列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答案解析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 1.【答案】(1)C(2)C(3)B(4)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考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解析】【分析】⑴这句话的意思是: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因为曹爽被牵连而下狱,判处死刑,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嘉奖他,于是赦免他而不诛杀。不久,起用为并州刺史。“芝坐爽下狱”,鲁芝因为曹爽被牵连而下狱,句意完整,之间不用断开,排除AD; “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句式对应,排除BD。故选C。

⑵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C项有误。⑶B.“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故选B。

⑷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②清忠、履正、素,句意。故答案为:⑴C; ⑵C; ⑶B; ⑷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点评】⑴把断句的这句话放进文章整体理解,用排除法来做。最后确定选项后,需要通读,验证。

⑵文化常识题零碎而繁多,主要有科举考试、官员职位升降、退休、丁忧制度、三省六部、年龄、三号等等。四个常识选项中BC常见,是备考的时候重点记忆的。AD陌生。一般陌生的不会错。

⑶这道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⑷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附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迫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为孝廉,提升鲁芝为郎中。后封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拜为司马。多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因为曹爽被牵连而下狱,判处死刑,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嘉奖他,于是赦免他而不诛杀。不久,起用为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平定诸葛诞以后,升迁为大尚书,掌管刑理。武帝登基后,调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因为他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为年高力微,告老还乡,向朝廷请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于是征召为光禄大夫,赐以特殊的地位,御赐随行吏卒及车马。羊祜作为车骑将军,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让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华发,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孝命朝廷),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凭什么来化解天下人(对我)的怨恨呢!”皇上没有听取。(可见)他被人敬重到了这样的程度。泰始九年去逝,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哀悼,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

第四篇:语文 2013年高考文言文 实词题 解题指导

语文 2013年高考文言文 实词题 解题指导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覆盖面广,赋分值大,但失误率也较其它知识点要高。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错误类型一】不辨古今

具体表现: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

【典题引路】2010年高考湖北卷第10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鄙”在现代汉语中,有“卑鄙”之意,但“鄙”在古代汉语中,绝没有“卑鄙”之意,而只有“浅陋”之意,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所以,A项就犯了以今义解释古义的错误,正确的解释应为“浅陋”。

【错误类型二】弄错通假

具体表现: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或按原字去解释,或将它作另外的字解释,都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典题引路】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8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该句中的“趣”是“促”的通假字,意思是催促、督促的意思,如“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等。B项就是因为不懂得它是“促”的通假字,而仍按“趋”去解释,因而造成了理解的错误。

【错误类型三】不明活用

具体表现: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仍按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福建卷第2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履苍莽中 履:鞋子

该句中的“履”是词类活用,属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行走”,成语中“如履薄冰”的“履”字就是这种意思。而D项在解释“履”时,不明白这一词类活用现象,仍按“履”的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导致了解释的错误。

【错误类型四】不分单双

具体表现: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果把它们误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

【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该句中的“过称”是两个单音词“过”和“称”的连用,应该分别解释为“过分”和“称赞”,如果考生把它们误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过称”,从而觉得这个解释是错误的而误选该选项,就掉进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里了。

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解答高考文言实词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结合2012年各地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借鉴:

【解题方法一】课本迁移法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多是选用名篇名章,多背文章有利于发现陌生文段与课本的内在联系。在高考中,其实有很多实词是课本里学过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语言环境罢了,只要能及时联系,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4题,A选项“值母病笃”中的“笃”字,它解释为“严重”,我们就可以联想到《陈情表》中的“刘母日笃”,李密正是说他的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可见将“笃”解释成“严重”是正确的;B选项“向者,通判监修”中的“向”,我们又可以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的“寻向所至”,所以它将“向”解释成“先前”也是正确的。排除这两个选项后,我们做对题的机率会大增。又如2012高考湖北卷第9题,C选项“唯当就蚁封耳”中的“就”,我们可以联想到《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应该是“靠近”的意思,而它却解释成“留下”,很显然解释不通,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一题的正确答案。

【解题方法二】成语对照法

现在运用的成语,还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春”。

【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重庆卷第8题,B选项“与王素党结避祸”中的“党”字,就可对照成语“结党营私”中的“党”字,二者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勾结”的意思;再如2012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A选项将“闻君义甚高,愿假榻”中的“假”解释为“借用”,可以对照成语“久假不归”;2012年高考湖北卷第9题,A选项将“不觉懔然,心神俱肃”中的“肃”解释为“恭敬”,可以对照成语“肃然起敬”;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4题,C选项将“就院易一员往漕闱”中的“易”解释为“更换”,可以对照成语“改弦易张”等,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2012年高考全国辽宁卷第4题,D选项将“何乃横得重名”中的“横”字解释成“强行”,却是错误的,这里的“横”字,其实和成语“飞来横祸”中的“横”字意思一样,都是“意外”的意思,据此我们便可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解题方法三】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形旁表义为我们破解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帮助。

【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文中的“贽”并不常见,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字形做一些推断。“贽”由“执”和“贝”两部分组成,那它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呢?如果是形声字,他就是“贝”形“执”声,和钱财、礼物等有关,而该选项将其解释成“拿着礼物求见”,又似乎和“执”也有关,那它有可能便是会意字。结合语境,我们发现这种推断还是很有道理的。由此便可初步判断这个解释是正确的。

【解题方法四】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

【典题引路1】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9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A选项的“越理”和“犯分”就是并列结构,“越”和“犯”都是“越过”、“超出”的意思,那么“分”和“理”的意思也会相近,解释成“本分”是合适的。B选项“谲佞残妒”四个字都是并列结构,都是人性中恶的部分,“谲”现在可以组词“诡谲”,将它解释成“诡诈”也是正确的。

【典题引路2】2012年高考天津卷第9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貌袭之,道艺两失 袭:承袭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的结构相似,而两句的谓语意思却是相反的。“貌”是“表面上”,而实际上“道”和“艺”两者都丢失了,那“袭”解释成“承袭”也就顺理成章了。

【解题方法五】语法推断法

对实词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

【典题引路1】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9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这个句子是省略了主语“阴兴”的,“履”作动词,行走的意思,是谓语,“涂泥”是名词,是宾语,而“躬”应该是修饰“履”的,是状语,它应该是副词,联系到“躬”作副词的义项,即“亲自”,代进去正好解释得通。它解释成“弯腰”,是把它当成了动词,这在语法上是说不通的,所以可判断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典题引路2】2012年高考福建卷第2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履苍莽中 履:鞋子

这个句子也省略了主语“予与三二友”,谓语是“履”,宾语是“苍莽”,可见这个“履”字和上面“躬履涂泥”中的“履”都是动词行走的意思,将它解释成“鞋子”是错误的。

【解题方法六】语境推断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断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天津卷第9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

从语境“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可以看出:作者想收集记述一瓢先生作为名医的事迹,但后人寄来的墓志却只字不提“医”,反而提到“和陈文恭公讲学”,这让作者很是意外,根据语境,“意”的意思绝不是“猜测”,而是“料想”,这是作者没有意料到的事。因而可以判断这题的正确答案就是A选项。

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武器”越多,你答题的准确率就越高。而且,要学会将各种“武器”综合运用,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第五篇:高考解题心得体会经典

【我的记录空间】:

—— 王永富

一、集合:命题老师婉约派出生出题很含蓄,要求: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根式不等式、七、线性规划:(1)若不等式组只有3个不等式组成,比如: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集合中元素的构成........【我的记录空间】:

直接把不等号改为等号联立方

程组求出3个交点坐标然后代入目标函数中;特别提醒:若不等式组中含有4个或4个以上的不等式不能

二、复数:复数的完美形式:Z=a+bi(a,bR)。若为纯虚数;若为实数。见联立方程组;而不等式组中含参数或者是目标函数中含有参数的一些题目也不能联立方程组,例如:

到复数Z满足的等式通通化为完美形式 Z=a+bi。在复平面内一复数Z的坐标为(-1,2)则该复数Z=-1+

2i,反之也要会........此时,2014年高考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总结

强调一定要“灵活”不要固步自封.....如: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坐标为(-1,2)则z=-1+2i 等等。

【我的记录空间】:

三、数列:熟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方能解题得心应手;在等差数列中若2+8=3+7则累差叠加法,累

乘法,配平求参数辅助数列法,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两边同时除以2n+1或3n+1化为等差

数列等等需看题而定;求和的一般方法:错位相减法,列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倒序相加.......这些你会

了吗?

【我的记录空间】:

四、二项式定理:(1)若题目中出现各项系数和立马令x=1;(2)若出现所有二项式系数和为M就是:2n =M;

(3)假若叫你求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就是:(,r是正整数)那么那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就

是第r+1项。(4)若出现2个括号相乘时有时候需要把其中一个括号展开或者2个括号都要展开,眼睛放雪

亮一些考生们!!例如:()();()();(5)当问题中精确到某一项或某一项的系

数时一定用通项展开式:(6)当看到缺项时比如说:

就令x=1和x=—1

【我的记录空间】:

五、程序框图:什么叫程序?你得清楚吧,那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有上一步才有下一步。记住只要

你足够的细心5分你拿定了!若考程序语句的话考生们必须要知道那些单词的意思比如DO..........LOOP

UNTIL或者WHILE..........WEND你知道了吗??

提醒:当菱形里面条件中数据较大时一般是找周期或是找规律。

【我的记录空间】:

六、三视图:下来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比如 球、圆柱、三棱柱、三棱锥.........我相信你们都能记得了!

三视图的题目需要沉着、冷静在大脑中把该几何体呈现出来,有必要的话在草稿纸上大概画一下然后把

相关的数据代入对应的公式里面化简、计算。

提醒: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的解题思路是“画出可行域”然后求出交点坐标(什么是参数?就是除了x, y, z 之外的字母如atkn........)注意: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自己找题目来训练然后总结做题的技巧和方法!若问题中出现:【我的记录空间】:

八、比较大小:如:“对数间比较大小”“指数间比较大小”“对数、指数混合比较大小”“对数、指数、幂函数混合比较大小”此种题型应做到不慌不忙,先观察.........先比较其中两个排除2个选项;再与第三者比较。可能用到的方法有:化成同底数,同指数,同根式,同系数,同分母.........可能会用到换底公式 【我的记录空间】:

九、平面解析几何的问题(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一定要图,不画你这辈子就完了,然后把题目和图形结合起来分析、写步骤、最终解答出来.........注意:涉及到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相关知识和结论你记得了吗???【我的记录空间】:

十、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问题:只要画一个正方体或是一个长方体就搞定,记住正方体的功能很强大.....【我的记录空间】:

十一、平面向量:先看题目所给的图形是否规则。若规则优先考虑建立坐标系的方法,若不规则可考虑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加法(); 见到向量的长度或模闭上眼睛平方一下可能就看到了希望如().【我的记录空间】:

十二、三角函数:公式虽多但记住我教你们记忆的方法,把公式熟记,相信自己是高智商之人,我们不是傻子!!提醒:强调“灵活”如1=,(sina + cosa)2=1+2sinacosa等等;尤其是:

它会出现在23题、选择题或填空题、解答题17题,难道你还不去记吗???注意:理解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和伸缩变换。一定要会画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图一画你就会很激动一切都出来了.......【我的记录空间】:

十三、球包三棱锥、球包三棱柱或是四棱柱的问题方法:把几何体中的关键要素抽象出来,画出平面图形(关键要素:球心、球半径、圆心、圆半径...........必须抽象出来)

【我的记录空间】:

十四、函数:遇到分段函数一般思路就画图;函数的反函数必须注意(你们下来找题目训练,记住了哦........);抽象函数给你们的结论是:自变量的差为常数考虑周期,有分母、有负号周期翻倍(如 :;自变量的和为常数考虑对称,没有负号对称轴,有负号对称点

()。

此时,用到的思想方法一般为数形结合。

【我的记录空间】:

十五、题目中出现最值或取值范围:一般就考虑基本不等式、重要不等式、导数、二次函数.........【我的记录空间】:

十六、解答题

17题:一般有2中题型出现:第一种考三角函数;第二种考数列

若考三角函数无非就是三角函数的相关公式和结论、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方法:(1)求角就边化角(当边化角复杂时立马停笔角化边.......什么叫复杂就是出现了:(。(2)求边就角化边;(3)若含有高次方必须降次:利用降次公式;(4)分析好问题把问题用公式写出来差什么我们求什么。(5)特殊公式:。

若考察数列:前面第三点已说过,花时间、花力气把公式记得,考生们自信是苦出来的,拿出点气质出来!

【我的记录空间】:

18、立体几何:一般有2种方法解决:几何法和向量法(有时候第1问不能用向量法解题)

(1)若用几何法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说读到中点应该要构造中位线(有时有现成的,有时需要取某些边的中点然后连接起来)、读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作高线、读到面与面垂直作交线的垂线、读到菱形4边相等且对角线垂直平分.........(2)若用空间向量需要会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有时候有现成的坐标系、而有时需要作辅助线或平移(读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作高线、读到面与面垂直作交线的垂线、读到菱形4边相等且对角线垂直平分.........)。有时需要把三角形的三边长求出来,验证是否满足勾股定理。然后把所涉及到的点的坐标找

对,后续的工作就考你们的细心程度了.......提醒:找中点的坐标可以用投影的方法、中点坐标公式(,)、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我的记录空间】:

19、概率:一般会考查以下几块的内容:第一块:茎叶图(有陷阱:数据没有从小到大的排序);第二块: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位数、平均数的估计值你会了吗?);第三块:文字题目(需要勾画出关键词、重要的数据然后联合起来,整合一下就出答案......)读题目时一定要身临其境,有一种魂牵梦萦的感觉;若是做实验的题目就好比是你亲自做实验,这样可以全面的理解其中的内涵。例如:抛骰子、抛硬币、摸球等试验就是你在做实验);第四块:独立性检验.......()20、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性质,结论要靠你们了,自信点,微笑多一点........本题只体现2个字“读写”就是说读到什么就写什么,因为时间不多了!一定要记住了考生们.......注意:(1)中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切线方程你会口答了吗?(2)特殊公式:过焦点的直线L 交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于两点A、B且AF =FB 强调“F”必须在中间,则有(其中K为斜率,e为离心率)。【我的记录空间】:

21、导数(公式你记熟了吗):(1)当看到关键词:切点、切线、切线的斜率、单调、增函数、减函数、极值点、极值、恒成立、求某些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一定要求导;(2)若叫你求函数F(x)的极值点、极值、最值或恒成立问题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先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3)若点P(x0,y0)是切点则K切=;(4)若x0是函数F(x)的极值点一定有;(5)若F(x)在区间[,]内是增函数等价于在[,]内恒成立;(6)若(x)在区间[,]内是减函数等价于在[,]内恒成立 提醒:(1)增减区间的分界点为极大值点;减增区间的分界点为极小值点(2)函数f(x)在区间[,]内不单调等价于函数f(x)在区间[,]内至少存在一个极值点。本题的解题步骤:先求定义域、求导(一般情况下需要通分化简........)...........【我的记录空间】:

23、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自信的考生们那7个公式的相貌你记得了吗? 总结:(1)若问题中出现最值、取值范围就选用参数方程来做(2)若问题中出现直线L与曲线交于A、B两点其中P为直线L上的一定点。求 AB =求PAPB =当直线的参数方程不是标准形式时一定要先化为标准形式(标准式的参数方程是t 的系数平方和为1)【我的记录空间】:

24、不等式:(1)解含有1个或2个绝对值的不等式你们“应该”成足在胸了吧!加油.......(2)在恒成立、求最值的问题中可能会用到的公式:(3)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若f(x)对一切实数都成立;若f(x)的解集为【我的记录空间】:祝:高三(2、3)班全体考生高考成功!2014年4月18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65245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