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卖汤圆》

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卖汤圆》



第一篇: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卖汤圆》

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卖汤圆》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民间习俗。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感受歌曲诙谐有趣的气氛。2.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体验愉快的心情。

3、感受台湾民歌《卖汤圆》诙谐有趣的风格和气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正确表达歌词的语气。

三、活动准备

1.图片、报纸、橡皮泥

2.歌曲《卖汤圆》的多媒体教学光盘

3、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1、播放《卖汤圆》MTV视频,激发活动兴趣:讲故事“汤圆的来历”,使用橡皮泥搓汤圆。

汤圆是什么形状?有什么馅的?你认为该怎么样卖汤圆呢?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好听、热闹、有趣)播放课件,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愉快、诙谐有趣的气氛

3、理解歌词,复听歌曲

跟随教师有节奏朗读歌词,自敲乐器或敲击其他声源伴奏。尝试将歌词填入到旋律中,说唱歌词,要求念出风趣的语调。

4、学唱歌曲。

第一遍轻声跟唱歌曲《卖汤圆》。

①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②你觉得哪一句不太懂或比较难记? 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歌词?

第二遍一边打节拍一边跟唱歌曲。

5、分析歌曲

①我们从歌词表达的内容、歌曲的旋律可以把歌曲分为几句? 段落反复记号是如何反复的?

请学生用图画、英文字母表示乐句∣∣:●■▲△ :∣∣ 或∣∣:a b c c’ :∣∣

②使用怎样的声音演唱?(音色:清脆、悦耳、轻快地)③用怎样的语气来演唱呢?

a句用轻快的陈述语气表现卖主告诉过往的行人自己要卖的东西。

b句用谱中标出的连线、断奏唱出卖主风趣地语气。卖汤圆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快乐、兴奋、)

c 句唱出吆喝叫卖的肯定语气(夸耀自己的手艺独特、功夫到家,汤圆味美价廉)。过渡句唱出吆喝声,理解波音记号并运用。(声音宏亮具有穿透力,大街小巷都能听清楚)。

c’句是c 句的重复再现,要唱出再次吆喝叫卖的肯定语气。演唱指导: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6、表现音乐:

①设计伴奏型并选择合适的一种给歌曲伴奏。

②用报纸制作一套小二哥的服饰(口罩、围裙、头巾、帽子等)。

五、教学结束

我们不仅仅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家乡的歌,还要爱祖国的宝岛—台湾,希望大家也爱唱这首台湾民歌—《卖汤圆》。

第二篇:《卖汤圆》教学设计

《卖汤圆》教学设计

汤圆的来历:元宵节吃汤圆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风俗习惯,随着清朝的垮台,民国以来,帝国主义为了扶植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军阀,残害中国人民,支持袁世凯称帝,当时袁世凯听见北京街上有许多卖元宵的,认为大犯忌讳,把元宵当成“袁消”,于是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叫卖元宵,硬把元宵改为“汤圆”,于是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卖„汤圆‟。” 教学过程:

1、感受音乐。

▲ 教师第一遍播放多媒体课件《卖汤圆》。

▲ 教师第二遍播放多媒体课件《卖汤圆》。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自选敲击乐器或自制的其他声源有节奏地敲击。▲ 教师第三遍播放多媒体课件《卖汤圆》。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寻找其他声源有节奏地敲击。教师要主义指导学生念出风趣的语调。

▲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卖汤圆》,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敲击乐器或其他声源有节奏地敲击。

2、学唱歌曲。

▲教师弹唱《卖汤圆》,请学生轻声跟唱,至少两遍。注意歌曲的字词演唱规律是一音对一字。▲演唱歌曲的音色要清脆、悦耳。

演唱歌曲时,要根据歌词所表达的语气进行演唱。如:a句用轻快地陈述语气卖主要卖的东西;句用谱中标出的连、断线唱出卖主风趣的语气;句唱出吆喝叫卖的肯定语气;过渡句唱出吆喝声;句是句的反复再现,要唱出再次吆喝叫卖的肯定语气,演唱技巧上的标记如下: 3 6 3 6 | 3 2 1 7 6 | 6 5 3 2 1 2 | 3 7 | 6 — | 6 0 || 汤圆 汤圆 卖 汤 圆,汤圆一样 可以 当 茶 饭。

3、表现音乐。

熟唱歌曲《卖汤圆》后,请学生思考歌曲共几句?段落反复记号 是如何反复的?

请学生用图画表示出来。比如:

||:●■▲△ :|| △ || 或 彩色条表示

请学生仔细听辩乐句间的结构、乐句与乐句间的联系。

a b c 过渡句 c' ||:2 + 2 |此句是2+2的重复乐句 | 2 + 2 | 2 | 2 + 2:|| 2 || 请学生边演唱歌曲边用敲击乐器即兴编配节奏或即兴地敲击。请学生边演唱歌曲边用其他音源即兴编配节奏或即兴地敲击。全班同学动脑、动手为即兴表演的同学设计、制作或寻找一套适于卖汤圆小二哥的服饰。设置场景:类似于上海城隍庙里的一条街的场景,一个小二哥正在吆喝着卖汤圆。

请学生边演唱歌曲边即兴表演。有的演唱歌曲、有的敲击乐器、有的表演。

第三篇:卖汤圆.教学反思

《卖汤圆》教学反思

陈世吟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依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实施教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的直接聆听、感受、体验、参与、表现等方式,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歌曲,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这堂课的特点是通过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多种途径,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实现教学目标的从开头的导入,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到学习歌曲,听中想,音乐是靠听觉,因此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次聆听的方式,如听歌曲的情绪、歌曲的内容。听中说,说出听到歌曲内容表达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能够用音乐的语言去表述所感受的情景,还会运用歌曲风格去描述内容情景。听中找,自己找出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听中读,采用按节奏朗读歌词,让学生感受节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起到很大的作用。听中学,由浅入深,知识层层深入,重点让学生学会歌曲,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很快就学会歌曲。表现歌曲,利用学生资源,采用独奏、小组奏、合奏的形式,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使学生获得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注意。同时运用语言,进行生动的讲述,形象的描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表象,启发思维。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因人施教,本节课中的几个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回答问题,老师不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让大家学他们一样,学习他的勇敢、自信,因利势导,在同中求异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扼杀了学生的勇敢自信行为,对一个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宗旨的教师来说都是很悲哀的事。作为教育者,思考的是如何启发和带动其他同学的勇敢、自信的热情。“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人者、有以言语人者、有以德行人者”,因而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是任何教学中要首当其冲。通过这次视导,在学校领导及本科组老师们的指导下,让自己感觉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提升。教研员特别欣赏学生的回答问题,突出师生课堂互动,做到目标明确,从易到难,渗透重难点,体现学生参与热情,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反思不足之处,加强学生学习惯培养,在前面的节奏游戏担心多了,一便又一遍麽及耽误了时间。另外我选择了打击乐器活动,合奏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不看老师的指挥,节奏不够一致,有差距,很难组合,只顾自己干自己的,又难以控制课堂,今后重点培养学生音乐良好的演奏习惯,要做到一切听从指挥。希望能提出宝贵意见。

今后要朝这方面努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音乐下学期教案《元宵节―卖汤圆》及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下学期教案《元宵节―卖汤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音乐下学期教案《元宵节―卖汤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感受歌曲诙谐有趣的气氛。

2.尝试用多种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卖汤圆》的碟片。

活动过程:

1.交流对汤圆的认识,激发活动兴趣。

指导语:你知道汤圆是什么吗?你认为该怎么样卖汤圆呢?

2.观看碟片,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愉快和有趣的气氛。

(1)欣赏碟片,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旋律。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2)交流欣赏感受。

指导语: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3.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倾听歌曲《卖汤圆》。

指导语:①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②你觉得哪一句不太懂或比较难记?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歌词?

(2)幼儿尝试将歌词填入到旋律中,说唱歌词。

(3)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尝试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1)随着音乐自由创编身体动作。

(2)自由结伴,表演卖汤圆的情景。

教学反思:

卖汤圆是一首非常好听的儿童歌曲。之前幼儿对元宵节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汤圆是元宵节的一种习俗,汤圆也代表全家团圆的意思。歌曲非常活泼欢快,幼儿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元宵节吃汤圆的快乐。

中班音乐下学期教案《元宵节―卖汤圆》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569字。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卖汤圆教案反思

《大班卖汤圆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卖汤圆教案反思!

(1)大班音乐教案《卖汤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元宵节的快乐,让幼儿了解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民间习俗。

了解乐曲的性质,感受闽南歌谣的诙谐有趣,体验参与活动的愉快心情。

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理解相关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带,卖汤圆的情景录象、图画纸、水彩笔、卖汤圆的道具、进行相应的环境布置。

活动过程:

1、律动《喜洋洋》:幼儿根据欢快的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2、结合拍手游戏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读闽南童谣《天黑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幼儿观看录象,感受卖汤圆的活动过程,引入欣赏活动。

提问:你在录象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你们是怎么买汤圆的?我们闽南有一首歌是唱卖汤圆的,歌名就叫《卖汤圆》。

4、欣赏感受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

提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好听、热闹、有趣)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随意做表示高兴的动作。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活泼、生动的情绪,并运用相应的线条色彩来表现。

提问:这首歌的旋律节奏让你有什么感觉?

(4)展示个别幼儿的线条,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问:你为什么用这种线条、色彩来表现?

(5)结合卖汤圆的录象再次完整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

提问:卖汤圆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快乐、高兴)你还知道我们闽南有哪些小吃吗?(粽子、海砺煎、线面糊)

5、播放背景音乐《卖汤圆》,幼儿借助道具自由表现,活动自然结束。

6、活动延伸:在游戏区玩卖汤圆的游戏。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小朋友们对于汤圆都是有所认识的,也知道汤圆是在元宵节的时候吃的,汤圆有很多味道的馅,也知道汤圆的寓意。当我在第一遍弹唱歌曲的时候,小朋友就说出了对这首歌曲的感觉,节奏欢快。整首歌曲共分三段,而且歌词比较简单易懂,重复的语句也比较多,所以,小朋友学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不过我发现,在这首歌曲中,一共有两个附点号,分别在一碗汤圆和三毛钱呀两处地方。我们小朋友在唱的时候,总是会把附点给漏下,我就想让小朋友来跟唱一下,但是,在跟唱的时候还是能唱出附点号的,不过在整首歌曲演唱的时候,却又把附点给漏下了。在创编的时候,也是比较单一的语句,并没有太大的创新。所以我决定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在重难点学习的时候,把重难点放在附点上面,可以进行拍手或者利用其他方法打节奏进行演唱,这样多试几遍,小朋友肯定就会唱了,也不会把附点给漏下了。而在平常,可以多多补充幼儿各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对于小朋友的创编能力肯定会有一定的提高的。后来,我在新的教学中尝试这样方案,结果小朋友的知识吸收率确实比原来的教学效果好了一点。

(2)大班教案《卖汤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和十六分音符,尝试用:X.X X|XX X|的节奏创编说词。

2.从歌曲活泼欢快的风格中感受元宵节吃汤圆的乐趣。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边听歌曲录音,边拍手自由入座,谈话引出。

提问:刚才听到的歌曲有什么感觉?讲了个什么故事?

元宵节吃汤圆,你吃过哪些馅的汤圆?(芝麻、豆沙、肉末)

2.学唱歌曲。

教师完整示范一遍。

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分句示范)

教师再一次完整示范。启发幼儿讨论:说说最好玩的是哪一句?

幼儿学唱2~3遍,重点学习唱准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乐句。

3.创编说词。

师:小二哥的汤圆是芝.麻 馅|黑又 香|

按照这个节奏也来编一编不同的汤圆馅吗/

将新编的歌词填入说词,完整演唱新歌1~2遍。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小朋友们对于汤圆都是有所认识的,也知道汤圆是在元宵节的时候吃的,汤圆有很多味道的馅,也知道汤圆的寓意。当我在第一遍弹唱歌曲的时候,小朋友就说出了对这首歌曲的感觉,节奏欢快。整首歌曲共分三段,而且歌词比较简单易懂,重复的语句也比较多,所以,小朋友学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不过我发现,在这首歌曲中,一共有两个附点号,分别在一碗汤圆和三毛钱呀两处地方。我们小朋友在唱的时候,总是会把附点给漏下,我就想让小朋友来跟唱一下,但是,在跟唱的时候还是能唱出附点号的,不过在整首歌曲演唱的时候,却又把附点给漏下了。在创编的时候,也是比较单一的语句,并没有太大的创新。所以我决定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在重难点学习的时候,把重难点放在附点上面,可以进行拍手或者利用其他方法打节奏进行演唱,这样多试几遍,小朋友肯定就会唱了,也不会把附点给漏下了。而在平常,可以多多补充幼儿各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对于小朋友的创编能力肯定会有一定的提高的。后来,我在新的教学中尝试这样方案,结果小朋友的知识吸收率确实比原来的教学效果好了一点。

大班卖汤圆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6326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58822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