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



第一篇:微课设计

入学教育

一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在升入一年级对孩子的入学教学显得很重要,下面是沪江网为你整理的关于入学教育的几个教程。教材简析: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教师通过观察、说话、参观、演练等方法,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3、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教学准备: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己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导入: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3、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感情。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说:“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放学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找小朋友进行演练。)

(四)教儿歌。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花儿点头对我笑。背上我的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2,引入激趣。

出示图片2,教师引导: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吗?你怎么知道?你认识这些字吗?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1、观察图2:请你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整理: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B、小朋友听得很专心。C、桌上的学习用品只有铅笔盒。

D、一个小朋友正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下面。……

3、培养学习习惯。(1)、提出要求。(2)、教师示范。

(3)、学生演练,教师检查、指导。

(三)教学儿歌。上课了

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

第二篇:微课设计格式

微课设计格式

植树问题

姓名

工作单位

电话

QQ

微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32:例2 一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如果两端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探索植树问题中两端种树、不栽树、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和丰富植树问题的模型;

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

直尺、铅笔、橡皮、纸 学习方式

学生一边观看微视频,一边独立思考植树问题的几种方式;经过画图体会算式中各个数的实际意义,进一步理解植树问题(两端不栽树和一端栽一端不栽)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微课教学

一、(略)

1、2、二、(略)

1、………………

练习设计 【进阶练习A】

1、在小路一边栽树(一端栽树一端不栽树),如果一共有100个间隔,那么一共有()棵树。A.99 B.100 C.101

2、绿化队在一条长150米的马路一旁栽树(一端栽树一端不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正确的列式是()。

A.150÷10=15(棵)B.150÷10-1=14(棵)C.150÷10+1=16(棵)

3、在小路一边栽树(两端不栽),如果共有20个间隔,那么一共有()棵树。A.19 B.20 C.21 【进阶练习B】

1、一条走廊长40米,在它的两旁摆花盆,每隔5米摆一盆(两端不摆),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花盆?正确的列式是()。

A.40÷5-1=7(盆)B.40÷5-1=7(盆)7×2=14(盆)C.40÷5+1=8(盆)8×2=16(盆)

2、一根木头长8米,要给它平均分成4段,每锯下一段需要5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正确的列式是()。

A.4+1=5(次)5×5=25(分)B.4×5=20(分)C.4-1=3(次)3×5=15(分)

3、在小路一边栽树(两端不栽),如果共有19个间隔,那么一共有()棵树。A.18 B.19 C.20 附:教师简介

第三篇:微课教学设计

PEP小学三年级英语 Unit 6 Part B Let’s learn 数字教学设计

南宋小学 闫新德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学习数字 6-10 的英语表达法。

2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学生已有的对数字的认知水平为 one—five;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数字 six—ten.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数字 1-10;能听懂 Let's do 里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能力目标:拓展学生对数字的应用,感受数字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与重要性;通过一系列任务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4)策略目标: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自主获取信息,主动交际,分享交流;延伸数字教学,透过数字找规律,3.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数字 6,7,8,9,10 的认读;

(2)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大量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拓展学生对数字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否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本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4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任务探究法;讨论法; 5.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图片、单词卡片、实物

二、教学过程

Step 1: 猜一猜。Boys and girls,let’s guess what youcan see.How many bags? Six.How many cats?Seven.How many gifts? Eight.How many cakes? Nine..How many monkeys? Ten.Step 2:兴运大转盘。教师播放PPT,反复点击鼠标,指针停下,师生读数字单词。练习所学新单词。

Step 3: 计算下列算式,用英语说出数字单词。1)三根香蕉+四个香蕉=

2)

二个草莓+六个草莓=

3)one+nine=

4)two+six=

Step4:读出下列长数字。(播放课件,请学生快速认读电话号码)***

20121228

Step5教师出示自己的电话号和QQ号,师生齐读(This is my phone number:***This is my QQ number:921582650。小组活动,四人一组,说出自己家长的电话号,和QQ号,教师检查2-3名学生。

Step6读算式,说答案。1.two + four =__________ 2.nine ÷ three =_____________ 3.four + ____________= nine 4.seven + three =_____________ 5.________-one = six 6.two × four =_______________ 7.one + one= _______ 8.eight ÷ two =__________

第四篇:微课设计文案格式

《老王》微课设计

【整体安排】

《老王》选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四篇。

该文叙述作者和老王日常生活的几个片段,杨绛深刻的感受到老王厚道的为人,深深打动作者的内心,激起杨绛夫妇对老王的敬佩之情。同时,作者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社会人与人之间无价的真情。

本篇课文的教学计划用2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其中重点在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第二课时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之上,重点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场面的分析,让学生在串接各个生活场景过程中总结“老王”形象,发掘文本中心主题,感悟世间真情,学会相互尊重。

本微课设计是第2课时第2个环节,此环节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赏析作者描绘生活场景,以文字为起点升华为情感的理解和体悟,从中概括出老王的形象。【教学起点】 第一课时,学生在克服生僻字词的基础之上进行无障碍阅读,对重点的字词做了准确地理解,疏通文意。【教学选点】 移情、愧怍、真情

【教学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创造情景促发学生切身体验,使学生初步理解社会,从中发掘文章主旨,展现人间真情。【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咬文嚼字(5分钟)

读文知人,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而在把握人物形象和文本主旨的时候,就要从全文的角度出发,然后向人物聚焦,发现真情,展现主题。1.学生熟读课文,略知文义,发掘与主题相关的词汇。

丰满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生动的场景描写,生动的场景描写离不开语言,因而理解词汇,疏通文意,是分析人物的基础和起点。文本中作者通过哪些词汇和句子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旨的。

[明确]词语:破旧 “田螺眼” 塌败 压根儿 悄悄问 扶病 镶嵌 伛着 滞笨 句子:老王只有一只眼„„瞎掉了一只眼。

他说:“我送先生看病,„„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一堆白骨。

[意图]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使抽象的文字和形象的画面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2.师生互动,学生体验文本中的场景。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以文章中的场景描写为基础,创建新的场景,让学生切身感悟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明确]本环节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体验文本场景中的角色,体会文章主旨。

二、抛砖引玉、各抒己见

在学生借助创设的情景体会文章主旨的同时,我将联系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让学生从中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杨绛写作《老王》这篇文章的广泛意义,从理解和运用的角度,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强化。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明确]通过描述小悦悦,刘海洋泼熊等事件,让同学们回忆在街头看到的失落的无业人员,以及街头的环卫工人和建筑农民工,谈谈学生自己的看法。[意图]通过本环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语文教学向生活想社会延伸,使学生在“举三反一”和“反三举一”中升华主题。

三、迁移拓展,升华精神

教学不是单单为了教,而是为了不教。本文在列述作者与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因身份和地位存在悬殊的原因,作者为曾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待老王感到“愧怍”。

[明确]同学们,你在街头看到最让你心痛的一幕,用你手中笔记录下来,生动刻画场景。

[意图]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场景,走进“老王”的同时,切身体会了文本情景,发掘文章主旨,感悟人间真情。在此环节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以学生的眼光看待社会,了解社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教学后续】回顾全文内容,领略文章主旨。

【教学心语】自己设计本微课的理念等。(100字左右)请注意用上新课改的理念、叶圣陶的话语。引用话语要在注释中注明出处。

注释要求:

全稿一律用当页注,“每页重新编号”(不能用章后注、节后注)。正文与注文之间用一条短横线隔开,该横线占稿纸上的一行,紧靠左端起,占七或八格,不要加在两行之间,以免因太不醒目而漏排。(word文档自带该功能)

引文后均需加上注释序号,位于引文右上角,如①②③,并在当页下方注明出处。参考文献与页下注的注录顺序一致,只是不用标注页码。(1)图书的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部分起止页码

① 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8 ②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10~16 ③ 钟启泉,崔允淳.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9,82 ④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2)期刊的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年,期:起止页码

① 李四光.地壳结构与地壳运动.中国科学,1973(3):400~429 ② 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自然杂志,1984(7):527 ③ 姚振兴,郑天愉,曹柏如,等.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的方法.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6):34~36(3)报纸的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① 赵均宇.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章太炎.光明日报,1977-03-24(4)注意: * 序号后不加标点;

* 连续页码用波浪线; * 间断页码用逗号分隔;

* 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作者用逗号分隔,三个以上只注录前三个; * 外文书名用斜体;

* 页下注必须具体到页码,章后及书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出版年后亦不加标点。

7、正文中成段引文起首空四格,转行空二格(右边均顶格),字体用楷书。

第五篇:微课教学设计

运用混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史海燕北戴河新区栅子里小学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3-54页。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计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的,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也喜欢探索发现新知识。学生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应用题,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特点,我制作了微课件,帮助学生有序地思维,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么意思。教学目标:

1、微课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么意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寻找题目中隐含的中间问题来解决问题。

3、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写出综合算式。难点:能通过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其中隐含的中间问题。教学设计:

一、自主探究

例4、1、学生讨论自学。(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联系?(2)找到所给信息中所隐含的信息。要求的问题和隐含的信息有什么联系?(3)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说一说每步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学,把讨论的结果整理在练习本上,对个别情况进行指导。

1、小组汇报,点拨思考方法。师:你们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面包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好了36个,每次能烤9个,问题是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

师:你能从中间找到隐含的信息吗?也就是解决问题必须先求什么? 生:隐含的信息是还剩下多少个面包没有烤?

师:通过已知信息,我们知道还有多少个面包没有烤,知道这个有什么作用呢?

生:要求剩下的面包烤几次,就要先求出有多少个面包没有烤。师:现在我们用图示把它们的关系都表示出来。(课件)

一共90个面包

已经烤了36个

还剩下()个

每次烤9个()次能烤完

师:谁能帮面包师傅解决这个问题?

生1:90-36=54(个)表示:还剩下54个面包

生2:54÷9=6(次)表示:54个面包每次烤9个,需要6次烤完。

3、学习列综合算式

同学们做的很好,为了书写方便,把这两道算式综合成一道算式吗?找三位同学来黑板书写。

引导学生明白:在写综合算式时,为了先计算90-36,要把它加上括号,再除以9。正确的算式是:(90-36)÷9 板书:(90-36)÷9 =54 ÷9 =6(次)

学生把正确的算式重新整理到练习本上,并口答。

二、总结

1、收获:学生掌握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共有90个面包

已经烤了36个

还剩下()个

90-36=54(个)

每次烤9个,()次能烤完

54÷9=6(次)

综合:(90-36)÷9=6(次)答:剩下的还要烤6次。

设计思路与意图: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学习方法上采用了:(1)运用迁移的规律、比较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2)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学生能积极活跃地投入到问题中,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总结出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的话,那就要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自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微课使用建议:本节微课所讲的知识点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微课件中我把重要的信息以及所隐含的信息做了一些提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提示,根据学生汇总的信息利用图示把题目中的所有的数量关系列出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能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