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述课文要求
复述课文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表达有条理。”通过复述课文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从而达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复述课文是指把学过的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着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复述教学进行再认识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中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在第二学段明确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要求中提出:“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1、低年级,以简要复述为主。
简要复述就是要求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的一种复述形式。复述应该从一年级开始,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一个故事,从识字课文到阅读课文都可以引导复述。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特点,以句式训练为依托,在“抄袭”中操练、习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挂图等进行简要复述,达到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例如,教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引导学生抓住课堂板书中的几个词语(直流口水、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一溜烟),简要复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不仅复述了故事大意,还对精彩情节配上形体语言,并且活学活用了“(怎样地)说”的句式。
2、中年级,以详细复述为主。
详细复述是指围绕文章中心,不改变原意,有详有略、生动具体地复述的一种形式。在训练学生复述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把握以下几点:
1、复述要有条理性,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复述要突出重点,情节发展应与原文一致;
3、复述时语言要力求准确。如复述《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让学生按如下条理复述:
(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
(二)上路前;
(三)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四)出山后。第一、二、四部分的内容,复述时只要用简练的语言交代清楚即可;第三部分“拜访”是复述的重点,要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复述清楚;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敬等候;快步走进。学生对复述的重点内容明确了,就不会偏离文意。大部分学生就会准确把握尺度进行复述。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表达能力。
3、高年级,以创造性复述为主。
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例如:《田忌赛马》一文中把第一次赛马以及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变化,写得比较详细,第二次赛马以及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变化,写得比较简略。教学中,我让学生参照第一次赛马,不改变原意创造性讲述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及齐威王感情的急剧变化,来突出田忌用孙膑的计谋使赛局转败为胜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学生在模仿、迁移中创造,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创造性复述的方式很多: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结构、补充情节、刻画人物……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复述方式。
指导学生进行复述训练,除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还应考虑文本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篇:复述课文的方法
复述课文的方法:
一、摘要复述的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是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详细复述的方法:
详细复述一般针对的是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的。它的要求较高:基本上是要学生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这是很有难度的。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如:
利用板书复述。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运用提纲复述。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如《荷花淀》,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老头子的身份去复述。
3.改变结构。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如《斑羚飞度》,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复述时可以改为倒叙的方法:先讲述镰刀头羊在彩虹之中赴死的从容和心理,再回头叙述它赴死的前因后果。
4.补充情节。《孙权劝学》一文,写孙权之劝和吕蒙之学、鲁肃之赞都很简练,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加入关于吕蒙会如何学、鲁肃又是如何发现他的才学长进的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如复述《台阶》时,可以只抓住文中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中的一个点精工想象和联想进行丰富和完善。指导学生复述教师务必要注意几点:
1、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或千篇一律的创造性复述。一篇课文究竟需不需要复述,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体裁、内容特点来决定。在复述的时候仍然要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复述的形式。要记得:复述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而不是扮演、粉饰你的课堂的手段。
2、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
3、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
4、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5、对复述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复述不是平面的,复述要有层次,有梯级。我把复述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像。
复述课文的意义:
复述是一项综合性训练。它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过程。
学生能熟练复述课文,至少说明他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对部分内容记忆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了,敢于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了。一堂语文课让学生做到这些,你还用愁你教的语文成绩不高么!?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对复述课文的指导,让学生有效复述课文,不但是转化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更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教学魅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复述课文的策略
第三篇: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语文教学的应有方式
《牛郎织女》这篇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最初就是众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并且不断加工而成的。现在我们也来做一个传播者,练习复述课文,将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复述课文也要讲究方法,你认为有哪些方法?
(一)理清故事的线索,归纳出各个部分的内容。(好主意,这位同学告诉我们要理清故事描写的顺序,理出故事的线索,这样就能把长课文读短。)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加上小标题。)
(相依为命)—(相识结合)—(男耕女织)—(老牛诀别)—(王母知情)—(抓走织女)—(携子追赶)—(天河永隔)—(七夕相见)
一篇将近1000字的课文,经过大家这么归纳,只有36个字,这有利于我们记住故事内容。真是一个好方法!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读熟课文,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有道理。熟读课文是复述课文的基础。现在大家就用这种方法联系复述“牛郎织女相识结合”这个小故事。)
生自由练习,师指名复述。
这位同学复述得怎样?试着评一评。
(生评价:声音响亮;大方,不紧张;读时加上了动作。)
恩,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动脑思考,刚刚大家说到的两种复述方法很棒。在这里呢,老师还要教给大家一种方法。
(三)加入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
课文中,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时的情景进行复述。
第四篇: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
学生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策略
实验小学.金凤四小张娟
复述课文是指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并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思维,组织个性化语言进行流利地
复述是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它要求学生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言语,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使之用词恰当,结构严密,前后连贯,长期训练既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又使学生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复述训练比起背诵训练,独立性、创造性更强,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篇:复述(定稿)
四年级:能复述课文。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
五年级: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六年级:.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一.什么叫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二.复述课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
2.有中心,有条理。
三、复述的方式一般有几种?
复述的方式一般有三种: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四.怎样复述课文呢?
1.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读课文时,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你的阅读就是无效的。如读课文《端午节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可以这样安排:先把段落读通顺、读熟练,在此基础上练习概括段落主要内容。复述之前,再理一理这段文章的思路,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对国对民的贡献--遭到权贵诬陷,被楚王流放---流放时依然爱国爱民。最后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复述的“路标”,比如:忠诚爱国、很有才干、非常不满、流放到南方、依然热爱、关注人民等。.把握课文脉络。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的段落结构一定要很好掌握,这样,复述时才能做到有条理。如《端午节的由来》一课可以这样进行复述练习:(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中心,并记住文章由几大部分组成。这课就两部分,开始讲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后面详述端午节的来历(2).复述前,理清课文思路,准确把握段意,先分段复述,再有机串联进行全文复述。
3.领会老师要求。如果老师要求详细复述,那你复述时的内容顺序、段落层次、重点部分以及情节发展应与原文一致;如果老师要求简要复述,则要注意抓住主要内容,删去课文中一些描述性文字,把人物对话和设问句改为陈述语气,比如可以简单到只把每段段意自然连接;如果老师要求创造性复述,则要在原文基础上发挥想像,重新加以组织,譬如改变人称、改变叙述顺序、合理扩充故事情节等等。我们的下一课课本剧《西门豹》只取了西门大人不动声色、将计就计惩治坏人并教育百姓这一部分,那么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和书本再去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复述的时候还可以把巫婆和地方官绅制造河神娶媳妇的原由以及群众兴修水利后庄稼获得好收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内容加进去,那样故事就更完整了。
4.列好复述提纲。为了使复述有条有理,复述前可以先列个简单提纲,确定复述的顺序。如《端午节的由来》一课的复述可以这样安排:(1)屈原忠诚爱国,遭陷害被流放。
(2)楚国被秦国占领,悲愤的屈原抱石投江自尽。(3 悲痛万分的楚国百姓投食物、倒雄黄酒祭奠屈原。
(4)大家往江中投粽子,让屈原能吃到。这一天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用普通话复述,加强复述前的自我口头训练。语句力求完整、通顺、连贯、精练,有感染力;复述时,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如果你没有复述的经验,一定要争取在小组中发言,获得小组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小组训练的基础上,再积极争取在全班复述,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五.复述课文的注意事项
复述不是背诵,它是课文内容、语言、情感的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因此,切忌照本宣科。
总之,复述课文是一个从简单到具体,又从具体到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死”到“活”,从“背诵” 到“创新”的过程。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加强练习,不怕麻烦不怕辛苦,你们复述课文的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
课文复述是指学生在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的叙述出来。
复述不是简单、机械、不加思考的背诵,它熔理解、记忆、表达于一炉,是构成小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大纲》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要重视复述,复述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紧凑的课堂教学常常忽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课文复述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思维训练,它能有效地将理解、分析、表达统一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总结、表达、理解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学生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掌握一定的方法,事半功倍地起到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遵循一定得原则,因为遵循原则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
1.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复述课文要求学生对文章能深入理解和整合,所以在初始阶段,教师要指导理解课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理清文章脉络,如何抓要点、找主题句、概括大意;学生能够在掌握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2.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与赞赏相结合的原则。课堂上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复述,因此,可以采用先自己单独复述、再小组内复述,后班内复述的方法,扩大学生复述的面。还要让学生愿意说、敢于说,允许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犯错误;有时还给予提示;特别是一些口头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教师更应给予鼓励与支持。
3.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复述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是改变形式的复述。这种复述不拘泥于课文叙述顺序,最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进行练习。
二、根据不同的复述形式,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因为正确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就是接近原文的复述。这要求我们能详细、系统、正确地掌握文章的内容。文章中的每个情节和画面都要清晰地保留在头脑中,我们本身也要受到文章的熏陶感染。所以认真阅读是进行复述的基础。详细复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搞清楚。比如《九色鹿》,这篇文章虽然较长,但叙述很清晰,全文主要围绕九色鹿救调达,调达出卖九色鹿这两个部分来展开,当我们把最主要的内容和情节抓到以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之上,就能够力争 80 %都用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这样就比较好地完成一次复述了。详细复述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表现主要意思的句子和词语运用起来。一般来说,详细复述的时候应该和原文相差不是太大。
2.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就是根据情节的发展来复述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要求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而且要求我们抓住整篇课文中最重要的内容。表达文章主要意思的时候,可以先看一看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如果有几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一样的,还可以进行合并。这样,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合并在一起就成了简要复述的内容了。
3.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它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创造性复述具体有下列方法: ①变换人称复述一般文章描 写的时候用的都是第三人称。在复述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改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样同学们就可能把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经历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同时也可能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融入复述中。②续编故事 续编文章就是给文章增添内容——可以在文章中间加,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加。因为有些文章留有一定的空白让我们展开想象,扩充理解。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复述时可以加上想象人们获得火种后欢欣鼓舞的场面,这在课文中并没有提及,但是可以结合文中描述的人类没有火种前的困苦生活加以对比联想,人们在获取火种后生活上得到的便利。总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还有其他很好的方法可以去探索,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复述课文,目的都是要学生学会自己的语言去组织,为学生提供训练语言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学习中的言语运用能力举足轻重,但无效训练方式始终是困扰一线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以训练方式的有效
性为立足点,通过三个典型教学片段,阐述了如何在复述课文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
复述课文:不容忽视的言语实践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
○吉守益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言语实践。”复述课文正是训练学生言语实践、运用语言文字、内化语言的很好的方式。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言语实践呢?请看《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三个教学片断。
一、以词语为线索,简单复述,习得方法 案例 1:
师:我们来听写两组词语。
第一组:困苦
寒冷 黑暗 漫长 第二组:躲 插进 偷取 小心翼翼(师:谁来分别读一读两组词语?生读)
师:读了第一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生:人类没有火,生活的很困苦。
师:谁能用上第一组词语来说说人类生活的困苦呢?
生:传说没有火的时候,人类非常的困苦,生活在寒冷、黑暗之中。师:读一读第二组,结合课文,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普罗米修斯盗火经过。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普罗米修斯盗火经过?(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经过)师:同学们,我们这样的练说就叫复述课文。
思考:本环节的教学,以触摸复述的内核为目标,通过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在潜移默化的练习说话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这样的说话也是复述课文,其实复述课文并不难。在练说的实践中,学生不仅习得了复述课文的方法,还为以后深入领悟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二、以复述为目标,践行方法,习得能力 案例 2:)
(自学要求:认真读一读课文 5-6 节,你觉得哪些词句是关键的,在讲述的时候是不能丢掉的?用笔圈一圈。轻轻地 读,静静地想。
生:我觉得“悬崖绝壁”不能丢,因为它突出了这里的环境很恶劣。
生:我觉得“每天”不能丢,说明普罗米修斯每天都很痛苦,宙斯对他的惩罚很重。)(发挥教师主导,相机重点感悟“锁”啄”两个字。(师:老师觉得这两个字不能丢,因为两个字就是两幅画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注视着这两幅画面。出示画面 1)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普罗米修斯被锁在了悬崖绝壁上。师:透过这把锁,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普罗米修斯在大雪纷飞中冷得直发抖。生:我仿佛看到了狂风吹来,普罗米修斯被风吹得晃动。师:我们看第二个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出示画面 2)
生:难受。
生:一种说不出的痛。
师:这奇迹般的复原,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生:一种无休止的痛苦。
师:勇敢的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面对着,这种残忍无比的折磨,这种永无尽头的折磨,你听,勇敢的普罗米修斯在抗争,内心在呐喊—— 生:为了人类幸福的生活,我受点苦值得。“
生:来吧,所有的苦难,一起来吧,我决不向你低头。思考:复述好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复述,丰富复述的内涵。本段教学以复述课文为目标,通过“你觉得哪些词句是关键的,在讲述的时候是不能丢掉的?”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以重点词语为线索,深挖词语,发挥想象,丰富关键词语“锁”啄”的内涵,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感知到了人物的形象,习得了语言,提升了复述
的能力。
三、以实践运用为根本,创造性复述,习得语言 案例 3:
师:你知道怎样成功复述了吗? 生:抓关键词语。生:发挥想象。
生:用自己的话叙述。
师:同学们的复述来源于课文,又高于课文,融入个人想象创造,这是创造性的复述,复述的更高境界。课后,让我们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吧。
思考:学以致用,语言的运用只有在实践中才会有生命力。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与运用,能创造性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些都切实体现了创造性的复述课文是良好的锻炼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途径,长此以往,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必然会不断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