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风与落叶的感悟
秋风落叶的感悟
去年初夏,在网上认识了湖北的一个网友,看了她的个人资料和她的空间,感觉很有意思。她的网名叫“落叶的灿烂”,个性签名为:“庭前落叶在舞、一阵又一阵”,职业是:“尔虞我诈”,毕业院校称“海阔天空”,联系地址在“远眺的天空”,个人说明写着:“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许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朋友希望能做到永久,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能在心底深深保留”。空间说明:“得,我运;失,我命;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空间个人形象照片上背着一只包,脸上带着一份忧伤在走着,背上一只包感觉有点重,空间音乐大多很悲伤,后来我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对她的网名和个性说明等作了一番研究,开始,我对她用“落叶的灿烂”这个网名感受到好奇和茫然,我想落叶了那还能灿烂?但后来仔细一想,她可能看到了落叶时的美丽,“你看那落叶在庭前舞了一阵又一阵”这就是她取“落叶灿烂”作网名的由来吧。
在看待落叶的的问题上她是积极的,而我则是消极的,落叶总是在秋天。我喜欢秋天,因为,它虽然没有春天那样明媚,但秋天的景色令人格外的心旷神怡,它也没有夏天那样暑热,它特有的秋风使人感受到分外凉爽,它更没有冬天那样的寒冷令人生畏,秋季的累累硕果让人充满丰收的喜悦。我喜欢秋色除了怀念一个人的因素以外,我留恋秋色的诗情画意,这也是我取秋风为笔名和网名的缘故吧。秋风吹落飞花恋,秋雨无心舞依然,秋思无限夜无眠。秋给人的感觉是盼望的,秋的思绪总是惆怅的,恋秋而又悲秋,喜秋又还惜秋,思秋却又愁秋,这一季不知缠绵了多少动人的故事...点点的秋絮,飘悠着风,飘悠着雨,飘悠着无穷无尽的迷蒙...浓浓的秋意,渲染着心情,渲染着梦境,渲染着五彩缤纷的人生...。在我笔下的秋总是带着悲哀,落叶也是总是带着一种凄凉的感觉,人生境遇不同,苦乐不一,所以对落叶现象的理解也不同。她看落叶灿烂是注重现象,我看落叶是注重结果,我总是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去看待秋风吹揍下的落叶,它提示人们人生苦短,也预示着严冬将至,落叶时虽然灿烂,但不久就会无影无踪,不是吗?
有朋友认为,花开了会枯,叶老了会落,但不管花枯叶落,至少它已经拥有过曾经的美丽,这样就不会留下些微的遗憾;因为,等到花开叶茂的那一天,它就会重新拥有它自己的美丽。花枯了又怎样?叶落了又如何?只要它的根还在,它的明天就还在,它的未来就还在,终有一天它依然含苞待放!“听窗外秋风萧瑟,看庭前落叶飞舞,想人间世事沧桑,惜红颜弹指老去!”人生毕竟不同于花草,人与花草相喻不过是诗人的想象罢了。
她的个人说明上写道:“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是不肯丢,有一种朋友希望能做到永久,即使青丝变白也深深保留”这一点我非常赞赏,看得出她处世执著。她留恋花开时的芬芳,叶茂时的美丽,落叶时的灿烂,所以对拥有的舍不得丢弃,她珍惜朋友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从这一点上看她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人品不错!
她的个人资料不仅想象力丰富,构思也巧妙,毕业院校和联系地扯都是在天空中,这上那里去找啊,这是仙家的所在,职业是“虞尔我诈”,我当时和她开玩笑说:“恕我直言,你这样的职业谁还敢和你打交道啊?这似有不妥改了吧!”这些令我啼笑皆非的说明使我和她聊天时感觉很开心,她虽然游戏于网络,对朋友却是真诚的,可自从今年春节以后不知是什么原因,她似乎厌倦了网络不再上网聊天了,许多网友都很关心她。网络带给她是忧伤还是快乐我不知道,但她想回归开初的那份宁静,远离网海的喧嚣,这一点我想是肯定的。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网友也如此。愿落叶永远灿烂!
——秋风写于2007年4月18日
注:前二天游看网友空间,一次不经意的点击,看到了落叶的空间,心有所感,乱七八糟写下此篇以作纪念。
第二篇:秋风、落叶之秋天唯美诗句
关于秋天的景色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校园秋景
深秋到了,走进空旷的校园,一阵冷风吹来,让人感到一阵凉意。秋天的校园仍旧光彩宜人,树依旧是那么绿;花儿好象不知道深秋已经来了,依旧竟香开放,依旧用它那芳香吸引着只只蜜蜂;蝴蝶依旧在校园里翩翩起舞,依旧用它那美丽的身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校园的花坛里落着从树上落下来的几片黄叶,人们的呼吸在的空气中凝成了乳白色的热气。
虽然已经是深秋,但太阳仍旧天天上班,给予植物足够的光和热,使它们能够在寒冷的深秋依然长得很好。
校园里的树时而随风摇摆;时而站立不动;时而从树枝上落下几片可怜的树叶。然而,这些并不影响绿树在深秋的魅力。校园里的花都照样开放,蜜蜂照样忙碌得采蜜,有许多蜜蜂在花的周围飞来飞去,在寻找哪一朵比较好。
深秋的天空异常肃穆而爽朗,在自习过后,天空一片漆黑,让人感到很神秘,高高的天空有几颗星星来点缀,让人猜测:别的星星都到哪里去了?
我爱深秋、爱这爽朗的天空、爱这有一丝凉意的季节!
秋景
你悄悄的走来,默默无声,一眨眼,大地披上了金色衣裳。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麦子香味四飘,那亩亩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 ;近看,麦子,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地里的人忙及了,“唱一曲呀收获的歌,收了麦子,收高梁啊,收了玉米,收大豆啊,收获完了送国家啊。”悠洋的歌声道出了农家秋收的喜悦。
你悄悄的走来,带来一见黄衣裳,一见红衣裳,瞧着边的山,象是渡上了一层金色。飘飘悠游从上面飞下无数黄蝴蝶,一伙在半空中盘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深黄的衣裳变成了浅黄;浅黄又变成了赫石,你看,它多像一个顽皮的小鬼,瞧那边的山上,高梁如醉,简直是一片红海,遮盖了半个天际,和霞光连在一起,红的像火焰似的燃烧。这一黄一红的连成一片,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温暖,甚至都忘了在过几天,寒冬就要来临了。
你悄悄的走来,带来了美丽的秋光美景,带来了丰硕的果实,听,锣鼓喧天,好热闹,忙了一年的人们脸上露出了内心压仰不住的喜悦:“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我迷恋着秋!秋--绚丽多彩的时节,果实收获的时节,欣欣向荣的时节。
家乡的秋天
家乡的秋天是不冷不热的,虽然空气是没有以前新鲜,树叶也开始凋谢了,但是有一样东西越来越成熟了——那就是水稻。走出家门,放眼望去,第一个看见的就是水稻了,那么多水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水稻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渐渐地长成熟了。
家乡的秋天是金黄色的,基本上一切事物都是黄色的。家乡的秋天,水稻成熟了变成了黄色的。家乡的秋天,小草枯萎了变成了黄色。家乡的秋天,树上的叶子也渐渐地黄了起来,不久后就会凋谢的。田野里、泥路上、小路边,不管是什么绿的植物基本上都要枯萎了。尤其是小草,它正在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再给世界添加一份绿色。家乡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桃树上结起了大桃子,梨树上结起了大梨子,橘树上结起硕大的橘子,田野里的水稻也成熟了等许许多多的可以吃的果实都成熟了。
风是那么的柔,水是那么的流畅,天空是那么的蓝,人们是那么的活跃。家乡的秋天就是这样,与春天不相上下。家乡的秋天比家乡的冬天要暖和得多,家乡的秋天更比夏天要凉爽。啊,家乡的秋天,你是多么得柔和!
家乡的秋天
小时候的秋天也是家乡的秋天,总是蓝蓝的,让人心醉,偶尔飘过的云朵,变换着各种图形,任你遐想无际。然而中年的秋天也是异乡的秋天,总是不见那时的思绪。前几日到临沂,在高速路上,望着窗外的蓝天与白云,似又回到了童年与故乡。
秋天象征着成熟,能给人们带来收获的喜悦。记得在霜地的黄昏里,在不远处的袅袅炊烟里,抱着又圆又大的地瓜,那心情用现在的话说是多么的“爽”啊!再大些,用枯叶烧起的黄豆稞里,寻觅着无尽的秋香,我敢说那是这世界上最美味的豆香!至少在现在的城里从来还没有闻到过!
秋天又是“焜黄物华衰”的季节。原本翠绿的树叶渐渐地失去了生命的本色,在风霜雪雨的侵袭下,一天比一天枯黄,然后悄悄地随风漂落。在那欣赏美景的时刻,不得不用线将那精美的黄叶穿成一串,晾挂在屋檐下,等待享用它燃烧后上面飘来的大煎饼的清香。快流口水了吧,能干的小伙子一气能吃进十个去。离家之后的飘荡中,再也没有闻到这么亲切的香味!
那时家乡的落叶,哪有什么悲伤,如今异乡的落叶,只是无数的怅惘,在心底里,偶尔冒出的点点思绪和安慰,是面对这静默的毁灭,会将是一次如火的涅盘,抑或是一次生命的嬗变。
秋 景
有人说:“秋天真美!”我听了特别想去寻找秋天。
秋天在田野里。田野里的稻子都熟了,黄澄澄的,仿佛是一块大金子。东边,人们开着收割机,正向这边开来,他们让每一粒稻子都进了仓库。
秋天在树林里,各种树木的叶子都黄了,一片一片地落在了池塘、地上。然而松树仍然抬头挺胸,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风里,身上的叶子还是那么葱绿。
秋天在花园里。花园里菊花怒放,红的,黄的,绿的,白色,橘红的„„这些菊花的花瓣就像细细的萝卜丝一样。有的菊花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芯;有的菊花才展开两三瓣;还有的菊花的着朵儿,好像马上就要展开花瓣似的。
秋天在果园里,果园里的苹果、桔子、香蕉等果实都成熟了。叔叔阿姨们拿着篮子,把果子一个一个地摘了下来。那些没有摘下的果子,好像在说:“快把我们摘下来吧!那些要买水果的人们等着我们呢!” 秋天在人们的身上。人们身穿着毛衣、背心、羊毛衫等等。秋天到底在哪儿呢?秋天就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就会得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第三篇:蚂蚁与落叶
《蚂蚁与落叶》
春天,一阵微风吹来,绿树上不经意落下一片黄叶。
树下的蚂蚁们一见都惊叫起来了:“唉呀,今年春天这么短呀,过冬的口粮还没有准备充足,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呀……”有的蚂蚁甚至哭了起来。
忽然,绿树上又落下一片绿叶。
“这是咋回事,刚才还是冬天,怎么现在又变成了春天?”蚂蚁们感到困惑。
啄木鸟在树上看到后觉得很好笑,便对蚂蚁们说:“诸位不要大惊小怪了。告诉你们:黄叶是虫蛀而落下的,青叶是我有意丢下的。你们怎么能根据一片树叶的颜色就判断季节呢?告诉你们,现在还是春天,你们该忙啥事去忙啥事吧!”
第四篇:落叶与春天
落叶与春天
秋天的落叶像一只只蝴蝶到处纷飞,是那么美丽,又那么朴实,当人生到这种时候,所想的事是我们这些人生才在萌发新芽的初春少年能想到的吗?今天读了《爱的教育》之《病中的老师》之后,我深有感触。文中写一位好老师在发高烧、可能死去的情况下,想的竟全是自己教的学生和自己的教学工作,想到的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缺少什么、应该加强什么,这位老师的敬业和对教学事业的专注程度让我非常感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下的老师都是在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教导自己的一批批学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其实对于这个故事,我之所以深有感触,还因为我自己的班主任张老师。那是在四年级上期,全年级是“群雄割据,诸侯并起”,各个班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恰在此时,我们的张老师为了我们班辞掉了自己校德育主任的职务,我们班对此毫不知情,直到开学第三周的集体朝会上请德育主任讲话时,走在主席台上的却是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大家都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回到教室,我们才知道张老师自己把德育主任的职位辞掉了,她为了我们把自己的职位和荣誉统统放弃了。知道这些,当时许多同学的泪水都夺眶而出,心里不约而同地说:“张老师真是太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她,长大后报效祖国,为老师争气!”。而且张老师和《爱的教育》之《病中的老师》中的那位教师还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都非常的熟悉自己的学生。一次,学校食堂做番茄丸子粉丝汤,这汤非常好吃,但由于有汤泡着,所以很难捞上吃的东西。准备还桶了,张老师看见其中一桶里可口的饭菜都被汤水泡着,捞不怎么上来,又看见许多同学在碗里翻来覆去的找那一根粉丝,那一块香肠„„然后说:“谭又铭喜欢吃丸子,刘昱希爱吃粉丝„„上来我给你们捞”,听到这句话,我心中一怔,感到一股暖流从心中穿过,在张老师短短的两句话里,显示出张老师对我们全方位的关爱,不仅在学习上了解我们,在生活中也关心得细致入微。此时的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心扉;此时的爱像一个烙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此时的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灵魂„„
每个老师都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学生,即使老师走到人生中落叶纷飞的秋季,想到的也会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第五篇:叶落归根与落叶生根
叶落归根与落地生根
——试论中西移民观念的异同
闽南师范大学
12中文5班
谢圣凤
1201000536
移民现象在中西方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普遍存在。虽然中国素来依赖农耕为生,形成稳定的生活习惯。但农耕经济以土地为首要生产资源,有限的土地和不断增加的人口的矛盾,使得一些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寻找出路,加之自然灾害和政治决策等等天灾人祸,使得移民在中国这个本身追求安定的国家也并不少见。历史上就有多次的移民事件如: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在西北、北部一带新置44县,强迁内地人口于新县,估计有一、二十万。蒙恬留住上郡,继续负责修筑长城。此后,从中原向南越的番禺(今广州市)、河套平原等地移民;前206年(汉高祖元年),项羽屠咸阳,烧宫室,火三月不灭,咸阳及周围人口或死或迁;两晋时期客家人躲避战乱南迁;1232年——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灭金,北方人民大批迁入荆襄、四川和淮南。金天兴三年(1234)金亡,是年河南饥荒,人民纷纷迁往黄河以北就食……古代大移民事件不胜枚举,大多与政治有关,人民多因被迫逃难而移民。
到了近代中国,则出现民间自发组织的比较大的三次移民: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同以往的在官方的压力下的移民不同,这些人移民出于自发和自愿,是怀着美梦出发,为开创新生活,走上漫漫的迁徙之路。也正是这样,移民者经历了由于一被逼不得已,怨天尤人的哀怨情绪向乐观积极拼搏情绪的转化。虽然前后两种不同的移民情绪,相同的是移民者对于家族血缘观念无法割舍的情怀。通常大规模的移民都会形成自己独立的生活区域,延续自己的生活习俗和语言。如客家人本从中原南迁,虽然远离中原故土但保留中原古汉语音韵,受当地影响较少,形成强稳定的客家民系。以及改革开放后政策放宽,越来越多旅外华人的寻根问祖之行,旅外华人落叶归根的人生希冀。
再说说西方的移民,古希腊城邦就是一种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移民城市,由于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兴盛吸引不同部族移民回合在一起。这种大规模的移民是对对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社会组织的破坏。因为一方面,迁移通过海路完成,规模有限,船队不能容纳整个氏族。另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彼此间存在竞争,无法像农业社会里的成员聚居在同一群体,移民相对分散。同时贸易促进人与人间的交流与融合,移民者将会更多的改变自己的生活习俗以适应当地民众和其他地域的移民者,为了交流的便利,发展出使用更广泛的共同语言。可以说移民群众可以是维持城市生命力的新鲜血液。在西方历史上有国家因为改变移民而命运的。美国历史上的这三次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为以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打下基础。可以说移民潮铸就了美国的强大。西方移民者能选择落地生根,除了以个体为中心的处事态度外,归咎其根本有一种对神的皈依。
西方有很多移民城市,在中国却很少,或者说没有能严格称得上是移民城市的。归咎其原因是,在中国农业社会,生活地域稳定世代不变,“联结人的社会关系的基本纽带是血缘,父系子承血缘系统是核心,加之世代盘根错节的家族集团”,血缘与地缘的关系重叠在一起十分密切。一旦移居他乡,脱离世代积累的血缘和地缘基础,需要再重新建立稳固社会关系就需费时费力。再加上当地人可能由于自然资源有限和语言及生活习俗的差异采取排外的情绪,移民者的生活和发展困难重重。移民在外的人通常会产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无奈和思乡之情。中国虽然没有移民城市,但是却有不少的“侨乡”,移民那些早一辈移民在外的人们,对故乡的挂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