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14-1五彩缤纷的植物在世界教案

14-1五彩缤纷的植物在世界教案



第一篇:14-1五彩缤纷的植物在世界教案

第二节(22.2):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设计依据和构想】

植物界是学生学习分类知识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生物类群,也是学生感性认识最丰富的部分。我的设计构想是: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并创造条件把活动开展好。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尤其表现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通过活动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观点:植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懂得保护我国的珍稀植物,增强热爱大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教学难点:

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不同类群植物的图片,录像。采集一些松树的球果。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有松树,别忘了也采集它们的球果。

2.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录像)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第1 课时)

1、导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思考问题:(1)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你还收集到哪些植物图片?(学生上前展示图片)学生经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植物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植物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引入新课。

设计思想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新课教学: 活动一:藻类植物(1)创设情境:

一个学生出示一个水已经变绿的鱼缸,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引起其他学生们的议论,有的说是鱼排出的粪便染绿的。有的猜水中生有绿色植物。有的说是因为水中生有大量的藻类植物……

设计思想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课本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同时提醒学生,平时要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实验: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P25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A 你所观察到的藻类植物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B 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C 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D 对于藻类植物你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①爱护实验器材②正确使用显微镜③仔细观察。最后把学生中存在的有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通过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和课上的观察、讨论和交流,很容易回答出前两个问题,但对于第3个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设计思想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给出思考题,使学生学习的目标具体、明确,避免盲目性。同时为下面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埋下了伏笔,也有利于学生对将这三类植物进行对比。(3)展示成果:

最后,教师把学生做的好的临时装片(衣藻、水绵)用显微投影来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概括出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

设计思想通过展示成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活动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

根据平日的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趁此机会用课件来展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它们二者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实验: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P26的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用盆栽的葫芦藓和铁线蕨为实验材料,没有条件的可以观察标本或图片。

学生:思考屏幕上的问题:A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吗?B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植株高矮一样吗?C 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活动: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进行。这些植物不但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还具有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因此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教师: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发给学生。

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靠孢子繁殖的。它们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设计思想前面学习了藻类植物的基础上,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不需过多参与,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通过观看,回顾这三类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设计思想通过看录像,使学生对这三类植物有了一个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更加深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4、课内评价:

(1)学生独立完成P32的自我评价1 2 3,然后组内互评。(2)小组讨论“思维拓展”部分1,最后全班互评。

(3)讨论:“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三句诗词中分别涉及到了哪几种植物?

设计思想通过对以上三句诗词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2 课时)新课内容 活动一:

教师:在初一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有关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学生:思考问题:1.绿色开花植物具有哪些器官?2.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方式很特殊,称为什么?3.绿色开花植物又被称为什么植物?为什么?

设计思想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知识,一环扣一环,一步一步使问题得到深化。活动二:裸子植物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殖过程”。

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松树的球果”进行观察。通过课前的实地考察和课上的观察,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但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一类比较高等的植物。)

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举例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裸子植物的名称,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相关图片、录像。通过成果展示和资源共享,学生知道,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丰富,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设计思想通过实地考察,有利于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每个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活动三:探究水生被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步骤:(1)教师播放录像:几种水生被子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2)学生6人一组,尝试提出有关水生被子植物适应水生生活的问题(先猜测)。(3)根据自己的猜测,作出相应的假设。

(4)利用推荐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作出的假设。(5)得出结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6)小组内讨论:水生被子植物是如何适应水生生活的。最后全班交流。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中的被子植物有其特定的适应方式:生活在陆地上的,根系发达。生活在水中的,体内通常有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借助水的流动为其传播果实和种子。

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通过看录像来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和设计实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活动四: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前查找的资料,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思想这样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达自己见解,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活动五:关注我国的珍惜植物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我国珍惜植物的图片.师生:共同来关注这些稀有资源。

设计思想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给学生:要珍惜这些天然财富,保护这些历史遗产,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课内评价:学生独立完成P32的自我评价5,思维拓展2,然后组内互评。

课外延伸:实地考察校园内的绿色植物,拍成照片并进行分类,举办一次“美丽的校园”图片展。(两周后展出)

设计思想在校园内举办植物图片展,让全校同学都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在全校发出倡议,让大家用实际行动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教后反思】

第二篇: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主备教师

张颖

备课组长

张颖

教学内容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应用时间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能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确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突出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比较综合以及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

城市中成千上万种是植物被用来美化环境,提供树荫、调整温度、减少噪音、防止水土流失。那么,关于植物的类群以及各类群的特征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植物的类群

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五个类群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将植物五个类群分为两类: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二)藻类植物

1、展示常见藻类水棉和海带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共同特点;

2、展示单细胞藻类图片,结合水棉和海带等多细胞藻类,引导学生归纳藻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主要特征;

3、教师结合课外资料讲解藻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4、根据之前学习,结合教材归纳,指多名学生完课件上的表格。

(三)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1、展示葫芦藓图片、青苔的图片

学生阅读教材关于苔藓植物的内容,结合教材,让学生说出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代表植物、主要特征等。完善课件上的表格。

2、展示各种蕨类的图片

引导学生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归纳出蕨类植物的各特征。

(三)种子植物

1、多媒体展示苹果、桃子、梨子等果实切开后的图片,以及松果,学生观察种子着生的位置;

2、教师点拨分清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含义;

3、学生观看图片,分析、归纳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各特征。

(四)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以下内容

①什么是珍稀植物?

②列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有哪些?

③列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的有哪些?

④珍稀植物与人类有哪些关系?

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课堂小结

根据表格进行知识梳理

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强化记忆

让学生整体感知植物的分类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来认识事物

培养学生的总结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藻类植物

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教学反思

第三篇:教案五彩缤纷的世界

五彩缤纷的世界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颜色的填充;

2、学习自定义颜色的设置;

3、总结电脑绘图的优缺点;

二、教学重、难点:

1、自定颜色的设置;

2、填充时注意不要漏色;

三、教学过程:

1、图片展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画图”工具中的颜色设置,同学们,让我们先看两组图片¨¨¨¨ 同学们,大家发现颜色对图片有多重要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图工具中的颜色设置。

2、打开指定文件,给图片填充颜色;

首先,我想请同学们试试打开在画图工具中,打开桌面上的图片,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看看能不能做到。

在画图中打开图片的三种方法:

1、打开画图软件以后,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选项,选择相关图片;

2、打开画图软件后,再打开图片所在的文件夹,把图片拖到画图软件中;

3、打开图片所在文件夹,右击图片,选择打开方式为“画图”; 好,现在请同学们给打开的图片涂上美丽的颜色吧!自定义颜色的设置:

第四篇:《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教案

第10课

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三)教学目标:

1.能听辨出4种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的音色,认识木管乐器。2.播放《牧童短笛》《牧羊姑娘》《单簧管波尔卡》《加沃特舞曲》的音乐片段,联想画面使学生记住音乐主题。

3.聆听木管四重奏《生日歌》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木管四重奏的演奏形式。

教学重点:

听辨出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的音色,了解木管四重奏的演奏形式。

教学内容分析:

《牧童短笛》原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的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的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

《牧羊姑娘》是我国已故音乐家金砂先生于1946年在国立音乐院就读的毕业作品,曾风靡全国,流传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级民歌。旋律进行缠绵、悠长、质朴,充满伤感的色彩。曲子如泣如诉地倾诉了对生活与知音的爱恋,表达出作者的绵绵情思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单簧管波尔卡》“波尔卡”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的圆圈舞。这首曲子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最能表现单簧管优美、朴实、活泼、灵巧的音色特征。全曲轻松活泼,有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加沃特舞曲》是源于民间而后流行于宫廷、贵族社会的一种法国舞蹈音乐,也被以为嘉禾舞曲。到18世纪后半叶虽然不流行了,但它的音乐仍作为纯粹的器乐作品被演奏着。

导入:

1.师:同学们平时都喜欢乐器吗? 2.师:说说你们所知道的乐器。

3.师:在你们所说的乐器当中,属于木管乐器的有哪些?

木管乐器介绍:

木管乐器的得名是由于它们起初都是木制的,但是现在许多木管乐器也用金属和塑料制造。木管乐器因用乌木或硬木制造而得名,新式长笛改用金属制作,但其发音原理仍同木管乐器,所以仍属木管类乐器。

木管乐器大致有两种外形,一种是圆柱型,比如长笛和单簧管。另一种是圆锥型,比如双簧管和大管。

木管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类,演奏者藉由吹气,让空气在管中震动而发出声音。木管乐器靠气流震动来发声,一般有两种震动方式。如果是最简单的木管乐器,当往里面吹气时,进入和通过“吹孔”的空气回撞击管子中的一些部位,并通过这更、根管子的长度,来输送空气的震动从而发出声音。如果是其他木管乐器,他们都有簧片,进入“吹孔”的空气回使簧片震动,并引起簧片下面的管内的空气震动,声音就这样发出来了。

听辨音色

长笛:清纯,明亮,优美。双簧管:甜美,温馨,优美。

单簧管:优美,朴实,活泼,灵巧。大管:憨直,厚重,“笨”得可爱。

聆听《牧童短笛》《牧羊姑娘》《单簧管波尔卡》《加沃特舞曲》的音乐片段

联想时间:

师:前面给大家介绍过了,四首曲子的背景。那么我们来想象一下每首曲子在播放时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画面。

《牧童短笛》

一个天真无邪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

《牧羊姑娘》

一位放羊的姑娘悲伤的坐在石头上,看着山上一片荒芜,羊儿没有了食粮,感叹着自己悲惨的命运同时渴望着美好生活的未来。

《单簧管波尔卡》

一群捷克人民欢快的在广场上跳着圆圈舞。

《加沃特舞曲》

法国宫廷里,一群皇宫贵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优雅的跳着舞。

导入:

师:认识了木管乐器后,我们来认识一下木管四重奏。

教学内容分析

“木管四重奏”是一种乐曲体裁或一种演奏形式。它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与大管组成,四种乐器分别吹奏高音、中音、次中音与低音四个声部。演奏时常常双双相对而坐,属于室内乐范畴。

聆听木管四重奏《生日歌》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1.师:乐曲中共有几种乐器演奏?(4种)

2.师:你能听出是哪4种乐器吗?(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3.师:你是从哪个方面听出来的?(乐器的音色不一样,演奏的声部不同)

看乐谱中4个声部的记谱乐器排列顺序,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声部?(目的让学生再次明白应按高音、中音、次中音与低音4个声部排列)

练一练

师:欣赏完本课的所有乐曲后,相信大家都对木管乐器的音色和木管四重奏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1.听音乐连线 2.复习回顾

第五篇:五彩缤纷的世界

五彩缤纷的世界

当我小的时候,我生活在只充满欢笑的花园里。每天,我的生活无忧无虑的,在花园规矩,烦恼,悲痛,我的欢声笑语。花园——童年。而现在,我几乎再也感受到那儿时的快乐,只是那繁多的规矩,沉重的烦恼。

现在,我正在寻找埋藏在我心中的那些闪闪发光的星星。看那颗星星多亮啊,我从星星里看见了大地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创造百花争艳的世界,浓荫如盖的夏季,果实累累的金秋,粉妆玉砌的银冬。春天,冰雪融化了,树木抽出了嫩芽,鲜花开放了,冬眠的动物苏醒了,小草、树木、花儿都充满了生机。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金黄色的油菜花和五颜六色的野花竞相开放。嫩绿的柳树长出了嫩芽,象一个少女正在梳理自己的头发。秋天,树叶变黄了,一阵风吹来,卷起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秋天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颗颗谷穗笑弯了腰,一朵朵棉花笑裂了嘴,一个个果实笑红了脸,农民的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冬天,寒风怒号,雪纷纷扬扬的飘了下来,走在路上,仿佛是用银子铺成一样,那么光辉,像长长的冰柱,又像水晶的短剑似的挂在檐上。小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外面嬉戏着。啊!五彩缤纷的大地,你创造了这丰富多彩的四季。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的人生活在快乐的世界中;有的人生活在悲伤的世界中;有的人生活在幸运的世界中;有的人生活在倒霉的世界中,生活是如此的复杂、神奇。其实,童话和生活一样的神奇,一样的五彩缤纷。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七彩世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美丽的七彩色,如同那美丽的彩虹,指引着我们走向幸福。

世界上有那么多画家,他们的思想还是斑斓的。他们还在执笔等待,要用手中的画笔和颜料来渲染这个世界,用线条和色彩来倾诉心声。画卷是用来记录世界的美好的,如果世界都失去了绚丽,画家该怎么办?我要趁上帝分心时,把那红色和绿色偷回来,把红色还给花朵,把绿色还给草木,让画家们的作品中花团锦簇,生意葱茏。他们的画纸上应该是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而不是荒滩戈壁,钢筋水泥。也许上苍会生气,会判我盗窃罪,但是,没关系。

世界上有那么多诗人,他们的心灵还是明净的,他们日日凭窗,渴望在绮丽的大自然中寻找最真挚、最明媚、最优美的文字,期盼山川河流可以给自己动人的灵感。我们也等着,等着欣赏他们用心写下的瑰丽诗篇。可是这个单调灰暗的世界,没有江青月白,诗人们的眼睛里只有浑浊的江水,只有清冷的路灯和车灯,他们无法创作。世界不能失去诗人。我要趁上帝分心时,把青色和白色偷来,把青色还给江河,把白色还给月亮,让诗人们可以裁清澈的江水为带,可以邀雪白的皎月共饮。也许上苍会生气,会判我盗窃罪,但是,没关系。

缓缓地,我合上书页。窗外车声依旧,灯火依旧。我知道那来来往往的车辆越多,制造工厂排放的污水就越多;霓虹的幻彩越炫目,发电厂排放有害气体就越严重,而我们的生命失去的色彩也就越多。多希望自己可以成为那样一个小偷,为这颗孕育了人类,如今却被我们毁坏得千疮百孔的星球偷来美丽的色彩,还她,也还我们自己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