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人教版)扩展语句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扩展语句专题复习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扩展语句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五

扩展语句专题复习教案

主备课人:孟咸林 审核:曹国宾

一、考点阐释:

扩展语句即根据明示的或隐含的要求对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加以扩展,以丰富、完善其表达内容。其考查功能有三点:

① 对文句的理解能力;

② 根据提示进行联想、想象的能力,即创新能力; ③ 语言的应用表达能力。

“扩展语句”是2000年列入《考试说明》的,当年全国高考卷中第一次使用,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均出现该题型。

随着考试改革,自2004年各省市单独命题以来,扩展语句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形式,有的只给出话题,或给出中心句,或给出象征性的情景,要求进行更具体丰富生动形象明白的扩展。我们必须认真探寻这种考题的命题与解答规律,强化训练。

二、题型及解题示例:

扩展语句的常见题型有四种:

1、添加枝叶式:提供一个单句,按要求扩展。基本方法是增加适当的句子成分,即增加定状补,以丰富表达内容。要求不改变原句结构且表达通顺。见例1 例

1、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不改变原句结构,不少于30字。梅花开放了。

点拨:这是简单句的扩展形式,简单句只有主要成分,要使其展开,变得具体生动,就要给句子的主干加上附加成分。比如此题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样地)开放了”。为了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要再加一些状语进行修饰。

答案示例: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枝头的时候,当百花纷纷凋谢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2、补写续写式:在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词句,使之表义更为丰富完整。要求填入的词句,就表达方式看,或议论,或说明,或描写,或抒情;就作用看,或承上启下,或引领总结,或丰富充实。其特点是:多兼涉句式仿写和修辞运用。解答时不仅要求表意正确,语言形式和上下文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也要与上下文形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五

分赞许之意轻轻漾开,一直紧绷着的面容也随之舒展开来,这一笑如乍暖还寒时节的春风,令人感动不已。(写老师的笑,先写眼神,因为这笑发自内心,诉诸眼神;再由嘴角而至面容,这是笑的自然过程;最后以贴切的比喻作结。)

再如写同桌:看到满分的试卷,一向拘谨的同桌的眼光顿时一亮,嘴角微微一动,但又似凝住了,似乎有些犹豫。随即,笑意渐渐在面容上舒展,若春日初绽的花朵。(写法同上)

4、阐释发挥式:要求以题目提供的句子为中心内容加以阐释、发挥和引申,使之明确、丰满,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要求扩展内容必须能被中心句所统领。见例

5、例6。

5、根据下面的思路,合理展开描述,组成60字以上的语段。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

点拨:本题提供了中心句,要求据此加以阐释发挥成为一个完整的语段。中心句提供的内容是夏天和冬天,只要写出夏天和冬天各自有趣的事即可。注意要突出各自的季节特点,要写出各自独特的趣味。

答案示例:夏有夏的绿草红花,冬有冬的琼枝玉叶。夏天百川归海,漫天碧透,雨后泛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冬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湖面溜冰,一样使人逸兴神飞,意趣盎然。

6、照应给出文句的意思,续写一段话。(2004年北京卷)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

点拨:本题给出中心句,内容是高雅的音乐给人以享受,对人产生积极影响。或举例诠释,或写出欣赏音乐带来的情景或感受。

答案示例:

1、莫扎特的小夜曲让多少躁动不安的灵魂找到了休憩的家园,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多少跌倒在路上的行者带来了重新站起来的力量,而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又让多少双眼睛在泪光盈盈中变得更加清澈明亮。

2、中华古曲《空山鸟语》抹去了心头的躁动,给你田园诗般的平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敲响了不屈的鼓点,助你抗争命运的征程;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抚平了伤痛的心灵,还你清风明月、朗日蓝天……

第二篇:扩展语句教案

扩展语句教案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如何扩展语句

学习难点:扩展语句的技巧、方法

一、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简洁、凝炼,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句式整齐,符合要求。

二、解答扩展语句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确定扩展主体,不了解扩展主体,容易导致非主体内容宣宾夺主,偏离扩展主题及要求。

2、明确试题所提供的情景要求,进行具体展现和合理扩展。同时,主体内容的扩展也要符合情景的要求。

例如: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田径场上 情景二:人生某阶段 本题的解题要求是

(1)符合规定的情景,体现出二者的差别。(2)以起跑线为重点。参考答案是:

[情景一]今天,他又踏上400米决赛的起跑线,去年的今天在同一赛场的一幕浮现在他的眼前:就在起跑的刹那间,位于他右边一道的同学突然摔倒,他毫不犹豫地停下来,扶起摔倒的同学。有实力撷取金牌的他却与金牌失之交臂,他没有遗憾,在他心中,美好的品格比金牌发出更灿烂的光彩。

[情景二]1998年中日少年友好夏令营后,有人向社会发出沉痛的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那次夏令营,国人还记忆犹新:我们的孩子娇气,缺乏毅力,缺少合作精神,缺乏环保意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孩子不久能担负起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让他们在起跑线上站立起来。

3、增加描写性内容,强化细节性特征(可借用修辞手法)。充分借用各种表达方式来扩展语句。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得到更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例如:将“燕子飞翔”扩展。

①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拟人描写)

②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那是生命的搏斗、是自由的呐喊、是苦难的抗争。(拟人、比喻的描写,排比的议论抒情)

4、突出情境和氛围的展现。展现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的符合情景的氛围,可以很好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例如:利用下列三个短语,运用描写扩展成一个内容丰富生动的句子,使之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山丘上、缓缓移动、羊群。

思考时要抓住两点:

1“小山丘上”的静景是什么样的。2“羊群”“缓缓移动”,而动景又是什么样。考生还可以调动一切描写方法,从色彩、形状、动态、声音、感受等方面着手描写。答案举例:(1)在那长满青草,翠色欲流,线条那样柔美的小山丘上缓缓移动着的羊群,象给厚大的绿毛毯乡上了一朵朵白云的大花。(2)那小山丘长满青草,翠色欲流,线条柔美,在全上面缓缓移动着的羊群,远远看法,就像蓝天上飘动着的朵朵白云。

扩展后的语句应体现完整而明确的思想,使原语句的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更丰富。并符合题目要求。

①内容要前后衔接自然,连贯有序。扩展后的语句应很好地与原文保持基本意思的一致,做到话题的一致。叙述角度合理,并使语句间层次严密。若偏离了原话题或基本观点,都是不合要求的。

②情感色彩一致,语境统一。扩展语句比原语句内容更丰富,表情达意更具体、真切,但必须注意情感色彩的统一,否则就会背离原句主旨。另外,有些原句表意单纯,或只有一个主干句,情感色彩并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扩展语句中的情感要自然和谐,做到文意顺畅,情理通达。在这里,讲究语境的协调很重要。

③语言形式符合要求。要做到扩展合理,语言连贯、得体是重要一环。语言连贯方能文意贯通,语言得体,才会情调氛围一致。有时,题目还会对语言形式有具体的要求,要结合这些要求进行扩展。

三、扩展语句的命题形式

(一)创造发挥式的扩展 1.无条件限制的扩展:

即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给一个结构简单、内容单薄的句子,让考生加上修饰成分以丰富句子,属于一般层次较自由的创造与发挥,相对难度较低。例:扩展下面句子,使其具体、生动、丰满。翠鸟飞走了。扩展句:。

参考答案:荷茎上的那只(具体)翠鸟突然贴着水面象箭一样地往远处(生动、形象)飞走了。

2.有一定条件限制的扩展。

①以某一中心句为开头加以扩展:要求紧扣中心句加以发挥,所扩展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句加以阐述。同时还要注意中心句中含有某仲逻辑关系,扩展时要予以体现。例:以“生活犹如水一样”为起始句写一段话(不少于70字):。

参考答案:

1、生活犹如水一样,如果安于潭中的宁静,就永远也流不进海洋,但如果放任自流,就不能勇往直前。只有既不安于宁静,又不放任自流,才能奔腾不息流入海洋。

简析:寻找生活与水的共同特性,以水的某些特点来阐释生活中的道理。扩展时要紧紧围绕所提供的中心句“生活犹如水一样”。②以某事物为陈述对象加以扩展:要求扣紧对象而扩,尤其注意前后分句陈述对象的一致及满足其它附加条件。

例: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写两句话,组成衔接紧密的句子。扩展:爱心;爱心。参考答案: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饱尝饥寒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首荡漾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简析:扩展时不能对这一事物进行定义式的解释,而应运用某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进行生动形象的阐释,并指出其作用及意义。

③运用某种修辞手法扩展:要求具有较强的联想、想象、创造、发挥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例: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与前面句子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参考答案: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读。

简析:认真分析原句,句式尽量保持一致,内容要紧密相联;同时一定要满足所要求的修辞手法。例如本题必须扩展两句方能构成排比句。④设置特定情景而后要求扩展:要求充分展开合理想象,并使所扩展的内容准确体现规定的情景。

例:根据下面特定情景扩展一段描写性语段,要求具体、优美。A.森林里换了一番秋景。B.松鼠正准备过冬。

扩写时要扣住两点:要写出秋天森林的变化及其景色特点;要体现出松鼠忙碌的特征。扩展句:

参考答案: 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树的叶子变成了金黄色,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说也说不完。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各种山果子搬进洞里,准备度过慢长而寒冷的冬天。

⑤要求突出某种人物个性特征的扩展

例:将“他这个人真是热情”接着写下去,要求具体表现“热情”二字。扩展句: 参考答案:

他这个人真是热情,我一进他家的门,他就拉着我的手,把我领到沙发跟前,抚着我的肩膀让我坐下,又给给我点烟,接着又沏上茶,倒到茶碗里,端给我。简析:抓住扩展主体“热情”,联想生活中热情的场面进行扩展。运用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⑥理解某诗词句的意境并加以扩展。

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诗词句的意境,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更需要联想、发挥,写出有文采的能体现诗词美的意境的语段。

例: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扩展为60字左右的语段。扩展句: 参考答案:

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江边的花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红,简直像一团团火焰,一江春水格外碧绿,让人觉得犹如生命在流动,这江南的春啊,简直让人如痴如醉„„ 简析:深刻理解把握原诗的意境和意蕴,采用直译的方法阐解诗句,构成扩展句的骨架,再

辅以富有表现力的修饰成分。另外,最后可加上自己感受性的语言,以延展升华诗句的意蕴。

(二)改造组合式的扩展

1、对所提供的特定情景、句子、短语进行改造,重新组合,使句子得到完美体现。要求对所提供的内容加以分析,理清所提供短语或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所给情境调整好句间的关系。

例: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内容将“车队在公路上呼啸而过”这句话丰富起来。情景:公路:一边是大海,一边是稻田。大海:白浪滔天。稻田:碧波万顷。

车队:几十辆“奥。改造组装后的句子是: 扩展: 参考答案:

由几十辆“奥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车队,从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另一边是碧波万顷的稻田的公路上呼啸而过。

2、图文梳理式扩展:要求在理解消化图表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组合,用语言表达出图表的内容。例:根据调查发现中国公众对法官在四对八个方面的认同的比例为:高学历经验丰富知识广博有专门知识威严亲切头脑快为人和气12.31%54.73%39.98%32.19%31.29%35.88%47.91%17.12% 这表明中国公众对法官的形象要求:

参考答案:

这表明中国公众对法官的形象要求头脑快、亲切,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胜过要求为人和气、威严,有专门知识和高学历。

简析:理解消化图表的关键是要弄清作者制作图表的意图。本题作者把八个方面分为四组,意图是两两相比较来显示被调查者的认同倾向,如果我们把这八个方面以百分率的高低依次排列,就误解了作者的意图。这类扩展实际就是要求把图表的内容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三)逻辑推理式的扩展

所谓逻辑推理式扩展就是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逻辑推理,导出相关语句,从而使段话文从句顺、结构严谨的一种扩展形式。要求语感强、逻辑思维严密;把握全文主旨,抓住关键句,根据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扩展。1.提供前文写后文。

例:按照作者论说的纹理,合理推断并概括出段落的最后一句话。

与政治批判(即对人的批判)不同,科学批判不过是科学讨论的别一种说法而已,包含着怀疑、猜想、辨析、反驳等多方面的含义。科学批判即使抛弃了原来的错误观点和模糊思想,也不否定其在科学和理论进步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正好反映了人类认识过程的曲折和反复,因而。参考答案:

因而,科学的批判首先是,而且只能是对事的批判,而不是对人批判。

简析:抓住本段主旨:通过论述推理出科学批判的特点。同时,必须抓住文首的关键句“与政治批判(即对人的批判)不同„„”,它点明表述科学批判的特点时要结合比较对人的批判,若单纯表述科学批判的特点,就违背了作者的思维走向,导致扩展失败。2.提供后文写前文。

例如: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简要、恰当的理由,填写后的句子应完整、言之有理

4,“减负”是必要的积极的举措。参考答案: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睡眠时间不足,严重影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减负”是必要的积极的举措。

简析:认真分析后文,明确所扩语句必须说明“减负”为什么是必要的积极的举措,明确前后文在逻辑上必须构成因果关系。3.提供中间写出前后文。

例:细看下面从《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摘下的文字,完成1、2两题:

(1)请根据文章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前面的空处添加一句能够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

(2)请后面空处补写一个排比句,与前文思路紧密相联。,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手中的蔷薇;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个角度来看。

参考答案:

(1)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简析:认真阅读后文三个分句,就会发现,它们都涉及到“得与失”的问题,再结合《生活的艺术》这一标题加以思考,就能得出统领并概括后文的起始句。

(2)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新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你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简析:抓关键句“换一个角度来看”,表明扩展句依然要陈述三个分句每两种行为之间的关系,只不过要从相反的角度。

4、利用反义词、层递式等知识进行扩写 例:以“理想”为陈述对象,填写下列空句 饥饿的年代,;温饱的年代,;**的年代,;安定的年代。

参考答案:理想是温饱;理想是文明;理想是安定;理想是繁荣。

四、表达方式方面的要求:

表达方式上的要求,是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来扩展语句。例如:将“燕子飞翔”扩展。

1、用记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介绍事物的概况,无细节描写。)

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

2、用描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3、用议论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4、用说明方式扩展。(其特点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潮湿闷热的夏季,暴风雨到来之前,有翅目昆虫多在低空活动,这时是燕子觅食的最好时机,因而燕子也多在低空飞翔。

5、用抒情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

那白色的肚皮,昭示着燕子的高洁;那长长的翅膀,显示着燕子搏击的力量,让我们忧郁的灵魂也随着欢快的燕子飞翔吧。

五、解题技法

1、步骤

①认真阅读题面,仔细辨清题目要求。

②仔细审查所给语句,搞清楚该句所蕴含的主旨

③要根据要求和扩展方向,理出一条合理的思路根据这一思路拟一个合乎要求的扩展语段

2、具体方法

就是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或修饰性的词语,使之形象丰富的一种方法。(1)添枝加叶法 如:①乌鸦飞走了

扩展:枯枝上的乌鸦突然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地飞走了。(单句的扩展)

②牧场上长着酥油草,溪水在漫流 扩展:辽阔的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静静地漫流着。(复句的扩展)②鼓声传到远方

扩展:鼓声像溪水,像暴雨,像白云,淌过草地,掠过村庄,飘过山岗,一直流到远方。(综合扩展)

(2)拆分组合法

是把所给信息按照要求分拆后再加以改造组合,使之完美的一种扩展方法。

例:把杜甫的《漫成一首》中的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可以按“月形”、“月色”、“月光”、“月神”进行扩展。扩展:

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很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写在江面上„„„„„„„„„„„(月色)

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

那银盘飘忽,好似一嶷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3)巧用修辞法

是根据原句,巧用修辞方法,使语言更趋完美的一种方法。例:把“春草嫩绿夏草青”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扩展:春草冒出尖尖的脑袋,似针似线,点缀着初春的大地;脚下是绿油油的一大片草地,向远方延伸,仿佛一幅碧绿的画卷,舒展在游人的前方。

第三篇:扩展语句教案

扩展语句知识点复习整合 中心发言

邓晓琼

一、《考试大纲》要求:

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D级。着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扩展语句”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型。

二、“扩展语句”的命题形式

主要有:(1)依照给定词语,连词扩充成句;(2)给出话题,丰富式或给出概括句,展开式;(3)给出主干,扩写式;(4)给出语句,续写或补写式;(5)依照情境要求,拟写广告词、标语、宣传口号、过渡语等。

三、命题趋势

随着考试改革,扩展语句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形式,有的只给出话题,或给出中心句,或给出象征性的情景,要求进行更具体、丰富、生动、形象、明白的扩展。本考点,呈隔年反复的态势出现,所占分值3~6分。09年高考,全国卷Ⅰ中的19题(5分)、湖北卷22题(4分)、福建卷15题(3分)、江西卷21题(5分)都涉及到扩展语段这一考点。扩展语句的考查重点还将会与近年大同小异。“大同”指主要题型基本一致,为比较传统的高考题型,像2009年江西卷第21题。“小异”指题型在近年来的基础上会有进一步的创新,会更加灵活,更有新意,更加贴近时代和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2008年湖北卷第21题对诗歌表现的场景的想象。

四、遵循原则

1.新增扩的语句要合乎事理,合乎语境,合乎原句的色调、风格和意境,自然得体。

2.扩展后的语句要使语意在原句的基础上更充分、具体、形象、透彻,有蕴致。

3.扩展后的语句不得删减原句字词,不能偏离话题,一般不变动原句语序、句型(有要求的除外)。

4.扩展后的语句要通顺、流畅,不得出现语病。

5、作答时一般用描述性的句子形式出现,写出的句子形象,想象合理。

五、“扩展语句”,具体的解题策略与方法有如下几点:

1.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

扩展基点即是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

2.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

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

3.展开联想想象,合理扩展语句。

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运用再现想象,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运用创造想象,进行合理扩展。

4.掌握语句技巧。注意运用如下语句技巧:①连缀法,即对提供的一组词语加以连缀,按要求在隔断处有侧重地补充必要的内容;②插入法,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一些语句,使原语句的语言单位得以扩展,使指定语句的语意更加丰富;③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语句,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词语来修饰中心词;④重组法,即对所给定的内容,按特定的要求重新加以组合;⑤综合法,即在实际操作中,以上扩展法并不都是独立运用的,常常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

5.运用表达方式。①用记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介绍事物的概况,无细节描写)如: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②用描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如:天空像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③用议论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④用说明方式扩展。(其特点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如:潮湿闷热的夏季,暴风雨到来之前,有翅膀昆虫多在低空活动,这时是燕子觅食的最好时机,因而燕子也多在低空飞翔。⑤用抒情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如:那白色的肚皮,昭示着燕子的高洁;那长长的翅膀,显示着燕子搏击的力量,让我们忧郁的灵魂也随着欢快的燕子飞翔吧。

六、考点整合(创新设计236页)

扩展语句即根据明示的或隐含的要求对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加以扩展,以丰富、完善其表达内容。其考查功能有三点:

①对文句的理解能力;

②根据提示进行联想、想象的能力,即创新能力;

③语言的应用表达能力。 整合一、串词扩展型

这种题型是给出几个情景信息词,然后让考生根据这几个词提供的信息充 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扩展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增加描写性内容,强化细节性特征。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而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充实,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一般有字数要求。

解题技巧:

1、首先要确定所提供词语的含义。

2、接着确定扩展的主题

3、运用恰当的手法将字数限定在规定范围内。

整合二、设景描述型

解题技巧:

1、弄清“显性要求”即题干中对扩写的情景、重点、句式、字数等方面的要求。

2、要揣摩“隐性要求”即题目所提供的情境中对扩写内容与手法方面的“暗示”。

整合三、补充拓展型

解题技巧:

1、把握话题,确定扩展方向。

2、理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

3、要注意续写题目,续写部分要与原句原段衔接自然。

4、围绕话题,确定手法,组织语言作答。整合四、诗词素描型

这种题型主要是要求考生对古典诗词及格言、警句等以赏析的方式进行扩展,或对其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描摹。鉴赏主要是指出主体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妙处,可以从思想内容(情感、主题等)上,也可以从艺术手法(风格、表现形式、语言等)上进行鉴赏评价。

解题技巧:

1、全面理解诗词,领悟意境,找准题目中要求扩展的重点。

2根据语段的体裁特点,选取恰当的鉴赏角度,考虑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手法上进行鉴赏。

七、(可以参考创新设计来考虑补充)扩展类型:

(一)句意的丰富

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通过加修饰成份,或通过加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起来以克服语言枯燥、表述乏味的毛病。

例1:用三种以上的方法,使下面的句子逐渐丰满起来:“她笑了” 【参考】扩展1:加修饰成份——她含着泪笑了

扩展2:加修辞手法——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扩展3:加表现手法——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

【析】扩展1比原句多一点特色,扩展2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含着泪笑动人之处,扩展3通过花和月烘托了她的笑的灿烂和娇媚,这样她的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这里通过给出参照句子和参照要求,通过依次加深法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到清晰,由简单到丰富。思维的深入再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语言自然变得有表现力了。例2:扩展“煤烟钻进窗户”

【参考】(1)前扩式: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张扬肆虐的煤烟钻进了窗户。(2)中扩式:煤烟从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后,张扬肆虐地钻进了窗户。(3)后扩式:煤烟钻进窗户后迅速肆虐地在室内弥漫开来。例3:扩展“红旗招展” 【参考】:(将其由单句变成复句)运动场上树立着一根旗杆,每天清晨,五星红旗在全校师生的注目礼中,随着《国歌》的乐曲徐徐升起,在晨风的吹拂下猎猎招展。

(二)情景的再现

给出几个情景信息词,然后根据这几个词提供的信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2000年语文高考的第五大题即是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由于所给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一定的空白,这个空白给我们的思维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想什么?怎么想?这对我们的思维的信度和广度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思维的信度即思维的合理性,思维的广度即思维的丰富性,这是思维的两个重要的品质。

请看下面一组训练题:

1、以“黄昏 我 海风”中的“海风”为重点,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情景描写: 【参考】:黄昏时,我走在沙滩上,轻柔的海风萦绕地我的耳边,向我诉说着关于海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黄昏时,我漫步海边,海风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撩拨我的头发,撩起我的衣角,也撩乱了我的思绪。

2、以“黄昏 我 海风”中的“我”为重点,展开想象。【参考】:黄昏时,我伫立在海边的一个巨大的礁石上,海风迎面吹来,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放飞的风筝。我飞上高空,我看到了海欧追逐着怒涛的英姿,我听到了它那欲征服大海的嘶鸣。这给我的体内灌注了无穷的力量。

3、以“黄昏 我 海风”中的“黄昏”为重点,运用想象写一段话。

【参考】:在海风的陪伴下,我独自领略海的黄昏:落曰熔金,她带着她的炽热还有一天的疲惫缓缓向西沉去,而海——她最宠爱又任性的孩子——正在撕裂,正在摔打,正在吼叫,想把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在礁石和沙滩上,但落日静穆地看着这一切,不为所动,继续带着她的宽容而慈祥的微笑缓缓地离去,她知道,搏击就是他的性格,就是他的生命。

(三)话题的拓展

这种形式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其形式是给一个中心句或首句或结句,要求运用某种论证方法加以充实或拓展。请看下面的训练例题及学生的写作例句:

1、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正反论证法加以拓展。

【参考】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的经验;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战胜怯懦的勇气;没有失败,也就不会品尝到胜利后的甘甜,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2、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假设推理法进行拓展。

【参考】如果没有爱迪生999次试制灯丝的失败,就不会有他第一千次试制的成功;如果没有司马迁在仕途上的失败,就不会有他在史学上的辉煌的成就,„„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3、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首句,运用因果论证法加以拓展。

【参考】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任何一次成功都是在总结失败的教训之后获得的,失败带给我们不仅是伤痛,更多的是宝贵的经验,不敢面对失败的人或经历一次失败就退缩的人,那是永远看不到成功的彩虹的人。害怕失败则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八、练习指导之一

(一)辨情景

指准确辨识题目所提供的具体情景及情景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所扩展的内容也应笼罩在这一氛围中。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河水”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夏天 大雨过后 河水 情景二:冬天 中午阳光下 河水

【参考】情景一:炎热的夏天,一场大雨过后,河水泛滥,如猛兽下山,冲毁农田,阻隔交通,吞噬村庄,令无数人无家可归。

情景二:晴朗的冬天,中午和煦的阳光下河水一片碧绿,清澈见底;一阵清风 拂过,河水荡起涟漪,如婴儿甜蜜的笑容绽开。

(二)明重点

指知晓题目扩写的对象是什么,为了突出扩写的重点,不至于使话题转换,可采用偏正短语作主语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被动句的形式。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树”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狂风中 马路边 树 情景二:阳光下 小河边 树

【参考】情景一:狂风中马路边的那棵大树,被吹得折弯了腰,它低着头,似乎在乞求狂风的宽恕。

情景二:灿烂的阳光下,小河边的那排树,笔直地站着,像一个个哨兵,默默地守护着小河。

(三)巧想象

指描写、叙述的内容,要做到想象自然、贴切。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感情”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第一次独自远行 车站上 我 感情

情景二:在课堂上 老师突然点名表扬 我 感情

【参考】情景一:第一次独自远行,置身于陌生的车站,我的感情如涌动的潮汐,翻滚不停;如猛烈的骤雨,下个不停;如漫天的飞雪,飘个不停。

情景二:课堂上,老师突然点名表扬思想正在开小差的我,我的感情如骤起的波澜,是高兴,是惭愧,还是内疚?道不清,说不明。

(四)善表达

指要选好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特别注意叙述和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的选用。同时还要注意排比、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伞”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暮春时节 小雨霏霏 我 伞

情景二:盛夏时节 烈日当空 路上行人 伞

【参考】情景一:暮春时节,小雨霏霏,我的那把油纸伞,为我遮着风雨,它如同我的朋友,伴我走过风雨人生路。

情景二:盛夏时节,烈日当空,路上行人撑着的一顶顶小花伞,远看像一束束色彩绚丽的鲜花,像一朵朵惹人喜爱的蘑菇,它给人带来爽心的凉意,带来一份好心情。

第四篇:扩展语句教案

扩展语句教案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何为扩展语句

学习难点:扩展语句的技巧、方法

一、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简洁、凝炼,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句式整齐,符合要求。

二、解答扩展语句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确定扩展主体,不了解扩展主体,容易导致非主体内容宣宾夺主,偏离扩展主题及要求。

2、明确试题所提供的情景要求,进行具体展现和合理扩展。同时,主体内容的扩展也要符合情景的要求。

例如: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田径场上 情景二:人生某阶段 本题的解题要求是:

(1)符合规定的情景,体现出二者的差别。(2)以起跑线为重点。

参考答案:[情景一]今天,他又踏上400米决赛的起跑线,去年的今天在同一赛场的一幕浮现在他的眼前:就在起跑的刹那间,位于他右边一道的同学突然摔倒,他毫不犹豫地停下来,扶起摔倒的同学。有实力撷取金牌的他却与金牌失之交臂,他没有遗憾,在他心中,美好的品格比金牌发出更灿烂的光彩。

[情景二]1998年中日少年友好夏令营后,有人向社会发出沉痛的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那次夏令营,国人还记忆犹新:我们的孩子娇气,缺乏毅力,缺少合作精神,缺乏环保意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孩子不久能担负起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让他们在起跑线上站立起来。

3、增加描写性内容,强化细节性特征(可借用修辞手法)。充分借用各种表达方式来扩展语句。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得到更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例如: 将“燕子飞翔”扩展。

①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拟人描写)

②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那是生命的搏斗、是自由的呐喊、是苦难的抗争。(拟人、比喻的描写,排比的议论抒情)

4、突出情境和氛围的展现。展现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的符合情景的氛围,可以很好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

例如:利用下列三个短语,“小山丘上、缓缓移动、羊群”,运用描写扩展成一个内容丰富生动的句子,使之给人以美的享受。

思考时要抓住两点:

(1)“小山丘上”的静景是什么样的。

(2)“羊群”“缓缓移动”,而动景又是什么样。考生还可以调动一切描写方法,从色彩、形状、动态、声音、感受等方面着手描写。

答案举例:(1)在那长满青草,翠色欲流,线条那样柔美的小山丘上缓缓移动着的羊群,象给厚大的绿毛毯乡上了一朵朵白云的大花。(2)那小山丘长满青草,翠色欲流,线条柔美,在全上面缓缓移动着的羊群,远远看法,就像蓝天上飘动着的朵朵白云。

扩展后的语句应体现完整而明确的思想,使原语句的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更丰富。并符合题目要求。

①内容要前后衔接自然,连贯有序。扩展后的语句应很好地与原文保持基本意思的一致,做到话题的一致。叙述角度合理,并使语句间层次严密。若偏离了原话题或基本观点,都是不合要求的。

②情感色彩一致,语境统一。扩展语句比原语句内容更丰富,表情达意更具体、真切,但必须注意情感色彩的统一,否则就会背离原句主旨。另外,有些原句表意单纯,或只有一个主干句,情感色彩并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扩展语句中的情感要自然和谐,做到文意顺畅,情理通达。在这里,讲究语境的协调很重要。

③语言形式符合要求。要做到扩展合理,语言连贯、得体是重要一环。语言连贯方能文意贯通,语言得体,才会情调氛围一致。有时,题目还会对语言形式有具体的要求,要结合这些要求进行扩展。

三、扩展语句的命题形式

(一)创造发挥式的扩展:就是运用己有的知识技巧,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对现在的句子或提供材料,按照一定要求进行合理的创造,这种题型自由度较大,能够突出发挥创造的能力。1.无条件限制的扩展:

即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给一个结构简单、内容单薄的句子,让考生加上修饰成分以丰富句子,属于一般层次较自由的创造与发挥,相对难度较低。

例1:扩展下面句子,使其具体、生动、丰满。翠鸟飞走了。

参考答案:荷茎上的那只(具体)翠鸟突然贴着水面象箭一样地往远处(生动、形象)飞走了。

2.有一定条件限制的扩展。

①以某一中心句为开头加以扩展:要求紧扣中心句加以发挥,所扩展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句加以阐述。同时还要注意中心句中含有某仲逻辑关系,扩展时要予以体现。

例2:以“生活犹如水一样”为起始句写一段话(不少于70字):。

参考答案:生活犹如水一样,如果安于潭中的宁静,就永远也流不进海洋,但如果放任自流,就不能勇往直前。只有既不安于宁静,又不放任自流,才能奔腾不息流入海洋。简析:寻找生活与水的共同特性,以水的某些特点来阐释生活中的道理。扩展时要紧紧围绕所提供的中心句“生活犹如水一样”。

②以某事物为陈述对象加以扩展:要求扣紧对象而扩,尤其注意前后分句陈述对象的一致及满足其它附加条件。

例3: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写两句话,组成衔接紧密的句子。

扩展:爱心 ;爱心。参考答案: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饱尝饥寒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首荡漾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简析:扩展时不能对这一事物进行定义式的解释,而应运用某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进行生动形象的阐释,并指出其作用及意义。

③运用某种修辞手法扩展:要求具有较强的联想、想象、创造、发挥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例4: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与前面句子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参考答案: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读。

简析:认真分析原句,句式尽量保持一致,内容要紧密相联;同时一定要满足所要求的修辞手法。例如本题必须扩展两句方能构成排比句。

④设置特定情景而后要求扩展:要求充分展开合理想象,并使所扩展的内容准确体现规定的情景。

例5:根据下面特定情景扩展一段描写性语段,要求具体、优美。A.森林里换了一番秋景。B.松鼠正准备过冬。

扩写时要扣住两点:要写出秋天森林的变化及其景色特点;要体现出松鼠忙碌的特征。参考答案: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树的叶子变成了金黄色,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说也说不完。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各种山果子搬进洞里,准备度过慢长而寒冷的冬天。

⑤要求突出某种人物个性特征的扩展

例6:将“他这个人他这个人真是热情,我一进他家的门,他就拉着我的手,把我领到沙发跟前,抚着我的肩膀让我坐下,又给给我点烟,接着又沏上茶,倒到茶碗里,端给我。真是热情”接着写下去,要求具体表现“热情”二字。

参考答案:他这个人真是热情,我一进他家的门,他就拉着我的手,把我领到沙发跟前,抚着我的肩膀让我坐下,又给给我点烟,接着又沏上茶,倒到茶碗里,端给我。

简析:抓住扩展主体“热情”,联想生活中热情的场面进行扩展。运用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⑥理解某诗词句的意境并加以扩展。

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诗词句的意境,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更需要联想、发挥,写出有文采的能体现诗词美的意境的语段。

例7: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扩展为60字左右的语段。参考答案: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江边的花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红,简直像一团团火焰,一江春水格外碧绿,让人觉得犹如生命在流动,这江南的春啊,简直让人如痴如醉„„ 简析:深刻理解把握原诗的意境和意蕴,采用直译的方法阐解诗句,构成扩展句的骨架,再辅以富有表现力的修饰成分。另外,最后可加上自己感受性的语言,以延展升华诗句的意蕴。

(二)改造组合式的扩展:这是对已有的(或是已给出的)句子进行改造,从而使句子完美起来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基本上不需要你去发挥想象,只需要你进行合理的组装,这种类型,相对起其他类型,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找准句子的中心和句与句的关系,安排好句与句的位置就行了。

1、对所提供的特定情景、句子、短语进行改造,重新组合,使句子得到完美体现。要求对所提供的内容加以分析,理清所提供短语或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所给情境调整好句间的关系。

例8: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内容将“车队在公路上呼啸而过”这句话丰富起来。情景:公路:一边是大海,一边是稻田。大海:白浪滔天。稻田:碧波万顷。

车队:几十辆“奥迪”。改造组装后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由几十辆“奥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车队,从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另一边是碧波万顷的稻田的公路上呼啸而过。

2、图文梳理式扩展:要求在理解消化图表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组合,用语言表达出图表的内容。

例9:根据调查发现中国公众对法官在八个方面的认同的比例为:

高学历 经验丰富 知识广博 有专门知识 威严 亲切 头脑快 为人和气 12.31% 54.73% 39.98% 32.1% 31.29% 35.88% 47.91% 17.12% 这表明中国公众对法官的形象要求:

参考答案:这表明中国公众对法官的形象要求头脑快、亲切,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胜过要求为人和气、威严,有专门知识和高学历。

简析:理解消化图表的关键是要弄清作者制作图表的意图。本题作者把八个方面分为四组,意图是两两相比较来显示被调查者的认同倾向,如果我们把这八个方面以百分率的高低依次排列,就误解了作者的意图。这类扩展实际就是要求把图表的内容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三)逻辑推理式的扩展: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逻辑思维从而合理地推导出一定结论的类型。这种类型的题限制性较大。不跳出一定圈子,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得出较固定的一种结论,难度较大。所谓逻辑推理式扩展就是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逻辑推理,导出相关语句,从而使段话文从句顺、结构严谨的一种扩展形式。要求语感强、逻辑思维严密;把握全文主旨,抓住关键句,根据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扩展。

1.提供前文写后文。

例10:按照作者论说的纹理,合理推断并概括出段落的最后一句话。

与政治批判(即对人的批判)不同,科学批判不过是科学讨论的别一种说法而已,包含着怀疑、猜想、辨析、反驳等多方面的含义。科学批判即使抛弃了原来的错误观点和模糊思想,也不否定其在科学和理论进步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正好反映了人类认识过程的曲折和反复,因而。

参考答案:因而,科学的批判首先是,而且只能是对事的批判,而不是对人批判。简析:抓住本段主旨:通过论述推理出科学批判的特点。同时,必须抓住文首的关键句“与政治批判(即对人的批判)不同„„”,它点明表述科学批判的特点时要结合比较对人的批判,若单纯表述科学批判的特点,就违背了作者的思维走向,导致扩展失败。

2.提供后文写前文。

例11: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简要、恰当的理由,填写后的句子应完整、言之有理,“减负”是必要的积极的举措。

参考答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睡眠时间不足,严重影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减负”是必要的积极的举措。

简析:认真分析后文,明确所扩语句必须说明“减负”为什么是必要的积极的举措,明确前后文在逻辑上必须构成因果关系。

3.提供前后文写出中间。

例12: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朋友时,不要,而要

【答案】:第一空填:朋友之间彼此交流思想 第二空应填: 着眼于物质的交流

第三空填: 着眼于思想和精神方面的交流

【答题解说】:在思考这个题目时,我们可作这样的考虑:交换苹果是一个比方,是把抽象道理是作比,形象化,由苹果→思想,由一换一等于一,到一换一等于二,道理是不断深化,最后得出结论;其次,在填补时还要注意用词恰当,苹果、物质可以交换,但思想、精神则要用近义词——交流。

4、利用反义词、层递式等知识进行扩写 例:以“理想”为陈述对象,填写下列空句

饥饿的年代,;温饱的年代,;**的年代,;安定的年代。

参考答案:理想是温饱;理想是文明;理想是安定;理想是繁荣。

四、表达方式方面的要求:

表达方式上的要求,是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来扩展语例13:将“燕子飞翔”扩展。

(1)、用记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介绍事物的概况,无细节描写。)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2)、用描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3)、用议论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4)、用说明方式扩展。(其特点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

潮湿闷热的夏季,暴风雨到来之前,有翅目昆虫多在低空活动,这时是燕子觅食的最好时机,因而燕子也多在低空飞翔。

(5)、用抒情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

那白色的肚皮,昭示着燕子的高洁;那长长的翅膀,显示着燕子搏击的力量,让我们忧郁的灵魂也随着欢快的燕子飞翔吧。

五、解题技法

1、步骤

①认真阅读题面,仔细辨清题目要求。

②仔细审查所给语句,搞清楚该句所蕴含的主旨

③要根据要求和扩展方向,理出一条合理的思路根据这一思路拟一个合乎要求的扩展语段

2、具体方法 就是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或修饰性的词语,使之形象丰富的一种方法。(1)添枝加叶法 如:①乌鸦飞走了

扩展:枯枝上的乌鸦突然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地飞走了。(单句的扩展)②牧场上长着酥油草,溪水在漫流

扩展:辽阔的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静静地漫流着。(复句的扩展)

3鼓声传到远方 ○扩展:鼓声像溪水,像暴雨,像白云,淌过草地,掠过村庄,飘过山岗,一直流到远方。(综合扩展)

(2)拆分组合法

是把所给信息按照要求分拆后再加以改造组合,使之完美的一种扩展方法。

例:把杜甫的《漫成一首》中的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可以按“月形”、“月色”、“月光”、“月神”进行扩展。

示例: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很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写在江面上„„„„„„„„„„„(月色)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那银盘飘忽,好似一嶷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

(3)巧用修辞法

是根据原句,巧用修辞方法,使语言更趋完美的一种方法。例:把“春草嫩绿夏草青”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扩展:春草冒出尖尖的脑袋,似针似线,点缀着初春的大地;脚下是绿油油的一大片草地,向远方延伸,仿佛一幅碧绿的画卷,舒展在游人的前方。【扩展语句的基本方法总结】 扩展语句是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它是近几年高考新出现的一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这种题型,采用一题多练法,可以使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变得直观而有效。

扩展语句的形式很多,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三种基本形式:

一、句意的丰富,二、情景的再现,三、话题的拓展。这三种形式可以使几种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得到训练,还可以使我们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下面我们通过举例,具体体会一下,这种训练形式在思维和语言的训练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句意的丰富

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通过加修饰成份,或通过加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起来以克服语言枯燥、表述乏味的毛病。

如:用三种以上的方法,使下面的句子逐渐丰满起来。“她笑了”

扩展1:加修饰成份 她含着泪笑了。

扩展2:加修辞手法 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扩展3:加表现手法 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

【答题解说】:扩展1比原句多一点特色,扩展2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含着泪笑动人之处,扩展3通过花和月烘托了她的笑的灿烂和娇媚,这样她的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通过给出参照句子和参照要求,通过比较使大家的思维由模糊到清晰,由简单到丰富。思维的深入再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语言自然变得有表现力了。

(二)情景的再现

给出几个情景信息词,然后根据这几个词提供的信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2000年语文高考的第五大题即是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由于所给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一定的空白,这个空白给我们的思维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想什么?怎么想?这对我们的思维的信度和广度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思维的信度即思维的合理性,思维的广度即思维的丰富性,这是思维的两个重要的品质。

请看下面一组训练题:

1、以“黄昏 我海风”中的“海风”为重点,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情景描写。【参考答案】:黄昏时,我走在沙滩上,轻柔的海风萦绕在我的耳边,向我诉说着关于海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黄昏时,我漫步海边,海风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撩拨我的头发,撩起我的衣角,也撩乱了我的思绪。

2、以“黄昏 我海风”中的“我”为重点,展开想象。

【参考答案】:黄昏时,我伫立在海边的一个巨大的礁石上,海风迎面吹来,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放飞的风筝。我飞上高空,我看到了海欧追逐着怒涛的英姿,我听到了它那欲征服大海的嘶鸣。这给我的体内灌注了无穷的力量。

3、以“黄昏 我海风”中的“黄昏”为重点,运用想象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在海风的陪伴下,我独自领略海的黄昏:落曰熔金,她带着她的炽热还有一天的疲惫缓缓向西沉去,而海——她最宠爱又任性的孩子——正在撕裂,正在摔打,正在吼叫,想把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在礁石和沙滩上,但落日静穆地看着这一切,不为所动,继续带着她的宽容而慈祥的微笑缓缓地离去,她知道,搏击就是他的性格,就是他的生命。【规律总结】:这里通过不断地变换写作重点和表现手法,希望同学们明白一种思路拓展的方式和写好语言的技巧,在这一系列明示要求的提示下,思维能很快被激活,从而迅速地进入一种最佳的写作状态,找到一种最佳的表达途径。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这种拓展技巧一旦被熟练掌握,就会自觉引导学生思维和表达。

(三)话题的拓展

这种形式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其形式是给一个中心句或首句或结句,要求运用某种论证方法加以充实或拓展。请看下面的训练例题及学生的写作例句:

1、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反面论证法加以拓展。

【参考答案】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的经验;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战胜怯懦的勇气;没有失败,也就不会品尝到胜利后的甘甜,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2、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假设推理法进行拓展。

【参考答案】如果没有爱迪生999次试制灯丝的失败,就不会有他第一千次试制的成功;如果没有司马迁在仕途上的失败,就不会有他在史学上的辉煌的成就,„„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3、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首句,运用因果论证法加以拓展。

【参看答案】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任何一次成功都是在总结失败的教训之后获得的,失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伤痛,更多的是宝贵的经验,不敢面对失败的人或经历一次失败就退缩的人,那是永远看不到成功的彩虹的人。害怕失败则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规律总结】:我们可以变换要求,继续拓展下去,这样可以从各个角度打开思路,同时使大家的语言表达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其实大家大脑中并不缺少存贮,之所以在运用时找不到所需要的资料,是因为找不到提取资料的路径,教给他们拓展的方法,即是教给他们提取资料的路径。

0

第五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扩展语句教案

扩展语句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把练落到实处。特别要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课时安排】

八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导入: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D。“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简单凝练的语句或一组词语,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丰富多彩的语段。

扩 展 语 句

一、“扩展语句”考查方式:

①从正面补充使其丰满;②从反面补充使其更加严谨

③加过渡性的语句(大阅读中);④加首扩句或尾扩句

二、新题型透析

【例题】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试题: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参考答案一】

上周三,在学校为高三年级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手拉着手,满怀激情地唱起了校歌,用歌声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感激,用歌声传达了他们对母校的热爱,用歌声唱出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那歌声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边。

期中考试前夕,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那歌声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使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催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参考答案二】

毕业典礼上,同学们一齐高唱《毕业歌》,那歌声铿锵有力,气贯长虹,使得白云驻足,大河止步。

考试前夕,我独坐窗前,静听着街头传来的歌声,那歌声,嘹亮动人,似一声声进军的号角,令我精神振奋,催我勇赴前程。

【参考答案三】

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高唱《毕业歌》,歌声整齐洪亮,洋溢着拼搏奋斗的激情和报效祖国的斗志。

考试前夕,我站在走廊上放声歌唱,歌声驱除了连日来复习的疲劳和内心的紧张,伴我轻松愉快地复习迎考。

【参考答案四】

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那激越的歌声如咚咚战鼓,充满着豪情和自信,叩击着大家兴奋的心弦。

考试前夕,紧张而有节奏的歌声不时从我的心里传出,伴我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病态答案示例】

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有说有笑,热闹非常。彼此都谈论着今后的理想,未来的打算,时不时还传出阵阵歌声。(既不合语境,重点也不突出)

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唱出欢乐的歌声。(基本上没做扩展)

毕业典礼上,张雨同学激动地唱着,那歌声,如泣如诉,包含着师生间的离别谊,蕴满了同学们的不了情。

提醒注意:扩写时⑴符合规定的情境,体现出两者的差别;⑵构思新颖,语言形象生动,没有语病。⑶不要误将扩展语句理解为字面上的简单解释或改头换面。

简单小结:扩展语句是2000年出台的考点,考生多失分在:①没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②不擅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写。如2000年第27题有的考生把扩展的重点放在了“典礼”或“同学们”上。有的考生对“歌声”只作概括性描述。

扩展语句不能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是因为审题不清,在语言操作过程中分不清主次,详略失当,不擅描写,归根结底在于考生形象思维能力差。

扩展语句的复习备考首先要让考生明确两种题型。一种是把一组词语(主题词)扩展成一句话或一段话;另一种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在解题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扩展的方向,仔细观察原句(或主题词),把握扩展的基点。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连缀、补充、添加、插入等方法多管齐下扩充新句。

针对学生不擅长描绘的情况可采用多角度描写某物、反复描写某物来训练,如下面一道扩展题,“花园里,花”让学生反复训练,写出了不少绝妙好词:

①花园里的花儿有的盛开怒放,有的含苞欲吐,有的紧绷自己的花骨朵,真是满眼春色,美不胜收。

②花园里,秋海棠长出来,两瓣圆鼓鼓如玫瑰颊间的酒窝,两片长长伸展着的叶子如昆虫翼翅,从石阑干下斜斜擎出的茎仿佛在诉说一个凄美的故事。

③花园里的桃花盛开,猩红的热情,粉红的妩媚,那白瓣上洒着点点红斑的,则显得淡雅端庄。一球球、一簇簇、一片片,把残留的一丝春寒都驱尽了„„

三、扩展语句的基本类型

扩展语句是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它是近几年高考新出现的一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这种题型,采用一题多练法,可以使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变得直观而有效。

扩展语句的形式很多,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三种基本形式:

一、句意的丰富,二、情景的再现,三、话题的拓展。这三种形式可以使几种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得到训练,还可以使我们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下面我们通过举例,具体体会一下,这种训练形式在思维和语言的训练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句意的丰富

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通过加修饰成份,或通过加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起来以克服语言枯燥、表述乏味的毛病。

如:用三种以上的方法,使下面的句子逐渐丰满起来。

“她笑了”

扩展1:加修饰成份

她含着泪笑了

扩展2:加修辞手法

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扩展3:加表现手法

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

扩展1比原句多一点特色,扩展2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含着泪笑动人之处,扩展3通过花和月烘托了她的笑的灿烂和娇媚,这样她的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这里通过给出参照句子和参照要求,通过依次加深法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到清晰,由简单到丰富。思维的

深入再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语言自然变得有表现力了。

(二)情景的再现

给出几个情景信息词,然后根据这几个词提供的信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2000年语文高考的第五大题即是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由于所给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一定的空白,这个空白给我们的思维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想什么?怎么想?这对我们的思维的信度和广度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思维的信度即思维的合理性,思维的广度即思维的丰富性,这是思维的两个重要的品质。

请看下面一组训练题:

1、以“黄昏 我 海风”中的“海风”为重点,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情景描写

黄昏时,我走在沙滩上,轻柔的海风萦绕地我的耳边,向我诉说着关于海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黄昏时,我漫步海边,海风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撩拨我的头发,撩起我的衣角,也撩乱了我的思绪。

2、以“黄昏 我 海风”中的“我”为重点,展开想象。

黄昏时,我伫立在海边的一个巨大的礁石上,海风迎面吹来,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放飞的风筝。我飞上高空,我看到了海欧追逐着怒涛的英姿,我听到了它那欲征服大海的嘶鸣。这给我的体内灌注了无穷的力量。

3、以“黄昏 我 海风”中的“黄昏”为重点,运用想象写一段话。

在海风的陪伴下,我独自领略海的黄昏:落曰熔金,她带着她的炽热还有一天的疲惫缓缓向西沉去,而海——她最宠爱又任性的孩子——正在撕裂,正在摔打,正在吼叫,想把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在礁石和沙滩上,但落日静穆地看着这一切,不为所动,继续带着她的宽容而慈祥的微笑缓缓地离去,她知道,搏击就是他的性格,就是他的生命。

这里通过不断地变换写作重点和表现手法,告诉学生一种思路拓展的方式和写好语言的技巧,在这一系列明示要求的提示下,学生的思维能很快被激活,从而迅速地进入一种最佳的写作状态,找到一种最佳的表达途径。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这种拓展技巧一旦被熟练掌握,就会自觉引导学生思维和表达。

(三)话题的拓展

这种形式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其形式是给一个中心句或首句或结句,要求运用某种论证方法加以充实或拓展。

请看下面的训练例题及学生的写作例句:

1、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正反论证法加以拓展。

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的经验;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战胜怯懦的勇气;没有失败,也就不会品尝到胜利后的甘甜,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2、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假设推理法进行拓展。

如果没有爱迪生999次试制灯丝的失败,就不会有他第一千次试制的成功;如果没有司马迁在仕途上的失败,就不会有他在史学上的辉煌的成就,„„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3、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首句,运用因果论证法加以拓展。

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任何一次成功都是在总结失败的教训之后获得的,失败带给我们不仅是伤痛,更多的是宝贵的经验,不敢面对失败的人或经历一次失败就退缩的人,那是永远看不到成功的彩虹的人。害怕失败则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

我们可以变换要求,继续拓展下去,这样可以从各个角度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其实学生大脑中并不缺少存贮,他们之所以在运用时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料,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提取资料的路径,教给他们拓展的方法,即是教给他们提取资料的路径。

四、“扩展语句”的方法

主要有四种:⑴添枝加叶法;⑵定位填补法;⑶拆分组合法;⑷巧用修辞法。

五、练习指导

(一)辨情景 指准确辨识题目所提供的具体情景及情景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所扩展的内容也应笼罩在这一氛围中。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河水”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夏天 大雨过后 河水

情景二:冬天 中午阳光下 河水

情景一:炎热的夏天,一场大雨过后,河水泛滥,如猛兽下山,冲毁农田,阻隔交通,吞噬村庄,令无数人无家可归。

情景二:晴朗的冬天,中午和煦的阳光下河水一片碧绿,清澈见底;一阵清风拂过,河水荡起涟漪,如婴儿甜蜜的笑容绽开。

(二)明重点 指知晓题目扩写的对象是什么,为了突出扩写的重点,不至于使话题转换,可采用偏正短语作主语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被动句的形式。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树”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狂风中 马路边 树

情景二:阳光下 小河边 树

情景一:狂风中马路边的那棵大树,被吹得折弯了腰,它低着头,似乎在乞求狂风的宽恕。

情景二:灿烂的阳光下,小河边的那排树,笔直地站着,像一个个哨兵,默默地守护着小河。

(三)巧想象 指描写、叙述的内容,要做到想象自然、贴切。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感情”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第一次独自远行 车站上 我 感情

情景二:在课堂上 老师突然点名表扬 我 感情

情景一:第一次独自远行,置身于陌生的车站,我的感情如涌动的潮汐,翻滚不停;如猛烈的骤雨,下个不停;如漫天的飞雪,飘个不停。

情景二:课堂上,老师突然点名表扬思想正在开小差的我,我的感情如骤起的波澜,是高兴,是惭愧,还是内疚?道不清,说不明。

(四)善表达 指要选好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特别注意叙述和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的选用。同时还要注意排比、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伞”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暮春时节 小雨霏霏 我 伞

情景二:盛夏时节 烈日当空 路上行人 伞

情景一:暮春时节,小雨霏霏,我的那把油纸伞,为我遮着风雨,它如同我的朋友,伴我走过风雨人生路。

情景二:盛夏时节,烈日当空,路上行人撑着的一顶顶小花伞,远看像一束束色彩绚丽的鲜花,像一朵朵惹人喜爱的蘑菇,它给人带来爽心的凉意,带来一份好心情。

六、课后练习巩固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心情”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假日 海滨 我 心情

情景二:国庆之夜 焰火广场 我 心情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45672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