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



第一篇: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学生应明确内容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初步学会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

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易混淆知识点 1.电流方向,电子流动方向

2.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

教师编制内容 生成问题

预习

提纲 阅读教材P39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内容,思考: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有哪些,有什么优缺点?

名称 方式 优缺点

火力发电

简称_____ 化学能通过_________燃烧转化为______,加热水汽化为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化为________,带动发电机发电转化为_________。(间接转化)

原电池 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实验24]

1.Cu,Zn活泼性不同,电子由_____片经导线流向_____片;

电流由_____片流向_____片。

2._____片作正极,_____片作负极。

3.H2SO4溶液中,H+ 向_____片作定向移动,得到电子。因而在_____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电极反应式: Zn片 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__反应

Cu片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__反应

思考: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

2、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什么?

教师精选精编内容

针对

目标

训练

用时

10-20 分钟)

1.在下图的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2.右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

A.电流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 B.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的质量会不断减少

3.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C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 C2+2eC,B2eB2+,则A、B、C、D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CD B.ADC C.DBC D.DAB

4.(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Zn Zn Cu Zn Cu Cu Cu Fe Cu

稀硫酸 稀硫酸 酒精 稀硫酸 稀硫酸

① ② ③ ④ ⑤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 是负极,发生______ 反应,______ 是正极,该极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共同完成内容

第二篇: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1.地位和教材的内容要求

地位: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内容安排在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火力发电中“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此外,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的内容要求:(1)火力发电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2)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3)原电池的概念及本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用自己的话解释原电池的概念及本质。

(3)能够制作简易的水果电池。

过程与方法:(1)查阅相关资料,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原电池的概念、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原电池概念及本质的探究、水果电池的制作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愉悦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

难点:原电池的概念及本质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层面:

1、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本质。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化学中的电现象和物理中的电现象之间建立联系。

2、在本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在的相互转化;但是,他们并不具有“化学能→电能”的思维方式。

(二)方法技能层面:

1、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2、学生已经习惯了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操作过程

(三)心理层面:

1、学生已经获得了基本的化学思维

2、学生的心理发展接近成年,能用抽象的思维方式概括出事物的本质

3、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三、教法、学法

(1)采用以实验探究的方法为主导,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发现法、讨论法等方法。

(2)借助问题探究、实验探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min】

由格林太太的假牙导入新课。

格林太太诉说病情---一次车祸后在黄金假牙旁装了颗不锈钢的假牙。但那次车祸以后,格林太太就老是头疼。四处求医就是治不好。后来,一位化学家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请问这病因是什么?请你开个药方。以加深对原电池形成条件的认识。

(二)教师引导,进入新课的学习

(1)查阅资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问题: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2)多媒体呈现火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图,分析其中的能量转移过程,组织学生讨论活力发电的优缺点。

分析火力发电图像,提出能量转化的过程。并且问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引入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采用“问题导引式教学”,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学生沿着问题的线索,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认识火力发电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面对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教师提出“能不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突破“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方式,快速进入课题。学生在在讨论过程中,形成高效利用燃料,积极开发高效清洁燃料的意识。

(三)分组实验,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15min】

学生4人一组,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共同完成两组对比探究实验,在已有氧化还原知识基础上,逐渐体会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电能。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困难,适时予以指导和调控,防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盲目性、随意性与低效性。

【设计意图】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讨论、推测得出原电池的概念及本质【4min】

由学生先总结,老师后总结;展开师生互动,分析锌铜原电池的原理。

(五)得出结论 【9min】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画模拟实验,思考交流,并归纳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设计意图】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这一节内容中,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原电池形成条件,所以安排动画模拟实验。

(七)课堂小结【5min】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火力发电的过程。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 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 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

一、火力发电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三、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篇: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范文)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设计

中宁中学 荣涛

一、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而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本章可以得到解答,从而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从能量转化角度和实验探究来发现和认识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

三、重点: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四、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的探究活动

五、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实验情景,学生通过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进行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在课外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自备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完全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六、教学准备

讲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验准备:电流计,铜片、铁片、锌片、碳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导线(带鳄鱼嘴)、烧杯、塑料棒、西红柿等水果。

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多媒体教学平台。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布置:

1、制作水果电池:材料:蕃茄、铜片、铁片、耳机

2、解决问题:了解一个真正的电池,看看哪些地方运用到今天大家的研究成果

3、预习发展中的化学电源。附表1:

附表2:

附表3:

【课堂练习】

1、现在请大家根据上述的标准来判断下列几个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2、请你当医生: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才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做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原电池定义: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反应原理:

十、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式新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

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和有目的的实验探索,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荐上教版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

第四篇: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在本专题的教学中,本节教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融合了之前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材的重点

重点: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能够判断所给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书写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诱导、实验探索、现象比较等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多媒体教学、问题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问题”为线索,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说学法

1.实验探究法 2.边讨论边比较法

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以疑激思,揭示新知

通过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患上金属腐蚀病引出课题。设疑:她是怎么患上这种病的呢?那学完本节课——化学能与电能后,同学们就能解开这个谜团了。

(二)实验探索——原电池的概念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实验2:在上述实验中的Cu、Zn电极连上导线。

实验3:在上述的装置中连上电流表。

(三)实验探索,合作交流,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2min)

(1)实验探究原电池的电极:

形成条件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

(2)实验探究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形成条件二:有电解质溶液

(3)实验探究原电池的闭合回路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四)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播放Cu——Zn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动画(锌片溶解成为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以氢气泡的形式冒出, 电子的定向移动)。归纳: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导线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并指导学生写出电极反应。

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五)尝试新知,反馈巩固,运用新知

(六)原电池的应用

1.交流讨论:自由女神是怎么患上腐蚀病”?同学们就做一回医生来给她诊断诊断。

2.制备各种各样的化学电源,包括常见的干电池、蓄电池,以及我们手机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还可以制成水果电池。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原电池

1.定义: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负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

正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

2、形成条件 ②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导线、盐桥)

二、原电池原理:

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

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Zn+2H+=Zn2+ +H2 ↑(氧化还原反应)

三、应用:

1.金属腐蚀

2.制作各种化学电源

第五篇:高三化学教案:化学用语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用语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用语,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用语

第5讲 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一、表示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用语、1、化合价:它是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其实质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2、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或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表示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核素组成符号: X 式中各字母涵义是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量数,X表示元素符号。

4、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用 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代表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5、电子式:在原子周围用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可表示分子(或

晶体)的形成过程和结构。注意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6、分子式:可表示①物质的组成(元素种类),②物质的量的组成(原子数比、质量比、百分比),③物质一个分子,④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分子晶体中存在真实的分子;;离子晶体、原子晶体晶体中不存在真正的分子,其分子式实质上是化学式。

7、结构式:原子在分子中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结构式不能表示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构简式:以原子团形式表示结构式,CH3CH2OH或CH3CH2OH或C2H5OH。最简式(实验式):原子个数最简比的式子。

二、表示物质变化过程的化学用语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变化的式子,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实验事实和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注明反应条件。

2、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电离成离子过程的式子。

3、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能表明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其系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由于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效应有差异,所以书写时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5、电极反应式:表示在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的式子。

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电离能:元素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而变成气态+1价阳离子,这时要吸收的能量叫做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通常叫做电离能,又叫做电离势。由气态+1价阳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而变成气态+2价阳离子,这时要吸收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I2)。以下I3、I4等可以依此类推。逐级电离能逐步长高。

电负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能力相对大小的量度。

第1课时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人们确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等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离子符号:表示各种离子的符号。如OH-、SO42-、HCO3-、NH4+等等。

3.原子结构示意图(以S为例):

【例】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粒子是阳离子 C.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D.该粒子具有稳定的结构

[解析]由所给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该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为铝离子,结构稳定。其原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答案] A

[方法技巧]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以Cl和Cl-,Na和Na+为例

Cl Cl-Na Na+

第2课时 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

1.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如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过氧化氢的分子式为H2O2。(最简式)n = 分子式。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 CO2,SiO2,KNO3。

有些化学式不仅能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同时也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组成,也叫分子式。如CO2

3.电子式:用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4.结构式: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及分子中各原子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的式子。如过氧化氢的结构式为:H-O-O-H

5.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简写。如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6.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中原子个数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如乙酸的最简式为CH2O,过氧化氢的最简式为HO。

7.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例】(2018上海卷,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

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中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的表示、化学键、物质的构成等知识点。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错;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不存在分子,B错;S是1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C对;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

技巧点拨:在分析电子排布式的对错时,可以首先写出相应的电子排布式一一对照,得出答案;也可以依次验证电子数目的正误、填充顺序的正误、填充电子数的正误进行判断。

[方法技巧]

1.原子的电子式:

原子的最外层有多少个电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周围画多少个小黑点或小叉。如:Li,︰Cl

2.离子的电子式:

①阳离子:简单的阳离子(一般指单原子形成的阳离子)是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此时若原最外层没有电子,其电子式就是它的离子符号,如钠离子写成Na+、钡离子写成Ba2+;复杂的阳离子是原子团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形成的,其电子式不仅要画出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以及它们的成键关系,而且要用[ ]将原子团括起来,并在其右上角标明所带的正电荷数,电子式中的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原子团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数减去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值。如:

[H︰N︰H]+

②阴离子:简单阴离子,一般最外层是2个电子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在元素符号周围画出最外层电子,并用[ ]将其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明所带的负电荷数,其中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加上所带的电荷数值的绝对值.如:[H︰]-、[︰Cl︰]-

复杂的阴离子,其电子式要根据各原子的成键关系画出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然后用[ ]将它们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明所带的负电荷数,其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原子团中

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加上所带的电荷数值的绝对值.如:SO42-写成 [ ]2-

3.单质分子的电子式: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分子的组成判断出成键电子数和各原子的成键关系,再画出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如H2写成H:H;Cl2写成︰Cl︰Cl︰

4.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原子间的单键即为一对共用电子,若为双键则有两对共用电子,依此类推。一般来说,8减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原子的成键数目(H例外)。写电子式时,共用电子对写在两成键原子之间,未成键的最外层电子,也应在元素符号周围画出。在共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最外层一般都达到了8电子(或2电子)的稳定结构。如:HCl写成 H︰Cl︰,CO2写成 O ∷C∷ O;至于含氧酸的电子式,一般来说先由酸的元数确定其结构中所含-OH的数目(一元酸有一个-OH,n元酸有n个-OH),然后再根据含氧酸的分子组成来确定其结构式或电子式。如:HClO写成H︰O︰ Cl︰

②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若有多个阳离子或多个阴离子,书写时要使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并注意对称、规范。如:NaCl写成Na+[︰Cl︰]-;MgCl2写成[︰Cl︰]-Mg2+ [︰Cl︰]-;

5.游离基的电子式:

游离基是由分子失去一个或多个原子所形成的活性基团,它显电中性,电子式中的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如:-OH写成O︰H

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共价化合物:如H2S的形成,H+S+H H︰S︰H 离子化合物:如CaCl2的形成,︰Cl+ Ca +Cl︰[︰Cl︰]-Ca2+[︰Cl︰]-

第3课时 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要尊重事实,要配平(即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还要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生成须注,溶液中有沉淀生成则须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时要清楚反应物的量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所写出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要符合客观事实,等式两边要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如是氧化还原反应还要遵守电子转移守恒原理详见第4讲。

3.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发生电离的过程的方程式。要能正确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准确区分强、弱电解质;清楚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完全电离和部分电离之分,有一步电离和多步电离之分,书写时要注意可逆符号。详见第32讲。

4.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1)需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2)反应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再表示分子个数,所以可以用分数或倍数。

(3)⊿H表示反应热的数值,无需注明+或-号,但要有单位,且要与反应系数成比例。

(4)需注明测定的温度和压强,若不注明则指的是温度为25℃,压强为101kPa

5.电极反应式:表示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式子。要能正确书写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电解池的阴、阳极反应式,总反应式。详见第36讲。

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HCl的形成过程:

【例】(2018山东卷)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浓硫酸吸收

(3)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 :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____ ____、______ _____(不必配平)

(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I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_____。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

所选试剂为_____________。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_____。

[解析](1)由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易知,反应中Cu、O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2)从能够吸收SO2和变废为宝的角度出发可用b、c来回收。(3)Fe3+有氧化性,可氧化I-,而改变反应途径;Fe2+有还原性,可被K2S2O8氧化而改变反应途径。(4)Al(OH)3能溶于NaOH溶液,而Fe(OH)3不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Al(OH)3;利用Fe2+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稀硫酸、KMnO4溶液来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答案](1)Cu、O(2)b、c

(3)2Fe3++2I-2Fe2++I2

(4)a.Al3+ + 4OH-== AlO2-+ 2H2O

b.稀硫酸、KMnO4溶液;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

化学用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Na+ B.C.D.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NN:

3、在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称为生命元素的R元素,对延长人类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

A、硫 B、砷 C、硒 D、硅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 SO42==== BaSO4

B、氯化铝溶液与氨水溶液反应:Al3+ + 3OH====Al(OH)3

C、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l2+ 2OH = 2ClO+ H2O

D、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l(OH)3 + OH==== AlO2 + 2H2O

5、已知同温同压下,下列三个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以a、b、c表示。则a、b、c的关系()

①2H2(g)+O2(g)=2H2O(g)△H=-a ②2H2(g)+O2(g)=2H2O(l)△H=-b

③H2(g)+ O2(g)=H2O(g)△H=-c

A、ab,b=2c B、a=b=2c C、a

6、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A、XY B、X2Y C、X2Y3 D、X2Y5

7、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l2(OH)nClmyH2O]X,式中m等于 A.3-n B.6-n C.6+n D.3+n

8、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化则C中n(A):n(B)为

A.2:1 B.1:2 C.1:1 D.任意比

9、t℃时,将100 g某物质A的溶液蒸发掉10 g水,恢复至t℃,析出2.5 g晶体;再蒸发掉10 g水,恢复至t℃,析出7.5 g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时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若A是CuSO4,则7.5 g晶体中含水2.7 g

C.t℃时A的溶解度为75 g D.原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40%

10、向下列分散系中滴加稀硫酸,先生成沉淀继而沉淀又溶解的是()

A、Fe(OH)3胶体 B、H2SiO3胶体 C、NaAlO2溶液 D、Ba(HCO3)2溶液

11、将40ml1.5molL-1的CuSO4溶液与30mL 3molL-1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 和 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A.Cu(OH)2 B.CuSO4Cu(OH)2 C.CuSO42Cu(OH)2 D.CuSO43Cu(OH)2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

2Cl-+2H2O Cl2+H2+2OH-

B、向C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

Ca2++2HCO3-+2OH-CO32-+CaCO3+2H2O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Ca2++3ClO-+H2O+CO2 CaCO3+2HClO

D、氢氧化铁溶于碘化氢溶液: Fe(OH)3+3H+ Fe3++3H2O

13、为检验某病人血液中的含钙量,现取10mL血液样品稀释后用草酸铵[(NH4)2C2O4]处理成草酸钙沉淀,将此沉淀溶于过量的稀H2SO4中,然后用0.5molL-1KMnO4溶液(生成Mn2+、CO2、H2O)恰好消耗1.6mL,则该病人血液中含钙量为()

A.2.4 g/L B.8 g/L C.6 g/L D.12 g/L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Cl,Na+,H2PO4,PO43,SO42

②使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S2,SO32

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molL1的溶液中:Cl,HCO3,NO3,NH4+,S2O32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

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3+,MnO4,NO3,Na+,SO42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S2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15.在4M2++nH++O2 =xM3+ + yH2O的离子方程式中,计量数x和n的值分别是()

A.4, 4 B.6, 4 C.8, 2 D.10, 1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AlO2-+ 4NH4+ + 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 + OH-+ HCO3-CaCO3 + 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 2H+ Ca2+ + CO2 + H2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 + Cl2 2Fe3+ + 2Cl-

1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与NaOH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B.F2与NaOH溶液反应:F2+4OH-==2F-+O2+2H2O

C.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2NH3H2O==Ag(NH3)2++2H2O

D.Fe3O4与稀HNO3反应:Fe3O4+8H+==Fe2++2Fe3++4H2O

二、填空题

18.体积比为1∶1的氢气和某种氮的氧化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生成体积比也为1∶1的水蒸气和氮气,并且反应前后总体积不变。则这种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A的式量大于B),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N和H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如何混合,N和H的质量比总是大于14∶3,由此可以确定A为,B为,其理由是;若上述混合物中N和H的质量比为7∶1,则在此混合物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为。

20.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NaHCO3与Ba(OH)2溶液混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HCO3)2溶液与足量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矾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一定条件下,NanRO3和NaI在硫酸介质中反应,发生反应生成NaR、I2和Na2SO4。已知该变化过程中,0.1mol的NanRO3参加反应时共转移0.6mol电子: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2)R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写出该反应配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叫做反应热。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许多种,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等。

(1)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直接测量,其测量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

(2)下列△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__________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________ A.2H2(g)+O2(g)=2H2O(l);△H1 B.C(s)+1/2O2(g)=CO(g);△H2

C.CH4(g)+2O2(g)=CO2(g)+2H2O(g);△H3 D.C(s)+O2(g)=CO2(g);△H4

E.C6H12O6(s)+12O2(g)=6CO2(g)+6H2O(l);△H5

F.NaOH(aq)+HCl(aq)=NaCl(aq)+H2O;△H6

G.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H7

H.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H8

23.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

(1)硝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2)0.3mol 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电子数是,如果得到的NO和NO2

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3)如果参加反应的Cu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0,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没有对该反应中的某些物质的比例作限定,则方程式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

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18天津理综卷26)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

下述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请回答:

(1)写出A、B和C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AD和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F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5.加热2.436gRCl2mH2O晶体,使之失去全部结晶水得到1.14gRCl2,把这些RCl2溶解于水配成200mL溶液,取出50mL RCl2溶液恰好和20mL0.3mol/L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通过计算确定:

(1)R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2)m的数值

参考答案:

1、C2、A3、C4、D5、C6、D7、B8、A9、B10、A11、D12、B13、B14、C15、A16、D17、AC

18、N2O;N2O + H2 = N2 + H2O

19、N2;NH3;纯NH3气体中,N和H的质量比为14∶3,在纯氨气中混合任何比例的氮气都将使N、H质量比大于14∶3;1∶4;20%

20.(1)2AlO2-+3H2O+CO2=2Al(OH)3+CO32-(CO2不足时)

AlO2-+2H2O+CO2=Al(OH)3+HCO3-(CO2过量时)

(2)HCO3-+Ba2++OH-=BaCO3+H2O(当两物质为1︰1时)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当NaHCO3过量时)(3)Ca2++2HCO3-+2OH-+Mg2+=MgCO3+CaCO3+2H2O(当两物质量之比为1:1时)

2Ca2++2HCO3-+4OH-+Mg2+=Mg(OH)2+2CaCO3+2H2O

(4)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21.(1)+5价(2)7个(3)RO3-+6I-+6H+=R-+3I2+3H2O

22.(1)量热计(2)DE FH

23.(1)氧化剂、酸 NO、NO2(2)0.6NA 0.9mol 4.48L

(3)3Cu+10H++4NO3-=3Cu2++NO+3NO2+5H2O

(4)该反应式含两种还原产物,两者的比例和氧化剂、还原剂的用量都可以发生变化

24.⑴ NaI NaClO AgI ⑵ 2I + ClO + H2O = I2 + Cl + 2OH I2 + 5ClO + 2OH = 2IO3+ 5Cl + H2O ⑶ 2Fe3+ +SO2 +2H2O =2Fe2+ +SO42+4H+ ⑷ Cl2+2NaOH = NaCl+NaClO+H2O

25.(1)镁;Mg(2)m=6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45358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