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谣的作用
发挥民谣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新教材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然而让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它对许多历史事件的叙述都是粗线条化的,无法满足广大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补充教材中某些地方过于简单的不足,是非常必要的。历史民谣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笔者以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民谣,其作用不容小觑。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民谣
重要作用
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对于如何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费煞苦心,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有的教师推荐学生去阅读一些通俗历史读物;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去访问一些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不一而足。无疑,这些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对历史教学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历史知识的欲望。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中的文字资料,民谣融语言美、艺术美于一身,颇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好好利用。
何谓民谣?辞海的解释是“民间流行的歌谣”。毛传说:“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可见,谣就是民间不必配曲或者不用乐器伴奏的歌。
一、从内容上来看,很多民谣真实地反映历史,表达老百姓的心声,它们或抨击时弊、或揭露黑暗、或惩恶扬善、或褒贬人物、或评价时政。
如秦皇时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表达的是老百姓对秦始皇大举征发民夫修筑长城,造成民夫大批死亡的无比愤慨,抨击了秦朝滥用民力的暴政,揭示了秦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道理。又如后汉顺帝末京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寥寥数字,把东汉末年官场的昏暗、朝政的腐败刻画得入木三分。再如大跃进时期,全民大炼钢铁,大刮浮夸风,共产风,并提出要在15年内赶英超美的口号,此时民谣盛行,大多隐晦般带有贬义,其中一首为:“炼钢铁,大跃进,男女老少齐上阵;老头赛黄忠,壮年赛赵云;女的赛过穆桂英,老婆婆都是佘太君;锅碗瓢盆一齐共,三年气死外国人。”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人们大炼钢铁的疯狂,以及此举对社会生产力造成的极大破坏,读来让人不胜唏嘘。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如能穿插进诸如此类民谣,对学生了解历史,益处多多。
二、从形式上看,民谣的歌词简单,琅琅上口,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后汉桓帝初小麦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这首民谣形式新颖,音韵和谐,让人读一遍觉得不过瘾,忍不住要多读几遍。教师可因势利导,介绍该民谣的背景后要求学生思考:此谣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解释:汉桓帝元嘉年间,西北的几个游牧民族联手侵犯中原,汉室派兵拒敌,却屡战屡败,于是朝廷只得四处征兵戍边,造成了许多田亩无人耕作,从而被荒芜废弃的恶性循环。
又如后汉桓、灵帝时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举孝廉,浊如泥。举良将,怯如鸡。”
此歌谣通俗易懂,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征举制度有名无实,祸国殃民。教师上课时引用这些民谣,既能给学生艺术美的享受,又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何乐而不为?
引用民谣值得注意的几点:
一、精心选材
民谣不难找,现在是信息时代,打开互联网,用百度一搜,就可以蹦出成千上万条。民谣良莠不齐,有带封建迷信色彩的,有黄色的,甚至有反动的,因此,精心选材是关键。教师应选择那些与重要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又便于学生诵读理解的。其篇数不宜过多,一堂课一篇足矣;其内容不宜过长,四五十字尚可。
二、精心设问
历史教学中引用民谣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养眼,看上去形式优美,最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精心设问非常重要。
如学到北宋抗辽时,可引用宋真宗时一首童谣:“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教师可设计如下一些问题:
1、“寇老”是谁?“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又如学到改革开放的年代时,教师可先展示当时的一首民谣:“三中全会一枝花,包产到户到俺家,包了工,联了产,又治穷来又治懒。”然后设计如下问题:
1、为什么说“三中全会一枝花?”
2、“包产到户”是指当时的一项什么重大改革?它最先从哪个省开始?
3、这项改革措施真的能够“又治穷来又治懒”吗?请说明理由。以上是本人的几点浅见,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大师斧正。
(注:本文所引用之民谣,均来源于互联网)
第二篇:海上民谣(范文模版)
论贯穿于作品《海上民谣》中的闽南精神
摘要
闽南精神主要包括挑战自己、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等等。《海上民谣》整个舞蹈富有比较深厚的闽南情怀,蕴含着丰富的闽南精神。在舞蹈中,(缺主语)融入了海上灯塔(这是病句,应该是“舞蹈融入了海上灯塔,……”),并将一位手举船桨的闽南妇女及其手持油灯的女儿的形象塑造的淋漓尽致。《海上民谣》整个舞蹈时长七分钟,其舞姿却将闽南渔民艰辛的生活展现的绘声绘色,充分体现出闽南人坚韧隐忍、吃苦耐劳、胸襟宽广等精神。本文通过对舞蹈剧《海上民谣》和闽南精神的概述,探讨《海上民谣》中所蕴含的闽南精神,从而分析民间舞蹈对闽南精神传播的作用及发展展望。
关键词:闽南精神,《海上民谣》,民间舞蹈。
The Spirit of Minnan throughout The Sea Folk
Abstract The spirit of Minnan mainly includes personal challenges, struggling for success, 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 race to the top and never being far behind.The Sea Folk, a dance which is full of deep feelings of Minnan atmosphere, contains wealthy spirit of Minnan.The dance integrates a lighthouse on the sea into itself, and moreover, in the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the Minnan woman with oars and her daughter with an oil lamp are shaped so incisively.Although The Sea Folk lasts about 7 minutes, its dynamic dance shows vivacious delivery on the tough lives of Minnan fishermen, which absolutely reflects the spirit of their tenacity, enduring hardship and broad-mindedness.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both the dance The Sea Folk and the spirit of Minnan, exploring the spirit hidden in the The Sea Folk,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ole of folk dances play in the spirit spread of Minnan and their development.Keywords: The spirit of Minnan, The Sea Folk, folk dances.
第三篇:传统民谣精选
传统民谣精选
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睡着了,给他留一个。
小板凳
小板凳,你莫歪,让我爷爷坐下来。
我帮爷爷捶捶背,爷爷说我好乖乖。
刨个坑儿种西瓜
小小孩,上南洼,刨个坑儿种西瓜。先长叶,后开花,结个西瓜给爹妈。爹吃了好,妈吃了好,乐得小孩噔噔跳。
摇啊摇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外婆买条鱼来烧。
头勿熟,尾巴焦,盛在碗里吱吱叫,吃拉肚里豁虎跳。
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奶奶夸我孝顺小儿
小板凳,三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奶奶嫌我嗑得脏,我给奶奶煮面汤。奶奶嫌我煮得硬,我给奶奶剥花生。奶奶嫌我剥得慢,我给奶奶蒸米饭。大米饭,蒸得好,奶奶夸我孝顺小儿。
小姑娘会梳头
小姑娘,会梳头,一梳梳到麦子熟。
麦子磨成面,芝麻榨成油,黄瓜爬满架,茄子打滴留。
小小子儿 坐门墩儿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啼啼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做什么?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
小胖哥
小胖哥,玩意儿多;搬不倒,婆婆车,风刮燕儿一大串儿,冰糖葫芦是果馅儿。
小五儿 小六儿
小五儿,小六儿一块冰糖,一包豆儿。小五儿,爱上高,一爬爬到柳树梢;柳树梢儿枝儿软,摔得小五儿翻了眼。小六儿,真淘气,戴上胡子唱出戏;唱完了戏,喝凉汤,汤不凉,烫得小六儿叫“亲娘”。
小小子儿 开铺子儿
小小子儿,开铺子儿,开开铺子儿两扇门儿。
小桌子儿,小椅子儿,乌木筷子儿小碟子儿。
小金姐 骑金马
小金姐,骑金马,金马不走金鞭打,一走走到庙门厦,琉璃井,金蛤蟆,梧桐树,金老鸹,开开庙门金菩萨,拿金碗,倒金茶,倒在碗里冒金花。
备案子
备案子,剁馅子,蒸包子,捏饺子。蒸完了,捏完了,欢欢喜喜过年了。东来的狗,西来的狗,咱俩对着拍拍走。
月亮走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笆篓。
笆篓里面两个蛋,拿给娃娃下稀饭。
放风筝
姐妹二人到城东,一到城东去逛青,捎这放风筝。大姐放的花蝴蝶,二姐放的活蜈蚣,飘飘起在空,好似一条龙。
拉大锯 扯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一个老头七十七
一个老头七十七,再过四年八十一,又会弹琵琶,又会吹横笛,弹的琵琶噔噔响,吹的横笛滴答滴!
大姐走娘家
一个大姐十七八,挎着篮子走娘家,篮子装着梨和瓜,还有螃蟹和蚂虾,走到半路下场雨,小大姐滑了个仰巴叉。滚跑了梨,摔烂了瓜,摔死了螃蟹,嘣跑了虾。
大柿子
大柿子,圆又圆,外头红来里头甜;
有爹有妈甜如蜜,没爹没妈苦黄连。
山歌好唱口难开
山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
白米好吃田难种。粑粑好吃磨难挨。
秋风起
秋风起,天气变,一根针,一条线,急得俺娘一头汗。“娘哎娘,这么忙?”“这给我儿缝衣裳。娘受累,不要紧,等儿长大多孝顺。”
第四篇:聊城民谣
1:小板凳,四根腿儿,我给奶奶嗑瓜籽儿。奶奶闲我嗑得慢,我给奶奶下挂面。奶奶闲我下得稠,我给奶奶放香油。奶奶闲我放得香,我给奶奶放块姜。奶奶闲我放得辣,我给奶奶唱个唱儿。老师老师快放学(xiao),家里擀滴凉面条,一人一碗零一勺,回去(qi)晚了捞不着
2: 柳树柳,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都来了,咱那闺女还没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吃着妈妈(吃奶)瞪着眼。炸, 炸, 炸果果,腰里带照铜锁锁,待开不开,将家过来,你一半我一半,咱俩吃老揍买卖,你敲梆子我敲鼓,咱俩完个小老虎, 小老虎,撅已吧,一撅撅到天底下
3: 倒背,竖背,葱花,芫荽。疙瘩,蹲下,韭菜,起来。天上是嘛?天上是星。地上是嘛?地上是坑。坑里有嘛?坑里有水。水里有嘛?水里有蛤蟆。呱.......
4:月姥娘,亮堂堂,开开后门洗衣裳,洗得白,浆得白,娶了个媳妇不成材。又喝酒,又看牌,不过他娘的老灯台。
5:小枣树,结大枣,俺家有个懒大嫂。懒梳头,懒裹脚,哄哄孩子装睡着。一睡睡到日头红,起来以后不做饭,东门里瞧,西门里窜,针线筐子里鸡下蛋
6:打箩箩,筛箩箩,下来麦子蒸馍馍。打箩箩,筛糠糠,下来麦子蒸干粮。打箩箩,摔剂剂,叫俺小,吃屁屁。有核吗?半个滴。。7:一个老头八十八,坐在房沿上拉巴巴,拿快冻冻就擦腚,又凉又滑又滴嗒。
8:娘(棉)花种,水里拌,种到地里锄七遍。打娘(棉)花心,落娘(棉)花盘,开得花儿黄灿灿,结得桃子一连串,开得娘(棉)花白泛泛。老婆拾,老头担,小箔晒,大箔摊。轧车轧,响弓弹,搓了个布剂长珊珊,纺了个穗子滴溜溜圆。倒车倒,旋风旋,拐子拐,yue子(该字是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或字,是一种绕线的工具)缠,牵机就象跑线马,镶机好似倒拉船。戳上杼,揆上缯,拿个板子垫上腚。唏哩哩,哗啦啦,一天织了一丈八。染坊染,棒槌颠,剪子铰,钢针穿,做上衣服老头穿,得(dei)的老头儿窜两窜。9:小日本儿,喝凉水儿。眨股眼儿,蹬跶腿儿。祸害人,抢东西儿。末了脱不了吃枪子儿。
10:哦、哦,睡觉觉,猴来了,猫来了,给俺小,叼个桃来了。红尖儿地,白尖儿地,俺小吃了坐官去。
11:花野鹊(qiao4,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烙白饼,沾白糖,媳妇媳妇你先尝。
12:拉大锯,扯大锯,姥娘家,唱大戏。接姑娘,叫女婿,小外甥,也得去。
13:纺线车,一摇拉,哼呀哼呀纺娘(棉)花。纺成线,织成布,你做褂子我做裤。也有单,也有棉,花花绿绿过个年。14:兄弟俩,上窗台,偷他爸爸的大皮鞋,他爸爸打,他妈妈拉,他奶奶呆家里偷山楂,偷了五哇掉了三(Sa),回来碰了个大疙瘩,跟天怎(这么)大
15: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儿,摇花毽儿。一个,一俩,五哇,六啊。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九,一百。
16:小黑妮,挠草根,拔来草根喂驴驹。驴驹长大了,黑妮出嫁了。爹也哭,娘也哭,可惜驴驹不会哭,嗷嗷的叫了一上午。17:小蛤蟆,当街坐,车来了,轧着我,亲娘哎,亲舅哎,不知道孩子难受哎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奶奶,奶不应,咕噜咕噜滚下来。
18:说了个大姐本姓黄,寻了个女婿刘二逛荡。正月里说媒二月里娶。三月里添了个小儿郎,四月里会爬五月里走。六月里学会了叫爹娘。七月里上学把书念。八月里提笔写文章.九月里进城(京)去赶考,十月里做了状元郎。十一月走马上了任。十二月告老回家乡。19:大姐,坐炕沿儿,洗白手,做花鞋儿。做了那花鞋没处里放,放在姥娘炕头上。老鼠咬了花鞋的尖儿,捏着鼻子哭三天儿。20、有这么一个矬老婆,矬得简直没法说。蹬着凳子去做饭,踩着梯子去刷锅。一会儿不见了矬老婆,找了半天没找着。赶紧拿来筛面的箩,过了粗箩过细箩,又过了一遍脚蹬箩,还没找到矬老婆。矬老婆娘家来出气,矬爹矬娘矬哥哥。婆婆没法赶紧喊: “媳妇媳妇你在哪?可急死为娘你的婆婆。” 矬老婆闻听拼命喊,跟蚊子嗡嗡差不多: “娘呀娘,你别着急来别上火,我在眼药瓶里絮被窝。” 21:跑车子,白马拉,俺今儿要去姥姥家。姥爷赶紧背包袱,姥姥抢着抱娃娃。舅舅赶紧拴牲口,妗子忙着泡上茶。22:小巴狗,上南院,拉泡屎,滴溜圆,你吃了我不馋.小胖孩,上窗台,偷她妈妈小洋钱,爹爹打 ,妈妈拉,奶奶说:别打了,留着孩子看家吧.23:蚂蚱草里生 前腿爬 后退蹬 长出翅来 翅愣愣 飞蓝
24:糍糍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婆要个尖尖脚,老头要个歪歪帽 25:
小小小,扎一扎,杀我不如杀只鸭,鸭说,下蛋下的脖子长,杀我不如杀个羊,羊说,四根白腿向前走,杀我不如杀个狗,狗说,看家看的嗓子哑,杀我不如杀个马,马说,套杭大车日日转,杀我不如杀个雁,雁说,飞地高,落地高,杀我不如杀个老老,老老说,吃一辈子糠,喝一辈子水,杀我不如杀个鬼,鬼说,领着鬼子打鬼子,叫我交枪我交枪,叫我投降我投降。
26:青秫秸,白秫秸,隔着墙头叫姐姐。姐姐给了半个钱,跑到集上打花莲。花莲花,买个瓜。瓜挺甜,买个镰。镰挺快,买棵菜。菜挺贱,买青蒜。青蒜青,买个弓。弓没弦,买个船。船不走,买个狗。狗咬人,买个盆。盆没底,买笊篱。笊篱捞,买铁勺。铁勺铁,挖他爹,爹上房,挖他娘。他娘上了木架子,挖他爷爷的嘴巴子。27:小闺女,捂蜻蜓,捂不着,乱哼哼!歪戴帽子,斜楞眼,你家孩子真难管.28:反正话,真难学(xiao2),蚂蚁过河压断桥,葫芦过河沉到底,碌碡过河水上飘。东西道,南北走,出门碰见人咬狗,抄起狗来就打砖头,反被砖头咬一口,布袋驮驴一溜烟。一跑跑到和尚庙,和尚把蝎子蜇得“吱吱”叫。
29:天上无云下大雨,树枝不动刮大风,刮得碌碡满街跑。刮得鸡蛋碰石头,把石头碰了个大窟窿。鸡蛋破了钉子钉,石头破了拿线缝。你说稀奇不稀奇?小老鼠下了个大狗熊。
30:小小子,去浇园,扛着辘轳拿着铣。浇得慢了垄沟干,浇得快了胳膊酸。到家里,给娘说,多添水,少下米,东西来得不容易!31:老天爷爷下大雨,收了麦子供香你。你吃心儿,我吃皮儿,剩下的麸子喂小驴儿。
32:月老娘天,挺亮地,我上姥娘家看唱的,姥娘姥娘我饿了,锅里煮着大公鸡,吃一口,怪腥气,再也不吃姥娘的好东西
33:小剪子,剪白布,一剪剪个花椒树,花椒树上有天鹅,哪个小狗跟我学。
34:料豆子,咯嘣嘣,到俺姥娘家过一冬。姥娘疼,妗子瞅。妗子妗子你别瞅,楝子开花俺就走。骑着马,架着鹰,到家学给俺娘听。俺娘骂你个狐狸精。
35: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得个小胖小,一把麸子两把面,明年吃你红鸡蛋。一把栗子一把枣,先有妮来后有小,这个屋里藏不了,往他爷爷屋里跑。
36:小老鼠儿 爬枣树儿,掉下来没了气儿。大老鼠哭,小老鼠叫,半大老鼠来吊孝。绿豆蝇,来陪灵,螺线蛛子(蜘蛛)来搭棚。37:小花狗,前头走,来到嫂子的大门口,嫂子见俺腚一扭。嫂子嫂子你别扭,不吃你的饭,不喝你的酒,看看亲娘俺就走。
38:话说话胡说胡,麦子地里耪两锄!一耪到枣树上,落的葚子黑糊糊,伸开包袱拾黄杏,麻包茄子两嘟噜,提到家去熬瓜菜,扑拉两碗老豆腐,张三吃了李四饱,撑得王五满街跑,东西街南北走,一碰碰着人咬狗,拾起狗来要砸砖.看着砖头落进了湾.簿土四起冲上天....兔子撵狗一溜烟....黄鼠狼子跳了湾”。
39:鸹窝.一抧歪.俺小进城做买卖.一挣挣个银镯子.一欣欣了个老婆子..红脸蛋.白脖子.她是俺儿的老婆子......40:豆角,一嘟噜,俺娘教俺织笼布。大嫂嫌俺织的稠,二嫂嫌俺织的稀,三嫂一把捋了机。娘啊娘,受不的,叫俺哥哥送俺去。大哥送到大门外,二哥送到圪针寨。提提袜子提提鞋,有爹有娘多来趟,没爹没娘再不来。
41:擀面轴儿,两头尖,俺娘把俺嫁南边。南边有个好人家,刷锅洗碗俺自家。刷一摞儿又一摞儿,冻得小手打哆嗦。捎个信儿给俺娘,盘起那小脚哭一场。捎个信儿给俺爹,俺爹气的瞎咧咧。捎个信儿给俺哥,套上那马车来接我。早知道当媳妇这么难,一辈子不慌着找婆婆。
42:小狗小狗你看家,俺到南院去摘瓜。听着小狗汪汪的咬,赶紧就往回里跑,俺问小狗咬的嘛,咬那媒人来咱家。东屋找里板凳,西屋里搬马扎,媒人媒人快坐下,俺问媒人来干啥?给你闺女说婆家。说到哪?说到城里大官家,也有骡子也有马,大车留着拉庄稼,小车留着走娘家。
43: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喊道,一走走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吓一跳。44:小枣树!搭拉枝!上面坐了个小五妮!小五妮!哭嘛哩?哭她哥哥没媳妇儿!掌上灯!挂上彩!呜啊呜啊娶家来!小脚,白脸!就是觉着丑点儿!45: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严霜单打独根草,蚂蚱死在草根上。
46:小皮孩儿,上井台儿,摔了个跟头捡了个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又娶媳妇又过年儿。
47:黑老蚂虫,白老蚂虫,喜黑暗呀怕光明。白天在土里不鼓涌,傍晚出来不留情。落到枝上枝咬断,落到叶上咬窟窿。好像万恶的“四人帮”,到处伸手起坏作用。小学生呀好儿童,拿起铲呀拿起瓶。白天就在土里挖,傍晚扑打装入瓶。喂了母鸡多产蛋,喂了公鸡好打鸣。好像对待“四人帮”,坚决把它消灭干净。黑老蚂虫,白老蚂虫。48:割完麦子打完场,回趟娘家看看娘。见了娘,泪汪汪,婆家收麦俺忒忙,东方发白就起床,先做饭,后烧汤,一挑挑到地头上。五月天,热得慌,忙得大汗湿衣裳。先割后捆带装车,挑摊翻晒带簸扬,没有一事不帮忙。一日三顿饭俺做(zou),还要摸黑洗衣裳。49:鸡哏儿哏儿,上宅门,宅门长,赶着羊,羊不走,牵着狗,狗吐血,叫你爹,你爹拔蒿子,打你个兔羔子
50:小白鸡,挠草垛,没娘的孩子真难过。跟鸡睡,鸡叨我,跟狗睡,狗咬我,跟猫睡,猫抓我,跟驴睡,驴踢我,做梦梦见俺亲娘,俺娘抱我又亲我。
51:小白鸡,下完了蛋,没有妈妈怎么办,去找狗,狗咬我,去找驴,驴踢我,爸爸送我幼儿园,幼儿园就是我的家,阿姨爱我我更爱她。(我记得小闺女跳皮筋唱过这个)
52:四老妈妈儿(老太太)真邋遢,洗脚水,拌疙瘩,没有盐,抠鼻疙吧,没有葱花,剪指甲,没有油,挤妈妈(奶水)。
53:老玛玛。拾瓦茬,一拾拾到大道上,崛起腚来放爆仗,他的爆仗放的响,一个ma ma 十八两。
54:有个大姐整十七,过了四年二十一,寻个女婿才十岁,她比丈夫大十一,一天井台去打水,一头高来一头低,不看公婆待我好,把你推到井里去
55:月让娘天,搬花砖,花砖落,狗推磨,猫烧火,老鼠上炕蒸窝窝,鸡打盆,吓的老鼠插上门
56:老头儿老头儿玩儿火球儿,烫了屁股抹香油儿。老头儿老头儿玩儿火炭儿,烫了屁股抹鸡蛋儿。
57:一个老头八十五,放屁好似敲架鼓,一屁放到济南府,派了三千鬼子来接屁,一屁打死两千五,还有伍佰没打死,每人呲了一身土。58:秃子,咧咧咧,南边打鼓的是你爹,你爹戴着红缨儿帽,你娘穿着木板儿鞋,走一步,趿拉拉,十个脚趾头露着仨!59:婆婆丁(蒲公英),婆婆丁,我跟姐姐过一冬。姐姐盖着大花被,妹妹盖着麦秸睡。姐姐穿着绸子袄,妹妹穿着破棉袄。姐姐戴着金簪子,妹妹戴着竹圈子。姐姐骑着高头马,妹妹骑着树喀杈。姐姐抱着个银娃娃,妹妹抱着个癞蛤蟆,走起道来咕儿呱,咕儿呱,又咕儿呱。
60:五儿小六儿,两人一块炒豆儿。小五儿爱爬高,一爬爬到柳树梢。柳树梢,树枝软,摔得小五翻白眼;小六儿真淘气,带上胡子学唱戏,唱干了嗓子喝热汤,烫的小六儿直叫娘。
70:大姑娘大,二姑娘二,二姑娘娶的时候给我个信儿。搭大棚,贴喜字儿,娶亲太太耷拉翅儿,八团褂子大开气儿,四轮大车马成对儿,箱子匣子是我的事儿
71: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他娘要吃糖烧饼,他说没有那闲钱补窟窿,他媳妇要吃大甜梨,他说赶明就是宋楼集,骑着洋车子去买去,吃了你把那梨核梨把扔在那炕洞里,别叫那老妈妈看见受不滴.72:树叶子,哗啦啦,锅里煮着鸡粑粑,他爹吃了赶集去,他娘在家里镪阁渣,孩子要吃点,搂头叨了个大疙瘩.73:拉洋车,好买卖。大爷拉着大奶奶,大爷前面放个屁,蹦出大奶奶二里地。二里地,下雹子,专打大奶奶的后脑勺子。
74:小白免,去赶集,拿着萝卜当鸭梨,咬一口,怪辣的,再也不买带把的。
第五篇:民谣及其赏析 讲稿
民谣及其赏析
大家好,我是电气2班的曹慈航。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于民谣的一些内容。那么,什么是民谣呢?“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而我们亦可以这样理解:所谓民谣,包含民歌和童谣。民谣美妙动人的词句,是一种以乡土音乐加配朗朗上口的地方语言来表达叙述故事的民歌。民谣表现一个地方民族的风俗与习尚(如民谣《听戏》等),充满着世俗的幽默和情感(如《娶个媳妇好尿床》、《小三妮》等)。童谣类民谣,歌词好学易记朗朗上口。小儿在做游戏时互相对唱,可以增加儿童记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既丰富孩子的娱乐又增长了知识,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如《捞扯歌》、《小白孩》等)。
中国的民谣种类和数量繁多,在课堂上我们不可能讲完。所以,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欣赏我们安徽地区的特色民谣。
1、太和民谣
做花鞋
小白孩,坐坑沿;① 洗白手,做花鞋; 做喽花鞋搁哪个,搁板上;②
鸡叨跑,狗撵上; 叫小白孩气的哭一场。———— ①坑沿:(方言)小河边,沟边。
②搁板(bai)上:方言,放在板凳上面。
2、太湖民谣
无
题
一粒稻子两头尖,爷娘留我过千年; 千年万年留不住,婆家打轿大门前; 爷哭三声牵上轿,娘哭三声锁上门; 哥哭三声抬轿走,嫂哭三声别家人。
3、来安地区民谣
十条手巾
一条手巾绒线挑,色纸包包送郎腰;
手巾破掉绒线在,千针万线亏姐挑。
两条手巾浪淘沙,把郎系着莫恋家;
长江后浪赶前浪,盼郎浪浪都溅花。
三条手巾三尺长,上绣荷花共牡丹;
花儿绣在手巾上,看花容易绣花难。
四条手巾亮晶晶,上绣珍珠挂半身;
小郎年轻担不起,你见珍珠如见人。
五条手巾五色绒,花红柳绿五条龙;
情郎莫在江边走,手巾沾水也成龙。
六条手巾六尺长,把郎系着二面拖;
劝郎莫在街边走,街边女子把眼睃。
七条手巾七尺长,挂在东房瓦屋梁;
东风又吹龙摆尾,南风又吹桂花香。
八条手巾绣八方,八个茶盏在当央;
八个茶盏就是姐,八个茶盅就是郎。
九条手巾绣得高,上头又绣奈何桥;
奈河桥上金龙殿,初一十五把香烧。
十条手巾绣不齐,爹娘打骂又巧奇,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4、皖北五河民歌
摘石榴
女)姐在南园摘石榴
哪一个讨债鬼隔墙砸砖头 刚刚巧巧砸在了小奴家的头呦 要吃石榴你拿了两个去 要想谈心你随我上高楼 何必隔墙砸我一砖头哟 呀儿哟 呀儿哟 依得依得呀儿哟
何必隔墙砸我一砖头哟
男)一不吃你的石榴我二也不上楼 谈心怎么能到你的家里头 砸砖头为的是约你去溜溜哟 女)昨个天个我为你挨了一顿打 今个天我为你又挨一顿骂 挨打受骂都为你小冤家哟 呀儿哟 呀儿哟 依得依得呀儿哟
挨打受骂都为你小冤家哟 男)听说你挨骂我心难受
妹妹挨打如割我的肉
你不如跟我一道去下扬州哟 女)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 打一个包袱我就跟你一道走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 合)呀儿哟 呀儿哟 依得依得呀儿哟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哟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哟 呀儿哟 呀儿哟 依得依得呀儿哟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哟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哟
5、凤阳民谣
凤阳歌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到有九年荒
咚咚隆咚锵
咚咚隆咚锵咚锵咚锵锵锵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左手锣 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到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来咿哟嘿
得儿锒铛飘一飘
得儿~飘
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
飘一飘
得儿飘飘一飘
6、怀宁地区黄梅戏
对花(片段)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么杆子么叶开的什么花?
结的什么籽?磨的什么粉?做的什么粑?
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喂)叫做什么花?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子,磨的是白粉,做的是黑粑,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喂)叫做荞麦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长子打把伞,矮子戴朵花,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喂)叫做什么花?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长子打把伞,矮子戴朵花,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喂)叫做莲蓬花。
7、太和民谣
小老鼠
小老鼠,爬缸沿;① 偷小瓢,挖好面; 给干娘做点饭,干娘睡着来,拍拍屁股又活来。
①缸沿:面缸边。
8、凤阳民谣
凤阳歌 左手锣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儿哎哎呀 得儿啷当飘一飘 得儿啷当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飘飘飘一飘 我命苦真命苦
一生一世嫁不着好丈夫 人家丈夫做官又做府 我家丈夫只会打花鼓 打打花鼓哎哎呀 得儿啷当飘一飘 得儿啷当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飘飘飘一飘
9、大别山地区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艳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民友们呀啊,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站在革命的前线,不怕牺牲冲向前,为的是政权呀啊,为的是政权呀啊,工农专政如今已实现。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民友们呀啊,今日里是我们,解放的一天。
领导群众数千万,跳出地狱鬼门关,不再受摧残呀啊,不再受摧残呀啊,封建制度彻底要推翻。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民友们呀啊,封建制度,一定要推翻。
完成民主革命,反动势力要肃清,团结向前进呀啊,团结向前进呀啊,政府就是我们的家庭。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民友们呀啊,把阶级消失净,才能享太平。
10、徽州民谣
前世不修 版本一: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少年时,告别亲人跑码头。
徽州徽州梦徽州,多少牵挂在心头;徽州徽州梦徽州,举头望月数星斗,句句乡音阵阵愁。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生徽州。十三四岁少年时,顺着前辈足迹走。
徽州徽州梦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徽州徽州梦徽州;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生徽州;多少辛酸多少泪,悲欢荣辱也轮流。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书香门第也富贵,忠孝节义美名流。徽州徽州梦徽州,书香门第也富贵;忠孝节义美名流。版本二:(绩溪地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包袱雨伞粿,背着甩泥鳅。过山又翻岭,一脚到杭州。同乡多顾我,答应肯收留。做了半那年,办了新被绸。再过一两年,身命也不愁。小倌三年满,寄钱回徽州。爷娘高兴煞,讲我像舅舅。
天竹叶,天愁愁;写封信,到杭州;问我爷娘愁不愁。头顶格子栗,背脊顶拳头。一碗锅焦饭,三个渍菜头。
包袱雨伞粿,背着甩泥鳅。过山又翻岭,一脚到杭州。同乡多顾我,答应肯收留。做了半那年,办了新被绸。再过一两年,身命也不愁。小倌三年满,寄钱回徽州。爷娘高兴煞,讲我像舅舅。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能一一对以上10首民谣进行赏析,所以挑选其中两首来欣赏一下。
一
凤阳歌
左手锣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儿哎哎呀 得儿啷当飘一飘 得儿啷当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飘飘飘一飘 我命苦真命苦
一生一世嫁不着好丈夫 人家丈夫做官又做府 我家丈夫只会打花鼓 打打花鼓哎哎呀 得儿啷当飘一飘 得儿啷当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飘飘飘一飘
安徽凤阳县,家喻户晓;小曲《凤阳歌》,妇孺能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这支小曲已经演唱六百多年了,从淮畔乡村埂头唱到大明皇宫殿堂.从古代戏曲舞台唱到现代校园课堂,从华夏五湖四海唱到寰球五洲四洋,它不只是安徽淮河地方的一种乡调、一支民歌,而是中国民歌史上的一曲经典、一朵奇葩。这支小曲在穿历各个历史时期及重大事件过程中,由不同人群以不同目的改编出四十馀种演唱本而各为其用。溯述其来历、发展及版本演化径迹,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它既是朱明皇帝的颂歌,又是明末义军的谣歌:既是清政府的佣歌,又是江浙移民的怨歌;既是两淮流民的乞歌.又是„„
一、朱明皇帝的颂歌
说起《凤阳歌》,人们第一感觉抑或以为它是朱明王朝的咒歌,其实不然。凤阳这地方古称“钟离”,明洪武七年(1374)在此建中都皇城,择地凤凰山之阳才改称的。朱元璋非常尊敬老人,还决意要比刘邦做得更好,每年都亲自给老人们做寿祝福,唱歌跳舞,打花鼓联
欢。明代学者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南都打春》称:“太祖时,凤阳父老,亲自上寿,以比丰沛。”据《凤阳新书》等记载,朱元璋不只一次以皇帝的口气、乡亲的情愫对乡人说:你们在家乡,有福的去做父母官,无福的就给我看守陵墓,种田的不要你们交租税,年老的只管逍遥自在地吃酒。一年三百六十天,你们就唱着过吧!
作为政治经济特区的凤阳人饱享皇恩,自然把感恩的锣鼓敲得震天动地。洪武年间,凡逢年过节遇喜庆大事,凤阳花鼓队便驾彩马香车,从凤阳府唱到应天府(今南京市),从六部大院唱到乾清殿、坤宁宫,给朱皇帝、马皇后道喜祝福:
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赤龙升天金凤翔,数数天上多少星,点点凤阳多少将。
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荡,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
传唱于凤阳、南京一带的这支《凤阳歌》,歌词质朴,节奏轻捷,曲调欢快,反映了明初凤阳人欢乐之情与感激之心。
二、明末义军的谣歌
朱元璋是农民的儿子,特别关注农民、农业、农村,大力推行一系列耕熟垦荒、奖励农桑的政策与措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府库民室都储粮丰富。既然如此,那么为何唱出“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呢?这个中自有缘由。诚如许国红博士所考:“这首歌词是明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凤阳以后开始出现的。”(《凤阳歌的历史渊源初探》)河南杞县人李岩,虽举人出身,然其在朝任兵部尚书的父亲李精白与阉党魏忠贤有瓜葛而被诛,使得他在县乡遭受鄙薄,本人又因案下狱,两代人的仇恨使他誓与朱明王朝不共戴天,归合李自成之后,即劝“收人心以图大事”,并编写各种谣谚,挑选能说会唱的人扮成商人、流民,奔波城乡,教妇幼传唱。“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谣谚均出其手。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歌》曲调早就传唱朝野,改编的词也通俗易懂,怨骂委婉,所以在朝政腐败、天灾人祸的明末特能抓民心、激民愤,很快便传遍中原大地、河北江南,不到一年,义军就发展到雄师百万。事有变数,贡献巨大的李岩遭谗被除,紧接着李白成兵败。义军溃散,纷纷流人冀、晋、陕、豫一带打花鼓乞讨,流传于黄河两岸的山西祁太秧歌歌舞节目《打花鼓》词云: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洪武,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花鼓夫妻没得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南京收了走南京,北京收了到北京,南北二京全不收,黄河两岸度春秋。
《凤阳歌》给朱皇帝、明王朝画了一个圆,又给李自成、李岩画了一个圈。
三、两淮流民的乞歌
明朝一代,尤其是洪武、永乐年间,在朝廷和地方政府的控制下.凤阳府的户籍只进不出,江浙移民想回老家也只是私下的个别行动。朱明政权倒了之后,原凤阳府及淮河两岸出现了移民大回迁,伴随出现淮民大流亡,人们在回迁、流亡途中,演唱《凤阳歌》成了他们索钱财、讨饭吃的手段.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洪武,十年倒有九年荒。大家小户没有办法呀,思想各人过生活。大家户口卖骡马,二等户口卖田庄,三等户口没有的卖哟,身背花鼓走四方。
起初是以唱乞食,以乞养生。后来是以唱赚钱,以艺谋生,《凤阳歌》成了乞讨艺人的保留曲目。花鼓艺人耳朵灵,哪里富裕哪里奔。中国古来东南富,流民奔走的方向主要是江浙,不见东海不回头。《凤阳歌》随着流民传唱到浙江东南沿海的温岭县,被改编成当地的 《天皇花鼓》唱词,演员化妆和歌舞形式也有所改变,由少年男女两人穿戏装,边唱边舞,哀诉灾情以求资助。或唱吉利讨取彩头。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着花鼓走四方。看前方雪白茫茫,母女相依守凄凉。尝尽人间辛酸事.饥寒交迫泪汪汪。大地瓜落地咚咚响,破陋的裙子替我藏。千山万水有时尽.何年何月回故乡,何年何月回故乡,回故乡!
此唱词更加细腻、真切地倾吐了流民浪迹四方的哀音,他们想念故乡,盼望回家。《凤阳歌》历经六百年风雨洗礼、烈火涅炼、幻形演义、冶成瑰宝——它是一支歌,唱出百姓的悲与怨;是一本书,写出了明清以来的社会史、移民史、流民史;是一卷画.描绘出了中华古代近代政治、军事、民俗文化的长卷画图——虽不似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那般清晰、细腻、繁华、欢乐——它不只以小小汴梁城街为视野,却会比郑侠《流民图》更为广阔、博涵、粗犷、浑成——它是以偌大九州地域为背景。《凤阳歌》是支非同寻常的民歌,“民”中见政,“歌”中载史。倘有“史歌”之说,此当属之。
二
摘石榴
女)姐在南园摘石榴
哪一个讨债鬼隔墙砸砖头 刚刚巧巧砸在了小奴家的头呦 要吃石榴你拿了两个去 要想谈心你随我上高楼 何必隔墙砸我一砖头哟 呀儿哟 呀儿哟 依得依得呀儿哟
何必隔墙砸我一砖头哟
男)一不吃你的石榴我二也不上楼 谈心怎么能到你的家里头 砸砖头为的是约你去溜溜哟 女)昨个天个我为你挨了一顿打 今个天我为你又挨一顿骂 挨打受骂都为你小冤家哟
呀儿哟 呀儿哟 依得依得呀儿哟
挨打受骂都为你小冤家哟 男)听说你挨骂我心难受 妹妹挨打如割我的肉
你不如跟我一道去下扬州哟 女)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 打一个包袱我就跟你一道走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 合)呀儿哟 呀儿哟 依得依得呀儿哟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哟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哟 呀儿哟 呀儿哟 依得依得呀儿哟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哟 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哟
安徽民歌《摘石榴》早在80年代初期就已广为流传,那是半导体收音机的慢慢普及也是这首民歌流传的推手。在收音机尚未重要家庭电器一部分的时候,人们爱聚集在一起共同畅听这首歌曲。很多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们,对这首民歌都耳熟能详张口能唱。在十年文革之后,建设上百废待兴,文艺上百花齐放,经过那不堪回首的十年,人们期待着心灵上的释放。民歌《摘石榴》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曲调欢快、明畅。特别是男女间的对唱,让其更贴近生活,让年轻男女向往那自由的爱情生活。那些近似于男女间打情骂俏的半嗔半怒式言语吸引了更多的人们。
民谣民歌诞生于人民群众,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饱含了他们的血与汗。而现如今,种类与数量众多的民谣已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更多的关注民谣民歌的传承问题。谢谢,我的分享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