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诗经·周颂》大武歌诗论辨

《诗经·周颂》大武歌诗论辨



第一篇:《诗经·周颂》大武歌诗论辨

《诗经·周颂》大武歌诗论辨

摘 要:《诗经·周颂》所载大武乐章歌诗六首,它们反映的是周朝初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叙事上具有纪实性和连续性,从时间和地域两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历史根据。六首都有相应的歌舞形态,其首尾系序幕和谢幕,主体部分是中间四段。大武歌诗奠定了《周颂》的叙事传统,同时也为早期庙堂歌舞的体制提供了范型,以四节为基本单位,和《诗经》的四句成章遵循同一结构模式。

关键词:《诗经·周颂》;大武歌诗;叙事纪实;歌舞形态

Abstract: Extolment of Zhou in The Book of Songs contains six poems of Mighty Valor Movement.These poems, realistic and successive in narration,related to a series of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early Zhou Dynasty, the historical grounds of which can all be identified in time and space.The six poems have respective forms of sing and dancing , beginning with prelude and ending with finale with the four middle.stanzas as the main part.The Song of Mighty Valor Movement set up the narrative tradition for the Extolment of Zhou and a model for the style of temple songs and dances.Key Words: Extolment of Zhou in The Book of Songs;The Song of Mighty Valor Movement;narrative on-the-spot report;form of songs and dances

大武是周代重要的乐舞,在天子大祭祀、天子视学养老,两君相见等高级别礼仪中进行表演。对于它所用歌诗的篇目、次第、作者,以及舞蹈形态,前代学者王国维、高亨、杨向奎、孙作云等均有过考证。近些年来,有关大武乐章的考证还在进行,但是,仍有许多学术疑点需要解决,在历史本事、歌诗与舞容的关系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余地。

一、大武歌诗的篇目

关于大武乐章的篇目,据《礼记·乐记》的记载,其舞共六节,以此推断,它的歌诗当为六篇。《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如下话语:

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

朱熹《诗经集传》写道:“《武》,一章,七句,《春秋传》以此为大武首章也。”朱熹所见宋本《左传》,《武》是大武乐章首篇,今本《左传》误载“首章”为“卒章”。楚庄王提到的大武歌诗的篇目,列举到六为止,由此判断,大武乐章的歌诗应是6篇,和《礼记·乐记》的记载相符合。楚庄王提到的属于大武乐章的歌诗有3篇,都收录在《诗经·周颂》中,它们分别是《武》、《赉》、《桓》。《周颂·酌》毛传称:“告成大武也。”《酌》也是大武歌诗。《周颂》篇末4篇作品依次是《酌》、《桓》、《赉》、《般》,王国维据此写道:“《酌》、《桓》、《赉》、《般》4篇,次在《颂》末,又皆取诗之义以名篇,前3篇既为《武》诗,则后篇亦宜然。”[1]106由此而来,大武歌诗可以确定下来的有5篇,分别是《武》、《酌》、《桓》、《赉》、《般》,这在学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高亨的《诗经今注》[2]495 ,505-508杨向奎的《关于周公制礼作乐》[3]6,均持此观点。

那么,大武乐章没有确定下来的歌诗应当是哪篇作品呢?对此,王国维《周大武乐章考》写道:

案:《祭统》云:舞莫重于武,宿夜是尚。有宿夜一篇。郑玄注:“宿夜,武曲名也。”„„案:宿,古夙字。„„今考《周颂》三十一篇,其有夙夜字者凡四。《昊天有成命》曰“夙夜基命宥密”,《我将》曰“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振鹭》曰“庶几夙夜,以永终誉”,《闵予小子》曰“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我将》为祭祀文王明堂之诗,《振鹭》为二王之后助祭之诗,《闵予小子》为嗣王朝庙之诗,质以经文序说不误。惟《昊天有成命》序云:“郊祀天地也。”然郊祀天地之诗,不应咏歌文武之德。又郊以后稷配天,尤与文武无涉。盖作序者见昊天字而望文言之。若武夙夜而在今《周颂》中,则舍此篇莫属矣。[1]106

王国维是引《礼记·祭统》的记载推断出武宿夜是指《周颂·昊天有成命》一诗,认为它是大武乐章的歌诗之一。《礼记·祭统》有关武宿夜的记载原文如下:

夫祭有三重焉:献之莫重于裸,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

这里叙述的是祭祀之礼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和武宿夜并列的是裸和升歌。裸,指把酒洒在地上。升歌,指乐工升堂唱歌。而武宿夜,则是指大武舞的表演动作,即舞蹈姿态。三者均就祭祀时的表演动作而言,武宿夜不是歌诗的篇名。其实,这里的宿不是与夙相通,而是有它特殊的含义,指的是儆戒。武宿夜,指的是大武舞中对参战将士加以儆戒的表演动作。宿字的这种含义,在《礼记·祭统》中还可以见到:“是故,先期旬有一日,宫宰宿夫人。”在祭祀的前11天,宫廷主管儆戒君主夫人,让她为祭祀做好准备,宿,指儆戒。大武舞的宿夜,指夜间加以儆戒。《史记·周本纪》叙述牧野之战时写道:“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昧爽,指黎明,天尚未亮。武宿夜,指的就是战前誓师的情节,用舞蹈动作加以表现。至于儆戒的具体内容,就是周武王的战前动员,见于《尚书·牧誓》和《史记·周本纪》。综观《周颂·昊天有成命》一诗,见不到任何战争的影子,和战前誓师根本无关,因此,它不是大武乐章的歌诗。孙作云写道:“王国维《大武乐章考》以《周颂·昊天有成命》为大武歌诗第一篇,误。这首诗是成王祭天的乐歌,与大武无关”。[4]54孙作云所作的判断是正确的,《昊天有成命》不是大武乐章的歌诗。

那么,大武乐章尚缺的一首歌诗应当是那一篇作品呢?从实际情况考察,这首诗应当是《周颂·时迈》,证据有三:

第一,《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http://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橐弓矢。’”这里引用的是《周颂·时迈》的诗句,把它说成是武王克商之后所作,和大武乐章的生成时段一致。

第二,《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载楚庄王的大段话语,他在引用《周颂·时迈》的诗句之后,紧接着就提到属于大武乐章的三首歌诗,即《武》、《赉》、《桓》。由此可以推断,《时迈》也是大武乐章的歌诗,只不过楚庄王首先提到它,突出它的重要性,笼统地归于《颂》诗。他没有明言《时迈》是大武乐章的歌诗,但从他的叙述中也不能排除《时迈》是大武乐章歌诗的可能性。

第三,《周颂·时迈》的主题是偃武修文,其中的“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是说把各种武器收藏起来,不再进行战争,而是要“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就是要崇尚文德,以德治国。《礼记·乐记》对于武王克商之后的举措有如下描述:

济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然后天下知武王不复用兵也。

《周颂·时迈》和《礼记·乐记》中出现的都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事象,反映的是牧野之战以后西周王朝偃武修文的措施。由此看来,《周颂·时迈》也是大武乐章的歌诗之一。综上所述,大武乐章的6首歌诗分别是《武》、《酌》、《桓》、《赉》、《般》、《时迈》,都收录在《周颂》中。

二、大武乐章歌诗的演唱次第大武乐章由6首歌诗构成,关于它演唱次第,有的比较明确,有的则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辨。《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到大武乐章时,首先引录的是《周颂·武》的句子。依次推断,既然乐章以武命名,首先提到的又是《武》诗,那么,排在首位演唱的必然是《武》。朱熹所作的注也明确指出,《左传》所载是以《武》为大武乐章的首篇。《左传·宣公十二年》还指出,大武乐章第三首诗是《赉》,第六首诗是《桓》,引录的是这两首诗的相关句子。至于大武乐章第二、四、五首歌诗分别是哪些作品,则需要通过考辨加以确认。

《礼记·乐记》在解释大武舞时写道:”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始而北出,指武王率兵伐纣,是大武乐章的首篇,指的是《周颂·武》。第二篇称为“再成”,其内容是灭商。大武乐章六首歌诗,除《武》之外,其它惟一反映灭商内容的是《酌》,全诗如下: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这首歌诗回顾周人灭商的历程。开始阶段是“遵养时晦”,采用韬光养晦之计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就开始大举进攻。“时纯熙矣”,指条件完全具备。“是用大介”,谓大规模进军。介,通甲,代指军队。“我龙受之,王之造”。是说周人非常幸运,武王建立赫赫战功,灭掉殷商。龙,通宠,谓幸运。,威武之象。诗的结尾两句是说武王确实为后代树立了榜样,是值得效仿的楷模。《周颂·酌》反映的是周人灭商的历史事实,和《礼记·乐记》所说的“再成而灭商”相合,是大武乐章演奏的第二首歌诗。

《礼记·乐记》称大武舞“四成而南国是疆”,第四首歌诗反映的是西周王朝对南土的治理业绩。这涉及到武王灭商之后的一个重要历史事实,即他对南土的巡视。

《史记·周本纪》在叙述牧野之战结束以后武王的一系列举措时写道:“乃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行狩,指到外地巡游。至于到何处巡游,《史记·周本纪》的记载过于简略,没有给予出示,需要通过其他文献加以确认。今本《竹书纪年》在叙述牧野之战完毕以后,对周武王的行踪有如下交待:“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命殷监,遂狩于管,作大武乐。”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以后返回丰,在祖庙进行祭祀,任命管叔、蔡叔和霍叔为三监,督察殷商故都的动向,接着又到管地巡游。管,诸侯国名,周文王之子叔鲜封于管,其地在今河南郑州。周初以今河南陕县为界,周公、召公分治,陕县以东周公统辖,陕县以西召公统辖,黄河、渭河以南分别称为周南、召南。管地位于黄河以南,属于周南范围,是《礼记·乐记》所说的南国。《周颂·般》所出现的正是周王巡狩南国的事象: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堕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这里叙述的是周武王巡游的行踪,他登临高山和狭长的小山,堕,指狭长的小山。其中的岳,专指五岳。这里当指西岳华山或中岳嵩山,或兼指二者。从西周都城出发到管地,要路经华山和嵩山,它们分别在渭河、黄河之南,处于南国的范围之内。周武王登上名山,产生的是天下一统的自豪感,由此联想到“允犹翕河”。允,指氵允水。《水经注》卷7:“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氵允水。又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氵允水是济水上游,它是黄河支流,在今河南巩县北汇入黄河。犹,指酋水。《水经注》卷19:“渭水又东,酋水南出倒虎山,西总五水,单流径秦步高宫东,世名市丘城。历新丰原东,而北径步寿宫西,又北入渭。”酋水,在西周都城镐京以东,先汇入渭水,最后流入黄河。武王要前往管地,要路经酋水、氵允水。翕,指汇合。这首诗以氵允水,酋水汇入黄河,用来象征天下归附于西周王朝。因此,诗的结尾是:“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普天之下,都聚集在周王朝的周围,这是天命的安排。《周颂·般》所出现的事象,与《史记·周本纪》,今本《竹书纪年》及《礼记·乐记》的记载一致,反映的是周武王狩于管,“南国是疆”的历史事实,因此,它应该是大武乐章的第四首歌诗。《礼记·乐记》叙述大武舞是“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是展示周公,召公分治之后的政绩。《周颂·时迈》所叙述的是偃武修文,天下太平的景象,全诗如下: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诗中的“时迈其邦”,还是指武王巡视南国。“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指对黄河及名山的祭祀。武王巡视的是周公和召公所治理的黄河、渭河以南的地域,黄河、华山、嵩山,都在这个范围内。所以,沿途的进行祭祀也是情理中的事。其中的“明昭有周,式序在位”,指的当是周公,召公分治之事,和《礼记·乐记》所说的“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的内容相吻合,是大武乐章的第五首歌诗。这首诗的叙事与第四首歌诗《般》相承继,具有连续性,都是以武王巡视南国为线索,带有述行纪实的性质。

杨向奎也认定《时迈》是大武乐章的歌诗,但他把它的次第排在《武》之后,位列第二[3],与实际情况不副。根据《左传·宣公十二年》的记载及前面所作的考证,大武乐章的6首歌诗依次是《武》、《酌》、《赉》、《般》、《时迈》、《桓》,这6首诗都见于《诗经·周颂》。

三、大武乐章各首歌诗相对应的歌舞形态

大武乐章是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在进行表演时既要演唱歌诗,又有舞蹈相伴随。《礼记·乐记》对于大武的歌舞形态作了描写,据此,可以找出它们与各章的对应关系。大武乐章的第一首歌诗是《武》,全文如下: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这首歌诗颂扬武王的功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接着赞美文王,他为后代开创了基业。武王继承文王的事业,战胜殷商,遏止商纣王的暴虐杀戮,成就了不朽的功业。这是一首概括性的颂歌,是对文王、武王功业的追述。

《礼记·乐记》对于大武舞有如下叙述: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已久,何也?”对曰:“病不得其众也。”“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

这段对话是孔子提问,宾牟贾回答。从对话中可知,大武舞开始阶段长时间的击鼓警戒,演唱歌诗是长声咏叹,连绵不断。淫液,指咏叹的时间很长而且深沉。宾牟贾所作的解释,从武王战前的忧虑方面进行陈述,一是怕人心不齐,二是怕不能取胜。从上面的对话可知,大武舞开始阶段击鼓警戒,演唱《武》诗时长声咏叹,并且感慨深切,这种状态持续时间很长。大武舞“始出而北”,在长时间击鼓警戒和咏叹之后,才展示队伍出发的场面。和第一首歌诗《武》相伴随的舞蹈动作不是很多,持续的时间也很短暂。

大武乐章的第二首歌诗是《酌》,叙述武王伐商的经过,即《礼记·乐记》所说的“再成而灭商”。《礼记·乐记》还有如下记载: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夫武之备戒已久,则既闻命矣。敢问迟之迟又久,何也?”子曰:“居,吾语汝。夫乐者,象成者也。偬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http:///zzlw/mzzy/

这里出现的“偬干而山立”,“发扬蹈厉”的动作,展示的正是牧野之战的场景。“偬干而山立”,指武王的扮演者手持盾牌,如山一样的长久的屹立。而姜太公的扮演者则是手舞足蹈,起舞的节奏快,力度大。前面一段孔子和宾牟贾的对话也提到“发扬蹈厉之已蚤”,“及时事也”,表演牧野之战的一开始,姜太公的扮演者就急促地手舞足蹈,焕发出昂扬的斗志,表现的是抓住战机,及时进攻的举措,和周武王扮演者手持盾牌长久地站立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动和静的互补。周武王和姜太公是牧野之战的统帅和军师,大武舞对他们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以不同的舞蹈姿态作了生动的展示。大武舞是集体舞,参加的人数较多,《礼记·乐记》讲述大武舞时还写道:“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这里展示的也是牧野之战的场面,表现对象是参战的队伍。进行表演的两列队伍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击刺,四次为一节。从这些叙述来看,大武舞对于牧野之战所作的展示是全面的,再现了周军将士勇猛果敢。

大武舞的第三首歌诗是《赉》,全诗如下: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这首诗以武王的口气演唱,意谓文王励精图治,我要继承他的事业,并且要发扬光大,因此要离京巡视。这是周王朝承受的天命,它一定会更加辉煌。大武乐章六首歌诗,这首最短。武王巡视到了何方?诗中没有明言。今本《竹书纪年》明示他是到管地,《礼记·乐记》称大武舞“三成而南”,演唱第三首歌诗是展示武王巡视到了南国,相应的舞蹈动作是“分夹而进,事蚤济也。”大武乐章第二段是“夹振之而驷伐”,两列队伍面对面表演击刺的动作,到第三段就分列前进,表示周王巡视南国,战事已经结束。大武舞第三段所唱的歌诗很短,舞蹈动作也很简单,在整个舞蹈中居于过渡环节。

大武乐章的第五首歌诗是《时迈》。《礼记·乐记》对大武乐章第五段所作的解释是:“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史记·乐书》所录的《乐记》之文是:“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这段歌舞表现的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的功绩。《礼记·乐记》还写道:“武乱皆作,周召之治也。”第五段是大武舞主体部分的末章,演员整齐跪坐,表现周公和召公分治的功绩。《礼记·乐记》还称:“武坐,致右宪左。”坐在右边的主管传达,坐在左边的制定法令。致,谓传达。宪,指法令。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周公居东,为左;召公居西,为右。大武乐章通过左右分坐的舞蹈动作表现周公、召公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周公发号施令,召公加以传达执行,周初的情况确实如此。

大武乐章的第六首歌诗是《桓》,全文如下: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这是对武王的颂歌。他承受天命,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富足。他保有中土,又巡视四方,使王权更加稳固。他的光明照耀上天,取代殷商而君临天下。《礼记·乐记》称大武舞“六成复缀,以崇天子”。舞蹈的第六段,全体演员回到原位,表示对天子的尊崇。文中又称“久立于缀,以使诸侯之至也”。演员要在原位站立很长时间,用以表现等待诸侯来朝,这段实际没有舞蹈动作。

至此,对于大武舞的表演情况可列表显示如下:

四、大武歌诗及大武舞的典范意义

大武歌诗由一组作品构成,用于宗庙的祭祀及天子视学养老、两君相见的礼仪。它的典范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纪实性和叙事性,二是它的偃武修文的价值取向。

大武歌诗共6首,它的纪实性和叙事脉络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第一首《武》和第六首《桓》的前后呼应,第二条线索是中间四首诗的依次叙事。

先看第一条线索。《武》是大武歌诗的开篇之作,叙述从文王到武王的创业历程,表现武王克殷禁暴的历史功绩。《桓》是大武歌诗的末首,这篇作品集中展示武王对天下的治理,出现的是周灭商之后的太平盛世景象,以及武王巡游四方的举措。大武歌诗首尾两篇作品构成比较完整的叙事链条,把文王到武王,周兴商灭的历史变迁粗线条地勾勒出来,具有历史的连续性。

再看第二条线索。大武歌诗的中间部分四篇作品,它们的叙述前后相承,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纪实性,可以在文献记载中找到根据。第二首诗《酌》以牧野之战,商亡周兴为背景,其中的“於铄王师,遵养时晦”,道出了从文王到武王运用的韬光养晦的谋略,其中凝结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王之造。”反映的是牧野之战,商亡周兴的沧桑之变,与前面的叙事一脉相承。大武歌诗的第三首是《赉》,是以武王巡视南国为背景,其中的“我徂维求定”,透露出武王巡视的信息,他是为安定天下而巡视。大武歌诗的第四首是《般》,叙述武王对南国的经营,其中的“陟其高山,堕山乔岳”,是展示武王在南国的行迹。他登临高山放眼四望,产生对分封制度得以确立的自豪,联想到支流汇入黄河的景象。大武歌诗的第五篇是《时迈》,以周公、召公分治为背景,其中出现的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太平景象,以及武王对黄河高山的祭祀。从《酌》到《桓》,这首诗所叙述的事件是连续出现的,在历史上实有其事,它的叙述具有完整性和纪实性。

大武歌诗叙事的纪实性,继承的是周族祖先颂歌的传统,有其历史渊源。不过,由于大武歌诗用于宗庙祭祀和高级别礼仪,每首演唱的时间不能太长,这就限制了它的篇幅,叙事不能充分展开,见不到细节描写。尽管如此,这组诗毕竟确立了一种传统,那就是祭祀用诗的叙事性和纪实性。综观《诗经》三颂,抽象赞颂祭祀对象的作品极其罕见,而纪实性的叙事则是经常见到,许多歌诗是以纪实性叙事为主。这种颂诗形态的生成,大武歌诗具有典范意义。

大武歌诗是以牧野之战,商周鼎革为题材,对于战争无法回避。可是,这组歌诗贯穿的却是偃武修文理念,带有鲜明的礼乐文化特征。开篇《武》称以周代商是“胜殷遏刘”,周人战胜殷商,是制止商纣王暴虐杀戮,是以仁义取代严刑酷法,突出它的正义性。大武乐章的第二首《酌》,以牧野之战为背景,诗中强调文王、武王的“遵养时晦”,言外之意,伐商杀纣完全出于被动,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牧野之战的描写,只用了短短的四句诗,没有提到战争的残酷性,没有出现血腥的场面。《大雅·绵》写道:“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大雅·思齐》亦有“肆戎疾不殄”之语,这两首歌颂周族祖先的诗都有杀俘陈尸的场面,保留着原始野蛮的痕迹。而在大武歌诗中,战争描写得到净化,不再崇尚杀戮。大武歌诗的高潮是在第五首《时迈》,以周公、召公分治为背景。武王巡视南国,祭祀多种神灵。朝廷大臣各安其位,战争武器也都收藏起来。武王要以美德治理天下,确保社稷江山的安定。诗中也提到周对殷的战争,但是一笔带过,没有渲染。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到后来成为崇尚文德的代表作品,反复被人们传诵。大武歌诗共6首,《时迈》的篇幅最长,这种设置也可以看出鲜明的偃武修文取向。至于《论语·八佾》所载孔子称大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那是孔子以理想化的眼光审视古乐所得出的结论,认为大武未能与战争隔绝,没有达到至善的境界。但是,大武歌诗崇尚文德的倾向是历史的客观存在,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大武歌诗对于《颂》诗具有典范意义,大武舞对于先秦庙堂歌舞也有典范意义,这就是它初步确立了四成为一单元的舞蹈体制。

大武舞共六成,即由六段组成,其实它的主体部分是中间的四段。开始一段是长时间击鼓警戒,歌者长声咏叹,表演舞蹈的人处于准备状态,并没有正式开始表演,没有太多舞蹈动作。因此,第一段之能算是序幕,从第二段才正式出现舞蹈动作。大武舞的第六段,舞者“久立于缀”,在开始阶段的位置长久站立,以这种方式谢幕,表示大武舞的结束。所以,大武舞的第六段应该算是尾声,也没有舞蹈动作出现。这样一来,大武舞的主体部分是由四段组成,到第四段发展到高潮。《礼记·乐记》在论述大武舞各段的动作及内容时称:“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这是把大武舞的第五段称为乱,即乐章的末尾部分。显然,这是把第五段作为大武舞末尾的段落看待,否则,不为称之为乱。有的注家不理解这个道理,以为乱指的是大武舞的第六段,实在是一种误解。

大武舞的主体部分由四段组成,这成为先秦庙堂歌舞的基本体制。《楚辞·招魂》展示宫廷歌舞之乐,按照时间顺序分四段进行描写。相传宋玉所作的《舞赋》,也是分四段描写舞蹈。“其始兴也”为第一段,“合场递进,案次而俟”为第二段,“回身还入,迫于急节”为第三段,“迁延微笑,迟复次列”为第四段。《招魂》和《舞赋》都是分四段铺陈舞蹈动作,这说明楚国宫廷的舞蹈也是以四段为一个单元。与大武舞的区别在于,楚地的四段舞不再有序幕和尾声,是纯粹的四段为一个单元。另外,大武舞主体部分,歌舞高潮是在第四段,称为乱;而楚地的宫廷舞的高潮则是在第三段,是重点描写的对象。

《诗经》四句成章的作品较多,四是基本的组合单位,大武舞的主体也是由四段组成。无论诗,还是舞,都遵循以四为基本单位的体制,运用的是相同的结构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2006.[2] 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 杨向奎.关于周公制礼作乐[J].文史知识,1986(6).[4] 孙作云.从读史方面谈谈《诗经》的时代和地域性[M]∥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诗经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第二篇:浅析《诗经》婚恋诗

浅析《诗经》婚恋诗(2009.8.30)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学创作的优秀成果。《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字的源头,同时也是当时民俗风情的真实记录。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婚恋诗的细分类,取代表性篇章,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做出进一步分析。关键词:爱情 婚姻 起兴 艺术特色

《诗经》共计305篇,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学遗产,它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对当时社会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同时以它独特的文学修养、文学表现方法和文学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影响了无数诗人作家。

有关恋爱婚姻的诗篇《诗经》105篇,是其中最具生命力、最为强烈的旋律。这些诗篇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感染激动了几千年来的无数欣赏者。究其内容,可将此类诗篇分为两大类:情恋诗与婚姻诗。情恋诗主要表达男女恋爱期间的喜悦悲伤,而婚姻诗则主要表现夫妻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情恋诗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也是文学作品永远歌颂的主题。《诗经》中的情恋诗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慕追求、约会私赠、欢谑逗乐乃至爱情受阻和失恋的哀痛,接触到全部爱情生活、爱情心理。它们发自恋人的肺腑,既有大胆直率的表白,也有微妙婉曲的心理活动;或借助纯 1 真无邪的对话,描绘出情人邀约的风俗画;或借助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出恼人的情思。1.表追求

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的诗篇,表达对美好爱情和美满婚姻的向往,亦有对倾慕者由衷的称赞。

例如《诗经》首篇,《周南·关雎》,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诗中的称谓和场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主人公是社会上层人物。诗中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中,轻盈的身姿和娴熟的手法激起了贵族男子的强烈爱慕,致使他朝思慕想,辗转反侧,坐立不安。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第四、五章想像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全诗以关雎起兴,一唱三叹,流露出融洽欢快的情感,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从男方专注的情思着手,写如痴如醉、辗转无眠的相思和对婚礼盛况的无限憧憬。

此类诗篇中也不乏热烈率真之作。《召南·摽有梅》以梅成熟而落的过程暗示男子应该及时追求女子。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不妨先看看现代汉语译文:梅子纷纷落在地,树上剩下有七成。追求我的年轻人,切莫错过好时辰。梅子纷纷落在地,树上剩下有三成。追求我的年轻人,今天正是好时机。梅子纷纷落在地,提着竹筐来拾取。追求我的年轻人,赶快开口别迟疑。全诗分三章,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梅子渐尽喻芳华易逝,以递进的方式写女主人公日益急切的心情。女子呼唤追求者及时迎娶的直白,既是率真果敢个性的表现,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反映了上古人民的淳朴民风。

2.言相思

此类诗篇着重批露心底的爱情,诗中描写的一切,都被主观情感所笼,无论是外界景物还是心上人的身影都若即若离、亦真亦幻,具有一种难以琢磨的格调。

《秦风·蒹葭》成功塑造了一位“情痴”形象,他热切追求心仪的姑娘,然而咫尺天涯,在无边无际的思念中神魂颠倒。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全诗三章,一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间是深秋清晨,地点是芦苇丛生的河边;

三、四两句点明他所思慕的姑娘在水一方,初显恋慕之情;

五、六两句写他逆流寻觅不得见;

七、八两句写顺水寻找,仍然可望不可及,使他心急如焚。

二、三两章重章见义,反复陈说,步步加深,扣人心弦,将小伙子思慕情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诗描摹苍凉冷寂的秋景衬 托失望焦灼的情怀,情景相生,强化了主题。诗中通过时空的变换写思念的深化,加之重章叠句的运用,使本诗一唱三叹,风神摇曳,委婉有致,具有音乐性,使意境优美化,情节生动化,实属表情达意精准到位的杰出抒情诗。

《陈风·月出》是我国最早的月下怀人诗。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全诗三章,三章之间同义反复,以第一章为例,“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译文:“月出银光洒满天啊,姑娘容颜多娇美啊”,这是“赋”的手法,将感觉直接写出来。但赋中有兴,“月出皎兮”同时用来兴起“佼人僚兮”,美丽的容貌和天上的月亮一样美丽光鲜。“舒窈纠兮”形容佳人在月下舒展身姿,体态婀娜。“劳心悄兮”表达浓烈的相思生出的煎熬。此诗生动的描写了佼月当空的夜色,呈现出空灵剔透的意境美,令人神往。对佼人情态的咏叹,风姿的描绘,神韵的探求,无不尽善尽美,而且句句压韵,增强了诗的音乐美。3.叙幽会

《诗经》中绝大部分作品为周王朝建立之后创作的。周人所崇尚的礼乐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爱情的合理性。因此在封建思想得以一统天下之前,人们曾沐浴在自由恋爱的阳光下。

《郑风·溱洧》就描写了郑国青年男女在上巳节欢会,其中一对青年男女终成情侣。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 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是一幅永恒的春游图。通篇不见一个“春”字,却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艳阳高照,溱河洧河的河水冲破了冰雪的束缚奔腾流淌。祭祀祈福的日子终于来临,无数手持兰花的男女在河畔纵情玩耍。喧闹的人群里,略带羞怯的女子终于大胆相约,不知是有意推脱还是有些迟钝,男子不解风情地说自己“已经看过了”。女子没有放弃,任性地再相邀请。此处,笔锋一转,无数男女互赠芍药,游春定情。全诗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人物对话及作者的叙述,生动再现了郑国青年游春相恋的欢乐情景,充分显示了民歌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表现民众的审美情趣。

《邶风·静女》以情人幽会的场面抒写了男女青年相互爱恋的纯真情感。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的到来,心爱的人却迟迟不到,致使他心情焦躁,张望徘徊。“搔首踟蹰”以细节描写再现了主人公的焦灼之情。心爱的人来了,以彤管和荑草相赠,他万分珍爱,不是礼物多特别,只因为是爱人所赠,流露出深厚的感情。此诗在艺术特色方面率真自然颇具喜剧色彩。创作者善于抓住刹那间真实的心理活动和显露于外的行动,用简洁清新的语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给读者以,美的享受。4.抗礼法

相爱是甜蜜的,爱情出现挫折的时候却是无边的痛苦,心中的痛苦也需要发泄,于是《诗经》中就有了表达内心创伤和对礼法反抗的诗篇。

《召南·行露》即女子对已有妻室的男子强娶自己的行为的拒绝和斥责,即使男子诉讼相逼也不屈服。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诗中男子很可能是有权有势者,面对男子的横行无理,女子理直气壮,愤怒斥责,椐理争辩,表达了决不妥协的态度,显示出她捍卫尊严,反抗欺凌压迫的斗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刚毅性格。以不愿早上行路起兴,随后一连串的反问并以鼠雀相比,义正言辞,语锋犀利,宣泄心中愤懑的同时流露出去男子的厌恶。二 婚姻诗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细胞,婚姻是人类社会的纽带,先民更是十分重视婚姻问题。婚姻为主题的诗篇在《诗经》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或记叙婚嫁场面,或记录婚嫁祝辞,或描写夫妻恩爱,或表达分离之苦,甚至也有相当数量的弃妇诗,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时期人们的婚姻观念以及某些风俗习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1.贺新婚

此类作品描绘了隆重的迎亲仪式和婚庆典礼,甚至记录了赞美新人的颂歌祝辞,再现了热闹喜庆的场面。

《召南·鹊巢》是描写贵族姑娘出嫁的贺婚诗。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以鹊巢鸠占起兴,比喻女子嫁到男方家中;每章后两句点出姑娘出嫁的事实,并极力渲染男方迎亲之盛况,显示了贵族婚嫁的礼仪与排场,表现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诗中采用复沓叠咏的形式把婚礼的进程写得清清楚楚,文字简练生动。《周南·桃夭》是对出嫁女子的赞美、祝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盛开的春天,万物复苏,正是婚嫁的季节。以桃花起兴,巧妙比况少女美貌的同时渲染出婚嫁的热烈气氛。且三章重迭,便于记诵,适合仪式上反复咏唱的需要,强化了艺术感染力。全诗旋律轻快,比兴营造的欢乐气氛相容,构成有花有人、有声有色的浓艳画面,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再现了当时的民间婚俗。2.讲生活

这类诗或反映夫妻恩爱家庭幸福,或表现婚姻家庭的种种不幸,也有徭役战争带来的相思之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家庭生活。《齐风·鸡鸣》都以对话的形式结构全篇,构思新颖。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诗中当官的丈夫恋妻贪睡,不愿早朝,妻子规劝催促。全诗三章,首章,天色已明,妻子催促丈夫起床上朝,丈夫却不肯起床;第二章,妻子再次催促,丈夫仍然托辞不起;末章,妻子婉言规劝,希望丈夫以名声为 7 重,马上上朝。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侧面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生活。

《卫风·氓》是一首带有浓重叙事成分的抒情诗,以弃妇的口吻倾述从恋爱、结婚到受虐被弃的全过程,抒发了她内心的不平、哀伤、怨恨与反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 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全诗通过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和内心活动的刻画,采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弃妇与负心汉的形象。诗中弃妇性格由多情忍耐转为清醒刚强和果敢,是我国文学史上较早注意人物性格变化表现的诗篇。3.思归宁

家是生命的起点和摇篮,女子出嫁后对于生她养她的娘家,仍保持着深切的思念和依恋之情。特别是远嫁的女子,在她们的心灵深处,乡情始终不散,反映了人伦的天性。

《邶风·泉水》中卫国女子出嫁别国,思念故乡和亲人,想归宁而不得,只好用出 游来派遣心中的忧愁。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宿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以泉水流入淇水起兴,委婉道出自己归宁的念头。第二章回想出嫁之时与家人饮饯诀别的情景,归宁的念头更加强烈。第三章设想归宁途中的场景,更显思念之真切深沉。第四章思归不成,欲罢不能,只好驱车出游,宣泄心中的忧愁,但思卫地而伤情,愁更转愁。全诗叙事抒情,思绪起伏,深沉哀婉,以虚写实的手法极具艺术感染力。4.悼亡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泣如诉的悼亡诗 ,不仅仅感伤缠绵 ,更是充满血泪的哀歌。

《邶风·绿衣》便是一首沉痛的悼亡之作。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的第一、二章写睹物思人,不能释怀。“心之忧矣,曷维其己”的重复咏叹,极言思念之情,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四两章回忆亡妻的娴熟,表达感激之情。诗的感情纯真质朴自然,写出了未亡人对逝者连绵不尽的思念。

《诗经》中的婚恋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自然浑厚的艺术风格、和谐的韵律生动鲜活地记录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婚恋生活。从表追求到悼亡者,莫不坦率淳朴,感人肺腑。参考文献: 1.诗经解析 许志刚 2002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儒家经典-诗经 于夯(释注)2006 远方出版社 3.且听风吟-诗经与爱情 周穆 2008 百花文艺出版社

4.中国历代精品诗词赏析-诗经 张明辉 2006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诗颂齐桓公

诗颂齐桓公

雄才大略齐桓公,襄公次子莒女生。任用管仲为相国,礼义廉耻正民风。士农工商皆安业,隐名修实藏精兵。尊周亲邻施恩德,除邪抑暴立威名。济弱扶倾行义举,言而有信服群雄。九合诸侯谁能比,不愧五霸第一名。

春秋时期,齐桓公是一位很有作为的齐国国君。他本名小白,是齐襄公的二儿子,齐僖公的孙子,他的母亲是莒国人。齐襄公继位后由鲍叔牙推荐任用管仲为相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教导民众知道“礼义廉耻”;省刑罚,薄税赋,设法让人民富裕;铸钱煮盐与各国通商做买卖;隐其名而修其实组织和训练高素质的民兵队伍等。周天子迁都东京洛阳后,各诸侯国不去朝见,不送贡品,没人把周天子当回事,而齐桓公在管仲提议下礼尊周室,奉天子以令诸侯;挑选有污点的诸侯而攻击,消灭淫乱和篡位的诸侯,树立威望;讲诚信,让诸侯敬服。曾经九次召集诸侯会盟,后人认为齐桓公是春秋时期五霸的第一位(按时间也是最早的)。

第四篇:诗颂会总结

“春之韵”诗歌朗诵活动总结

为迎合学院三月“学风建设月”,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给同学们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我系开展了“春之韵”诗歌朗诵活动,本活动主要由我系学生会策划组织。活动很成功,活动的反响很好。活动的成功使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春之韵”诗歌朗诵于4月6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圆满落幕。在活动的前期准备中,每个人都很努力。从前期的宣传准备工作,宣传工作,报名工作准备,参赛人员筛选,以及初赛。大家各司其职,工作认真。正因为有大家的认真参与,活动才得以圆满成功。在筛选出佼佼者之后,我们开始了活动汇总的准备,将它最后以节目的形式展现在广大学生面前。从会场的布置装饰,节目的排演,参与者的奖品等等辅导员都亲力亲为和我们一起准备活动。我们的认真,付出也有回报。会场的布置装饰让每个到场的人眼前一亮,进入到诗意的氛围。节目的演出让到场的师生沉浸在那或激昂或悲愤或缠绵的诗情中。准备的精美诗集更是让许多同学踊跃参加到互动环节的游戏中。在活动的最后,莅临本次活动的嘉宾为院报发表者及征文活动优胜者颁奖。“春之韵”诗歌朗诵活动也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

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使我懂得了很多,更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这次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学习部的策划,团支部的宣传,宣传部的会场布置,秘书部的拍照取材......甚至是各个部部长的参与都是不可少的。每个人的付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此次活动更使大一的学生干事得到锻炼和能力上一定程度的提高。团队合作尤为突出。本次合作不仅是我们干事的锻炼和提升,而且也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感受到了诗词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台上同学富有深情的朗诵,更让台下观众不禁为之动容。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大学生的风采,也为我们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借鉴意义。

由于是第一次组织诗歌朗诵活动,所以在活动的一些细节上做得不是很好。虽然在活动之前我们大力的宣传了此次活动,但是并没有调动起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导致很多同学没有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活动期间,由于互动环节的游戏参与的同学过多,从而超出奖品的的预算,这也算是不足之处吧。虽然本次活动仍存在不足之处,但是我觉得这并不影响这次活动的影响与反响。而不足之处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力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屏弃不足,发扬优点,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细。

本次活动总体来说是很成功的,相信每一位到场的同学都不会后悔参加这次活动。因为这个活动使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了好处。我们学生干事要吸收此次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多取取经,努力是我们今后的活动办得越来越好。

学习部

陆柯丹

第五篇:颂红诗主持词

“颂红诗,抒情怀”朗诵比赛主持稿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举行“颂红诗,抒情怀”师生同台朗诵比赛。首先我们要感谢参赛的每一位老师,与其说这是一次比赛,倒不如说是一次师生情感的交流,是一次师生情谊的见证,我想这必将为以后的师生合作打开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些激励我们前行的红色诗歌,在岁月的流逝中,犹如一股美妙的清泉,时时荡涤着我们的心里。女:我们娓娓动听地诉说着故事 男:我们激情四溢地表达着情感

女:下面由我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和评委:

男: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女:信念,让他们懂得人穷志不短的,继而像雄鹰一样高傲的飞翔,有请徐晓艳老师和沈科吟同学为大家带来《信念的力量》

男:下面有请欣赏周红老师和朱耀、杨建军同学带来的《党 生日快乐》

女:感谢他们精彩的演讲,下面请欣赏财经系顾晔老师和施嘉莹同学带来的《青春中国》

男:五星红旗,呼啸中国的天空。五星红旗优秀的种子抖擞华夏子孙的精神,请欣赏吴莉丽、崔勤老师和徐婷、薛娟同学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朗诵《红旗祖国颂》 女:幽幽中华魂,华魂遍千年,请欣赏由俞伟忠老师和黄沁沁同学带来的《幽幽中华魂》

男:感谢老师和同学精彩的演讲,下面有请姚雪明,钱玉红老师和魏丹,陆晓梦、张晓丹同学为我们带来《师生情》

女:感谢老师和同学精彩的演讲,下面请欣赏老师钟波,同学倪舒为我们带来的《大堰河 我的母亲》 男: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感人诗篇,下面有请郭炜烽老师和周宇、黄琳同学给我门带来的《啊 祖国》

女:我们的祖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祖国壮丽而永生,请欣赏陶勇、陈颖宇、黄维老师和黄海珊、胡奔、周靖雯三位同学带来的《祖国颂歌》

男:五千年,烙印深深,五千年长路漫漫,五千年辛酸苦楚,五千年自强不息,祖国我歌颂你,请欣赏邹玲玉老师和韩善斌同学带来的《祖国颂歌》

女:下面请欣赏曹诗红老师和朱蒙琪同学带来的《我是中国人》

男:六十多年的盛世中国告诉你一个人间传奇,六十多年的盛世中国告诉你一个时代的规律,请欣赏章渝老师和丁凤同学带来的《盛世中国》

女:我们爱你中国,爱你博大的胸怀,爱你恢弘的气魄,请欣赏周美娜老师和李彬同学带来的《我爱你中国》

男:下面请欣赏胡红敏老师和季梦婷、陈园园同学带来的《祖国我们和你在一起》

女:最后我们一起欣赏由王志老师和范蒙蒙、薛雨晴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我们爱你啊 中国》

男:此次“颂红诗,抒情怀”师生同台朗诵比赛既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也让我们在倾听与朗诵中享受了红歌的韵律,回味了高尚的境界。

合:“颂红诗’,抒情怀”师生同台朗诵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参与。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44888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