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邀请舞教案
中班舞蹈:请你和我跳个舞
活动目标:
1、基本掌握邀请舞的跳法,学习在音乐间奏处找朋友。
2、两人一组,合拍协调的完成动作,体验与朋友一起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两位教师事先排好邀请舞。
2、小红星,个数与幼儿人数相等,贴在幼儿右手上。
3、邀请舞音乐,录音机。教学重难点:
学习邀请舞的跳法,在音乐间奏处找朋友。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韦老师带来了一段好看的舞蹈,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教师播放音乐,两位教师边唱边跳邀请舞。
2、区分左右。
师:我们的舞蹈好看吗?请给我们鼓鼓掌吧!你们想不想学呢?(想)师:在学跳舞之前,大家先要学会一个本领,那就是分清左右。哪是左,哪是右?请你小手举一举。
教师告诉幼儿贴着小红星的手是右手,同时让幼儿练习伸右脚、伸左脚。
3、学跳邀请舞。
1)学习男女不同的邀请动作。
教师简单介绍邀请舞和别的舞蹈的不同:首先,邀请者应走到另一个人的前面,用动作告诉对方“我想邀请你跳舞”,而另一个人也用动作回答对方“我愿意和你跳舞”。两位教师示范男女不同的邀请动作,然后哼唱乐曲第1、2小节,要求幼儿合上音乐节拍,在第一小节做邀请状,第二节还原。
韦老师——男孩动作:双腿并拢站直,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背后,弯腰做邀请状。
配合老师——女孩动作:双臂自然垂于体侧做拉裙子状,右脚向后,脚尖点地,双腿屈膝半蹲。
请全班小朋友边念歌词边学习舞蹈邀请动作。2)教师清唱歌曲,放慢速度,请全班幼儿边唱边跳。3)请小朋友分男女两两相对听音乐尝试跳邀请舞。
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提示动作要领,提醒幼儿分清左右,注意在舞蹈中眼睛要看着对方。
4)请小朋友分男女听音乐尝试跳邀请舞,要求幼儿第一段跳完后在间奏处要交换舞伴,重新找到一个好朋友跳舞。
幼儿两人一组和合拍协调的舞蹈,注意与对方用目光交流,体验共同跳邀请舞的快乐,知道在间奏处交换舞伴。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可棒了,学会了一个新本领——跳邀请舞,今天回家后你们可以自己边唱边跳,再请
爸爸或妈妈一起跳舞,好吗?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教案《欢乐邀请舞》含反思
大班教案《欢乐邀请舞》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大方,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跳邀请舞,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欢乐邀请舞》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的:
1.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跳邀请舞。
2.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大方,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纸4张、记号笔
2.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
(一)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
1.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需要用你的耳朵去听。(幼儿欣赏音乐)
2.师:喜欢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听辨乐句,在每一乐句的句首处拍一下手。
1.师:我们在乐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找找有几个乐句。(教师边拍手边有语言轻轻提示)
2.师:拍了几下手?也就是有几个乐句?
3.师:请你们自己试着在乐句开始时拍一下手。
二、创编动作
(一)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老师选择动作进行记录。
师:现在请你们在这里找个空的地方,让老师看到你们每个人的动作。跟着音乐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播放前半部分音乐,教师记录幼儿的动作)
(二)幼儿根据图谱学习舞蹈动作。
1.师:这个动作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像在做什么?
2.师:让我们边做动作边走起来吧,前奏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准备。
(三)听音乐表演舞蹈动作
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谱做动作的,如果我们不看图谱能记下这些动作么?(幼儿转身记忆动作)
三、跳邀请舞
(一)讨论并学习做邀请的动作。
1.师:今天我们跳的是邀请舞,应该要有邀请的动作,你会怎样邀请朋友呢?请你来试一试?(教师示范,作提升:动作到位,一乐句做一次邀请)
2.师:邀请朋友应该有礼貌,眼睛应该看谁?去找个朋友试一试邀请的动作。(关注眼神的交流)
(二)老师完整表演邀请舞,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跳邀请舞的方法。
1.师:我先来做邀请者,你们在圈上做什么动作呢?
2.师:你们看,我在什么时候把朋友轻轻地请进来的?现在邀请者变几个了?
3.师:现在有几个邀请者啦?邀请者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全被邀请完了,这样的邀请舞喜欢吗?(如果发现到邀请时还没有找到朋友,应马上引导:我们应该在哪个乐句就应该找到朋友?)
(三)幼儿学跳邀请舞,在舞蹈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师:让我们继续跳舞吧。
2.师:跳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多人找一个朋友,应该及时调整)
(四)集体跳邀请舞,感受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结束:
.师:今天学的开心吗?原来大家一起跳舞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好吗?
反思:
今天,我开了一节舞蹈课《快乐邀请舞》,上完这节课后我感想很多。我很喜欢这节课,总体来说我对自己上的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这个活动的教案设计是比较成熟的,环节设计循序渐进,遵循人体的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并且活动选材也比较新颖,虽然也是学习舞蹈,但内容是学习一个邀请舞,邀请舞不会乏味枯燥,可以更多的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重点主要把握在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和学跳邀请舞两个方面,创编动作环节相对把握较好,创编动作的时候,我在活动之前首先预设了许多的动作,都是幼儿容易想到容易做出来的动作,并且对这些动作的提问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最后把每个动作总结成优美的语言,这是为了在活动中更好的引导幼儿,启发幼儿的记忆,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堂驾驭,以免发生语言障碍。在幼儿创编的时候,再发现较美观较有创造性的动作,进行简笔画记录,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动作创编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这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中掌握舞蹈动作,但是在语言的指导上还是有所欠缺。
到后面的学习邀请舞的环节时,学习邀请的动作这个环节没有配合音乐尝试,所以幼儿比较生疏,因为还没有掌握,所以整个舞蹈连贯性不好。问题就是学习邀请动作与整体舞蹈的协调的要求讲的不够清楚,动作的节拍也没有讲述清楚。其实教案原来设计是2拍一个动作,做4次。然后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稍作了修改,改成了4拍一个动作,做两次。在活动的时候还是没有讲清楚要求,导致有的幼儿4拍一个动作,有的幼儿2拍一个动作,甚至有的幼儿不会做。但是在这里注意到了细节的把握,如:做邀请动作的时候引导幼儿眼睛要看着对方,脸上要带着微笑,有礼貌的邀请。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有三个幼儿同时去邀请了一个幼儿,后来她们中有两个后到的主动离开了,这是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提问。“如果有两个或者三个邀请者同时去邀请一个人,怎么办呀?”问题抛出来,大多数幼儿没有反映,但是有几个幼儿说出来“晚来的去找其他的朋友”。也及时解决了问题。
其实,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对这个活动的理解的不够深入彻底,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教案,幼儿的反映也是十分的好,她对整个活动的理解与我是不同的,我只停留在了活动的表面,理解的很浅,而她是把活动内化为了自己的东西,把握了活动的内在含义,再给孩子,孩子接受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小百科:跳舞通常指伴随音乐按照有节奏的步伐而移动,或者单独一个人,或者带一个舞伴,或者以集体形式,是为了好看或是追求某种涵意。
第三篇:快乐邀请舞教案 谭维东
大班舞蹈活动《快乐邀请舞》 执教:谭维东
一、活动目标:
1.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能完整表演。2.知道并了解邀请舞的礼仪与方式。
3.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的表现自己,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根据图谱练习舞蹈动作并能熟记。
活动难点: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纸4张、记号笔
2.舞蹈音乐
3.在地上用胶带贴一个大圆圈
四、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
1.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
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需要用你的耳朵去听。(幼儿欣赏音乐)师:喜欢么?听了有什么感觉?你想做什么? 幼:做动作、跳舞。
2.听辨乐句,在每一乐句的句首处拍一下手。
师:那么这么还挺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下吧!请要求:现在我们在乐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找找有几个乐句。(教师边拍手边有语言轻轻提示)
师:拍了几下手?也就是有几个乐句?
师:请你们自己试着在乐句开始时拍一下手。(第二遍幼儿自己试,老师提醒)
(二)创编动作
1.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老师选择舞蹈动作进行记录。
师:今天东东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举办一场舞会,如果就用这一首曲子,你想做哪些舞蹈动作呢? 现在请全体起立,让我们跟着音乐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吧。(播放前半部分音乐)
师:你们的舞蹈表现力真好,我发现刚刚有几个小朋友的动作非常好看,我们来请他们做下示范吧。音乐完后请个别小朋友示范并以图谱方式记录,再集体学习该动作,请—画—学)。
2.幼儿根据图谱练习舞蹈动作。师:现在你们创编了几个动作了? 幼:四个 师:让我们把这四个动作连起来试一试吧!(不踏脚跳一遍,提示边做动作边踏脚再跳一遍)
3.听音乐表演四个乐句的动作。
师:前面我们知道了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现在我们有几个动作?
师:四个动作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做(几个?)动作。师:那我们可以一个乐句配一个动作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第一遍:幼儿跟着音乐熟悉节奏,并提示图谱。第二遍:增加难度,不看图谱幼儿自己做动作。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谱做动作的,如果我们不看图谱能记下这些动作么?(需要给你们一点时间去记一记吗?幼儿转身记忆动作再根据音乐做舞蹈动作)
(三)跳邀请舞
1.讨论并学习做邀请的动作。
师:请小朋友们坐在圆圈上面休息一会儿,你们刚刚跳得真棒!现在我们可以参加舞会了,我们一起来跳邀请舞吧!邀请别人应该做什么动作?(师带领幼儿在圆圈内示范并提炼邀请的动作)
2.老师完整表演邀请舞,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跳邀请舞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站立在圆圈上面,我现在做邀请者,请你们注意看老师是怎样邀请别人的,是在哪个动作之后邀请的?你们在原地跟着跳并等待被邀请。(教师跳完整邀请舞幼儿可以跟着原地跳舞蹈动作)师:我是在哪个动作之后去邀请的? 幼:第四个动作
师:那我是在什么动作之后把朋友请进来的?之后又是什么动作呢?(再次放请进的剪切音乐)幼:请的动作之后。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第一遍邀请)
师: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面对面站好。教师和幼儿一起试一试。
(集体第二遍邀请,提升:动作到位,有礼貌的眼神交流一乐句做一次邀请)
3.幼儿完整跳邀请舞。
刚刚东东老师去邀请了一个小朋友,现在邀请者变几个了? 幼:两个
师:2个会变成几个呢?猜猜4个会变成多少个呢?8个呢?邀请者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全被邀请完了,这样的邀请舞好玩吗?(教师带领幼儿继续跳完整个邀请舞)
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应该在音乐的第一拍变换舞蹈动作,及时的请进好朋友)
师:让我们继续跳舞吧。(老师离开至旁边用语言提示)(提炼出现的问题:1.如果发现到邀请时还没有找到朋友,应马上引导:我们应该在哪个动作完过后就应该去邀请朋友?2.请进来的时候要跟着节奏加快速度)
4.集体跳邀请舞,感受共同舞蹈的快乐。
师:想再来一次吗?(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再跳一遍,这一次可邀请老师)
5.延伸。
师:今天我们参加了舞会,学跳了邀请舞,我们去邀请更多的朋友来一起跳舞吧!
第四篇:大班邀请舞:《草原小牧民》教案
大班邀请舞:《草原小牧民》
设计意图:
蒙古族舞蹈生动活泼,真实的再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大班幼儿对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舞蹈语汇,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和表现的能力。《指南》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从而帮助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为此,我尝试改变传统的舞蹈学习方式,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幼儿自主创编为主,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跳邀请舞,为幼儿提供自主表现、合作表演的机会。为激发幼儿创编表演的兴趣,我选择了《挤奶舞》这首蒙古族音乐,其节奏鲜明,旋律欢快活泼,营造了蒙古族舞蹈的表演氛围,易于幼儿感知理解与学习表现。实施策略:
1.游戏情境贯穿。
以小牧民游玩——比本领——跳邀请舞为线索,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自主创编、合作表现,充分体验与表达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2.幼儿实践尝试。
让幼儿成为舞蹈的主人,在自由创编中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展示交流中分享蒙古族舞蹈的不同动作,在相互学习中提升动作的表现力。3.教师引领提升。
用恰当的指导语帮助幼儿掌握蒙古族舞蹈动作的特点,体验当小牧民的愉快情绪。如运用“挤奶时眼睛看着哪里?怎样挤奶小奶牛会更舒服?”的问题引领幼儿眼睛注视奶桶、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挤奶。4.标志角色辅助。
通过设置“小红马”“小黄马”的标志,帮助幼儿明确邀请者与被邀请者的角色转换,有效解决活动的重难点。活动目标:
1.了解蒙古族舞蹈欢快豪放的动作特点,学习蒙古族邀请舞。
2.尝试创编挤奶、射箭、摔跤等蒙古族舞蹈动作,能骑马邀请同伴合作表演。
3.体验与同伴跳蒙古邀请舞的快乐。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蒙古族舞蹈欢快豪放的动作特点,学习蒙古族邀请舞。
难点:能创编挤奶、射箭、摔跤等蒙古族舞蹈动作,能骑马邀请伴合作表演。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大草原图片、音乐)
2.经验准备:(1)有玩猜拳游戏的经验;(2)对蒙古族舞蹈有初步的了解。活动过程:
1.出示蒙古大草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特点。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旋律。
提问:“听一听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2)结合“蒙古大草原”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蒙古族人喜欢做的事情并讲述。
提问:“蒙古族人生活在哪里?他们都喜欢干些什么?”
2.根据乐曲旋律创编动作,进一步学习挤奶、摔跤、射箭的动作要领。(1)幼儿随音乐节拍自由创编蒙古族舞蹈动作。
提问:“请你合着音乐,用动作告诉大家蒙古族人们在干些什么吧!”
(2)请个别幼儿展示蒙古族舞蹈动作,教师引领提升挤奶、射箭、摔跤等动作要领。
教师用情境化的语言引领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如挤奶:“挤奶时眼睛看着哪里?怎样挤小奶牛才会舒服?”
(3)幼儿两两结伴巩固练习动作,教师用有节奏的语言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提问:“刚才你们创编的动作又好看又神气,请你找一个小伙伴比试比试!”
3.师幼共同随音乐节拍完整进行舞蹈,进一步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1)欣赏教师舞蹈表演,熟悉舞蹈顺序。
提问:“老师把你们刚才创编的动作编成了一个小舞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2)师幼在座位上共同随音乐节拍进行练习。
提问:“刚才我都做了哪些动作?挤奶几次„„我们听着音乐跳起来吧!”
4.师幼合作共同练习蒙古族邀请舞,体验游戏的快乐。
(1)教师示范骑马邀请伙伴,引导幼儿掌握邀请的动作。
提问:“草原这么大怎样去又快又方便?我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找到了伙伴站好!”
(2)师幼共同示范骑马邀请伙伴,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同伴配合的动作要领。
(3)请2名幼儿尝试邀请伙伴,教师提醒幼儿在前奏结束时找到伙伴共同表演。
(4)创设骑 “小红马” “小黄马”去草原游玩的情境,引导幼儿交替扮演邀请者进行游戏。
(5)欣赏教师猜拳游戏示范,引导幼儿掌握交换位置猜拳的要领,并进行游戏。
提问:“这一次邀请舞的最后有哪些变化?”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创编了好玩的蒙古族邀请舞,以后我们还可以把创编的其他动作玩到游戏中,让我们骑上马儿回家吧!”
第五篇:竹竿舞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竹竿舞节奏。XX X XX X2、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个别小朋友可以认识并学习小跳步。
3、体会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竹竿舞视频、MP3音乐、粗竹竿2根,细竹竿2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老师带了很多特别的朋友来和大家认识呢!
2、播放视频竹竿舞。竹竿舞视频的出示十分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二、学习基本节奏 XX X XX X(合合开,开开合)。
请小朋友来拍。
三、学习舞蹈动作
①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下面老师来当兔子妈妈,你们来当小兔子。
② 师:妈妈这支兔子舞好不好看,请两个能干的小兔子上来和妈妈一起来表演兔子舞吧!(两个小朋友上来跟随音乐一起表演舞蹈)
师:这两只小兔子表现的真棒,妈妈要奖励给他们兔子国王的兔子勋章!(奖励胸章)
③ 师:还有哪些小兔子想要上来表演?(邀请一组小朋友上来表演,并奖励胸章)
四、室外实践
教师: 小朋友们,和兔子妈妈一起去采蘑菇吧。
布置一个草地的情景,带领幼儿跳集体舞,体验大家一起跳舞一起游戏和合作的快乐。体验小兔子采蘑菇勤劳的情感,激发幼儿学习跳跃的念头。搭好竹竿,用学会的节奏敲竹竿。幼儿敲击,教师跳竹竿舞。过程中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参加到竹竿舞中,须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跳。
五、放松
播放舒缓音乐,做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在竹竿舞开始前,先教会孩子们基本的节奏。在动态舞蹈活动后,又可在安静温馨的放松音乐中结束课程,能做到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