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诚信小故事

诚信小故事



第一篇:诚信小故事

古今中外诚信小故事

甘做傻子的唐祁

古有歙州人唐祁,其父向人借钱。结果借出钱的人把借据给丢了。唐祁在对方没有凭证的情况下还是把钱还了。后来有人拿着拣来的借据前来要钱,唐祁又把钱给了人家。人们把这件事情当作笑谈四处传播。唐祁却说:‚前者是实有的事,而后来的借据也的确是真的,有什么理由不还钱呢?‛

唐祁的两次还钱,以现代社会的行为准则与商业法则来衡量当然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这种看来不合常理的行为背后,却是一个商人坚定的诚信意识,亦折射出中国商业中悠久的‚诚信‛传统。而‚有借有还‛这一诚信问题中最最基本的意识,到今天居然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痼疾,不无讽刺意味。每多一桩‚赖帐‛事件,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就会下降一步,借贷的风险也就进一步加大,急需资金的企业贷款难度也就相应被提升。就哪些恶意赖账的债务人而言,‚信誉‛的丧失,不管是对企业还是个人自身都意味着下一步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欠债不还的赖账行为只不过是贪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罢了,对任何追求长远利益的企业或个人而言都是不足取的。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二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四十大板!‛赵乡绅和李财主吓得瘫倒在地,衙役把他们拖到一边狠狠地打了起来,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杖刑完毕,白居易斥道:‚周至县就是被你们这些不法之徒搅得乌烟瘴气,今日责打,就是要你们今后奉公守法,老实做人。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我看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吧!‛

幼年时的华盛顿曾经用一把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鞋匠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他没有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十几岁时当上了村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的诚信让他每到一处,都备受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不讲诚信。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就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然而,同样是美国总统的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无独有偶,第42任美国总统威廉〃杰斐逊〃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两位总统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而另两位却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了污点。

诚信应从小事做起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深刻了解诚信的利与弊

诚信带来的成功

北京有一家服装公司,这个公司的一个采购员到广东订购一批价值三十五万元的面料。当他把样品带回北京后,发现面料有拉丝的现象,没有达到质量的要求,他立即要求取消订货。董事长得知此事后,马上对采购员说:‚面料拉丝,对方有责任,你更有责任,为什么在签订合同前,没有发现这个情况?我们不能因为你看走了眼,就为这三十五万元出尔反尔,取消合同!你明天就带着钱飞到广东,并向对方道歉。‛结果北京这家服装公司赔了近百万,但是却为此赢得了信誉。如今,这位广东客户已成为北京这家服装公司固定的原料供应商,他们总能最先得到最新的市场流行面料。

诚信给人带来的成功显而易见,然而接下来的两个真实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学生,在大学期间成绩优秀,毕业前就通过了‚托福‛和GRE考试,被美国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而且成绩高得令那些招生的美国教授咋舌。他到学校不久的一天下午,女导师给他派了任务,让他从2点到3点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实验室里刚好有一部电话,可以打美国境内的长途。结果他从2点到3点的一小时里,共打了40分钟的长途电话,和在美国的同学、亲属聊天。而在美国,用公家电话办私事是很犯忌的。

过了几天,导师偶然从办公室记录电话的电脑上发觉了,非常生气,就把他叫来询问:

‚那天下午2点到3点,你在做什么?‛

‚按照您的要求做实验。‛

‚除了做实验,还做什么了吗?‛

‚没有,我一直在专心地做实验。‛

女教授气得头发都快竖起来了,但她克制住自己。几天以后,校方宣布:这个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被开除了。

下面这侧故事是中国一位物理学家亲口所说:

一次,他的一个研究生和一个同学一起上街,在商店里捡到一个钱包。这个学生出了个‚馊主意‛,他让那同学把钱包交给商店保卫部门,自己再去冒领。后来真正的失主来报案,事情败露。这位物理学家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学生开除了。他说:‚我不信任他,如果将来做实验,他擅自修改数据怎么办?‛

两位教授的风范,反映了科学家对不诚实的痛恨。因为‚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老实的人不能干这行。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喜欢不诚信的人,因为跟这种人打交道不保险,老得提防上当。

第二篇:有关诚信小故事

“内不欺已,外不欺人”。诚信,是中华民话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一个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诚信小故事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有关诚信小故事:郁离子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有关诚信小故事: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有关诚信小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有关诚信小故事:土山三约

徐州兵败,关羽被困土山。曹操派张辽以“三便”劝关羽降曹:一者可保甘,糜二夫人的安全;二者可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关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约’:

一、今降汉不降曹;

二、请给二位嫂子俸禄,单独居住,不论何人不许入门;三,只要一旦知道皇叔的下落,辞曹归刘而去。三者缺一不可。

三约体现了关公对汉室,对刘皇叔的忠诚,在文字上约法三章,表明他对兄弟桃园结义承诺的践约之志。

核心要点:做人要讲诚信,不讲诚信的人可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的,不要失信于他人。同样他人借钱于你,你不自觉的去还,他下次还会借钱给你吗?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失信于他人别人会来帮你吗?

有关诚信小故事:李苦禅焚画祭亡友

画家李苦禅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画艺精湛,而且人格质朴。他长于画鹰、竹、莲、梅等题材。鹰是阳刚的倾向,竹是刚正不阿的象征,莲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画品如人品,这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他常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苦禅心地宽厚,待人诚挚,尤重信义,言出必行,不计得失。

有一次,李苦禅在家中正忙着作画,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俩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旧事,甚是欢娱。末了,老友将要起身告辞,才不好意思地说:“不瞒你说,今天我是来求画的,不过我看你作画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不待老友说完,李苦禅爽朗地笑了起来,“老兄何必这样客气呢?凭你我的交情,一幅画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还请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兴得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可是随着李苦禅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因为事务缠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有一天,老友的儿子突然登门,臂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其父已于目前病故的噩耗。李苦禅惊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伤之中又禁不住满怀愧疚。应人之事未了,而所应之人已去,如何能让自己心安呢?

夜深人静之时,李苦禅在书房里神情凝重,他缓缓地铺展开一张洁白的宣纸,细细地研好墨,然后挥毫作画,时而运笔如风,时而精雕细琢,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画罢,他又郑重地题上了老友慧鉴的跋款,并盖上了平时自己最喜爱的印章。之后,李苦禅携画来到后院中,满上两杯水酒,点燃一支高香,洒一杯酒在地,双手举画。对天遥祭道:“吾友见谅,苦禅疏懒,未得一了心愿却惊闻老兄仙去,追悔莫及。今作《百莲图》,焚之以追偿所愿,老兄在天有知,苦禅岂敢无信?”拜完后,划着火柴,将精心制作的画作,化作了一团鲜红的火焰。

李苦禅的奇怪举止惊动了他的儿子,他跑出来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李苦禅叹了口气,详述了事情的经过。儿子听后有些不解地问:“您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给他画。再说,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画了画给他,他也无从知晓了啊?”听儿子这样说,李苦禅抬起头,正色道:“过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应人之事,岂可食言?老友无知,而我心有知。”

事后,李苦禅一再嘱咐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苦禅大师看来,“诚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诚”字,就是强调对信的遵守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这种诚信能够超越时空与生死的界限,应之于心,遵之于心,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的释然。

诚信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地有信于人,更要有信于己。

有关诚信小故事:韩信报恩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闻名的军事统帅,他身世贫贱,从小就落空了双亲。成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肯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富,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糊口,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与本地的一个小官有些友谊,于是常到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费饭,可是时候一长,小官的老婆对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的时候,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很恼火,就与这位小官绝交了。

为了糊口下去,韩信只好到本地的淮水垂钓,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本身带的饭菜分给他吃,如许连续几十天,韩信很受打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必然会好好酬报你的。”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儿膝下有黄金,不克不及本身养活本身,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但愿你酬报我。”韩信听了很忸捏,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有关诚信小故事:晏殊树信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第三篇:诚信小故事

诚信小故事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2、那天,小明的橡皮擦没有带,就向小红借。小明说:“小红,你能借给我橡皮擦吗?明天我就还给你!”

“可以,你拿去用吧!”小红爽快地说。

第二天,小明没有把小红的橡皮擦还给她。又对小林说:“小林,你能借给我铅笔刨吗?明天我就还给你!”

“可以,你拿去用吧!”小明就把小林的铅笔刨拿走了。

第三天,小明还是没有把小红的橡皮擦和小林的铅笔刨还给他们。又向小刚借铅笔说:“小刚,你能借我一支铅笔吗?明天我就还给你!” “不可以!”小刚很坚决地回答。“为什么呀?”小明很惊讶。“因为你借了东西总是不及时还给人家,失去了别人对你的信任。如果你不改正不诚实、不守信用的毛病,我们永远都不会和你做朋友!” 小明害羞地低下了头。

《司马光诚对买马人》

宋神宗时,司马光说要闭门著书,吩咐家人将他的马卖掉。家人与一位老者谈妥五十钱,第二天成交。司马光听了家人的汇报后说:“这马有病,我怎么忘了交待?明天你要对买主说清楚,这马有肺病。”家人说:“做买卖,哪有全说实话了?”司马光说:“话可不能这么说,让人家用一匹好马的钱买一匹病马,这不是骗人是什么?这样的事咱不能干。”左邻右舍知道这件事后,纷纷称赞司马光为人诚实。

3、《我不能失信》主要讲的是宋庆龄奶奶小时候诚实守信的事。有一次,宋庆龄一家要去伯伯家,宋庆龄也非常想去,因为伯伯养了几只可爱的鸽子,还答应送一只给宋庆龄。可真当全家要出门时,宋庆龄突然想起下午还要教同学小珍折花篮,于是就毫不迟疑地决定留下来等小珍。家人劝说宋庆龄可以向小珍说明情况改天再教,可宋庆龄怎么也不答应。她说,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失信。宋庆龄奶奶那么小的时候就这么守信,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3、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5、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6、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7、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8、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9、最大限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10、诚实守信是面明镜,不诚实的人在他面前,都会露出真相。

1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12、诚实是上策。

13、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诚信为先决条件。

14、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15、诚信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善于欺骗的人,永远到不了桥的另一端。

16、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

第四篇:诚信小故事

接着我们欣赏第二个小故事,《司马光诚对买马人》

宋神宗时,司马光说要闭门著书,吩咐家人将他的马卖掉。家人与一位老者谈妥五十钱,第二天成交。司马光听了家人的汇报后说:“这马有病,我怎么忘了交待?明天你要对买主说清楚,这马有肺病。”家人说:“做买卖,哪有全说实话了?”司马光说:“话可不能这么说,让人家用一匹好马的钱买一匹病马,这不是骗人是什么?这样的事咱不能干。”左邻右舍知道这件事后,纷纷称赞司马光为人诚实。

《我不能失信》主要讲的是宋庆龄奶奶小时候诚实守信的事。有一次,宋庆龄一家要去伯伯家,宋庆龄也非常想去,因为伯伯养了几只可爱的鸽子,还答应送一只给宋庆龄。可真当全家要出门时,宋庆龄突然想起下午还要教同学小珍折花篮,于是就毫不迟疑地决定留下来等小珍。家人劝说宋庆龄可以向小珍说明情况改天再教,可宋庆龄怎么也不答应。她说,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失信。

宋庆龄奶奶那么小的时候就这么守信,真是我学习的榜样。4 晏殊诚实守信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女: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接着请xxx再来讲讲《小樱桃树的故事》的故事

小樱桃树的故事

庄园中有一个很大的果园。每到收获的季节,一只只硕大的苹果、一个个红色的樱桃垂挂在绿叶丛中,真是惹人喜爱。

一天,小乔治在家里发现了一把新斧子。很快,他就成了这把斧子的“主人”。带着它跑进花园,用它削小草、砍树枝,玩得可开心啦!玩着玩着,突然他想到:“父亲能抡起斧子砍倒大枝,我能不能抡起斧子砍倒小树呢?”正巧,在他的前面不远处有一棵小樱桃树,于是小乔治跑上前,抡起斧子向小樱桃树砍下去,一下,两下„„刚砍了七下,小樱桃树就倒下了。

黄昏时分,当父亲发现花园被弄得乱七八糟,他十分喜爱的那棵小樱树也被人砍倒了,非常生气。他怒气冲冲地走进屋里,厉声问道:“谁把我的樱桃树砍倒了?”

小乔治这是明白自己闯了祸。但他仅仅犹豫了片刻,然后突然抬起头看着爸爸,态度诚恳地说:“爸爸,我不能说谎,是我用斧子把树砍坏了,我愿再栽上一棵,以后再也不砍了。”

小乔治的话音刚落,他父亲满脸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并称赞小乔治“诚实的行为胜过一千棵樱桃树的价值。后来,小樱桃树的故事传开了,“我不能说谎!”也成了小乔治为人的写照。男:正如小乔治的父亲说的:“诚实的行为胜过一千棵樱桃树的价值。”我们也要用诚实的行动感染我们周围的人。然后请xxx在讲一讲《小列宁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小列宁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

大家还记得列宁吧,他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着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他非常淘气,以前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他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女:有句俗话说得好:做贼心虚。不诚实一样会遭良心的谴责,也会心虚的。为了自己能够心情愉快地成长,让谎言从我们身边消失吧。男:长久流传的故事依然富有魅力。今天听了仍让人感慨不已

甲: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乙:诚信是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丙:诚信是前进的路,随着开拓的脚步延伸。丁: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齐:诚信胜于生命,如果生命的宝石用诚信镶边那么就会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甲乙:诚信,像来自远方的小溪 甲:它清澈见底,可以洗涤万物。

丙丁:诚信像山峰

丙:它直刺苍穹,不会退却不会畏惧,可以撑起茫茫天宇,丁:它是大地的甘霖,可以阻挡一切邪恶,可以给干涸的生命以生动的色彩

齐:诚信像大海拥有广阔的胸怀,容纳五湖四海的朋友 丙:诚信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甲:诚信是一篇议论文,严谨而准确。

丁:诚信是一首长诗,优美而隽永,伴随我们走过一生。乙:诚信是生活中变化的高手

甲丁: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是商人的诚信; 乙丙:清正廉明,奉公执法是公仆的诚信; 齐:诚实守信,遵守诺言是朋友的诚信„„ 甲:小时候,母亲总教导我们不要说谎; 乙:长大了,父亲总是说做人要遵守诺言;

丙:工作了,社会总是要求我们办事公正,不毁合约;

丁:年老了,回顾经历的一生是否等到了诚信,是否珍视这一品格。齐:诚信贯穿人的一生,为你赢得信任与支持,为你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甲乙:让我们用一方沃土种植我们坚定的信念,丙丁:让我们用一阵春雨洗净我们执着的追求,甲乙:让我们用一束阳光铸就我们坚韧的意志,丙丁:让我们用诚信超越一切庸俗。

齐:人生路上,诚信最可贵!人生路上,诚信最可贵!

第五篇:诚信小故事

诚信小故事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