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 《小王子》中的象征意蕴的分析
(英语系经贸英语)国外对华“双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白雪公主》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论翻译的艺术
An analysis of the “never lost” qualities on Hemingway and his Sun Also Rises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中西方酒文化对比分析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
论商务谈判桌上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谈判的影响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留给世人的礼物 英汉文化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Psychoanalytical Study of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论委婉语的翻译 从文化角度谈商标的中英互译 英语中显性和隐性的性别歧视
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策略及教学启示 《喜福会》的女权主义解读
从《画皮》及《暮色》比较分析中西人鬼文化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试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44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
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 46 《紫色》后殖民语境中耐蒂的觉醒 47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49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
论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以《玻璃动物园》为例 51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浅谈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3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54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 55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56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 57 浅议商标品牌的翻译 58 论翻译的艺术 59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62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 63 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
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
《傲慢与偏见》中金钱与婚姻的关系
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女性人物塑造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67 探析《越狱》中Michael的性格特征及成因 68 文化语境下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70 英汉“批评”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71 从广告分析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心路历程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74 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广告语中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探讨 75 从莎士比亚女性主义意识浅析《驯悍记》主角凯瑟琳娜 76 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78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 79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81 从《热爱生命》看杰克•伦敦的生命观 82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The Awakening of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84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87 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文化词的翻译 88 从大卫•芬奇《七宗罪》看宗教极端主义 89 鲁迅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Network Language 92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
《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 95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
The Strategies i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ly-loaded Words 98 方位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99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 100 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海明威的生态意识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102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
阶级矛盾导致的爱情悲剧―<<呼啸山庄>>解读 104 英语委婉语成因及其在政治方面的应用 105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语言学视角 106 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107 中英文名词性后缀的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108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109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111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李尔王》中弄人的形象分析 112 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 113 身势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14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17 《榆树下的欲望》中艾比•普特曼悲剧的根源
118(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 119 论《少奶奶的扇子》中的扇子 120 《飘》中斯嘉丽人物性格分析 121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123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Oscar Wilde’s 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Fairy Tales 125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127 汉民族节日名称英译中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和雪莱的比较研究 129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浴火凤凰——美国黑人作家眼中的黑人生活 131 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133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Jane Austen’s Cinderella Complex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36 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 137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 138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 140 《远大前程》与《名利场》叙事技巧比较研究 141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42 英语委婉语的内涵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声声慢》英译研究 144 从归化角度分析英文广告的汉译
The Greatness of Jay Gatsby—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of The Great Gatsby 146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 147 紧身胸衣和缠足:十八世纪欧洲和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解释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149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150 怎样结束诗歌:罗伯特•洛威尔的结尾
151 论《推销员之死》基于传统希腊悲剧的发展 152 Enhance Listening Aptitude through Music 153 从同化的角度看英语中的中文借词 154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 155 生存与对话—浅析《非笑之事》
156 论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中的弗洛伊德主义
157 浅析中西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158 商标翻译的本土化研究
159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
160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61 苔丝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之对比研究 162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的人生观 163
164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探索
165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 166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
167 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
168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 169 关于支架式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讨论
170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Proper Nouns in Tourism Texts 171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 172 浅谈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猫形象 173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4 从彼拉特透视托尼·莫里森的妇女主义
175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176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77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178 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
179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
18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eroin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Injustice to Dou E 181 The Embodiment of Xu Yuanchong’s―Beauty in Three Aspect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182 《丧钟为谁而鸣》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83 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 184 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帝国主义
185 析《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人物形象 186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187 A Brief Study of Anti-female Bias in English 188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 189 试论《围城》中四字成语的英译
190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 191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 192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193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194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 195 中西方鬼怪比较研究
196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
197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98 浅析欧•亨利小说中恶棍骗子形象塑造--以《双料骗子》,《提线木偶》为例 199 一个为追求自我挣扎的灵魂——看凯特•肖邦的《觉醒》 200 Lin Yuta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第二篇:《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论零翻译在公司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应用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A Study on Error Correction in JEFC Classroom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英汉同声传译技巧初探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论英语奢侈品牌的文化及其翻译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The Death of Willy Loma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阿加莎•克里斯蒂探案小说《罗杰疑案》叙事独特性探究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A Survey on Western Culture Learning among Non-English Majors《红字》的悲剧成因分析中西婚姻文化差异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赞同”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应用论《少奶奶的扇子》中的扇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词汇差异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试析托尼•莫里森《爱娃》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英语新闻中批评性语篇的对比分析论英语自然地理术语的汉译论文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时间中的孩子》成长主题分析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
论文化对词语内涵意义的影响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
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浅议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论大学英语口语课外活动
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从《通往雨山之路》看美国印第安文化的逐渐衰落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广告英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An Analysis on Femi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in Little Women
爱米丽与祥林嫂悲剧的比较研究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
永不凋落的玫瑰—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中的海斯特
英语运用中的歧义分析
超验主义在《瓦尔登湖》中的应用及其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
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
探析中国电影英译的几个误区
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
从人文主义角度解读《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
批评与重新解读《日瓦戈医生》
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差异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黑色幽默在《第条军规》中的运用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用分析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 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
《远离尘嚣》人物分析及悲剧写法
浅谈英语幽默的文化特征
科技英语长句的结构分析与翻译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浅析中医词汇英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
改变,选择与责任——论电影《猜火车》中的青少年成长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
《紫色》中黑人男性形象研究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
《当幸福来敲门》的人际功能文本分析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
《瓦尔登湖》与陶渊明作品中的自然观简析
从跨文化角度论商标的翻译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数字在汉英文化中的对比与翻译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
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无根性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103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A Study on the Role of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Quest for Identity: An Analysis of Women Characters in The Bluest Eye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
英语体育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对策
A Study o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A Rose for Emily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Socialization
中美之间宴请礼貌原则的差异以及其产生原因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隐喻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讲辞的分析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马丁•伊登》中马丁•伊登美国梦的分析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
On Nabokov’s ―Lolita‖ and Its Adaptation into the Movie by Stanley Kubrick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汉译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对《大地》中女性人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极限环境中的善与恶——浅析《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人格结构
《天边外》的悲剧分析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Translation of Tourism English in a Cross-Cultral Perspective
西游记神话人物称谓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
从《麦琪的礼物》分析欧·亨利的内心世界
151 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
152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153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ë and “Wuthering Heights”
154 中英数字词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55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
156 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
157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
158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Human Relations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59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思想
160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161 《名利场》中男性与女性形象解析
162 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对文学的影响——以白衣女人为例
163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
164 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的调查分析—以屏边高级中学为例 165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166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
167 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看其文化内涵
168 英语科技文献的句子特点与翻译
169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170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171 Influences of Encouraging Words on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Classes
172 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渐渐消失的玫瑰
173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74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二战后美国价值观
175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自然主义
176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
177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178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179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180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
181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182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183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184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对比研究
185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
186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187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
188 中英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189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
190 孤独的逃离者——《麦田的守望者》主角霍尔顿的反英雄形象分析
191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92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93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
194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商标翻译
195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
196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托尼• 莫里森的《宠儿》
197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品牌翻译策略
198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99 Etiquette and Protocol o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00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第三篇:双关语语用翻译策略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分析公共标识翻译 从Salsa舞解析墨西哥人的性格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及对策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的调查分析—以屏边高级中学为例 归化与异化在《老友记》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以《热血强人》为例分析美国黑白种族的融合 从文化角度谈商标的中英互译
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的手段的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lace Stevens’ Poems 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中国式英语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纠错”
会计文本语言特色分析——以《国际收支手册》为例 On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Type of J.M.Coetzee’s Disgrace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 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从毛姆《刀锋》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知识分子形象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学习的启示 A Study of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in Idioms 中英文求职信中言语行为对比分析 英汉爱情隐喻比较研究
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
人性的堕落——解析《蝇王》人性恶的主题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财富对婚姻观的影响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家庭观差异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American Marital Status on the Christian Views of Marriage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
历史与个人叙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读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
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跨文化角度试评央视国际版的语言现象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悲剧成因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商务英语的语用特点及翻译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中美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文化差异研究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 英汉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意义及翻译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受超验主义影响的具有美国精神的作家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
《简爱》中罗切斯特性格与命运研究
A Feminist Reading of A.S.Byatt’s Possession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旅游翻译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弗兰肯斯坦中怪人命运研究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
废墟之花--年代摇滚乐对美国社会的意义 从文化角度简要分析词语的意义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
The Seven-Eighth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 analysis of “Iceberg Theory” 英汉亲属称呼语与中西家庭教育模式差异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 交际教学法在当前高中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 86 87 88 89 外贸函电写作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升华—《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90 广告翻译
The Impact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92 改革开放后的中美女性形象对比
灵魂救赎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菲比的人物分析 94 合作原则在动画中的应用 95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 96 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译本对比 97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开题报告+论)100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美国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系列为例 101 浅析电影《风雨哈佛路》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0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3 源于真爱的结合:简爱的婚姻对当代人的启示 104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xx学院案例 106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107 论《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主义 109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0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11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 112 中文被动句的英译
从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探讨PPT使用的利弊 114 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
“拂过水仙的蕙风”——华兹华斯与汪静之作品浅析 116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杀死一只反舌鸟》文本和电影的比较研究 118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 119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 120 浅议英语广告的翻译
中西方餐具文化对比研究—以筷子和刀叉为例 122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123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试析译者主体性在《到灯塔去》两个汉译本中的体现 126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同一性危机”——浅析汉娜的悲剧人生
从《简爱》和《藻海无边》看罗切斯特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变化 129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130 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 131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 132 《圣经<箴言>》的修辞分析 133 《芭芭拉少校》中的现实主义 134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从英式桌球斯诺克看英国的绅士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36 黑人性的遗失与保存从黑人文化传统看《日用家当》
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的创造性背叛的研究——以《冷山》和《红字》为例 138 滑稽背后的严肃--浅析王尔德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话语特征 13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0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 142 麦克•莫波格《柑橘与柠檬啊》的叙事艺术 143 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144 分析露丝的觉醒《接骨师之女》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形成过程分析 146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自然主义特色 148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习语的翻译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 150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151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152 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53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154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155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
156 Roberta’s Rol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57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58 佩克拉的忧伤--解读《最蓝的眼睛》 159 从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中塞丝的觉醒 160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161 超验主义思想在惠特曼诗歌中的体现 162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163 意识流与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以詹姆斯•科尔曼的《莫说她很怪》为例 164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165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166 A Study of Self-Other Relation in The Painted Veil 167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 16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重生
169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170 《呼啸山庄》叙事视角多元性研究 171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172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
173 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74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
175 《夜色温柔》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变化研究
176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 177 论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
178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179 论《汤姆琼斯》中流浪汉模式的继承与创新 180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 181 汉语歇后语之英译
182 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复杂个性 183 中英寒暄语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对比
184 “本我,自我,超我”—《飘》中玫兰妮性格分析
185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186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18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
188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189 《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
190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191 从“米兰达”的人物形象看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观 192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 19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194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95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196 基于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分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性格 197 礼貌原则与中西文化的差异
198 影视剧字幕汉译探究---以《吸血鬼日记》的字幕汉译为例
199 解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商业社会——对《巴比特》的人物性格及讽刺手法的分析
第四篇: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中西方丧葬文化的对比研究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3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4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 5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6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 7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 An Image of Eternal Charm—An Interpretation of Scarl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9 A Study of Narrative Voice in Jodi Picoult’s My Sister’s Keeper 10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 12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 13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影响 14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 15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16 交替传译中的记忆机制及记忆训练研究 17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18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 Joy Luck Club:Chinese Tradition under American Appreciation 20 《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2 《先知》中倒装句文体功能的研究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24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25 企业文化对其竞争力的影响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 27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 28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 29 The Study of Chinese Body Language 30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32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33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 34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35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由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看南方身份没落 37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 39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The Heartbroken Images in the Fairy Tales of Oscar Wilde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42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45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4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7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女主人公艾迪的形象探析 48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49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50 合作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论《雾都孤儿》的写作手法与创作意义 52 英语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翻译研究 53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5 商标翻译的美学特征和技巧 56 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 57 论颜色词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58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 59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60 视觉文化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 62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 63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小学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游戏研究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蜗居》对话折射的生存焦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67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
对《瑞普凡温克尔》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美的比较评论 69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71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
论英语词汇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 74 从“鱼”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75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 77 英语委婉语的内涵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9 On Application of Skopostheory in Translation of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80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 82 分析嘉丽妹妹性格变化的原因 83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 85 从《刮痧》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The Analysis of Teacher Images in English Films And Their Impacts on Young Teachers 87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88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90 论奥巴马就职演讲词的排比修辞 91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荆棘鸟》中主要女主人公爱情观比较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E-C Translation of Adverbial Clauses in Business Contr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95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96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s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98 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表现 99 数字的文化内涵及数字的翻译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
滑稽背后的严肃--浅析王尔德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话语特征 102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纯真年代》中艾伦•奥伦斯卡和梅•韦兰的人物命运分析 104 Comment on American Film-Television Culture Invasion 105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106 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 107 培养元认知策略,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08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 110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111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分析
跨国广告的在华本土化策略浅析 113 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 114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115 《木马赢家》中父亲的缺席
从《看不见的人》中透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A Study on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Note-taking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118 奥巴马演讲词中的委婉语研究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 120 论中国的归化异化
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卖花女》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unicative Rhetoric in Literature—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123 孤独的灵魂—简评《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克兰德 124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
Psychological Portrayal in an Epistolary Novel----On Samuel Richardson’s Pamela 130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 131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 132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
论莱辛作品《又来了,爱情》中妇女失爱的原因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ith Numeral ―San‖ 135 分析《红字》中的孤独感
A Discussion of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37 从电影《阿凡达》透视美国文化
作者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表现的双重人格
On Nonequivalence of ―Ren Min‖ in Chinese Legal Texts to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mparison 140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
An Analysis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in Robinson Crusoe 142 O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143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 144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147 分析场独立与场依赖对任务型教学的影响
从奥巴马演讲的不同译文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149 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 150 从功能翻译论的角度探讨品牌名称的翻译 151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 152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153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
154 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
155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156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i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157 车贴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研究 158 广告的翻译
159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
160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
161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162(英语系经贸英语)从“口红效应”看中国文化产业的机遇
163 On Nabokov’s ―Lolita‖ and Its Adaptation into the Movie by Stanley Kubrick 164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 165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66 论中美广告伦理观的差异——从“性感平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67 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68 商务合同中译英准确性的研究
169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170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 171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172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幽灵叙事探析
173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174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
175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对自然的态度 176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
177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American Christianity 178 Analysis on Moon Image in Lawrence’s Novels------Industrialism and Chauvinism 179 Key Factors to Cause the Tragedy of Mariam 180 《远大前程》中通过研究匹普对乔的态度转变来探讨他的成长经历 181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182 论高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
183 剖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求 18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185 英汉颜色词翻译
186 On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187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言特征研究
188 从《卡斯特桥市长》看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色彩 189 论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道德观 190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191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悲剧人生的分析
192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93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开题报告+论)
194 The Tragedy Characteristics of Sister Carrie and An American Tragedy 195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政治观
196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 197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198 战后美国对伊拉克娱乐文化的影响 199 怎样结束诗歌:罗伯特•洛威尔的结尾
200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第五篇:试论双关语翻译(长春大学)
论双关语翻译之真谛
张传彪
张红深
(1.石河子大学外语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2.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翻译之难莫过于双关,原因就在于找到完全对等的双关几乎不可能。本文试图通过大量英语双关语汉译实例,证明幽默双关语的替换译法是一个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双关语翻译中译者应当尽量保持原文审美信息,再现原文修辞效果。
关键词:双关语;修辞效果;替换法翻译
[1]
[2]Abstract: The pun is considered most challenging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because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find an exact pun equivalent in the target language.Based on abundant E-C translation cas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rgue that the replacement translation of humorous English puns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aesthetic messages of the source text should be especially retained and the rhetoric effects reproduc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pun.Key words: pun;rhetoric effects;replacement translation 0.引言
双关语是通过特定语境中一个词的双重含义,或其与另外一词因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可能引发的意义联想,达到幽默、诙谐、讽刺诸效果的修辞格。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本体性差异,试图在两者间寻找到意义、结构、韵味都一一对应的双关语难乎其难。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谈到双关语翻译时也不无感慨:“翻译双关语时,我们能做到的最多是给译文加注释,告诉读者原文是双关语。”
“译文加注释”作为双关语翻译等而下之的替代译法可以考虑,但无论如何不是最佳策略。理由无他,译诗必须还之以诗,译文必须还之以文,译双关必须还之以双关。本文试图跳出双关语翻译语义对等的狭窄观念,转而从双关修辞的目的属性探讨英汉双关语翻译的另类技巧与变通途径。
1.幽默是双关修辞的本质属性
什么叫“双关”?《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的定义是:“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p.1275)双关语的这个与生俱来特点,必然注定了其幽默、谐趣、语义含混的修辞属性。双关语使用者无论是用它表现幽默功能、讽刺功能,还是呼唤功能,这种幽默风趣的内质都始终存在。以打字机广告语“不打不相识”和《红楼梦》中隐藏双关的姓名“甄士隐”、“贾雨村”为例,这些双关语作者的初衷或许只是出于功利目的(比如推销产品)和讽刺目的(比如嘲讽世态),但双关修辞本身还是依然赋予它们挥之不去的幽默感和谐趣味。可以想见,当汉语读者看到广告语“不打不相识”时,从打字机的“打”突然联想到古人“不打不相识”的“打”,毫不相干的二者被这么巧妙地组合到了一起,而且还分明感受得到它们跨越时空的携手际会,怎不哑然失笑?至于双关语中的绝大部分,原本就用于幽默、逗趣的目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不妨看例: 1)Customer :Waiter,will the pan cakes be long?
Waiter:No,sir,Round.2)A: What is the worst kind of fish? B: Selfish.可以说,任何一个英语母语者,只要其思维正常,绝对不会对文中的提问做出如此荒唐的回答。显而易见,作者的用意只有一个,那就是故意制造幽默。有哪一个英美餐馆的服务生会误解顾客 “Will the pan cakes be long?”中“long”的真实意指呢?同样的,例2)中对“What is the worst kind ————————————————
*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2007年校级科研课题“汉、英民族语言心理差异的发生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RWSK08-Y117
[1]of fish?”的回答“Selfish”,牛头不对马脚,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双关语纯粹 都是基于插科打诨,博人一笑的目的。难怪纽马克对双关语翻译有过这样一个经典评论:“双关语翻译的重要性有限而趣味无穷。”[2] 此言的潜台词是什么?那就是:双关语是用来逗乐、博笑的,双关修辞本来就是被定位在文字游戏上,所以,对它们的翻译大可不必太较真。事实上,文学语境和交际语境下的双关语从来都不是为了传递字面信息,而是为了制造言在此,意在彼的修辞效果。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在双关语的翻译上视野更开阔,思路更宽畅。
2.双关幽默是供人意会而非教会
设想一下,一个饱含睿智的双关语突然间被你悟出,那会是一份怎样的快感?可是,同样这个双关语,如果你不是从智慧的思考中顿悟,而是经由别人条分缕析的讲解后得知,会有相同的感受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双关语该如何翻译?
译界一般认为,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语言自身差异如语音、字型等造成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而主要由同音或谐音形成的双关语,显然属于后者。既然在英汉两种语言间寻找意义、结构完全对应的双关语不可能,那么在英汉双关语的翻译中寻求变通,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所谓变通,并非简单的直译加注,这样的玩意儿谁都会,但效果却不敢恭维。幽默是只能意会而不能加注的,经过注释处理的幽默即使不是趣味索然,至少也已魅力不在。所以,本文讨论的变通,不拟包括注释法。
作者设计双关,目的无非是制造出其不意的幽默、讽刺效果。因此,翻译双关语理所当然应该首先考虑效果。德国功能学派学者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主张,翻译的交际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的过程,也即“目的决定手段”。从目的论的视角看双关语翻译,也就是应该把再现这种幽默、讽刺的修辞效果作为价值取向的核心。所以,那种把双关语信息摆在翻译首位的做法,实际上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仍以前面提到的那句谐趣双关为例:
1)Customer :Waiter,will the pan cakes be long?
Waiter:No,sir,Round.(原译)顾客:“服务员,煎饼还要等很久吗?”
侍者:“不,先生,是圆的。”
这是一个利用英文单词“long”既指时间“长”,又指形状“长”的双关义制造出来的幽默。原译采用了直译加脚注的“注释翻译法(philological translation)”,其在忠实传达原文的信息上无懈可击,只可惜原作者精心设计的幽默却在译文中丧失殆尽。面对这样一个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汉语读者如果不看注释,能知道他们在讲什么吗?原作者饱含创意的艺术语言,体现在译文中居然成了一个无厘头信息!请看笔者的改译(本文除“原译”外,所有译例均系笔者所译): 顾客:“服务员,煎饼还要好久吗?”
侍者:“哦,先生,煎饼不用酒(久)。”
笔者的改译谈不上完美,但至少部分传递出这句双关语的幽默,而这种幽默正是原文作者最希望产生的现场交际效果。然而,原译只盯住了文本表层的对等,却把活生生的幽默诙谐转化为冗长枯燥的脚注。读者不禁纳闷,假如本句的双关是出现在电影、戏剧的对话中,又该如何脚注呢?再看以下两个例子:
2)What keys won’t open doors? ———A monkey, a donkey and a turkey.3)A: What is the worst kind of fish? B: Selfish.几乎所有涉及这两句双关语的译者,都对它们要么避而不译,要么照字直译,要么干脆以它们为例,证明凡属语言文字自身属性差异造成的双关皆不可译。请看一位作者是怎么译的:
2)什么钥匙开不了门?——猴子、驴子和火鸡。3)A:最坏的鱼是什么鱼? B:自私。
坦率地说,不懂英语的中国人初看这样两句汉译,难保不会怀疑应答者是不是刚进过精神病院。译文对原文如此原字照搬,实在无异于拿汉语读者寻开心。要知道,原作者设计这两个双关,着眼点并不只是它们的信息。在这里表层信息实际上只是一个“道具”,而道具是为展开剧情服务的。所以,双关语译者此时没有理由不跳出传统狭窄的翻译观,从而把目光直接瞄准双关修辞最可宝贵的本质内涵上。试看笔者如何改译:
2)I.什么(钥)匙开不了门?——汤匙、糖匙和醋匙。II.什么天最美?——聊天、谈天、武则天。3)A:最坏的鱼是什么鱼? B:暴雨(鲍鱼)。
从传递语义信息的角度讲,改译似乎有点离谱。若从再现原文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讲,改译显然胜出一筹。双关语作为一种利用谐音、歧义为主要修辞手段的语言形式,本身就是故意追求模糊性和多义性的产物,又怎么能够要求译者恪守忠实,天衣无缝呢?所以,笔者以为,翻译双关语,字面信息的对等与否,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当然,能在译出双关的同时又能兼顾对等,自然求之不得,但这等美事只能得之于偶然,无法求之于必然。张南峰教授在《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一文中就指出:“假如认为必须保留原文双关语的结构和字面意义才算翻译,那么,就英汉翻译而言双关语的可译性就很低;但假如认为双关语不必译为相同的双关语才算翻译,那么可译性就很高了。”[3] 这段话无疑是深得双关翻译三昧者之经验高论。实际上,只要我们一改双关语翻译必须保留原文结构和字面意义的狭隘观念,转而寻求其修辞效果和功能的再现,许多原本只能直译加注或被打入“不可译”冷宫的双关语,马上就能获得新生。谓予不信,请看例: 4)A:At what time of day was Adam born? B:Just before Eve.A:后羿射日在什么时候?
B:前羿射完后。
5)A:What kind of money do girls like most? B:——Matrimony.A:爱钱女孩最喜欢什么元? B:姻缘(银元)。
6)Donna:He’s so romantic.Every time he speaks to me he starts with “fair lady”.Tina:Romantic, my eye.He used to be a bus driver.(原译)多娜:他真浪漫,他每次跟我说话总是先说声:“漂亮女士”。
泰娜:浪漫,哼!他以前是个司机。
改译:多娜:他真浪漫,每次跟我说话总先说声:“够漂亮女士!”(Fair lady!)。
泰娜:浪漫,见鬼!他以前是个司机,开口就是:“购票,靓女士!”(Fare, lady!)
7)“Why don’t you go forth and multiply?” asked Noah, a bit angry.“We cannot, ”said the serpents, “we are adders.”
原译:“你诺亚不是叫我们出去‘相乘’吗? 对不起,我们蝰蛇是做加法的。”
在原译作者的文章中,该双关其实是被归入不可译之列的。短短两句英语原文,引出的却是一大段解释性说明——:
“这段幽默的作者别出心裁地从《圣经》取材,拿诺亚开玩笑,也给翻译出了个难题——如何翻译‘multiply’(繁殖、相乘)和‘adder’(蝰蛇)这两个词。大洪水退后,诺亚叫所有动物都出去繁衍后代,当他看见两条蝰蛇仍赖在方舟里不走,便略带愠怒地问它们为什么不出去繁衍后代。然后,狡诈的蝰蛇却偷梁换柱,将‘multiply’中诺亚所指的那个‘繁殖’的意义,换成了‘相乘’的意义。将名词‘adder’(蝰蛇)与动词‘add’(做加法)这两个意义上毫无联系的词生拉硬拽到一起,然后根据英文名词构词法之一——在动词后加词尾‘er’便构成该动作 行为者,来为其懒惰辩护:‘你诺亚不是叫我们出去‘相乘’吗? 对不起,我们蝰蛇是做加法的。’”
[4]汉语读者即使有耐心认真看完这段约200个字的注释,也未必清楚原文的幽默风趣所在。诸如add与adder的语义衍生关系,普通中国人很可能是一头雾水。退一步说,就算他们真的读懂了这段长长的注释,所得到的审美享受也跟英语读者读到原文时的会心一笑大相径庭。殊不知,双关语的幽默是靠顿悟神会的,而非长篇解释教会的。这个中道理就好比诗歌给予读者审美愉悦,靠的是浑然天成的美,而不是一词一句的肢解和阐释。任何一首好诗,换成了白话散文,都不比初中作文好多少。请看笔者的改译:
诺亚:“你们为什么还不出去孕育后代?”
蝰蛇:“对不起,本蛇姓蝰(性亏),不受孕。”
3.双关语翻译的审美观
双关语翻译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用双关语译双关语,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完全对等。但这只是理想译文,现实中几乎不存在。正因为双关语的翻译几无例外都经过变通处理,所以评判其美学价值就可能人言人殊。笔者以为,评判的尺度应该首先放在衡量原文幽默效果的再现上。当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原文的修辞功能,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请看例:
8)Customer: Have you got any chicken’s legs?
Waiter: No,sir,1 always walk this way!(原译)顾客:你有鸡腿吗? 侍者:不,先生,我一直这样走路!改译:顾客:你有鸡腿吗? 侍者:没。我有双腿,从来不用鸡腿。
9)What is the most contradictory sign in a library? ——To speak aloud is not allowed.(原译)图书馆里最自相矛盾的标示语是什么?——大声讲话不是大声。改译:图书馆里最自相矛盾的标示语是什么?——敬请(尽情)低语!
例8)的原译看似忠实于原文,其实根本没有传达出原文歧义双关的幽默,而症结就在“你有鸡腿吗”和“不,先生,我一直这样走路”之间少了一个“missing link”。不懂英语的中国读者面对这唐突的一问一答,绝对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而笔者的改译表面上偏离原文,实际上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原文的幽默。什么叫“离形得似”?——这,就是!
至于例9)的原译,严格说来不能称之为“翻译”,而只是“揭谜底”——把原文谐音双关的另一层意思(To speak aloud is not aloud)和盘端出。在这个对话中,To speak aloud is not allowed的本意是“不得大声说话”,这也正是笔者改译中“敬请低语”的意思。而“敬请低语”刚好跟“尽情低语”成了一对语义相反,且又谐音双关的绝妙联袂!
如果说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的话,那么双关语翻译就更是如此了。成功的双关语翻译应该做到在译文中重现原文的文本功能,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感受。请再看例:
10)Marriage is an institution where a man loses his bachelor’s degree and a woman gets her master’s status.(原译)I.婚姻是一个学院,在里面男人失去学士学位而女人得到硕士地位。(脚注:bachelor为双关,意为光棍 / 学士;master为双关,意为主人 / 硕士)
(原译)II.婚姻是这么一个学院:在里面男人失去光棍学士学位而女人得到老大硕士地位。(原译)III.婚姻是这么一座寺庙——男人进庙当不成“真和尚”,女人进庙却成了“老佛爷”。以上3个译文在再现原文谐趣双关修辞效果上明显存在差异。原译I和原译II基本上没有摆脱“注释翻译法”的窠臼。原译III则相对超脱,对原文幽默效果的再现也显见功力,美中不足的是,“真和尚”和“老佛爷”的喻意略显直露,有失双关修辞的含蓄美。本文作者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改译:
◇ 婚姻是一所卫校——男生入学主修“气管炎(妻管严)”,女生入学主攻“肤必治(夫必治)”。
以“主修‘气管炎(妻管严)’”对应“loses his bachelor’s degree”;以“主攻‘肤必治(夫必 治)’”对应“gets her master’s status”,恰好做到以双关语译双关语,并且在幽默效果上毫不逊色。此外,以“卫校”取代“寺庙”对应institution,也更加贴近原意。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改译给予汉语读者的审美愉悦,跟原文给予源语读者的审美愉悦基本相同。而这,才是翻译双关修辞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Nida, E.A.Rhetoric and Styles: A Taxonomy of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J].Language Sciences.1984(6): 297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1988:217 [3]张南峰.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3(1):32~33 [4]金敏、熊丽娟.英语幽默的汉译困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