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检阅两课时教案

检阅两课时教案



第一篇:检阅两课时教案

检阅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图片展示大阅兵 同学们见过大阅兵吗? 生:我在„„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阅兵。

师:那同学们是什么样的感觉,能找出几个词来形容吗? 生:很隆重/ 很壮观/ 很正式„„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就像这样:各个国家在重大的节日或庆典中,参加检阅的各个方阵以统一的着装,整齐划一的步伐接受国家领导、外国贵宾及广大群众检查观看的隆重的仪式就叫检阅。(解释“检阅”)2 板书课题《检阅》,学生齐读。

看欧洲地图,找出波兰在哪里。我们刚学过《燕子专列》中的瑞士,波兰,同瑞士一样都是欧洲国家,全名为波兰共和国,首都华沙,本文小故事发生在波兰的国庆节,那大家知道是哪一天吗?7月22日 3 据图,导入本课。

师:那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成为检阅队伍中的一员,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很骄傲/ 很兴奋/ 很紧张„„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检阅》,看看文中的这些孩子是怎样参加检阅的。二 合作交流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让我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要求:1)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有——能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2)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哪几件事情。好吗?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展示课文插图,就在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课文写了几个场景啊?是哪几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二)学习生字词。

师:我听同学们刚刚读的非常流利,那我要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是否都会认读了。

展示生字,指明带读,齐读,组词,重点字记住构造。如: “截肢”,联系刚学的“裁”字,注意下边不是“住”,是四横; 解释“截肢”的含义:指的是把手或腿某一部分截断,(发生严重病变或受到创伤而无法医治时,把这一部分肢体截掉。)那就变成了残疾,行动会很不方便。体会博莱克的不幸。“羡慕”一词,“羡”的写法是:羊无尾,下边次; “慕”的下边记住是两点。联系添加的添字也是两点。“禁”这是一个多音字,本文中“情不自禁”读一声。

三、走进故事品读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好。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3.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

二、品读课文

(一)、走进儿童队员(学习课文2--9段)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2.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3.讨论交流。预设情况如下:

生:我知道了在讨论时同学们因为要不要博莱克参加这件事很为难。师:从哪感受到大家的为难? 1)联系上下文学习“鸦雀无声”

生:从“大家都鸦雀无声”感受到了,谁都不愿意说这件事。鸦雀无声的意思是非常安静,没有人说话。但是在文中,表面看是一点声音也没有,那么大家内心又是平静的吗?这里的鸦雀无声说明了队员们表面上一点声音也没有,但是内心却很不平静。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呀?

3)重点学习课文第六段 课文那一段写了队员们的想法呀?你发现这段有什么不同呢?是啊,这一段有5个问号,这是多为难哪。谁能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 指明读,想一想:队员在想出一个办法的时候,心理又会怎么想呢? “劝他不去?”——不行,少了他,我们的集体就不够完整了。“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这样好吗?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这样可以吗?会不会更乱? “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也想不出怎么去说。“谁去跟他说呢?”——谁也不愿意去跟他说。

这么多问号,说明这件事的确让队员们左右为难,板书“左右为难”。一边要保证整个检阅仪式的整齐,一边要保护博莱克的自尊。他们的内心十分矛盾。板书“内心矛盾”。用课文中一个词来说就是:这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板书“棘手的事” 生再读,齐读课文第六段 4)学习队长的话

师:这我就不明白了,博莱克左腿截肢,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么?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为难么? 生:不能直接告诉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的。

师:哦,原来是怕博莱克伤心,自卑。这可怎么办呢?队长,队长在哪里呢?你可是儿童队的核心啊!你有好主意么?(生不敢举手,终于有一只手怯怯的举起来。)师:好!队长在这里,想说什么呢?

生:队员们,如果我们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出示队长的话。)

师:这么好的主意怎么说的声音这么小?来,自信得说一遍,注意是用“洪亮”的声音说。生再读。

师:队长的话音刚落,马上有一个队员接口说——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这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你好像是在朗诵,不是说话呀!一名队员激动地说—— 生说(很激动的样子)

师: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 生:队长的主意真高!

师:也有的说—— 生:不愧是队长!博莱克一定会高兴的。师:还有的说—— 生: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师: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队长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人一个样,他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

4.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让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再次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走出故事,升华认识。

1.教师诵读最后一节。

2.这长时间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3.虽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但你知道他们还会议论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升华课文主题。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

四、课外练笔,引申主题。

1.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

第二篇:检阅教案(第一课时)

《检阅》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检阅,、棘手,、挑选、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语的掌握;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含义。

四、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棵时

一、学习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知大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检阅,、棘手,、挑选、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了解“检阅”,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 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庆节是哪一天吗?(学生自由发言);你们看过国庆时的阅兵式吗? 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国庆阅兵的视频。出示《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

像这样的,在重大的节日或庆典中,各个方阵以统一的着装,整齐划一的步伐接受国家领导、外国贵宾及广大群众检查观看的隆重的阅兵仪式就叫检阅。(板书课题:检阅

学生齐读)

师:参加检阅的这些人都是千里挑一,最棒的。

2、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波兰人的国庆节,感受他们不一样的检阅场面。

二.初读课文,识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

2、认识生字,记忆字形; 重点指导:

A、博 羡 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均匀。博 左小右大,羡 慕 上小下大。

B、“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三、听课文录音朗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A、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观众们是怎样夸他们的?(小组间交流)

(课文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检阅仪式上,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队伍的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队伍得了了观众的一致喝彩)

2、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说得真好,在这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他的儿童队员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掌声,大家是怎样称赞他的?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教师板书)

3、指名学生用夸奖的语气读一读,齐读这句话。

4、学生就这句话质疑。

四、小结:观众为什么要赞美博莱克和小伙子们呢,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设计:

检 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第三篇:《检阅》第二课时教案

《检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检阅,棘手,挑选”等词语的含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3、以读引写,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了解“检阅”,导入课文

1、出示《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板书:检阅)

2、谈谈你对检阅的理解,生交流。师:检阅一般是在国庆节或重大节日里国家领导对各路军队进行的阅兵仪式,有的国家还会派出部分民众队伍参加,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有展示国家装备和威严的目的。2009年国庆节,我们国家也举行了场面恢弘、气氛隆重的检阅仪式,威武的解放军战士整齐走过天安门广场,快乐的小朋友们也整齐地举着鲜花接受检阅。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波兰人的国庆节,感受他们不一样的检阅场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初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想一想文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

2、生交流,师相机引导出切入点“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板书(博莱克这个小伙子真棒!儿童队员们

这些小伙子真棒!

3、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写这个小伙子真棒,哪些地方写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深入文本,感悟“真棒”;

(一)走进博莱克

1、出示自学目标(1)、自由朗读第10至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检阅隆重的语句。(2)、把博莱克的表现用“—” 画出,体会他的心情,加上批注。

2、全班交流

(1)出示描写检阅隆重的语句。(指名读,齐读)

(2)这么场面恢弘,气氛隆重的检阅仪式,就让我们首先将目光聚集到博莱克身上吧。A、出示插图:你看到博莱克了吗?给我们说说他的表现。(你想说什么?)

B、是呀,这就是博莱克,高昂着头,挺着胸脯,走得多精神呀!此时此刻,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拄着拐杖,忘记了自己是个残疾人,看来他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板书:自信)

C、多棒的孩子呀!快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写走在队伍中的博莱克的?(出示句子)

带着你的理解,把博莱克的出色表现告诉大家。(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想到了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学们,博莱克是个残疾的孩子,却能走得那么好,同全队保持一致,他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通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博莱克训练时的哪些镜头?

A、师引导: 下雨天„„

那天,骄阳似火„„

放学了,同学们都回家了,只有„„

B、是啊,正因为他这么坚持,不怕辛苦不怕疼的练习,才有了今天这么出色的表现,博莱克真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板书坚强)

C、面对这样的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自由说)

D、是的,我们有许多话想对博莱克说,但都化作一句最为简单而又蕴含深刻的话,那就是——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E、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面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波兰观众也看到了,所以大家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让老师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好吗?(指名读,齐读)

(二)走进儿童队员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他得到这样的称赞是当之无愧的。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归纳出很为难)

2、出示合作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第2至9自然段,用“—”画出能说明他们很为难的词、句。(2)小组交流讨论,儿童队员为什么会为难。

3、全班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词句看出这件事让大家为难了?(1)生说第3段内容。“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真的那么为难吗?你给我们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一下好吗? ☆ “棘手” 师:棘手说明这件事很——?难办。你又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感受到大家的为难呢?(2)第6自然段

这里一连用了5个问号,多为难呀,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

自由读一读。汇报读(教师随机回答,评价)

师:所以,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4、老师有点儿犯迷糊了,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说呢?直接去问问博莱克不就行了吗?

(1)随机指名说。

(2)是呀!那是多么为难的事呀,大家都不愿意去说。不妨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模拟这件为难的事,去劝劝博莱克。(3)小组汇报

教师评价:绕了一大圈,虽然不好意思但还是说出来。不仅从语言,还从表情上,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劝说者的不好意思。

(4)询问:博莱克,听了大家的劝说,你有什么感受? 你呢?你刚才也听了队员的劝说,你有什么感觉?

(5)瞧!博莱克伤心了,绝望了,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5、正因为这样,队员都不愿意开口,不愿意去问博莱克。这是一群多么善良的孩子们,他们既想使队伍整齐划一,更不想伤害自己的好伙伴博莱克,这可怎么办呢?是谁打破这沉默的局面?

(1)队长在哪?(怎么说的?)(出示第7自然段,指名读。)你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

(2)我想采访一下队员们,你觉得队长的提议好吗?好在哪儿?(生说)(3)是啊,你都想到队长的心坎里去了,再读队长的话。(指名读、齐读)

(4)队长的话音刚落,马上有队员接口说(出示第8自然段,读)谁也有同感?读——齐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想同意让博莱克走在—— 我听出来你很高兴,你高兴什么?

我感受到你很自豪,你自豪什么?

师:是的,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都欢呼着—<是一种什么精神让孩子们高兴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是什么让孩子们把机会给了博莱克?

【出示第9段】——俱乐部里鸦雀无声了。

师:刚才还是那么沉默的局面,而现在为什么都露出笑容,鼓起掌呢? 生:问题解决了。师:什么问题解决了

生:让博莱克就在第一排。师:这样可以保护——博莱克

师:真好,虽然队员们矛盾过,犹豫过,但最后大家用最好的办法,尊重了博莱克,送上关爱。(板书:尊重

关爱)

难怪,检阅上的人们由衷地赞叹——“这些小伙子真棒!”

看看自信坚强的博莱克,人们由衷地赞叹——这个小伙子真棒!

看看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与关爱,人们又一次赞叹——“这些小伙子真棒!” 看看整齐划一的儿童队伍,人们再一次赞叹——“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情感延伸,体验写话

1、大家想象一下,检阅仪式结束后,大家又回到了学校俱乐部里。这时,队员们会对博莱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莱克会对大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五、拓展升华,总结全文

1、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像博莱克这样身残志坚的人,同时也有无私帮助他们的人。如《千手观音》里的聋哑姑娘们,小桑兰„„大家可以查阅资料读一读她们感人的故事。孩子们,作为健康人的我们,应像儿童队员们那样——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如果是残疾人,也应像博莱克那样——残而不坚,身残志坚。

2、布置作业

板书: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

自信坚强

这些小伙子真棒!

儿童队员们

尊重关爱

第四篇:两课时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涌读中,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2.培养学生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分组进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列举众多“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如蔺相如、鲁仲连、周恩来等事迹,以引出唐雎和课题。

二、简介《战国策》,释题

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2.辱:辱没。

三、教师范读课文

解决以下字音:

唐雎 怫然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 休祲 缟素 色挠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学生跟读第一段。

2.采用老师讲述为主的方法,疏通以下字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 大王加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秦王不说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②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

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④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4.学生齐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男生齐读第二段。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

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 3.讨论以下问题:

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 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④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六、学习课文第三段

1.女生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三段。

3.师生互相提问,弄懂重点词句的意义。秦王佛然怒

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4.指名口译全段,教师予以订正和评价。5.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④“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⑤讨论:唐雎说,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呢? 6.学生齐读第三段。

七、学习课文第四段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散读第四段,然后迅速笔译第四段。教师巡堂,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3.思考讨论: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 明确: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明了他的外强中奸、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

4.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八、总结本文唐雎、秦王的人物形象

唐雎:忠于使命,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大义凛然 秦王:骄横狡诈、色厉内荏

第二课时

一、检查翻译掌握情况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叙,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2、文章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亲王面对面的斗争。第三部分(4)写亲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三、品读鉴赏

1、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是真的吗?历史上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你知道吗?

完璧归赵

2、安陵君为什么派唐雎出使秦国? 唐雎是怎样折服秦王的?

3、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潜台词)(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本文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塑造秦王和唐雎的?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倨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秦王(神色):不说→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语气):其许寡人!→不听……何也?→轻寡人与?→尝闻天子之怒乎!→寡人谕矣。唐雎是一个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 勇士形象。

秦王是一个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的君王。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1)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四、教师归纳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课文在材料剪裁方面也别具特色,凡和中心无关的材料,一概略去不记,直接记叙唐雎会见秦王时的对话。五.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面对不良风气,面对歹徒,应当怎样有勇有谋地斗争?当国家有难,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有人挑起战争;比如说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之时,你应当怎样做? 六,巩固与积累

1、假如本文中两个人物都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以“唐雎,我想对你说……”或“秦王,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2、在课外查阅有关刺客的知识或故事,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三人:专诸、聂政、要离的事迹。

第五篇:《检阅》教案

《检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高密市东关小学 蒋秀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4课《检阅》。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博莱克自信、坚强的品质和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和关爱。

3、学会关爱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到国庆节,很多家、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国家领导人,部队首长,甚至许多外国贵宾都会来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在2009年国庆节,我们国家也举行了场面恢弘、气氛隆重的检阅仪式,威武的解放军战士整齐走过天安门广场,快乐的小朋友们也整齐地举着鲜花接受检阅。(出示国庆检阅图片和视频)

看了画面,有什么感受?

师:在七月的波兰首都华沙,也有这样隆重而盛大的国庆节检阅(出示图片),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就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检阅》,到波兰首都华沙去看一看庆国庆的盛况。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波兰首都华沙庆国庆的盛况。

指名读第十自然段,大屏幕出示本段。

师重点指导朗读,重点词:多么 多么 人山人海 彩旗飘扬

2、师:检阅开始了,在众多的检阅队伍中,有一支队伍特别引人注目(出示图片),你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有一名拄拐的儿童。

师:看到这名拄拐的儿童,你有什么担心的吗? 生:怕他摔倒,怕这支队伍走不齐。

师:同学们,你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这名拄拐的儿童不但没摔倒,而且走得很好,和他的队员们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场观众的赞扬。观众是怎么赞扬他们的?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大屏幕出示)

师:这个小伙子指谁?这些小伙子又指谁呢?观众对他们共同的称赞是什么?

生:这个小伙子指博莱克,这些小伙子指儿童队员,观众对他们共同的称赞是真棒。

师接着板书。

师:他们都棒在哪儿呢?

3、出示温馨提示:

(1)课文哪些地方写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用直线划出来;(2)哪些地方写了“这些小伙子真棒”,用曲线划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先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

4、学生自主学习,读书、勾画、写批注。小组交流。

5、班上交流

(1)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

生读: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大屏幕出示本段内容和图片)

让学生看着图,齐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生:从中体会到博莱克自信、坚强。(师板书:自信、坚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师:同学们,博莱克是一位拄着拐的孩子,他要想和其他队员走得同样整齐,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通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博莱克训练时的哪些镜头?(生想象)生: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

生:我仿佛看到他满头大汗,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了。

生:我仿佛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拄拐的胳膊也麻木了,同学们对他说:“博莱克,休息休息吧。”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

师:是啊,正因为他坚持不懈,不怕辛苦不怕疼地练习,才有了今天这么出色的表现,面对这样的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出示投影片: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生自由说)

师:是的,我们有许多话想对博莱克说,但都化作一句最为简单而又蕴含深刻的话,那就是——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是的,这一幕幕的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2)体会“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如果说,博莱克凭借自己的自信和坚强赢得了观众的称赞,那儿童队员们手脚健全,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

别着急,先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听听、想想就明白了。自由读2——9自然段,想想队员们在讨论会上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生: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师:“棘手”的意思是? 生:“难办”。

师:这件难办的事是什么事? 生:就是让不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师:为什么难办?

生: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师:你又从文中哪儿感受到大家的为难的呢? 生读第6段(大屏幕出示)

师:这里一连用了5个问号,多为难呀,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生读。

师:劝他不去,博莱克会—— 生说。

师:把他放在队尾他会—— 生说

师:把他藏在队伍中间,他会—— 生说。

师:跟他怎么说呢?你知道吗? 师:谁去跟他说呢?你去吗? 生摇头。师:是呀,这些方法都行不通,队员们才这么难为情的,谁再来读读这一段,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

生读,师相机指导,然后齐读。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们,他们既想使队伍整齐划一,更不想伤害自己的好伙伴博莱克,在这关键时刻是谁出了个好主意?是什么注意?

生:队长。指名读第7段

师:队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

师:我想采访一下队员们,你觉得队长的提议好吗?好在哪儿?(生说)— 师:是啊,你都想到队长的心坎里去了。再读队长的话。(齐读)队长这么好的提议,队员们赞同吗?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读第8段

师:我听出来了,你想同意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

我听出来你很高兴,你高兴什么? 我感受到你很自豪,你自豪什么?

师:是的,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都欢呼着,从哪一段可以看出? 生读第9段。

师:刚才还是那么沉默的局面,而现在为什么都露出笑容,鼓起掌呢? 生:问题解决了。师:什么问题解决了? 生:让博莱克就在第一排。师:这样可以保护——博莱克。

师:真好,虽然队员们矛盾过,犹豫过,但最后大家用最好的办法,尊重了博莱克,送上关爱。(板书:尊重、关爱)

难怪,检阅时人们由衷地赞叹—— 生:“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同学们,不要歧视任何人,让每一个人都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

三、拓展升华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像博莱克这样身残志坚的人,同时也有无私帮助他们的人。

如《千手观音》里的聋哑姑娘们,用她们坚韧不拔的毅力,把这个舞蹈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盲姑娘刘赛凭着自己的执着赢得了2011年星光大道总冠军。(出示图片)还有小桑兰、张海迪……大家可以查阅资料读一读她们感人的故事。孩子们,作为健康人的我们,应像队员们那样——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给他们送去温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作业超市:

任选一个内容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搜集身残志坚或相互关爱的小故事,准备讲给同学听。

五、板书设计:

14检阅

博莱克:

真棒

儿童队员们:

(共2664个字)

通讯地址:山东省高密市东关小学 蒋秀爱联系电话::***

自信坚强尊重关爱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