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讲述教案《小老鼠做蛋糕》
中班讲述教案《小老鼠做蛋糕》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中人物的动作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围绕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并讲述,丰富词汇: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
3、初步学习图书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图片四幅、“小老鼠做蛋糕”封面、鸡蛋图片、字卡: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
小图书16份、订书机、蛋糕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图片,引出课题。
老师带来了什么?你觉得这个鸡蛋怎么样?(学习词:圆溜溜)鸡蛋在哪里呀?草地上的大鸡蛋被谁发现了呢?
二、通过观察、讲述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
(一)看到这么大一个鸡蛋小老鼠心里怎么样,会说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做呢?这么大的鸡蛋怎么才能搬回家呢?可他们想过了许多办法也没能将鸡蛋弄回家。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一幅图的内容。
2、出示图
(二)小老鼠没能将鸡蛋搬回家,他们到底怎么办的呢?(看着图跟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讲讲)。你觉得他们会做什么好吃的呢?幼儿猜想
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老鼠好吗做蛋糕光有鸡蛋行吗?还要加点什么呢?(一起学一学小老鼠做蛋糕:敲破鸡蛋壳,加入面粉、牛奶、白糖,揉呀揉,捏呀捏,还要放在烤箱里烤一烤,忙了好半天,蛋糕终于做好啦!出示蛋糕模型。(闻闻看,香不香。学习词:香喷喷)
这么漂亮的香喷喷的蛋糕,小老鼠们会跟谁一起吃呢?(幼儿想象)
3、出示图
(三)他们请来了谁?大家吃得怎么样?教师小结:小老鼠做了蛋糕知道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二幅和第三幅图。
蛋糕吃完了,蛋壳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想象)
4、出示图
(四)小动物们用蛋壳做了什么?蛋壳车怎么啦?他们脸上怎么样?(学习词:笑哈哈)图上还有谁,它会说些什么?
师幼共同讲述第四幅图。
三、学习制作图书,师生共同看图书完整讲述故事。
1、这个故事有趣吗?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揭题:小老鼠做蛋糕)
2、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把这些图片合起来做成一本书,怎么做呢?
3、我们看着制作的大图书,一起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来讲一遍,好吗?
四、引导幼儿讨论:
1、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小老鼠活泼快乐,会动脑筋会想办法而且还是友爱善良的,有了好东西还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它。
3、现在老师也要学习小老鼠,把我做的小图书和你们一起分享,也请你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好吗?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第七天,小蜗牛,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请你想一想,画一画,再说一说。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做蛋糕》及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做蛋糕》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并讲述,丰富词汇: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能根据画面中人物的动作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习图书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小老鼠做蛋糕》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中人物的动作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围绕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并讲述,丰富词汇: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
3、初步学习图书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大图片四幅、“小老鼠做蛋糕”封面、鸡蛋图片、字卡: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
小图书16份、订书机、蛋糕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图片,引出课题。
老师带来了什么?你觉得这个鸡蛋怎么样?(学习词:圆溜溜)鸡蛋在哪里呀?草地上的大鸡蛋被谁发现了呢?
二、通过观察、讲述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一)
看到这么大一个鸡蛋小老鼠心里怎么样,会说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做呢?这么大的鸡蛋怎么才能搬回家呢?可他们想过了许多办法也没能将鸡蛋弄回家。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一幅图的内容。
2、出示图(二)
小老鼠没能将鸡蛋搬回家,他们到底怎么办的呢?(看着图跟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讲讲)。你觉得他们会做什么好吃的呢?幼儿猜想
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老鼠好吗做蛋糕光有鸡蛋行吗?还要加点什么呢?(一起学一学小老鼠做蛋糕:敲破鸡蛋壳,加入面粉、牛奶、白糖,揉呀揉,捏呀捏,还要放在烤箱里烤一烤,忙了好半天,蛋糕终于做好啦!出示蛋糕模型。(闻闻看,香不香。学习词:香喷喷)
这么漂亮的香喷喷的蛋糕,小老鼠们会跟谁一起吃呢?(幼儿想象)
3、出示图(三)
他们请来了谁?大家吃得怎么样?教师小结:小老鼠做了蛋糕知道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二幅和第三幅图。
蛋糕吃完了,蛋壳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想象)
4、出示图(四)
小动物们用蛋壳做了什么?蛋壳车怎么啦?他们脸上怎么样?(学习词:笑哈哈)图上还有谁,它会说些什么?
师幼共同讲述第四幅图。
三、学习制作图书,师生共同看图书完整讲述故事。
1、这个故事有趣吗?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揭题:小老鼠做蛋糕)
2、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把这些图片合起来做成一本书,怎么做呢?
3、我们看着制作的大图书,一起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来讲一遍,好吗?
四、引导幼儿讨论:
1、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小老鼠活泼快乐,会动脑筋会想办法而且还是友爱善良的,有了好东西还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它。
3、现在老师也要学习小老鼠,把我做的小图书和你们一起分享,也请你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好吗?
教学反思:
活动的形式运用图夹文看图讲述进行。为孩子提供鸡蛋、蛋糕、汽车等汉字字卡,在理解图二及图三时问题时针对动作、表情方面进行提问。如第一幅图片中增加了“小老鼠发现了大鸡蛋会说什么?他们会怎么做呢?”的问题引导幼儿把握小老鼠的心里活动,丰富讲述画面的内容,使幼儿在讲述时更生动、有趣,从而也为下一环节的想象作好铺垫。只是图片有点小在草地的画面不明显,不能让人一目了然。
本文扩展阅读:蛋糕(英文名:Cake),是一种古老的西方甜点,一般是由烤箱制作的,蛋糕是用鸡蛋、白糖、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为辅料。经过搅拌、调制、烘烤后制成一种像海绵的点心。
第三篇:中班讲述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看图讲述《大狮子和小老鼠》 设计意图:
狮子和老鼠一个高大凶猛,一个弱小机灵,这两个截然不同不同的动物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一大一小,一弱一小,这个活动呈现了以大帮小,以小帮大的主题思想。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根据角色表情、动态、想象它们的内心活动及语言对话。
2、理解画面内容,大的能帮小的,小的也能帮大的,朋友间要互相帮助。
3、学习有中心、有重点地按事情的发生逻辑顺序编讲故事。活动重点:
理解画面内容,大能帮小,小能帮大。活动难点:
观察两个动物的动态、表情、想象对话并编讲故事。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大狮子和小老鼠的卡片;字卡:“咬”、“大狮子和小老鼠”;游戏音乐;“找朋友”;幼儿每人一张小的故事图片。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引起讨论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老师请来两位客人(出示大狮子和小老鼠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大狮子高大凶猛,小老鼠弱小机灵”。
△“大狮子这么大,小老鼠这么小,你认为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激发兴趣,引起幼儿猜想)
△“那大狮子和小老鼠究竟能成为好朋友吗?”
2、观察讲述狮鼠相遇时的表情、心理活动及对话。(1)观察图一
提问: ①、在什么地方?画面上都有谁?
②草地上发生了什么事?大狮子为什么抓住小老鼠? ③大狮子的表情什么样?它会恶狠狠地说什么? ④小老鼠的表情什么样?它会怎样求大狮子呢? △ 大狮子到底放了小老鼠吗?(2)观察图二 提问:
①大狮子放了小老鼠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 ②小老鼠获救后,心情怎么样?它会对狮子说什么? ③小老鼠也有可能会说:“这回你帮了我,我以后也许会对你有帮助的。”大狮子听了会哈哈大笑,它为什么会笑?(幼儿回答……)教师:它可能会说,你这么小,我这么大,我怎么会要你帮忙呢!
△ 小老鼠真的能帮助大狮子吗?(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3、观察发现小老鼠如何救大狮子,进一步理解主题,大小互助。
△ 设置悬念:过了几天,小老鼠又到草地上来玩,忽然,听到大狮子的叫喊声,它想:可能是大狮子遇到危险了,我得去看一看。△ 到底大狮子遇到什么危险了?(3)观察图三 提问:
①小老鼠看见什么了?是谁把大狮子网住的? ②大狮子的心情怎样?它会对小老鼠说什么? ③小老鼠是怎样安慰的大狮子?
④听了小老鼠的话,大狮子的心情怎样? △ 小老鼠到底怎样帮助的大狮子?(4)观察图四 提问:
①小老鼠用什么办法帮助的大狮子?(丰富“咬”字)
②大狮子被救出来以后,是怎样对小老鼠说的?(幼儿回答……)教师:它可能会对小老鼠说,我这么大,你这么小,我帮了你,你也帮了我,咱们俩做个朋友吧!
4、教师引发思考
△ 大狮子和小老鼠在力量、大小方面相差这么大,小老鼠竟然能救了大狮子,这说明一个这么道理?
△ 原来,大的能帮小的,小的也能帮大的,只要互相帮助,就能成为好朋友。
5、幼儿看小图编讲故事 ⑴提出编讲要求
教师:着四幅图连起来就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请小朋友按照画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有一天,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小老鼠是怎样求大狮子的?后来大狮子遇到危险,小老鼠是怎样帮助它的?结果怎么样?
⑵出示小图,幼儿每人一张看着编故事,教师巡回倾听。⑶请个别幼儿范讲(手拿小图看着讲),其他幼儿看前面的大图片专注地倾听。(请2-3位幼儿上前面来讲述)
⑷直接告诉幼儿故事的名称并出示字卡“大狮子和小老鼠”,领幼儿认读。教师完整地讲故事一遍。
6、延伸游戏“找朋友”
△“故事中的大狮子和小老鼠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好朋友,现在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去找你的好朋友吧!”(全体幼儿围成圆圈)
第四篇:大班看图讲述教案:大狮子和小老鼠
设计理念:
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世界千奇百怪,它们的存在令整个自然界充满生机和活力。孩子们对动物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
在开展主题活动《动物世界》时,他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互助、合作,是现代人非常重要的素质。一个人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也必须从幼儿期开始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而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互助、合作意识。为了进一步强化互助文化和合作意识,我们将文学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改编为看图讲述活动。
看图讲述活动中的大狮子和小老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动物形象,一个庞大威猛、一个弱小机灵,一大一小、一强一弱,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本次讲述活动主要体现了以大帮小、以小帮大的主题思想,深刻地隐藏了互助、合作的教育寓意。整个活动,我借助音乐和图片,让孩子根据线索感知、推测、想象、表述大狮子与小老鼠之间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幼儿在看看、听听、猜猜、讲讲中,发展了想象、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了互助、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借助音乐、图片,尝试推测、想象、表达角色的内心活动及语言。
2、在看看、听听、讲讲、玩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根据线索想象、讲述的能力。
3、理解主题寓意:大的帮小的,小的也能帮大的,培养幼儿初步的互助、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前期知识经验准备:(1)对动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2)对不同类乐曲有一定的感知。
2、物质材料准备:相关音乐、图片、游戏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第一环节应突出“大”与“小”两种形象特点
1、语言导入:秋天的草地可美啦,把森林里的动物也吸引来了。
2、播放a、b两段音乐,猜测与音乐风格对应的动物。
(1)播放a段《狮王进行曲》
师:听,谁来了?为什么?
对,沉重缓慢的音乐让人感觉是„„庞大、凶猛的动物来了。
(2)播放b段《意大利第四交响曲》
师:听,又有谁来了?为什么?
轻快,跳跃的音乐让人感觉是„„机灵、弱小的动物来了。
二、观察比较形象,理解角色特点。
1、揭示动物形象,讲述大狮子、小老鼠的主要特征。
师:你们到底猜对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狮子和一只小老鼠。
(1)分别说说狮子和老鼠各自的特点。
师:我们先来说一说狮子有什么特点?对,狮子它有庞大的身体、锋利的爪子、尖利的牙齿,看上去威猛高大。
小老鼠有什么特点呢?(对!小老鼠的身体弱小,聪明机灵。)
2、根据角色特点,猜测它们是否能成为朋友。
师:你们觉得它们在一起会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对,有的小朋友从一大一小、一强一弱来判断狮子和老鼠不可能成为朋友的,有的小朋友从动物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来推测它们可能成为朋友,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过渡: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个故事中,它们到底成为朋友了吗?
三、借助音乐、图片,观察编述情节。
1、根据不同的音乐,大胆编述故事的情节。
(1)师:一天,大狮子正在草地上睡觉,来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跳到了大狮子的背上玩耍,它心里会怎么想呢?(呵呵,大狮子睡着了,这下我可以好好地玩一玩了。)
(2)师:是啊!这只小老鼠的胆子也真够大的,居然在大狮子背上玩耍,把正在睡觉的大狮子吵醒了,狮子被突然吵醒了,当时的心情会怎么样呢?(狮子可能会发怒)
你们猜,它会对小老鼠说些什么呢?(播放音乐《狮王进行曲》)(狮子发怒了,对小老鼠说:“好啊!你这小老鼠胆子也真够大,竟然跳到我的身上了,我饶不了你。)
指导语:小朋友的愿望都很善良,那你们觉得大狮子会不会生气、发怒呢?
(3)听到狮子威胁、恐吓的话,小老鼠的心里既紧张又恐惧,惊恐不安。为了保护自己,你们猜,它会怎样请求狮子呢?(对不起,大狮子,我不小心吵醒了你,请你原谅我、饶了我吧)
(4)狮子听了小老鼠的请求,看着小老鼠可怜巴巴的样子,(播放音乐《初雪》)它会放了小老鼠吗?(幼儿充分讨论、猜测、表达,教师给以必要的肯定、鼓励与支撑引导)
(5)师:狮子被打动了,真的放走了小老鼠,小老鼠临走时对狮子说:“谢谢你,大狮子,这次你原谅了、放了我,有一天我也会帮助你的。”
(对!小朋友都觉得小老鼠会用尖利的牙齿咬断绳子,去营救大狮子。你们猜对了,小老鼠真的是这么做了,它跑到了狮子的身边,很有把握地说:“亲爱的狮子,你放心,我有办法来救你。”
四、完整感知故事,激发互助意识。
1、揭示故事结果,初步感受寓意:
狮子在小老鼠的帮助下终于得救了。大狮子说:“谢谢你,小老鼠。今天多亏了你的帮助才使我逃脱了危险。虽然我大你小,但你也能帮我的忙,让我们做个好朋友吧。”从此以后,大狮子和小老鼠成为了一对互帮互助的好朋友。
过渡: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愿意一起把这个互相帮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吗?
2、完整讲述情节,整体感知主题,过渡:原来不仅大的能帮助小的,小的也能帮助大的,凡事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才能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师:小朋友,威猛庞大的大狮子与弱小机灵的小老鼠都能成为一对好朋友,那么,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小朋友之间更应该怎么样相处呢?(请幼儿体会与表达: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团结友爱等等)
是的,小朋友明白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那么今天,我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需要互助合作的游戏,请小朋友一起到外面去看看、玩一玩吧。
五、活动延伸:开展合作游戏,体验互助之情。教师介绍游戏材料,幼儿自主结伴、快乐游戏。
第五篇:教案:小老鼠做饼干
小班语言活动:小老鼠做饼干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
2.学说叠词形容词“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
可操作大图画书一本,小图书幼儿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猜测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来扮演一个小动物,这个小动物有尖尖的脑袋,还有一根长尾巴。你们知道是什么小动物吗?(小老鼠)我是老鼠妈妈,那你们就是„„(妈妈和宝宝互相打招呼)
二、游戏情境,学念儿歌 1.欣赏学念儿歌第一段。
1)第一遍倾听:妈妈肚子饿了,我们来做好吃的,做好吃的要用到什么?(出示平底锅)今天妈妈就用这个平底锅来做饼干,看看妈妈是怎么做饼干的(边念边表演儿歌)你听到什么了?
2)第二遍倾听:再听听看妈妈是怎么做饼干的。(再次边念边表演儿歌)这下听得更仔细了对不对?你听到了什么?
3)幼儿跟念一遍:这下你们都会做了,那跟着妈妈做做看。(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边表演,出示做出的饼干)。饼干有没有做出来,快闻闻看香不香,是什么味的?
2.启发引导学念儿歌第二段。
1).引导幼儿理解会用词语“香香的”:你们知道这么美妙的香味,传出去,被谁闻到了呢?(小狗)小狗说小老鼠我也很想吃,给我也做一块香香的饼干好不好?那我们一起来做,(教师边念边表演)讨论饼干的味道。
2)引导幼儿理解会用词语“脆脆的”结果被谁知道了?(小羊)小羊说小老鼠我也很想吃,给我也做一块脆脆的饼干好不好?什么叫脆脆的?(会发出嘎嘣嘎嘣,嗤嗤的声音)那我们就给小羊做一块脆脆的饼干好不好?(请幼儿自己
念)有没有做出来?是什么?小羊饼干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脆脆的)
3)引导幼儿理解会用“甜甜的”这次谁来了?(小猪)我最喜欢做甜甜的饼干,小老鼠来做一次。(演示教具)(没做出来,念得快一点。)做出来的是什么饼干,尝尝看甜不甜?
三、体验游戏,学念儿歌
1.幼儿人手一只锅子,体验游戏:这下,小动物们都想吃饼干,请每个小老鼠都来帮帮忙。强调注意锅子的柄才可以拿。(分发锅子)我们一起来,跟着妈妈一起来。(请幼儿操作完整念儿歌)你做出来的是什么饼干?最后一句可以改成你饼干。
2.交换巩固儿歌:现在找旁边的小老鼠换一下锅子,看看会做出什么饼干。轻轻地把锅子放到椅子下面。
四、联系实际,实现儿歌
1.用真正的锅子做饼干:还要继续做饼干,想不想?这是什么(出示真正锅子)这次我们用真正的锅子做饼干,谁来做呢?(小朋友)真的做得出饼干吗?我们一起来做做看(引导幼儿念儿歌)
2.品尝饼干:真的有饼干呢,现在宝宝尝尝看,到底香不香、脆不脆、甜不甜。今天宝宝有没有学会做饼干?回去也给爸爸妈妈们做饼干吧!
小老鼠做饼干,咕噜咕噜啪,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饼干饼干做好了,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饼干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