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陀小说研究综述
师陀小说研究综述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河南杞县人。另一个笔名是芦焚,1946年以后改为师陀。1932年以芦焚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请愿正篇》,由此开始文学创作。小说创作多集中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短篇小说集有《谷》《里门拾记》《落日光》《无名氏》《果园城记》等,中长篇小说有《无望村的馆主》《结婚》《马兰》等。前言
师陀创作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与此同时,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已经持续了近80年,一共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建国前,批评家以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学识进行印象式批评。1936年, 师陀的短篇小说集《谷》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 这使师陀从此享誉文坛,也由此引起了大众的注意。随后1937年,师陀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出版,刘西渭在评论中敏锐的抓住了师陀创作中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和创作追求,并形象的概括为“诗是他的衣饰,讽刺是他的皮肉,而人类的同情者,这基本的基本,才是他的心。”1946年,《果园城记》出版,师陀的小说创作已趋于成熟。最早的评论文章,应该是唐迪文同年发表于《大公报》上的一篇评论文章《果园城记》,唐迪文认为《果园城记》是“古老的内地中国的一个投影, 也是一篇朴素的诗。”当时杨刚、金丁、孟实等优秀批评家从创作历程、题材等方面进行感悟和品评,具有很大的开创性。
第二个时期是建国后到1990年前。建国初期,师陀研究处于停滞状态,到了1980年前后,随着政治与思想的发展,学术的解放,专家学者重新梳理文学史的大背景下,师陀研究逐步苏醒,但是这一时期主要侧重于文学史的研究。较早的如唐弢在1979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仅以几百字对师陀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进行了概述。而同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则把师陀进行专章论述,对《果园城记》,《结婚》《马兰》等多个文本进行评述,并高度评价了《结婚》的艺术成就,充分肯定了师陀的文学地位和价值。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以全新的视角重新梳理了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关注了被先前文学史忽略的作家作品,唤起了批评家对师陀的重新关注。
刘增杰是第一位系统研究师陀的学者,随后,他在1984年整理出版了《师陀研究资料》,集结了师陀生平资料、创作自述和评论选编,为师陀研究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
第三个时期是1990年至今,在这一时期,师陀研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开拓,而这一时期的研究多体现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本文则重点从创作论研究、艺术风格和文体研究、意象和诗性研究、乡土小说和还乡书写、比较研究五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师陀研究进行梳理,以有利于师陀研究更好的拓展和深入。一创作整体研究
早期,刘增杰在他的《师陀小说漫评》采用了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从生平经历、小说创作、他人评论等方面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之后对师陀整体研究的较少,直到近些年来,不断地出现了师陀创作研究的学术论文。唐鑫通过考察其小说创作中的“两次重要的空间转移:中原杞县到繁华都市”通过对师陀文学创作中乡土题材和都市题材小说的具体文本解读,观照师陀对乡村和都市的态度,以及对建立合理人性所做的思考,从而还原师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于师陀创作的整体研究中,王欣的《师陀论》最具代表性。她将师陀创作的整体纳入研究视野,并把它们放置于中国文学的大语境中,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多专题地对师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在文学史的纵横坐标系中,凸显出师陀的个性化特征。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文化、社会的大语境下探讨师陀独特精神气质的生成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师陀极富个性色彩的言说,通过“对时代精神的呼应与表现”和“对人的全面谛视与深度关注”两个方面立体地论述了师陀创作的独特性,并且指出:“时代和自我在他作品中紧密地依存与扭结,呈现出和谐之态。”第三部分论述了师陀的女性关怀和现代婚恋观。除此之外,王欣还将师陀放在现代文学的大环境中发现其局限性,并对师陀的文学史意义及价值作出简略的评估。
在创作整体研究中,也有对师陀乡土小说研究的新成果。关士礼认为“师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直处于无名状态”。他的《师陀乡土小说新论》则以乡土小说创作为切入点,从内容和形式上分别论述了师陀乡土小说的艺术独创性,并且独创地根据师陀的乡土小说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虚无主题和与海德格尔哲学文本建构的存在主义的人的形象和生存图景存在着一致性,研究师陀存在主义的乡土中国的文学价值,并阐释了师陀作品在当代的“接受障碍”并探因,以独特的视角对师陀重新进行命名和文学史定位,对以后的师陀研究具有开拓意义。二艺术风格和文体研究
在新时期以后,关于师陀小说的研究日益趋于多元化。除了文学史和创作整体研究外,批评者越来越注重师陀创作个性的研究。
刘纳是较早师陀创作个性研究的研究者,在《师陀创作的艺术个性》一文中,通过对师陀三四十年代的作品进行文本细读,认为师陀是个艺术个性很鲜明的作家。“他的作品有独特的题材领域、独特的描写内容、独特的观察角度、独特的艺术情趣,形成了独特而强烈的美感。”近些年来,研究者集中于对师陀作品的整体观照,从其小说作品中所体现的文本世界,探讨师陀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解志熙的《现代中国“生活样式”的浮世绘——师陀小说叙论》。论者全面观照了师陀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力图探寻其在小说史上的独到之处。论者创见性的从“生活样式”的角度出发来探寻中国城乡社会形态,并指出师陀的乡土小说呈现出“反田园叙事”的倾向,都市小说展现了“反摩登叙事”的倾向。论者将师陀与张爱玲、陈从文和巴金进行比较,得出师陀是“或许不大的才情,或许不小的成就。”该论文系统并深刻的论述,为以后的师陀研究做出了引导和启发。
随着师陀研究的不断细化,对其叙事特征的研究大量涌现。倪燕从叙事技巧入手,运用叙事学文艺批评理论进行文本分析,探讨了师陀的小说在叙事视角、人称、人物塑造、场景描写等方面的特殊之处,研究师陀的小说创作理念及其蕴藏的社会文化内涵。论者认为“叙事风格与内涵的特殊性,导致他游移于京派与左翼文学之外。”熊洁在《论师陀小说叙事艺术》一文中,论述了师陀小说的叙事内容和叙事形式,创新性的从阅读接受的角度出发对叙事文本进行论述,认为师陀文本叙事中的空白和陌生化,加强了读者的阅读动力,需要读者用冷静的眼光细细品读。孔令刚认为师陀在回叙性叙事中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从叙述者,倒叙和插叙以及以情调为中心的叙事展现了师陀独特的艺术魅力。三意象和诗性研究
在新世纪师陀研究以来,意象和诗性研究是师陀研究的新成果。刘元认为老屋、旷野和坟等大自然意象在师陀乡土小说中广为散布并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老屋、旷野、坟——师陀乡土小说自然意象研究》中指出“对这几种意象的着力营造,凸显了师陀对乡土生命的关怀、对乡土中国沉滞落后的生存状态的文化反思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探讨了师陀小说所沉淀的文化意蕴。李伟锋在《旷野中的诗意探寻——师陀乡土小说中的旷野意象》一文中,认为旷野意象隐含了漂泊情结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并且更进一步的追问了旷野书写的深层心理。论者在《在家园坍塌的破碎拼图中弥合——师陀乡土小说中的“家”意象解析》中提出“师陀乡土小说中一系列封建家族衰亡和底层民众家庭缺失的文本叙述,彰显的是作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对中原农村日益败的文化批判意识。”论者通过对“家”的意象解析展现了师陀的无家情结和对理想家园的追寻。邱诗越和郭映辰的《论师陀小说的“废墟”与“死亡”意象》中认为师陀在小说作品里常常用“废墟”与“死亡”意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作家对此的内心感受,写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动荡落寞和民族生存的艰难困苦。论者并且指出:““废墟”与“死亡“在师陀的小说中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意象在师陀小说创作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师陀表达个人生命体验的言说。除了意象研究的“点”的展开,也有“面”的宏观观照,则是师陀小说创作的诗意表达。在《家园之恋与存在之思——论师陀乡土小说的诗性内涵》这篇文章里,陈晨指出:“现代作家的”文化怀乡",却不是简单的对乡土的情感回归,往往于城市——乡村、现代——传统、情感——理性的矛盾中包蕴着巨大的文化含量。”“所谓的“现代诗性”,并不是单纯指作品的意象、语言等外在层面的诗化特征,而是主要体现在其反映人的生命的内在深度方面。正是这种对人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及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询,使他的乡土小说具有更为深刻与持久的艺术魅力。”席军刚在《师陀小说的诗意研究》一文中,从古典和现代诗意两方面切入,认为师陀积极汲取古典意境,是自己的小说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在现代意识层面,师陀表现残缺,展示丑陋,以一种冷静的,富有哲学意味的批判精神审视乡村和都市,反思宗法制文化之下的民族命运,以及个人的生存状态,使其小说又充满现代诗性气息。” 四乡土小说和还乡书写 自师陀小说创作以来,师陀的乡土小说研究一直是重点,上述的学术论文有一部分是侧重于乡土小说研究,在此不做重复论述。在乡土小说的创作研究中,近些年来,对于作品中的还乡叙事的研究不断出现。但是进行专题研究的较少,多是在创作整体研究中提及,由此在这方面现有的学术论文,弥足珍贵。
钱理群的《试论芦焚的“果园城”世界》是师陀乡土小说研究和怀乡书写研究方面的优秀作品。文章通过“凝望·飞与幻想”“跋涉者”“生命的怪圈与时间”三个主题,探讨了师陀的哲学情思和精神气质。钱理群在对文本细读时有自己开拓性的思维,发现了果园城人的“凝望”神态,和“飞”的欲念,并且指出这种“飞”的表现的是“一种时代的民族的冲动”。论者还开创地发现了师陀和他笔下“跋涉者”的形象。他的研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突破。
在其研究的影响下,高娓娓的《试论师陀“果园城”世界中的跋涉者形象》一文中以果园城中的跋涉者和师陀自己身为跋涉者两方面去论述,指出:“果园城成了他的全部艺术的归宿”师陀作品中的跋涉者“完成了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形象。”
在还乡书写的研究中,卢建红完成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研究。在《知识者还乡的另一种叙述——论师陀的<掠影记>》中,她以一种平视的视角对知识者与故乡的关系做了新的探讨,通过怀乡者的启蒙与自我启蒙,论述了师陀的怀乡叙事中与京派和左翼的不同之处:批判为表,抒情为里。在《中国现代作家的故乡叙事——师陀的怀乡之旅》中系统的分析了师陀乡土小说中的还乡书写,从在路上、回乡和离乡—回乡—在离乡的三种模式的文本细读中,挖掘师陀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在这方面研究中,侧重于怀乡书写的文本细读,忽略了生成原因或者是把其放到整个乡土小说怀乡书写的大背景下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五比较研究
师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个坚实而又独立的存在,有着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但是将其与其他作家的横纵向的比较研究较少,多数为师陀与沈从文的比较研究。阎浩岗从创作手法入手,从创作对象、创作宗旨等方面的不同,在《沈从文与师陀:创作个性的自觉追求》一文中将沈从文与师陀进行平行研究,从而探讨二人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文章指出沈从文是“表现生命的各种形式而非生命的苦闷感伤”,师陀是“停滞的焦灼而非变化的忧虑”。陈晨在《“乡下人”的精神诉求与文学想象——沈从文、师陀创作比较论》中,以“乡下人”在其创作心态和创作内容上体现出的不同意义为切入点将二人进行分析,从“乡下人”的心灵渴求与存在方式、文学想象中的“乡下人”和其精神诉求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且指出:“不论是沈从文还是师陀,他们均以“乡下人”表明其文化归属,其意义在于对于个体价值的坚守和对艺术风格的独特追求。他们作为‘乡下人’的文化性格和审美追求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李红艳和王力明在《相似的衣装,不一样的神髓——师陀乡土小说与京派小说比较》一文中,指出:“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文体风格的相似性,但在对乡村世界的情感态度及审美追求上则表现出实质性的不同。” 结语
师陀研究的近八十年来,越来越多元化和具备开拓的研究思维,在不断地取得新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希望通过对师陀研究的大致梳理,有益于师陀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与发展。参考文献:
[1] 刘西渭.读<里门拾记>[J].文学杂志,1937(02).[2] 唐迪文.果园城记[J].大公报,1946.[3] 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4]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 刘增杰.师陀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6] 唐鑫.论师陀小说创作[D].四川师范大学,2011.[7]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8] 关士礼.师陀乡土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9] 刘纳.师陀创作的艺术个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03).[10] 解志熙.现代中国“生活样式”的浮世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11] 倪燕.讲故事的人——师陀小说的叙事技巧研究[D]清华大学,2004.[12] 熊洁.论师陀小说叙事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9.[13] 刘元.老屋·旷野·坟——师陀乡土小说自然意象研究[J].名作欣赏,2010(29).[14] 李伟锋.旷野中的诗意探寻——师陀乡土小说中的旷野意象[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15] 李伟锋.在家园坍塌的破碎拼图中弥合——师陀乡土小说中的“家”意象解析[J].美与时代,2008(04).[16] 邱诗越,郭映辰.论师陀小说的“废墟”与“死亡”意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17] 陈晨.家园之恋与存在之思——论师陀乡土小说的诗性内涵[J].文艺争鸣,2010(13).[18] 席军刚.师陀小说的诗意研究[D].河南大学,2010.[19] 钱理群.试论芦焚的“果园城”世界[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0] 高娓娓.试论师陀“果园城”世界中的跋涉者形象[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21] 卢建红.中国现代作家的故乡叙事——师陀的怀乡之旅[J].西北师大学报,2006(06).[22] 阎浩岗.沈从文与师陀:创作个性的自觉追求[J].湘潭大学学报,2004(02).[23] 陈晨.“乡下人”的精神诉求与文学想象——沈从文、师陀创作比较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6(01).[24] 李红艳,王力明.相似的衣装,不一样的神髓——师陀乡土小说与京派小说比较[J].时代文学》,2009(03).
第二篇:师陀和他的乡土抒情小说《果园城记》
师陀和他的乡土抒情小说《果园城记》
师陀,1910年3月10日生于河南杞县,原名王长简,1946年以前用笔名芦焚,曾用笔名君西等。在开封读中学,喜爱评话,爱好文学。1931年高中毕业后赴北平谋生。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反帝大同盟作救亡宣传。翌年以芦焚为笔名(英文“暴徒”的音译)在《北斗》《文学月报》杂志发表小说《请愿正篇》,《情愿外篇》。1932年与汪金丁、徐盈创办文学杂志《尖锐》。1936年秋,从北平到上海。1937年短篇小说集《谷》因艺术风格独特获《大公报》文艺奖。
抗战期间蛰居上海,和巴金、卞之琳结谊。写以战时上海为背景的长篇《结婚》和散文集《上海手札》。194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1946年发现有人冒用芦焚笔名,改以师陀为笔名,发表《果园城记》。任上海戏剧学校教员、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辑,写电影剧本。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1957年后为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60年代初专注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历史话剧《西门豹》、独幕喜剧《伐竹记》等,颇得好评。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谷》,《里门拾记》,《无名氏》,《果园城记》,《石匠》。中长篇小说:《无望村的馆主》,《结婚》,《马兰》,《历史无情》。散文集;《黄花苔》,《上海手札》,《保加利亚行记》,《山川﹑历史、人物》。
果园城记
以一系列描写人物的短篇, 勾勒了上世纪初到抗战前期日益凋敝的中原乡城的图景,基调滞重隐痛,沉郁感怀,带有浓重的乡土情结。看似和谐宁静。实则衰落逝去的小城人生。
一、果园城
二、“鬼爷”(城主)
三、葛天民
四、桃红
五、贺文龙的文稿
六、颜料盒(油三妹)
七、傲骨
八、阿嚏
九、塔
十、期待
十一、说书人
十二、灯
十三、邮差先生
十四、狩猎 十五、一吻 十六、三个小人物
十七、北门街的好汉
第三篇:2014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二
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西游记》续书中最有特色、最有艺术成就的是(A)。A.《西游补》B.《后西游记》C.《续西游记》D.《天女散花》
满分:2 分
2.早在先秦子史部典籍中,已经出现一种假借他事他物以寄托本意的文学体裁是(A)。A.寓言B.小说C.传记D.散文
满分:2 分
3.《歧路灯》的作者是(D)。A.蒲松龄B.李百川C.李渔D.李绿园
满分:2 分
4.《金瓶梅》从生活的复杂性出发,形成了怎样的结构(B)。A.线状结构B.网状结构C.双线结构D.回旋结构
满分:2 分
5.宋江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C)。
A.《隋唐演义》B.《混唐后传》C.《水浒传》D.《说唐后传》
满分:2 分
6.刘秋痕、杜采秋是下列四部作品中的人物(C)。
A.《雪月梅传》B.《儿女英雄传》C.《花月痕》D.《青楼梦》
满分:2 分
7.《封神演义》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B)。A.现实主义小说B.神魔小说C.爱情小说D.历史小说
满分:2 分
8.讲述长篇历史故事,取材于历史,后来发展为章回体的长篇小说的是(A)。A.平话B.短书C.三言D.二拍
满分:2 分
9.受英雄传奇、侠义小说的影响,出现融合趋势,产生的人情小说的类型是(D)。
A.猥亵小说B.才子佳人小说C.家庭小说D.儿女英雄小说
满分:2 分
10.哪个朝代的讽刺小说发展到了最高水平(B)。A.元宋B.明清C.唐宋D.秦汉
满分:2 分
11.真正的志怪小说的形成是在(A)。A.两汉时期B.远古至先秦C.唐朝D.宋朝
满分:2 分
12.以(C)为代表的人情小说,把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是人情小说的典范。
A.《青楼梦》B.《金瓶梅》C.《红楼梦》D.《花月痕》
满分:2 分
13.《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的作者是(B)。A.李渔B.冯梦龙C.凌濛初D.鲁迅
满分:2 分
14.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人情小说被称为(B)。A.感情小说B.世情小说C.恋爱小说D.风俗小说
满分:2 分
15.长篇白话小说中人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题材方面的重大变化的是(D)。
A.《红楼梦》B.《青楼梦》C.《儿女英雄传》D.《金瓶梅》
满分:2 分
16.梅子玉、杜琴言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B)。A.《花月痕》B.《品花宝鉴》C.《海上花列传》D.《青楼梦》
满分:2 分
1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下列哪一部集子里的小说(A)。A.《警世通言》B.《喻世明言》C.《醒世恒言》D.《初刻拍案惊奇》
满分:2 分
18.《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D)。A.冯梦龙B.熊大木C.曹雪芹D.纪晓岚
满分:2 分
19.《品花宝鉴》的作者是(A)。A.陈森B.魏秀仁C.俞达D.韩邦庆
满分:2 分
20.狭邪小说的代表作是(B)。A.《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B.《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 C.《品花宝鉴》、《雪月梅传》、《花月痕》 D.《驻春园小史》、《花月痕》、《海上花列传》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宋元小说话本第一次全面突破了以文言为主的小说语言,采用白话写作。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在《镜花缘》中,作者通过幻想的形式,创造了一个变幻无穷、光怪陆离的艺术世界。
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3.宋元时期出现的“话本小说”是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4.《斩鬼传》是魔幻化的讽刺小说。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5.《金瓶梅》和《歧路灯》都是家庭小说。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6.仙化是秦汉时在道教思想提供的温床上产生的神仙故事传说。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7.元末明初《水浒传》的问世,标志着英雄狭义小说作为小说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8.宋元“讲史”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9.《儒林外史》奠定了讽刺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10.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到清代中叶之后,逐渐合流成为公案侠义小说。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11.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12.《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13.《红楼梦》是人情小说的最高典范。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14.《三侠五义》中只写了包公的故事。A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15.《金瓶梅》是彻底的暴露文学。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16.《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17.中唐时期是唐传奇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18.我国宋代以前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文言短篇小说。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19.《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0.《三侠五义》是部说书体小说。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1.中国古代小说的第一次大繁荣是宋元话本的出现。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2.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一部讽喻式小说。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3.《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发展的高峰,在手法上兼有志怪、传奇的特点。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4.隋唐系统中影响最大的是《隋史遗文》。A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5.《无声戏》和《十二楼》都是冯梦龙的作品。A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6.《水浒传》既是典型的英雄传奇小说又是武侠小说的典范之作。A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7.《西游记》在我国长篇小说史上开拓了现实主义的新境界。A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8.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总体结构是属于编年体。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29.话本产生于清代。A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30.《儒林外史》自始至终是以写实为主的创作特色。B A.错误B.正确
满分:2 分
第四篇: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是下列哪一部集子中的作品()。A.《二刻拍案惊奇》 B.《初刻拍案惊奇》 C.《醒世恒言》 D.《警世通言》
满分:2 分
2.按出版的年代顺序,下列哪一组排列是正确的____。A.《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 B.《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 C.《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隋唐演义》 D.《隋唐演义》、《隋史遗文》、《说唐演义全传》
满分:2 分
3.《品花宝鉴》的作者是()。A.陈森 B.魏秀仁 C.俞达 D.韩邦庆
满分:2 分
4.《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A.家庭小说 B.才子佳人小说 C.人情小说 D.狭邪小说
满分:2 分
5.《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A.《常言道》 B.《何典》 C.《斩鬼传》 D.《平鬼传》
满分:2 分
6.下列属于凌濛初作品的是____。A.《初刻拍案惊奇》 B.《喻世明言》 C.《醒世恒言》 D.《警世通言》
满分:2 分
7.()的问世,标志着英雄狭义小说作为小说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A.民间童话 B.恐怖小说 C.神话传说 D.寓言
满分:2 分
8.凌濛初的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
A.惊奇 B.二言 C.二拍 D.拟话本
满分:2 分
9.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智慧和道德的化身,“贤相”的典范的人物是()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关羽
满分:2 分
10.“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____。A.《斩鬼传》 B.《镜花缘》 C.《何典》
D.《儒林外史》
满分:2 分
11.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____。A.《绿衣人传》 B.《秋千金记》 C.《负情侬传 D.《小青传》
满分:2 分
12.林冲、杨志、武松、柴进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玉娇梨》 B.《水浒传》 C.《金瓶梅》 D.《三国演义》
满分:2 分
13.早在先秦子史部典籍中,已经出现一种假借他事他物以寄托本意的文学体裁是(A.寓言 B.小说 C.传记 D.散文
满分:2 分 14.《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的作者是()A.李渔 B.冯梦龙 C.凌濛初 D.鲁迅
满分:2 分
15.《乐田演义》的作者是____。A.蔡元放 B.熊大木。)
C.徐震 D.许仲琳
满分:2 分
16.《西游记》中的灵魂人物是()。A.唐僧 B.猪八戒 C.沙和尚 D.孙悟空
满分:2 分
17.人类最早接触的文学艺术样式是()。A.游戏歌 B.迷语歌 C.绕口令 D.摇篮歌
满分:2 分
18.以八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是____。A.《西游记》 B.《南游记》 C.《东游记》 D.《北游记》
满分:2 分
19.晁源、珍哥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____。A.《金瓶梅》 B.《歧路灯》 C.《醒世姻缘传》 D.《儿女英雄传》
满分:2 分
20.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____。A.《醒世姻缘传》 B.《歧路灯》 C.《金瓶梅》
D.《儿女英雄传》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中国古代小说的第一次大繁荣是宋元话本的出现。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最杰出的讽刺小说。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隋唐系统中影响最大的是《隋史遗文》。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长篇小说集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归莲梦》幻演的是白莲教起义的故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罗贯中在小说中艺术地表现三国史事的时候,不仅有政治的标准,而且还有伦理道德的标准。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斩鬼传》是借钟馗斩鬼的故事重新创作的讽刺小说。钟馗捉鬼的故事,在我国民间赫赫有名。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第一阶段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有《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金云翘传》和《定情人》。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中唐时期是唐传奇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发展的高峰,在手法上兼有志怪、传奇的特点。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时事小说”是指反映当代政治事件的小说。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隋唐演义》是以岳飞一生为主要线索的英雄传记体小说。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描写海瑞故事较好的小说是《海公大红袍全传》和《永庆升平》。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在《西游记》中,作者把猪八戒,作为《西游记》的灵魂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罗贯中在小说中艺术地表现三国史事的时候,不仅有政治的标准,而且还有伦理道德的标准。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历史演义是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而英雄传奇则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清代武侠小说有两种类型,一是写实型,一是写景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实录”是我国古代史学著作最重要的写作原则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幻演唐赛儿起义之事的神魔小说是吕熊创作的《负情侬传》。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鲁迅对《阿Q正传》的美学风格与讽刺艺术作出的评价。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家对历史演义小说的两种理解是()。A.正史派 B.创作派 C.理论派 D.野史派
满分:2 分
2.历史演义小说的三个时期是()。A.明初至万历前期 B.明万历前期至清顺治 C.清康熙元年至乾隆末年 D.清乾隆末年至民国初期
满分:2 分
3.神魔小说的来源有()。A.神话与原始宗教 B.国外神话小说 C.仙化与道教思维 D.志怪与宋、元说话
满分:2 分
4.宋元小说话本的体制结构的组成部分是()。A.题目 B.入话 C.正话 D.篇尾
满分:2 分
5.下列关于《聊斋志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人性、物性、神性统一。B.通过曲折多变的情节来迅速展开矛盾。C.发挥了文言文的优良传统,同时融入口语。D.艺术表现手法上兼有志怪、传奇的特点。
满分:2 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B.《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现实主义小说的新领域。C.《西游记》在我国长篇小说史上开拓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D.《西游记》在我国长篇小说史上开拓了现实主义的新境界。
满分:2 分
7.关于讽刺艺术的溯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早在先秦子史部典籍中,已经出现了寓言 B.唐代是中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成熟时期 C.宋元讽刺小说处在尝试阶段
D.明清的讽刺小说发展达到了最高水平
满分:2 分 8.关于《金瓶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长篇白话小说中人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B.标志着从理想主义到暴露文学的转变 C.人物从类型化典型转向性格化典型 D.采用章回小说的形式,形成网状结构
满分:2 分
9.“讲史”的特点是()。A.取材于历史,以朝代为主体
B.讲述历代兴衰胜败之事,侧重政治、军事斗争 C.半文半白的文体 D.篇幅长,分节叙述
满分:2 分
10.下列关于“三言”的思想内容正确的是()。A.反映了明中后期惊世骇俗的市民爱情观
B.展现了商人生活的生动画卷 C.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D.对外国市民生活加以对比
满分:2 分
第五篇:2017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二
2017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大唐秦王词话》的作者是____。A.熊大木 B.诸圣邻 C.罗贯中 D.林翰
满分:2 分
2.梅子玉、杜琴言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____。A.《花月痕》 B.《品花宝鉴》 C.《海上花列传》 D.《青楼梦》
满分:2 分
3.《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A.冯梦龙 B.熊大木 C.曹雪芹 D.纪晓岚
满分:2 分
4.《芙蓉屏记》是哪类小说____。A.爱情小说 B.公案小说 C.神怪小说 D.政治小说
满分:2 分
5.下列属于凌濛初作品的是____。A.《初刻拍案惊奇》 B.《喻世明言》 C.《醒世恒言》 D.《警世通言》
满分:2 分
6.《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的作者是()。A.李渔 B.冯梦龙 C.凌濛初 D.鲁迅
满分:2 分
7.按出版的年代顺序,下列哪一组排列是正确的____。A.《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 B.《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 C.《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隋唐演义》 D.《隋唐演义》、《隋史遗文》、《说唐演义全传》
满分:2 分
8.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又名()A.《百鬼图》 B.《东游记》 C.《归莲梦》 D.《平妖传》
满分:2 分
9.《古镜记》的作者是____。A.王度 B.张鷟 C.李复言 D.干宝
满分:2 分
10.宋江出现在下列哪一部作品中____。A.《隋唐演义》 B.《水浒传》 C.《混唐后传》 D.《说唐后传》
满分:2 分
11.我国最伟大的人情小说是()。A.《红楼梦》 B.《青楼梦》 C.《儿女英雄传》 D.《金瓶梅》
满分:2 分 12.在神魔小说中,把幻想故事历史化的代表作是____ A.《平妖传》、《女仙外史》 B.《封神演义》、《归莲梦》 C.《女仙外史》、《希夷梦》 D.《归莲梦》、《希夷梦》
满分:2 分
13.以()为代表的人情小说,把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是人情小说的典范。A.《青楼梦》 B.《金瓶梅》 C.《红楼梦》 D.《花月痕》
满分:2 分
14.人类最早接触的文学艺术样式是()A.游戏歌 B.迷语歌 C.绕口令 D.摇篮歌
满分:2 分
15.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醒世姻缘传》 B.《歧路灯》 C.《金瓶梅》 D.《儿女英雄传》
满分:2 分
16.金挹香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____。A.《花月痕》 B.《青楼梦》 C.《品花宝鉴》 D.《雪月梅传》
满分:2 分
17.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关汉卿的作品____。A.《封神演义》 B.《蝴蝶梦》 C.《列国志传》 D.《孙庞演义》
满分:2 分
18.刘秋痕、杜采秋是下列四部作品中的人物____。A.《雪月梅传》 B.《儿女英雄传》 C.《花月痕》 D.《青楼梦》
满分:2 分
19.《隋炀帝艳史》属于哪一类作品。____。A.野史 B.历史演义小说 C.人情小说 D.人物传记
满分:2 分
20.凌濛初的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A.惊奇 B.二言 C.二拍 D.拟话本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武侠小说一部分是由才子佳人小说演化而来的。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樵史通俗演义》是一部反映明末历史以及李自成起义的小说。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宋元“讲史”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红楼梦》是人情小说的最高典范。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幻演唐赛儿起义之事的神魔小说是吕熊创作的《负情侬传》。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明初,古代小说发展处于繁荣阶段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隋唐演义》是以岳飞一生为主要线索的英雄传记体小说。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冯梦龙编纂的“三言”超越了前人汇辑话本的成就,启发了后来数以百计的拟话本小说的创作,造成了明末以至清初拟话本创作极为繁盛的局面。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水浒传》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汇集到梁山泊。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隋唐系统中影响最大的是《隋史遗文》。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讽刺小说是指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中长篇小说。也有人把这类小说称之为“世情小说”。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女仙外史》的作者是李渔。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于少保萃忠全传》的作者是明代的孙高亮。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是中国小说的雏型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宋元小说话本的体制结构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导言,入话、正话和篇尾。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鲁迅对《儒林外史》的美学风格与讽刺艺术作出的评价。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水浒传》的续书最主要的有三部,即《水浒后传》、《后水浒传》、《荡寇志》。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明初传奇小说集的代表作品有李祯的《剪灯新话》和v的《剪灯余话》。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西游记》在我国长篇小说史上开拓了现实主义的新境界。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1.中唐时期是唐传奇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2.描写海瑞故事较好的小说是《海公大红袍全传》和《永庆升平》。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3.《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最杰出的讽刺小说。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4.在《镜花缘》中,作者通过幻想的形式,创造了一个变幻无穷、光怪陆离的艺术世界。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5.清初,小说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铸在艺术作品中,从对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转向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认真反思;人物形象达到高度个性化。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6.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总体结构是属于编年体。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7.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其作品是:《一文钱巧隙造奇冤》。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8.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总体结构是属于编年体。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9.《水浒传》既是典型的英雄传奇小说又是武侠小说的典范之作。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0.在《西游记》中,作者把猪八戒,作为《西游记》的灵魂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