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第一篇:《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远行《早发白帝城》

课堂实录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教学目标 :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5个生字,会书写3个生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 点

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2、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读懂古诗。教学准备:

1、相关资料了解古诗背景。

2、课件。教学流程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静夜思是谁写的,猜猜?(出示静夜思)生:李白

生:是“诗仙”李白。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李白六十几岁死的。(众人笑)师:应该说病逝。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你还了解些什么?

生:李白又叫李太白,他有一本诗集叫《李太白全集》。生:我知道他写了九百九十多首诗。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师:(出示李白简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背的是《望天门山》,“天门中……”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她的声音更洪亮 生:我喜欢背《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生:《古朗月行》……(掌声响起)

师:(鼓掌)真棒,同学们课下“每周一诗”的活动开展得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看谁能很快记住? 师:在学习前,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听吗?(想)请仔细听:

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生:(静听,学生表情很专注)师:再听一次,注意听清字音

师: 听完这首诗,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兴。

生:我也好像坐着小船在那里很快的行驶。

师:同学们的想法说得真好,那我们就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你的想法去读一读,老师有个小建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师: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要注意听。生:这两位同学读得很不错,声音很宏亮,但我想对XX说:你把“朝”的音读成“早”了。(谢谢)师:谁还愿来正确的朗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也谈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定会有好多收获。请在小组说一说,也把不明白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师:刚才各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组的同学也要认真听,注意补充。

生:我们讨论了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读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白帝城,看见了彩云。

生:我补充,李白在有朝霞的早晨告辞了很高的白帝城。师:多了很高很高。

生:书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高得插入彩云间的白帝城。师:补充得真好。

师:谁还对这句诗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我认为这里还能看出李白非常高兴。师:能谈谈为什么吗? 生:我来说:因为当他接到自己无罪可以获得自由的消息时,心里很高兴,看什么东西都很美,即使那天天空没有彩云,他也会把白云看着彩云。

生:我认为去的时候他的心情很悲伤,三峡两岸的美景他也不可能去欣赏,即使天空中出现彩云。他也不会发现的,也不会觉得美。

师:说得真精彩,你们有这种生活体验吗?(有)那你就用这种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师:你来试试可以吗?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师:别的组谁愿来说说?

生:我们读懂了“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两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生:我认为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顺水行舟,白帝城还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驶特别特别的快,“嗖”的一声,便行驶过很多座山,他眼前看不清两岸的景物,耳边只传来猿猴不停的叫声。所以他觉得猿猴的声音是在不停的叫。生:老师,我知道这句的含义(抢着说)师:那你来给同学们谈谈吧!生:船行得非常快,好像一眨眼就过了万座山。生:我反对,我认为不是真的有万座山。李白不可能去数,他也数不清。这里的“万重山”是指“很多很多座山”(掌声)。

生:这里用了比喻。生:不是比喻,是夸张。

生: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指很远的路,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佩服佩服。“万重山”和“千里”确实不是实际的数目,是夸张的写法。万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远的路。

师:对这两句诗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句诗还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兴。师:你从那儿看出的?

师:诗中有这样一个词“轻舟”,可不可以把它换成“小舟”,能说说理由吗?你觉得哪个更好?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只小船,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而“轻舟”说明作者的心情很轻松。生:我还觉得李白由于心情轻松,小船行驶也很轻快,所以不能换“小舟。”

生:船是顺水行舟,当然很轻。

师: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轻松。生:高兴。生:欢快。生:兴高采烈……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轻松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师:别的组还读懂了别的诗句吗?

生:我们组认为“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行驶了很远的路,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

生:我补充,不是一天,只是好像一天就返回江陵城。生:我觉得他的心里非常高兴,想急着回家,他被判有罪,家里人一定很伤心,他想马上赶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家里人,“他没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所以感觉像一天就回到江陵城(听课教师点头称赞)。

师:体会得真好,这个“还”就是返回的意思。师:你们日常生活中有这种感受吗? 师:这里还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生:急切。

师:是的,这里不止能体会出李白高兴的心情,还能体会到急切的心情,谁愿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师:刚才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读懂的内容,体会了作者高兴,急切,轻松的心情。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猿声”是什么意思? 生:猿猴的叫声。

师:你们说得真棒!看景物和听声音和人的心情确实很有关。同时还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

师:再次感受完,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

师:伴着优美的乐曲,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谁能伴着乐曲美美的吟诵这首诗? 生:早发白帝城……

师:(面对作评价的学生)你给她读一读好吗?(生读,声音洪亮)

师:(被评价的学生)你还想读一次吗?(生读,声音洪亮,有感情)(掌声响起)

师: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想)你们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三、主动识字 探究写字

师:学习完这首诗,诗中还有许多生字想和你们交朋友,想吗?自己先读一读,并组组词。

师:哪个组愿意先来和生词交朋友?(开火车)(猿声,辞别,白帝城,江陵城,朝阳,啼不住,一日还,轻舟,两岸)。师:谁愿意与生字交朋友? 生:朝,朝辞

师:你们同意这个词吗?

生:不同意,这不是一个词,朝是朝霞,辞是辞别。生:还,还乡,还书。师:这个字还读什么? 生:还(huái)有, 生:朝,朝代

生:这个字还有一个音,读zhāo,朝霞 师:本课读什么? 生:读zhāo……

师:认识了他们,怎样才和他们真正交上了朋友呢?(生自己和同桌说说)

生:我和“舟”交上了朋友,船去掉右半部分就是舟。生:我认为是大船漏水了,只剩下一部分,所以就是舟 生:我给大家猜个谜语:十月十日?

生:是朝,(对)我还可以这样记,月亮从右边落下,太阳从左边升起来,就出现朝霞。

师:记住了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呢?回忆我们写字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些字有左右结构的字:朝,辞,啼,陵,猿,他们写时应该左边稍稍窄,右边宽,但朝不一样,左边和右边差不多;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岸,帝,帝注意上包下,岸要下面托起上面。还有一个独体字舟,应该把横写在横中线上,两点在竖中线上。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书法家!” 生:陵的右下边应是折文不是反文 生:皇帝的帝上面不是立,少了一横……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有什么难写的字要老师帮忙吗?

生:陵,啼,舟(师示范,生书空,将难写字写在本上)

四、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给同学们说说?(生充分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很多,老师也有收获想和同学们分享,可以吗?(可以)

我最大的收获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这首名诗,更让我领略到同学们不凡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同学们课外知识的丰富,我得好好向你们学习。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峰,老师有个想法,课下同学们再收集几首有关李白的诗,或者唐诗,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我们来开个“唐诗交流会”,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

《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带有他一贯的雄奇豪放的诗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的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是我设计这堂课所追求的目标,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李白的简介,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以讲故事形式,介绍《早发白帝城》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备课时,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课堂预设时,我安排以下几个环节:1.出示图片,激趣导入。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3.品读古诗,感悟意境。4.再次朗读,情感升华。5.巩固生字,指导书写。通过这几个环节,生生互学,师生互助,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先提出学习要求,找出诗中的多音字并组词。学习生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口头组词,指导记字方法时,教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生字,如“帝”上头是立两头弯,一条长巾挂下边。“岸”是工厂建在山下边,工人干劲大。在教学古诗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读,再配乐听读,为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立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手法的体现。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山势险峻,为理解“万重山”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下课时已能流利地背诵全诗并熟记生字。

第二篇:7.1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早发白帝城 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我昨天从远隔1900公里以外的北京来到重庆。有幸跟大家一起上一节语文课,人生的缘分啊!我很高兴。但是上什么呢?大家手里还没有教材,教材在我这里呢,一会咱们发。我估计大家都会。因为我们要搞一个唐诗鉴赏。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有没有不会的,请举手?(学生笑)。

师:一起来背一遍吧!预备——起。

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师:啊!没问题。大家都能做到熟读成诵,但是,是不是都做到了会鉴赏?不好说。我们今天就来搞这首诗的鉴赏。我提几个问题,大家笔答。我准备了一个纸条叫“一言心得”。

(出示投影片:一言心得——精诚、精炼、精彩)。

师:它有三个要求。第一,精诚。所谓精诚就是要写真诚的话,不要虚假。第二,精炼。所谓精炼就是要尽量简短,言简意赅,说多了有时候跑调。第三,精彩。所谓精彩就是你的话不但要说明白,而且要说生动。因为我们的一言心得同时是对你鉴赏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个检测。不要小看一言心得,它的作用很大。虽然大家今天是头一次做这个练习,但这太简单了,没问题的。我现在提出几个具体问题,请大家思考,想好了就写一言心得。

师:(边讲边板书:

一、情)诗歌鉴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理解诗的情感,体味它的情趣。如果你不知道这首诗具体是怎样的情感,就谈不上对诗的鉴赏。那么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你概括的说是怎样的情感?你用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概括就足以说完。第二,有几个关键的词请你把它的妙处说好。(边讲边板书:

二、彩云、啼不住、轻舟)比如说第一句里的“彩云间”;还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这个“啼不住”怎样理解?最后“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舟”。这三个词语有很浓厚的意味,你谈谈你的体会。我的问题提完了,现在你们思考,我这边发这个纸(学生思考,老师发写一言心得的纸)。

师:谁写完了举手示意,我就收(学生开始书写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小声讨论,老师来回走动巡视。5分钟后有1人交卷,老师提醒别忘了写名字)。(提醒学生别忘了写名字,从小处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习惯,这是老师训练有素的表现。)

师:(提示学生)不要思考太多,也不要太犹豫,现在是跟着感觉走的时候。(7分钟后陆续有人交卷,老师来回收卷,并加以分类)

师:(10分钟后提示学生交卷)没写完的同学也交,白卷也交(老师开始集中收卷)。

师:现在咱们开始讲评。有一句鉴赏的名言叫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听说过吗?

生:(小声齐答)没听说过。

师:那我告诉大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是剧中的主角。这句话是说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见解不同,一千个读

者就会有自己心目中各自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这句话揭示了文学鉴赏,包括艺术鉴赏的一个基本原理,那就是都是有主观性的、有个性的。虽然看同一部作品,却都有理解上的差异。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鉴赏也都是有客观性的。如果你看《哈姆雷特》,你脑袋里反映出的是《奥塞罗》或者是中国的“贾宝玉”,主观性就脱离了原来的作品本身,那你的鉴赏就完了。所以刚才我看了部分同学写的这首诗的感情,有2个同学答对了。其他同学说出了种种的感情。我念一下。

师:(念学生的一言心得)周思琪(音)同学说:“李白当时兴奋,为获得自由的生活高兴。”这就说到位了。请这位同学(周思琪,女)起来回答,STANDUP!,把话筒给她。非常精彩啊!(周思琪同学起立,老师提问)你的答案是说“李白当时兴奋,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为什么这么说?

生:(周思琪,显得害羞)因为他当时看什么东西都觉得很美好,比平时别人看这些东西感觉要美好一些。

师:就这些啊? 生:(周思琪)嗯。

师:哎呀!那可不对劲了。你说李白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这话从哪儿来的?

生:(周思琪)因为他当时被皇帝冤枉了,然后又被“反平”了。师:“反平”了不对,是“平反”了(众生大笑)。哎呀!这个词可用得精彩。请坐

师:这个同学不简单!她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李白他为了报效国家,做了唐朝皇帝的一个儿子“永王”李陵的参谋,后来被朝廷给他下了政治结论是谋反,因而获罪被贬到夜郎。李白在赶赴夜郎的途中——白帝城接到了皇帝平反的通知,可以免罪了,特赦,不用去夜郎了,可以回家了。所以李白从白帝城坐船一天就到了江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这么一件事,大家知道吗?由于有这个背景,所以周思琪同学说李白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非常准确。我们很多同学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没有回答对。

师:诗歌鉴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知人论诗”(板书:知人论诗)你不知道李白的这件事,不知道这个背景,你论什么诗呀?

师:另外一个同学张月(音,女)答得也不错,她说体现了作者急切回乡的喜悦心情。张月,请你回答。(张月起立)

师:你知道这个背景不?

生:(张月)听说过。(其他同学笑)

师:好,听说过,就是知道。请坐。我估计,其他答错的同学首先是不知道这个背景,所以答错了。如果有人说,我知道,那更糟糕。因为你知道这个背景,还不联系具体背景来分析诗,那更不好。如果你不知道,因为无知,所以没办法,那还好一点。(众生大笑)

师:看来今后咱们鉴赏诗歌首先要知道作者,了解作者性格,写这首诗的具体背景。否则就不要乱发言。

师:下面我们再读几个。比如这个同学说:“这首《朝发白帝城》代表作者很想回家看看”。(生笑)

师:流行歌曲呀?常回家看看。“是一种想家的感觉”,这就跟刚才差多了。后边还有一句,“也是为了了解白帝城的风光,白帝城的情感所写”。这是一个病句,也是多余的。

师:另外一个同学说:“表现了诗人心里悲伤、寂寞的思想情感。”同学们,他特赦了,还悲伤,送到夜郎去,他就不悲伤了?(众生笑)你说这四句诗,哪一句能看出悲伤呢?但是他下边说了:“彩云、啼不住、轻舟三个词搁在一起衬托出了作者忧伤这一特点。”(众生大笑)

师:显然我们的同学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养成一个基本的好习惯(板书:含英咀华),“含英咀华”这个“英”“华”是指花朵。“含”指含在嘴里,“咀”指反复咀嚼。这个词是古文运动领袖——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有生小声答:韩愈)对,韩愈发明的。他要求我们要对文章含英咀华,反复的琢磨和体会,这才叫文学鉴赏。可是我们这个同学把三个词搁在一起“忧伤”,这“啼不住”兴许跟忧伤还有点联系。可是我这里不想联系。

师:我手上拿的一把单子,就2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感情鉴赏出来了,其余全跑调了。看来对一首诗歌,熟读也好,成诵也好,会默写也好,会填空也好,能得分也好,但不一定会鉴赏。对不起,那就失去了我们对诗歌鉴赏的本来意义。我们学一首诗的目的,是想通过它音乐般美妙的语言,去领会作者内在的、深沉的、细腻的、真切的情感。然后这个情感就潜移默化的陶冶了你,使你具有了诗情画意,你的做人的层次就不一样了。你就是诗意地踽踽在大地上。

师:你为了得分去学诗,不考我才懒得学。抱着这样的目的,中考能得分,但不能得满分,因为中考主要是客观题。高考兴许1分也得不上,因为诗词鉴赏全是主观题,你得答出道理来。那好,回头我们再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三个词是怎样体现刚才我们2个同学所说的获得自由生活的兴奋、欢快。

师:“彩云”,你可以设想,假如不写彩云呢?比如用“白云”,“朝辞白帝白云间”,首先两个“白”不好,然后与生活不符,因为早晨朝霞出来,云彩是彩色的,没有白云。(老师举例说明古诗中的白云多喻指飘逸、潇洒、隐居的生活情感,略)

师:五彩缤纷的“彩云”可以衬托出作者欢快的感情,可见这里的“彩云”是贴切的。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早晨;二是反映出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因为白帝城在高高的彩云之间(老师还联系了物理学的上游水流下流形成势能的知识迁移,略)。这就为作者乘船从高处往低处急流而下,一日到达江陵的下一句诗作了铺垫。“啼不住”不是表示三峡两岸猿猴不停地鸣叫(老师在此联系了现在猿猴锐减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略),而是衬托出船速飞快,第一只猴的叫声未绝于耳,第二只猴的叫声又穿透了耳膜,感觉就是一路猿声不住鸣啼,反映作者“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欢快心情。“轻舟”指轻快的小船(老师例举同学们对该词的一些曲解。略),由小船的轻快写出了人心的愉快、欢快、畅快。(给学生发教材,请学生齐声朗读)

生:(齐读)唐肃宗乾元二年„„

师:好。课堂上就读到这里。教材发给大家,回家好好的玩味它。另外这个鉴赏里提到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这既是写景,又是写人,更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啊!希望大家下去好好体会,这是我带给大家的一份礼物。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三篇:早发白帝城

五步法教学《早发白帝城》

作者:何馨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1期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诗人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时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喜悦、愉快的心情。教学这首诗,我抓住了其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运用五步法教学这首诗。

第一步:听

教师板书《早发白帝城》后,介绍时代背景。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伟大诗人之一,人称“诗仙”。他的诗想象丰富,善于描绘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他的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由于李白对腐败朝政不满,为朝中一些权贵所不容,因此,惨遭陷害,被流放到贵州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他喜出望外、犹如脱笼之鸟,心中十分愉快。早晨,告别山顶上的白帝城,云雾缭绕,峡中难得一见的朝阳辉照云烟,呈现一副五彩缤纷的气象,白帝城仿佛藏在彩云中间,顺水行舟,风催船快,傍晚即可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了,在两岸重重叠叠的山峦中,猿猴的啼叫在峡谷中回荡,而快捷的轻舟已经驶过了万重山峦。为了表达他愉快的心情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教师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介绍,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绝句,为理解后面的内容和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做了铺垫。

老师配乐朗读古诗,让学生听,是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第二讲:读

听完老师朗读后,让学生打开课本,对照拼音自由朗读诗句,并找出诗句中的多音字。引导学生找出多音字:“发”——fā、fà;“朝”——chāo、cháo;“间”——jiān、jiàn;“还”——huán、hái;“重”——chóng、zhòng。让他们用这些多音字组词,并说说诗词中应该读哪个音。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准确无误地读准这首诗了。第三步:议

在学生读的基础上,由教师展示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并及时激发学生展开讨论。

第四步:导

对学生议论的结果老师进行检查,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疑惑,教师及时引导或“架桥铺路”,使学生领悟。

下面介绍“议”“导”的具体过程:

一、老师: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中不理解的字,借助字典或同座位互相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老师检查学生自学及讨论的情况。

(一)释题:“早发白帝城”,学生都能迅速地告诉老师,“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二)学习第一行诗:“朝辞白帝彩云间”。

1.通过查字典,学生知道“朝”,早晨;“辞”,告别;“间”,中间。2.老师描绘意境:早晨诗人告别了沐浴在灿烂朝霞中的白帝城。

3.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打的停顿符号读得轻、柔、慢一些。突出沐浴在朝霞中的白帝城十分美丽。

(三)诗人离开白帝城,要去哪里?(江陵)学习第二行诗“千里江陵一日还”。1.让学生理解“千里”是虚指。形容从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

2.理解“还”是返回的意思。为什么说是返回的意思呢?因为李白原来的住地就在江陵,现在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所以用“还”。

3.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4.诗人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沿途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5.放录像。

(1)谁来说说为什么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顺水行舟、风催船快)

(2)老师引导点拨:这里仅仅写船快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请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所以他觉得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

(3)小结:不仅因为顺水行舟,还因为心情愉快,所以觉得小船轻快无比,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4)指导朗读:请学生读好重音和停顿,突出诗人的愉快心情。

(四)谁来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作者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色,还听到什么?

1.学习第三行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啼”,叫;“不住”,不停。2.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两岸猿猴的声音叫个不停)。还可以怎样说?

3.同学们想一想,猿猴的叫声好不好听?(不好听)但此时作者却并不觉得难听,还好像在给他解闷。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心情愉快)4.指导朗读:学生读出愉快的心情来。

(六)作者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色,听到猿猴的声音,还听到什么?

学习第四行诗“轻舟已过万重山”。1.指导理解“万重山”。

2.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重重高山),作者感受到船行驶得非常快。3.指导朗读。

(七)谁来把后面两行的意思说一说。

三、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四、展开想象,加深体会。

假如你是诗人李白,得到被赦免的消息时,站在小船上,面对长江三峡,小船顺流而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五、总结全诗

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诗人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时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喜悦、愉快的心情。

第五步:诵

让学生齐读这首诗,个人读、集体读,最后进行背诵。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总结学习古诗的四个步骤:(1)解字词;(2)明诗意;(3)赏意境;(4)诵诗句。

利用五步法教学这首古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理解了词句的基础上,了解了诗歌内容,体会了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抓住了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录像和展开想象,加深体会,突破了难点。

参考文献:

[1]卢军玲.成才视野下小学古诗教学的新方法[J].成才之路,2014(14).[2]姚朝阳.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誗编辑 王团兰

第四篇:早发白帝城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1、背诵《赠汪伦》,《静夜思》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五、合作学习读给同位听。推荐同位读。

六、初步理解诗意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五篇: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教案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沿途的风光,感受三峡的壮丽。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展示地图)

师: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或者哪些词不懂?

朝:早晨。

彩云间:彩云,五颜六色的云霞。间,中间。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课文大意。

谁能用“代入法”说说每句诗的大意?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高山。)课文讲解。

A,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的景色。诗人的叙述顺序很清楚。)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桔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边讲解边板画“彩云间的白帝城”。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师:对,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怎样?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⑥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⑦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⑧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引导学生看课本的插图《早发白帝城》。谈话:这首诗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样?(十分高兴)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被释放的喜悦心情。为什么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快,急切盼归(主观)。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在学习小组讨论一下,再试着把想象到的景象画成简笔画。每组选送一幅好作品到班上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小结。

a,在这样的画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舟上的诗人,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呢? b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