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和弦的解决
七和弦的解决
与不协和音程一样,不协和和弦也需要解决,依据它各音在调式中的位置与倾向性,要解决到一个协和和弦上去,一般是解决到该调式上主和弦上,但在实际的运用中也有不立即解决到它的主和弦上的情况。
【属七和弦的预备与解决】
七和弦的不协和性及紧张度的关键是来自七音,那么对于七和弦的使用主要考虑七音的有预备地出现和平稳地解决。
我们以C自然大调来演示一下属七和弦的预备和解决。
预备:七音的出现主要以种形式作预备:
1、同音保持。
2、下行级进。
3、跳进出现。
解决:解决只有一种形式,即下行级进到主和弦的三音。
属七和弦整体的解决应该是这样的:
或者
1、根音跳进到主和弦的根音。
2、三音上行级进到主和弦的根音;为了保证主和弦的完整性,也可下行跳进到主和弦的五音上。
3、五音下行级进到主和弦的根音。
4、七音下行级进到主和弦的三音。
导七和弦的预备与解决
我们以C自然大调来演示一下导七和弦的预备和解决。
预备:七音的出现主要以种形式作预备:
1、同音保持。
2、下行级进。
3、跳进出现。
解决:解决只有一种形式,即下行级进到主和弦的五音。
导七和弦整体的解决应该是这样的:
1、根音上行级进到主和弦的根音。
2、三音下行级进到主和弦的根音。
3、五音下行级进到主和弦的三音。
4、七音下行级进到主和弦的五音
第二篇:第二十一章 下属七和弦(SⅡ7)
第二十一章 下属七和弦(SⅡ7)
教学目的:
本章要求掌握下属七和弦使用。教学重点:
下属七和弦使用 教学难点:
下属七和弦使用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内容: 下属七和弦lSll
1.定义与标记、音程组成
琴琴仁的乍和琴,作为下属功能组的主要七和弦,称为下属 犷和势它用Sn:(在小调是S}7’标记·
下属七和弦的音程组成是:
a.在自然大调中是小三度、纯五度与小七度(也就是小三 和弦加小七度卜
h.在小调及和声大调中是小三度、减五度和小七度(也就 是减三和弦加小七度): 2.S皿7的转位、五六和弦的优势
与所有其他七和弦一样,S皿l有三个转位:
3.下属七和弦的准备和转位
s}:用在主和弦T, T 6, T璧,或者直接用在下属和声s S 6, TSVI等之后。用和声连接法连接(七音一般都是有准备的)也可以用在Sn与Sn6之后(用经过的七音)二
4.S皿7解决到D三和弦
S}7解决到属三和弦与D;解决到T一样: a.七音级进一下行。
b.转位时三音作级进上行,但在原位七和弦时经常作三度 下行。
c.五音级进下行。
d,根音在上三声部时保持不动,在低音部时跳进到D的根 音(四度进行)二
5.解决到终止的四六和弦
各种S};,除二和弦外,都可以解决到终止的四六和弦二这 日寸七音保持不动,构成K6的不协和音‘四度音,: 6.S皿7解决到丁
各种Sn7都可以解决到主三和弦的相应的形式二七音保持不 7.S}}进行到Dp及其转位
S}}及S}}进行到属七和弦及其转位极为多见。这时要遵循 声部进行的法则,S};的七音与五音作级进下行,不动作为两个和弦的节n由于这样的声部进行,另两个音停留
s}7必然进
行到D‘或相反,S}}到D}),S}全必然进行到D}(或相反,S。:}}!D身):.S}}在有经过和弦的进行中
下属一七和弦还叮以用在有经过和弦T , 'r兮或‘1, S }'I{的进行 中,在这些经过和弦前后叮用同‘类t_的和弦,也叮以用不同类 y的和弦重要的是低音一定要保持级进:
第三篇:钢琴和弦
升号是#,降号是b,都写在音符前面,高音符号是g,低音符号是d
C C:1 3 5 Cm:1 b3 5 C7:1 3 5 b7 Caug(C+):1 3 #5 Cdim(C°):1 b3 b5 6 C6:1 3 5 6 Cm6:1 b3 5 6 C9:1 2 3 5 Cm9:1 2 b3 5 Cm7:1 b3 5 b7 Cmaj7:1 3 5 7 alt C7(C7-5):1 3 b5 7
C#=Db
C#(Db):#1 4(#3)#5 C#m(Dbm):#1 3 #5 C#7(Db7):#1 4(#3)#5 7
C#aug(C#+)Dbaug(Db+):#1 4(#3)6 C#dim(C#°)Dbdim(Db°):#1 3 5 b7 C#6(Db6):#1 4(#3)#5 #6 C#m6(Dbm6):#1 3 #5 #6 C#9(Db9):#1 #2 4(#3)#5 C#m9(Dbm9):#1 #2 3 #5 C#m7(Dbm7):#1 3 #5 7 C#maj7(Dbmaj7):#1 4 #5 1(g).altC#m7(C#m7-5)altDbm7(Dbm7-5):#1 4 5
D D:2 #4 6 Dm:2 4 6 D7:2 #4 6 1(g)Daug(D+):2 #4 #6 Ddim(D°):2 4 b6 7 D6:2 #4 6 7 Dm6:2 4 6 7 D9:2 3 #4 6 Dm9:2 3 4 6 Dm7:2 4 6 1(g)Dmaj7:2 #4 6 #1(g)alt D7(D7-5):2 #4 b6 1(g)Eb=D# Eb(D#):b3 5 b7 Ebm(D#m):b3 b5 b7 Eb7(D#7):b3 5 b7 b2(g)Ebaug(Eb+)D#aug(D#+):b3 5 7 Ebdim(Eb°)D#dim(D#°):b3 b5 6 b7 Eb6(D#6):b3 5 b7 1(g)Ebm6(D#):b3 b5 b7 1(g)Eb9(D#6):b3 4 5 b7 Ebm9(D#m9):b3 4 b5 b7 Ebm7(D#m7):b3 b5 b7 b2(g)
alt Eb7(Eb7-5)altD#7(D#7-5):b3 5 6 b2(g)
E E:3 #5 7 Em:3 5 7 E7:3 #5 7 2(g)Eaug(E+):3 #5 1(g)Edim(E°):3 5 b7 #1(g)E6:3 #5 7 #1(g)Em6:3 5 7 #1(g)E9:3 #4 #5 7 Em9:3 #4 5 7 Em7:3 5 7 2(g)Emaj7:3 #5 7 #2(g)altE7(E7-5):3 #5 b7 2(g)
F F:4 6 1(g)Fm:4 b6 1(g)F7:4 6 1(g)b3(g)Faug(F+):4 6 #1(g)Fdim(F°):4 b6 7 2(g)F6:4 6 1(g)2(g)Fm6:4 b6 1(g)2(g)F9:4 5 6 1(g)Fm9:4 5 b6 1(g)Fm7:4 b6 1(g)b3(g)Fmaj7:4 6 1(g)3(g)
altF7(F7-5)altGb7(Gb7-5):4 6 b1(g)(7)b3(g)
G G:5 7 2(g)Gm:5 b7 2(g)G7:5 7 2(g)4(g)Gaug(G+):5 7 #2(g)Gdim(G°):5 b7 b2 3 G6:5 7 2(g)3(g)Gm6:5 b7 2(g)3(g)G9:5 6 7 2(g)Gm9:5 6 b7 2(g)Gm7:5 b7 2(g)4(g)Gmaj7:5 7 2 #4
altG7(G7-5):5 7 b2(g)4(g)
Ab=G#
Ab(G#):b6 1(g)b3(g)Ab7(G#7):b6 1(g)b3(g)b5(g)Abaug(Ab+)G#aug(G#+):b6 1(g)3(g)Abdim(Ab°)G#dim(G#°):b6 7 2(g)4(g)Abm7G#m7:b6 b1(g)b3(g)b5(g)Abmaj7G#maj7:b6 1(g)b3(g)5(g)
altAb7(Ab7-5)altG#7(G#7-5):b6 1(g)2(g)b6(g)
A
A:6 #1(g)3(g)Am:5 1(g)3(g)A7:5 #1(g)3(g)5(g)Aaug(A+):5 #1(g)4 Adim(A°):6 1(g)b3(g)b5(g)A6:5 #1(g)3(g)#4(g)Am6:5 1(g)3(g)#4(g)A9:6 7 #1(g)3(g)Am9:6 7 1(g)3(g)Am7:6 1(g)3(g)5(g)Amaj7:5 #1(g)3(g)#5(g)altA7(A7-5):5 #1(g)b3(g)5(g)
Bb=A#
Bb(A#):b7(d)2 4 Bbm(A#m):b7(d)b2 4 Bb7(A#7):b7(d)2 4 b6
Bbaug(Bb+)A#aug(A#+):b7(d)2 #4 Bbdim(Bb°)A#dim(A#°):b7(d)b2 3 5 Bb6(A#6):b7(d)2 4 5 Bbm6(A#m6):b7(d)b2 4 5 Bb9(A#9):b7(d)1 2 4 Bbm9(A#m9):b7(d)1 b2 4 Bbm7(A#m7):b7(d)b2 4 b6 Bbmaj7A#maj7:b7(d)2 4 6
altBb7(Bb7-5)altA#7(A#7-5):b7(d)2 3 b6
B
B:7(d)#2 #4 Bm:7(d)2 #4 B7:7(d)#2 #4 6 Baug(B+):7(d)#2 5 Bdim(B°):7(d)2 4 b6 B6:7(d)#2 #4 #5 Bm6:7(d)2 #4 #5 B9:7(d)#1 #2 #4 Bm9:7(d)#1 2 #4 Bm7:7(d)2 #4 6 Bmaj7:7(d)#2 #4 #6 altB7(B7-5):7(d)#2 4 b6
第四篇:第四讲 和弦
第四讲 和弦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弦的基本概念,认识和学习三和弦、七和弦,学习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了解和弦的名称与标记,学习等和弦的基本概念和构成方法,能识别和构成各类和弦。【教学重点】三和弦、七和弦的基本类别及构成;识别和构成各类和弦。
【教学难点】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参考文献】《基本乐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 【授课时数】6课时 【授课形式】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课堂提问,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和弦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结合起来,同时发响就形成了和弦。
在一定的条件下,和弦可以按三度关系结合起来,也可以按非三度关系结合起来。本教程主要讲解三度关系结合起来的和弦,非三度关系结合起来的和弦不在本教程讲解范围。
(1)、三度音程关系结合起来的和弦:
(2)、非三度关系结合起来的和弦:
2、三和弦
将三个音按三度关系结合起来同时发响,就构成了三和弦。三和弦由低到高的三个音依次叫做根音、三音、五音。按这个次序排列的三和弦叫原位三和弦。三和弦建立的基础音就是该和弦的根音;根音上方的三度音称之为三音;根音上方的五度音称之为五音。
3、三和弦的种类
根据三和弦的音程结构,可以将三和弦分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四种。不同的和弦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音响效果。在我们的自我社会关系中,我就好似根音。
(1)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的结构是:根音与三度形成大三度音程关系(大三和弦的“大”字即由此而来)、三音与五音形成小三度音程关系、根音与五音形成纯五度音程关系。只要符合这个结构的三和弦都是大三和
弦,自下而上习惯上称之为“大三加小三”。
(2)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的结构是:根音与三度形成小三度音程关系(小三和弦的“小”字即由此而来)、三音与五音形成大三度音程关系、根音与五音形成纯五度音程关系。只要符合这个结构的三和弦都是小三和弦,自下而上习惯上称之为“小三加大三”。
(3)增三和弦
增三和弦的结构是:根音与三度形成大三度音程、三音与五音也形成大三度音程、根音与五音形成增五度音程(增三和弦的“增”字即由此而来)。只要符合这个结构的三和弦都是增三和弦,习惯上称之为“大三加大三”。
(4)减三和弦
减三和弦的结构是:根音与三度形成小三度音程关系、三音与五音形成小三度音程关系、根音与五音形成减五度音程关系。(减三和
弦的“减”字即由此而来)只要符合这个结构的三和弦都是减三和弦,自下而上习惯上称之为“小三加小三”。
4、听辨四种三和弦的效果
不同的和弦有不同的音响效果,用一定的方法多听辨不同和弦的音响,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和声的听觉和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识别鉴赏能力。
(1)大三和弦是音乐中常用的和弦。属于协和和弦,因为构成大三和弦的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由于它的根音与三音之间的大三度关系,使得它的音响丰满、明亮,听上去很开阔、明朗,有豁达的性格特点。
(2)小三和弦也是音乐中常用的和弦。属于协和和弦,因为构成小三和弦的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小三度、大三度、纯五度)。由于它的根音与三音之间的小三度关系,使得它的音响柔和、暗淡,听上去很阴郁、晦暗,情绪表达不够明朗。
(3)增三和弦在音乐中不常使用。属于不协和和弦,因为构成增三和弦的音程中有不协和的增五度音程关系(大三度、大三度、增五度)。由于它的根音与五音之间的增五度关系,使得它的音响刺耳、紧张,极度躁动不安,听上去有一定的向外扩张性特点。
(4)减三和弦在音乐中也经常使用。但它也属于不协和和弦,因为构成减三和弦的音程中有不协和的减五度音程关系(大三度、大三度、减五度)。由于它的根音与五音之间的减五度关系,使得它的音响刺耳、尖锐,但又抑郁不安,听上去有一定的向内收敛性特点。
5、七和弦
七和弦是四个音按三度关系结合起来的,即在原来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三度音。由于根音与七音的音程为七度关系,所以称之为“七和弦”。
由于七和弦中出现了不协和的七度音程关系,因此所有的七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
七和弦的名称是由它下方的三和弦再加上七度音来共同命名的,如大三和弦加小七度构成的七和弦就叫做“大小七和弦”。依此类推。
6、七和弦的结构
构成七和弦的四个音由低到高依次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按照以上顺序排列的七和弦叫做原位七和弦。原位七和弦的标记是在其右方写上阿拉伯数字7。
按照七和弦的命名法就会有许多种类的七和弦,常用的七和弦有大大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
(1)大大七和弦
大大七和弦简称大七和弦。它是在大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大三度音程关系,根音与七音构成大七度音程关系。
大七和弦的结构为: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音程关系、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音程关系、五音与七音是大三度音程关系,习惯上称之为“大三加小三加大三”。
(2)大小七和弦
大小七和弦简称属七和弦(借用调式中的叫法)。它是在大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小三度音程,根音与七音构成小七度音程关系。
大小七和弦的结构为: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音程关系、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音程关系、五音与七音是小三度音程关系,习惯上称之为“大三加小三加小三”。
(3)小小七和弦
小小七和弦简称小七和弦。它是在小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小三度,根音与七音构成小七度音程。
(4)减小七和弦
减小七和弦简称导七和弦或小导七和弦(借用调式中的叫法)。它是在减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大三度音程,根音与七音构成小七度音程关系。
减小和弦的结构为: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音程关系、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音程关系、五音与七音是大三度音程关系,习惯上称之为“小三加小三加大三”。
(5)减减七和弦
减减七和弦简称减七和弦或减导七和弦(借用调式中的叫法)。它是在减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小三度,根音与七音构成减七度音程关系。
减七和弦的结构为: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音程关系、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音程关系、五音与七音是小三度音程关系,习惯上称之为“小三加小三加小三”。
7、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1)三和弦的原位和转位
所谓转位和弦是指用该和弦的三音或五音来作为低音。三和弦除了原位的形式外,还有第一转位和第二转位两种形式,分别用三和弦的三音和五音来作为低音。
A、低音:低音是和弦中最低的音,它可以由根音来担任,也可以由三音、五音来担任。
低音和根音原则上二者是不同的范畴,不可混淆。B、三和弦的第一转位
是以三音为低音而形成的。因为低音由三音来担任,和弦的结构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低音(三音)与五音是三度音程关系、低音与根音是六度音程关系。与原位的三和弦相比,它的六度音程是特殊的音程关系,所以我们将三和弦的第一转位称之为“六和弦”。
C、三和弦的第二位
是以五音为低音而形成的。因为低音由五音来担任,和弦的结构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低音(五音)与根音是四度音程关系、低音与三音是六度音程关系。与原位的三和弦相比,它的四度、六度音程是特殊的音程关系,所以我们将三和弦的第二转位称之为“四六和弦”。
(2)七和弦的原位和转位
七和弦的低音是根音时,叫做原位七和弦。当七和弦的低音不是根音时,就叫做转位七和弦。七和弦的转位比三和弦要多一个,即第一转位、第二转位、第三转位。
当用七和弦的三音作低音时,就是七和弦的第一转位。当用七和弦的五音作低音时,就是七和弦的第二转位。当用七和弦的七音作低音时,就是七和弦的第三转位。
A、七和弦的第一转位
是以三音为低音而形成的。因为低音由三音来担任,和弦的结构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低音(三音)与七音是五度音程关系、低音与根音是六度音程关系。与原位的七和弦相比,上述的两个音程是得到了突出,所以我们将七和弦的第一转位称之为“五六和弦”。
B、七和弦的第二转位
是以五音为低音而形成的。因为低音由五音来担任,和弦的结构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低音(五音)与七音是三度音程关系、低音与根音是四度音程关系。与原位的七和弦相比,上述的两个音程得到了突出,所以我们将七和弦的第二转位称之为“三四和弦”。
C、七和弦的第三转位
是以七音为低音而形成的。因为低音由七音来担任,和弦的结构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低音(七音)与根音是二度音程关系。与原位的七和弦相比,这个二度音程是七和弦第三转位的特殊音程,所以我们将七和弦的第三转位称之为“二和弦”。
8、等和弦
等和弦是指记谱不同、但实际音响效果相同的两个和弦,它们互为等和弦。
等和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所有的和弦音都是作等音变化,但不改变和弦的结构。即大三和弦还是大三和弦。
另一种是和弦中的某些音作等音变化、另外的音不作等音变化,和弦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如E#GC和弦变为E#G#B和弦。
9、和弦的识别
A、将各种三和弦、七和弦的结构牢固记忆。这包括:(1)、四种三和弦的结构和名称。(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
(2)、四种三和弦两个转位的结构和名称。(第一转位、第二转位)
(3)、常用的五种七和弦的结构和名称。(大七和弦、小七和弦、减七和弦、导七和弦、属七和弦)
(4)、五种七和弦三个转位的结构和名称。(第一转位、第二转位、第三转位)
B、和弦结构的识别方法。
(1)、记准原位三和弦、七和弦的基本结构。(2)、再记准三和弦、七和弦转位的结构。
(3)、也可以将转位和弦恢复为原位和弦,再通过原位和弦来推算转位和弦的结构。
10、和弦的构成
和弦的构成是和弦练习的一种基本功,即给出一个音,然后在此的上方或下方写出另一个音,使之形成所要求的音程。具体的做法是:
(1)先写出要求和弦结构,即根据和弦结构关系要求先写出和弦的基本框架,即不加任何的升降记号。
(2)、分辨该和弦的名称,然后对比与要求和弦的差别,并根据所要求和弦的结构来增加升降记号。
(3)、注意所给的题目中的音是和弦中的什么音(根音、三音、五音、七音),如果题目中是低音,则要先找出究竟是什么音作的低音。然后按照结构写出原位和弦,再转变成转位和弦,并写在相应的线间位置上。
三、听辨欣赏,布置作业。
第五篇:《三和弦》说课稿
《三和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顺序号是()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和弦》,下面我将从八个部分阐述: 一,说教材
《基础乐理》是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浅显易懂,适合零基础的学生使用,教材立足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内容与练习完美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我讲授的“三和弦”是教材的第六章第1节。三和弦,是联系音程这一章的纽带,又是学习七和弦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学好视唱和钢琴等课的基础。二,说学情
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音程的基本知识。而本节课所讲的和弦,简单点说就是音程的叠加问题。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以多媒体为主的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微课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着“从实践中探索,从探索中求知”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和弦
2、了解什么是三和弦 其次、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三和弦中的大、小、三和弦
2、能够自己构建大、小、三和弦。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小三和弦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与美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新课标理念所要求的情感目标。能用自己的创作表示三和弦,并愿意参与表演,体验创造性学习带来的快乐。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从听觉上区分大、小三和弦。
教学难点:结合手势和自己的创作,掌握大、小三和弦的构成。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讲课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微课讲授、师生互动和多媒体播放,板书,加深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2、课堂练习,找部分同学到黑板做练习,培养学生自信心
3、小组学习,为简单的儿歌编配伴奏,合理运用所学的和弦知识。教学手段:
采用微课,多媒体教学和课堂练习的实践相结合,课堂上师生问答进行互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利用5分钟温故上节课学习的音程,结合柯尔文手势、利用柯达伊教学法导入和弦。通过巩固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通过直观看键盘图,巩固识谱能力。
(3)其次,利用15分钟感悟新知。出示三和弦的图片,启发学生说出三和弦的定义。交代三个音的名称。根音、三音、五音。即:3个音,按照3度关系,叠置起来。通过观察启发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看,说出,有几个音,按照几度关系,怎么排列的。按照启发式教学模式从听一听、看一看、做一做三个方面学习三和弦(1)听一听:大三和弦色彩明亮;小三和弦色彩暗淡。(2)看一看:看大、小三和弦在键盘上的变化。要看清:大三和弦变小三和弦,三音降低半音、小三和弦变大三和弦,三音升高半音。(3)记一记: 结合看一看,在五线谱上记出三和弦。(4)做一做:结合温故板块中,大、小三度的手势,做出大、小三和弦的手势。做中学、学中做,学生通过练习,轻松的掌握了大、小三和弦的构成。
第三、利用20分钟进行实践操作。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用自己创作的动作表示听到的和弦,通过大、小三和弦的和声色彩,用自己的动作表示所到的和弦。通过大、小调歌曲赏析,找到大调歌曲与大三和弦;小调歌曲与小三和弦的相似之处。引出大调歌曲明亮、欢快的特点,小调歌曲暗淡、忧伤的特点。欣赏:《小雨沙沙》《小草》两首歌。利用讲授法延伸本课内容为大调歌曲配伴奏:多用大三和弦,为小调歌曲配伴奏:多用小三和弦
最后布置作业:为歌曲《找朋友》配伴奏,预习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的是序列式板书。利用逻辑追踪法形式呈现板书内容
第六章 第一节 和弦 三和弦
一、温故导入(大三度、小三度)
二、感悟知新
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构成
三、实践操作 1.听 2.做
四、布置作业
为歌曲《找朋友》配伴奏
预习增三和减三和弦 八,说总结
本节课,我采用了手势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微课,以听觉为主线,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展示,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了教学目标。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