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片段教学

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片段教学



第一篇: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片段教学

《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片段教学预案(实战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娘的无私付出,从而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叫亲人吗?对,对有血缘关系的人,我们习惯上称他们为亲人,比如妈妈、叔叔、姨姨等。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也会互称亲人,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是的,可能他们是患难之交,可能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要回国了,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我们要把每一个字都写得端端正正。(板书)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两遍。

2、大家读得很认真!会读书的同学一读完课文就会想说点什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读书的第一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3、你说,你读出了震撼;你说,你读出了感动;你再来,你觉得难以置信。只要是真实的感受就行,大家说得都很好!

4、这部分课文里有许多句子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不知你们注意到了没有?现在请大家选几个感受最深的句子自己多读几遍。

5、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

6、大家才练了几遍,就能读得这么好,真不赖!老师也想读一遍课文了,行吗?不过给大家一个任务,听完老师的朗读之后,你们要告诉老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事情?可以吗?

7、范读。(由于时间关系,只要范读三分之一左右的内容就行了。)

8、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吧。是的,讲了大娘的三件事情,分别是洗补衣服,送打糕和救伤员。(板书)

三、精读,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

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关键词来提问,来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从每一件事情中找出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词语,来说说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

2、谁来说第一件事?

你抓住的关键词是“几天几夜”。(板书)真好!说说你的体会吧。是啊,一天不睡觉已经很累了,而大娘那么大的年纪,却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你从中读出了大娘的艰辛和劳累。请坐,还有吗?

3、现在来看第二件事。你来,你认为“雪中送炭”很关键。(板书)你要提问: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爱提问是会读书的表现,谁来帮助他?

一个本义,一个比喻义。你明白了吗?哦,你还要问:从哪儿可以看出大娘是“雪中送炭”?

这个问题太棒了!思考一下,谁再来帮助他?

回答得不错!形象一点儿来说,“雪中”具体指什么?对了,三天三夜饿着肚子打仗,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啊!对,所以说是“雪中”;那么“炭”又是指什么?是的,而且还是在枪林弹雨中来送,多么危险啊!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大娘她们对志愿军巨大的帮助和无私的奉献。

那么,我们该怎样用自己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呢?请男同学们来试一试。

4、第三件事。你第一个举手,你来说。“唯一”,非常好!(板书)说说你的理解。

是的,所有的亲人都不在了,只剩下小孙孙一个人,这就叫作“唯一”。可是现在,为了救伤员,连这唯一的亲人都失去了,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啊 因为在大娘的眼里,谁比谁更重要?是啊,志愿军伤员比自己的小孙孙更重要。

5、大娘对志愿军这么深厚的情谊,志愿军永远也不会忘怀,书上是怎么写的?来,齐读一遍。再来读一次,好好体会体会。

四、练习,角色置换运用语言,丰富积累。

1、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付出了这么多,令人感动,其实,志愿军为了朝鲜人民也做出了同样多的牺牲,请大家想象一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些什么?

是啊,大家说得很好。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受累受伤只是小事,流血牺牲都是家常便饭。但是,为了朝鲜人民,战士们无怨无悔。可见,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无比深厚,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

3、在这依依惜别的时刻,难道只有志愿军战士在倾诉吗?没错,大娘她也要表达自己的心声。现在就以这三件事为例,请大家选一件事情,以大娘的口吻向志愿军进行离别的诉说,先与同桌练一练,待会请几位大娘来试一试。

小结:大家说得多么感人啊!现在我们终于明白,这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真是比山高比海深啊!让我们以感激、感动的心情,再一起读一遍课文吧。

五、作业。

请同学们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回去以后好好自学后面的内容,明天再来向老师汇报。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洗补衣服

几天几夜

送打糕

雪中送炭

胜似亲人

救伤员

唯 一

注:由于这是实战型的教案,我把许多老师要重复学生的话都写下来了,所以内容显得有些多,其实还有一些大家可以自己发挥的我都没有写出来。这些都是我自己写的,各位朋友应有自己的主张,在阅读的时候用拿来主义去糟取菁,这样会更好一些。但我认为基本的步骤与方法就是这些了,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发布者: 刘余溶发布时间: 2012-8-1 11:09:01

《再见了,亲人》目标确定: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有关抗美援朝的历史了解的甚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教学重点:入情入境的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以及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的领悟文章的表达上的特点。

第三篇:《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小学语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主题是他们令我们...一:说教学内容

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课以亲人为主线,用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方法,记叙了大嫂小金花和大娘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把现实的告别和回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能正确读写战役雪中送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4体会重点语句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因为本课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出生于现代,时代感不强,无法引起共鸣。那么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捕捉文字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中朝人民用血泪交织的亲情。

四:说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我们是武校,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程度上有很大差异,所以我总结出适合武校的教学方法,望大家笑纳。

{一}字

1读

2分解【即把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详细讲解。】

3放大【即把生字的偏旁学生容易写错的在黑板上放大,以免学生写错。】

{二}词

1讲解

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根据字的表面意思讲解【比如雪中送炭】

{三}句

抓重点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让学生反复朗读,情景交融。

{四}段

讲解段落时我采取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通过学生朗读思考,然后回答:洗补衣服,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五}篇

根据本课抒情性较强的特点,我采用“以读激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法,即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全文主要的人和事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抓重点语句,创景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文章中心,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故事导入法:

在讲之前告诉学生:1950年美国这个霸权主义国家侵略朝鲜,目的是侵吞朝鲜后跨过鸭绿江来侵略我们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下令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曲去支援朝鲜,于是出现了本课描写的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朝归国的感人场面。

2情景教学法

比如在讲大娘在冒死为志愿军送打糕的时候所用的几个动词,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身临其境地感受‘冒”“穿’动词,想象当时硝烟弥漫的大娘是怎样去送打糕的,体会中朝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

3观察想象法

通过观察图画和读课文密切结合起来深入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特别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也就是对本课两幅插图的描写: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从而深刻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即大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失去妈妈,大嫂失去双腿,也就诠释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主题。

五说教案

板书是微型教案,根据我的教学设计以及本文的重难点,我的板书围绕亲人一词展开,在左边板书大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失去妈妈,大嫂失去双腿,在右面板书志愿军200万为朝鲜牺牲36万,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血的代价然后在中间用双箭头表示不是亲人胜似女人。总的来说,这节课我重感悟,重情景创设,重朗读,抓住亲人一线作为情感线的一些做法,谢谢大家!

第四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亲人?(有血缘关系的人)我们每天在他们爱的怀抱里成长,你认为这种爱是怎样的?(伟大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课题中的亲人指的是谁?(朝鲜人民)这句话是谁说的?(志愿军)

二、检查预习介绍背景

通过预习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鲜人和中国人从血缘关系来看是不是亲人?(板书:不是亲人)为什么被称为亲人呢?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

大娘、小金花、大嫂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性别特征?(都是女的)为什么没有男人呢?(男人打仗去了)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投影出示: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悍然越过了“三八线”,一直打到了鸭绿江边,威胁到我们国家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决定出兵增援朝鲜,1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投影2: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图片,并播放《志愿军军歌》。经过中朝军民并肩作战,终于打得美国鬼子缴了枪,1953年,签订了停战协议。

投影3: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有: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罗盛教、毛岸英„„

师:经历了八年的朝夕相处,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1958年10月25号最后的一批志愿军要回国了,于是分手的时候,他们握着手说再见了,亲人。

三、整理问题,理解课文

师:我们志愿军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学完课文我们就会明白。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那个句子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投影: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大娘?

感情朗读。

师:多好的妈妈呀,八年了,她那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多少战士,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战士们怎能忘记?在离别的时刻,老妈妈还不顾疲劳,送了一程又一程,看,这是75岁的老大娘和我们的战士张习武挥泪告别。

投影:图片

投影: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师:谁来读这段话和大娘告别?大娘就是停不下送别的脚步,我们只好请求她,谁读?大娘就是不肯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再来恳求

她,谁来?大娘还是不肯走啊,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命令她,谁来?(一生读)齐读。

2、看第二段,那个句子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投影: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从中看出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孩子?指生读小金花的话,够不够狠?谁再来?

师:小金花和妈妈为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怎能不把她称为亲人呢?

3、自由读第3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说你的感受。

师:是啊,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她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哪!亲人仅仅是这三个人吗?是所有朝鲜人民。是啊,当时朝鲜战争打得很激烈,很残酷,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成千上万,朝鲜人民牺牲得更多,的确死了很多人。男人在前方和侵略者战斗,后方支援前线,看护伤员都是由朝鲜妇女担当的。所以课文记叙的都是朝鲜妇女的事迹。好,我们把话再说回来。由于写作选材上的原因,作者重点写了三个人,概括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比如我给大家出个作文题“美丽的海南”,你不能把海南所有的风景名胜,像“东郊椰林”“火山口”“铜鼓岭”“亚龙湾”

“大东海”“天涯海角”“鹿回头”等等一个一个全写上,你就选择你最了解的,最喜欢的两三个景点,重点写,详细写,然后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的介绍一下全岛,三言两语就行了。你要写一次活动,写一次劳动等等,也都是重点写几个项目,或是几个人,有代表性的,总的情况就概括介绍了,对不对?

4、朝鲜人民这样无私地奉献着她们的爱,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从文中找找看。

投影: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师: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板书:伟大友谊鲜血凝成 胜似亲人)

5、8年的情谊,怎能舍得马上分开?投影:分手图

师:就要上火车了,他们握着手说——(生接:再见了亲人);火车慢慢开动了,他们不停地说——(生接:再见了亲人);火车渐渐离去了,他们大声呼喊着说——(生接:再见了亲人)。请看课文最后三段:

投影出示:最后三段,齐读。

师:这是我们志愿军的心声,朝鲜人民也会对我们怎么说?名称换了,话语没有变。再读

师: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个声音——再见了亲人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对亲人一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给予我们爱的人,为我们付出代价的人)

四、拓展

这些感人的事,这些让我们感动的人,不仅发生在战争年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故事一直在我们身边演绎着,请你回忆:你耳闻目睹过哪些这样的故事?(生答,抗击非典,汶川地震,老师,医生消防官兵。。。)

我相信,亲人的概念会穿越时空,跨越国界,世代相传,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处处是真情,处处是亲人的爱。播放《爱的奉献》

第五篇:亲人再见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课外拓展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http: / / www.feisuxs / kmyc / kmyc.htm 2.关于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