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图形创意课的教学案例

图形创意课的教学案例



第一篇:图形创意课的教学案例

五、图形创意课的教学案例——如果世界离开了联想

一、案例背景

人们在对一幅图形设计作品发表观感时总是说“好”、“有意思”、“深刻”,或者“构思一般”、“差强人意”、“不清楚意思”等,这样的评价不单是指设计师的题材内容的选择或表现技能的好坏,在更大程度上是对我们所说的“创意”的评价。作为我校广告专业的学生,必学的一门设计类基础学科就是 “图形创意”,也许初接触这门学科的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一只“拦路虎”--那就是无法充分打开思路,展开联想。一幅优秀的图形创意作品离不开奇特的联想,因此要学好“图形创意” 这门学科就必须学会联想,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展开联想。

怎样将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上得生动易懂,充分体现我们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呢?于是我想到了在“图形创意”课课堂上开展以“如果世界没有了联想”为课题的讨论式学习。

二、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联想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学会形象联想和概念联想,学会在生活学习中展开联想,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让想象力自由飞扬,充分展现创造力

3、情感目标

联想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上的

4、教具

教师自绘图片,多媒体课件,音响,插图

三、教学设计思路 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这堂课不仅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联想同时要对他们的绘画技巧进行训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接触“图形创意”课,学生肯定感到陌生甚至是无从学起。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兴趣呢?于是我在新课导入时用了一句联想公司的广告语“如果世界离开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引出了本堂课的课题。一个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考虑到现在的中学生对关于明星的话题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告诉他们:先联想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待会揭示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的答案,为本节课设下了一个诱人的悬念。在专项训练时,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联想出与题相关事物,口述他们的思维方式,还要求他们能把自己脑子里的抽象形象通过自己的绘画技能表现成绘画语言即画成形象的图形。这既在训练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绘画技巧。让学生在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中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然后在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及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将学生分为6小组坐好,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速写纸,笔)安定学生情绪

2、新课导入

师 :前几天老师看过一则联想公司的广告“如果世界离开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问题1)

那么老师现在问问你们,世界将会怎样呢? 学生马上担心:“我们的生活多没意思呀,” 有的说 :“没有我们广告专业了,” 有的学生还调侃说:“老师你教我们图形创意的话,你也失业了。” 有学生还说 “穷,枯燥……”

师:很好,你们现在回答问题时,不也正在展开联想吗?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引处出本节课的课题。

3、教师拿出事先画好图形的小黑板,问:“现在你们看到的图形觉得它象什么呢?”(问题2)

各种答案接踵而至。学生有的说像苹果,有的像“臀部”,还有的说像“灯罩”的,也有的觉得像“掉一半的苹果”------师:你们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看看旁边用纸遮住的部分。

老师撕开前一半的答案,下半部分留在下课前揭晓,为整堂课设置悬念。(学生更好奇,吸引注意力)

4、引出问题3--“什么是联想呢?” 师:做了脑筋练习,我们再来看几幅作品,然后回答。(多媒体展示联想图例)学生先自己归纳 师补充总结:联想就是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客观事物间由此及彼的相似性的内在关联性导出的新结果。

5、欣赏(鼠标的形象联想),多媒体展示。

训练1:给定一个物形--橘子瓣联想出形状相似的视觉形象。(要求学生敢于大胆创新,让想象力自由飞扬,充分展现创造力)

老师每组发放一个橘子瓣,以供参考,讨论过程中放些轻音乐,舒缓学生情绪,激发灵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答案,互相提示,互相激发灵感。6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联想得多的小组为胜。

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画出联想到的大致形象,并用语言描述:有说像方向盘的,有说像螺旋浆的,还有说像月亮、像笑弯的嘴、像积木的,每个小组都积极的讨论并想出了许多奇特的答案。

老师认为他们还有发挥的余地,有更多的奇思妙想,只因为这是第一个专题训练也许思路还没完全打开。

6、(趁热打铁)欣赏以“停”的概念形成的视觉形象(多媒体展示)老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的看范例,积极性很高

训练2:以一个特定的概念“冷”推演出概念相近的视觉形象(要求学生敢于大胆创新,让想象力自由飞扬,充分展现创造力)

师:你们听说过“感同身受”吗?据说这样更能刺激艺术家的灵感迸发,正好现在是冬天,我们把窗户,门都打开5分钟感受冷吧。

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纷纷开窗、开门,同样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要求6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联想最丰富的小组为胜。讨论过程中放些轻音乐,刺激灵感

(果然在第二次练习中,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我们来看看他们可爱又优秀的答案: 王琳小组:下面我的组员在黑板上画画,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天“雪人”很冷,就穿上“滑雪衫”戴上“手套”,围上“围巾”,来到公园看到了“雪花”飘在天空,和朋友打起了“雪仗”,后来他太冷了就回到家里先灌了个“热水袋”取暖,但还是冷就升起了“火炉”---------王琳的故事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王琳的话音刚完,我们看到黑板上也画满了在故事里出现过的一切与寒冷有关的图形、物体。这,再一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刘岳鹏小组也不甘示弱,给出了一系列奇特但又合理的答案:

“我们想到了班上的同学李羿成,因为他冬天穿很少我们,就觉得他会很冷;还有白加黑感冒药,冷了就会感冒,感冒了就要吃感冒药;另外情人之间的悄悄话也会让人听了起鸡皮疙瘩,鸡皮疙瘩让人也联想到了冷……”

老师并没有给他们评出哪组胜出,因为他们都表现得很棒!奖励是:他们为彼此的出色表现热烈的鼓了掌。老师揭开了之前只开了一半的答案。

7、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图形创意”,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感受。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热烈而和谐 王琳:我只想用一个字形容,“妙”。廖雪:我再也不怕找不来灵感了。冉光平:我初步了解了联想。钟芸:也巩固了绘画的一些技巧。黄华:今天学习起来很轻松。……

师:是的,老师看到你们今天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就知道你们已经学会了形象联想和概念联想,学会了在生活学习中展开联想。世界离不开联想,世界因联想而精彩!

五、授课后的反思

作为刚从美术学院毕业的一名新老师,恰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因此这节课不但是我初次执教的汇报课,更是我在教改探索路上的小试牛刀。

这节课题为“如果世界离开了联想”的图形创意课,很完满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整堂课,全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世界离不开联想”,已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共识。学生对学习“图形创意”有了兴趣与信心,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绘画技巧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可贵的积极合作,互相协助的精神,更看到了他们大有可挖的创意潜力。

第二篇:图形创意说课

图形创意说课案 一说教材

本教材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思维和联想思维的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与联想思维的特征,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通过分组增强学生合作,团结能力,提高思维设计技能。

1、从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创意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开拓思维的目的,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授法,提问法,小组比赛讨论法,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明白创意思维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能通过分析命题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行创意活动。

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及怎样发掘学生的图形创意的思维

措施:用讲解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PPT课件展示创意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是他们注意集中于课堂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级学生,他们爱想象爱联想但课堂上相对被动,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我利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相结合,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说学法:根据本节课学生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直接—演示法”相结合,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思维想象与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及时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四、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3分钟)

2、讲授新课环节(20分钟)

我通过示意图和不同的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理解发散思维的作用。可能学生不能全部掌握这种创意思维,但我会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一些创意图片,并且机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教学重点。

3、课堂练习,小组比赛(20分钟)

让分组的同学按规定进行“鼠标”、“城市”、“复杂”、“历史”、“年轻”等进行联想绘画的方式表达,同事让每组学生对表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完善。

4、布置课下作业(20分钟)用苹果和条形码为素材做联想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5、小结

6、通过下一节课的讨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联想)的发掘和开发。

第三篇: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对于刚踏进设计院校的新生,达到绘画基础课教学要求之后就要面临着从绘画思维向设计思维的转化。图形与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图形又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外延,图形创意课恰恰具有绘画和设计的两方面特点,是使学生从绘画思维向设计思维转换的过渡课程,能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绘画基础能力之后拓展设计思维和表现空间,并结合专业教学具体要求将绘画造型因素融入设计。其间,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将创意思维的方式方法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中,完成思维的转变就成为课堂教学面临的难点之一。

同纯粹的绘画作品相比,图形创意更关注概念的形象化说明与阐释、广大受众的接受心理、注重作品的社会传播效应而不太注重作者个人情感的铺陈及作品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总要将概念落实于有阐释说明作用和新鲜视觉刺激的“图”和“形”,而非文字性的叙述,从而不能割裂开同样个性张扬的现代艺术,尤其是与现代绘画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绘画的各种思潮和观念为创意思维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向度,熟悉和掌握现代绘画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特征,有利于学生自由创意思维的拓展和创意形象视觉化,从而带给视觉传达设计以更丰富的设计内涵和更有效的信息传播。

第四篇: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讨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大量的信息超过了我们的接受能力。在这些信息中我们更易于倾向于接受直观、新颖、美观的信息,这个时候图形比文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设计师面临着如何创作出更吸引人的作品这一难题,而图形创意这门课程具有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课程教学方法,从而总结图形创意教学的规律。

图形创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包含了图形、图形创意的概念、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图形创意的设计方法、图形创意的实际应用几大部分内容。图形创意真正运用到实际设计中还需要专业课程的深入,一些专业课程也是在图形创意课程的基础上得以全面展开。图形创意的后续课程有: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

图形创意的教学内容

图形创意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并了解图形创意基础知识、掌握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图形创意的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并且通过图形创意能力和图形表现能力的训练,以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利用图形语言传达信息的能力。

(1)图形、图形创意的概念及延伸。图形是介于文字与美术之间的视觉传达形式,能够在纸或其他表面上表现的、能通过印刷及各种媒体进行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它通过一定的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将设计思想可视化,使设计造型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图形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视觉符号。现代图形设计的特点有:强化图形语言,传统图形偏重于装饰,而现在更着重于图形语言的表达;学科专业的融合,电脑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设计软件的运用大大加速了图形的发展速度;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摄影、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促使图形的表现形式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而“图形创意是以图形为造型元素的说明性图画形象,经一定的形式构成和规律性变化,赋予图形本身更深刻的寓意和更宽广的视觉心理层面的创造性行为。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通过图例从理解图形的概念逐步到图形创意概念的理解。”图形作品的好坏取决于创意的优劣,创意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有效速度。图形创意作为设计的基础教育,解决的是在一切视觉传达设计问题。优秀的图形创意作品应具备以下条件:创意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逻辑,又超出常人的想象;视觉上,做到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既能抓住观者的视线,又能让观者读懂创意的内涵并理解和认同。构思上,视点独到,立意精巧,既能说明问题,又寓意深刻。画面上,夺目雅致,激发美感,视觉冲击力强,形式美效

果好。

(2)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可以分为联想和想象两部分,联想又分为相似性联想和连带性联想,而相似性联想又可分为形与形之间的类似联想、意与形之间的虚实联想、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可以通过福田繁雄的《地球日快乐》招贴给学生进行分析和阐释,图中是斧子和树的嫩芽进行结合,从斧子联想到砍伐,再到毁灭,从图中的嫩芽又联想到新生的树木,再联想到环境保护。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意与形之间的虚实联想的例子。在虚实联想的基础上,一个概念往往有多个象征元素,这种内在的共性相似形成了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关系。如:鸽子、橄榄枝、打结的枪管因为都象征了和平而被联系到了一起。连带性联想指由于事物间在时空上或逻辑上有联系所形成的联想。在图形创意中常有四类:接近联想、因果联想、对比联想、借代联想。例如马蒂斯的《天鹅湖》芭蕾舞招贴借用的就是芭蕾舞演员的腿和脚来表达天鹅的形象。

想象的过程可以分为分析素材到解构、想象重塑、完成图形四个步骤。解构是把相关形象加以分解,发掘形象的可塑性元素,然后把可塑部分和特征部分重新构成,整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在课堂中以铅笔为例,把铅笔进行解构,分为可塑部分是笔杆,特征部分是铅笔头和笔端,然后想象重塑,可以改变铅笔原有的性质、原有的结构关系等。之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由铅笔想象成雨伞、拖布、烟等等。

(3)图形创意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图形创意的设计方法有很多,有异影图形、正负图形、共生图形、同构图形、反序图形、无理图形、混维图形、矛盾空间图形、异变图形和减缺图形。在设计中,应当让学生根据设计的主题去选择相应的创意方法。常见的有异影图形。物体在光源下会产生影子,这是自然现象。但在设计中,根据主题的需要,经过加工的影子可以反应其对象的内涵,借以表现画面的感情。比如在奥妙洗衣粉广告中,衣服上的污渍是老鼠的形状,奥妙洗衣粉的投影是一只猫,借以表达洗衣粉的神奇效果。“影像利用这种打破常规的举动,可以吸引受众从关注事物专转向关注事物所要传递的信息,探讨事物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一种非常有效也经常被运用的方法。”正负图形也是经常被用到的设计方法之一。正负图形指正形和负形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称“图地转换”,通常这类图形为对比强烈的双色构成,作为正形的图和作为负形的底可以相互反转。正负图形带有视觉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具有动感,正负图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画面,使结构非常紧凑,在标志设计中应用广泛。另外,同构图形也是常用的设计方法,植物的嫁接可以产生新的品种,以成为科研创新的方式。在图形设计上也可以象科学实验一样,将表面上毫不相关但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物象,像植物嫁接一样构合为一体,产生具有创造意义的新形象。同构图形包括了异质同构和换置同构,异质同构是将一种物体的材质放到完全不同的物体上去,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形象因材质的改变,变成新异的视觉图形。例如禁烟广告中用香烟来拼接成套索的形状,用来宣传香烟的危害。换置同构是将组成某物质的某一特定元素与另一种本不属于其物质的元素进行非现实的构成,传达出新的意义,引发新视觉,新意义。在福田繁雄作品中的图形经常用到这一手法,公益招贴中用地球替换眼球,眼睛留下的眼泪寓意地球在哭泣,用置换的方法宣传环保的理念。

图形创意课程中的教学思考

在图形创意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图形创意设计方法练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对于创新思维的开发以及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中,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个性的表达。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手段以及在布置作业的形式上,都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展开想象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创意的观念。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表现力。并在对图形的阐释方面发挥想象力,作出自己的诠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引入课堂,电脑改变了平面设计的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软件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各种软件的特效处理更让我们的图形出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也会带来更多

灵感。

结语

图形创意课程虽然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程中的思维训练和创新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创造思维,借助视觉形象手段将巧妙而有价值的构思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图形创意处于承前启后的过渡位置,它引导学生将前期已经具备的表现能力转向后期的专业设计中,图形创意中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适用于视觉传达、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等专业。对于解决这些专业中的创新问题将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一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第二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第五篇:《图形 联想 创意》教学设计

《图形 .联想.创意》教学设计

梅县区高级中学 房翠玉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本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主要介绍了图形、联想和创意的构思途径和表现方法。教学设计介绍了图形的基本元素、表现形式,通过对特定图形的联想、构思达到创意的基本运用过程。运用展示各种不同的图形联想和创意图片信息,可选择的作业练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便于引导、检测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2、本课学习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对图形、联想和创意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方法去表现,因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本课的知识点和步骤重点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基本掌握创意图形的构思方法与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图形、联想和创意的知识概念;初步了解其创意图形设计的基本方法技能。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图形、联想和创意的基本过程;能运用不同的图形,完成从联想到创意的基本要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激发他们联想和创意的兴趣,体验其学习乐趣并获得基本的视觉审美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思路:

1、重点:学习图形、联想的创意方法和造型特征。

2、难点:如何根据要求完成有一定创意的设计作品。

3、解决思路:师生课前教与学资料的收集;课件的教学辅助;教师的讲授与演示等。

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收集、准备有关教学资料;要求学生收集、准备有关图形、创意等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坏节(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

1、视频导入播放一段《手的创意》短片,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提问: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里面出现了哪些图形设计?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中的图形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设计意图

引入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起学习的兴趣,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课堂发展

教师活动

1、引入实物,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设计。展示设计,提出问题。

2、引出图形、联想、创意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引入基本元素:点、线、面及应用的表现方法信息;了解“图形创意的主要表现形式”—异态共生、重组同构、重组异构,和基本设计过程。

4、欣赏名师佳作,不同的设计造型,进一步打开学生们的设计思路和视野。

5、作业布置:(1)请你将不同的手形、植物等图形进行奇思妙想,运用点、线、面,设计表现为“绿色之梦”主题。(2)抓住手形、植物的特征,结合生活展开联想创意。(3)要求运用A4纸,构图适中,黑白表现,设计一幅有创意的作品。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6、播放微课作品,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展开丰富联想,让他们更得心应手地设计有创意的作品。

7、教师选择主题表现突出有创意;点、线、面组合特征明显和还没有掌握知识点的三类作业,展开点评和分析。学生活动

1、看实物进行最简单的现场设计;学生对个别设计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引导观察、学习、思考基本知识概念。

3、听老师讲解、分析和观察演示,边欣赏重点创意图形过程。

4、根据作业要求开始作业。

5、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同桌两人共同合作完成。

6、聆听老师对学习过程和作业的评价。设计意图

1、先凭感觉自由设计;后引入知识点展开学习。

2、本环节设计采取先“放”,后“收”的教学策略,起到更好先入门、后深入的递进作用。

3、通过再一次的佳作欣赏环节,为下一步的作业布置做好铺垫。

4、作业过程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和应用的环节。所以教师需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5、同时有意识发现学生作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

6、让学生知道作业的存在问题。

(三)、结果

对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最后作业效果,所存在问题进行简要的评价与小结。

(四)、课后延伸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后,关注现实中图形→联想→创意过程,美化自己的生活。学生活动

引发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意图

启发、引导学生对生活图形现象的再思考。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