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笔的演变教案

笔的演变教案



第一篇:笔的演变教案

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

《笔的演变》教学设计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

赵爱芳

教学内容

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笔的演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是怎样发明和演变而来的;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次口语交际我将笔的演变分为“笔的变迁”、“笔的自述”、“笔的诉说”、“笔的未来”四部分,引导学生大胆突破时空限制,结合实践和个人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一切听说交际活动,而且与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笔的资料,了解笔的发明和演变过程,排练有关笔的自述和诉说的小品。教师制作有关笔的演变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天天和笔打交道,你都见过哪些笔?(有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水彩笔„„)同学们用过的笔可真不少呢!那么,最初的笔是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演变成今天这样的呢?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说说手里的笔是怎样演变的吧!

师:课前同学们查阅了很多有关笔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同学们在下面交流的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自己对笔的了解和大家分享,好不好?首先请第一组同学给我们介绍笔的变迁,掌声欢迎!

二、笔的变迁

1.组长:同学们,我们组将以变魔法的方式给大家介绍笔的变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2.学生甲介绍第一代笔

笔的家族历史,恐伯跟我们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了。早在远古时代,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时,就出现了第一代笔,它只不过是用树枝、尖石块之类的东西来记数或作记号罢了。

3.学生乙介绍第二代笔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笔也不断发展。于是,在奴隶社会中随着文字的创造,出现了第二代笔:刀笔——用刀在甲骨上刻字记事;石墨笔——用石、墨条在石壁上书画记事;有的地方还用树枝作笔蘸着天然有色液汁来书写。这些笔就是后来铁笔、铅笔、钢笔的前身。

4.学生丙介绍第三代笔

在我国,由于造纸术和油烟制墨术的流传,很自然地出现了第三代笔——毛笔。人们用兽毛扎成一束,安装在竹管上制成大小不一的毛笔。按笔头原料的不同,可分羊毫、狼毫等。直到现在,毛笔仍是书画家不可缺少的爱物,他们用各种毛笔泼洒丹青,绘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有的地方人们用禽类的羽毛将硬端削尖了蘸着有色液汁书写,发展到近代流行于欧洲的鹅毛笔。

5.学生丁介绍第四代笔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文化的发展,各种第四代笔应运而生。从石墨笔演变而来的铅笔,向着经济简便实用发展,除了有软硬粗细之分外,还出现了橡皮头铅笔、活动细芯铅笔。这种笔为中小学生普遍使用。鹅毛笔、毛笔由于携带不便,逐渐被现在风靡世界的自来水笔即钢笔所代替。钢笔是笔的家族中的骄子,它实用、美观、书写流畅、方便,品种与牌号众多,为其他笔种所不及。在第四代笔的家族中还有粉笔、铁笔、蜡笔、圆珠笔、彩色水笔、软笔以及逐渐普及的电子笔等。各色各样的精致、灵巧、美观、实用的笔,名目繁多,日益更新,广泛被人们选用。

6、组长:这就是庞大的笔的家族。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笔的家族还将不断地得到改造、更新、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发挥巨大的作用。大家对我们的介绍满意吗?

师:刚才第一组同学非常清楚地向我们介绍了笔的变迁,谁还了解笔的演变的知识,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生补充介绍)

同学们查阅的资料可真丰富呀!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们,我们来听第二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笔的自述”。

三、笔的自述

1、毛笔的自述

我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白发满头,爱抹黑油,闲时戴帽,忙时光头。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呀!我刚出生时,就有白头发了!那时候我就特别爱把我的朋友——墨汁抹到我的“头发”上,来帮助小主人写毛笔字和画国画。

我以竹节做杆,动物的毫毛为笔头--“笔”字的来历大概也出于此吧。动物毛软硬适中,吸水力强,用之于书法绘画,流畅自如,于提顿行止间,颇富神韵。我可以写出甲骨文、大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七大书体,画出好看的国画。举世闻名的画家齐白石就是用我来画鱼和虾的,还有徐悲鸿画的骏马,张大千画的山水画,可都离不开我呀!

我有这么大的本领,小朋友是不是非常喜欢我呢?我可是小主人的“得力干将”呢!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齐白石画的虾戏图,徐悲鸿的奔马图和张大千画的山水画,毛笔真神奇呀,寥寥几笔,传神逼真。毛笔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笔,一支小小的毛笔承载了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我国书法大家的作品,真是墨迹飘香,千古留芳呀,希望大家能喜欢和毛笔做朋友,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承下去。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拓展了课堂的容量,激发了学生热爱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感情)

2、钢笔的自述

Hi,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钢笔,是笔这个大家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我的兄弟姐妹众多,有圆珠笔、毛笔、铅笔、中性笔、水彩笔等等,真可谓家族兴旺。而我则是这个大家族中与你们人类交往最密的一员,所以你们常把我比作你们的朋友和伙伴。

我长相特威风。头戴钢盔,身穿华丽的盔甲,还披着长披风呢,你们说我帅不帅?在这身装扮里面,藏着一个亮晶晶的笔头和一个忠于职守的内脏——笔芯,一个永远需要保持丰满的肚子——笔管。这些是我身体上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任何一件儿都将使我命归黄泉。

我对你们人类的要求并不高,给我喝点儿墨水,我就会为你们吐出一行行工整美观的文字、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许许多多宝贵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就会忠诚地为你们服务,帮你们上理的大学;考出优异的成绩;签订合理的合同等等。我对你们人类的用处真得好大哦!

3、圆珠笔的自述

嗨!大家好,今天我来介绍自己——圆珠笔。

我的身高约13-14厘米,穿着一件漂亮的外套,看起来很精神。

我的上半身是笔杆,周围镶着一圈铝,保护着里面的笔心。笔帽是我的小外套,平常不穿,写字的时候再穿。笔帽旁边是一个笔夹,那就是我的手,它令我依附在小主人的口袋里。笔芯是我的内脏器官,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笔管,另一部分是笔尖。笔管是一个直径3-4毫米的塑料管,里面盛满油墨,连着笔尖——我的脚,笔管和笔尖中间还有一个小圆珠,油墨通过小圆珠的滚动流到笔尖,使人们在纸上挥洒自如。

我的年龄不算大,才30几岁。我在英国出生,但并不走运,后来英国把我卖给了美国资本家,我到美国后,借助了原子弹的神威,改名“原子笔”。改了名后,我的身价大大提高了,因为资本家说我的墨是原子墨,用也用不完;另一个原因是我写出的字清秀、美观、线条流畅,为其它笔所不及。我换一支笔芯就可以写八十多万字。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会把我创造得更实用。

4、水彩笔的自述

这小盒子可美啦,四壁是透明塑料,盒顶上贴着有趣的卡通图案,一旁写着嗨,我是人见人爱的水彩笔,大家一定不陌生吧?特别是喜爱绘画的小朋友,总是少不了我这个好伙伴。

我们一家12个兄妹住在一个漂亮的小盒子里“Colours pen 12色”。房子里有12格,那分别是我们的小床。

打开盒盖,就能看到我们的模样啦。我们穿着同样的花衣服,衣服上画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萝卜呢!我们戴着不同颜色的圆顶帽子,红的、绿的、黄的、紫的„„告诉你吧,帽子的颜色正代表着我们各自的水彩色。这样,小主人需要什么色彩,就会一目了然地找到。

旋开我的小帽子,火柴棒似的笔头就露出来了。拧开后盖,就会看见我那圆柱形的海绵体。它的前端与笔头相连,外面还套着塑料膜。那海绵体浸透了彩水,正是它,给我的笔头输送着养分,让我为小主人绘出了斑斓的图画。

瞧,我们正在帮小主人画彩虹呢。原本画纸上铅灰色的彩虹经过我们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兄弟一妆扮,顿时让人眼前一亮!接着小主人又把其他图案涂上了鲜艳的颜色。哦,真美!雨后,西天悬着七彩虹桥,大树绿得发亮,还闪着晶莹的露珠,花儿也张开了五颜六色的笑脸。小主人把画贴在房间墙壁上,所有人都夸他画得棒。听到别人的赞美,我们就觉得那是在夸我们似的,也感到无比自豪!

师:听了他们的自述,让我们知道了笔对我们的帮助可真大呀!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好伙伴的呢?(展示实物)同学们请看,这是老师从我们校园里捡到的笔,这支没用完就被扔掉了,这支钢笔的笔尖被弄歪了,还有这支圆珠笔更惨,头都被弄歪了,老师仿佛听见它们在哭泣,它们在诉说,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我们倾听第三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笔的诉说”。

四、笔的诉说

第三组同学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扮演成笔,表演笔的自述。

1、铅笔的诉说

我原先是一棵大树,生活在一片大森林里,天是湛蓝湛蓝的,空气里弥漫着一丝丝的甜味。这里有我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我们过着平平凡凡的日子。后来,被一个伐木工人砍倒了。那时我非常伤心,为什么要把我砍倒呢?

我被运到一家工厂。工人们把我送进乌黑色的高大机器里,制做成了一枝枝精美别致的铅笔。后来我又被装在一个红纸箱里,成天呼吸不到新鲜甜润的空气,看不到湛蓝深远的天空。

终于能呼吸到新鲜甜润的空气了,能看到湛蓝深远的天空了。现在我过着和以前不一样的生活。文具店里,低年级小朋友来买铅笔,他们都能看见我。后来,我被一个学习很棒的低年级小朋友买走了,放在他那漂亮的铅笔盒里,和一块橡皮过着平凡的日子。上课的时候,他不小心把我掉到了地上,让我躺在冰冷的地板上。我好不容易挨到放学,小主人在收拾书包的时候一声不吭,一点也不理我,我伤心极了。

我多么希望人类能够好好珍惜我,好让我为人类多做贡献。

2、圆珠笔的诉说 我是一支可爱又美丽的圆珠笔,自从被工人叔叔做出来以后就过的很快活。可我被一个同学买去以后,我就觉的:我的苦日子就要开始了。

我是一支多功能圆珠笔。全身大多呈白色,先的很纯洁;身上有小动物的图片,还有大家爱吃的零食,让人爱不释手。我的身边有一个小小的按扭,只要轻轻一按,我那蓝色的小脚丫就会钻出来,为人们写字。

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头上引人注目的小话筒架,还有一个配套的小话筒,只要一插上,一个小巧玲珑的话筒就出现了。

就是因为这个小话筒,让我变的好惨。每天早上,小主人就拿着我,呜哩哇啦的唱起歌来。哦,天哪!小主人的嘴可真臭啊!没办法,我只有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啊!没想到,更倒霉的还在后面呢。小主人把我带到了学校,向同学们炫耀开了!大家连忙过来看,这边捏捏,那边摸摸,弄的我浑身不自在。他们还把我头上的话筒拿走了,让我觉的非常孤单。

天哪,地哪,谁可以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让我对小主人说出苦衷呀!

3、自动铅笔的诉说 大家好,我叫自动铅笔.我可苗条了,肚子里能装下几十个铅芯宝宝,每用完一个,我就拔掉一个放到后面.我还有个保护我的帽子,你可别小看这个帽子,它能让我的铅芯宝宝不受到伤害.我还有个家叫文具盒,这里住着橡皮弟弟.钢笔姐姐.还有三角尺哥哥,小主人不用我时,就把我放在这里休息.玩耍.有一天,可怕的事发生了.小主人竟把我当成兵器,去刺别人的眼睛.最后,把别人眼睛刺坏了,我也被老师没收了,我真伤心啊.我希望大家都保护我,不要让我受到损坏.4、钢笔的诉说

嗨,大家好!我叫钢笔,是主人的好帮手。告诉你,主人可爱我了。一到家,主人就用我来写作业。我穿着一件银白色的衣服,外面套件蓝色的外套。每次主人写完作业,都要给我“吃”蓝墨水,把我喂得饱饱的。如果吃不饱,我就不能很好地为主人服务了。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了地上。主人把我捡起来一看,摔坏了,她就找大人把我修好,继续用。

我非常喜欢我的主人。当然了,主人也很喜欢我。

师:听了笔的遭遇,你有什么感想?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小帮手呢?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增强了学生爱护学习用品的意识)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你希望未来的笔是怎样的呢?有请第四组同学给我们畅谈笔的未来。

五、笔的未来

未来的笔还有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隧道进入未来吧。第四组同学表演未来的笔。

2、第四组同学想象多么丰富,多么新奇呀!未来的笔还有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畅谈未来的笔。其他学生做补充。

3、习作指导

要写清未来的笔是什么样子的,有那些特殊功能。想象既要大胆,又必须建立在真实合理的基础之上,写好想象作文同样可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使你的想象变得更生动。写后要注意修改。

4、小小辩论会。

未来科技发展了,电脑能不能替代笔? 小组讨论。

分成正方和反方,开始辩论。下面同学可补充发言。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关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讨论。我个人认为,科技再发展,电脑也不能替代笔,特别是毛笔书法方面,电脑打印出来的没有个性,没有神韵。当然,同学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给学生留下了探讨的空间)

六、我们都是小小评论员 看谁说的好,看谁演的好。评比获胜的组奖励五角星。七.总结发言

师: 笔的出现是人类进步的结果,笔的演变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纵观笔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请握好手中这支笔,书写更辉煌的未来吧!

第二篇:笔的演变教案(新)

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能说会道”

《笔的演变》教学设计

梅州市兴宁佛岭小学

李红梅

教者简介

李红梅,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现任教于兴宁市佛岭小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深爱教育,享受教育”。这就是我对教育的态度。从教以来,有多篇论文和教学案例在省、市评比中获奖。曾获得“梅州市教改积极分子”“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能说会道”:笔的演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笔的历史;

2、能具体清楚、有条理地说出现在使用的笔的结构、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法,能将自己设计的笔的特点说清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生生、师生多维互动中学会认真倾听,学会与别人交流时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次口语交际我将“笔的演变”这个内容的教学分为“笔的变迁”、“笔的介绍”、“设计新笔”三部分。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笔的历史资料,结合课堂上的课件,与学生共同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交流笔的特点;引导学生突破时空限制,结合实践和个人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大胆畅谈如何改进笔,创造新型的笔。还把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引入课堂,贯穿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的兴趣。整个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一切听说交际活动,而且与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笔的资料,了解笔的发明和演变过程。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各小组喊口号

师:同学们,今天坐在这里上课,心情怎样? 其实你们不用紧张,因为你们是最棒的!来,各小组把自己的口号喊出来,让所有听课的老师见识一下你们的风采!

2、作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今天,聪明的喜羊羊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喜羊羊

师:跟他打个招呼吧!喜羊羊说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先向他介绍介绍自己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姓名、年龄、兴趣······)

一、激情导入

1、师:喜羊羊说很高兴认识到这么多的朋友。但上课铃响了,他与大家的交流就暂时到这里。

师:其实今天来到这课堂的还有我们的老朋友。是谁呢? 课件出示:笔

师:同学们,笔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我想,爱学习的你们肯定和不少的笔成为了好朋友。那你们是否知道,最初的笔是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演变成今天这样的?未来的笔又会是什么样的?今天的“能说会道”,就来说说我们的朋友——笔是怎样演变的。(板书课题:笔的演变)

2、师:对于今天的这节课,老师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课件出示:(齐读)说清楚

听明白 有礼貌

3、讲解要求,同时板书,然后齐读要求。

说清楚:要求我们大胆说,说话声音响亮,有条理。

听明白:要求我们在别人说话时用心倾听,听懂他在说什么。

有礼貌:要求我们在说话时自然大方,倾听时保持安静,不随意插嘴。

二、笔的变迁

1、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去查找关于笔的历史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谁先来说说?(你的声音很响亮,值得同学们学习)(哦,你能搜集到这种资料,真厉害!)(你找到了中国的笔祖,不错。)(你的笔记做的好细啊)

2、欣赏“笔的变迁”

师:喜羊羊听到大家在交流笔的历史资料,他也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那我们就一起来看屏幕:

点击课件 欣赏“笔的变迁

3、制作关于笔的“资料卡片”

师:喜羊羊找到的资料不错吧?它有个请求,想请你们帮它制作关于笔的资料卡片,你们愿意吗? 这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就一起来制作“笔的变迁”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第一页,谁来?

(1)笔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以杆代笔时期)(蘸zhàn水笔时期)(便携xié式时期)。(嗯,不错)(2)“以杆代笔”时期(竖起大拇指)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尖硬的石器)、(骨头)和(树枝)在石壁、甲骨上进行刻字、画画,这是笔的雏(chú)形。

(3)蘸(zhàn)水笔时期(历史往前走,世上出现了真正的笔。)

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发明了(毛笔)来写字,它是中国的笔祖。

公元700年,罗马人发明(羽毛笔),用的是一种大鸟翅膀上的羽毛,它在后来1000年中成为西方主要的书写工具。

(4)便携(xié)式时期(时间在流逝,人们创造出越来越方便使用的笔)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在羽毛笔的基础上发明了(钢笔),它迅速替代了传统的羽毛笔而成为20世纪主要的书写工具。

再后来,又发明了书写更方便的圆珠笔,它比钢笔书写时间更长,使用更方便,所以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出现造型奇特,甚至具有特殊功能的笔,如:(“跳动温控可擦笔”)、(太空笔)······(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2、小结

师:就这样,各个时期的笔,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因为存在不足之处,人们便不断地去改进它,于是就不断地创造出新型的笔。直到今天,还有未来,笔不断演变着。点击课件

笔在不断演变着·····

三、笔的介绍

师:同学们,资料卡片做好了,喜羊羊很高兴,想给大家一种礼物,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是什么呢?

点击课件

请小组长上来拿喜羊羊送的礼物。

1、找方法

(1)点击课件: 师:拿到礼物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仔细观察这种笔的外形(颜色、图案、长度······),再了解它的构造、用法,然后用一段话来介绍它。(2)谁来试一试,用一段话来介绍喜羊羊送给我们的笔?(1个)(3)我们再来听听喜羊羊是怎样介绍的。

点击课件

师读屏幕上的话。

这是一支圆珠笔!笔杆下半部分呈粉红色,上半部分呈蓝色,上面还缀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可漂亮啦!别看笔杆是塑料做成的,它可是里面笔芯的忠实保镖。笔的顶端是一个花瓣形的按钮。按一下它,笔尖就出来了,我们就可以写字啦;再按一下,笔尖又缩回去了,这样一来,就能保护笔尖不易被摔坏。按动按钮时,还会发出好听的“滴答”声呢。我可喜欢这支笔了!是它陪着我一起学习,记录下了我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刚才那位同学和喜羊羊,谁介绍的清楚呢? 喜羊羊是怎么做到的呢? 点击课件

师:它认为介绍这支笔时,得抓住它的特点,然后按一定顺序来说,点击课件 它先说清笔的名字,再介绍笔的外形、构造,接着说清笔的用法,最后还说了喜欢这支笔的理由。就这样,喜羊羊的介绍让人一听就明白。

(4)谁再来试试介绍一下喜羊羊的这支笔?(2个)师:嗯,说得还不错!

2、说话

师:喜羊羊也想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的笔有什么特点,所以它提出个要求: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用相同的方法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笔,先把它介

绍给小组内的同学,然后再向我介绍介绍。

老师提醒大家:交流之时别忘了要做到: 读板书: 说清楚 听明白 有礼貌

(2)小组交流(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指导)(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都要有代表发言)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喜羊羊问:谁愿意先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笔? 各小组代表介绍:先向喜羊羊打招呼,再介绍自己的笔 引导学生评价:

(1)师:你说的真不错,喜羊羊也忍不住赞扬你,说你声音响亮,说话有条理。还有谁想表扬表扬他呢? 喜羊羊也表扬你,因为你刚才听得十分认真

(2)你们喜欢他的笔吗?为什么?

(3)你们现在听明白,他的笔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最惹人喜爱)的地方是什么?

(4)你们最喜欢谁的笔?为什么?

四、设计新笔

1、师:问最后一个学生:你认为,你现在使用的笔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吗?是呀!纵观笔的发展历史,(点击课件)因为人们发现笔存在不足之处,就去改进它,于是就有了创新,笔就是这样不断演变着。课件出示: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还发现我们现在使用的笔有哪些不足之处?你们想怎样改进?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评价(4、5个即可)

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为什么?

我想,爱画画的同学都会为你的想法拍手叫好!

2、师:同学们,你们的想法真奇妙,我认为你们都是优秀的设计师。诶,老师现在有个想法,刚才我们不是收到了喜羊羊送的礼物吗?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礼尚往来了,不如,我们就设计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笔,回赠给羊村的羊儿们。你们说,好不好?

(1):师:聪明的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小小设计师,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新的大门,为羊儿们设计新型的笔,最好有特殊功能。

点击课件:请你们给羊村的羊儿们设计新型的笔,最好有特殊功能。

先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吧。(学生讨论,老师随机点拨)(2)全班交流

师:请同学们介绍介绍自己设计的笔?别忘了要做到:(齐读)说清楚 听明白 有礼貌 交流。(不少于10个)

评价:你觉得小羊会喜欢他设计的笔吗?为什么?

你真是个环保小卫士!青青草原所有的居民都会感谢你!

好神奇的一种笔啊!老师不能不为你的创造叹服!

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我替慢羊羊谢谢你啦!

美羊羊收到你设计的笔,一定会高兴得合不拢嘴!

你真是太厉害了!设计了这么神奇的笔!

3、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帮羊儿们设计了不少新型的笔,真了不起。喜羊羊很高兴,它说谢谢你们了,他会把你们的设计带回羊村。我们跟它说声再见吧!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板书:

笔的演变

说清楚 听明白 有礼貌

第三篇:笔的演变

日新月异的笔

从猿人时代到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笔。笔的发展也有着许多的演变:它从用石头制成到用羽毛制成、丛刻写到书写、从不方便使用到十分方便的使用……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最先被我们祖先使用的“笔”是用锋利的石头做的。使用时,尖利的那头对准用来刻写的“纸”,(龟甲、石头、树皮等)然后开始刻写。不过,这种“笔”也有缺点,就是很难刻写出字,一不小心,就会把“笔尖”弄断。

后来,再外国,人们发明了羽毛笔,这种笔是用鸟类的羽毛做的。使用时,用笔尖蘸一蘸墨水就可以了。可是,这种笔没有写多长时间就没墨水了,得又蘸一蘸墨水,十分麻烦。而在我们中国,用的是毛笔。毛笔笔尖的毛很粗,遇水就散,在薄纸上写字很容易让写的字看上去很粗,为此,毛笔也不是很好。

再说,外国发明了水笔之后。一天,一位商人在用水笔签合同时,水笔中的墨水一不小心甩到了合同上。就在他去拿另外一张合同的时间里,他的同行早把这比生意抢走了。他为此十分伤心,就发明了签字笔,这种笔写作时,笔中的墨水就不会甩出来了。但是,这种笔和羽毛笔、圆珠笔差不多,也有笔芯用完的时候,而且,字也写不出笔锋,也不是很完美。

之后,人们又发明了铅笔,铅笔最初只是把一个削过的铅拿在手上写字。人们又用纸包住铅,这样,用完后撕下一圈纸片就行了。最后,才演变成我们现在的用木材制的彩印铅笔。铅笔虽然方便,但是,字写在纸上,不久,就看不清了,模糊了。

最后,人们发明了钢笔。这个发明是笔的一个转折。钢笔既好用,又方便。因此,发明后,很受顾客的喜爱。

不仅在文学上,在电学上,人们发明了电笔,用来测量电量。还有一种七色笔,他以圆珠笔为主,上面装上七种色彩的灯,一旋笔身就可以发出七种亮光,即可以用来写字,还可以用来照明。还有一种动物笔,也是以圆珠笔为主,笔身却是动物身体的模样,还可以扭曲……

现在,人们发明了写字用的自动铅笔、教学用的粉笔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笔将会变出越来越多的花样,在各个事业发挥各自的各种作用!!

第四篇:《语言的演变》教案(修订)

语言的演变

[教学目的] 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培养对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古今汉语变化的规律及说明方法(举例法、分项说明法)教学难点:古代汉语的语义 [教学设想] 通过师生互动,列出本文提纲,熟悉本文例子中提到的语言知识。[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听过这个笑话,大家也许都会笑这个秀才真是“酸得倒牙”,买弄文字,结果卖柴人听不懂,他也没能买到柴。

但是如果我们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卖柴的人听不懂秀才的话呢?

原因是秀才说的话中很多词当时口语中已不用了,对不熟悉古代文字的卖柴人来说,怎么听得懂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语言变化方面的知识。(投影)语言的演变

[语言小常识] 提到语言,我们天天都在使用,那么语言包括几个组成要素呢?一是语音,二是意义,三是语法。那么这几个方面是怎么变化的呢?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

[研析文章]

第一部分:“语言也在变”

1:第一节的哪一句话提出了文章的基本观点?

明确:开头第一句话:“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中心句,统摄全篇

2:朱熹听颜回讲话,是真实的事情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不是,假设举例,既明确又有趣

朱熹是注明的儒学大师,是孔子思想权威的解释者,连他都听不懂,说明不是对儒学的理解水平问题,而是语音语法语汇问题了。

3:接着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邹忌讽齐王讷谏》的例子对全文的中心观点作了具体的阐释。

4:这部分从哪些方面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的。明确:

1、字形:

2、字义:

(1)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在分。

(2)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

(3)这里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3、语法

5: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法——《邹忌讽齐王讷谏》

比较法——古今比较

分项说明法

6:体会第一部分写的作用。

这一部分是分析一个典型的语言现象,总的介绍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给人一个总体、概括的认识——总写,下面二、三两部分则分别对语言的演变进行说明。

过渡语:

(问题:大家看第二、三两部分从哪个方面来说明语言的演变的?先写的哪一方面,写得最详细是哪一方面?为什么?)

明确:分别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因为语汇联系人民生活最为紧密,变化最快、最显著,所以先写、详写。

第二部分:说明语汇的变化

1:根据事先的阅读要求,在文中划出表明语言演变的关键语句 A语言的消长:

1、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有些词消失了(第l段);

2、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有些词出现了(第2段);

3、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第3段); B语言的变化:(第4、第5段)。(1)词义的扩大(第6段);(2)词义的缩小(第6段);(3)词义的转移(第7段);(4)语义的弱化(第8段)。C改变了名称:

1、很多古代单音词现在多音化了,2、有的单音词换了另外一个单音词(第9段),3、由于忌讳(第11段)。

这一部分既说明了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情况,又指出了变化的原因。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法、比较法、分项说明

3:小结,明确: 第二部分中,作者由概括到具体、由大类到小类进行分类阐释,不仅揭示了语言变化的社会原因、内部原因,以及语汇所发生的演变情况,而且有区别地阐释了语汇变化的具体特征,这样就使论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

这一部分中,作者为了论述观点,主要运用了典型举例的论证方法。所举的例子是与人们的生活有关,为人们熟悉的例子。读起来毫无堆砌、枯燥之感。读者从大量的例子中,对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有了具体的了解,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第三部分,说明语法、语音的变化

1: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1、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现在不用了;

2、有些现代常用的格式,是古代没有的。

问题三:古今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明确:由于汉字不是标音为主的文字,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变化,现代的人可以用 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样就掩盖了语音变化的真相,不易为人们所认识,其实古今汉语语音的差别是很大的。因此,文章边举例边说明古今语音变化在三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押韵; 其次,平仄; 又其次,形声造字法。

本文第一部分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头一段为例,通过这个有趣而又典型的语言现象来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这短短一段中,有古今一致的字,又有古今意义不同、用法两样的字;有即使意义没有改变,但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部分的字,又有意义没有改变但现在使用受限制的字;还有这里所用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了的字;既有语汇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又有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一段语言现象比较典型、复杂,所以只需一例便可以比较全面地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这一段邹忌比美的故事,生动有趣,是人们很熟悉的,举这样的例子来说明道理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也容易为读者理解。

在论述类文本中,本文属于学术普及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侧重于通过分析事实来阐释观点、说明道理。这一点和说明文的表达很类似。

因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所以,作者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和引用等多种方法,力求把这个复杂的问题阐释清楚。

[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头一段为例来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运用了举例说明的写法。接下去便分别从字的意义、用法不同和语法也有差别两个方面来说明;在说明字的意义、用法的不同时,又分三种情形一一说明;在说明意义没有变,但现在不能单用的情形时,又分“有的构词能力还比较强”,“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两种情况来说明,这些都是用了分项说明的写法。在分项说明时,又逐条举例。另外,在说明古今语法方面的差别时,既说这句话古代怎么说,又说这句话现代怎么说,并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运用了比较说明的写法。这样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古今汉语的差别说得清楚明白,给人留下了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2、语言通俗、准确、严密。

例如:“第二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例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表示从属关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几’、‘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等;‘美’现在不大用于 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语不说,也不能拆开);‘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现在说‘八尺多’。”这一段,没有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像平常说话一样朴素易懂。并且用“作为连词的”、“表示从属关系的”、“起指代作用的”来分别限制“而”、“与”、“之”和“者”,又用“只见于”、“只用于”、“不大用于”、“尤其不用于”来说明这里所说的 “而”、“与”、“之”、“者”在使用时受到的限制,用词极有分寸,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第五篇:《语言的演变》教案

语言的演变

[教学目的] 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培养对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古今汉语变化的规律及说明方法(举例法、分项说明法)教学难点:古代汉语的语义 [教学设想] 通过师生互动,列出本文提纲,熟悉本文例子中提到的语言知识。[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听过这个笑话,大家也许都会笑这个秀才真是“酸得倒牙”,买弄文字,结果卖柴人听不懂,他也没能买到柴。

但是如果我们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卖柴的人听不懂秀才的话呢?

原因是秀才说的话中很多词当时口语中已不用了,对不熟悉古代文字的卖柴人来说,怎么听得懂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语言变化方面的知识。(投影)语言的演变

[作者及课文简介] 本文作者为吕叔湘,(1904-1998),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写了不少专著,代 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1983年5月,他还拿出多年积蓄的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2003年9月,为纪念他,他曾经工作过的丹阳市高级中学更名为“吕叔湘中学”。

本文选自吕叔湘的《语文常谈》。《语文常谈》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原标题是《古今言殊》。全文分四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语言小常识] 提到语言,我们天天都在使用,那么语言包括几个组成要素呢?一是语音,二是意义,三是语法。那么这几个方面是怎么变化的呢?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

[解题]

本文的题目的《语言的演变》。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语言”,还是“演变”?是演变——演化、变化。本文就是讲语言的变化的。这说明本文是属于说明文中的“事理说明文”。

[研析文章]

一、学生自读全文

问题:

1、根据简介,给三个部分标出题目。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演变的?

3、在文中划出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的语句,并标上序号。

二、文章分析

第一部分:“语言也在变” 问题一:语言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在短时间内不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示出来了”(第1段)问题二: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法——《邹忌讽齐王讷谏》

比较法——古今比较

问题三:这部分从哪些方面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的。明确:

1、字形:

2、字义:

(1)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在分。

(2)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

(3)这里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3、语法 问题四:作者在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时,除使用举例法、比较法之外,还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分项说明。

问题五:体会第一部分写的作用。

这一部分是分析一个典型的语言现象,总的介绍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给人一个总体、概括的认识——总写,下面二、三两部分则分别对语言的演变进行说明。

过渡语:

(问题:大家看第二、三两部分从哪个方面来说明语言的演变的?先写的哪一方面,写得最详细是哪一方面?为什么?)

明确:分别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因为语汇联系人民生活最为紧密,变化最快、最显著,所以先写、详写。

第二部分:说明语汇的变化

问题一:根据事先的阅读要求,在文中划出表明语言演变的语句

1、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有些词消失了(第l段);

2、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有些词出现了(第2段);

3、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第3段);

4、生活的改变,使许多词的意义起了变化(第4、第5段)。(1)词义的扩大(第6段);(2)词义的缩小(第6段);(3)词义的转移(第7段);(4)语义的弱化(第8段)。换一个角度来看语言的变化:

1、很多古代单音词现在多音化了,2、有的单音词换了另外一个单音词(第9段),3、有些词的变换是由于忌讳(第11段)。

这一部分既说明了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情况,又指出了变化的原因。

问题二: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法、比较法、分项说明

问题三:本文举例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所举的例子是与人们的生活有关,为人们熟悉的例子。读起来毫无堆砌、枯燥之感。读者从大量的例子中,对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有了具体的了解,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第三部分,说明语法、语音的变化

问题一:在语音、语汇、语法三者说明中,哪个最详,哪个最略?为什么? 明确:语汇最详,语法最略。因为语法与语汇、语音相比,最富稳定性,古今变化不大,所以写得最略。

问题二: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1、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现在不用了;

2、有些现代常用的格式,是古代没有的。

问题三:古今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明确:由于汉字不是标音为主的文字,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变化,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样就掩盖了语音变化的真相,不易为人们所认识,其实古今汉语语音的差别是很大的。因此,文章边举例边说明古今语音变化在三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旧诗都是押韵的,可是有许多诗现在念起来不押韵了;

其次,旧诗里边的近体诗,非常讲究诗句内部的平仄,可是,许多诗句按现代音来读就“平仄不调”了;

又其次,一些用形声法造的字,按现代的读音来读就不可理解了。

本文第一部分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头一段为例,通过这个有趣而又典型的语言现象来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这短短一段中,有古今一致的字,又有古今意义不同、用法两样的字;有即使意义没有改变,但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部分的字,又有意义没有改变但现在使用受限制的字;还有这里所用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了的字;既有语汇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又有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一段语言现象比较典型、复杂,所以只需一例便可以比较全面地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这一段邹忌比美的故事,生动有趣,是人们很熟悉的,举这样的例子来说明道理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也容易为读者理解。

[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头一段为例来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运用了举例说明的写法。接下去便分别从字的意义、用法不同和语法也有差别两个方面来说明;在说明字的意义、用法的不同时,又分三种情形一一说明;在说明意义没有变,但现在不能单用的情形时,又分“有的构词能力还比较强”,“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两种情况来说明,这些都是用了分项说明的写法。在分项说明时,又逐条举例。另外,在说明古今语法方面的差别时,既说这句话古代怎么说,又说这句话现代怎么说,并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运用了比较说明的写法。这样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古今汉语的差别说得清楚明白,给人留下了具体而深 刻的印象。

2、语言通俗、准确、严密。

例如:“第二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例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表示从属关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几’、‘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等;‘美’现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语不说,也不能拆开);‘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现在说‘八尺多’。”这一段,没有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像平常说话一样朴素易懂。并且用“作为连词的”、“表示从属关系的”、“起指代作用的”来分别限制“而”、“与”、“之”和“者”,又用“只见于”、“只用于”、“不大用于”、“尤其不用于”来说明这里所说的 “而”、“与”、“之”、“者”在使用时受到的限制,用词极有分寸,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轻松一下] 歌曲欣赏:《中国话》

课外作业:

1、自读本单元的其他说明文

2、完成单元训练

3、预习《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3529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