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美丽人生观后感500字(精选)

美丽人生观后感500字(精选)



第一篇:美丽人生观后感500字(精选)

美丽人生观后感500字

美丽人生>观后感

(一)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电影——《美丽人生》,感触很深。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黑色喜剧。讲述了一个活泼乐观的犹太青年圭多来到小镇阿雷佐,遇见了漂亮的姑娘朵拉,经过几番努力,他终于与朵拉结婚,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约叔华,并开了一个书店。可是,好景不长,在儿子五岁时,圭多一家人被德军抓走。为了不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让儿子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得到1000分就赢了,奖品是坦克,儿子信以为真。于是,圭多一边乐观地干着脏苦的工作,一边编造游戏的谎言。'游戏'结束时,圭多惨死在德国军的枪下,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士兵,将他抱上坦克。最后,约叔华母子相聚。

这个>故事悲中带喜,记得刚看故事的开头,真是让大家笑得都快喘不过气了。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上跳起脱衣舞的情节、圭多追求朵拉的情节,都让大家笑声不止。

可想不到的是美好的日子竟然过得这么快,德军抓走了他们,故事此时进入了转折,可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圭多竟如此乐观,那种对于人生磨难的乐观,那种不惧死亡的乐观。为了让儿子不恐惧,他竟编下了谎言,以微笑面对残酷的生活。可这也是惊险的,死中脱险的约叔华几次险些被德军发现,这时,大家的心也悬着,好在圭多每次都机智的化险为夷,也一次次瞒过了儿子这件事情的真相。

直到最后,德军决定杀死所有人,圭多把约叔华藏在铁箱子中,并嘱咐他一定要藏好,等没有人的时候才能出来,要不然就会扣分的,就不能得到奖品坦克了。纯真的儿子就这样看着父亲微笑着被德军带走了,再也没有回来。看到这儿,大家都沉默了,心里沉甸甸的。

终于,战争胜利了,美军开着坦克把约叔华带到了朵拉身边,开始了他的美丽人生。

原来,圭多早就知道残酷只是短暂的,美丽人生终会到来,所以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儿子纯洁的心灵。

父爱是伟大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噩梦终将过去,用乐观扫清路途的阴霾,美丽的人生之光在迎接着你、我、他……

美丽人生观后感

(二)电影《美丽人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丈夫与妻子的故事,一个父亲与儿子的故事。故事里充满了欢乐与喜悦,同时也充满了辛酸的泪水。无论怎样,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基度走完了他不后悔的人生,也送给了妻子和儿子一个美丽人生。

影片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以基度追求朵拉为主,充斥着喜剧风格,色彩鲜艳明亮,基调欢快。基度是一个其貌不扬,全身集聚喜剧细胞的青年。他和朋友从乡下到城里谋生,准备开一家自己的书店,但是因为一些误会和错误极其不顺利,只能成了一名酒店的侍应生。他几次偶遇朵拉,完全被这位美丽的姑娘所迷住,于是利用各种机会对朵拉展开追求,闹出了不少笑话。而朵拉也被这位冒失的,阳光般的,甚至有些神奇的男人所吸引,走出沉重烦琐的家庭,勇敢地与基度结合在一起。

影片这一部分主基调是诙谐幽默,又不失浪漫。我们可以看到基度虽然是个从乡下来的小伙子,可是他对待生活有着乐观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不管在何时何地从他的身上都能感受到快乐,他有着犹太人的智慧和生活热情。朵拉,一个富家千金,母亲和男友乐于奉承上流社会,不管她的感受,所以生活对她来说毫无乐趣。自从遇到基度,朵拉的生活中充满了新鲜和刺激,惊奇似乎从天而降。

影片的后半部分则以基度一家三口在集中营的生活为主,特别是基度与儿子祖本华之间的点滴。为了不留给儿子一个阴暗的童年,身为父亲的基度撒了一个天大的却善意的谎言,告诉祖本华他们正在参加一个游戏,最先积满1000分,就会获胜,奖品是一辆真正的坦克。为了让儿子相信自己所说的一切,基度在每天干完苦力,疲惫地回到房间后,还得强打起精神,带着笑容告诉祖本华今天'赢'了多少分,基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让儿子装成德国男孩,去餐厅饱餐一顿。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不像其他犹太男孩那样被夺去生命。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

后半部分最令我感动的有两个场景,第一幕是基度乘广播站的哨兵离开的时候,和儿子利用广播向妻子朵拉传递他们的消息。父子之间的吵闹声为毫无生气的集中营注入了一道鲜活的力量,也让朵拉疲惫的心有了希望——丈夫和儿子还活着,自己也要努力活下去。另一幕是基度在为德国人做服务生时,打开窗户,把留声机的喇叭转向窗外,动听的威尼斯歌剧音乐覆盖在集中营的夜空,这是他和朵拉共同的美好回忆。此时集中营的业不再阴森恐怖,惨白的照明灯光也显得格外柔和。

影片最后基度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儿子的人生,在面临即将被枪杀的命运时,基度仍然用夸张的动作向儿子做最后的告别。在这背后蕴藏着无尽的悲痛。影片的后半部分可以说是笑中有泪,存在着一种无出发泄的、沉闷的悲痛,基度的苦衷作乐是无奈的,他没有很强的意志力,影片中曾提到他搬不动铁块。累得不想再搬时室友告诉他不搬铁块就只有死路一条,他立即重新搬运起来。这是要活下去的生命力在支持着他,这是要保护妻子儿子的动力在支撑着他走下去。

虽然后半部分仍然掺杂着喜剧成分,但是更多的是悲剧因素以及留给观影者的深思。犹太人像牲口似的装入火车,以洗澡的名义被骗进毒气室,惨白惨白的白骨堆积在一起显得那么恐怖。这些景象都控诉了德国法西斯的自私残忍,以血统论为幌子残杀犹太民族,自认为是高贵的民族却犯下让人无法原谅的罪行。基度在集中营里大胆而富于幽默的言语和行动,正是对罪恶的法西斯主义的最有力的嘲弄。因为武器虽然可以消灭肉体,但它却无法消灭属于人类的精神和爱,永远都做不到。

最终祖本华看到了他的'胜利',看到了一辆真正的大坦克,也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但却永远地失去了深爱他的父亲。这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基度用这样的方式牺牲了自己,却送给了祖本华和朵拉一份永生无法忘怀的礼物。

影片用一份伟大的父爱反映了战争的残酷,给人们带来的创伤,表达了创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使观影者对美丽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没有战争与灾难,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人生才是最美丽的。

第二篇:2020《美丽人生》最新观后感500字_《美丽人生》影评

就算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日子里,就算了无希望,死亡近在眼前,他依然深爱着并用生命与智慧保护着他的妻子与儿子。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美丽人生》最新观后感500字_《美丽人生》影评5篇,希望你喜欢。

2020《美丽人生》最新观后感篇一

也许很多人会把这部电影归到二战电影中,并试图和辛德勒名单相提并论。但在我看来,这部影片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反二战的题材而伟大。它真正感动人心之处在于揭示了人性中共通的美好的一面。爱情,亲情。生活的智慧。即使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这些都一样具有普适性。像一个迎面飘来的氢气球,看到的时候,不声不响,可是却在一瞬间那么突然的击中内心,让你泪流满面。我也相信,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历久弥新。

影片中,二战,纳粹集中营已经沦为陪衬,只是苦难的面具性符号。无论多么光明,多么黑暗,全都已经不重要。只有基多的乐观,幽默,浪漫,有滋有味的日子在闪闪发光。即使面对严酷的现实,仍不放弃对美好的坚持,不放弃对爱人对儿子的鼓励和支持,不忘记在苦难上插上一朵鲜花的浪漫。

那是一声爱语,早安,公主。那是脉脉温情的一句谎言,孩子,这是一场游戏,赢的人可以拿奖品。那是一个荒谬兑现的承诺,如果赢了,奖品是真正的坦克。基多用生命抵住苦难这根锥到心脏里的刺,用最后的歌唱为儿子催开了一朵最美的蔷薇。

苦难已经成为历史,而能够真正的走出这段历史的阴影,以一种从容的姿态重新审视过往的残酷,这种智慧足以感动人心。意大利这个达观,率真,浪漫的民族。有着好莱坞学不来的与生俱来的优雅和从容。

2020《美丽人生》最新观后感篇二

我真的很敬佩影片中圭多这样的人物,无论遇到什么苦难,他依然可以绽放出大大的笑容。在他和儿子因为是犹大人被关到监狱后,他对儿子说,这就是个游戏,最后的胜利者能赢到坦克。他使尽浑身解数,安抚儿子,让他即使在阴暗残酷的监狱里,依然能开心的度过。我想着就是父爱的伟大吧,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当他被一个士兵抓住要将他枪毙时,他依然能对躲在垃圾箱里的儿子调皮的眨眨眼,一蹦一跳的向前走,不让他担心,还以为是在玩什么好玩的游戏。躲在垃圾箱里的儿子看到爸爸,也眨眨眼,开心的笑了。

可是我们都知道,圭多自己也清楚的明白,他即将面临的就是死亡。士兵的一枪,圭多就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子,妻子。无法和儿子做游戏,玩闹,无法和妻子说:“早安,公主。” 他死了。但他的笑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中。他直面苦难的勇气和豁达也深深感动着我。

在影片结尾部分,真的有一辆坦克开到儿子面前,他开心的笑着。圭多给他撒了一个最美的谎言,你看,连老天也在帮他圆。

2020《美丽人生》最新观后感篇三

雄壮的骏马,优雅的微笑,当你梦中的白马王子突然出此刻你的面前,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当黛丽握住他的手的那一刻,我坚信,他们都是幸福的,无与伦比的幸福。人生必须要有一场华丽的私奔,如此才不辜负感情。在全世界的面前,带你私奔。

原来,世上真的有这样勇敢而不顾一切的感情,勇敢到不惧生死,不怕苦难;原来,真的有一种感情叫做情比金坚;原来,真的有一种感情叫做生死相随;原来,真的有一种感情叫做今生注定。

在《美丽人生》这部电影里,感情能够使人变得这样勇敢,感情能够在泪水里开出光华夺目的花朵,举世无双,耀眼的让人不敢直视。感情,能够让我们,无畏无惧,放下所有。以全世界为证明,以爱之名,带你私奔。

电影前半部分的感情美到极致,令我为之心驰神往而后半部分的刻画于我已不是感动,而是震撼,直击人心的震撼。开始的时候,我并不喜爱这个男主角,觉得他油嘴滑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越来越欣赏这个不英俊、没有钱的犹太人。他不仅仅仅是一个深爱妻子的丈夫,他更是一个无比伟大的父亲。进入集中营的后果,他不是不知道:应对死亡。他不是不畏惧,但为了不让儿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他笑着为儿子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他说,所有的一切,一切凶神恶煞,一切牛鬼蛇神,但是是个游戏,一个能够赢得坦克的游戏。他笑得那么开心,让人无法不坚信。他那么发奋,那么用心的保护着儿子水晶般澄澈透明却又脆弱易碎的心。他不好儿子失去期望,不好儿子的心蒙上灰尘,他明明那么恐惧,却还是微笑着,他依旧油嘴滑舌,但却那样的伟大。

2020《美丽人生》最新观后感篇四

应该说,影片开始时角色们连珠炮式的意大利语把我轰炸得很晕,男主角像个快乐的疯子,他张扬,不拘一格,向每个人转播着他快乐的信仰,他调皮地耍弄语言,像个孩子一样,我甚至感到了不自在,噢,这就是这部经典影片的主角么?

我的不自在又来源于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圭多要是在现在可能会因扰乱秩序引来警察,就像《魔法奇缘》中那位闯入现实社会的莽撞的公主,圭多就像是童话中的人物,他的对话像是童话的剧本“早上好,我的公主”。而我这位坐在电脑前目光呆滞的看客,已经太习惯于在生活中摆出老成庄重的姿态,或者偶尔对着天花板感悟生命的那些忧伤,或许这时我看圭多的感觉和影片中小心得体的贵妇人没什么两样。

当他骑着那头绿色的大马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下巴多拉带走时,我感到了一种像是自我毁灭的快感,对,圭多用他特有的方式戳穿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看客的伪装,我顿时感到了大快人心,这是童话的情节么?像是王子骑马从邪恶势力那里带走了公主,可他又显得那么的不端庄不得体。可从多拉幸福而坚定的表情我们便能看到,圭多早已用他的真诚和快乐,得到了他的公主的心。然后把所有的虚伪打碎,潇洒地走开。

这是一种高傲的姿态,面对生活。哪怕在社会的下层,也能够真挚地喊出自己的心声,大胆地向爱人表到爱意,由衷地为生活而快乐着,普通人多少能做到?我们不仅不敢向别人宣扬自己的感情,更常常压缩自己的情感,让生存或是什么扯淡的压力来提供消沉、悲伤、忧郁的借口,对外指指点点,对自己哀声叹气,然后,被圭多的大马冲倒,只剩下一脸惊愕。

圭多是真正的传播者,他试图感染每一个人,妻子,儿子,他要保护他们内心的真诚和快乐,所以,他能在儿子面前一脸轻松地走上开往集中营的列车,他的妻子能毅然决然选择和丈夫儿子一路。当然,还有那个为儿子编织的谎言,那是父亲为血肉搭建的保护所,隔开血腥和残酷,宁静地伫立战火纷飞的年代。

集中营中生死只在转念,但影片把所有的紧张都平静地处理过去,没有节奏加快的音乐,没有凝结的空气,绝望转瞬即逝,恐怖只停留几秒,因为多拉的眼神,儿子的笑容,圭多的童话,集中营的日子就像旅行,虽然在归途已经物是人非。

圭多为了保护儿子的童年所产生的力量是惊人的,冲破了恐惧和残忍,在圭多看来,维护儿子的心灵比坚持自己的信念更重要,影片中多次出现圭多在集中营干活时的抱怨、绝望,但这些都是在儿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圭多为了儿子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也许是影片下半部分最值得思考的部分。

我们不知道圭多的童年是怎样度过,但我试图猜想,他的童年应该不会有巨大的痛苦、压力,战争的阴影,他的父母、叔叔,给他了一个自然而快乐的童年。他称自己儿子为小顽固,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大顽固呢?坚决做诗人,夸张的言行举止,我感叹,他和他儿子太像了,甚至他们一家人都像(多拉也是那样的坚定而顽固)。一个人的性格来自天赋更来自环境,圭多在战火中为儿子做得巨大努力和牺牲,何尝不是在培养一个小圭多呢?

他是伟大的父亲,不拘一格,甚至荒诞不经,却坚定而顽固地维护着快乐的血统,用自己的牺牲,让快乐传承下去。

2020《美丽人生》最新观后感篇五

当人们都在看《梅兰芳》《叶问》的时候,我看97年的《美丽人生》,是不愿意追风,也是因为最近一直被一种回忆所笼罩,看些老电影,体验那种曾感到很多人的画面,这种感觉,挺妙不可言。好电影是经得起时间的洗涤的,好电影是会让人过目不忘的。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导演自己却说,不希望看到人们看完这部电影后流泪,换言之,导演愿意把它当做一出喜剧。可我跟大多数人一样,看完这部电影还是流泪了,不管它的拍摄手法再怎么喜剧化,我还是哭了。为爸爸跟儿子玩的游戏,为爸爸最后走过箱子时的表演,为最后缓缓而来的那辆坦克。

故事发生在二战的时代,整个世界都被一种阴霾所掩盖,到处是硝烟,哭泣,死亡。可是导演却始终没有将镜头直视战争的残酷。而是将镜头下的人生演变成快乐幸福而又充满情感的。

从一开始,主人公奎多就喜遇从天而降的女主角朵拉,接着便是一次次的巧遇,一次次啼笑皆非的经历,奎多用从好朋友那学来的叔本华的意识理论让朵拉一次次的张口结舌,最后更是在一次宴会上骑一匹绿色大马带走了朵拉。一直到这里,整个故事都洋溢着快乐。

奎多带朵拉来到了住所,他们进了一个充满鲜花的房间,紧接着,镜头一转,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这已经是5年后的世界了,爸爸,妈妈,可爱的儿子,他们拥有自己的书店,拥有自己最快乐的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镜头接着一转,还是那个原来充满欢声笑语的房子,此时,却已一片狼藉。因为奎多的犹太血统,他和儿子都被抓走,送去集中营。

什么东西越多就越看不见?——黑暗

奎多不愿告诉儿子真相让他过早接受苦闷的人生,设了一个最大的骗局,告诉儿子这仅仅只是个游戏,而游戏的奖励就是,谁最先得到1000分就会获得一辆全新的坦克。

在接下来苦闷,甚至残酷的日子里,奎多一直在儿子面前乐观,微笑。他跟儿子捉迷藏,带着儿子跟德国小孩混在一起吃饼干,把纳粹?a href='http://www.feisuxs/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锌岬钠群τ烫说氖侄蔚弊鲇蜗饭嬖蚋嫠叨樱喊岫鳎隹嗔Γ酒。偕?.....这种种残酷与黑暗都被奎多巧妙的谎言所掩盖,儿子一直快乐的成长,一直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一个多么恶劣的时代。

什么东西越多就越看不见?答案是黑暗。残酷,迫害,死亡,每天都在发生,据统计,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

整个二战中,大约580万欧裔犹太人被纳粹德国杀死,是欧洲犹太人人口的三份之二.多么一个庞大的数据,多么触目惊心的历史,在当时的欧洲,法西斯的黑暗笼罩一切。而因为儿子,因为有爱,因为有希望,伟大的父亲把这种种黑暗都巧妙的化成了游戏,化成了光明。人是伟大的,正义是不朽的,叔本华说,意志的作用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有了这意志,便克服的了一切黑暗。

什么东西一提起便会消失?——沉默

正在玩捉迷藏的父子俩被德军发现了,分别前,父子一再告诉儿子要沉默,并让儿子发誓。只要儿子一开口,就会暴露自己是犹太人的身份。父亲所做的这个让儿子沉默的决定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无奈。因为沉默,儿子逃过了屠杀。

影片的最后,父亲再次让儿子沉默,让他躲进小铁箱,并且一直不能出来,直到外面一个人都没有。当德军押着奎多走向死亡的时候,经过儿子藏身小铁箱的时候,父亲滑稽的走过,为儿子做了最后的一次鬼脸。父亲被带到了一个角落。枪声响起了,我们还是只听到了声音,没有见到奎多最后被射死的画面,这也是一个巧妙的安排,我们没有亲眼见到父亲的死,我们没有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我们没有经历过迫害,屠杀。但是即使没有亲眼所见,我们却都知道那段历史,那些酷刑没有被遗忘,那些历史也没有被遗忘。什么东西一提起便会消失?答案是沉默。

最后,法西斯失败了,纳粹党流窜逃跑了,美国人的坦克开了进来,沉默,一经提起便会消失,人民用反抗代替了沉默,正义最终取得胜利。父亲用自己残酷的牺牲换来了对儿子的承诺——一辆崭新的坦克。

导演不把这部影片当做悲剧,是因他想让人们看到希望,看到快乐。曾听人说,成熟不是在你遇到悲伤的时候不哭,而是你心里在哭,脸上却在微笑。我想,这是一个哲理,更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的难题。

人生本就苦闷,内心愉悦并且怀着希望,即是最大的胜利。

第三篇:《美丽人生》观后感

由《美丽人生》引发的思考

何为幸福的人生?这世上又有多少人在绞尽脑汁地追求幸福的生活,看完《美丽人生》这部电影后,我多少有点了感悟。

这部影片和以往的反应二战的影片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直接描述了二战的惨无人睹的情景,而是从人的情感方面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我认为该部影片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从男主角圭多出厂到他成功地骑着马将女主角多拉带走。这部分圭多的幽默和浪漫给了我们很多笑点,但深深震撼我的是男主角的那种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永不止步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信力。在我看来,他就是当时社会的最底层的人,而他心仪的公主确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但是圭多却极其自信的不停地为自己创造机会,追求自己的真爱,以自己的浪漫和真诚最终打动了多拉。第二,在和平的年代里享受人生,他们俩结婚生了一个小约书亚幸福的生活了五年时光。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圭多早上骑着车子载着儿子和老婆从斜路上直冲下去,看到这的时候我心里真的流露出了无比的羡慕之情,真希望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让他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充满浪漫和快乐,这和圭多的幽默诙谐以及自信密不可分。我感觉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他都可以自信的做出令人惊讶的事情。第三,圭多一家被抓到集中营里,这是这部影片的高潮。这部分给力我们很多启示,当多拉得知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被抓后,却主动要求跟他们一块上火车,这着实令我感动。在现实生活中,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屡见不鲜,多拉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就是要共患难。这部分同时也将圭多积极乐观地生活态度推向高潮,他告诉儿子只要拿到1000分就可以得到一个真坦克,就可以回家。是这个善意的谎言给了约书亚生活下去的动力,同时约书亚也是他生活下去的动力。每天不管累成什么样子,他都笑着面对生活,告诉儿子这只是一个游戏。对儿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游戏,对圭多又何尝不是呢?他相信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尽管身在集中营里,圭多也不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浪漫,就是这给了多拉坚持下去的动力。最终多拉和约书亚终于再次相见,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现在这个快节奏,各种闪婚、闪恋充斥的充满腐败的社会里,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当然,在顺境中幸福快乐的生活很容易,但是到了逆境该怎么办?是相互抱怨相互指责吗?。男主角圭多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享受生活的真谛。他是一个自信乐观,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幽默诙谐,浪漫的男人。首先我们要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自信,相信生活在我们的努力耕耘之下会变得更加美好。就像圭多锲而不舍的追求自己的真爱,给儿子说善意的谎言为的就是不给孩子留下心理上的阴影。其次,就是在生活中学会浪漫,做一个幽默诙谐的人。我们看到了多拉被圭多折服,跟他的浪漫有很大的关系。浪漫,不仅可以缓和生活氛围,增进感情,更重要的是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做一个积极乐观地人。无论什么时候,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乐观的看待,微笑的面对生活。消极的过也是一天,积极乐观地过也是一天,那为什么不乐观的面对呢?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它的消极的不好的一面,对它的积极的好的一面却熟视无睹。我们太看重不好的影响,却忽视了它的积极的作用。一帆风顺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为了而心情低落,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抱怨生活的种种不是。相反,如果我们享受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是截然不同的景象。热爱生活,自信乐观的面对生活,生活会给我们回报的。我们也会过上幸福美丽的生活。

第四篇:《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观后感

这部电影讲述了意大利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父亲不忍年仅五岁的儿子饱受惊恐,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必须接受集中营中种种规矩以换得分数赢取最后大奖。

电影中的主人公圭多与多拉相遇并相爱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乐观向上有幽默感的圭多总是给多拉许许多多的惊喜。并与此同时逗笑了银幕前的观众,而就是这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而幸福的回忆,才会为而后的感人的悲剧创造更大的落差。

在结婚以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他们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的一段便是全影片的高潮。电影将先前已经塑造出模子的角色,放到集中营这个恐怖而惨无人道的环境下。让角色们人性中细腻的一面放出耀眼的光辉。父亲为不让儿子留下不好的回忆,也就是俗称毁童年。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让这位父亲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又高大了好几份。当解放来临之际,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不久,就听见一声枪响,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圭多的死让观众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位父亲丝毫没有为自己着想。而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这伟大的爱让许多人落下了眼泪。最后,母子相见的场面,让人觉得温馨。在这时会让观众回想起电影之前的一切,一幕幕幸福而温暖的回忆、痛苦的回忆都在这母子相见的时刻深深的刻入了我们的心中。

总体来说:圭多是一个很有幽默感、善于把握时机、无比乐观、很有智慧也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的伟大的人。刚开始我对他的印象不是特别好,因为他过于风流倜傥让我感觉他有些疯疯癫癫外加一点花花公子;但是后来他在监狱中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无一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去做,这让我才意识到:我之前实在是看得太片面了。也正是那种乐观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品质,才能使一个人在监狱之中承受住如此大的压力而保持继续活下去的信念。最后的结局让我感觉一阵心痛,为了自己的儿子和妻子的性命与再次重逢而牺牲了自己,而且临死前仍然保持那样的风流不让儿子被发现,足以看出圭多是一个很伟大的父亲、很不错的丈夫。

第五篇: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战争阴霾下的月白风轻

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的作品。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意大利。从历史的大视角看,这是一部反映战争的绝佳影片。其一,它没有采用全景式的展示,而是选取几个普通人和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际来反映;其二,即使是选取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遭际来反映,它也没有落入一味着力于渲染那几个人和那个家庭在战争中的深重苦难的窠臼。恰恰相反,那些背负着深重的苦难的小人物在这里演绎出的种种给人最直接的观感是风趣逗乐,之后悲凉的心境才油然而生。联系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影片的名字本身就大出观众意料,也颇耐人寻味。“美丽人生”?这与战争似乎是一对天然的悖论。

但你决不能因此就草率地将它理解成一种反讽。就算这样的成分,也是极少的。在我看,这个片名起得十足真诚。影片从头到尾画面明丽流畅,决不在色彩上给观众制造沉闷压抑之感。在前半部,亦即在主人公们被关押进集中营之前,若不留心每一个细节,你甚至会忽略战争这一大环境,只当它是一部爱情喜剧。影片开头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德军进驻的场面,但这个镜头一晃而过,旋即转为男主角基度眉飞色舞地坐着朋友的敞篷车在乡间小路上奔驰。除德军进驻,在影片的前半部,还有三处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一是在叔叔开的饭店里当侍者的基度冒充一个做视学官的客人去女主角黛丽所任教的学校视察时,校长请他向孩子们讲解他们的种族是世界上最优良的种族。但凡侵略,侵略者们在炮火进击的同时,总会伴随着思想上的煽动、蛊惑与奴役。种族主义的推行便是法西斯的卑劣伎俩之一。

讽刺的是,在影片中,给孩子们讲解意大利种族的优越性的基度恰恰是法西斯分子们所鄙视的犹太人,而且基度胡说八道的内容恰恰充分暴露了种族主义的无稽与荒诞。

意大利人比犹太人的种族优越?优越在哪里呢?是因为他们有两片高贵的耳郭,还是因为他们有一只精致的肚脐眼?二是在黛丽与她的未婚夫举行婚礼之前——婚礼正好在基度叔叔的饭店举行——在饭店门外,基度的叔叔抱怨他心爱的坐骑身上被那些种族主义者刷上“犹太马”的标记。然而,就是那匹“犹太马”,紧接着成为基度抢亲的好帮手。一匹“犹太马”和一个相貌丑陋的犹太侍者,不费吹灰之力地夺走了享受高官厚禄的意大利人的女朋友,这也是对种族主义者以及势利眼们(如黛丽的母亲前面的表现)的绝妙讽刺。

在另一处时代背景的暗示,小主人公祖舒华已经出世并已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童了。祖舒华指着种族主义者店门前的警示牌问父亲为什么“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为不使儿子蒙上作为犹太人的恐惧与自卑,基度轻描淡写地告诉儿子,那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犹太人与狗,并机智地反问儿子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得知儿子最不喜欢的是蟑螂之后,他告诉儿子自己最不喜欢的是生番,然后煞有介事地说赶明儿在自家书店(其时,他已开了一家书店)门外也钉一只牌子,写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在这里,基度对种族主义者的不屑与调侃可见一斑。

战争显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然而,它主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不愿意笼统地归纳出一个枯燥的概念,只想从纯感性的角度出发,说说它给我最深刻且先入为主的印象。先说基度对妻子的爱吧。影片开头的乡间之旅,使基度邂逅了黛丽(那个此后被他称作“从天而降的公主”的平凡女子),并一见钟情地对她产生了爱意,之后的多次颇富喜剧色彩的偶遇巩固了他对她的爱,终于从她不得已的婚礼上将她带走。

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基度和黛丽从那匹“犹太马”上下来之后,有一个巧妙的镜头处理。先是两人前后走进一扇门,出来的则是他们活泼乱跳的儿子祖舒华,数年美好安稳的幸福时光一带而过。在集中营中,基度幸运地遇到了他的旧交,一位德国军医,曾是基度叔叔饭店里的客人,因为痴迷于猜谜,而基度又长于此技,故对他特别赏识。蒙那位德国军医的庇护,基度得以在德军的餐厅里做侍者,正是有此机遇,有才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细节。乘递送碗碟的闲暇,基督打开了放在墙边的唱片机,并将唱片机的喇叭筒转向窗外。他知道,黛丽一定可以听到。唱片的内容正是他俩都曾听过的一出歌剧。身临险境,竟不忘捕捉片刻的浪漫情调,对生活的热爱,对妻子的眷爱,“有过于此乎”?当然,这也透露出基度的机智——音乐也可以用来报讯。

听到那段音乐,黛丽得以确定丈夫至少在那时还好端端地活着,终于可以略微舒一口气。影片末尾基度之死,直接与他对妻子的爱有关,虽然黛丽最终得以保全,基度并没有起实质性的作用,但他所做的努力本身,就足够使众多丈夫引为榜样了。一个巧妙的镜头切换,小主人公祖舒华登场了。

在整部影片里,相比于基度对妻子的爱,他对儿子的爱则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基度对儿子的爱,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美丽的谎言体现出来的——在“美丽人生”之中,谎言焉能不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在基度那些美丽的谎言里,只不过是牛刀小试。

最叫人叹为观止的是,他把一家人的集中营之难说成一场积分游戏,并且前前后后,以一张如簧巧舌把它编造得天衣无缝。被粗暴的士兵推跌上火车,拍拍屁股站起来,竟嘻嘻哈哈地对儿子说,这是一次早有准备的生日旅行;一本正经地冒充懂得德语,把德国军人残酷的集中营规矩翻译成可笑的游戏规则;干完一整天超强度的活,疲惫不堪却强打精神告诉儿子他们在游戏中积分领先……再铁石心肠的人,看到这些场景,想必也无法做到无动于衷吧?还有最感人肺腑的。已经被德国兵抓住押去枪毙了,为了不让儿子害怕,他竟边迈着夸张的步子,边满脸堆笑地对藏在墙角铁匣子里的儿子挤眉弄眼,好象是去接受奖赏似的。

当然,影片表现的不只是基度的爱,相反,爱在那里是无处不在的。黛丽对丈夫的爱同样令人震撼。爱一个人,爱到愿意为他放弃自己的生命,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电影中的黛丽几乎毫不犹豫地脱口骗德国兵说自己也是犹太人。她愿意和丈夫一块受难,乃至一块赴死。进集中营之后,由于没能和孩子在一起,黛丽对儿子的爱表达得非常含蓄,但丝毫不逊于孩子的父亲。如果看到她愁容满面近乎失魂落魄地在衣服堆里翻检儿子的衣服的镜头,我相信你会同意我的看法。那堆衣服是以洗澡之名骗进毒气室的老人和孩子脱下的,因此翻检儿子的衣服的举动,即是对儿子生命的极大关心。没有找到儿子的衣服,黛丽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祖舒华还处在懵懂无知的年龄,要正面表现他的感情颇为不易。影片很明智地避开了这一点,采取另一种更合适的方式。

看到影片的最后,因一段简短的旁白,观众恍然大悟,整个故事,原来都源于祖舒华成年后的回忆。而片名叫做《美丽人生》,也就是说,在祖舒华的心目中,那一段回忆是美丽的。那么,他究竟对那些往事怀着怎样的感情,就不必我饶舌了。即便是陌生人,也是相互爱着的。例如,基度的难友们非但没有揭破他对儿子的谎言,而且还尽量配合他。试想,在生命危在旦夕的境况之下,一般来说,人的情绪应该恶劣到极点,能做到这一点,尤为难得。在这篇评论的末尾,我想稍微提一提我从里面挖掘出的两个隐喻。影片靠前的部分有这样一个场景。基度和他的一个朋友并肩躺在一张床上。他的朋友很快沉如梦乡,而他难以入睡,于是他向那位朋友请教迅速入睡的秘诀。那位朋友告诉他,叔本华认为意志控制一切。对于叔本华的哲学,我直言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无法判断叔本华真有这么一个观点呢还是只是片中的一个噱头。

不管怎么说,意志控制一切,这句话贯穿了整部影片,并成为故事得以如此发展的先决条件。试想,在法西斯横行的年头,在黑如地狱的集中营中,何来美丽?所谓美丽,除非是从心而生,亦即意志控制的结果。所以,“美丽人生”,实则是通过意志控制得来的美丽人生。换一种对待人事的态度,怕是要整个儿颠倒过来,变成“悲惨世界”了吧?另一个隐喻关于基度编造的积分游戏。基度哄儿子说集中营的生活是一场积分游戏,并坚信己方一定会胜出,届时将得到坦克作为奖品。诚然,这无疑是一系列绝妙的美丽谎言,但到最后联军的坦克缓缓朝祖舒华开来时,我的心不禁为之触动,省悟到它还有深一层的寓意。把集中营的折磨比喻成一场游戏,这本身就包含着对法西斯莫大的嘲弄与鄙夷,游戏的胜利也就暗示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游戏获胜的奖品坦克则是消灭法西斯的工具——倘若我们输了,坦克也将彻底摧毁我们。基度在整场游戏(或者战争)中的心态始终是乐观的,这是构成“美丽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伟大的品质不仅仅是独善其身,还能够主动地影响你身边的一切。像主人公一样浪漫的人能够更达观地看待生活,有节奏地向前开拓。他们总是闪闪发光,好像有燃不尽的热情和乐观,有他们在,你会感到又光明又温暖。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