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我的教学故事之“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我的教学故事之“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第一篇:我的教学故事之“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我的教学故事之“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新学期已经过去一半多了,对于刚刚进入高中教学殿堂的我来说,跟教学有关的一切还只是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这半个多学期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当然,我这里所说的“鱼”只是个打比方的说法,我这里的“鱼”指的是“知识”,而另一个“渔”则是指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做题的方法。

回想自己当初作为学生的时候,一问到老师或数学学习好的人“怎样把数学成绩提上去”的时候,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数学没什么技巧,就是上课听懂,课后多做题”。诚然,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多做题肯定是有必要的,可是我认为,那是对于资质稍微好点的学生来说的,资质好点基础好点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知识点都听懂,课后根据学过的知识点做题,不同类型的题多做一些,新学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长期以往,数学成绩肯定是还不错的。但是,那些资质稍差基础较差上课注意力又不够集中的学生这种学习方法也适合吗?

我认为,这一类学生首先对他的要求就不应该是做题了,而是要把新学的知识吃透了,然后再学会如何运用新的知识去解决题目。作为老师,对待这一类学生就不能向对待资质和基础知识都稍好的学生那样了,对待这一类学生,不仅要教会他们新的知识,而且还要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新知识做题的方法,长此以往,会培养出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知识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学好数学这门课。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第二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密市凤城中学 柳秀梅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老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那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起码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每天甚至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如果我们不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规律而仅仅教会他们会使用和掌握眼前的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那么学生以后每学习一个软件都要靠教师去教,没人教就不会,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是相当不利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给学生的学习以一定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因此,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明确了自己应处的位置,转变已有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观念,才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其次以“任务驱动”为主导,因材施教。以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软件说明书式的,主要介绍软件功能,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学后也往往不会使用。如今,现行教材进行了大胆改革,按照一种新的“任务驱动”模式进行编写,因此教学的基本过程也应该是任务驱动式的,这和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很大反差,要求教师要尽快适应和驾驭这 种方式。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由教师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打散分解到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去。如:Word的教 学不是直接介绍Word的每个菜单的功能,而是通过制作请柬、海报、周刊等任务来进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的老师就要多动动脑筋,毕竟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学是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创新。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希望我们把一些好的方法相互交流,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教学故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我的高中英语教学故事

我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有3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摸索,我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原原本本地把知识教给学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掌握知识的方法、思维。其实这一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关键在于要用正确、科学的英语学习思维去引导学生。当然,刻苦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科学的英语学习思维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如果说学习思维是船舵,那么刻苦学习就是船的发动机,只有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船舶才能扬帆远航,抵达绚烂多彩的新大陆。

首先,在我的教学中,我会给学生明确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沟通的工具。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把学习的内容读出来、说出来,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才能在使用英语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英语语感。如英语语音中的短元音、辅音连缀,以摩擦音、破擦音收尾音节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包括某些单词的重音位置。例如interesting,读 ['ɪnt(ə)rɪstɪŋ]而不是[ɪn't(ə)rɪstɪŋ],mistake读 [mɪ'steɪk]而不是['mɪsteɪk];这些单词只有通过不断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若是一味地在心里默读,最终只会事倍功半。所以要给学生明确: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记住了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项目就是把它学好了,关键在于使用语言,所以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其次,我在教学中常引导学生如何独立自主地学习,如何分配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只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他们的问题意识,才能打破“授之以鱼”的教学思想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学到知识,而且知道如何获取知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今后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才会做出独立的判断和个性化的见解。针对英语学习来说,它具有繁、杂、碎的特点,所以要告诉学生的不是机械性地去记去背繁杂的知识,而是告诉他们如何有针对性地去总结归纳这些知识,去寻找发现一些规律,去分析反思一些问题。比如在词汇的学习上,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方法,如词缀法:—osity表示“动作、状态”:curiosity、generosity;—que表示 “„„式的,„„风格的”:antique、picturesque、oblique。针对英语学习的特点,在学习时间的管理上,可以告诉学生用零散的时间去记单词、背短文,不断重复,长此以往,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授之以渔”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针对英语学习的特点,独立地、自主地、个性化地去摸索出英语学习的方法,况且兴趣有时就是在云里雾里的体验与探索中产生的,有了兴趣,英语学习就不再困难了。

最后,我在教学中时常教导学生要制定目标和计划,这也是“授之以渔”的两个核心方面,只有设定了目标,学生们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才会在学习实践中去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的学习计划科学合理,这是“渔”的关键。比如在出阅读题时,就要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泛读时要设置一些有关文章主旨的题型,如选择题和判断题;精读时可以设置一些关于文章细节及推断的题型,如填空题和问答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确不同阅读方法的目的,从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当中。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英语思维,Paraphrase(释义)就是培养英语思维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指的是用英语解释英语,这样会使表达更加准确,而且会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单词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学到相近的单词,这是一个学习英语递进的过程,用低级词汇学习理解高级词汇,从而得到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培养出了一定的思维就是质变了。那么如何制定对释义的学习计划呢?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要集中一部分时间对此进行专项练习,而且要限时限量,平时要具备时刻进行释义的意识,逐渐地学生就会掌握释义这种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会将其作为教学的座右铭,教学的路上没有坦途,我会告诉学生不要惧怕失败,什么事都要尝试地去做一做,哪怕不成功又有何妨,只要做出一点改变,就会发现新的、更好的自己。让行动引领语言,让付出占据当夏,让结果证明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使学生学到英语,而且能让其懂得如何面对挑战。挫折是相对的,成功是绝对的,只有持之以恒者,才能沐浴胜利的光辉。

第四篇: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

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

桐梓燎原中心校

冯容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生相互批改作文,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换个角度看问题。因此把握教纲指导学生互改作文,是小学生相互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即:授之以渔促能力,师生互动进心田。除此以外,本文还具体介绍了一些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引导为主,自主互助式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批改 自主互助

方式方法

能力提高

教学效率

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批改的现状

小学生作文互评,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从同一个层次去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互相督促。对于所有小学语文老师,每一次几天时间要批改数十甚至上百篇作文,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字迹有工有草,既体现老师的能力,也考验教师耐心,这不可否认关系到教师批改作文的质量。因此适当采用学生互改作文,是对教师批改作文很好的辅助手段。学生互改作文有时可能会更详细,还有相互督促、自我衡量的作用。当然,教师需要专门对学生进行互改指导,教会他们互改的方法,了解哪些是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重点,使他们在批改比人作文的同时,也可以衡量自己的作文中存在哪些不足。

二、提高小学生对自己修改和互改作文的认识

1、当作文讲评时,笔者把同学捉螃蟹、拔河、打拼乓球、观察同一棵树等优秀习作在班级中作为范文读给大家听后,曾经有许多学生跟我倾诉:老师,我也和他一起做过、观察过、经历了,我怎么写不出来,她就写得那样活灵活现、优美自然呢?当他读改了同伴的作文后,也模仿着这样写了,也有了灵感收获。由此证明,大部分学生对同学作文和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老师的批语,而且学生批改作文更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开采出来,要经过雕琢、磨砺等许多道工序的反复加工,才能制作成精美的器具。写文章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自然更不例外。“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课上,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实例教育学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贾岛“推敲”的由来„„都是我国关于文章修改的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3、告诉学生,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标准》还说:“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四年级下册的作文要求里,就有5次让学生“写完后互相改一改”、“认真改一改”的字样。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修改作文方面应认识其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作文批改的问题上,大多数语文教师一直被“改”和“如何改”的问题困惑着。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的作文教师改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这两年,上级在常规检查中要求:学生的作文教师必须认真批改并有评语。刚开始时,老师们的评语不受局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随着检查的深入,“评语的 长短”竟成了衡量教师是否认真批改的主要标准。上级检查部门要求教师严格批改学生作文,最终目的是促使教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出发点无可厚非,但不应一味检查老师改得多写得多就是好,我本人认为这样并不能证明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是真正的提高!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是不能被拒之于作文评改的“大门”之外的。而且也忽视了对自主修改的重要性的认识,助长了松懈懒惰的不良学风,抑制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所幸在不断深入的继续教育活动中,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认识到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如何真正在作文教学中还学生以主体呢?自主修改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四、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方法

(一)首先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内容不具体的要增加,要写具体;

2、删除:删去重复啰嗦的内容;

3、调整:条理不清楚、语句颠倒的内容要调整;

4、连接:不连贯的地方要连接成连贯;

5、改正: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标点符号和不通顺的句子。

(二)教给学生几种常见修改符号: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五、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

(1)教师示范改

要培养学生自批互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还必须为学生引出一条可循的路子。应采用“先领后放”的批改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人自改能力。每次作文,可针对一个共性问题进行修改,如:书写整洁、错字专题、病句修改,书信格式、文题对应、演讲稿格式等。

(2)学生自己改

一篇作文写好以后,过上几天,自己再读读,往往会感到不满意,甚至还能找出一些毛病来。因此,文章写完之后,要反复看,反复修改,这样,原来不

完善的地方就会逐渐完善,原来错误的地方就会得到改正。反复地修改文章,可以培养评改作文的能力,还可以较快的提高作文水平。

(3)小组互评互改,相互合作,共同提高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特别感兴趣,于是 我采用了四人一小组进行作文评改的方法。

1、在评改之前,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具体提出一些要点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修改。并提出要求:(1)圈出错别字,并改正过来。(2)用直线划出病句并指出原因。(3)用波浪线划出好词好句。(4)简单写出修改意见。

2、学生针对以上要求,让每一篇作文在同一组的四人中轮流批改,可以把不通的句子改通顺,可以把不当之处划出来并予以提示,也可以把它改成正确的,甚至可以随手写下自己对某一句某一段的感想。

3、通过学生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学到了习作方法,学生修改之后,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把修改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看法,给每个学生辩论的机会,为什么这样写,我觉得如何如何等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主体地位的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在批改中学习,在辩论中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还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4、读好词好句,让学生在批改别人的文章时,不能只看别人的缺点,应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及时向别人学习,通过朗读别人文章中优美的词句,取长补短,同时,也能使习作本人及所有的同学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

5、在文尾写上自己的评语。

学生根据相应的标准写上自己的评语,比如:文章的题目与既定的主题范围是否相符;文章的主体内容是否紧扣中心;开头结尾的处理、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文章的过渡语段设计以及优美精彩词句描写等。

6、明确评定等级。

评分标准如下分为四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从良好入手,以此为分界线,确定等级。

最后,请自己的老师或朋友进行批改,评分,并根据学生的原文和评改情况一并提出写作或修改意见。

六、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修改作文的水平,最终目的是达到学生自己习作、自己修改出更好的文章来。训练学生自评互改作文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训练,训练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分阶段进行,各有侧重,互相交叉,相辅相成。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种好的行为技能和心理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仅仅停留在偶尔为之的层面上,要长时间坚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种修改方法,灵活运用到修改自己或别人的文章中去,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切实推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的实现。

第五篇: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诗歌

二十世纪的车轮正在驶向尽头

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歌唱

我们——90后的种子开始生长

太阳当空照,我们沐浴阳光

花儿对我笑,我们感受馨香

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美好

改革开放春风吹过

我们享受着它的温暖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

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幼小的我们

在花园般的祖国茁壮成长

踏进新世纪

我们最年轻

我们立志要创造中华民族的辉煌

我们是不平凡的一代

我们有自己的理想

自信,乐观,开创

是我们个性的张扬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花朵般的我们

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我们有自己的主张——

是的,我们是90后

未来的我们一定会

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34695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