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高二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自诩(yǔ)矜育(jīn) 洗马(xǐ)安然无恙(yàng)....B.孤僻(pì)干涸(gū) 逋慢(bū)买椟还珠(dú)....C.赍(jī)发 迤逦(lǐ)仓廒(áo)垂头丧气(sàng)....D.熟稔(niǎn)拔擢(zhuó)陨首(yuǎn)茕茕孑立(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刺配 酒馔 天高地迥 B.通霄 滑稽 没精打彩 C.盘恒 荟翠 战战惊惊 D.侥幸 陶治 闷闷不乐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无主。....B.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各种报纸杂志竞相提价,让学子们确有洛阳纸贵的感觉。....C.看她紧锁眉头、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有难言之隐。....D.香港是个现代而时尚的城市,人们常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喝咖啡,享受萍水相逢的浪漫感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B.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藻,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三年来,汶川灾后重建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因为社会各方面团结协作的结果。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______,______,______。①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 ②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 ③ 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7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6、这一段里几次写到风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写风雪为后文草厅倒塌,林冲只得去住古庙的情节做了铺垫。B.因风雪而寒冷而沽酒,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C.风雪的环境描写激发了英雄的壮志豪情,林冲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叛之路。D.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了客观条件。
7、对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B.林冲风雪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C.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
D.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除臣洗马 除:开除 ..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11、下列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 B.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2、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面两段侧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而后面两段侧重在陈情中陈之以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后面两段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在”“况臣” “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最后一段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得多。
二、非选择题(第13至 20 共76分)
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1)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12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怀良辰以孤往,或执仗而耘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唐诗,完成题目(每空2分,共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_______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
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6、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2分)
17、“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女儿。(4分)
18、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2分)
19、你是这样理解“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的?(4分)
20、完成下面的一副对联:(2分)
上联:八中新气象 下联:___________ 作文(40分)
21、有一个班级获得了校运动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而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人格修养。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请以“为他人喝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第二篇: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考后反思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考后反思
李明波
本次考试是分班后的第一次月考,我所教的两个班班情不一样,一个重点理科,一个普通艺术文,学生的语文基础有一定差距,从考试的成绩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一班80分以上的有24人,而十一班仅有13人。
本次考试的语文试题时间短,只有120分钟,基础全都是选择题,课外阅读难度适中,大阅读是“我们这么远,我们这么近”,作文是半命题作文。从得分情况来看,主观题,特别是默写、诗歌鉴赏得分率不高。作文存在着文章的结构不清,书写不认真、不清楚,部分学生存在偏题,跑题现象。但从整体来看,本次检测试卷的结构是合理的,难度是适中的,它可以很好的检测出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然而当我仔细研究了学生所答的试卷和分析学生得失分的原因之后,我发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着太多的漏洞和不足。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重视传授给学生如何分析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却忽视了对这些知识点的强调。即使是有,也只是在文章当中一笔带过。只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行进,并没有对文章当中出现的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不知道语文究竟学些什么,更不知道语文究竟考什么。
其次:在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上,学生也能够体会出文章的内容,但由于他们的概括能力不强,所以他们总是害怕自己所概括的是错误的,在答卷时迟迟不敢下笔。第三:布置作业针对性和选择性不强,只是让学生做一些配套型练习题。题目没有什么延伸性和拓展性,也没有新颖性和技巧性,这致使大部分学生在遇到脱离课本的题目时便无从下手。
第四:在教学中只是一味的紧扣课本,没有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让其来阅读和自学,学生积累量少、阅读面窄,语言能力匮乏,即不能很好的概括总结,更不能精练的写作。
针对教和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计划从以下方面入手对此进行化解:
一、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措施,即要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训练积累,也要不断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总结概括的语言功底。
二、科学设计每一节课的教与学的目标,让学生明白上课该干什么,该学什么,使学生所花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有针对性的精选训练题,不让学生做一些无用功。
三、充分利用好阅读课,有目的的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多看杂志报刊,多多练笔,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三篇:【免费】2015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014-2015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Fe:56Cu:6
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3分/题,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8g 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6NA
B.Cu和足量的稀硝酸反应产生4.48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6 NA
C.6.8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D.在1L0.2mol/L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为0.2 NA
2.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Fe3+、SO42、HCO3 --
B.b点对应的溶液中:Na+、S2、SO42、Cl ---
C.c点对应的溶液中:Ag+、Ca2+、NO3、Na+ -
D.d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I、HCO3 --
3.取质量均为m g的铁铜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入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设还原产物只有一种)体积与剩余固体金属的质量
如右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1中溶解的金属是铁且质量为4.2g
B.实验2中4.8g金属的组成是铁与铜
C.实验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 + NO3 + 4H+-3Fe3++ NO↑+ 2H2O
D.实验4中V的数值为4.48
4.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Z是金属,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W
B.Y的简单阴离子比W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盐酸反应
D.X与Q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5.可逆反应N2+3H22NH3(各物质均为气体)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 v正(H2)B.v正(N2)=v逆(NH3)
C.2 v正(H2)=3 v逆(NH3)D.2v逆(NH3)=3 v正(H2)
6.已知下表均为烷烃分子的化学式,且它们的一元取代物均只有一种
A.C14H30 B.C
H36 C.C20H42 D.C26H
547.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 + 3H2 = 2NH3ΔH=-92.4 kJ/mol,则N≡N键的键能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431 kJ/molB.946 kJ/molC.649 kJ/molD.869 kJ/mol
8.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
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A.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C.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H=-a kJ·mol1,a<574
-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的173.4kJ。
9.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12.1kJ /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ΔH=-55.6kJ/ mol。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A.-67.7 kJ /molB.-43.5kJ /molC.+43.5 kJ/ molD.+67.7 kJ/ mol 10.近年来,加“碘”食盐较多的使用了碘酸钾(KIO3),碘酸钾在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以石墨和不锈钢为电极,以KI溶液为电解液,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反应方程式为:KI + 3H2O有关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时,石墨作阴极,不锈钢作阳极
B.电解时,阳极反应是:I―6e + 3H2O = IO3 + 6H+
―
-
-
KIO3 + 3H2↑。下列
C.溶液调节至强酸性,对生产有利 D.电解后溶液的pH比电解前大
11.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mol氢氧化铜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0.4molB.0.3 mol
C.0.2mol
D.0.1 mol
12.25℃时,将两根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当电路中有a mol电子转移时,溶液中析出mg Na2SO4·10H2O晶体。若温度不变,在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mm71m71m
×100%B.×100%C.×100%D.×100%
m18am9a161(m9a)161(m18a)
13.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4mol 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A.8molB.10molC.11molD.12mol
14.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15.我国镍氢电池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军潜艇将装备国产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常见镍氢电池的某极是储
放电
氢合金LaNi5H6(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电池反应通常表示为LaNi5H6+6NiO(OH)
充电
LaNi5
+6Ni(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储氢合金作正极
-
B.放电时负极反应:LaNi5H6-6e=LaNi5+6HD.充电时储氢合金作负极
+
-
-
-+
C.充电时阳极周围c(OH)减小
―
-
16.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 负极:Pb+SO42―2e=PbSO4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今若制取0.25mol Cl2,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A.0.25 molB.0.35 molC.0.50molD.0.75mol
17.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下列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B.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铁电极移动 C.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铁棒质量将增加,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减小
18.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
A.a>b>c>dB.b>c>d>aC.d>a>b>cD.a>b>d>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19.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E的氢化物溶于水的浓溶液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钾盐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C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甲气体与0.5L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⑶在298K下,A、B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 kJ和b kJ。又知一定条件下,A的单质能将B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B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ΔH。(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⑷要证明与D同主族相邻元素F的非金属性与E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合理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应该是。
⑸用A、B的单质作电极,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写出此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假设C只被还原至+2价)
20.某学校设计了一节实验活动课,让学生从废旧干电池中回收碳棒、MnO2、NH4Cl、ZnCl2等物质。整个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上图为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图。
干电池工作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已知NH4的得电子能力大于Zn2)。
+
+
⑵锌皮和碳棒的回收。
用钳子和剪刀剪开回收的干电池的锌铜,将锌皮和碳棒取出,并用毛刷刷干净,将电池内的黑色粉末移
入小烧杯中。
⑶氯化铵、氯化锌的提取、检验和分离。
①如何从黑色粉末中提取NH4Cl和ZnCl2等晶体的混合物?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②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晶体中含有NH
4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有关的离子方程式:③用什么方法可将NH4Cl和ZnCl2的晶体混合物分离开?。21.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可以节能30%以上。在这种工艺设计中,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的电极未标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⑴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⑵通入空气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燃料电池中阳离子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⑶电解池中产生2molCl2,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O2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⑷a、b、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2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甲醇燃料电池,并用该电池电解200mL一定浓度NaCl与CuSO4混合溶液,其装置如图: ⑴写出甲中通入甲醇这一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
⑵理论上乙中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丙图所示(已换算
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写出在t1后,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原混合溶液中 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设溶液体积不变)⑶电解至t3时,消耗水的质量为g。
23.为节省药品和时间,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铜片、锌片、稀硫酸、CuSO4溶液;直流电源、石墨电极、导线、烧杯、试管等中学化学常见的药品和仪器(用品),以巧妙的构思,“接力”的方式,设计了比较铜.与锌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的系列实验。试填写下列空白: ...........
⑴甲同学分别将一小片铜片、锌片置于烧杯底部(铜与锌不接触),小心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甲同学的设计思路是。⑵乙同学接着甲的实验,向烧杯中滴加溶液,进而观察到的现象是。乙同学作出锌、铜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所依据的原理是。⑶丙同学使用直流电源、石墨电极组装好电解装置,向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中补充了必要的试剂(作为电解液)。反应在调控下随即开始,实验中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获得的实验明显现象是。
⑷请你再单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试剂、仪器自选),探究和证实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简.......要说明操作和现象)。
+
2014-2015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19.(1)8H+ 7Cl+ ClO
4+
4Cl2↑+ 4H2O(2)NaNO
2(3)-(4a–3b)KJ/mol或(3b–4a)KJ/mol
(4)将氯水(或氯气)滴入(通入)到硫化钠(或硫化氢等)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5)NO3+3e+4H=NO↑+2H2O
20.(1)Zn-2e=Zn2NH4+2e=2NH3↑+H2↑
(3)①向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然后过滤,将滤液移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结晶。②取少量晶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取少许溶液,加入少量NaOH溶液后加热,将湿润的红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实验现象:试纸变蓝有关离子方程式:NH4+OH③加热(意思对即可)
21.(1)2H2O+2e=H2↑+2OH(或2H+2e===H2↑)(2)O2+ 2H2O + 4e = 4OH从左向右(3)1 mol(4)c>a>b
22.(1)CH3OH-6e+ 8OH = CO3+ 6H2O
(2)4OH-4e = O2↑+ 2H2O;0.1;0.1 ;(3)0.72 23.(1)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锌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铜不能。
(2)CuSO4溶液。锌片上有红色铜析出,锌片上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加快。活泼金属可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Zn、Cu,稀硫酸组成原电池,Zn为负极。
(3)2CuSO4 + 2H22Cu + O2↑+ 2H2SO4,阴极上有红色铜析出。
----2--
-
-
-
+
-
+
-
-2+
+
-
--+
NH3↑+H2O
(4)分别取一小片铜片与锌片于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Cl2的溶液,浅绿色退去的为放置锌的试管.
第四篇: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高二第一学期月考一政治试题(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命题人:李双涛 审核人:靳淑珍
一 单选题:共60分(1-20每题1分,21-40每题2分)
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4年亚运会吉祥物““风”、“舞”和“光””②古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 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④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 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2、《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A.①②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③④ B.①③
C.②④
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④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B.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7、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在黄帝陵人们都要举行公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大典。许多华人华侨,即使相隔万里,也要赶回来与亲人团聚,参加这一公祭大典。这表明()
A.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祭祖仪式把一个民族紧紧地联结为一体 B.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对祖先的浓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最显著特征
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11、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1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入乡随俗”表明了:()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1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我国一直都重视白蛇传传说、阿诗玛、凤阳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和浙江江郎山等自然物质遗产的登记和保护工作。下列对我国重视对文化遗产保护理解正确的是()①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②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保护应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启示我们:()
A.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B.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7、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下基层采访和有质量的稿件,更带来了思想上的净化和心灵上的震撼。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作为中外交流的港湾,香港人创造了一大批中英混用的词汇,“hold住”就是其中一个。“hold住”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住,要充满自信,从容应对。该词语2008年就开始出现,2011年随一档节目而爆红网络,成为新的流行词汇。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有重要的作用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之所以要进行文化创新,是因为()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A.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21、目前,世界各国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不等,美国是31%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韩国高于15%,而我国却不到2.43%。这告诉我们()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22、绝大多数美国电影都在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个人英雄拯救。从《外星人》到《指环王》、从《蜘蛛侠》到《黑客帝国》,人们欣赏美国电影,在造就高票房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美国的国民价值观。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人们会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 秀的文化()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24、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26、通过开展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说明()A.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文化作为一种力量,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27、“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 ③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29、中国人的名字绝不和父母或长辈相同,以此表示对他们的敬重。而非洲有的部族为表示对自己先人的尊重和纪念,则把逝世的先人的名字继承下来,以至于有的人的名字长且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风俗习惯的差异 C.文化程度的差异 D.交往方式的差异 30、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31、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32、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3、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4、“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35、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6、2012年6月23日,冀晋鲁豫辽五省“历史文化名村(镇)村(镇)长论坛”在蔚县落幕,为更好保护正一步步被逼进狭小“胡同”的一些具有传统民间文化色彩的古村落带来了曙光。保护古村落:()
①是人们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 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③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7、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A.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38、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就青年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回答39~40题。
39、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0、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青年一代
②加大向年青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
③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④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居要好邻,同要好伴”。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材料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0分)
42.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请你阐述一下这样做的必要性。(8分)
43.某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该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12分)
44、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他认为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在于:“古法之佳者,守之;不佳者,改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徐悲鸿是如何进行国画创新的?(10分)
高二第一学期月考一政治试题(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答案 1-5 ABAAD 6-10 AABDC 11-15 ADCAA 16-20 BBBAA 21-25 BBCBB 26-30 CCBBC 31-35BACCB 36-40 DADBA
4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2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分)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分)
⑤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42、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分)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4分)43.12分)[答案] ①该省的措施做到了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4分)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分)该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2分)该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2分)
44、.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分
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分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正确方向、采用正确方法进行。(4)分
第五篇:高二第一次月考反思
高二第一次月考反思
段家炎
高二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我所任教的班成绩与其他班相差较大,单就平均分就相差4分。就这个差距,作为科任教师的我,首先要向学校领导、年级组作认真而深刻的检讨。学校和年级组让我担任高二的历史教学,这是对我的高度信任,而我却在这次月考中出了这么大的教学事故,作为一个有一定教龄的中年教师,本人自感无颜以对。下面就今天年级组开会的机会,我对平时的教学进行认真细致的反思梳理。
反思一,没有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没有与学生建立一种水乳交融的师生情感。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即将成年,但尚未成年,所以在情感上对老师还是有一定的依赖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情感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该班有个学生叫黄莺,家住向坝,父亲体弱多病,母亲六七年前离家出走未归,十一后突然回家,导致该生情绪波动较大,在月考前一天的晚自习我发现她的问题,主动找他谈,解决了她的部分心结,所以在月考中历史成绩还好。这进一步说明教师多关爱学生,了解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反思二:平时的教学在落实上是有很大问题的,对学困生、心困生关注不够。但是通过这次月考,我认识到教学过程贵在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学生动起来才是硬道理。这次成绩较差,主要是尾巴太大,影响了成绩。有句话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无论多么好的教学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为中心。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调动学生才是第一位的。其次在课外时间要多督促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晚自习时间尽量不占用,要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
反思三:在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够。这次月考绝大多数题目源于课本又略超出课本,教师在评讲试卷后,学生都反应题目简单而未能作对,原因在于基础不牢。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抓基础,重视基础。
整改措施:从深入学生入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尽快地熟悉学生并且与学生建立感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落实,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背诵,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学习上的竞赛,在班级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风气;在备课过程中仔细认真地研究学生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总之,本届高二学生处于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肩负着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殷切期望,所以我的这些措施只有认真落实,不放空炮,真正执行才能收到细微的、渐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