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晓的远见与寂寞
秦曉的遠見與寂寞
約瑟龍
上周(10月19日至25日)美國股市在高位震盪,短期估計難再有大突破,美元則嘗試新低,而歐元就嘗試新高。港股和中國內地A股上周的表現,同樣因為美元積弱及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而顯得格外強勢。美元指數今年內跌至70點的水平,約瑟龍相信應該不會有太多疑問,屆時港股和A股都肯定會見新高。
從三季度的數據看,中國經濟今年保8已成定局。只是關於中國是否應該開始撤出刺激計劃,收緊貨幣政策,則分歧仍大。所以在這個當口上,作為中國央企重要領軍人物的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在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觀點鮮明的文章,自然引起市場的極大關注。
秦曉這篇文章,是以英文形式刊發的,題目是「China must keep its eyes fixed on the exit」(中國必須關注退出策略)。后來《金融時報》的中文網站全文刊發了這篇文章的中文譯稿,題目變為《中國應轉向中性貨幣政策》。
雖然這篇文章的中英文版本的題目,都將重點放在眼前的中國貨幣政策,但是約瑟龍在通讀了這篇文章之后,還是覺得題目有極大的誤導性,并將文章的用意和觀點大大「矮化」及「淡化」了。其實,從文章內容看,秦曉所關心的,絕非僅僅是中國目前的貨幣政策。即使從新聞編輯學的角度說,這點是他文章最具新聞性的地方,但是真正讀懂秦曉的讀者,應該不會因此而錯認這就是秦曉要表達的重點。
那麼真正的重點在哪里呢?約瑟龍以為,秦曉此文的真正重點,在於警醒那些對中國過去的發展模式和美國消費仍抱有幻想的中國官員和商界人士。這點,秦曉在文章的導語里,就清楚表述了——「宏觀經濟數據勝於預期,導致樂觀情緒日益高漲。然而,政府官員和商界人士不能自欺:再走危機前的老路將是嚴重錯誤。」在文章的末尾,秦曉也再次呼應了——「我們必須密切注意美國貿易政策的變化,因為美國的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界定全球化的未來。」
約瑟龍以為,秦曉所憂的,是一個攸關中國前途的方向性問題,一個戰略性問題。在此種問題上有錯失,代價將是慘重的。而從現實的情况看,秦曉所憂,絕非杞人之憂,因為巨大的慣性,包括思維的、觀念的、體制的以及利益的慣性,仍在推動著中國經濟沿著原來的老路前行。那些樂觀者似乎對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格局的巨變——美國不願也不能再大幅舉債消費的事實及深遠影響,以及中國過去發展模式的不可持續和嚴重失衡的后果,仍然視而不見,或見而不憂。
更值得警惕的是,由於觀念上和利益上的原因,很多人正在國內鼓吹,金融危機是市場的失敗,他們積極主張并努力推動中國經濟的「再國有化」——加強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和監管。
當然,這些令人擔憂的現象,并非是秦曉第一個指出,其實吳敬璉、許小年、陳志武等人,一直在用文章和數據警醒著中國內地讀者。不過,唯獨秦曉是體制中人,是權傾一方的央企高管,是個在朝者,而其他人,則全都是在野者,是無權無勢的書生,最多吳敬璉算是個在朝的學者。但據傳聞說,由於他的敢言和直言,吳敬璉這個曾經推動市場化改革的老書生,在體制內的歡迎度已經越來越低了。
在朝而敢言,可以說是中國官場的禁忌。但在朝的秦曉卻偏偏喜歡思考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約瑟龍覺得,這是秦曉最值得敬佩和最可愛的地方。
而約瑟龍對秦曉的佩服,是從讀他的《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一文開始的。這篇文章2008年8月18日發表於中國內地的《經濟觀察報》。約瑟龍覺得,這是一篇極有時代價值的文章。而對於中國能有如此深刻認識的在朝人士中,估計不會太多,即使是在中國內地的經濟學界名人中,估計也只有吳敬璉、茅于軾、楊小凱、陳志武、許小年等人有如此境界。
在那篇文章中,秦曉說:「我認為,中國社會轉型的進程不應被引導到『現代化建設』的路徑上。因為在中國的語境中現代化即是『民富國強』,它的內涵主要是經濟和物質的指標,而價值體系和制度安排則被抽離。在當今的中國,現代性被現代化所替換并表現為一套『中國現代化的敘事』,這套敘事的話語包括穩定、和諧、民生、國家利益(民族振興)、治理的效率(集中力量辦大事,舉國體制)。在穩定與自由、和諧與多元、民生與民主、國家利益與個人權利、治理的效率與制衡之間應尋求一種均衡,但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因為后者是現代性社會價值體系和制度中的核心和基礎。」 秦曉的這種認識,約瑟龍只能用黃鍾大呂來比喻。不過,在越來越多中國人陶醉於「盛世中華」和種種贊歌的背景之下,如此思考和言說的秦曉,所能收穫的,注定只有寂寞!
第二篇:秦晓——清华大学演讲稿全文
亲爱的清华经管学院2010届毕业班的同学们: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作为演讲嘉宾出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毕业典礼。大约一个月前,钱颖一院长邀请我时,我当时是一种很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我确有一些思考和体验想和同学们交流;另一方面,我缺少和高校学生,特别是80后的年轻一代沟通思想的经验,不知道我所关注的问题是否能为你们理解和认同。尽管如此,我还是鼓起勇气来了。
我算是共和国同龄人的一代,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在这60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长期在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工作的管理者,我的关注点从企业管理、宏观经济逐步扩展到社会问题及相关的制度和价值。在思想认识上我也走过了信仰—困惑—独立思考—不断寻求真理的路径。
我想先从大学的功能、大学教育、大学学生的使命谈起。关于大学的功能,在欧美曾经历了精英教育─ 专业人才培养 ─通识教育这样一个复归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人们对大学功能、大学教育、大学学生使命的再认识。简而言之,大学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的场所,它还是文明传承和发扬的载体;大学学生进入社会后不仅要成为一个有专业知识、有职业道德的专业人士,同时要有对普世价值担当的意识和公共关怀的责任。
公共关怀是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要超越自己的专业领域,抵制世俗和权力的诱惑,秉承普世价值,在公共领域中维护人的尊严和社会正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起道德、精神和文化的价值支柱。
精神价值的缺失和重建在当代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个问题的表现是不同的。当今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我们所讲的社会转型不是中国语境中的“现代化建设”、“国强民富”、“大国崛起”,而是现代性社会的构建。现代性社会是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的,它的主要标志是以“启蒙价值”,即自由、理性、个人权利为价值支撑的,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为制度框架的民族(主)国家。
发端于17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人对神的“叛逃”和“祛魅”。在摆脱了精神上的束缚以后,人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保护个人的权利,实现个人的自由。在此以后的几百年中,以自由、理性和个人权利为核心的“启蒙价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精神力量,成为现代性社会的价值基础。当代“普世价值”就是“启蒙价值”经过人们几百年的认识和实践演化而成的。
中国现代性转向起于一百多年前的晚清。百年的路程是曲折的,百年的进步是伟大的,但到今天,这仍是一个“未完成的工程”。进入本世纪后,中国经济崛起,但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腐败滋生,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缺失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担忧。面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知识界引发了“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之争。
“中国模式论”所宣扬的是政府主导的、民族主义支撑的经济发展路径、政治权力结构和社会治理方式。它从一开始的“特殊论”正在走向“取代论”。“特殊论”是以
特殊性消解普遍性。特殊和普遍本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普遍性何来特殊性。而“取代论”则宣称“中国价值”可以取代“启蒙价值”。“特殊论”和“取代论”试图用现代化、稳定、国家民族利益、民生、理想代替现代性、自由、个人权利、民主、理性这些普世价值的核心和基础,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我们把以“启蒙价值”为源头的现代社会价值和制度安排视为普世性的。虽然不同的国家具有各自的文化、历史特征,但这种差异不是对普世价值和现代社会制度架构的颠覆和拒绝。从实现路径上讲,由于初始条件、内生状况、外部约束不同,后发国家不可能重复先驱国家走过的路,只能另辟蹊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条道路的指向与现代性社会目标的偏离或背离。在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的命题应该是“秉承普世价值,开创中国道路”,这正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
学术界的这场交锋或许还没有引起高校学生特别是80后年青一代应有的关注。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未来的社会精英绕不开而且必须直面的问题,因为它关乎中国未来道路的选择。我在这里提出三个与经济和管理相关的问题。
1、政府职能:发展主义政府还是服务型政府
中国作为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己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是应该继续坚持强力政府,由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直接控制经济资源和要素价格,还是应该从“替代市场”转向“干预市场”,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转为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的政府。前者被称为“发展主义政府”,它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带来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从长期来看它会造成权力与资本结合並导致腐败、扭曲市场价格体系造成资源错配、抑制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造成社会的不公。这些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己充分显现。
2、国有资本:政府化还是社会化
国有企业是公有制计划经济的遗产。在“发展主义政府”的指导思想下,政府进一步扩大和强化了对经济资源,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控制。这正是当前关于“收入分配不均”、“国进民退”争议的背景。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The Wealth of Nations(国民的财富)而不是 The Wealth ofGovernments(政府的财富)。发达国家经过资本社会化将原来少数寡头控制的经济资源分散到中产阶级和广大民众,使他们有了资产性收入,从而稳定了社会。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有序地、公平地将庞大的国有资产分散到民众手中,这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政府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公共服务领域。
3、城镇化:土地经营还是人的发展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目前中国城镇化率达46%,这一进程至少还会持续10年。
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并行的,也是解决城乡差别的必然选择。尽管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但相关的观念、制度、政策却明显滞后。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城镇化伴生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和开发商获取暴利的现象。问题的根子还是在于政府主导经济的理念和模式上。土地的获取是政府的“征购”行为而不是市场的交易,农民由此得到的“补偿”并不是真实的市场价格。在土地征购、转让和建筑、销售环节中,政府的收益主要不是用来向农民转移支付、为城市低收入群体建造廉租房。虽然城市更现代化了,但农民和城市居民却未能从中得到应有的利益。
以上三个问题都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它们在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和管理问题,但是在深层次上都是是否认同“普世价值”的问题。“普世价值”告诉我们,政府是服务于人民的,资产是属于社会大众的,城镇化是为了人的幸福的。而“中国模式论”鼓吹的却正好相反:人民要服从于政府、政府要控制资产、百姓的利益要让位于地方建设。
“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之争,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关键时刻的一次具有方向性的重大交锋。对此,公共知识分子不应沉默,要用自己的良知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和时代的使命。清华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明年将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清华和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非凡贡献。我们的共和国已走过了两个三十年,未来的第三个三十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现代性社会构建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我期待,同时我也充分相信,今天在座的新一代清华学子一定能秉承普世价值,担当起开创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历史重任。
谢谢大家。
第三篇:远见
材料作文“牛津大学的橡树”写作指导与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
有一年,英国牛津大学发现,有着350年历史的学校大礼堂的横梁已经风干朽化,必须得更换。这二十根横梁由巨大的橡木制成,可到哪里去找长得一般粗壮的橡树,来保持这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礼堂的原有风貌?学校园艺师向校方报告,当年的设计师已经预想到这种情况,所以早在校内一块土地上安排种植了大片橡树林。在一代代园艺师的守护下,现在,每棵橡树的尺寸都超过了横梁所需。大礼堂的横梁问题,可以圆满解决了。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中规中矩,材料意思显豁。立意可以从设计师、园艺师等角度出发,抓住“设计师”、“园艺师”、“预想”、“守护”等关键词。
1.从设计师的角度,可以写要有远见卓识,要有预见性,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要早做准备、考虑周密,有备无患,高度的责任感等等。
2.从园艺师的角度,可以写尽责守护等。
[思路点拨]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引用哲学家黑格尔的话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的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见”可以引领可持续发展,而“短视”势必导致急功近利。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远见”呢?要有“心”。“心”有多大,“眼”才能“见”多“远”。只有一己私心,注定鼠目寸光;只有心忧他人、心怀苍生、心系国运和人类的命运,才能高瞻远瞩。二要有“力”。只有“登高”,方能“望远”。这个“登高”就是“力”,它应该包括敏锐的洞察力、久远的预测力、果敢的行动
在西方国家,有远见的人总能在经济萧条时看见希望,使自己再次站起来。
美国“旅游大王”希尔顿在美国的旅馆,因为全国的经济萧条而倒闭了80%时,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即使当时已负债50万美元。他充满信心的向全体员工呼吁:“目前正是旅馆难过的时候,我请各位记住,千万不可把愁容摆在脸上!无论何时,无论旅馆遭遇怎样,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馆的阳光!”后来,希尔顿的旅馆率先进入了新的黄金时期。
希尔顿因为有远见,所以在困难时期仍能发现微笑的力量,使自己在困境中保持微笑,给人们多一份温暖,也给自己多一份机会。
远见
秋天到了,雨又滴滴答答地下了起来,地上积起了一片片的小水洼。听说几个月前因连日暴雨,各大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水困难。究其因,源于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不完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不到防汛的要求。
有远见的人视野广阔。在报纸上读到现代城市的排水系统面对暴雨无能为力,而北宋修建的福寿沟却依然在发挥着排水作用时,我震惊了。为什么古人的工程千年不颓,而现代文明却如此不堪一击?原来,建设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是一项耗资巨大、费时绵长而且短期内无法看出明显功效的民生工程,而楼堂馆所这些形象工程可以立竿见影,立见政绩。所以一些地方政府极不愿意在这“于民有福利,于己无名利”的民生工程上耗时费力。于是灯红酒绿、豪华气派的现代都市却在用着连古代的水利工程都不如的排水系统。那些急功近利的官员眼界狭小,他们只看到“名利”,却看不到“民生”,而古人却不仅看到了“千家万户”,而且看到了“千秋万代”,这才有了福寿沟,这才有了都江堰……
有远见的人目光深邃。战国时,孟尝君为齐国的相国,他手下有一个门客叫冯谖。有一次,冯谖被派出去收取孟尝君封地里老百姓的债务,而他却将契据付之一炬,“民称万岁”,而孟尝君“不悦”。一年后,孟尝君被罢免了相位,回到封地,“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替我买的义,今天终于见到了啊!”由此可见,冯谖深谙“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能拂尽利益的浮尘,直透民心的本质。在冯谖的帮助下,孟尝君很快重登相位。
有远见的人常未雨绸缪。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人的思想也表现在行为上。有远见的人常未雨绸缪,从容应对,轻松摘取胜利的果实,而那些缺少远见的人常临渴掘井,临抱佛脚,其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个人拥有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目光固然十分不易,但最关键的那一步还在于行动,所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请迈出你的那一步。
雨依旧在下,没带雨伞的人在雨中慌张地跑着,其实这雨对于庄稼来说是十分宝贵的,不会以我们的好恶为转移。当不认识的人共撑一把伞时,我的心笑了,当想起事先带的那把伞,我笑得更开心了。远见
如果说生命是一艘远航的船,远见就是船上的司南;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鸟,远见就是那明亮的双眼;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翠的大树,远见就是那深扎的树根。
要想有远见,必须得有远谋。要想成为一个远见卓识的人,就必须要深谋远虑,要有长久的考虑,深远的谋划。股神巴菲特是远谋的典型,全球金融风暴来临,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华尔街笼罩在一篇黑色当中,股民纷纷抛售股票,股市几乎崩溃,这时的巴菲特却在冷静地观察着形势,做着长远的谋划——大量买入潜力股,经济危机过后,巴菲特所持股票涨了10多倍,由此可见,有远见才能走向成功。
要想有远见,还须有远志,远了远志,我们就会为之谋划直到成功,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当陈胜还是一个劳工的时候,就感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意识到秦始皇的暴政已经激起了民怨,意识到起义势在必行,他在等待一个时机去施展抱负,于是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起义爆发了,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远大的志向意味着你的心在乌云之上,你的目标在遥远的地方,你不会被短视所困惑,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会不慌张,不犹豫地冲上目标,这就是远见。
要想有远见,不妨去远足,如果你总是在一个地方转悠,那你就会认为世界只有这么大,就意味着你的眼界永远打不开,就更不要说有远见了,去远足,去闯一闯,看的多了,听的多了,眼界开了,心胸广了,懂得道理自然就多,看的自然就透,远见也就自然而然有了。
以远足为桨,以远志为帆,再配上远见这个指南针,驾驶这艘远见号,你将在成功的路上,乘风破浪。
远见
远见,是悬崖峭壁的腊梅,避开群芳之妒,香如故;远见,是涓涓细流于山间的小溪,避开尘世的污垢,清净透澈;远见,是翱翔于老天的雄鹰,舍弃黄土的争夺,独霸那份天蓝。
换言之,远见是大志、大才、大乐。
远见,是俯仰宇宙的大志。许汜的求田问舍,一心只谋求安身立命,而无杀敌报国的大志,有了“怕应相见,刘郎才气”之说。纵使他没有“壮志一去不复返”的爱国之志,仅仅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将志向立足于民生,也不会落个“羞”字让后人去批判。志向是草木深埋于地下的根茎,唯有深埋,拥有了那份大气,才可长成参天大树,任凭狂风暴雨,安然不动,此乃远见。
远见,是开拓未知的大才。柯达等大品牌终因不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在媒体和科技之间飘摇不定而走向没落。相反,“苹果”等大胆开拓未知领域,进行产品转型,并进行不间断的产品宣传,多功能、多媒体的新型产品受到百姓的热捧也就不足为奇了。若苹果等企业依旧遵循老路,只埋头于机械化、量产化的销售,视消费者需求为幻影,那么他们和成功只能背道而驰,正是开拓进取的勇气和胆识——拥有远见,才有了通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远见,是笑傲人生的大乐。“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他是当代青年的楷模——刘伟,生命给了他很多不幸:从小失去双臂,因疾病而放弃游泳,最终,他却坐在金色的维也纳大厅,用双脚奏响人生最华美的乐章,成功的背后,是乐观——成功的助推器。正是那份乐观,那份远见,让他在失去双臂后勇敢滴站了起来;正是那份远见,让他在无法继续游泳之后毅然选择了音乐;正是那份远见,让他笑傲人生、铸就辉煌。生活中的我们,常会因为碰到一些困难便一蹶不振,为什么不能有一些远见,多一份乐观,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远见,是大志,是大才,是大乐。远见
俗话说:“望着脚拇指走路的人,走不了多远。”是的,生活需要有远见,人们才能走得更远。
曾子杀猪的故事家喻户晓,曾子的行为表面上看是父亲的信守承诺,实则不然,曾子杀猪,一方面很好的在孩子心中树立了高大的父亲形象,有利于今后对儿子的教育。另一方面,信守承诺的行为也是他有远见的表现,杀猪事小,儿子今后的品德发展事大。倘使曾子为了一头猪而失信于儿子,这无异于教儿子撒谎。曾子的远见在于他意识到了小事对儿子今后发展的深远影响,果断杀猪正是他有远见的结果。
然而,古代有远见的人和事比比皆是,却仍有人像母鸡一样“眼里不过是把糠”。某著名牛奶企业,置业界多年良好信誉不顾,怀揣侥幸心理,为获取暴利,将多种有害添加剂掺入到牛奶中,坑害了广大消费者,检查结果一出,社会各界一篇热议,该企业声誉一塌糊涂。这正是该企业缺乏远见的结果,该企业无法拒绝非法营利的诱惑,忽视了长远发展,一失足成千古恨,作为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更应该有远大的发展计划和营销策略。努力优化产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售后服务,而不是昧着良心赚取不义之财。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现如今,很多人缺乏远见:污水任意排放,致使江河湖海大面积受污染,无节制砍伐山林树木引起水土流失,又使得多少人丧失家园和亲人;全球气候变暖、冰雪消融,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短期看,受破坏和伤害的是自然,长远看,这是人类在自掘坟墓。为了长远的发展,人类应当认清形势,明确怎样才能走的更远,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从小事入手,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保持国家可持续发展。
想要发展,想要走得更远,就要有远见,因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远见
如果说生命是一艘远航的船,远见就是船上的司南;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鸟,远见就是那明亮的双眼;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翠的大树,远见就是那深扎的树根。
要想有远见,必须得有远谋。要想成为一个远见卓识的人,就必须要深谋远虑,要有长久的考虑,深远的谋划。股神巴菲特是远谋的典型,全球金融风暴来临,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华尔街笼罩在一篇黑色当中,股民纷纷抛售股票,股市几乎崩溃,这时的巴菲特却在冷静地观察着形势,做着长远的谋划——大量买入潜力股,经济危机过后,巴菲特所持股票涨了10多倍,由此可见,有远见才能走向成功。
要想有远见,还须有远志,远了远志,我们就会为之谋划直到成功,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当陈胜还是一个劳工的时候,就感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意识到秦始皇的暴政已经激起了民怨,意识到起义势在必行,他在等待一个时机去施展抱负,于是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起义爆发了,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远大的志向意味着你的心在乌云之上,你的目标在遥远的地方,你不会被短视所困惑,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会不慌张,不犹豫地冲向目标,这就是远见。
要想有远见,不妨去远足,如果你总是在一个地方转悠,那你就会认为世界只有这么大,就意味着你的眼界永远打不开,就更不要说有远见了,去远足,去闯一闯,看的多了,听的多了,眼界开了,心胸广了,懂得道理自然就多,看的自然就透,远见也就自然而然有了。
以远足为桨,以远志为帆,再配上远见这个指南针,驾驶这艘远见号,你将在成功的路上,乘风破浪。
远见代表着一种勇气,而勇气背后则是一个睿智而锐利的头脑。远见不是夸夸而谈,它是站在现实的基础上实现质的跨越,是于混乱之中看见秩序与规则,是从黑不见五指的暗夜当中看见的那一丝微光。
远见
荀子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远见就是未雨绸缪,使得每件事都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古时如果没有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就没有后来的漕运之兴,大运河的开启,不仅解决了北方的用水短缺问题,而且成为后来货物流通的重要通道。也许正是由于隋炀帝的远见,才有了造福后代的大运河。
“遇见到危险,就避免了一半”,正是桑枣中学的校长的远见,才避免了几百号师生的危险,在08年的汶川地震中,外出办事的校长并没有在现场指挥疏散,但却没有一个人遇险,这是因为他的远见,平时就把紧急疏散工作当成了平时的必修课,当地震发生时,师生能够有序地跑到安全的地方。
“望着脚趾走路的人,是走不了远路的。”回顾高三,有的艺术生拿到了合格证,认为文化分只需要很低,便提早就享受了大学生活,于是他在听到高考战鼓的时候,就只有鼠目寸光,因此,高考过后,他顺理成章地落了榜,有远见,就是要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高一些,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美好的未来,都源自现在的艰苦奋斗,对未来危险的预见,才能化险为夷,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更要吸取前人的教训,做一个有远见的人,脚踏实地,把握现在,艰苦努力,才能收获未来丰硕的成果。
远见
人之一生,殊为不易。看似平坦宽广的人生之路,其脚下却布满荆棘。但倘若你有足够的远见卓识,你的人生之路便会少去许多阻隔,不信你从下面的历史中就会看出端倪。
孟母的远见造就孟子。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她深知家在墓地附近和家在菜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她在那些地方看到孟轲的状态就想到了以后的他,孟母把家选在书院附近,因为在那里的他主动学习知识,乐于进取,孟母知道在这种环境下的孟轲能成长为一个在学术方面著有建树的人。是孟母的远见卓识成就了孟子,让他拥有“亚圣”之称,受万人尊敬,孟母的远见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孟子的前程。
李斯的远见力挽危局。在秦王嬴政手握大权时,他曾认为外国的门客都不能对秦尽忠,害怕这些人会对秦国不利,便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他见此情形,挥毫书写《谏逐客书》。列举诸多国家因重用外国人才而名垂青史的君主,并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来劝嬴政要广纳人才,嬴政看罢,深感错误,遂下令收回成命。李斯的远见不仅力挽危局,同时也给了他自己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是李斯的远见给他立足于秦加上了一枚砝码。
乔布斯的远见创造品牌。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打破产品革新要问顾客的思想,他认为顾客不会知道明天会风靡全球的产品到底有怎样的功能,他的发明与革新使苹果公司打破诺基亚多年连续销量第一的记录,在给公司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将世界电子产业推向另一个高峰。乔布斯的远见不仅成就了他自己,也使它的品牌立于世界之巅!
有远见的人总是更易于成功的,因为他们的远见,让他们在走这条并不平坦的人生大道时更能知道如何趋利避害地保护自己,为自己寻找人生的机会。而远见的来源便是超出常人的智慧和与众不同的思想。“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本上的智慧不可估量,我们可以在好好读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智慧与思想。希望每个人都在努力过后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完美,精彩!
第四篇:秦晓董事长论“责任与担当”
秦晓董事长论“责任与担当”
——2008年的危机和衰退是我们走向第三次辉煌进程中的一次挑战,在未来的两三年中我们将会经历一次较长周期的市场动荡、经济衰退和结构调整,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这样一种外部环境中,丧失对风险的警觉、低估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危险的,而悲观消极、无所作为、随波逐流也不可取,我们所要提倡的是担当的精神、洞察的眼光和应变的能力。
(摘自《在逆境中续写招商局的故事》——秦晓董事长在集团2009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做人与做事是每个人一生中始终要面对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又是相关的,儒家思想将之表述为:“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做事,先要学会做人,两者遵循的“道”是同样的。
做事,是指我们承担的社会角色。角色不同,职务也有高有低,但都离不开态度和能力。态度是责任感和工作作风,能力则表现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也是我们对每一个员工和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这几年集团发展态势不错,这与大家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但不能由此而认为我们在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方面就已经做得很好了。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特别是领导者每天也应该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是否有不当、欠缺之处?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那里?
(摘自《均衡与进取,做人与做事》——秦晓董事长于2008年4月8日在集团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集团2006年启动持续降低成本的工作,其目的是强化成本意识,建立持续降低成本的机制,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核心竞争力。成本和费用是生产、经营中最基础的指标,它最具挖掘潜力,同时又最容易被忽视。因而持续降低成本和费用是对管理者和员工责任感、能力、创造性的检验。
……
招商局的故事告诉我们,基业常青的企业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历史传承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招商局企业文化的培育、建设就是对这个财富的发掘和发扬,就理念或价值层面讲,责任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素:责任首先是一种使命,是对国家和企业的命运的担当,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奉献;责任也是职业经理和企业雇员的最基本的道德操守。
……
(摘自《迎接挑战,经受考验,保持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在集团2008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件很重要的事,也是种现代的理念,符合我们政府所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很重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工作。我们的理念是:源于社会,回报社会,对股东、员工、客户、社会都有承诺。
(摘自《寻找制衡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点——访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2007年12月17日《董事会》杂志 记者严学锋)
——2001年后招商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新的发展期需要新的理念和思维。近年来我们倡导的使命感、责任感、创新、务实、学习、思考、交流、以人为本、和谐企业都是对招商局企业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新的注入,它已为招商局广大员工所认同,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新的再造工程:把招商局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和谐企业》》——秦晓董事长于2007年2月5日在集团2007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北大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对核心竞争力有个解释,他说核心竞争力就是别人仿效不了、偷不走的东西。招商局聚集了一批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执行力的优秀高管人员和广大员工,大家对招商局历史的传承,对招商局未来的开拓,都有高度的共识,而且能付诸于行动,我觉得这支队伍和这个文化就是别人仿效不了、偷不走的东西,就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摘自《关于竞争力与和谐企业的问题》——秦晓董事长于2007年2月6日在集团2007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企业是一个市场中的商业机构,也是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企业的经营不仅要获取商业利益,还要承担社会的责任。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变得日益重要。
(摘自《秦晓论企业文化——“秦晓十论大公司管理”系列专题之五》,《招商局》第83期2006年5月)
——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选择、使用、提拔应注重责任感、对集团战略和理念的认同度、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沟通和协调的能力、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同时要在集团内大力倡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风气。
(摘自《在规模扩张和效益两条战线上推进》——秦晓董事长于2006年1月16日在集团2006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和未来五年的任务,是我们肩上的一副重担,是我们面前的一座大山,能否在2005年及未来的五年中挑起这副重担,跨越这座大山,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是对我们的责任感和能力、智慧的重大考验,这也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之上,更困难条件下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的要求。这是全面的提升,规模、质量、效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失衡;这是整体的行动,任何局部的滞后都会拖住整体的进度;这是全方位的战斗,任何一项基础性的管理不到位,都会影响全局。总之,在一个更高层次、更困难条件下如何贯彻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
(摘自《坚持科学发展观,准备迎接新的挑战》——秦晓董事长于2005年2月1日在集团2005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如果我们需要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冷静认真的分析,那么对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的认识和分析就更为欠缺。我看了一下各经营单位的半年工作总结,也参加了一些单位的考评,我以为大家普遍对不足、对差距的分析不够、不深。今后,我们的企业文化中要强调这么一种理念和思想:要能够高标准、严要求、看不足、比差距、找问题。我想这些首先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我们受托管理这份资产,更应该有这份责任感。希望我们在实际行动中
去改善这个问题,同时也倡导这种文化。
(摘自《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招商局》——秦晓董事长于2004年8月26日在集团2004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认为企业中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最起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品德、能力、知识、经验。具体地说,有如下这些内容:
a、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职业操守
b、能力——协调、执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c、团队意识——交流、包容、感召、凝聚
d、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习惯)
(摘自《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秦晓董事长于2004年5月20日在集团2004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些人有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官大了,能力也一定就大了。官大了,我们应该首先想到责任大了、压力大了,首先想到的是要提高自已的能力,提高自已的责任感,在这点上我愿意与班子成员共勉。
(摘自《我更关注的是创造好的机制与文化》——秦晓董事长于2004年3月22日在集团领导班子调整宣布会上的讲话)
——我们的工作成效、责任感、能力和水平以及企业的竞争力就是表现在能发现、诊断并解决影响企业利润的瓶颈问题,表现在能不断的开拓提高经常性利润的新的空间。经常性利润提高又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团队的领导和团队的责任感、素质、专业化水平、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的文化都是重要的因素。(摘自《招商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秦晓董事长于2004年2月19日在集团2004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讲思想政治工作也好,讲企业文化建设也好,讲我们的员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好,我以为责任感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招商局百年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我们所面临的是具有挑战性的机遇。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把企业做得更实了,我们准备用5年的时间把企业做得更强、更大。为此,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同这样一个重要的使命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工作去实现这个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就是对责任的认识和承担。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提高认识,通过认真履行你的责任,才能真正体现“三个代表”。我们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我们的工作责任结合起来。
现代公司制度是一个委托代理制度。我们所拥有的权力是与我们应承担的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国资委的制度和条例已陆续出台了,出资人正在到位,我们受权经营的认识应该更清楚了。股东权益最大化、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把企业做实做强做大是我们要永远铭记的责任。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用社会,诚信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成为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表现为在工作中恪守职责,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追求名利、玩忽职守、违规违法是对责任的亵渎,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碌碌无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是一种失职,应该受到批评;对企业历史形成的问题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掩盖,急功近利、短期行为,透支企业的未来资源而不是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
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有能力驾驭在不确定环境中企业的运行;正视企业历史形成的结构问题,承担起责任,并付出努力去解决、改善这些问题;注重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职工的利益;能正确把握全局和局部、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要做到这样一个合格的称职的管理者,当然还需要其它方面的条件,比如经验、知识和能力,但首要的是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在行动上努力去实践责任。这就要求改进我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以上这些想法不是对大家的批评和指责,而是一种期望和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对自己的反省和认识,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摘自《集团工作重点的转移和面临的基本问题》——秦晓董事长于2003年8月11日在集团200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招商局成立的原旨,就是追求民族富强,这使其与生俱来就有着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中国近现代化的100多年间,招商局在许多重大历史关头都挺身而出,站在民族大义的一边,站在历史进步的一边,超越一般企业单纯“取利”的目的,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很少企业所能企及的作用。
(摘自《中华民族工商企业百年历程的缩影:招商局——纪念招商局成立130周年》,《人民日报》2002年10月15日第六版)
——我认为你们都是很优秀的经理人员,很有经验、也很有能力,你们比我们更有发言权,希望你们把你们的聪明才智、能力和责任感都调动起来,把有关人员积极性也调动起来,把各种变量找到去解决这些问题。
(摘自《经常性利润和经营计划管理问题》——秦晓董事长于2002年8月20日在集团2002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想提出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概念,突出我们利益共同的一面。大家都是招商局的一员,都承担着国家委托管理资产的责任。只有招商局总体优,才能带来大家的最大利益。
利益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需要公司文化长期的积累、培养,这方面大家也提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如重视人才、建立一套好的制度、发挥创新精神、注重整合思想、注重学习、工作的责任感和务实的精神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种这样的风气、氛围,为集团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摘自《引入系统论的思想方法来认识我们的战略和规划》——秦晓董事长于2001年8月16日在集团2001年年中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第五篇:秦晓敏[小编推荐]
个人简历
本人概况
姓名:秦晓敏性别:女
民族:汉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专科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联系电话:0537--7471281手机:***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邮编:272605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山东工商学院 2011.9-2014.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专科
*优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有一定法语基础
*熟练操作windows平台上的各类应用软件(如Word97、Excel97、Powerpoint
Access等)
(一)实践经历
1.*2011.9---2012.1 康华公司动物营养部
市场助理
拟订市场调查方案,提供市场预测,完成调查报告/拟订广告计划,编辑广告文字与图片并实施/组织展览、促销会议/与政府部门沟通和联络,疏通关节/其他行政事务
2.*2011.1---2012.3瑞士大昌洋行
行政助理
汇总销售数据,完成销售报表/协调公司与北方各区分销商关系/与政府主管部门疏通关节,解决问题/库房管理
(二)个人简介
我先后在国内外企业从事多年行政助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行政工作有深刻的理解。我本人工作踏实,认真,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及销售经验,并且极富工作和团队精神,我性格开朗,乐于与人沟通,因此结交了许多朋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熟练的沟通技巧,能够协助主管人员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
请给我一次机会,我必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个人荣誉:
中学: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英语竞赛三等奖.大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三等奖学金与---二等奖学金.主要优点:
★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如:在大学期间曾多次领导组织大型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并取得良好效果.★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小学至今,曾多次作为班,系,校等单位代表,在大型活动中发言.★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如:在同学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善于协同“作战.” 主要社会工作:
中学:班长,校学生会主席,校足球队队长.大学:班长,系学生会主席,校足球队队长,校园旗班班长.期望与您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