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一个故事,关于石头和水
在命运的村庄里,生活着这样的两个家庭,他们是水和水面组成的家庭,孩子叫道德,还有石头与岸边组成的家庭,孩子叫理智
工作及生活的需要,石头与水面经常接触,同时也带动着两个家庭在命运的村庄里和谐的相处。
一天,石头和水共同承接了一个重大的任务,使他们不得不比以前更加频繁的接触,他们夜以继日的安排这任务中每个细节,处理着任务中的每个突发事件,在他们齐心协力之下,任务被圆满完成了,绷紧的神经如释重负,在庆功宴上,石头和水都喝多了,送别了大家,只剩石头和水的时候,两颗孤寂的心借着酒精走到了一起,不久他们孕育的结晶—寂寞和冲动出生了。
寂寞和冲动生性野蛮,他们看不惯道德,觉得他太虚伪,太严厉,而且经常代替父母管教他们,更看不惯理智的高大、强壮,经常和道德一起教训他们俩,可是他们既辩不过道德,又打不过理智,而且好像石头和水也更加喜欢道德和理智,经常帮助道德和理智温习功课,时间久了,他们越发的嫉妒,嫉妒是可怕的,瞬间便滋生了恨,他们想尽办法想害死道德和理智,可是屡次不能成功,终于有一天,他们从石头的柜子里翻出了一包毒药,于是在药物的作用下,道德和理智失败了,逃跑的过程中,道德被刺伤了左腿,幸亏及时赶来的命运大叔,驱走了寂寞和冲动,道德和理智才得以逃生,命运大叔带他们逃到了一个荒岛,藏了起来,每日给他们疗伤,控制毒性发作的同时,四处寻找着解药。
石头和水是第一个发现道德和理智失踪的,于是他们找到一直在一起的寂寞和冲动,在父母的逼问下,他们紧咬牙关,硬是没有透漏半句陷害道德和理智的事情,无奈,只能四处寻找,这天,他们碰见了出来寻找解药的命运大叔。
石头得知道德和理智中毒之后,急忙从柜子里拿出解药,和命运大叔一起赶到了孤岛,道德和理智得救了,理智身体强壮,很快恢复如初,但是由于道德中毒较深,失去了一只腿,强忍着悲痛和愤怒,石头和水决心驱逐寂寞和冲动,与他们永远断绝关系,但他们不忍心杀死这两个叛逆的亲生骨肉,道德指着自己残缺的腿对着水说,我也是你的孩子,我可以原谅他们,不报仇,但是你驱逐了他们,他们难道就不恨我们吗?他们就不会找我们报仇吗?理智更加激动,必须要除掉寂寞和冲动!!在短暂的考虑后,石头和水将处理权交给了道德和理智。
寂寞和冲动得知道德和理智没死,而且活过来了,道德还失去了一条腿,知道他们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刚准备逃跑,就被命运大叔捆绑着带到了道德、理智、石头和水的面前,真要处死寂寞和冲动,石头和水犹豫了,他们抱着寂寞和冲动,他们知道,这是他们虽然畸形但却是真爱的结晶,他们恳求道德和理智再给他们与寂寞和冲动这对亲身骨肉独处一晚的机会,道德和理智同意了,答应第二天在处死寂寞和冲动,第二天清晨,在悄无声息中,寂寞和冲动安详的死去了,为了保护道德和理智的安全,为了水面和岸边,更为了让残缺的道德不会再次受到伤害,在彼此生命中,他们分开了,带着残缺的道德,和健壮的理智。
另外一个结局就是道德和理智再次被下毒,可是没上次幸运,真的被害死了,但是水面和岸边知道了,他们只能带着寂寞和冲动离开命运的村庄,后来他们又生下了幸福(中途夭折)、遗憾、争吵……只是在他们心中,哪个孩子也没有道德和理智聪明、健康,他们知道:也许失去了才是最好的,无论当初失去的是道德和理智,还是寂寞和冲动,他们都会后悔。
第二篇:讲一个故事
讲一个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一名恪守孝道的女孩孟佩杰的故事。【故事】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事迹】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漠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人心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第三篇:石头,沙子和水的故事(数学版)
[转载]石头,沙子和水的故事(数学版)
一天,数学课上。
数学老师望着大家说:“今天我们不讲艰深的定理,也不做复杂的计算。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感悟。”
说罢,老师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标上数字0,1,2,3……,问:“数轴上的数都写完了吗?”
“没有!”学生答道。
“还有哪些?”老师问。
“还有负数!”
“是的。”
说着,老师又在数轴左侧依次标上-1,-2,-3,……,接着问:“数轴上的数写完了吗?” “写完了!”学生答。
“真的吗?”老师反问。
接着,老师又在0和1之间写上1/3,1/2,2/3,4/5,……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抢着说:“没写完!还有分数!”
“还有3/2,4/3,5/4,7/4,……”
“还有负分数!”
老师都一一标上,表示肯定。
“我们把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叫做有理数。如果把所有的有理数也写上,这次写完了吗?”老师又问。
“应该写完了吧。”学生们小声回答。
老师似乎有不同意见,又在4/3与3/2之间写上根号2,在3/2与7/4之间写上根号3,在2/3与4/5之间写上(根号2)/2。学生们又上当了!
还有无理数!
“那如果把无理数再填上呢?”老师仿佛要问个没完。
学生们一个个盯着数轴,心想:有理数与无理数合起来就是实数了,老师说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一一对应,除了实数还有什么呢?
学生们一筹莫展。
老师随手又画了一条与已知数轴垂直的数轴,说:“加上一条数轴,我们就进入了二维世界,数的家族里也添了一位新的成员——复数。”
“太神奇了!”有学生惊讶不已。
“还能这样?”有学生愤愤不平。
“如果再加上一条数轴,我们就进入了三维世界,是不是又有新的数了?”有学生大胆猜想。
“想得不错!那样的数叫做三元数。正可谓:一个数轴定方向,两个数轴量天下,三个数轴度乾坤呐!”
“那是不是还有四元数、五元数、六元数?”学生追问道。
“当然!”老师自信地说道,“留待以后你们去探究了。”
最后,老师问:“通过刚才这个事情,你们学到了什么?”
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数的家族是在不断扩大的。”
“对,数系在不断地扩充,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老师点评道。
“你永远不知道生活的下一刻是什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另一位同学补充道。
“由数系的扩充联想到了人生的变化以及不可预知,有一定深刻性!”老师表示赞许,“还有没有同学补充?”
台下一片沉寂,同学们都望着老师,期待老师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答案。
老师会说些什么呢?留给读者想象和补充吧!
或许你已发觉这个故事似曾相识,没错,它改编自大家所熟知的“装石头,沙子和水的故事”,该故事也有各种不同的版本,其寓意也有各种不同的言说,以上算是其数学版本吧!可作为教师讲授数系知识的参考资料。
中国科技大学的王树和教授曾有精辟论述:有理数是米,无理数是汤。有理数是米,无理数是汤,一会儿不想饿得慌。
“装石头,沙子和水故事”的第一个版本:
一天,一位大学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上最后一堂课。
教授站在讲台上,指着讲桌上的铁桶和石块说:“我能够传授给你们的知识都讲完了,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
于是,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了下来,问:“铁桶里现在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东西了?”
“是!”学生答道。
“真的吗?”教授问。
随后,他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随手抓起一把,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上面,开始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继续摇晃……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看见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
“铁桶里还可以装东西吗?”教授又问。
“可以吧”,根据上次经验,学生们小声回答。
“没错”,教授边说,边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倒在铁桶的上面。教授慢慢地摇晃铁桶。约半分钟后,铁桶上面的细沙就滑下去了。
“现在铁桶装满了吗?”
“装满了。”学生们齐声回答。
这一次,教授再从桌子底下拿出一罐水,将水慢慢地倒到铁桶里……
最后,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大家:“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即使你的日程表排得再满,你都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有一定道理。”
同学们都望着教授。
教授停了停,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不先装石块,等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再装石块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先装石块,铁桶会留下意想不到的空间装碎石、沙子和水。因此,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必须分清楚什么是石块、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是先装石块。”
“装石头,沙子和水故事”的第二个版本: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
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
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
称赞完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地问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功课呢?”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挤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这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是不要总以为自己已经满了,其实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开发。人生要是被小事所填充,就没有精力去做大事了。
“装石头,沙子和水故事”的第三个版本:
在一处杳无人烟的深山中,一位大师带着一个小徒弟,远离嘈杂的人世,用心钻宇宙间无穷的智慧。
山中无甲子,日复一日,小徒弟慢慢长大,他跟着大师苦学了不知多少年,觉得自己已经懂得够多了,可以下山去开导一般世人,让他们了解智慧的哲理。
徒弟向大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师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拿着平日汲水的木桶,对徒弟说:“来,拿这个桶子去装满石头,只要能够装满它,你就可以下山了!”
徒弟很快地从周围捡了许多大石头,三两下便将木桶装满了石头,徒弟高兴地向师父回复,为师笑了笑,问道:“已经装满了?”
徒弟认真地回答:“是的,桶子再也装不下任何一颗石头了——”
大师笑着从身旁抓起一把小石头,从桶子里堆积如山的大石头顶端,撒了下去,只见小石头很快地从大石头的缝隙间穿过,迅速地落到了桶底。
徒弟见状一惊,连忙七手八脚地抓起身边的碎石子,一股脑儿地往木桶中扔,生怕师父责怪他未能将桶装满,而反对他艺成下山。
待水桶内装满小石子后,徒弟又向大师再次报告。这次大师顺手抓起一把沙子又从小石头的缝隙间流向桶底,徒弟也连忙跟着师父的动作,抓起许多沙子,卖力地想将水桶真正装满。
最后,水桶中装满了大、小石头以及沙子,徒弟慎重地说:“师父,终于真的装满了,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这样子,我可以下山了吧?”
大师摇头不语,伸手舀了一瓢水,从桶子顶端淋了下去,徒弟见到沙子迅速将那一大瓢水吸收,一滴也没有流出桶外,心中若有所悟,自己也舀了一大瓢水,再倒在沙堆之上,仍是没有半点水滴溢出桶外。
徒弟当下大彻大悟,立即打消了下山的念头,决定重新跟着师父好好地学习。
此版本还有续集:
徒弟选了一个比较低洼的地方,把桶牢牢地用土培好,只留下桶口,再把大师给的石头和小石子一点一点地琢磨、历练加工成细细的沙,然后装进桶中浇上水,取来种子种上,种子发芽、露土、潜枝暗长、傲霜斗雪,向大自然汲取养分,叶子落下变成有机肥,每一场雨后都能吸纳四方的水土,渐渐地,那只水桶已不再是只装那些石头,沙子和水,还装有一棵蕴涵生命的参天大树!
道理:
1.选位:徒弟深知海纳百川的道理,于是选了低洼地放置好水桶。他深知高高在上的水桶,怎能哺育出参天大树?
2.磨细:磨砺后的石浆,是一种富含矿物的,可孕育生命活体的基料,大师让他想办法装得最多,徒弟把它磨细,意在把大师给予的东西理解消化,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而且是要把它升华为具有生命的东西。
3.种树:一只小桶装满了,充其量也只是一桶装满石头、沙子、水的混合物,而且是没有生命的死的东西,徒弟种下去的是一粒种子,而后长成大树,这不只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有质的飞跃,由原来的无生命的物质,变成为有生命的活体,而且是对世间有用的活体。
4.意图:那只桶中装的不仅仅是石头、沙子和水,而且还有一个具有生命的参天大树,而大师给予的,恰恰是孕育这个生命的、被细腻加工了的基石!
第四篇:一个小学老师讲的故事
一个小学教师讲的故事
很多人都问我,天天跟六、七岁的孩子在一起,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其实如果不看学习的话,每个孩子都很可爱的,也经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超有意思的事。现在就让我学生们这些有趣的事儿写下来,让大家一起感受童年的天真吧。
1.这是一年级时候的事儿了,以前我也写过。有一篇课文叫《咕咚》,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吧,就算是没学过也应该看过这个动画片吧。其中有一句是:小兔子听到“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
这时,一个超老实的孩子突然在下面也没举手说了一句:“兔子几条腿呀?”
我正想他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呢,只听他后面的那个学生张嘴就回答:“仨(撒)腿么。”
我:„„
赶快找个学生看不到的地方,强忍住没喷,然后继续上课。
2.这个和上一个有点类似。是二年级的时候,也就是前两天发生的。
也是语文课,讲《寓言二则》一则是《坐井观天》,一则是《亡羊补牢》。我:“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小声读一读课文,只读《坐进观天》啊。“
一个坐在第一排的孩子,大声、非常有感情地读:“坐井观天,坐井观天,坐井观天,坐井观天,坐井观天„„”
我:„„
孩子,我是让你读课文《坐井观天》,不是只读那四个字。
3.今天看学生们前两天写的《聪明的小羊》。是说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小故事,内容是小羊遇到了一只狼,它是怎么样不让狼吃自己的。学生们写的方法很多,什么说自己吃了毒草呀,你吃了我你也会中毒的,或是把它骗到猎人那去呀等等,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有一个学生写的是
„„狼刚想吃小羊,小羊说:“我会学狼叫。”
第一次,小羊叫:“喵喵喵„„”
第二次,小羊叫:“咩咩咩„„”
小羊叫了一天,也没学会狼叫。狼睡着了,小羊就跑了。
孩子,狼听了一天是不是听困了。我想起了那些上课睡觉的学生„„
4.今天判学生的作业:用著名造句。
一生:李连杰是我国著名的歌星。
(孩子,他唱过哪首歌呀,告诉我让我也听一听。)
另一生:爱迪生是我国著名的发明家。
发现我判错,一脸无辜地问:“老师,爱迪生是发明家呀,你讲过的。”
(孩子,你真爱国,可是,人家可不是我国的。)
5.今天的语文课我讲的是《刘胡兰》。对这样的课文我也很头痛,现在的孩子对那个时代知道太少了。我费了好大力气好不容易才让他们知道谁是刘胡兰,当时的情况是多么让人痛心,她为什么不告诉敌人还有谁是共产党员,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出卖同志。同学们可算是被拉到这种氛围里来了,都很激动,对刘胡兰这种视死如归如归的精神都很感动。然后„„
我:“同学们,敌人当着刘胡兰的面,又杀害了六个民兵。刘胡兰屈服了么,她又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下?”
一个小女生用激动的声音,声情并茂地读到:“刘二胡并没有被敌人吓到„„”偶地娘呀,我好不容易培养的气氛就这样没了。
孩子,那个字叫“兰”,不是“二”,再说顺序也不对啊。
全班同学包括我,一起哈哈哈哈哈。偶也是不想笑,但实在是忍不住了。
6.一年级,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孩子们才上学呀,有时会听不懂你说的话。有一次我要开会,给孩子留自习的作业,让他们把学过的拼音字母每个写5遍。
然后就有孩子问我:“老师,什么叫5遍?”
我:„„
偶地老天爷爷呀,告诉我应该怎么解释他们才能听懂什么叫“5遍”。
7.这是在英语课上,我校的校本英语课是学英语剧,学校给每人发了一张英语剧的纸,每周上一次。时间长了,有些孩子就把这张纸给丢了。
于是有一天上英语课,英语老师让大家把这张纸拿出来的时候就有学生说:“老师,我没了。”
另两个孩子抢着说:“老师,我也没了。”
我在旁边„„—„%*%%¥¥#·
孩子,“我没了”这样的话可不能随便说呀。
8.语文卷纸上有道题,是问学生你用春节时收的压岁钱做了什么事?没花的钱,你还想做什么?下面有七行横线呢。我怕学生写得太少,就规定,至少得写100个字。如果你写的字好看又工整,那不到100个字也行。
然后,判到一个我班学习比较那啥的学生时,我一看,呵,写得还挺多的(以前的小作文他只写一句话,还不通顺)。行啊,有进步,我挺高兴。
仔细一看,他写的是:
“我用它买水买肉买鱼买大米我用钱买书买西瓜买桌子买小鸡买小鸭子买苹果买毛笔买房子买电脑买小草买花买树买大衣买香瓜买字典”
好在我判这张卷纸的时候旁边没人。要不然,我美丽的教师形象就„„„
孩子,你要买的东西真多,我想知道的是,你收了多少压岁钱呀?(买房子也就不说啥了,为啥还要买小草和树呀?)
注:有关婚姻的十大经典幽默
看到这个学生这么写,我就和旁边的老师说:“看这学生写的,人家就是不爱玩玩具,也不能强迫人家写呀,不真实呀。”
这句话被教室里,因为头一天不写作业而只好当时补的学生听见了,等她把作业交上来时,我看到她写的是:
“我也不爱玩玩具。”
我„„„„„„„„„
然后,我把这两个学生叫过来:“真不爱玩玩具么,那我叫你们的家长把你们的玩具都送给别的小朋友行不行呀?”
两个人不吱声,乖乖回去写了。
孩子,你说你不喜欢玩玩具谁信呀,给个线头都能玩半节课的说。
10.一次作业,看图写话,大意是一个小男孩儿正在写作业,看到窗外有两个小朋友在玩球,就过去告诉他们要先写作业再玩,于是他们三个人一起写作业了。
很多孩子写得都很好,最起码大意都写出来了。
有一个孩子写到(因为有错字,不太通顺,我把大意写下来):一天,小明在写作业,看到小东小刚没写,在玩球,就过去对他们说:“你们怎么能不写作业就玩呢?老师在吃饭,老师吃完饭叫你们写100遍„„”
汗„„
汗因之一:我,我从来没罚过他们写什么东西写100遍。他这是跟谁学的呀„„不知道的以为我,怎么怎么地呢。
汗因之二:为什么是老师在吃饭?
第五篇:石头的故事汇总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石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篇一:石头的故事
张凡是一个小偷,最近接到一个匿名电话,说陶景很有钱。听了这个电话,还不等他问那人是谁,电话就挂了。他半信半疑,通过一段时间采探,终于探听到陶景是本市一位著名作家,据说,每月光稿费收入就有四五万。这让他垂涎三尺。他还发现,陶景一般白天睡觉,晚上通宵写作。而他的妻子米美恰好相反,晚上早早就上床睡了,白天整天泡舞厅,而且暗中有个相好的,叫何东,是陶景的朋友。
张凡决定把偷窃行动定在晚上,这时,米美疯狂了一天,睡得很沉;陶景写作沉入思考之中,也如同睡着一般,自己进去,先捆了陶景,再捆了米美,哗啦响的钞票就会进入自己的衣兜。
计划定好,张凡马上开始行动。
当天晚上,他悄悄摸到陶景住的别墅。这所别墅在郊外,虽不荒凉,也不是闹市区,很适宜偷盗或抢劫。张凡用特制钥匙偷偷开了大门,轻手轻脚进了院子,靠近楼上,突然“啪”地一响,一个毛茸茸的东西跳到身上,一爪抓在他的脸上,很疼,吓得张凡出了一身冷汗,忙一闪身躲到了黑暗处。
陶景夫妻并没有被声响惊动,楼上很安静。
张凡停了一会儿,偷偷摸上去,靠近亮着灯光的窗子一看,原来陶景并没有写作,而是拿着一串钥匙递给米美说:“明天我要去开个笔会,保险柜的钥匙你拿着。”
“亲爱的,你走了,我一个人在家害怕。”米美撒娇道。
陶景不知从哪儿摸索了一会儿,拿出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递给米美:“别害怕,把它放在床头壮壮胆子。”说完,很爱怜地拍拍米美的脸颊,并没有去写作,而是和米美上了床,然后熄了灯。
张凡见了后,转身离开,他改变了计划:今晚情况有变,不能下手。明天晚上来偷,一个女人在家,还不是唾手可得一样方便。
篇二:石头的故事
第二天天黑不久,张凡就骑着摩托悄悄到了陶景别墅外。他知道,米美晚上一般睡得很早,所以,他决定早点下手,钱早些拿到手,心里踏实。
带着一种欢快的心情,他把车放在别墅外僻静处,又一次悄悄进了别墅。让他失望的是米美并没有睡,而是在打电话,一字一句听得清清楚楚:“喂,过来啊。今晚那书呆子走了。什么?你已经在路上了?你听说他走了?”电话显然是给何东打的,打完,米美关了手机,高兴地哼着歌。
张凡急了,心说得快点下手,迟了,何东一来,一切都泡汤了。他举起手,轻轻摁了摁门铃,不一会儿门开了,米美惊喜地道:“你来得真快啊。”但迅即睁大了眼:进来的不是何东,是一个黑衣黑裤的人,头上套着丝袜,嘿嘿地冷笑。
丝袜罩面的张凡进屋一脚踢上门,米美急了,忙向卧室跑去。张凡见了,急忙赶上去,一把抓住米美的睡衣,米美使劲一挣,睡衣“嚓”地一声被撕开落在地上。张凡的面前,是一具嫩白的身子。一时,他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狼一样扑了过去。
就在张凡把米美摁在床上又揉又捏时,米美猛地抽出了放在床头的匕首。可是,她快,张凡比她更快,闪电一样抓住了米美拿匕首的手,准备夺下匕首。米美急了,低下头一口咬在张凡手上,痛得张凡直跳脚,他奋力夺下匕首,红了眼,一下插进米美的胸部。
这一匕首显然捅在了致命的地方,米美哼都没哼一声,摇晃了几下,倒下了。
张凡在米美身上刚刚抽出匕首,门铃声响起。他忙一闪身出来,躲在门后。门铃响了一会儿,接着是锁孔转动的声音。门被打开,何东走进来,边走边道:“米美,路上堵车了,怎么?生气了?”话没说完,感到胸口一痛,一低头,一把匕首插在那儿。
临死时,何东才看清,刺杀自己的是一个蒙面人。
杀了何东,张凡擦擦头上的汗,忙在房子里翻箱倒柜,甚至连梳妆台后的大镜子也看了一遍,可是,一分钱也没找着。“他奶奶的,钱呢?”他仍不死心,又地毯式地在房子里搜索了一遍,结果仍是两手空空,沮丧之下,他摘下米美的碧玉耳坠,一转身消失在茫茫黑夜中。
篇三:石头的故事
侦查队长大刘接到报案,是在第二天早晨八点。报案的是一个看山人,满脸灰白,显然吓得不轻。据他说,他在盘山公路上看到一辆摩托车翻在那儿,散了架,一个黑衣人倒在摩托车边,满身是血,已经死了。
接到报案后,大刘马上开着警车,带着助手李语和其他干警,还有报案人,赶往出事地点。
出事地点在本市有名的风景区凤凰山北坡上,这儿山势陡峭,十分荒凉。而山的南边,却林荫遮蔽,特别秀美,成了部分有钱人盖别墅的好地方。一条公路从远处延伸过来,沿凤凰北山蜿蜒而上,翻过山顶,又下了南边别墅区,一直进入市区。
出事的摩托就倒在公路边,驾驶摩托的人倒在车旁,大张着嘴。看得出,出事的一刹那是十分惊讶的。大刘默默地观察着,这儿的山虽陡,公路却蜿蜒舒缓,加上是水泥铺的,不是一个应当出事的地方。
李语在那边忙着,仔细地擦净死者脸上的血,惊呼道:“张凡!”
大刘听了,忙跑过去仔细一看,络腮胡子鹰勾鼻,正是不久前刑满出狱的张凡。这家伙是飙车高手,过去曾多次仗着一辆摩托车和娴熟的技巧逃脱过公安的追捕,没想到现在却在这儿出了车祸。
大刘望望张凡,又望望公路上面的山崖,一路有摩托碰撞的痕迹,心里委实不解,这家伙怎么会在这儿出事呢?就在这时,李语在张凡衣袋里找出了两枚碧玉耳坠,还有一个丝袜头套,两人对眼望望,李语猜测道:“这家伙一定是偷了别人的东西,然后心慌意乱驾车逃跑,翻了车。”
大刘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李语一边继续仔细地检查,一边自言自语:“这家伙伤口不多,咋有那么多血啊?”
大刘听了,仔细看看张凡身上的血迹,突然注意到他的右手,上面一片淤青,不像是摔伤的,是牙印。
“糟了,城郊昨晚一定发生了血案。”大刘道。
李语抬起头望望大刘,看到张凡手上的牙印,脸色也沉了下来。这时,几个干警抬起张凡的尸体,往车上搬,一个干警不小心,险些被一块石头绊倒。大刘忙走过去扶住他,然后望望那块石头,还有旁边滚落的几块石头,默默无语。
篇四:石头的故事
大刘和李语他们回到局里,得到消息,昨晚城郊一所别墅里果然发生了血案,死了两个人。
原来,米美有个姐们儿,两人经常一块儿出去玩。今天一早,这位姐们儿来寻米美,大门开着,她走进去,门虚掩着,喊了两声米美,不见人答应,她推门进去,见一个男人倒在那儿一动不动,地上到处是血,吓得她一声大叫,连滚带爬地跑出来,拨通了报警电话。
大刘和李语听了,又忙驾车来到出事地点,那儿已经有一拨干警在忙碌着寻找线索。
米美死在卧室里,浑身精光,睡衣被撕掉,扔在地面上:看样子,有人入室想强暴她,遭到拒绝,歹徒就痛下杀手。突然,大刘想起一件事,忙看米美微张着的嘴,齿间果然有血痕,却没有任何伤口。
“是张凡,”大刘对李语说,“他手上的牙痕,是米美咬的。”
李语点点头,疑惑道:“这家伙一般只偷钱不劫色。”
“也有例外,譬如这次。”大刘道。
两人看着扔在卧室门口的睡衣,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可能张凡是入室盗窃的,进去之后,发现米美穿着一件性感的睡衣,一时野兽的特征大发,准备非礼,遭到拒绝,就杀死了米美。恰在这时响起门铃声,张凡无处藏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躲在门后,等摁门铃的何东进来后,也一刀杀了他。
可是,何东深夜来这儿干什么?米美穿着如此性感的睡衣,究竟是为什么?
“是幽会?”两人异口同声。
果然,找来米美几个关系较好的朋友,包括那个报案的,得到了证实,米美和何东有婚外情,而且时间已经很长了,只是瞒着陶景一人。“陶景晚上在书房写文章,一写一个通宵,这时,米美表面上早早睡下,其实暗地里悄悄出了后门,去和何东幽会。”那女人说。
大刘和李语点着头,案情的线索渐渐清晰,米美昨夜趁陶景去开笔会不在家,悄悄约好何东,而且早早洗了澡,穿上一袭透明的睡衣等着何东,就在这时,张凡出现了,见了米美准备实施强行性行为,米美不从,咬住了他的手,张凡于是抽出刀子,杀了米美,随后又杀了赴约而来的何东。张凡杀人之后,摘下米美碧玉耳坠仓皇而逃,逃跑途中出车祸而死。
“这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李语道。
可是,大刘拿着何东的手机,仍皱着眉头久久不语。
篇六:石头的故事
笔会还没结束,陶景听到凶信,就忙向家里赶。刚下火车,他听到妻子已死,一声惨叫倒在了地上,车站的人忙把他送到医院,经过一番抢救,慢慢醒来,泪水却止不住哗哗地流下来,引得医院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都红了眼圈。
大刘和李语也闻讯赶到医院,劝他看开点,人死不能复生。然后告诉他,在房中,还有另一个人被杀,就是他的朋友何东。然后,大刘很谨慎地道:“据推测,你妻子生前可能有外遇。”
“谁?”陶景问,不相信地睁大了眼睛。
“可能是何东。”李语在旁边道。
陶景激动地吼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可这是事实。”大刘道。
陶景不说话,过了许久,抬起头来问:“请问凶手是谁?”
大刘笑笑,望着陶景,一字一顿道:“我们还想向你请教呢?”
陶景听了,傻呆呆地望着他们。就在这时,陶景的手机响了。打开手机,陶景脸上变了色,如碰了烧红的熨斗一样扔下手机,道:“何东电话,不……不可能。”
“是何东手机,但不是何东打的。”大刘冷冷地拾起陶景的手机,然后,从自己兜里掏出一个手机,正是何东的。
陶景气愤道:“你开什么玩笑,刘队长?”
“米美与何东的死,是你提前设下的圈套。”大刘道。
“凭什么?”陶景问,“总得有证据吧?”
大刘打开何东的手机,翻到一个电话号码,道:“你走的那天,给何东去了电话,告诉了他你去开会的事。”
“是的,朋友之间打个招呼啊。”陶景道。
“不,你的目的不那么单纯。你希望他早点赶到你家,最好在张凡作案时,或者刚作完案就赶上。这样,他就等于往张凡刀子上送。”大刘分析着陶景的心理。
陶景冷冷一笑:“刘队长是不是常常以猜测做证据?”
大刘对陶景点点头,又对李语笑着示意,李语小心地拿出一个袋子,打开,取出一张指纹图片,道:“知道这指纹是哪儿来的吗?在张凡翻车的公路旁几块石头上提取的。”
陶景一听,吓白了脸,汗珠一颗颗滚下来,瞪着眼睛良久道:“你们怎么想到石头的?”
“很简单,石头上有车轮的痕迹,说明摩托车在路上撞了石头。如果再加上是被放了气的车胎,能不翻车?所以,我们就猜测到有人做了手脚。”李语分析道。
陶景低下头,颤抖着手掏出烟,可怎么也点不着。大刘替他点上,他吸了几口,然后缓慢地交代了犯罪事实。当他得知妻子和朋友偷情后,怒火中烧。也就在这时,他听到张凡已经出狱,而且仍在暗中干着老营生,一个计划于是也在他的心中成熟。他给张凡去了个匿名电话,告诉他陶景很有钱。果然不久,他就发现自己被张凡盯上了。那晚,听到外面有响动,他猜测到可能是张凡上门,因此,特意告诉米美,自己明天去开笔会。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避免张凡当晚下手,可能伤及自己。
至于那把刀,是他特意买下的,为的就是让米美搏斗时用的。这样,就会将她置于死地。
第二天下午,他表面上走了,其实没走远。他想到,一旦案发,张凡被逮捕,很可能供出打匿名电话的人。所以,得让张凡闭上嘴。
他首先给何东打个电话,告诉他自己去开笔会。然后,等到天黑,张凡来后,把摩托停下,进了院子。他悄悄将张凡摩托前胎扎个小孔,才暗暗离开,去了后山山坡,在公路上放下一排大石头,自己躲在旁边。半个小时后,张凡经过,黑漆漆的夜里,跑漏气的车轮撞在石头上,连人带车,一声惨叫,滚下了山崖。
陶景忙飞快地将石头推下公路。一切完成,他连夜坐车赶去参加笔会了。这样,他就有了不在本地的证人和时间。但是,他没想到,几块石头暴露了他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