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教案.L
第 一、二 课 时
教学课题
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钢琴弹奏的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和弹奏手形。教学重点
1、弹奏手型
2、手臂的自然下垂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钢琴的相关知识
1、“钢琴”乐器介绍
讲述:钢琴是一种键盘类的西洋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它音域宽广,既能演奏主旋律,又能表现和声,织体,还能演奏各种多声部音乐。可以表达如泣如诉的细腻情感,也可以表达气势宏伟的壮阔辉煌,还可以表达活泼欢快的舞蹈形象。它是一种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器。欣赏:教师演奏乐曲,激发学生兴趣 《四小天鹅舞》《彩云追月》 二、学习钢琴的特点
感知:模仿老师摆好手形、动手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的手指不能灵活运动? 讨论:学钢琴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
1、是一种肌肉群的协调运动,动作精细复杂。
2、是视觉、思维、动作、听觉综合运用的高级思维系列活动。
3、和所有技能性运动(体操、杂技、芭蕾等)一样,需要长期的、科学的练习。
三、钢琴弹奏姿势
1、坐位、脚支点、手支点和重力支点平衡、协调。
2、腰、肩、臂的自然,放松。
3、琴凳的高低,远近的衡量标准。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二人一组,互相观察。
四、手臂练习
1、手臂自然“落”下练习,指导学生体会手臂重力落下的感觉
2、手腕的“支撑”“调节”作用体会。
3、手指“支撑”的要点:手形摆好,掌关节立起,指尖站稳,从肩部到指尖将力量向流水从水管里流出一样传送。
4、以上三个部位的协调与配合。
五、课后练习
手臂放松练习;“落“手臂练习;摆手形练习;架手形练习。
六、课堂小结
学生对于钢琴的兴趣很浓厚,有助于钢琴的学习
第二篇:教案L
教材分析: L 《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主要讲的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后,乡亲们为了纪念他,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全文篇幅短小,故事性比较强,句式简单,语言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可是,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毛主席,学生了解得并不多。因此,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全文识字、朗读时重点,感悟是难点。教学目标: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4、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以及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品质,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读题质疑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齐读两遍课题,并认识“井”、“挖”、“忘”三个字。
3、谁知道“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
4、看着课题,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挖井人”是指谁?谁“不忘挖井人”?
二、初读感知,合作学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好自然段序号,边读边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相机教学生字新词。1)第1自然段:新词:毛主席、领导、革命
2)第2自然段:新词:战士(战:翘舌音;形声字,与“站”区别。士:翘舌音;与“土”区别;扩词。)、乡亲
3)第3自然段:新词:解放、刻着、想念 3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1)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2)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4、再读课文,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1)说说挖井人是谁。简介毛主席。
2)不忘挖井人的又是谁呢?(乡亲们)
三、品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这是哪里的乡亲们呢?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课文第1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有几句话。2)男女生分读,分组读,齐读。
3)“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那儿”指哪里? 预设:沙洲坝。(能否说得具体一点?)
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瑞金城外一个叫沙洲坝的小村子。随问题出示填空:
①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沙洲坝)住过。
②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瑞金城外的沙洲坝)住过。③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瑞金城外一个叫沙洲坝的小村子)住过。
(师:小朋友真聪明,你们能把两句话并为一句话!)
4)分组读,1、2组读课文里的两句话,3、4两组读合并后最具体的一句话。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师:沙洲坝乡亲们为什么不忘毛主席呢?在那里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读第2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句子,你读懂了什么?画出“没有井”,“很远” 2)用上“因为……所以……”说说。
3)师:假如你走很远的地方,你有什么感觉?(预设:很累,脚很酸……)
师:乡亲们走很远的路,还要挑着水,他们会怎样呢?
4)师引导用上“如果……”说话:如果遇上雨天……如果遇上雪天…… 5)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师:毛主席看着眼里,疼在心里,为了方便大家,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2、学习第二句,感悟思考:
1)有了井,乡亲们就不需要那么辛苦地挑水了,你能想象出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井的情景吗?
2)像毛主席这样不但自己带头挖井,又领导、指挥着战士们、乡亲们一起干,这就叫着--“带领”。
3)读第二句。
3、一起来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齐读第2自然段。
4、毛主席为沙洲坝的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这么大的困难,怪不得乡亲们——(再读课题)。那么,沙洲坝的乡亲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再现生字,指导写字
1、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卡,生拼读生字。(师及时提醒容易读错的字。)2)师提示生主动介绍识记的方法。
2、指导写字。
1)、师板书生字,生仔细观察,注意每个字的特点。
重点指导:“忘”“想”“念”三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难写的是“心字底”,不把“卧勾”写成“竖弯钩”。第一点是左点,不是撇。
2)、生书写生字。3)展评书写规范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什么不忘毛主席。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师:村里有了井,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方便,他们念念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碑。(出示课文插图)
大家一起读一读碑上的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乡亲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毛主席?(吃水、用水──理解“时刻”。)2)乡亲们吃水时会想些什么呢?
3)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乡亲们的心情?(想念、不忘)
3、指导朗读。
4、齐读全文。
三、朗读课文 开展朗读挑战赛
四、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要求组词读。
2、扩词:
井()()()乡()()()面()()()忘()()()想()()()念()()()
3、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4、在“我会读”的词语中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5、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井台 很小 时刻 读书 井口
很甜 立刻 想念 井水
很高 刻苦 出发
2、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再写下来: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
有个。
有。
3、给字加部首变成新字写下来,并组词。亡()()井()()相()()今()()
4、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里本课的作业。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下我们要多搜集一些有关毛主席的故事,班会课中我们就比一比,看谁讲的故事最生动吧。
第三篇:钢琴教案
钢琴教案
一、课题:连音奏法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了解连音奏法的弹奏方法。
2、手指的弹奏须积极主动,切不可用于手腕、手臂的颠、压等动作代替抬指动作。
3、大拇指触键时,要防止指端关节接触琴键,注意大拇指的独立活动。
4、细心体会力量的转移,手指的弹奏和手臂的放松。
(二)能力点
1、抬高手指时,掌关节要灵活。
2、用不同的指法分别进行练习。
3、在四分休止符休止一拍的时值里,手腕完成“提起”和“落下”这一连贯动作。
(三)教育点
1、培养学生练琴的良好习惯,正确姿势。
2、培养学生练琴的学习兴趣,爱专业,爱学习。
四、教材分析
连音的奏法。
两个音的小连线,其弹法是:第一个音落下去,这个音稍微强调一些,然后连到第二个音。第二个音必须比第一个音轻柔一些,比标记时值稍短一点,音发出来,手腕自然提起,把手带离键盘。其关键就是弹第二个音的手指由手腕带起来,手指参与弹奏的主动性不强。
两个连音的弹法实际重心的转移不突出,支撑点的变化也不大。听起来虽然是连音效果,但实际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连音奏法”。它是从断奏进入连奏的一种过渡。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音,才能体现完整的“连音奏法”。
而“连音奏法”就要运用重量的转移。通常,连奏的第一个音都是用“提起手、落下去”的方法弹出来的,弹第二个音时,则要把第一个音“落下”时手指承受的重量感转移到第二个音上来,这个转移不是再落一次,而是通过弹第二个音的手指主动触键实现的。这样依次逐个转移下去,直至连线的最后一音,再提起手,完成该连奏的所有动作。
一般情况下,初学者多练小连线、中连线,使手腕频繁地“提起、落下”,形成松驰弹奏的良好习惯。而过长的连线则少弹,以免造成压手腕的毛病。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手指要具备一定的力量和独立性。
难点:手腕完成“提起”和“落下”的这一连贯动作。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讲授连音奏法的弹奏要求。
2、读谱(读拍号,通过打拍掌握节拍的特点)
3、视唱,熟悉练习曲。
4、进行动作练习,并分析动作要点。
5、观摩,分小组看教师示范弹奏。
(三)小结
(四)作业:练习5、6、7、8
第四篇:钢琴教案
2016年7月11日 周一 谢娟 主题:快乐的农夫
活动内容:
1、左手的功用的强化
2、钢琴乐曲:《快乐的农夫》 教学目标:
1、明确钢琴弹奏中的左手功用。
2、能用快乐的情绪、声部层次控制清晰自然连贯完整的弹奏《快乐的农夫》。教学重点:
强化左手独立弹奏能力。教学难点:
左手弹奏旋律的如歌性连贯及复调织体中的声部层次控制。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根据学生弹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放松问题、速度问题、指法问题,时值问题、情感处理、演奏方法等,教师应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下周再次练习并提高演奏能力。
3、讲授新课
(1)用故事情节引出钢琴曲,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快乐的农夫》的兴趣。导入:有一个国王,郁郁寡欢,于是他就派手下的一个人四处寻找一个快乐的人。这位国王命令道:“等你找到那位快乐的人,就把他带回来。”国王的手下各处找了好几年,也没找到一个快乐的人。终于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最穷的国家的贫困地区时,听到一个人放声歌唱。循着歌声,他找到一个正在田间犁地的农夫。他问农夫:“你快乐吗?”“我没有一天不快乐。”农夫答道。于是,国王的使者就把他此次使命的意图告诉了农夫。农夫不禁大笑起来。为了表示感谢,农夫又说道:“我曾因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我在街上遇见一个无腿的人„„故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话要和大家分享呢?(讨论,提问)这节课我们就用一首钢琴曲来表现这个故事。
(2)弹奏或播放一遍《快乐的农夫》并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初步的了解作曲家及作品。导言:下面就请大家听一遍钢琴曲《快乐的农夫》,注意节奏有什么特点?情绪怎么样?这首曲子结构是什么曲式?《快乐的农夫》是那位作曲家写的?是哪个国家的作曲家?舒曼有那些重要的钢琴作品?(3)简单讨论。
小结:《快乐的农夫》这首钢琴曲是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作品68号之10,曲谱可见“《少儿钢琴曲集》”,舒曼钢琴作品有:《勇敢的骑士》《士兵进行曲》《猎歌》《幻想曲》等,《快乐的农夫》演奏学习可以强化左手弹奏旋律能力。乐曲描绘了一位勤劳朴实又有风趣的农民形象。此曲结构为二段曲式。(4)请学生边看谱边听老师弹奏,将各小节及AB段式标出,找出有难点的节段做好记号,老师弹奏完毕后检查学生标出的小节及曲式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并对学生标出的难点节段进行错误和正确的弹奏,让学生注意分辨,要求学生讨论正确的方法和弹奏要点。
(5)讲解钢琴曲《快乐的农夫》的弹奏方法
A段的前两句旋律左手的旋律歌唱要注意弱起音乐效果,句法及句逗呼吸自然,旋律性格轻松活泼,幽默欢畅,犹如一位憨厚的农民,用浑厚的低音哼唱着一支欢快的小调。右手的和弦跳音伴奏要轻巧而富有弹性,并注意节拍感与节奏的准确与生动,像拨动吉他一样,奏出轻巧的和弦伴奏。
反复性B段,第8小节最后一个八分音符至第12小节两个外声部的齐奏旋律先是十度音程结合(9-10小节),后是八度音程结合(10-12小节),弹奏要整齐流畅,此时右手小指和无名指的弹奏要抓牢琴键,声音饱满明朗。第9-12小节出现三声部的织体形式,两个内声部要活跃生动,但力度要有所控制,尤其是大拇指弹奏不要太重,右手是主旋律,左手是副旋律,夹在中间的是轻盈的吉他伴奏声,这一段反复有很多人加入了的歌唱,又不时的出现低音领唱者的音调。(5)提出要求:A段要先分手练习,再合手练习,找出旋律和伴奏部分,伴奏要轻,旋律要突出。B段要找出主旋律、副旋律和伴奏声部,分手练习,再合手练习。
4、范奏全曲或播放一遍全曲。
六、课堂小结
第五篇:钢琴教案
第一节 理论学习时间(9月份)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便于称呼。在乐音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音(也就是音级),也都有它独立的名子。也就是“音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名字---音名(唱名)。
1、认识
其中最主要的有7个基本音,分别由七个英文字母来表示,称为: C D E F G A B sei di yi aifu ji ei bi 它们分别还有小名(唱名---视谱时所唱出的名叫“唱名”)
C D E F G A B(汉语译音)斗 瑞 咪 发 搜 拉 希(汉语拼音)Do Ruai Mi Fa Sol La Xi(简谱)2 3 4 5 6 7 在乐音的“家族”中有几十个高低不同的音,但是最基本只有这七个音,其它高、低音的音名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化出来的。
这七个音在钢琴上都是穿着雪白的衣服(白键子)。现在我们把这七个基本音的音名、唱名、译音、简谱记法全部在钢琴上做个对照。
2、练习音准(唱)
C D
E
F
G
A
B 第二节
实践学习
时间(10月份)
1、手型
2、五指原位练习是初学者最初的手指独立训练。要注意:
(1)手腕平稳、平静,指型稳定,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的活动上。
(2)手指抬起时,要觉得只用了掌关节的机能,手指另两个关节不参与、不勾拢、不伸直。
(3)抬起手指的动作要果断、积极而又舒畅、自如。
(4)抬起的高度,慢练时可稍高,但要在不勉强的前提下。
(5)弹下(触下琴键)的动作,也要感觉只用了掌关节,也要果断。开始阶段不要追求音量大,也不要有勉强感。
(6)触下琴键(发出声音)的同时,掌关节也停止用力。这时,除了第一关节负责把手指保留在键上外,整只手进入近乎休息的状态。
(7)如果是五个音连续弹奏,开始阶段速度要慢,每弹下一个音都在那个音上休息片刻。速度、音量(力度),只能随练习的积累而逐渐增加。要在感到一切都很自然、不费力的情形下一步步过渡到响亮而快速。
第三节
和弦练习
时间(11月份)
掌握ⅠⅣⅤ级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练习会柱式及分解式。如图
1.和弦式(柱式):
连接方法:(大调)(1)和声连接法(常用):有共同音保持,无共同音级进。
伴奏型练习
时间(12月份)
琶音练习:
依次在C大调(a小调)、F大调(d小调)、G大调(e小调)上练习音阶、琶音
从而熟悉各个调的音阶、和弦、琶音。为简单的儿童歌曲伴奏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