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四年级美术窗口教案
第七课窗口
课型:绘制课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
3、情感目标:渗透取景构图知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教学难点: 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教具准备:课本、绘画材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1、展示窗口图片,了解窗的作用。
2、揭示课题——《窗口》
3、认识不同时期的窗户形式,了解窗的历史。
二授新课:
自主探究
1、你家的窗户是什么样的?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什么?你喜欢自己家的窗户吗?为什么?
2、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3、讨论分析窗的结构。(窗户分为外框、窗格及装饰等)
4、变一变:窗框有哪些形状的变化?窗格可以怎样变化?
5、分析材料哪种材料适合做窗框或窗格? 感受想像、欣赏提高
1、欣赏几种窗户,说说它们的特点。想一想,打开这扇窗,窗外会有怎样的景色。
2、课件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漏窗:设计师巧妙地依据风景设计窗口,达到引景的效果,使窗与景相得益彰,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3、对比欣赏不同的窗口,选出其中你喜欢的并说出理由。
4、为窗户搭配合适的风景。
三总结:
1、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表现,重点评价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
2、大家谈谈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四作业要求:
尝试设计一个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窗框造型,并画出相称的窗格。根据本组窗户的风格设计窗外美景。进一步添加装饰。
五作品展品
1、同学互评:每组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粘贴在展板上,并介绍其设计构想。
2、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
第二篇:四年级美术上册 窗口 1 教案 湘美版
窗口
教材分析:
“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沐浴阳光。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看到风景。”教材开门见山地道出了窗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教材的主体图片是“家的一角”,造型别致、线条优美的大窗,将窗外的美景框入其中,窗口内外相互映衬,室内空间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
本课展示学生设计制作的三个窗户,它们分别利用卡纸、包装用的泡沫、纸盒等材料设计出三种不同造型风格的窗,并配以与窗造型风格和谐的美丽画面。如卡通风格的配以童话屋,古典园林风格的配以亭台楼阁等,这样更好地体现了窗的“引景”作用。同时还对学生渗透了取景构图的知识。
本课的学习屋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窗的造型,使学生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3.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教学准备:
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幻灯展示窗口,了解窗的作用。2.揭示课题——《窗口》
二、新授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申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
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 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 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 a.白天、春天。
b.夏、秋、冬、夜晚、雨雪 c.汽车、飞机、轮船等。3.评窗 老师: 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学生讨论回答: 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 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
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学生讨论回答: 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申、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作品。2.画面饱满,注意近、申、远景的表现。
3.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面的处理上。4.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四、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五、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 2 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窗口》教案
窗口教案
教学内容:活动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教学重点: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窗框、绘画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景激趣,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窗口,了解窗的作用。
2.揭示课题——《窗口》
二、了解历史,认识作用
认识不同时期的窗户形式,了解窗的历史。
三、研究学习,自主探究
1.你家的窗户是什么样的?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什么?你喜欢自己家的窗户吗?为什么?
2.利用课件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3.讨论分析窗的结构。(窗户分为外框、窗格及装饰等)
4.变一变:窗框有哪些形状的变化?窗格可以怎样变化?
四、尝试表现,创新设计
尝试设计一个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窗框造型,并画出相称的窗格。
五、欣赏评价,反馈提高
1.同学互评:每组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粘贴在展板上,并介绍其设计构想。
2.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
六、认识材料,初步制作
1.分析材料:哪种材料适合做窗框或窗格?
2.教师指导帮助,全组同学合作制作窗框。
3.展示讲评。
第四篇: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苏教美术教案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苏教美术教案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苏教美术教案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苏教美术教案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苏教美术教案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调色方法,并注意好环境卫生。
2、要求学生用水粉或水彩画或用色水流动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颜色图。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3、注意卫生。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今天我值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教学难点:
能否通过回忆、观察,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教具准备:
师:关于学生值日的有关资料,小朋友画的作品等制成的课件,颜料等。生:水彩笔、蜡笔、颜料、绘画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秩序,让学生自查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录象引入新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学校、班级中做过值日吗?
师:那好,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小朋友在学校和班级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观看录象,请你说说你都做过哪些值日?(学校里的督导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应做些什么事?(提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4)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板书课题:
8、今天我值日
三、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观察。
(1)、师:值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你想怎样表现值日情景?(学生分析讨论)(2)、师: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做做值日时的各种动作? 教师提示:(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值日时的各种动态。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用绘画形式表现值日情景?
(1)欣赏同龄人及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出示电脑课件)
教师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动作吗?你能说一说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吗?你能认一认它是用哪一种材料画的吗?(从夸张变形、色彩搭配、构图饱满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3、学生创作作业,教师辅导。辅导要点:
1、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2、组织画面时,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来画。
四、展示作业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在你喜欢的作业上合适的位置贴上一个大星星。
3、教师简评。
五、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颖的电脑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采用与众不同的创意与造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四、教学准备:纸盒、彩色纸、彩泥等材料,铅笔、彩笔、剪刀、胶水等到工具。
五、教学过程:
1.通过图片简介电脑的产生和发展。2.鼓励学生让它变模样,揭示课题。
3.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4.引导并指生说造型特点,“它是什么样形状的,它象什么,这个电脑模型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这个模型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5.引导并指生说装饰形式,“它采用哪些装饰形式,仅仅用绘画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表现效果怎么样呢?”
6.师演示说明一种电脑模型的设计思路、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7.学生讨论,A、“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B、“还可以把电脑模型设计成什么样子?哪些东西能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C、“用什么材料什么形式来表现适合?” 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动物、植物及各种自然物,通过适合的方法运用适合的材料适合的表现形式做成新颖的电脑模型。
8.交流想法,“我想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样的电脑,它有什么特点。”
9.学生创作,要求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用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表现。
10.作品展评,展示作业在教室里,互相欣赏评价。分小组评出电脑模型设计奖,制作精美奖,装饰美观奖,综合创作奖。
11.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的整洁。12.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第五篇: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乘风破浪》教案
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乘风破浪》教
案
第10课
乘风破浪
教学目标:、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教学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学习、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二、欣赏了解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师生探讨、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
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
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
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
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尝试创作
、提供作业方式:
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提供两幅船的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五、评价交流、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欣赏激趣、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2、揭示课题。
二、认知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
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
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
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拓展思路
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六、学生制作
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七、游戏激趣、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质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