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4道经典名题
24道经典名题
12.涡卡诺夫斯基的算术题
(一)一只狗追赶一匹马,狗跳六次的时间,马只能跳5次,狗跳4次的距离和马跳7次的距离相同,马跑了5.5公里以后,狗开始在后面追赶,马跑多长的距离,才被狗追上?
13.涡卡诺夫斯基的算术题
(二)有人问船长,在他领导下的有多少人,他回答说:“2/5去站岗,2/7在工作,1/4在病院,27人在船上。”问在他领导下共有多少人?
14.数学家达兰倍尔错在哪里
传说18世纪法国有名的数学家达兰倍尔拿两个五分硬币往下扔,会出现几种情况呢?
情况只有三种:
可能两个都是正面;可能一个是正面,一个是背面,也可能两个都是背面。因此,两个都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3。你想想,错在哪里?
15.埃及金字塔
世界闻名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们的坟墓,建筑雄伟高大,形状像个“金”字。它的底面是正方形,塔身的四面是倾斜着的等腰三角形。
两千六百多年前,埃及有位国王,请来一位名子叫法列士的学者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法列士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组织测量队的人来到金字塔前。太阳光给每一个测量队的人和金字塔都投下了长长的影子。当法列士测出自己的影子等于它自己的身高时,便立即让助手测出金字塔的阴影长度(CB)。他根据塔的底边长度和塔的阴影长度,很快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你会计算吗? 16.一笔画问题
在18世纪的哥尼斯堡城里有七座桥(如右图)。当时有很多人想要一次走遍七座桥,并且每座桥只能经过一次。这就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你能一次走遍这七座桥,而又不重复吗?
17.韩信点兵
传说汉朝大将韩信用一种特殊方法清点士兵的人数。他的方法是:让士兵先列成三列纵队(每行三人),再列成五列纵队(每行五人),最后列成七列纵队(每行七人)。他只要知道这队士兵大约的人数,就可以根据这三次列队排在最后一行的士兵是几个人,而推算出这队士兵的准确人数。
如果韩信当时看到的三次列队,最后一行的士兵人数分别是2人、2人、4人,并知道这队士兵约在三四百人之间,你能很快推算出这队士兵的人数吗?
18.共有多少个桃子
著名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来华讲学时,访问了中国科技大学,会见了少年班的部分同学。在会见时,给少年班同学出了一道题:“有五只猴子,分一堆桃子,可是怎么也平分不了。于是大家同意先去睡觉,明天再说。夜里一只猴子偷偷起来,把一个桃子扔到山下后,正好可以分成五份,它就把自己的一份藏起来,又睡觉去了。第二只猴子爬起来也扔了一个桃子,刚好分成五份,也把自己那一份收起来了。第三、第四、第五只猴子都是这样,扔了一个也刚好可以分成五份,也把自己那一份收起来了。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注:这道题,小朋友们可能算不出来,如果我给增加一个条件,最后剩下1020个桃子,看谁能算出来。
19.《九章算术》里的问题
《九章算术》是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全书共分九章,有246个题目。其中一道是这样的:
一个人用车装米,从甲地运往乙地,装米的车曰行25千米,不装米的空车曰行35千米,5日往返三次,问二地相距多少千米?
20.《张立建算经》里的问题
《张立建算经》是中国古代算书。书中有这样一题:公鸡每只值5元,母鸡每只值3元,小鸡每三只值1元。现在用100元钱买100只鸡。问这100只鸡中,公鸡、母鸡、小鸡各有多少只?
21.《算法统宗》里的问题
《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之一。书里有这样一题:
甲牵一只肥羊走过来问牧羊人:“你赶的这群羊大概有100只吧”,牧羊人答:“如果这群羊加上一倍,再加上原来这群羊的一半,又加上原来这群羊的1/4,连你牵着的这只肥羊也算进去,才刚好凑满一百只。”请您算算这只牧羊人赶的这群羊共有多少只?
22.洗碗(中国古题)
有一位妇女在河边洗碗,过路人问她为什么洗这么多碗?她回答说:家中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每两人合用一只饭碗,每三人合用一只汤碗,每四人合用一只菜碗,共用了碗65只。
你能从她家的用碗情况,算出她家来了多少客人吗?
23.和尚吃馒头(中国古题)
大和尚每人吃4个,小和尚4人吃1个。有大小和尚100人,共吃了100个馒头。大、小和尚各几人?各吃多少馒头?
24.百蛋(外国古题)
两个农民一共带了100只蛋到市场上去出卖。他们两人所卖得的钱是一样的。第一个人对第二个人说:“假若我有象你这么多的蛋,我可以卖得15个克利采(一种货币名称)”。第二个人说:“假若我有了你这些蛋,我只能卖得6又三分之二个克利采。”问他们俩人各有多少只蛋?
第二篇:23道数学经典名题
23道经典名题
1.不说话的学术报告
1903年10月,在美国纽约的一次数学学术会议上,请科尔教授作学术报告。他走到黑板前,没说话,用粉笔写出2^67-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质数。接着他又写出两组数字,用竖式连乘,两种计算结果相同。回到座位上,全体会员以暴风雨般的掌声表示祝贺。证明了2自乘67次再减去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两百年一直被人怀疑的质数。
有人问他论证这个问题,用了多长时间,他说:“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请你很快回答出他至少用了多少天?
2.国王的重赏
传说,印度的舍罕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跪在国王面敢说:“陛下,请你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在第三个小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说:“你的要求不高,会如愿以偿的”。说着,他下令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计算麦粒的工作开始了。„„还没到第二十小格,袋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看出,即使拿出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象棋发明人许下的语言。算算看,国王应给象棋发明人多少粒麦子?
3.王子的数学题
传说从前有一位王子,有一天,他把几位妹妹召集起来,出了一道数学题考她们。题目是:我有金、银两个手饰箱,箱内分别装自若干件手饰,如果把金箱中25%的手饰送给第一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把银箱中20%的手饰送给第二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然后我再从金箱中拿出5件送给第三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再从银箱中拿出4件送给第四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最后我金箱中剩下的比分掉 1 的多10件手饰,银箱中剩下的与分掉的比是2∶1,请问谁能算出我的金箱、银箱中原来各有多少件手饰?
4.公主出题
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
5.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是二百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他发现: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简称“1+1”)。如:10=3+7,16=5+11等等。他检验了很多偶数,都表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他无法从理论上证明这个结论是对的。1748年他写信给当时很有名望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指导,欧拉回信说,他相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也无法证明。因为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证明只是一种猜想,所以就把哥德巴赫提出的这个问题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世界上许多数学家为证明这个猜想作了很大努力,他们由“1+4”→“1+3”到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数的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者是素数,或者是两个素数的积。
你能把下面各偶数,写成两个素数的和吗?(1)100=(2)50=(3)20=
6.贝韦克的七个7 二十世纪初英国数学家贝韦克友现了一个特殊的除式问题,请你把这个特殊的除式填完整。
7.刁藩都的墓志铭 刁藩都是公元后三世纪的数学家,他的墓志铭上写到:“这里埋着刁藩都,墓碑铭告诉你,他的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十二分之一度过了愉快的青年时代,他结了婚,可是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得了儿子;不幸儿子只活了父亲寿命的一半,比父亲早死四年,刁藩都到底寿命有多长?
8.遗嘱
传说,有一个古罗马人临死时,给怀孕的妻子写了一份遗嘱:生下来的如果是儿子,就把遗产的2/3给儿子,母亲拿1/3;生下来的如果是女儿,就把遗产的1/3给女儿,母亲拿2/3。结果这位妻子生了一男一女,怎样分配,才能接近遗嘱的要求呢?
9.布哈斯卡尔的算术题
公园里有甲、乙两种花,有一群蜜蜂飞来,在甲花上落下1/5,在乙花上落下1/3,如果落在两种花上的蜜蜂的差的三倍再落在花上,那么只剩下一只蜜蜂上下飞舞欣赏花香,算算这里聚集了多少蜜蜂?
10.马塔尼茨基的算术题
有一个雇主约定每年给工人12元钱和一件短衣,工人做工到7个月想要离去,只给了他5元钱和一件短衣。这件短衣值多少钱?
11.托尔斯泰的算术题
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出过这样一个题:一组割草人要把二块草地的草割完。大的一块比小的一块大一倍,上午全部人都在大的一块草地割草。下午一半人仍留在大草地上,到傍晚时把草割完。另一半人去割小草地的草,到傍晚还剩下一块,这一块由一个割草人再用一天时间刚好割完。问这组割草人共有多少人?
(每个割草人的割草速度都相同)
12.涡卡诺夫斯基的算术题
(一)一只狗追赶一匹马,狗跳六次的时间,马只能跳5次,狗跳4次的距离和马跳7次的距离相同,马跑了5.5公里以后,狗开始在后面追赶,马跑多长的距离,才被狗追上?
13.涡卡诺夫斯基的算术题
(二)有人问船长,在他领导下的有多少人,他回答说:“2/5去站岗,2/7在工作,1/4在病院,27人在船上。”问在他领导下共有多少人?
14.埃及金字塔
世界闻名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们的坟墓,建筑雄伟高大,形状像个“金”字。它的底面是正方形,塔身的四面是倾斜着的等腰三角形。两千六百多年前,埃及有位国王,请来一位名子叫法列士的学者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法列士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组织测量队的人来到金字塔前。太阳光给每一个测量队的人和金字塔都投下了长长的影子。当法列士测出自己的影子等于它自己的身高时,便立即让助手测出金字塔的阴影长度(CB)。他根据塔的底边长度和塔的阴影长度,很快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你会计算吗?
15.一笔画问题
在18世纪的哥尼斯堡城里有七座桥(如右图)。当时有很多人想要一次走遍七座桥,并且每座桥只能经过一次。这就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你能一次走遍这七座桥,而又不重复吗?
16.韩信点兵
传说汉朝大将韩信用一种特殊方法清点士兵的人数。他的方法是:让士兵先列成三列纵队(每行三人),再列成五列纵队(每行五人),最后列成七列纵队(每行七人)。他只要知道这队士兵大约的人数,就可以根据这三次列队排在最后一行的士兵是几个人,而推算出这队士兵的准确人数。如果韩信当时看到的三次列队,最后一行的士兵人数分别是2人、2人、4人,并知道这队士兵约在三四百人之间,你能很快推算出这队士兵的人数吗?
17.共有多少个桃子
著名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来华讲学时,访问了中国科技大学,会见了少年班的部分同学。在会见时,给少年班同学出了一道题:“有五只猴子,分一堆桃子,可是怎么也平分不了。于是大家同意先去睡觉,明天再说。夜里一只猴子偷偷起来,把一个桃子扔到山下后,正好可以分成五份,它就把自己的一份藏起来,又睡觉去了。第二只猴子爬起来也扔了一个桃子,刚好分成五份,也把自己那一份收起来了。第三、第四、第五只猴子都是这样,扔了一个也刚好可以分成五份,也把自己那一份收起来了。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注:这道题,小朋友们可能算不出来,如果我给增加一个条件,最后剩下1020个桃子,看谁能算出来。
18.《九章算术》里的问题
《九章算术》是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全书共分九章,有246个题目。其中一道是这样的:一个人用车装米,从甲地运往乙地,装米的车曰行25千米,不装米的空车曰行35千米,5日往返三次,问二地相距多少千米?
19.《张立建算经》里的问题
《张立建算经》是中国古代算书。书中有这样一题:公鸡每只值5元,母鸡每只值3元,小鸡每三只值1元。现在用100元钱买100只鸡。问这100只鸡中,公鸡、母鸡、小鸡各有多少只?
20.《算法统宗》里的问题
《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之一。书里有这样一题:甲牵一只肥羊走过来问牧羊人:“你赶的这群羊大概有100只吧”,牧羊人答:“如果这群羊加上一倍,再加上原来这群羊的一半,又加上原来这群羊的1/4,连你牵着的这只肥羊也算进去,才刚好凑满一百只。”请您算算这只牧羊人赶的这群羊共有多少只?
21.洗碗(中国古题)
有一位妇女在河边洗碗,过路人问她为什么洗这么多碗?她回答说:家中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每两人合用一只饭碗,每三人合用一只汤碗,每四人合用一只菜碗,共用了碗65只。
你能从她家的用碗情况,算出她家来了多少客人吗?
22.和尚吃馒头(中国古题)
大和尚每人吃4个,小和尚4人吃1个。有大小和尚100人,共吃了100个馒头。大、小和尚各几人?各吃多少馒头?
23.百蛋(外国古题)
两个农民一共带了100只蛋到市场上去出卖。他们两人所卖得的钱是一样的。第一个人对第二个人说:“假若我有象你这么多的蛋,我可以卖得15个克利采(一种货币名称)”。第二个人说:“假若我有了你这些蛋,我只能卖得6又三分之二个克利采。”问他们俩人各有多少只蛋?
23道古今名题,经典程度无法比拟,只要你鼓起勇气和兴趣来尝试着作出这些题的答案,你的聪明程度可以和数学家比拼了!
第三篇:名道纯酒
企 业 简 介
内蒙古嘉和红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端、沙圪堵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0003平方米,投入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解决就业人员共100多人。公司地处蒙晋陕三省交界处,位于呼、包、鄂黄金三角地带、蒙中经济区,交通十分便利,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城镇、是蒙汉民族水乳交融的文化产物(国家文化部命名准格尔旗为蛮汉调艺术之乡)的发祥地,以驰名四海的准旗三宝:“高岭土、煤炭、漫瀚调”享有盛名。也是北部黄河冲击平原塞外的“粮仓”,绿海漫漫,沃野丰腴;丘陵山地则是优质小杂粮和高粱的富产区,小杂粮品种齐全,质优价廉(蒙语“沙圪堵”的意思就是“荞麦花盛开的地方”)人杰地灵,盛产粮、果、蔬、乳、肉、有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的“绿色煤炭”美誉,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同时药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花果之乡”和“巨石林立、天水一色的黄河大峡谷”的美称。
嘉和红粮酒业自建厂以来,秉承北方传统清香酒地缸小窖、固态分离发酵工艺,按行业标准作业,拥有各种制酒、窖池、酒缸、灌装生产设备和储藏系统,以及现代化配套的监测检验分析设备。生产能力为年产清香型的大曲酒3000吨以上。公司以“名道纯”为品牌,全面导入CIS品牌战略,以智力运营和资本运作相结合,打造品牌战略。确定“良心事业,以德酿造”为企业精神,传承草原文化,以及北方酒道文化精神。生产以清香型为代表的“入口绵,落口甜”名道纯系列优质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以“为人们健康快乐服务”的企业宗旨,结合实际,用“正道深谋、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指导企业每一个系统流程。加快技术改进,内培外联,锤炼精湛纯熟的传统地缸酿酒工艺,已与多家科研究所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了“名道纯”酒的上乘品质。在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嘉和红粮酒业以打造优秀企业为殊荣。是鄂尔多斯白酒企业中初具规模的综合性酿酒企业之一,为了保证高品质的纯粮,狠抓源头的优质高粱种植,现公司在鄂尔多斯高原已有万亩有机生态酿酒粮食种植基地,使得酿酒高梁品质如一。嘉和红粮酒业凭借多年的积淀精湛的传统,辅以现代化生产设备,高科技检测手段,与国内外食品的科学界密切合作,使嘉和红粮酒业有着卓越的品质,高雅的品味,和谐兼顾的品格。这也是建厂以来公司专注清香型酿造的成果。名道纯清香白酒特点是;“中温制曲、陶缸发酵、清蒸二清”工艺,清香纯正,地产纯粮,固态原浆,甲醇和杂醇油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是国际上公认蒸馏酒中最卫生的精品。口感纯正、入口绵甜爽净、更适合时尚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与国际市场接轨流行口味的白酒、更是国际化清香的趋势。名道纯原酒、清香纯净,是广大中、老年朋友炮制保健药酒的最好基酒。由于名道纯酒甲醇和糠醛极微,喝得舒服、口不干、醒酒快、饭后余香,更适合政务和商务招待用酒。酒后不上头,喝多醒酒快,不影响酒后的工作,名道纯酒独有的口感品质符合消费者的健康需求。结婚办喜事、过生日做福酒、长辈做寿酒,怕喝醉难受、又怕失礼就喝名道纯酒是最好的选择。
公司董事长吕晓峰以仁德的思想为人才战略观:一是人才标准,以德为本。二是为人处事方法,既会做人也会做事,德才兼备的标准。导入“一页纸”管理体系,既要精细化,又要海阔天空。既要名牌品质,又要地道纯粮的方针。企业以“区域为王、向往中原”的战略思想来运筹和参与市场竞争。以“学最好的别人、做更好的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为标准,精诚合作共赢的态度为消费者健康快乐服务。
第四篇:说名道姓(本站推荐)
说名道姓
大家好,我是张澜,我出生于2001年。
我的小名叫“澜澜”,是爸爸起的,他希望我有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做一个大气,能包容任何事情的人!爸爸还对我说过,在国民党时期,有个来自四川省的大人物也叫“张澜”,他是“民盟”的发起人,领导过四川“保路运动”,连伟大领袖毛主席都很敬重他,因此爸爸也希望我向他学习,做个文武全才,奋发向上的人!
读幼儿园的时候,我老是写不好我的名字,歪七扭八的,难看极了。爸爸每天晚上教我写名字,我却总是怪爸爸给我起的名字笔画太多了,太难写了,刚开始时,我只能“照葫芦画瓢”,把名字画出来,几次三番地练习,总算才学会了。
到了小学,同学们都觉得我的名字怪怪的,还经常要把我的名字写成“张蓝”,唉,这又让我难过极了,好好的名字一下子就变味了呀。
在妈妈公司里,总有热情的叔叔阿姨来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就响亮地回答:“我叫张澜。”于是他们总要再问一句:“那是不是你爸和你妈是在海澜集团认识的呀?”这又让我很郁闷的,我只能告诉他们:“我出生在2001年,那时候还没有‘海澜集团’,当时叫‘三毛集团’呢!你们的想法是错的。”
不过现在,我还是很喜欢“张澜”这个名字的,我的名字里承载着父母对我的祝福和期盼呢!
说明道姓
古往今来,中国人”行不改坐不改姓”的传统代代相传。说起我的名字,还有一段美妙曲折的故事呢!我的大名叫李欣桐,小名叫乖乖。其实,这个小名我自己也很讨厌的,我便去询问妈妈,为什么给我取一个这样的小名。妈妈笑着回答我说:”那是因为你小时候很乖,所以我们才叫你乖乖啊!
“我真讨厌我自己问什么那么乖,给妈妈取了这个名字啊!不过,回想一下,这个乖乖的别称就代表着我小时候很乖啊!
我听妈妈说:”以前,为了给我取名字,我们家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我以前不叫李欣桐,叫李綪琪,是爸爸取的,綪字的意思是女子有才,琪字的意思是美玉。”但是爷爷反对,说:”我觉得叫李雅静好一些,雅静就是优雅文静。多好啊!”在一旁的奶奶终于说话啦!她大声的说道:”什么都别说啦!李雨婷就是最好的名字啊!雨婷就代表着温柔、聪明、漂亮。就叫李雨婷吧!”妈妈小心翼翼的说道:“爸妈,我觉得叫李欣桐好一点。因为我上网查到李欣桐的姓名评分为99.5分。到时女儿也可以聪明一些。好吗?”大家一致说好,接着这个名字就通过了。
每一个人的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个人都融入了父母的希望和期盼,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名字。
说名道姓
我们每天都叫着别人的名字,而别人也叫着你的名字,可见,姓名已经发展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了。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名字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我的大名叫董铭彦,当初起这个名字的时候,那还真是“全家总动员”呢!我的爸爸和爷爷一有空便开始“哗哗哗”地翻起字典来,听说都把一本字典给翻烂了呢,而我一向不迷信的奶奶也请人算起了八卦。一整天都念叨着算命先生算出来的内容,而妈妈则是见人便请教该叫什么名字才好。几个月后就要登记户口了,可我的名字还没有定下来呢,于是大家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把我的名字定下来。爷爷首先发话了:“我觉得叫‘董名燕’比较好,‘名’是希望她将来功成名就,‘燕’是希望她将来活泼可爱。”这时奶奶又说;“还是把‘名’改成‘铭’好,这孩子缺‘金’,也希望她能被别人记住。”“我看呀,”这时妈妈终于发话了,“不如把‘燕’改成‘彦’吧,古人用它代表有才有德的人,希望我们家女儿将来是个‘全才’。”“好!就叫董铭彦!”爸爸一锤定音,从此世上多了个叫董铭彦的女孩。
而我的小名叫贝贝。这名字呀,还得从我爸爸那一辈儿说起,我奶奶就我爸爸一个儿子,也就我这一个孙女,视我们为掌上明珠,她把我们当作宝贝。我爸爸叫“宝宝”,我的小名嘛,自然就是“贝贝”了!是不是很有意义呢?
我的名字寄托了全家人对我的期望与祝福。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苦心,做个有用的人。
说名道姓
古今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每天叫着别人的名字,别人也在叫我们的名字,姓名在生活中太平凡了。疏不知,名字也有大学问,简简单单三•四个字,便包含了家长的期盼,美好的愿望。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的名字吧!
我的大名叫做“张佩瑶”,小名叫“瑶儿”,说起我的名字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唉,别急,听我慢慢道来。1998年11月28日早晨7:00左右,我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此时,天空下着纷纷飘落的雪花。
我的出生,使家里格外热闹,对我那早已心里乐开花的家人来说,头等大事就是为我取名字。
爷爷把家人全请来了,开了一次“取名大会”,忙不迭地拿来大字典,带上老花眼,查阅起来。忽然,苦思冥想的爸爸一拍大腿,指着我脖子上的玉佩说:“这名字中一定要有一个瑶字,因为瑶字就代表了美玉。你们看她的皮肤像玉一般洁白无暇。”大家一致赞同。这是,调皮哥哥发言了:“不然就叫她张乐瑶好了。”“去,你要她像你一样整天嬉皮笑脸的,不好。”爷爷一听这个名字,就生气。经过一番激烈的取名争斗后,大姑妈发话了,:“不然就叫她张佩瑶,我在电视里看见一部琼瑶的片子,里面也有一个女孩叫这个名字,她也带着一块玉。”爸爸也赞同她这个名字。所以,张佩瑶,我的名字就出锅了。
我爱我的名字,也爱我的家!
说名道姓
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并且还有乳名。一般乳名是家里人才叫的。在学校里、社会上就把姓氏和辈分取一个学名。当然如果我们都没有名字这个符号,那就不知道谈的是哪一个人了,可就乱成粥了。我们人和人之间交流就更难办了。
下面我就和你们说说我的名字吧。
我的学名叫“张凤琦”,张是和我爸爸一个姓,我妈妈姓冯,凤和冯谐音。那个“琦”呢字典里讲的是美玉、美好的意思,爸爸妈妈希望我模样要长得漂亮,心灵要冰清玉洁,生活更要幸福美好。我觉得现在的我就如我的名字一样很幸福。
我的乳名叫“凤琦”,是不是很好听啊?它是取了我名字后面的两个字,当然我的家人有的也是叫我琦琦,有时候还会叫我琦。妈妈还叫我钰琦呢。这表达了家人对我的爱。反正不管叫我什么我都高兴。
有时我们对于自己的名字并不知道太多,但相信每个人的名字都蕴藏着父母的一些含义。好了,回去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名字吧。会很有意义的。现在该知道自己名字的重要性了吧!
说名道姓
我名字的由来既独特,又比较好玩,您想知道吗?下面我就来介绍介绍吧!
听我爸说,我还没出生前,名字就定好了:我姓姜,我爷爷是正字辈,爸爸是大字辈,轮到我是诗字辈,(这个辈还蛮有文化气质的呢)最后一个字是我妈想出来的。她说我要有涵养,要懂礼貌,这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说,我的名字就叫姜诗涵了。但在我出生那一天,我爸妈觉得不大对劲,如果叫“姜诗涵”,那以后上学,同学还不得叫我“僵尸寒”了吗?想到这一点,我爸我妈是死也不想给我取这个名字了(可惜了特有文化气质的诗字辈)。这下全家人都抓瞎了,孩子已然出世,没名怎么好?那天晚上,爷爷为了平静一下心情,便出门去散散步。就在散步时,爷爷无意一抬头,看见一轮闪着钻石般银光的明月。爷爷突发奇想,不然,就叫个“涵”吧!爷爷立马打道回府,绘声绘色地向全家宣布了这一灵感之得。哎,还别说,真挺好的,全家一致举手赞成。涵,爷爷取这个字,是想让我变成一颗闪着金光的钻石、明珠、翡翠。哈,我的大名“姜涵”闪亮登场!该轮到我独一无二的小名啦!
我的小名也费了力了。我奶奶特别特别想给我取个别出心裁的小名,爸爸也想,妈妈也想„„他们想呀,讨论呀,选呀,否定呀,好久好久,也没想出个好点子,可巧,电视上出现了姜大牙三个字,奶奶眼睛一亮,我的小名就诞生了:“牙牙”。
全家人都那么爱我,对我的希望那么高,我几乎爬不上那又高又陡的山坡。但,我在努力,我会一步一步地走向美好的未来。
小灵通漫游无名国
一天,小灵通乘飞机去“无名国”旅游。一上飞机,小灵通就向空姐打听:“我们去的地方为什么叫„无名国‟呢?”空姐笑着说:“说来有趣,这个国家的人全都叫一个名字——无名氏,所以这个国家就叫„无名国‟”。
到了无名国,小灵通跟空姐告别,并说好三天后来接他。下飞机后,小灵通先找了个宾馆住下来。登记后,经理无名氏对服务员说:“给三楼无名氏上杯水!”“哦!”服务员说。小灵通恰好也住在三楼,上了三楼后,小灵通看到那个服务员正一个一个地敲房间的门,说:“是您的水吗?”小灵通看了后,觉得还是名字好啊!
中午该吃饭了,小灵通来到餐厅。餐厅里一团遭,原来服务员不知道是谁的菜,谁叫无名国只有一个名字呢?小灵通赶紧找个桌子坐下,可旁边一桌人吵了起来,小灵通也过去看热闹。一个人说:“这菜是我的!”另一个说:“是我的,你没听,刚才服务生说,这是我无名氏的菜吗?”“是我的!”小灵通听了直觉得好笑,都叫无名氏,这菜指不定是谁的呢!
饭吃不下去,小灵通就在附近散步,看见一个邮递员在那里一封一封地拆信。小灵通走过去,对邮递员说:“难道你不知道不能随便拆人家信吗?”邮递员委屈地说:“我知道,但信上都是一个名字——无名氏,只有把信拆开才知道是投给几号楼几栋啊!”小灵通立刻向邮递员道歉:“对不起!”
三天后,空姐来接小灵通。小灵通坐在飞机上想:还是有名字好啊!
小灵通漫游无名国
飞机降落了,小灵通带着好奇心走下飞机。一下飞机他就听到了自己的肚子在“咕咕”直叫,原来是肚子饿了,小灵通向前面一个本地人打听:“hi!朋友。”只见那人不理睬他,小灵通这才想起来:这儿的人只有一个名字——无名氏。小灵通轻声叫了一声:“无名氏。”只见无名氏没听见,无名氏有点生气了,就放大喉咙叫:“无名氏!~”
只见大街上所有人都说:“谁在叫我。”小灵通有点害羞了,说:“这有没有小吃店?”其中一位无名氏说:“有,很多。”小灵通又问:“在哪条路上?”无名氏说:“在无名路上啊。”小灵通恍然大悟:这的每一条路都叫无名路。哎!还是自己去找吧。
在一路上,小灵通看到一个无名小学,小灵通走了进去,正好看到一个无名班级在上科学课。老师说:“请无名氏同学上来和我一起做实验。”顿时,全班同学都上了讲台。因为每个人都叫无名氏,小灵通大笑起来,心想名字真是太重要了!
走了两个小时,无名氏终于来到了一家“无名小吃店”,他吃着“无名国特产”心想:没了名字生活真是乱套了!我一定要去找国王„„
小灵通漫游无名国
一天,小灵通乘飞机去“无名国”旅游。一上飞机,小灵通就向空姐打听:“我们去的地方为什么叫„无名国‟呢?”空姐笑着说:“说来有趣,这个国家的人全都叫一个名字——无名氏,所以这个国家就叫„无名国‟了。”
来到了无名国,小灵通就来到了一家公司,问道;“我能再打一份工吗?”
“可以,你叫什么名字?”
“小灵通。”
“好了你可以去工作了。”
于是小灵通开始工作了,看见他的文稿上都是些的一个名字无名氏,哎呀这要怎么工作呀!
要点名了。“小灵通。”“到。”“无名氏。”好多人都喊: “到。”没有名字还真是麻烦!
过了一会,小灵通又来到了学校,考完试了,要发试卷,老师让同学们去发,可是这试卷上都写着一个名字,无名氏,同学们都手忙脚乱,不知道要给谁。
来到了路边,听到广播上说,有一个叫无名氏的孩子找不到家了,请家长过来领孩子,结果好多人去争哪一个孩子。
没有名字还真是有不少麻烦事!
小灵通漫游无名国
有一天,小灵通这个人调皮捣蛋!一不小心上了一架直达、中途不停站的飞机,就这样小灵通漫游无名国的历险记就开始了。
一上飞机,小灵通就在飞机上到处乱跑,一直到飞机起飞的时候小灵通还没有下来,因为他在看电视,看得入了迷。所以才被送往无名国。小灵通看着看着感觉飞机飞了起来!“咣当”一声,飞机脱离了地面。这是小灵通才意识到飞机开是运行了!小灵通叫着嚷着要回家,可是这趟航班是要去上海的,可他的家在山东。坏了,这下可麻烦了!飞机上的服务员说:“这样吧,我们的直达航班飞到上海以后,再把你送回山东,怎么样!”
小灵通满意的回答:“好!”
可是飞机在中途遭受了疾风骤雨的袭击,所以迫降在一片原始森林里,小灵通是一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所以他左跑跑,右跑跑便跑到了一个叫无名国的国家,小灵通一进去,想打听这里是哪,他找到一个人说:“请问这里是哪?”那个人回答说:“这里是无名国,每个人都没有名字不信你试试!”小灵通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朝人群里喊了一声:“喂,就是你!”这是满大街的人都来教训小灵通了!说是这样很不礼貌!
一下子,小灵通从梦境中醒来说:“啊!吓死我了!”
小灵通漫游无名国
一天,小灵通乘飞机去无名国旅游。一上飞机,小灵通就向空姐打听:“为什么我们去的地方叫无名国呢?”空姐笑了笑说:“说来可有趣了,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叫一个名字——无名氏,所已这个国家就叫无名国了。”小灵通这下来了兴趣,说:“这真是个有趣的国度,我真是越来越想看一看了!”
一下飞机,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便把小灵通的衣服全弄脏了。没办法,只好去商店换一套。进商店,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商店里回荡的名字只有“无名氏”三个字。当小灵通准备找一家信誉好一点的商店时,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所有的商店都叫“无名氏商店”。而且每次喊道“无名氏”三个字,回头率简直是百分之百。
绕了不少路,小灵通精疲力竭,进了饭店。但他点菜时,发现特色栏里都是一个名字:无名氏风味菜。晚上,已经被这一切弄成“大头”的小灵通在宾馆里看电视。动画片的内容十分有趣,可也有美中不足,因为所有人都叫无名氏。
小灵通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不给他们起个名字?”
几天后小灵通走了。如今,这个国家改叫“灵通国”了。这也是对小灵通的荣誉吧!
小灵通漫游无名国
这一天,淘气包小灵通在家里看地图,突然他的目光被一个特别的国家所吸引了,这个国家就是传说中的——《无名国》。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就牵着狗,乘飞机去“无名国”旅游,一上飞机,小灵通就迫不及待的向空姐打听:“我们去的地方为什么要叫无名国呢?”空姐笑着说:“说来有趣,这个国家的人都叫一个名字——无名氏,所以这个国家就叫„无名国‟了。”“哦,原来如此,真期待呀!”
终于到站了。小灵通先到一个叫“无名商店”里买了一张地图,打开地图后发现地图上每一个角落,都有无名二字,这可让小灵通大伤脑筋,他费了好一阵子,才找到了一个叫“无名旅馆”的地方,进入旅馆,服务员就把小灵通带到了房间里,说:“无名氏先生,这就是您的房间。”无名氏?这个名字可真稀奇。小灵通顿时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便笑着说:“阿姨,对不起,我的名字叫小灵通,不叫无名氏。”“天哪,怎么可能呢?这里的每一个人除了国王以外都叫无名氏,你怎么就叫小灵通呢?”这时,小灵通似乎有点明白这个国家为什么叫无名国了。于是,小灵通红着脸,摸着脑勺,对服务员说:“阿姨,我是来自中国的,我到这儿只是玩玩。”这时,服务员就笑着走开了。
终于可以到外面透透气了。这时,小灵通才发现自己的狗不见了,正巧,小灵通的这只狗的名字叫唔明正好与无名的读音完全一致,于是他就跑到电视台,对大叫说:“我的狗不见了,它的名字叫唔明,若有发现者,请及时与我联系。”刚出电视台,就有五百多只狗,往他的身上扑,这可把小灵通给吓坏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自己的狗。经历了这些事,小灵通才知道名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于是就决定要向国王提意见。
一大早,小灵通就往皇宫里走去,见到国王之后,小灵通先向国王深深的鞠了一躬,用尊敬的语气对国王说:“亲爱的国王陛下,我的名字叫小灵通。我到这里来旅游,发现这里因为没有名字,所以导致了交通堵塞等现象,所以我提议应该让这里的每一个居民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国王听后,心花怒放,所以就很爽快的答应了。
结果这里的每一个居民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所以以后“无名国”这个国家就这样消失了。就这样,小灵通牵着小狗又打道回府了。
第五篇: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之我见
马振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比较原始内容。其中的标点符号是后人为了便于解读而添加的。关于“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历史上有多种解释。比较大众化的解释是:道,可以言,但非常言之道;名,可以说,但非常说之名。照这种解释,也就说,句首的“道”和“名”是很深奥的因此是不可言说的,一旦言说出来就不在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和“名”了。
其实,历史上人们对于老子的“道”和“名”多心了。当年,以清静无为著称的老子,是不可能把“道”和“名”想得如此深奥,如此虚化,如此不可思议。由于历史上记载条件的限制,用字讲究节约,而且不加标点,因此古代行文讲究文言和对称,致使给后人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恰恰,关于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解释,直接关乎到人们对《道德经》的理解,关乎到我们对道家思想的把握。那么,“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中,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字没有特别的意义和区别,以及第一个“名”第二个“名”第三个“名”字也没有特别的意义和区别。道,就是道路,行走;名,就是名称,称谓。这本来就没有什么歧义。什么第一个“道”是名词,第二个“道”是动词,第三个“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根本没有如此复杂和繁琐。要正确理解关键在于对句中的“可”和“非”两个字的把握上。实际上,行文中的“可”和“非”也没有多大的歧义,可:可以,适合;非:必须,非得。所以,可以作如下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就是,道路要适合作为道路必须经常作为道路;名子要适合作为名子必须经常作为名字。用鲁迅的一句名言来表达就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类似,万物本没有名,叫的人多了,也便成为名。
以上,就是我对老子《道德经》开篇语句“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解释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