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日万花筒教案(小编推荐)
《异域采风》之《节日万花筒》教学设计
清坪镇中心小学 张先碧
教材分析:
《节日万花筒》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9课《异域采风》中的一个主题内容,通过让学生了解 “圣诞节”“开斋节”“狂欢节” 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的著名节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日习俗,并从不同的节日中去比较、去发现人类相同的地方,进而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完成一份研究报告,体会节日中蕴藏的文化。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节日文化,体验和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差异,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发展的共同意愿。
2、养成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交流、表演及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习惯;培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的习惯。
3、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及文化。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深刻领会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节日文化。教学难点:
感悟不同的节日文化中蕴藏的相同内涵。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各国著名节日的资料;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烘托节日气氛的物品、影像。教学过程:
一、中华传统节日
1、走进春节:我们先来热热身,我说你猜,是什么节日?
包饺子,放鞭炮,吃团圆饭。(春 节)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端午节)
吃汤圆,观灯盏,猜灯谜。(元宵节)
2、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其他国家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二、快乐的圣诞节
1、通过图片了解圣诞节
2、关于圣诞节你还知道哪些?(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说一说你是怎么过圣诞节的?
4、课件展示:知识拓展:了解、体验、感受(部分国家的圣诞节)
5、小结:享受快乐
三、神秘的开斋节
1、通过课件感受开斋节
2、知识竞猜进一步了解开斋节
3、了解我国新疆少数名族的开斋节
4、小结:宗教信仰
四、激情的狂欢节
1、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巴西狂欢节
2、师生共舞感受狂欢节
3、小结:热爱生活
五、了解其他外国节日
1、说一说你知道的外国节日。
2、完成第65页的思考题:
不同:文化、历史、信仰、民族个性„„ 相同:快乐、友谊、愿望、祝福„„ 怎样对待:尊重习俗
和睦相处
六、总结
这些节日,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生活态度,带给人们欢乐与友谊。
七、作业
根据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包括“节日名称,节日时间,节日来历,起源”等调查途径不限,可以是网络,书籍或是向长辈询问,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第二篇:万花筒 教案
创意万花筒
湖北理工学院
冯学军
教材分析:
《创意万花筒》是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继续探索折射影像原理的载体,旨在制作万花筒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目的:
1、引发学生对镜子游戏的探索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影像的原理。
2、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制作万花筒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1、知识储备:了解镜子的特征、历史即简单折射原理。
2、物资准备:
教师:可拆装的万花筒、简易万花筒、水晶万花筒、卡通万花筒、六面体饮料瓶、透明胶片、半透明塑料膜、不透明塑料膜、彩色碎纸片、香烟盒、剪刀、钳子、锥子、双面胶带。
学生:六面体饮料瓶、透明胶片、半透明塑料膜、不透明塑料袋、彩色碎纸片、香烟盒、剪刀、钳子、锥子、双面胶带。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镜子游戏?
2、提问:你们所玩的这些游戏体现了哪些光学原理?
二、玩玩万花筒:
1、指名玩教师提供的三种万花筒(简易万花筒、水晶万花筒、卡通万花筒),并说说玩后的感受。
2、引导观察这三种万花筒(简易万花筒、水晶万花筒、卡通万花筒),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
3、引导学生观察可拆装的万花筒,谈谈观察所得。
三、制作万花筒
1、提问:想一想这些万花筒是利用什么原理成像的?
2、介绍材料:今天我们也来自己制作一个万花筒,制作万花筒需要哪些材料呢?
3、重点指导简易万花筒的做法:教师演示。
(1)将六面体饮料瓶的瓶身剪下来,将其中的三片折成三棱镜片。
(2)用黑色纸将三棱镜片卷起来,再剪一块大小合适的透明胶片放在卷筒里面。(3)透明胶片上放一些彩色碎纸片,顶部盖上一块半透明塑料膜,用双面胶带固定。
(4)底部蒙上不透明塑料布,用双面胶带固定,正中心挖一个小孔。卷筒外贴上包装纸。
4、学生动手制作,师巡视指导。
5、指导水晶万花筒、卡通万花筒的做法:
(1)水晶万花筒:将小塑料袋里装水,并将小水袋安在万花筒的顶部。(2)卡通万花筒:挖合适的孔,侧面挖对槽,反面挖一方框,准备彩色塑料膜,插入侧面长槽即可。
四、展示并自然结束:
请同学们把制作成功的万花筒拿给其他同学欣赏,并简单介绍制作过程。相互评选出最令人欣赏的万花筒。
第三篇:《生活万花筒》教案
《生活万花筒》教案
寿王坟镇中心校 孙竞一
教学目标:
1.能按顺序写一件事,把事情的过程或重要内容写清楚。
2.通过与同学交流分享、师生点评等方式,提高作文的修改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按顺序写一件事,把事情的过程或重要内容写清楚。
难点:通过与同学交流分享、师生点评等方式,提高作文的修改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习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上个假期我认真欣赏了你们的习作,大家讲述了很多好故事,写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内容,让我感受到咱们的生活真是一个大大的万花筒。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全班同学都写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师出示全班好的习作题目。【课件2】
《捉蚊趣事》《钓鱼趣事》《玩水趣事》《汤泉宫趣事》《长城趣事》《捉蛐蛐儿》《家庭**》《撒谎**》《摘红枣》《摘苹果》《爷爷戒酒了》《树林里的小秘密》《厨房里的美味》《第一次洗衣服》《快乐的研学之旅》《我的“六一”》《照片里的温暖》《有趣的捉迷藏游戏》《那一抹微笑》
师:你们看,这么多的题目中,哪些是你感兴趣的内容呢?
生自由回答。
二、师生共评
(一)回忆要点一
1.师: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犹如万花筒一般五彩缤纷、充满变化,总能带给我们新鲜感和美的感受。那我们应该如何把这么美好的生活记录下来呢?请大家拿出前置性学习单,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习作要点。【课件3】
习作要点:(1)写一件印象深的事,需要按照 把事情写清楚。要把、、交代明白,写清楚事情的、、。【板书:一定顺序】
师:请同学们拿出例文篇子,这是咱班某位同学的习作,我们一起来帮他评价一下,看看他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
生读例文,对照评价,提出建议。
(二)回忆要点二
1.师:我们写事情不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还要把事情的重要部分写清楚。【板书:重要部分】
习作要点:(2)还要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清楚:如果是亲身经历的事,可以写出、、。【课件4】
师:这是咱班某位同学的亲身经历的事情片段,看看他有没有把重要部分写清楚呢?【课件5】
生读例文,对照评价,提出建议。
2.师:那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事,而是看到的或听说的事呢?
习作要点:(2)还要把事情的重要部分写清楚:如果是看到的或听说的事,可以写出、、。【课件6】
师:这是咱班某位同学写的别人的事情片段,再看看他有没有把重要部分写清楚呢?【课件7】
生读例文,对照评价,提出建议。
三、同桌互评
1.师:习作要点也正是我们评价的标准。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习作评价单,对同桌的习作进行评价,在相应的星星上涂色,看看对方能得几颗星。记得要在最后给你的小伙伴提出一些修改的建议。【课件8】
生完成评价单。
四、自我评改
1.师:评价他人习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评价自己的习作,下面请同桌互换评价单,根据评价单上的标准和建议,对自己习作中的重要部分进行修改,时间是8分钟。【课件9】
生修改习作。
2.师:哪位勇敢的同学来读一读你修改后的成果?你给自己几颗星?
生读习作。
师:其他同学也对照评价标准,自己评价一下吧,看看你自己又能得几颗星。
生自我评价。
师:同学们,紧紧握住生活这个万花筒,我们就可以见证更多美好的事情。把这些事情用笔记录下来,用心细细琢磨,不论酸甜苦辣,都将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收获!【课件10】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老师也非常高兴能和大家拥有这样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请大家伸出双手,把掌声送给优秀的自己!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万花筒:习作讲评课
一定顺序
写清楚
重要部分
第四篇:万花筒最新教案
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
《万花筒》教案
执教者: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
综合组 车清云
本课立意:《万花筒》一课包含了光的反射、漫反射、散射等光学原理,教学目的就是想通过学生独立研究万花筒的活动,促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做中学科学、用科学,切实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感悟到小事情中往往包含着大学问,并在交流中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是教材的设计者、创造者,也是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和点拨者,因此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点应该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展开,都应为学生服务,使得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的科学探究情境下,动手做科学,体验科学发展的历程、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在这种以探究制作为主的课堂上,教师的话要少之又少,只是起引导、点拨、启发、激励的作用,而应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想、充分地做、充分地说,学生获取的知识、能力、技能、方法才真正是他自己的,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说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万花筒》
1、过程与方法
●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学会制作的基本步骤;
●引导学生运用材料进行制作,在合作中安全操作;
2、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了解万花筒成像的简单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制作玩具的乐趣;
●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共同合作的品质,增强环保意识。
本课重点 在于认识玻璃镜、各种纸、胶布等材料的质地、性能和特点,学习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手工技能操作,学习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并能初步了解万花筒图像形成的原因。
材料准备:教师材料:教师自制的万花筒、小镜片
学生材料:厚塑料纸、薄塑料胶片纸、双面胶、透明胶、小碎粒、卡纸、包书纸。剪刀、铅笔、橡皮、尺。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通过出示教师制作的万花筒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并通过让孩子上台玩一玩的体验方式,有效激发孩子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1、出示教师买来的万花筒,让学生看一看是什么? 学生说万花筒。
2、玩过吗?请几个同学上前玩一玩。(找3名同学)
3、感觉怎么样?
学生感觉感觉很漂亮。转过来转过去的图案都不一样等回答。
4、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万花筒。板书(万花筒)
5、其他同学,你们也想观察万花筒吗?
同学们回答:想
那我们看大屏,看一个特殊的万花筒。观察之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万花筒的图案有什么规律?
图案都是对称的。(教师表扬:说的真好,你与数学联系到了一起)
二、提出问题 教师让学生提出质疑
1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无论万花筒的图案怎么变化,图案都是对称的。对于万花筒你有什么疑问?小组讨论,把疑问写在研究方案上。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预设学生问题:
1、为什么万花筒的颜色多彩缤纷?
2、万花的图案为什么是对称的?
3、万花筒是什么原理制成的?
4、为什么我看到了很多个一样的图形?
各个小组依次汇报各自的问题,根据如果学生提出了“万花的图案为什么是对称的?教师板书(研究的问题:万花的图案为什么是对称的?)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是:万花的图案为什么是对称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各个小组所提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板书(共同研究的问题:万花的图案为什么是对称的?)同学们猜想一下:万花筒的图案问什么是对称的?
板书(猜想:与******有关)
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问题,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板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三、自主探究制作万花筒。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制作万花筒需要注意什么?看大屏
1、我们要做的准备是:
2、预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3、研究克服困难的对策是:
4、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安全、碎纸不能太多。好,带着黑板上的问题与猜想,制作万花筒。
四、观察万花筒,完成问题
同学们,万花筒做好了吗?请按要求进行观察。
1、每个小组按顺序依次观察万花筒,通过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用手遮住万花筒底部,按顺序依次观察,你能观察清楚吗?
3、每个小组同学按顺序依次用厚衣服盖住头部,在衣服内观察万花筒,看看你还能观察到什么?
这说明万花筒图案的对称与什么有关?
学生:与阳光有关
完成结论、板书(结论:光的反射)光到底是怎样反射的呢?通过课件展示。(光的反射)
五、欣赏对称建筑图形与不对称图形
教师语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对称建筑图形与不对称建筑图形,我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你能找出那些是对称,那些是不对称的。
(课件展示)
六、拓展
通过总结让孩子再一次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万花筒的制作过程,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让学生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让学生说出万花筒原理。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万花筒,心里应该挺开心的。今天做的这种万花筒内部是三棱柱的,如果我们把内部做成五棱柱或六棱柱的那里面产生的图案又会是什么的?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尝试。
第五篇:鄂教版6年级品社《节日万花筒》教案
《节日万花筒》教案
一、教材分析
《节日万花筒》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著名节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日习俗,并从不同的节日中去比较、去发现人类相同的地方,进而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完成一份研究报告,体会节日中蕴藏的文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交流、表演的习惯;培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文化,体验和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差异,顺应世界人民和谐发展的共同意愿。
三、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深刻领会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节日文化。
四、教学难点:感悟不同节日文化中蕴藏的相同内涵。
五、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各国著名节日的资料,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烘托节日气氛的物品、影像。
六、教学过程:本节课共设计了六个活动。
(一)欢乐中国年
播放中国人民过春节时的影像资料,让全班学生随音乐齐唱歌曲《欢乐中国年》,让学生在欢乐的音乐气氛中开始新课。
想一想:
1、影像资料和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哪一个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2、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我们在以前已经学过,你们还记得吗?
3、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又有哪些节日呢?
(二)神秘圣诞节
1、出示事先准备的圣诞帽、小圣诞树和圣诞卡片,提问:看到这几样物品,你想到了哪一个西方节日?
2、多媒体播放西方国家过圣诞节时的情景,介绍圣诞节的来历。
3、让学生分小组交流、介绍课前自己搜集到的圣诞节的习俗资料,选派代表上台讲述关于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节传说的故事。然后让一学生戴上圣诞帽装扮成“圣诞老人”,给每个上台讲述故事的同学分发“圣诞礼物”(奖品)。
4、告诉学生不同的国家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不同,给学生讲述“夏季的圣诞节”的故事。
(三)快乐开斋节
1、多媒体播放世界穆斯林过开斋节时的情景,然后向学生讲述开斋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分小组交流、讨论自己搜集到的开斋节的习俗。
3、“动动脑”:你认为开斋节和宗教信仰有关吗?
(四)激情狂欢节
1、分小组交流、讨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狂欢节的资料。
2、教师讲述:狂欢节最初是欧洲国家庆祝国王的生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后来流传到了世界各地。尽管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盛行狂欢节,但最富盛名的还是巴西的狂欢节。让我们一起走进2月的巴西去看看狂欢节的盛况吧。
3、播放多媒体影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巴西狂观节的盛况。
(五)小小研讨会 动动脑、想一想:
尽管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节日不同,但透过不同的节日,我们总能感受到人类相同的地方。这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分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反馈。
教师总结: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家庭,由于世界各国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节日文化,但是无论哪一种节日文化,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不同的节日文化中,都蕴藏着相同的内涵——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世界和谐发展的祝福。
(六)课外延伸
1、说一说: 回家后把你今天了解到的节日的风俗故事讲给你喜欢的人听,并告诉他们你从中了解到了一些什么。
2、做一做: 从节日中,可以了解到人们庆祝节日的各种方式, 如饮食、服饰、礼物、歌舞表演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了请更多,请你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后做一个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品德课不是没有作业,它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把学习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课堂所得,既可以唤起他们的成就感,还可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另外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