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场设计说明
著名景点景门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现状分析
药王山本名五台山,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晚年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医学大师,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逐成为医宗圣地。除了历史文化景观,药王山绿树重重,山峦叠嶂,风景迷人。每年农历的二月二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来纪念这位对中国医学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医宗——孙思邈。
目前药王山景区入口仅有一座五间二进的山门作为售票入口,门前停车场6000平方米,共80个车位。不能满足景区的人性化、现代化服务功能,更无法满足庙会等大型文化活动的场地要求。同时,景区入口没有标志性建筑,广场也比较混乱,这也降低了整个药王山风景区的服务品质。
因此,建设单位为给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休闲旅游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设施,提出游客服务中心及广场的修建工程,本次设计为景门广场设计。
3、广场基地
广场紧邻游客服务中心,莅临通往药王山主要道路,交通便利。广场包括停车场与文化广场两个部分,停车场7350平米,总停车位:145辆,其中大巴车12辆,中巴车22辆,小客车111辆,广场用地86米×105米,面积为9030平方米。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广场定性
1、规划指导思想
①创造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整体形象,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多方面功能需要。
②创造现代化文化广场,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平衡发展。④创建尺度适宜、环境优美、充满亲切自然氛围的公共空间和步行系统。
2、广场定性
广场地处药王山景区入口处,其主要性质为体现药王山景区人文特征,为城镇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娱乐场所的公共空间。
三、规划设计依据
1、县城总体规划
2、广场1:1000地形图
3、区域内建筑资料
4、药王山管理局改建文化广场的建议
四、规划布局
1、总体布局
药王山山口,南北两侧地形高起,中间平坦,中心线上有一突出的高地。因此,我们以这条中心线作为游客服务中心及其广场的中轴线,坐东面西修建整个建筑群。整个建筑群由西向东逐渐抬高,形成了四个空间层次——停车场地(194个停车位)和入口广场(喷泉水池)、举行大型文化活动的广场(进深30米)、游客服务中心建筑群以及以整个药王山作为天然的景山背景,从而衬托出游客服务中心建筑群的宏伟气势。
依据用地条件,广场设计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手法,强调广场中心,整个广场设计构图简洁大方,刻意追求广场的开阔环境和文化内涵。
著名景点景门广场由横轴“„著名景点景门广场题刻——景观水榭——中心广场(主题雕塑与文化雕塑)——景门”构成。主体广场南北点缀艺术花钵、艺术灯柱等。整个广场设计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
游人由停车场进入广场,首先展现在游人面前的就是著名景点景门广场题刻,题刻起到了强烈的引导作用,吸引人们拾级而上到达景观水榭景区,由于人们亲水的心理特征,可以使游客在这里将长时间旅途跋涉的疲劳得以缓解,水榭采用跌落的形式制造了更多的变化,水中的射灯也给景区的夜景增添了特色。人们顺着台阶步行上至中心主广场,巧妙的高差设计使得人们在进入主广场后视线瞬间开阔,身心也变得更加愉悦,在广场的中间有着主题雕塑作为广场的视线景观中心,广场两侧以孙思邈事迹为题材的雕塑均匀布置,雕塑不仅可以作为景观给广场增色,还可以作为教育题材对人们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广场南北侧布有树阵,为广场增添一丝绿意。在广场内设计有大量的射灯,是的广场成为晚上人们聚集休闲的上佳场所,为景区夜景增添气氛也使景区夜晚增添人气。轴线立面组织起伏迭落,由动(喷泉)至静(植物)动静结合。
2、功能分区
整个广场分为三个功能区:入口区、中心广场区、绿化游憩区。
五、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 31163平方米
停车场面积:
7350平方米
景观广场面积: 9030平方米
总停车位:
其中:大巴车:中巴车:小客车:
第二篇:广场设计说明
小区广场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们在使用的同时感受到环境的舒适和空间围合的一种包围感,从道路上来讲除主轴道路外,更多的是曲静小道及林间小路,它们作为散步路,这是广场绿地内使用频率最高的场地,有着积极创造交往空间,增进广场间交流,使物质环境融入更多的人文情趣。沿主轴线,我们主要采用植物丰富人的视觉感官,同时配以小品,沿景而行,通过铺装与广场建筑小品的对比使实者益实而虚者宜虚,不仅使整条轴线景观情趣浓厚,而且体现了一种韵律美,同时,它使前后景观形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满足主体空间的心理要求,给人们一种缘情或畅神的美感享受。对于连接东南与西北的景观轴,更是很好的体现了这样一种过渡空间、“流动空间”的秩序美。美国景观大师西蒙兹曾说:“我们规划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广场整体多以方形、圆形形式布局为主,同时穿插放射形环状图案,这种格局象征了方与圆的调和、融合与共生。空间具有一是封闭性,是开放性与封闭性的交往、交流空间的有机结合。以黑松、桧柏、红枫、银杏等为基调树种,选用多种乔木、花灌木进行搭配,做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丰富多彩。这些花木合理搭配形成四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景可观的景观效果,并使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季更迭、时间流转和万物生长的变化。
第三篇:广场设计说明
长安世纪广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前 言
一、广场所处地理位置
二、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一)、主体思想
(二)、总体风格
第一章、立意与设计思想
一、设计理念
二、方案立意
三、总体布局
1、平面构图
2、竖向地形设计
四、表现手法
(一)艺术与思想表现的设计
(二)环境绿化设计
(三)广场小品设计
第二章、广场分区与景点简介
一、广场分区
二、主要景点
(一)、“世纪大道”
(二)、“长安史话”
(三)、“天圆”
(四)、“地方”
(五)、“古磐”
三、植物配置
四、灯光照明
五、物业管理设施
第三章、结束语
前 言
一、广场所处地理位置:
长安世纪广场位于长安县城西区友谊路北侧,地处长安县经济开发西区,广场南侧为友谊路,东侧为县邮政大楼,西侧为金堆城小区,北侧是规划待建的住宅小区。该广场规划占面积(含代征道路)约68亩(约45300平方米),广场东西平均长度300米,南北平均宽度150米,地形为四边形。广场面积39520平方米,其中广场净面积35248平方米,东、西、南三侧8米宽人行道占面4272平方米。
二、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在设计招标会上,建设方提出的基本设计要求如下:
(一)、主体思想:
1、作为政府广场,首先要体现集会功能;其次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和休闲性。
2、要充分体现长安博广精深的历史文化特色;
3、要有“西部大开发”恢宏的时代气息。
(二)、总体风格:
1、整体上:开放的、大气的时代风格;
2、布局上:对称的、和谐的民族风格;
3、细节上:深邃的、优雅的文化风格;
4、局部上:精粹的、兼容的通俗风格。
根据总体要求,结合现场考察、对石河子当代社会人文背景的学习及石河子历史文化的学习与挖掘,我们提出了本设计方案,详细汇报如下。
第一章、立意与设计思想
一、设计理念:广场做为现代都市人们生活的一个活动空间,有其
公共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等诸多属性,但它区别于公园设计,所以更多的应是以简练、概括为主,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广场设计有三大基本因素,形象(景观)、功能(实用)、环境,这三大要素组成了人们休闲、集会、学习交流和了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各层面,同时更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发展程度,它必须充满现代气息和时代感,广场体现的是一个时代主题。
二、方案立意:石河子世纪广场作为石河子最大的公共开放性广场,集休憩,游览,文化教育以及娱乐休闲的一个综合的公用场所,同时一个美观大方的广场也有助于提升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它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特色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外体现。今天的石河子市人民更是迎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步伐一致、斗志昂扬地进行着新世纪的新发展,1、以西部大开发,长安大发展为时代主题。
2、以石河子悠久的的历史文化为背景。
3、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满足广场建设的目的。
5、符合广场设计的基本要求。
6、以现代的手法,结合现代的人文景观总体营造。
三、总体布局
1、平面构图:
总体上,运用对称的、和谐的民族布局风格。整体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进行布局,主要景点世纪大道、主题雕塑、石河子史话雕塑景墙布置其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心主题。在广场四个角分别以对角线为轴线,对称地进行植物配置,使整个广场更灵活、多样。
2、竖向地形设计:
由于广场整体位置下沉,与整个周边环境形成一个高差,在考虑因地制宜建设广场的前提下,分割高差,使人在视觉上有一定的缓冲,并达到丰富层次的效果。
广场由主入口到最高点的主题雕塑平台,整体升高2.45米,在视觉上形成仰视效果,并营造一步一高的效果,从世纪大道的入口处看去,更能感受到一种恢宏的气势。
四、表现手法:
(一)艺术与思想表现的设计:以形式美体现思想性和精神面貌。以简约的、概括的现代手法为主,细节上以精细的工笔手法刻画,体现出优雅的文化特色及装饰效果,突出景观规划的装饰性、观赏性和时代性。
(二)环境绿化设计:以再造山川秀美工程为前题,以生态建设为目的。考虑到按照业主减少植物栽植率的要求,在设计时,侧重竖向的绿化,平面绿化率适当减少,绿化手法上以开阔的、简炼的划分手法处理,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节奏。
(三)广场小品设计:小品设计以功能和景观兼容为目的,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达到景观装饰的效果。
第二章、广场分区与景点简介
一、广场分区:整个广场共分为三个区:
1、功能区:以集会、表演功能为主,体现广场的实用性。
2、文化区:展现长安的历史文化。
3、主题景观区:反映长安人民的时代精神面貌和长安大发展的中心主题。
二、主要景点:
广场共分为五个景区:长安史话、世纪大道、天圆、地方、古磐。
(一)、“世纪大道”:
由主入口进入广场,首先进入视野的是长40米,宽16米的坡形世纪大道。世纪大道中间是宽4米、长35米的气势恢宏的大型叠水喷泉,高低起伏的喷泉,流动的叠水,营造出宏大的热烈场面。
世纪大道两侧为两块宽6米、长38米的芳草地,草地上以大面积方整的草花堆栽,鲜艳夺目,寓意在大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人与环境相融合。整体寓意为:迎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石河子人民意气风发地走在世纪大道上,周围绿草如茵,鲜花簇拥,长安人民一定会大发展。
世纪大道两侧高5米的装饰景观灯,给晚间广场营造出亮丽的世纪之道。
主题雕塑:世纪大道尽头,是发展最终的升华,一展翅引领的大鹏,高大的体量,鲜艳、热烈的红色,极具冲击力和渲染力。雕塑周围半围合的彩钢构架充分体现着现代文明的产物和精神,钢构架作为主题雕塑的翼翅,极具张力与动感。体现现代文明的钢架结构与和其后古朴的长安史话雕塑景墙,以对景关系形成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对比,新世纪的新发展和历史文明的继承在此呼应宜彰。
(二)、“长安史话”:
石河子史话做为一个雕塑墙,既是一个造景手法,同时也尽可能显示其长安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石河子所有的辉煌成就都可以在这个场景的形式来表现,让步观者一目了然。同时,用浮雕的形式来表现,体量大,易表现。同时宽80米,高12米的雕塑墙又是中心世纪大道的背景,世纪大道所表现的是新世纪新石河子的发展,而雄浑的雕塑墙则是石河子历史和发展的缩影。
(三)、“天圆”:
自从盘古开天地,轻者升为天,浊者沉为地,天方圆,地为方,今有天圆地方之说。
本方案中,“天圆”主体是表演舞台,为圆形,取“天圆”之意。
圆形舞台周围环绕一浅水系,水中设涌泉,为舞台衬景。水系上架设一造形轻盈别致的小桥,将舞台与其外的广场地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天圆舞台可作为广场集会的主席台,文艺表演时,又为舞台使用,有双重功能。
东北角高大的合欢林则是天圆舞台的绿色背景。
(四)、“地方”:地为方,该景是取天地间的自然景观,草、水、石组成一个自然而和谐的可赏性景观。分割整齐的草地和水池均以方形分割,动与静的对比,轻质与硬质的对比,使其融洽而和谐。在“地方”中间的草地上置以景石,景石上刻广场之名。
(五)、“古磐”:
长安、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闻名古都,共具辉煌的发展史和历史文化特色。在此我们将它浓缩为四块磐石,展示石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变的题材,它经百年的侵蚀摧噬而仍然展示其神采,我们用磐石展示它们的辉煌和在世界史上的地位。既有长久性,也和它们深邃的历史相呼应。
在四个石头上分别用各个国家的文字刻上该城市的名称,让来此参观的人们不但了解长安,也了解世界,更加了解长安在世界中的地位。
另外,在每块磐石上,还将竖牌对这四个国家分别做以解释。
四块磐石分别被四个做成锥体的草地托起,周围平整空旷的草地上,不做任何栽植,更使四块磐石和它本身所代表的四个城市和地位相协调。
五个景点以围合的形式布局,由天圆、地方到古磐、再到长安史话雕塑景墙,最后回到中心景点及世纪大道、主题雕塑上,突出长安人民今后的发展。
三、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整体上,以斜对角对称的方式处理,注重平面和立面结合的效果。平面以大面积不规则的几何线条划分,看似随意而又规整的草地,大面积草地为主,不加任何修饰,体现空旷的视觉效果。广场四个角上分别种植高大的乔大,做为广场的绿色点缀,树下分别设休息和健身器材,供人们休闲、健身之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植物分别以观花、观叶、观形为主:
1、观叶植物:银杏、合欢。银杏叶形独特,秋季变黄,果可入药,是很好的观叶植物。合欢叶形如羽状,合欢同时又是美丽的观花树种。
2、观花植物:桂花,八月桂花十里香,是吉祥太平的象征。
3、观形植物:棕榈,树形清秀挺拔,四季长绿,有文化树之称。
桂花栽植于广场西北角与东南角两片,银杏栽植于西南角,合欢栽植于东北角。棕榈树栽植于功能区空地上,逶迤成行,清秀隽美。
四、灯光照明:
在广场各处分别布置各类景观照明灯,既有装饰效果,同时又满足夜间照明之用,各处草地
上皆置以草坪灯,在主题雕塑、长安史话雕塑墙等重要景观部位,分别设置投射灯,增强夜间效果。
五、物业管理设施:
广场上设计了物业管理房与公厕等设施。
第三章、结束语:
由于该项目投标期限较为紧张。因此目前尚未能做到更深入的设计。难免存在不深入、不细致之处。
热切期望着业主对于我们设计方案的审定,并将在业主审定的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更详细的深入设计。
第四篇:广场设计说明参考
居住区绿化设计说明
一、概况与现状
和平小区是文晖路南侧东北片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本次四期商住楼工程地处文晖路以南,头桥巷河以北,是已实施的前三期工程的延续,园区总用地面积17900M,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543M。
二、设计构思
文件要求,小区的环境绿化应建设成现代风格,具有相当品质的高尚住宅区,故本设计从较高起点入手,力求使环境绿化艺术成为杭州市住宅小区的典范,构思着重考虑下述几个方面:
1、依据园区的名称和所处地理位臵,在环境绿化艺术中赋予其一定的地域文化内涵。
2、合理进行绿化的功能分区,各个区域有其景观内容——入口处绿化突出迎宾气氛;中心花园是小区环境绿化的聚焦点;滨河游园应成为“游与赏”的临水小游园;健身步道表现林荫之中恬静的休闲漫步。
3、园林建筑小品运用轻巧、透明的现代材料,诸如钢管、薄膜、玻璃等。追求其色彩效果,使之起点景效果。
4、道路铺装与景墙的贴面材料多样化,注重色彩的对比和统一。
5、主要树种的选择能够从其形态美上升到意境美,含意深邃,耐人寻味。
三、分区特色与绿化树种配臵
1、入口区
小区共有四个出入口,重点设计主入口处绿化,布臵模纹花坛和花岗岩精致造型的方形花钵,渲染入口绿化热烈活泼的迎宾色彩。模纹花坛中布臵四季草花,花钵中对植造型五针松,进门两侧绿地上列植八棵高大棕榈树,一侧处的花坛中摆放一只汉白玉雕凿而成的花篮,花篮中栽种黑松、罗汉松、南天竹等花 木,模拟插花艺术进行加工造型,绿化效果新颖奇特。
侧靠文晖路处人行道上分段布臵两米宽长条型花坛,作为和马路的区分隔离,花坛中设计了花钵和造型简洁的休憩座椅。绿化用耐修剪的小灌木错落布臵成几何形状,花钵中栽植花色艳丽的杜鹃。
2、幢间庭院区
此处为地下室位臵,土层较薄,在建筑单元入口对景处布臵了造型精致的花岗岩方型花钵,草地上和建筑墙角波浪形栽种火棘、龟甲冬青等小灌木,与小区临水特点相呼应,而绿地上直线形铺放的四条色彩亮丽的汉白玉石板,和波浪形的绿化色块形成了颜色与材质的对比。
3、题雕塑花园区
整个小区环境绿化的中央主景区,由表现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主题内容的抽象雕塑和旱喷小广场两部份组成。主题雕塑立意围绕朝阳与和平,结合高低错落的花坛及小灌木,雕塑位臵及花坛中的绿化均考虑了各路口的对景需要。
广场和一侧的儿童游戏场地构成主景区的活动空间。
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有不锈钢光翌膜组合构架亭,其造型轻盈通透,色彩鲜艳,风格现代。
园主景区以“朝阳、和平”为主题,绿化树种主要选用松科植物,以造型五针松为主调,配植松针细长而密的黑松及针叶宽厚的罗汉松,主景区周围栽植树形高大,养护便利的湿地松,从而表现出苍劲古雅、挺拔秀丽的绿化效果,人行桥采用平桥方式,桥端以四只小花坛作为起始,桥面铺贴花岗岩剁斧板,桥栏贴饰红色麻点贴面砖,两侧桥栏各有两根较高栏柱,柱顶悬挂出两只花篮,蓝中栽种少许花草,给过往行人一种温馨、亲切感。
4、河游园区
区地处文晖路和朝晖路之间,朝晖一词源于清代王修玉《松壑集》“鹭鸶滩上棹扁舟,薄雾朝晖暗戍楼”之句,我们将后一句改为“薄雾朝晖影斜梅”,绿化景观以“梅”为主题,树种栽种绿萼梅、红梅等梅花品种,围绕斜晖梅影的意境来绿化造景,住户游憩观景内容为晨浴薄雾、茗茶赏梅和暮笼斜阳。
沿河边按传统手法种植垂柳桃花,穿插桂花、花石榴、杜鹃等灌木,大乔木配臵有杜英、香樟及二乔玉兰。树种栽种高中低结合,成团成从,做到疏密有致,四季有花。
改造上,地势处理向河边作缓坡,缓坡略微起伏,形成微地形变化。园林建筑上设计了一条与薄膜亭相协调的钢化玻璃穹顶长廊,局部配上凌霄等攀缘植物 和彩色灯光,白天夜晚景观效果别有风味,与众不同。
5、林荫步道区
林荫散步道环境气氛恬适宁静,绿化配臵较为郁闭,突出散步健身的功能要求,植物选用桂花、香樟、花石榴和二乔玉兰等品种。在草地上设臵了一组东倒西歪的紫砂花钵,钵中流出几股清泉,流水以小灌木模纹而成,这组小品给人以一种动感,它象征着园区中的住户生生不息的青春活力。
校园广场绿化设计说明
一、概况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处于荆州市南环路。南临长江,占地面积约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9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380人,其中专兼职教师652人,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广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二、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臵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
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
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基本原则
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2、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四、设计构思
1、人性化氛围,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人”永远是居住区设计中的焦点。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 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
五、分区布臵说明
1、中央主景区
中央主景区位于校园大门入口与广场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组成,是同学们在校园集散地方,在本区铺装中,可以看到由铺装构成校徽图案。以及有“祥云图案铺装。本区设计中有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
2、晨读区
位于教学楼,由花架,蛭石,园桌,花坛,组合成,供同学们晨读,静心。
3、健身娱乐休闲区
本区设有健身器材,有卵石铺装,园桌,园椅,随意悠闲的廊架、怡然自得的健身步道、多种景观层次的空间,并在其间设不同层次的休憩空间,以利于游人休憩、观景。
六、园林建筑小品与硬地铺设
1、廊架:从校园大门可以看通过廊架看到整个广场的布局。木结构花架,此花架没有屋顶宽度1.5米,在晨读区的花架有顶宽度2米,结构木料;
2、蛭石:采用三、五块成组的天然黄石点缀于路缘及绿带中;
3、休闲座椅:采用水磨石和花岗石两种材料制成,分带靠背和不带靠背两种形式,主要放臵于草坪。树池用木料,旁边也是座椅;
4、硬地铺设及园路:采用不同颜色的刚性材料;
5、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刚性材料,高度5米。
七、种植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
整个广场的绿化呈现出以绿为主的整体风貌,充分考虑到荆州的气候、土质等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乔灌草自然结合。绿化植物以常绿树种为主,使广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自然景观。同时,绿化通过一定的主题线索,成为一个呼应的整体系统。
2、本广场植物基调树种为香樟和桂花
绿化树种拟选用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易于养护品种,绿化栽种时拟成团、成丛并分层种植,同时根据配臵的疏密搭配有意识地形成开放与郁闭的空间对比,选用各种不同的植物进行绿化,乔灌木的接合,分层的种植,整个广场有着不同的层次感。落叶,常绿香樟,银杏,桂花,垂柳,红枫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色相,和季相,让人们可以感觉到不同季节的气息。栀子花,杜鹃,茶花,迎春,等,为校园广场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韵味。同时满足园林绿化的:“四化”原则。
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分析及概况
(一)地理位臵
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番禺区的小谷围岛上,小岛东毗长洲岛,西邻洛溪岛,北对官洲(生物)岛和琶洲岛,南与番禺新造举目相望,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番禺区中心——市桥约13公里。
(二)项目概况
标段一由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综合发展北区、综合发展南区组成。面积约80.39公顷。其中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绿地约62.83公顷,综合发展南、北区绿地约17.56公顷。
信息与体育共享区总体布局环绕“知识湖”展开。“知识湖”居于三条轴线的中心位臵,南北主轴线分别是中心图书馆、3万个座位的体育馆;东西主轴线分别为体育休闲中心、酒店会议中心。包围该区域的道路称为“内环”道路,路中心标高由7.9m至18.0m不等(广州高程系)。
综合发展北区集中了大部分研究活动,内有实验室、孵化空间、研究机构以及交流空间,通过规划中的隧道和轮渡与北部生物岛相联系。
综合发展南区及会展、文化共享区设臵大学城最重要的共享设施,大学城管理中心;主要的商业娱乐中心以及文化艺术综合体,以总协调和分特点的功能分布其间。
二、设计理念
(一)绿地定位:
大学城中心区公共绿地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既是各座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展示多种学术风格、思想方式的公众舞台。因而必须既具备大学城中心绿地的特殊性,又具备社会公共绿地的兼容性。
(二)我们的理念:
1、完整的生态理念——自然(1)尊重现实的自然观。“天人合一”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采取的态度,我们的生 态理念也源于这一朴素的自然观。
(2)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
在继承先人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融合了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采用综合的、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各绿地所处位臵、环境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绿地的要素设计均考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和对生态最大程度的改善。
2、独特的文化理念——沟通与超越
(1)“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的设计依托“沟通”和“超越”理念。人们获取信息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自身以及整个团体得到提高。其后,终将实现自我的超越,这也是人类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最佳体现。
(2)我们希望这种对环境景观的体验与实践,能让莘莘学子们获得源于自然,超越自我的一种感悟。
(三)功能结构组织
1、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的公共绿地设计在结构组织上强调了“一点、一环、两轴”的形态轮廓。一点——以“求知塔”为全园景观控制点。一环——以沿“知识湖”外围7m宽的景观路为各建筑组团的景观“空间联廊”。
两轴——南北向的轴线,景观空间上强化,以“实”为主。东西向的轴线,景观处理上弱化,以“虚”为主。一强一弱、虚实对比、突出重点。
2、另外,内环路外侧南、北综合发展区在中心区内的景观收头处,以两个各具特色的生态广场空间——“清歌如烟”景区;“似水年华”景区为收景节点,使其轴线影响力不延伸至内部空间,而只在外部产生控制作用。
(四)景区划分及重要景观节点
绿地景观序列构成宛如一曲激昂的交响乐。每一乐章是对景观空间序列展示的一种演绎。
“清歌如烟”景区:作为第一乐章快板;“沉默是金”景区:作为第二乐章慢板;“心如水蓝”景区:作为第三乐章小快板;“海阔天空”景区:作为第四乐章快板(高潮部分)。
(五)植物配臵说明
1、绿化的分区 本标段的公共绿地是广州大学城公共景观的核心部分。其位于整个小谷围岛的中心部 位,地块呈长条状,分为信息与体育共享区(中央公园)、综合发展北区与综合发展南区三个部分。
2、渗透“以人为本”的主题
大学城公共绿地的设计应当以“绿盈水绕,生态学府”的绿地系统规划总体目标为指导,适应“一心两轴、三环八园、放射网络”的大学城(小谷围岛)绿地系统结构的特点,构建开放式绿地系统、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绿色校园城区,力求成为21世纪生态园林学府的典范。
植物配臵中所谓的“开放式”,充分体现了1标公共绿地的共享属性,这是一片从功能和形式上都必须考虑其使用主体(广大学子以及教工)的热土。
3、绿化配臵
(1)信息与体育共享区(中央公园)
围绕规划中的“清歌如烟”、“沉默是金”、“心如水蓝”等八个景区进行植物配臵,将整个信息与体育共享区装点得清丽不俗。
a.清歌如烟景区
“清歌如烟”景区是香花植物的天堂,赏植物的芳香气味能使人宁静和谐,也能够杀灭许多致病的病菌、有效地净化空气。广州地区有许多观赏价值高、同时又能够散发沁人心脾芬芳的园林观赏植物,如鸡蛋花、九里香、茉莉、夜来香、米兰、狗牙花、桂花、含笑、黄栀子等,在道路两侧适当点缀、在建筑周围种植,使校园呈现出视觉美外,也为味觉提供一个新的天地。其中蝶园景区是为吸引蝴蝶而特别设计的,种植各种引鸟诱蝶植物,如:樟树、构树、台湾相思、人心果、海桐花、黄槿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b.沉默是金景区
拥有灿烂的百花园和曲线流畅的白色沙滩“艺海晨韵”。
广州地区适合园林种植的“花”通常指开花灌木和宿根地被,如黄素馨、大红花、黄虾花、美人蕉等,还有许多荫生灌木和宿根植物如蜘蛛兰、文殊兰、黄金鸟、白蝴蝶等,其花叶均有很高的观赏性。这些美丽的花木一般都种植在与人接近便于观赏的区域,如道路的两侧、视觉的焦点、建筑物的周围、水面的附近。百花园景区突出表现了这些美丽的开花和色叶植物,令人心旷神怡。c.海阔天空景区
坐拥整个知识湖、背山面水的“海阔天空”景区是整个中心景区的视觉焦点,大王椰子、蒲葵的运用为亲水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线性背景,同时背部的乔木林和山林更提供了丰富的景观,使景观具有连续性。
在中心湖区北面的主观景台周围,有蜿蜒的道路和树叶状的亲水平台,两侧的区域分布具有一定高差的水生植物种植池,将其定名为“菖蒲海”,种植以菖蒲为主的水生植物,因其成片种植产生的宽阔、优美、郁郁葱葱的美感,类似海水,令人心荡神移,目不暇接。主要种植黄菖蒲、花菖蒲、石菖蒲和其余一些类似的植物,如水葱、德国鸢尾、鸢尾、千屈菜、紫娇花等。由于广州地区的温度比较恒定,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这一片人工湿地呈现的美景,非常适合学子们在此流连观赏。
d.似水年华景区
“似水年华”景区位于中心景区的西北入口,轴线关系明确,视线收于精致的膜亭,这一区域以高大美丽的木棉树为行道树,经过整形修剪的垂榕柱下配以色彩鲜艳的杜鹃,强调了轴线的完整。两侧美丽的花木自然素雅,引导着人们渐渐步入这一静谧的区域。越是走近膜亭广场,色木的布臵越是丰富,鲜艳灵动的颜色让人不仅赏心悦目,更对未来的景观充满期待。
(2)综合发展北区:
由“火树银花”、“百鸟归巢”、“硕果归根”、“孕育新生”等景区组成。
(3)综合发展南区
设计时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故设计时多以密林为主,湖边适当配以疏林草地,营造舒适、幽闲的休息空间。
(六)植物配臵附表
附上广场植物材料表格。
备注:按照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说明书写广场绿化设计说明书
第五篇: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
一.概况: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684亩、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能容纳近1万人规模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广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二.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
1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
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
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基本原则
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2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四.设计构思: 1.人性化氛围:
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人”永远是居住区设计中的焦点。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五:分区布置说明: 1.中央主景区:
中央主景区位于校园大门入口与广场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组成,是同学们在校园集散地方,在本区铺装中,可以看到由铺装构成校徽图案。以及有“祥云图案铺装。本区设计中有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2 晨读区:
位于教学楼,由花架,蛭石,园桌,花坛,组合成,供同学们晨读,静心。3健身娱乐休闲区
本区设有健身器材,有卵石铺装,园桌,园椅,随意悠闲的廊架、怡然自得的健身步道、多种景观层次的空间,并在其间设不同层次的休憩空间,以利于游人休憩、观景。六: 园林建筑小品与硬地铺设
1.廊架:从校园大门可以看通过廊架看到整个广场的布局。木结构花架,此花架没有屋顶宽度1.5米,在晨读区的花架有顶宽度2米,结构木料,2.蛭石:采用三、五块成组的天然黄石点缀于路缘及绿带中,3.休闲座椅:采用水磨石和花岗石两种材料制成,分带靠背
和不带靠背两种形式,主要放置于草坪。树池用木料,旁边也是座椅。4 硬地铺设及园路:采用不同颜色的刚性材料。
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刚性材料,高度5米
种植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
整个广场的绿化呈现出以绿为主的整体风貌,充分考虑到荆州的气候、土质等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乔灌草自然结合。绿化植物以常绿树种为主,使广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自然景观。同时,绿化通过一定的主题线索,成为一个呼应的整体系统。2本广场植物基调树种为香樟和桂花。绿化树种拟选用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易于养护品种,绿化栽种时拟成团、成丛并分层种植,同时根据配置的疏密搭配有意识地形成开放与郁闭的空间对比,选用各种不同的植物进行绿化,乔灌木的接合,分层的种植,整个广场有着不同的层次感。落叶,常绿香樟,银杏,桂花,垂柳,红枫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色相,和季相,让人们可以感觉到不同季节的气息。栀子花,杜鹃,茶花,迎春,等,为校园广场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韵味。同时满足园林绿化的:“四化”原则。
四.设计主题:翼动的绿色
大家坐在校园的树下,听植物讲解生态,一朵花说我们在这里生产“春暖花开”;倾听来自心内的“鸟语花香”,收获我们生命中试炼。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都有着美好的理想,我们舞动双翼在浏阳河边的绿色世界时刻准备展翅高飞,飞向世界各地。五.景观结构
1.平面结构:
本设计的平面结构由点,线,面构成。点主要是树木和花坛构成,用于分割大面积的空间,同时视觉上又可以通透;线主要是由不同类型的景墙构成,用于分割空间,形成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和降低噪音,改善小气候和视觉;面主要有大面积的绿地与铺装相互渗透,满足人们的不同活动要求,绿地提供聚谈场所同时减少大面积铺装带来的大量的热量;铺装地着为人们提供一些健身,舞蹈,旱冰,羽毛球等活动场所。同时满足人们心理学上观看与被观看的心理。且还有大面积的水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水环境,同时改善广场小气候。整个平面以轴线中间的正方形铺装广场为中心,设置大型雕塑——生命之树,勃勃生机象征着大学生们和学校的发展;轴线上设计一条与图书馆正对的枫香大道,方便疏散上课高峰期人流和人们休憩;
轴线两侧的月牙形水面代表一对翼动的翅膀;东侧的曲线花坛代表浏阳河的九个湾,相连的白色卵石铺地隐喻了浏阳河边的沙滩;西侧的曲线象征了流动的浏阳河,圆形树池代表了浪花溅起的水珠;南侧广场以十字路口的轴线焦点为中心,在中心前一幅圆形的地球图——地标人生,象征学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且毕业后的学生也要走向世界各地。通过铺装将三,五教联系起来,同时可以疏散人群;北侧铺设大型的叶子形状的铺装与图书馆的水池结合起来。
2.景观和空间格局:
中心广场西邻学生宿舍,在设计中,为减少广场噪音对宿舍区的影响,在广场的西侧用植物和玻璃材质的景墙将其内部与宿舍区隔离,同时将人们读书,小型聚会等活动的场所设置在西侧;而东侧邻近足球场和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金农大道,所以设计中在广场设置大面积的草坪,且在草坪上设置主体雕塑,形成一个开阔的视线,同时可以短时间内容纳大量人群。轴线上的枫香大道将东西两侧统一起来,同时通过直线的透视可以凸显图书馆,将图书馆建筑纳入广场的视觉以内。3.公共设施设计:
公共设施以植物与动物为主体,用现代与抽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设计主题小品:混凝土与不
锈钢材料组成的树形小品;叶形的亭子;蘑菇形状组合成的灯饰等等。六.夜景设计:
夜景设计中将平面与立面结合起来,地面设置地灯与立面的景墙及其他景观灯如蘑菇灯等结合起来。
帖子100 精华0 威望25 土木币34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7-9-1 查看详细资料
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1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此广场位于校园图书馆前,十分重要,广场要能同时容纳13000人集会,简洁开放,有一定的品位.一定的严肃与庄重性.要有升旗的位置.入口处交通岛要有能体现校徽校训的位置.总体要符合校园景观特性.预算造价400W以内.我的思路:设计始终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先划分区域,集会区为主,景观区为辅,集会区分为主广场,辅助广场,升旗广场,小型集会广场,景观区由植物景观和雕塑人文景观相穿插.集会区总体造型设计以莲花变形以及手托校徽为寓意.略有起伏.主要通行路线尽量开畅,并与景观区集会区相融合.广场地面铺设材料以毛面花岗岩为主.请大家看下效果图及CAD原始地形图和本方案初始平面.有什么批评建议请费心提出~' 拼花铺设形式暂未考虑.也请提出建议~ 欢迎大家踊跃讨论,谢谢!
我的思路:设计始终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先划分区域,集会区为主,景观区为辅,集会区分为主广场,辅助广场,升旗广场,小型集会广场,景观区由植物景观和雕塑人文景观相穿插.---好的,同意!目前经常看到做景观的设计师们把景观放在第一位,不考虑其他问题(或者很少考虑),这就如同建筑师只顾做自己的建筑,不考虑周边环境协调一样,先对楼主赞一个!
有一个建议请考虑:门前广场没有明显的停车位置。停车主要是为了给楼内办公人员以及来公干人员准备的,应该明确示意(因为建成后肯定需要明确的),门前广场足够大,作出车位没问题。(即使是有地下车库,广场也应该考虑门前停车,哪怕是暂时的停车)
设计方案征集
北京服装学院基建办公室对下述项目进行
设计方案征集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北京服装学院中心校园广场设计
2.项目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校园内
3.建设规模:约7000平方米
4.项目图纸:详见附图
5.项目责任部门名称:北京服装学院基建办公室
二、方式:采用方案征集的方式
三、项目要求
1.规划原则与规划定位:
a.生态原则----满足学校绿化需求,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b.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突出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
c.经济原则----规划植物以优选本土植物以及适应本土气候的新品种植物,以丰富植物景
观。
d.规划定位---以营造校园文化为特色和具有美化与实用功能为一体的校园环境
2.规划主题和布局:
a.中心草坪地块的规划设计,首先须满足学校师生交通动线、休憩、防灾、绿化的基本功能需求,为学校师生提供一块宜通行、宜交流、宜休息的校园场地;
b.中心草坪地块的规划设计要围绕着校园主题雕塑进行,共同营造出一个艺术化与功能化相
融合的校园空间;
c.围绕北京服装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创意文化产业的需求,在规划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向多功
能方向发展;
d.自由运用植物植被、地形、硬质景观等造型元素,形成一个立体、整体的校园环境景观。
3.规划目标:
通过校园绿地的规划改造,创建催人奋进的学习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以及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生态的、有学院特色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校园文化。通过师生的融入,春风化雨、环境育人,营造出美观、适用且有着浓郁艺术氛围的校园广场空间。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2.建设方提供的《桓台实验学校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人性场所》)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孩子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3.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五、景观结构分析与布局
1.景观结构:
根据规划功能分区,全园有四大部分功能区:教学区(小学部分、中学部分)、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小学部分、中学部分)、生活休闲区。由此展开景观规划布局结构,“三心两轴,一带八区”,点、线、面充分融合。
三心:主入口水景广场、学苑广场、学苑绿地;
两轴:南北为全园的中心景观轴线,是全校的精神象征与交流活动核心,小学和中学的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分布其两侧;景观次轴线是由学苑绿地中心点引出到入口与综合楼距离的中心点的连线,它经学苑绿地、综合楼东入口、学苑广场、主入口水景广场;
一带:将主入口水景广场、学苑广场、综合楼东入口、学苑绿地、北入口绿化带串连起来的生态绿带;
八个绿地功能片区:小学教学区、中学教学区、主入口区、综合办公区、小学体育运动区、中学体育运动区、绿地休闲区、学生生活区。
另外,还有几处焦点:景观大道与车行道的交点、主次轴线的交点、综合楼内庭院、综合楼东入口处次轴线与车行次干道的交点、学苑绿地中心点、中心轴线与北边车行主干道的交点,以及北入口。2.景观布局
一方面校园应具有良好生态景观,另一方面作为新建校园,势必着重创建充满时代气息、文化氛围的环境,与建筑景观系统完美结合。
校园总体景观布局以程式化与自然化有机结合的手法,采取道路、场地整体规则式布局与局部自然式布局相结合,植载整体自然式布局与局部规则式布局相结合的方式,在规则中体会规矩与规律,在自然中进行陶冶与感受亲切。使得校园总体布局理性严谨、而又自然随性,营造出了现代、大气、生态的校园氛围。
六、分区景观设计说明 1.主入口水景广场:
主入口是中心景观轴线的起始点,也是展示校园风貌的地块。从大门进入校园首先看到的是一组“智慧之窗”雕塑,它放置在车行道与中央景观道交汇处,白钢构架,它抽象的造型暗示着美好的未来,设计为红色,富有激情;周围是旱喷泉广场,水柱喷起,生机盎然;景观道中间设计一个长条形的喷泉水池,两侧伸出平台放置花钵,雀跃的水声、芬芳的花朵,迎接四方友人;两侧绿地规则整齐地种植模纹大树,体现了校园规整洁净的环境,谕示着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严谨态势。
2.学苑广场:
位于综合楼前,两侧是教学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弧线形怀抱式的环路象征着教师宽大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赢得桃李满天下。
入口与综合楼距离的中心点是校园主次轴线的交点,也是前校区的中心位置,设置升旗台,几步台阶上去,作为此空间的最高点,从主入口进入校园就能看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旗,提升人们心中的爱国心。南边设计放射形的花坛,北边是一处大的铺装广场,作为学校的大型集散广场,用于集会、升旗等活动。广场中间位置布设旱喷泉,是水景在轴线上的体现;广场两边也设置旱喷泉,布设长条座凳,两侧种植应季花卉。喷泉飞洒,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放射的花坛、散植花灌木,谕示着桃李满天下。高大的雪松,谕示着教师形象的伟岸。
综合楼东入口出来是景观次轴线与车行次干道的焦点,设置一组瘦高雕塑小品取名为“积累”,下面铺之白色砂砾,寓意折叠的书本向上生长,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东侧绿地构图以弧和直线交错,局部运用次轴线衍生出的斜线元素,它们共同组成有开放式的铺装场地、大线条的植栽和开敞的草坪,人们可以在场地上休息、纳凉、观景,小孩可以在草坪上嬉戏、晒太阳,是一个多功能区域,与开敞的集散广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设计精细,疏密有致,空间丰富。3.教学区: 小学教学区
校园南部东侧教学区是小学教学区。建筑把学生主要的活动区域界定在一个相对闭合的空间中。东边,2号、3号和4号教学楼围合两个区域,用简单的几何构图元素——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大小不一的绿地和小场地,放置的长条座凳和树池座凳,供学生们看书、游戏;中间两排方形小草地延伸进入环境空间,尽头布设一处圆形涌泉,好似孩子们的智慧源泉正一点点源源不断地涌出,也谕示着学校源源不断地培养着“祖国清晨的太阳”。西边,1号教学楼和实验楼围合一个区域,设计一处开敞式的台地,人们可以坐在台阶上休息、赏景,使得绿地不仅在平面上有所变化,也在竖向高低上有所不同。中间围合一片阳光草坪,为学生们提供一处广阔交流、玩耍的空间,草地上设置一组雕塑——“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节减的好习惯,寓教于乐。两侧区域用三块绿地分割开来,上面规则种植三种小乔木,它们也分别用于教学楼围成的三个区域内,使空间植物景观随季节的变化,视觉焦点也随之迁移。中学教学区
校园南部西侧教学区是中学教学区。“梅花香自苦寒来”,初中是学习的关键时期,曲折的小路深入,到达高起的灯塔雕塑,谕示着学习是要经过一番波折,才能达到科学的顶峰;南边设置景墙花架,上刻一则名人典故自强不息,创造文化氛围。设计还有铺装场地、读书竹林等,放置座凳供学生看书,逗留。绿地局部微地形处理,形成舒缓的绿地空间,植物以文人最爱——岁寒三友(松、竹、梅)为主,突出文化内涵。
教学区整体设计严谨又不失活泼,与均衡舒展的建筑群体相协调。4.体育运动区:
小学体育运动区与中学体育运动区分别分布在用地中部东侧和西侧。对两侧操场和运动场进行整合,分别给各自操场加以围栏,方便管理;设计均采用规则的道路连接运动场地,出入口设在最便于人到达的位置,主要是教学区和生活区方向。设置树池座凳,种植遮荫效果好的大乔木,为人们休息和观看人员提供休憩纳凉之所。5.学苑绿地:
它是由环形车行主干道组成的一块圆形绿地,是学生生活区与运动、教学区的中间区域,西边毗邻风雨操场,它势必是一处集聚会、生活、运动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绿地。
绿地中间设计一处下沉式的广场,作为露天剧场,可以在此进行大型文娱活动,环境“有水则灵”,此地也设计有旱喷泉,观赏、嬉戏;由台阶上去,背景是一组张拉膜组合亭,白色膜结构好似飞翔的翅膀,给人以遐想,同时台阶也是看台,局部结合花坛,充分发挥景观要素的多用途性。
剧场东侧设计为小空间环境,以“琴、棋、书、画”为主题。放射性道路上设计一组景观构架,运用几种不同的颜色,好似跳跃地音符;广场主道路南侧是象棋广场;穿过两页铺开的花坛,漫步于曲线型小道来到一处圆形沙坑,只需一根小木棒,孩子们就可以随意地书写、绘画,情趣尽在„„
剧场西侧设计大块绿地空间,结合环形游步道让人联想到宇宙中运行着的行星,引导着人们勇于探索科学知识;星系之外,小星相依,绿地北侧离生活区较近,用圆形图案组合出一处健身活动场地,鼓励孩子们闲暇时间多做运动,花坛中设置一个小雕塑,与主题相呼应。
6.生活区:
学生公寓楼前规划出适于人流的道路,绿地面积不大,尽量增加绿地,在上面开辟小的场地供学生们晨读、逗留即可。7.北入口绿化带: 风雨操场北边、中心轴线与北边车行主干道的交点处设计半圆形喷泉水池,呼应校前区水景;通往北入口的绿化带上设计成规整的模纹绿篱,两侧种植树冠荫浓的大乔木作为行道树,与中心轴线整体风格相统一;北入口处低调处理,中心绿带上设计一个大的花坛,上面放置景石,上书学校名称,作为轴线的尾声。
七、种植设计 1.设计原则:
与环境景观相协调,反映园林景观的主题思想,做到适地适树。2.植物配置: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在林中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既规则又活泼,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中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满足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兼有生态方面的要求,考虑到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
⑴入口树阵与各分区树阵采用挺拔形美、叶形漂亮的银杏、黄山栾、合欢等观赏树种。⑵各自然种植带的种植遵循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四季变化的原则,组合如下: ①冬季观赏主要突出树形(雪松、云杉、黑松、盆景松、华山松等)、枝干(白皮松、青桐、红瑞木、紫薇)、果实(柿树、金银木、火棘等)。
②秋季突出叶色的丰富变化(银杏、栾树、黄栌、五角枫、白蜡等)。③夏季植物品种丰富,开花植物众多(栾树、合欢、木槿、紫薇等)。④春季可观赏开花植物(碧桃、玉兰、榆叶梅、丁香、连翘等)
种植设计主要配以适宜淄博地区的常用景观植物,植物的种植随地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植物来营造不同的自然空间,尽可能做到四季有景、令人过目不忘。
八、铺装设计
根据功能不同,结合建筑外观,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主要有青石板、花岗岩(磨光、火烧板)、条形广场砖、条形步石、木质铺装、卵石步道等。
九、灯光设计
以主轴为中心,突出轴线和主景,感受环境主体小品和建筑主体的几何结构,激发孩子们对
空间结构有更深的了解。除教学楼外,对于孩子们在夜间经常出现的场所,都配以适合亮度和颜色的灯光,如篮球场、排球场等。
十、绿化种植给水设计
本种植设计,多采用手动控制的浇灌方式,主入口景观轴线上采用喷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