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人勤奋好学小故事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着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着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着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林则徐对联立志 清代有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有一回,老师带学童们游鼓山,爬上鼓山绝顶峰时,一派天风海涛,令学童们兴奋不已。老师以“海”为题,出一上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让学童们对下联。没多久,林则徐首先对出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第二篇:名人勤奋好学的小故事
名人勤奋好学的小故事
一、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地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这样以来,如果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疼。另外,战国时的苏秦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回到家里发愤学习,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他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读书,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后来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二、燃糠自照
在南朝时,有个齐人叫顾欢。他非常聪明,六、七岁时就能推算四时节气和六十甲子。邻居们都夸他,说他长大一定会有出息。
有一年秋天,稻谷熟了,爸爸让小顾欢去看稻田,还特意嘱咐他:“可别让麻雀把稻子给吃了。”小顾欢满口答应,还没等爸爸说完,就一溜烟跑了出去。他来到了稻田边,那金灿灿的稻子在阳光的照耀下,象一粒粒金豆子。在稻田上空有一群麻雀。小顾欢见麻雀叽叽喳喳怪好玩儿,突发奇想,坐在田埂边写起了《黄雀赋》。
晌午,爸爸来叫小顾欢回去吃饭,看见稻田里的稻子被麻雀吃掉了一大半,原先鼓鼓的谷粒,刹那间变成了空壳儿,稻杆东倒西歪的。爸爸火冒三丈,破口大骂:“你瞧瞧你,稻子都快给麻雀吃光了,你在干什么?”小顾欢战战兢兢地回答:“我„„我在写《黄雀赋》呢!”“哦?《黄雀赋》?让我看看。”爸爸说。小顾欢用发抖的小手把写的文章递给爸爸。爸爸看了看,叹了口气,说:“可惜我们家穷,不能让你读书啊!”
顾家附近有个私塾,小顾欢白天常常跑去偷听。只见他拿着纸和笔,歪着小脑袋,仔细地听着,遇到精彩或重要之处就记下来。晚上,他就在家里复习。顾欢家里穷,买不起蜡烛,他就点燃稻糠、松枝照明。
顾欢就是这样勤奋好学,老了也是这样。朝廷要让他做官,他不肯,一直隐居在天台山。
这就是才子顾欢小时侯的《燃糠自照》的故事。
三、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四、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五、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六、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七、玄奘苦学佛法
玄奘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八、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九、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十、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十一、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第三篇:勤奋好学励志小故事
十个勤奋好学的励志小故事
故事
1、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车胤读了许多书,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故事
2、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故事
3、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故事
4、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故事
5、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故事
6、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故事
7、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故事
8、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故事
9、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故事
10、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第四篇:名人诚信小故事
名人诚信小故事
1.庄园中有一个很大的果园。每到收获的季节,一只只硕大的苹果、一个簇簇红色的樱桃垂挂在绿叶丛中,真是逗人喜爱。
一天,乔治在家里发现了一柄爸爸新买的斧子。很快他就成了这把斧子的“主人”,带着它跑进花园,用它削小草、砍树枝,玩得可开心了。玩着玩着,突然他想到:“父亲能抡起斧子砍倒大树,我能不能抡起斧子砍倒小树呢?”正巧,在他的前面不远处有一棵小樱桃树,于是小乔治跑上前,抡起斧子向小樱桃树砍下去,一下,两下„„刚砍了七下,小樱桃树就倒下了。黄昏时分,当父亲发现花园被弄得乱七八糟,他十分喜爱的那棵小樱树也被人砍倒了,非常生气。他怒气冲冲地走进屋里,厉声问道:“谁把我的樱桃树砍倒了?”小乔治这时明白自己闯了祸。但他仅仅犹豫了片刻,然后突然抬起头看着爸爸,态度诚恳地说:“爸爸,我不能说谎,是我用斧子把树砍坏了,我愿意再栽上一棵,以后再也不砍了。” 小乔治的话音刚落,他父亲满脸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并称赞小乔治“那诚实的行为胜过一千棵樱桃树的价值”。
后来,小樱桃树的故事传开了,“我不能说谎”也成了小乔治为人的写照。
2.诚信——就是对别人诚实守信、不虚伪,做一个值得别人相信的人。在世界上,诚信的观念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只有人人都诚信,许多事情才能做得成功,做得完善。那是讲述了世界上伟大的政治家列宁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列宁去姑妈家玩,因为不小心而把花并瓶打碎了,可是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姑妈,回到家,列宁心里又难过又着急,只好把这件事从头到尾讲给了妈妈听,妈妈听后火冒三丈,十分生气,要求列宁把这件事诚实地告诉姑妈。第二天,列宁来到姑妈家向姑妈承认了错误,没想到姑妈并没有批评他,而反表扬他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这件事教育了列宁,同时也教育了我。
今天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们要向列宁学习,不管做错了什么事,都要敢于承认错误,并且做到知错就改。我觉得做为一名优秀的团员,必须要做到诚实守信,这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和信任。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做到诚实守信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将一天比一天更好!
第五篇:名人口才小故事
导语:使用得当的话,道具能使演讲人的话更清晰,更有趣,也更容易记住。以下是小编推荐古代名人口才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名人口才故事1:可爱的孔子
大思想家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避艰辛,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一日来到卫国,寄住在一个名叫蘧伯玉的家中。卫国君主灵公,有个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见他,就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想和我们国君交朋友的,一定会拜见我们南子夫人,我们南子夫人也想见见您。”孔子辞谢客套一番,不得已就跟来人去了。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后就叩头行礼,美貌绝伦的南子夫人也在帐中盈盈回拜,行动时,所戴环佩玉器发出叮当撞击的清脆响声,此情此景,令谨尊礼法的孔圣人也不免心中怦然。
事后,孔子再见到弟子们就有些讪讪的,自己解释说:“我本来就不愿意见她,既然迫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嘛。”
子路不爱听,孔子急得发誓:“我假若不对的话,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
古代名人口才故事2:祁奚荐才
战国时期,晋国的中军尉祁奚,因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了,就向晋悼公 提出告老的要求,让德才兼备的人接替自己的职务。
晋悼公同意了,问他:“中军尉是个举足轻重的职位,你看由谁接替你 最合适呢?”
祁奚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我考虑解狐接替最合适。” 晋悼公听了大吃一惊,说:“解狐?他不是你的私敌吗?” 祁奚说:“您问的是谁最合适,并没有问谁是我的私敌呀!晋悼公赞许地点点头,便任命解狐担任中军尉。谁知解狐还没有上任,就突然得急病死了。晋悼公非常惋惜,又宣祁奚上殿,问:“你看还有谁能 胜任呢?”
祁奚说:“能胜任这个工作的,现在要数祁午了。” 晋悼公听了,不禁睁大了眼睛,惊奇地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 祁奚说:“不错。您问的是谁最能胜任,并不曾问谁是我的儿子呀!” 晋悼公打心眼里赞赏祁奚不避亲仇,唯才是举的高风格,下令任祁午为中军尉。
古代名人口才故事3:唐睢不辱使命
战国时代,各国争雄,互相侵扰,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大批善 于辞令的谋臣辩士便应运而生。
一天,秦王派人去告诉安陵君:秦国愿意用500 里土地来换安陵。安陵 君说:“承蒙大王照顾,用大的换小的,真是好极了!不过,我们的土地是 祖先传下来的,我不敢调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为了说服秦王,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
唐睢来到秦国,拜见秦王。秦王十分傲慢地对唐睢说:“我用500 里的地方来换安陵,安陵君却拒绝我,这是什么道理?况且,秦国已经灭掉韩国、魏国,安陵君只有50 里地方却偏偏存在,是因为他是个谨慎的人,我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的缘故。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扩大安陵君的地盘,他却违抗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唐睢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祖先那里继承的土地,要永远保住它,即使拿1000 里土地也不敢调换,何况只有500 呢?!”
秦王听了甚为恼怒,说:“你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睢说:“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发怒,会使百万尸首横地,鲜血流淌千里!唐睢说:“大王可曾听过布衣之士发怒的吗?” 秦王说:“布衣之士发起怒来,也不过是扔掉帽子,空手赤脚,用脑袋撞地罢了!”
唐睢说:“这是平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从前,专诸替公子光 行刺吴王僚的时候,彗星冲击月亮;聂政为严仲子杀韩傀的时候,白虹穿过太阳;刺客要离刺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的时候,苍鹰在殿上扑击。这三位都是 布衣之士,他们的满腔怒气还未迸发,上天就降示顶兆。现在加上我,将要变成第四个人了。如果布衣之士非要发怒不可,倒在地上的尸体虽只两具,流血不过五步,可是天下的人都要穿上丧服。现在是时候了!”说完,拔出 宝剑,跃起身来。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耸身长跪,向唐睢道歉,说:“先生请坐。我明白了,韩、魏两国所以灭亡,而安陵只有50 里还能存在,就因为有你先生在啊!”
古代名人口才故事4:汤显祖讥言揭丑
明朝万历五年,宰相张居正为了让儿子张嗣修能名呈榜首,会试之前,买通墨客骚士,在朝野为其儿子大肆吹捧。同时,又暗中策划让前来会试的 临川才子汤显祖取第二名,列在他儿子之后做垫衬,以抬高其儿子的身价。为此,张居正派堂弟张居直去见汤显祖。张居直不学无术,却要卖弄才学,见了汤显祖笑道:“汤才子仙乡乃产笔名地,故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有'光照临川之笔’的佳句。汤才子如带了几枝来京,可否让老夫一饱眼福?” 汤显祖听了,不禁哑然失笑:“据我所知,王勃所题'光照临川之笔’,乃指王羲之的书法,并非指临川产的毛笔。”
张居直闹了笑话,颇为狼狈,但仍厚着脸皮说:“吾兄张居正提倡以文会友,希望儿子能与才子交游。
汤显祖讥讽道:“宰相为子侄辈在科场中通关节者,我只知南宋秦桧干过这种丑事。他要主考官陈子茂取其孙秦埙为第一名,但陈子茂在卷议时毫 不犹豫取了陆游为第一名。秦桧事成了千古笑柄。那秦桧是个奸臣,营私舞 弊不足为奇。张宰相乃当代名臣,断断乎不会出此下策吧?”一席吐锋露锐之言,说得张居直满脸羞红,瞠目结舌。
结果,汤显祖会试之后,连殿试的资格也被取消了。他回到临川时,抚州知府亲赴文章桥迎接他,赞扬道:“你虽未中,但比考中头名状元更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