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常用三字熟语集锦
语文常用三字熟语集锦
【一言堂】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和行动。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小儿科】比喻胸襟狭窄或吝啬的行为,或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夹生饭】本意为半生不熟的饭,比喻开始没做好再做也很难做好的事情,或开头没解决以后也很难解决的问题。
【绵里针】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迷魂汤】喻迷惑人语言或行为。
【马后炮】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的人。
【试金石】比喻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口头禅】指经常挂在口头而毫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败家子】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
【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长舌妇】好进谗言的妇人。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自己能竖立起来。现多用于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落汤鸡】形容浑身湿透,像掉在热水里的鸡一样。
【吹鼓手】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多面手】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两面光】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应声虫】比喻自己毫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窝里斗】形容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或冲突。
【阳关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八面光】形容非常世故,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贬义)
【白费蜡】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的省略形式,意思是不起作用,白费力气。
【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贬义)
【背黑锅】比喻平白无故地替别人承担罪名。
【擦边球】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为解雇。
【唱双簧】双簧,曲艺的一种,一人在前面表演动作,一人藏在后面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唱双簧,比喻两个人一明一暗、一唱一和配合行动。
【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唱红脸”与“唱白脸”正相反。
【唱反调】提出相反的主张,采取相反的行动。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顾。
【处女地】比喻未开垦的土地。
【穿小鞋】比喻受人(多为有职权者)暗中刁难、约束或限制。
【闯红灯】①车辆遇红灯信号不停车,违章继续行驶。②比喻公然违反禁令。
【打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打官腔】指说一些原则、规章等冠冕堂皇的话对人进行应付、推脱、责备。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圆场】调节纠纷,缓和僵局。
【大气候】①一个广大区域的气候。②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内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式或思潮。
【打关节】旧时指暗中行贿,勾通官吏,疏通官府。
【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吊胃口】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东道主】比喻请客的主人。
【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发烧友】对某项事业或活动非常迷恋专注的人;狂热的爱好者。
【走过场】比喻敷衍了事。
第二篇:动物喻人的三字熟语
动物喻人的三字熟语 1.瓮中鳖:指落入绝境,难以逃脱的人。
2.跟屁虫:指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主见的人。
3.糊涂虫:指糊里糊涂,不明事理的人。
4.可怜虫:指受人鄙视的可怜的人。
5.应声虫:指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人。
6.寄生虫:指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的人 7.人中凤:指出类拔萃的优秀之人。
8.落水狗:指失势的坏人。
9.癞皮狗:指死皮赖脸,卑鄙无耻的人。
10.看门狗:指讨好主人,甘当奴才的人。
11.哈巴狗:指驯服的奴才。
12.缩头龟:指胆小怕事的人。
13.吸血鬼:指残酷欺压榨取人的人。
14.纸老虎:指貌似强大,实则软弱的人。
15.笑面虎:指外表和善,心地凶残的人。
16.母老虎:指凶悍泼辣,蛮横无理的妇女。
17.拦路虎:指制造障碍,阻挡前进的人。
18.铁公鸡:指爱财如命,一毛不拔的人。
19.落汤鸡:指浑身湿透,十分狼狈的人。
20.狐狸精:指专事迷惑人的女人。
21.白眼狼:指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
22.老狐狸:指阴险狡诈,老奸巨猾的人。
23.变色龙:指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
24.独眼龙:指瞎了一只眼睛的人。
25.癞蛤蟆:指肮脏丑陋的人。
26.千里马:指才能出众,有所作为的人。
27.三脚猫:指技艺不精,一知半解的人。
28.偎灶猫:指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人。
29.出头鸟:指表现突出,才能出众的人。
30.比翼鸟:指恩爱夫妻。
31.笼中鸟:指身受束缚,失去自由的人。
32.孺子牛:指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33.老黄牛:指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34.丧家犬:指失去靠山,到处乱窜的人。
35.蓬间雀:指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
36.地头蛇:指独霸一方,欺压人民的人。
37.美女蛇:指外貌美好,内心奸诈的女子。
38.过街鼠:指人人痛恨的坏人。39.井底蛙:指目光短浅,孤陋寡闻的人。
40.丑小鸭:指外表丑陋,实际大有前途的人。
41.替罪羊:指代人受过或替人受罪的人。
42.领头羊:指居于领先地位,率领别人前进的人。
43.无头蝇:指行动忙乱,目的不明的人。
44.旱鸭子:指不会游泳的人。
45.夜猫子:指喜欢晚睡,深夜工作的人。
唱白脸: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和稀泥: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顾。
闯红灯: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打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挤牙膏:比喻说话不爽快,经别人一步一步追问,才一点一点地说。
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兴趣和积极性。
捋虎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捋:抚摸。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进行讹诈。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冷枪:在人没防备时开枪射击,比喻暗中伤人。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翻老账:指发生矛盾时提起从前发生的事情,纠缠对方过去所犯的错误。
滚雪球: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过电影: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交学费: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
打闷棍:乘人不备,用棍打昏,掠夺财物。比喻攻击别人且使人无法申辩。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挑大梁:指在一个单位担任重要职务、任务,发挥重要作用。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捂盖子:比喻利用职权掩盖内部存在的矛盾斗争或坏人坏事。
走过场:比喻做事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
撂挑子:比喻甩下应负责的工作,不干了;主动辞职。
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露馅儿:比喻暴露了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
跌眼镜:指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令人感到吃惊。
第三篇:动物喻人的三字熟语
动物喻人的三字熟语
1.瓮中鳖:指落入绝境,难以逃脱的人。
2.跟屁虫:指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主见的人。
3.糊涂虫:指糊里糊涂,不明事理的人。
4.可怜虫:指受人鄙视的可怜的人。
5.应声虫:指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人。
6.寄生虫:指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的人。
7.人中凤:指出类拔萃的优秀之人。
8.落水狗:指失势的坏人。
9.癞皮狗:指死皮赖脸,卑鄙无耻的人。
10.看门狗:指讨好主人,甘当奴才的人。
11.哈巴狗:指驯服的奴才。
12.缩头龟:指胆小怕事的人。
13.吸血鬼:指残酷欺压榨取人的人。
14.纸老虎:指貌似强大,实则软弱的人。
15.笑面虎:指外表和善,心地凶残的人。
16.母老虎:指凶悍泼辣,蛮横无理的妇女。
17.拦路虎:指制造障碍,阻挡前进的人。
18.铁公鸡:指爱财如命,一毛不拔的人。
19.落汤鸡:指浑身湿透,十分狼狈的人。
20.狐狸精:指专事迷惑人的女人。
21.白眼狼:指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
22.老狐狸:指阴险狡诈,老奸巨猾的人。
23.变色龙:指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
24.独眼龙:指瞎了一只眼睛的人。
25.癞蛤蟆:指肮脏丑陋的人。
26.千里马:指才能出众,有所作为的人。
27.三脚猫:指技艺不精,一知半解的人。
28.偎灶猫:指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人。
29.出头鸟:指表现突出,才能出众的人。
30.比翼鸟:指恩爱夫妻。
31.笼中鸟:指身受束缚,失去自由的人。
32.孺子牛:指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33.老黄牛:指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34.丧家犬:指失去靠山,到处乱窜的人。
35.蓬间雀:指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
36.地头蛇:指独霸一方,欺压人民的人。
37.美女蛇:指外貌美好,内心奸诈的女子。
38.过街鼠:指人人痛恨的坏人。
39.井底蛙:指目光短浅,孤陋寡闻的人。
40.丑小鸭:指外表丑陋,实际大有前途的人。
41.替罪羊:指代人受过或替人受罪的人。
42.领头羊:指居于领先地位,率领别人前进的人。
43.无头蝇:指行动忙乱,目的不明的人。
44.旱鸭子:指不会游泳的人。
45.夜猫子:指喜欢晚睡,深夜工作的人。
唱白脸: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和稀泥: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顾。
闯红灯: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打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挤牙膏:比喻说话不爽快,经别人一步一步追问,才一点一点地说。
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兴趣和积极性。捋虎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捋:抚摸。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进行讹诈。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冷枪:在人没防备时开枪射击,比喻暗中伤人。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翻老账:指发生矛盾时提起从前发生的事情,纠缠对方过去所犯的错误。
滚雪球: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过电影: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交学费: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
打闷棍:乘人不备,用棍打昏,掠夺财物。比喻攻击别人且使人无法申辩。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挑大梁:指在一个单位担任重要职务、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捂盖子:比喻利用职权掩盖内部存在的矛盾斗争或坏人坏事。
走过场:比喻做事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
撂挑子:比喻甩下应负责的工作,不干了;主动辞职。
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露馅儿:比喻暴露了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
跌眼镜:指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令人感到吃惊。打秋风:指假借各种名义向人家索取财物,或依仗权势,招摇撞骗,收受贿赂。
打埋伏: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也指事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
一言堂: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和行动。
大气候: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小儿科:比喻胸襟狭窄或吝啬的行为,或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夹生饭:本意为半生不熟的饭,比喻开始没做好再做也很难做好的事情,或开头没解决以后也很难解决的问题。
绵里针: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迷魂汤:喻迷惑人语言或行为。
马后炮: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的人。
试金石:比喻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口头禅:指经常挂在口头而毫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败家子: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
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长舌妇:好进谗言的妇人。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自己能竖立起来。现多用于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落汤鸡:形容浑身湿透,像掉在热水里的鸡一样。
吹鼓手: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多面手: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两面光: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应声虫:比喻自己毫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窝里斗:形容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或冲突。
阳关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第四篇:语文基础之熟语
常用熟语的正确使用
(一)熟语的类型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1.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性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例如朝三暮
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注意:
准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规范地运用成语的形式
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 拓展:成语的来源
(1)历史故事的概括。如:“围魏救赵”,出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另外如:纸上谈兵、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东山再起等。
(2)神话、寓言故事的概括 如:“叶公好龙”,比喻只喜欢空谈,而不敢面对实际;或讽刺表面上爱好某事,实际上并不真爱好的人。另外如:来自神话和传说的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三皇五帝、含沙射影;来自寓言故事的有:杞人忧天、刻舟求剑、自相矛盾、朝三暮
四、坐井观天、望洋兴叹等。(3)来自文学作品
有的是古代诗文中的原话,有的是古代诗文中一两句话的缩写,有的经过演变而成。例如:老骥伏枥,出自曹操诗《步出夏门行》;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兵法》;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教育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中“集重思,广忠益”一语的浓缩;东施效颦,由《庄子。天运》里的语句经过演变而成。(4)来自民间口头流传
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水到渠成、人云亦云等,就是宋代以来群众口里常说的成语。此类成语大多数来历不明,无据可查。(5)来自外民族语言
此类成语有的是照原样翻译过来,有的则经过改写。(一般都还在使用,有个别已不宜使用了。)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佛经,例如:不可思议、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功德无量、昙花一现、现身说法、顶礼膜拜、想入非非、回头是岸、味同嚼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2.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例如:铁公鸡、戴高帽、一锅端、开绿灯、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抬轿子等。3.谚语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众人拾材火焰高等。4.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一般由群众创作,格言一般由名人创作。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胜于雄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5.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歇后语包括两类,一类是喻义,二是谐音。喻义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熟语的语义是约定俗成的,大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增加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
例(1)小明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通讯》写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在古代是修改刻在龟甲、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字,是削,修改的意思,而不是刊登的意思。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的意思。并非强人所难的意思。2.不明轻重
相近熟语的语义有轻有重,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词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的错误。例:(1)李老师当班主任的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2)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观点。日理万机:意思是一天当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国家繁多的政务。此处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坐享其成:等待别人把事情处理好。此类人的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显得语义较轻,应用不劳而获。3.不看对象
把握熟语特定的使用对象,避免扩大范围和误作他用。例:(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2)老张对王永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有先见之明。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楷模多。
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浅,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该词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是谦词,只能使用于自己,不能使用于别人。4.不分范围
熟语使用对象的范围是特定的,不能随意扩大范围。例(1)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微不至。
(2)解放前,咱县里一帮官僚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把地方财政弄得一团糟。无微不至:指照顾别人很细心,连细小的地方都能照顾得到。只用来形容人。
狼狈为奸:一般用于形容两个或一群坏人,不用于形容一大批坏人。此句可用“朋比为奸” 5.褒贬不当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很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例:(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少数同学那次物理课上的恶作剧是有口皆碑的事实,全班同学谁能忘记呢?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义词,此处当做褒义词使用了。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是褒义词,用于恶作剧不合适。6.功能混乱 每个熟语本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熟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例:(1)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恶极大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瓮中捉鳖:动词性熟语,在句中应当充当谓语,该句误把它当做名词性熟语,应改为“瓮中之鳖”。
龙飞凤舞: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词性的成语误作及物动词使用。7.谦敬错位
有些熟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熟语是敬辞,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例:(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使穷人的家增添光辉。)
(2)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8.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熟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例:(1)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2)王大妈哎干净是这一代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与“问题出现之时”矛盾。
有条不紊:做事或些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条理性。与“爱干净”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9.词义重复
熟语一般都比较精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熟语和句子语意的比较,就容易造成隐含义与句子语言的重复。例:(1)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的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2)这台晚会的节目非常精彩,当看到赵本山的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指难以说出来的苦衷,与后面的苦衷重复。忍俊不禁:忍不住地笑了,与后面的笑了重复。
第五篇:熟语
熟语
〖要点阐释〗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
在语言里,一般词组和语句是临时自由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有了定型的,即熟语有着结构的凝固性,这可看作是熟语的一个特点。
熟语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从定义来看,熟语包括两种不同的结构成分:“词组”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语句”指谚语和格言。下面逐一作个简单的介绍与说明。1.成语的特点和作用为我们所熟知,略去不说。
2.惯用语是口语中表达整体意义的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结构比成语简单,多为动宾结构,如“扣帽子、开倒车、开夜车”,或者偏正结构,如“替罪羊、拦路虎、糊涂虫、马后炮”。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惯用语大多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抓辫子”——“抓你的辫子”,成语一般不可以拆开来使用。惯用语大都是“三字格”,多数为贬义。
类似的有: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导火线、跑龙套等
3.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但是,要选择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对于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不宜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如果用得牵强,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
类似的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4.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剥削阶级或封建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显然,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农谚往往带有地域性,成语具有全民性。
类似的有: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股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格言在形式上与谚语解相似,都是完整的句子,在内容上一般都具有教育意义。但二者又有区别:从来源看,谚语多出自群众集体创造,格言则往往出自名人之手;从语体看,谚语多为口语,而格言多为书面语。
类似的有:知识就是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事实胜于雄辩„„
〖范例透析〗
【例1】(92·三南)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答案写在括号内)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臭味相投)
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无讳/直言不讳/直言无隐)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例2 】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答案写在括号内)①本想抬举你,你可倒好,赖狗扶不上墙,连这点儿小事也办不成。(朽木不雕/朽木难雕)②你不要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你别糊涂油抹了心,打量我不知你府上的事。(泾渭分明/一清二楚)(鬼迷心窍)
③你可要提防点他这种人,明是一盆水,暗是一把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笑里藏刀/口蜜腹剑)
④我不爱干,也不会干,凭什么牛不吃水强按头,那样会有好结果吗?(强人所难/强死强活)【例3】歇后语是带有谜语色彩的两段性语言形式,前段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后一段才是真意所在。歇后语可分为喻意、谐音两类。请为下面语句中的歇后语补写作为后段的四字格熟语。(答案写在括号内)
①他已经二十好几了,做事却总还是“百年松枝,十年芭蕉——(粗枝大叶)”的,真让人放心不下。
②一方面是学校要求去,一方面是家长不让去,我真是“两手进染缸——(左右为难)”。③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有这种“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④这样能文能武,既有理论,又能实干的大学生对于我们厂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来多少要多少。
【例4】(97·上海)根据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改换为成语,正确的一组是A
①他爸爸是话剧演员,妈妈是歌唱家,平时常常听到看到,无形中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他也爱好舞台艺术。②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说得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③他知道,以前的许多想法都是像空中虚幻不实的事物,转眼就会消失,以后必须踏实努力。A.耳濡目染 侃侃而谈 海市蜃楼
楼阁
C.耳濡目染 滔滔不绝 海市蜃楼
楼阁
〖强化训练〗
下列句子中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A.已经到了这地步,还有什么办法?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B.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成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C.开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过去的希特勒就是这样。
D.当时你就没看出来,他已经是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否则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美事。
(答案B。“丁是丁,卯是卯”的意思是形容做事真认真,毫不马虎。很显然,这里没有理解它的意思,用错了)
2.A.怎么会没有办法呢?一物降一物,你看他儿子的话他听不听?他准听。
D.潜移默化 滔滔不绝 空中B.潜移默化 侃侃而谈 空中B.找工作的事嘛,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不是不尽力呀!
C.你别看她年纪小,今年只有十六岁,虚岁十七,可是做事倒很认真,一是一,二是二。D.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谁不高兴!
(答案D。“天有不测风云”,是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糟糕情况无法预知。这里说时来运转,是好运气来了,这样,再用“天有不测风云”,显然不正确)
3.A.其实,现在也不用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多想想办法,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能找到的。
B.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的。C.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D.对那些喜欢抬轿子的人,做领导的一定要防着点,否则,被抬得晕晕乎乎,就有可能犯错误。(答案C。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
4.A.有问题多向他人虚心请教,就一定会有进步的,你也该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B.走过场是不行的,一定要认真自查后,再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会来检查的。C.大家不用再吵了,事实胜于雄辩,咱去现场看看,谁对谁非,不是就清楚了吗?
D.上梁不正下梁歪,一把手不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单位的其他领导就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答案A。“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比喻人多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