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地形图读图技巧

地形图读图技巧



第一篇:地形图读图技巧

●读图技巧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 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

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整也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 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 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

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 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

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第三,熟练判断等高线圈上的基本地貌类型。第四,学会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①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 集水面积。

②确定铁路、公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③工厂区位的选择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

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资源产地,有便利 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④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采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潭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⑤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 分析。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

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2.地形剖面田的绘制及其应用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主要步骤:

①根据要求选剖面线,可以是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直线。也可以是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的斜 线

②画矩形,所画矩形要与等高线图等长。

③用等高线图的高度作纵坐标,确定垂直比例尺。根据需要,一般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

④作平行虚线与垂直虚线:平行虚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照垂直高程(纵坐标上)引出来的。垂直

虚线是从剖面线与等高线(等高线圈)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延长至剖面图相应的高程上为止,在止点处画上一 个个小圆点。

⑤连成曲线:将各个小圆点连成一条圆滑的曲线,即成为剖面图。

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地形剖面图能更直

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

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判读地形剖面图,要做到

① 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

② 看纵坐标(垂直比例尺),了解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势特征等。

③ 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在大洲、国家、地区、濒临的海洋及与此有关的气候、植被、地质、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第二篇:地形图教案

地形图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3、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小组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了解等高线概念,明确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

2、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教具准备】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著名景点驼梁去旅游(播放一组驼梁的风光图片)。刚才大家是否感受到了驼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起伏状态呢?那么,我们又怎样把这高低起伏的状态在平面图上反应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讲授新课

对本节课的学习,将它分成四个环节完成。环节一:认识海拔、相对高度

1.学生自读课本,找出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并用幻灯片演示。

2.如何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采用驼梁山区的照片和卫星图片,用动画的效果将等高线地形图展现出来,更有真实感,看得更真切。3.总结补充:同学们看到的标有高度值的闭合曲线就是等高线,同样,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4.活动1.制作地形模型,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各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纸上画出给定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

2.用橡皮泥依照每一条等高线的轮廓,做成厚度相同的平面。3.将橡皮泥模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拼合在一起。

小组展示,并给以适当的评价,比较哪个组做得更好。环节二:了解山体的不同部位 在山体模型上,指出哪个部位陡峭,哪个部位较缓,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对应部位,总结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结合实例,请同学说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此时,学生会提到山顶,但对其他山体部位就不太清楚了,教师因势利导,并结合幻灯片展示。学生在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别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并总结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特点。【习题巩固】

环节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成因:人们为了更好地看清地形,于是,在等高线地形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变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1.42,指出不同颜色表示陆上由低到高的变化。形象直观地表示出了地势的高低起伏,根据海拔的高低和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将其划分为五种地形。图片展示,读课本27页相关内容,比较它们的特点差异,填入表格中。

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就很容易画出地形素描图了。

环节四:1.对于地形剖面图,它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而成的,它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采用动画演示,更形象。2.学生自己动手,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书上28页活动题补充完整。

作业:同学们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绘制自己熟悉的某座山的地形图。总结

【板书设计】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

2、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及判读

3、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表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名称及特征(表略)【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亲手描绘等高线、小组共同探究各山体部位的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本节课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描绘过程中,如果不准确,特别位置的移动,会造成后面同学探究时的困难或错误,所以在描绘过程中,老师要到各小组指导改正。

第三篇:党建读图题

1、以上照片是今年十月份新华网上的一张新闻图片,请问,这张新闻图片描述的是哪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后的场景?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这是代表们步出会场。

2、请问上图是胡总书记在哪里做考察时的照片?当时,胡总书记对当地给予了什么厚望?

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广东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

3.请问此图是胡锦涛在何时何处与乡民们一起共乐的情景? 2010年春节胡锦涛在上杭古田镇五龙民俗广场和乡亲们一道跳起“节节高舞”

4.此图是上海石库门民居,请问哪一重要历史事件在此发生并简述这一事件?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5.此图表示的是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海峡论坛大会致辞,请简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

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有利于扩展两岸交流合作空间,全方面、多层次的与台湾地区进行合作,不断取得福建“先行先试”的成果,有利于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有利于促进两岸互利共赢、造福两岸同胞。

6.党和国家本着为人民服务为重点,4月4 日温家宝为了什么事情来贵州考察 ?

4月4日,温家宝在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与当地干部群众交谈。得知具体情况并且他还赶赴贵州旱灾最严重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先后到兴义市、兴仁县、安龙县,深入村寨,走访农户,慰问各族群众,到田间地头察看灾情,与干部群众共商抗旱救灾大计。这也是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三下西南,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6.图中所示乃是闻名遐迩的卢沟桥。它坐落于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请叙述在此发生的一重大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7.曾经这里是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而有一段沉痛的历史使它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请问这是一段怎样沉痛的历史?

1860年北京火烧圆明园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廷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掠夺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诸多特权。英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

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廷给其新的更大的侵略特权。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10月7日至9日,英法放火烧掉圆明园。

8.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此图表示的是毛泽东奔赴重庆下飞机的情景。请简述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

名称:重庆谈判 别名为 “ 双十协会” 时间:1945年8 月28 日 地点:重庆桂圆

大致内容 : 毛泽东等人在抗日战争后与国名党人谈判,其中过程极为艰辛,但最终与国民党签下《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这是重庆谈判最重要的两项成果。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9.随着海西建设的实施,中央也十分关注。此图为今年胡锦涛来到福建省漳州聚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花卉基地,请问他此行做了什么?

2月12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福建省漳州市,亲切看望在这里创业发展的台商。这是胡锦涛到设在创业园的漳州聚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花卉基地,了解企业培育和销售蝴蝶兰情况,并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新春的祝福。

11.图为胡锦涛来看望闽西革命老区干部群众。请具体简述。

2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福建省龙岩市,同闽西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共迎新春佳节。这是胡锦涛农历大年三十在古田会议会址亲切看望老红军和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干部,代表党中央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慰问。

第四篇:建筑读图主要内容

2号楼读图内容

1、根据总图计算:建筑密度、容积率。

2、本图纸建筑高度、室内外高差、层高分别为多少?

3、住宅窗台高、阳台栏杆高应为多少?本工程是多少?如何处理的?

4、主卧室的窗地比?

5、南墙的窗墙比?

6、指北针应标注于哪些图纸上?直径多大?

7、门窗类型有多少种?本图纸中有哪些?

8、本图纸都有哪些比例?这些比例用于哪些图?

9、指出索引号,并说明含义?索引号直径多大?

10、图上有哪些尺寸单位?

11、图中KTB、FM、PC、GC、YP等符号的含义?

12、本图使用了哪些保温材料?具体做法是什么?

13、什么是飘窗?

14、节能篇中“中空玻璃5+10+5”的含义?

15、防水等级有几级?各多少年?本工程防水等级是多少?

16、卫生间如何防水?

17、耐火等级分几级?本工程为几级?

18、本工程建筑面积是多少?如何计算?占地面积多少?如何计算?

19、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设计依据中所提及)是哪个部门颁发的?

20、本工程屋顶找平层是如何处理的?

21、护角应设置在哪些位置?本工程墙体护角是如何处理的?

22、屋顶节能措施有哪些?

23、墙体节能措施有哪些?

24、门、窗节能措施有哪些?

25、对照平、立面图读懂1-1剖面图的各构件。

26、对照平、立面图读懂A-A、B-B、C-C大样图。

27、本工程做五层半的原因是什么?

28、首层平面图与其它层平面图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29、露台的地面有何做法?六层地面与露台出入口出如何处理? 30、31、32、33、34、35、36、37、38、39、40、平面图中标注的表示什么意思? 何为防潮层?如何处理? 3:7灰土有何应用?如何制作? 一套完整的图纸应包括哪些内容?本套图纸中有无设计错误之处?请指出。UPVC雨水管表示什么意思?屋面排风道共有多少个?设置要求有哪些? 建筑尺寸线共有几道?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砖混结构伸缩缝如何设置?有何要求?本图中有无设置? 建筑外立面材质、做法从哪些图可以看到? 构造柱有何作用?其做法如何查找? 楼梯设置有何要求?本图中如何处理? 民用住宅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第五篇:数字化地形图探讨论文

1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问题分析

目前在基础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数据形式多样、标准不一

目前各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一般拥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获取的部分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格式不同、来源各异,有CAD格式的数据,也有MapInfo格式的数据,有经过编码的也有未经编码的数据等。数据存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传统的图纸保存,有的采用文件方式保存,有的以数据库表的方式保存等等。

1.2生产模式并行、成果形式单一

当前数字化生产模式多采用“一体化并行生产模式”,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产品制作在同一个软件内完成。但由于当前数据采集软件大多只是从软件操作的方便性出发,而较少从数据使用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数据成果形式单一,要么只能满足建库,要么只能满足制图,导致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浪费,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范围。

1.3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

数据的现势性是数据的生命力所在,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必须采用有效的更新机制。以前所采用的数据更新方式往往比较零散,更新速度慢,难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1.4管理手段落后、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

由于多采用传统的文件或图纸方式管理空间图形数据,数据容易丢失、损坏和泄密,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证。随着图纸年久损坏,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难恢复。

1.5分析手段单一、信息利用率低

城市规划部门对大量的基础数据的分析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而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空间分析带来了新的方法;特别是多种信息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的支撑下可采用各种专题图来表达和分析。

1.6难以深层次利用、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

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城市规划部门大量的规划和其它信息资源与基础地理信息还没有统一管理,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原始信息的提供阶段,没有进一步的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就难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城市信息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能通过多信息的综合分析,为制定21世纪初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为城市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1.7目前勘测管理工作与国家要求的“五统一”原则有距离

即: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的高程系统,统一城市地形图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城市勘测基础资料。

2城市数字化的总体目标

为了避免重复投资,统一测绘成果,实现数据共享,采取地形和地籍两图并测的方法,对城市全域航空摄影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实际成图范围为1864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和地籍图的更新测绘工作(分3种比例尺):132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比例尺现势地形图及完整的地籍图库;560平方公里范围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及154平方公里的村庄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1864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

2.1建立一套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监理、转换、入库有效模式;

2.2建立数据分层、分类编码体系,实现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生产;

2.3制定影像图生产、建库方案,满足城市DOM和DEM数据生产、建库和应用分析要求;

2.4建立开放、稳定、安全、共享、海量、连续无缝的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系统;

2.5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转

3城市数字化系统

为实现建设全市范围的准确、动态、高效的共享型基础空间数据库的目标,针对目前基础空间数据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业务流程,分以下六个阶段来完成:

3.1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

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对工程分项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它涵盖了航空摄影、控制测量、两图测绘、内外业监理质检、两系统开发建设、组织架构等方方面面。

3.2航空摄影、航摄底片扫描及监理阶段

航空摄影及航摄底片扫描由某信息技术研究所中标,项目监理由市测绘院承担,邀请了省内外专家对中标单位提出的“市基础测绘航空摄影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明确和规范了航空摄影的技术路线与指标,对方案中不足之处提出了修改意见。

3.3数据生产阶段

由专家组按照科学规范的评分规则认真仔细审阅了投标单位标书,确定了12家作业单位。按总体设计提供的数据作业方案、数据整理方案、过程监理方案、质量检查方案和数据提交方案等要求,对地形、地籍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符合规范的入库数据。

3.4数据建库阶段

数据建库阶段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基础空间数据库、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的监理和入库工作。组织邀请了省内外专家组评审,确定了某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和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为数据内外业监理单位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单位。

3.5动态更新阶段

动态更新阶段从数据库的建成就已经开始了,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数据的修测、补测、监理、入库更新形成一整套实时更新管理办法。

3.6系统应用阶段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是基础空间数据建设社会化服务的终极目标,通过管理系统中的基础空间数据为政府提供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环保、水利、统计等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平台。

4数字化的主要特点

4.1数据共享,一次采集数据,地形、地籍共同利用。

4.2两图并测,比分项施测节约经费约30%。

4.3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严格的质量标准、优化的工作方案、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4.4一律实行全过程招投标制度,使各投标单位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作机制下,同等参与竞争,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请两局纪检部门参加,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理,在有效的监理机制下,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施工单位、监理、业主三方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成果的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4.5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其它城市建立UGIS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适合城市具体实际情况的数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方案体系,建立一个全市统一数据规范的开放型的基础空间数据库。

小结

城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多种专业信息数据库相结合,各种应用子系统为支撑,融数据采集、系统管理与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信息系统。使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基础数据为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地理资料,为城市各专题GIS应用系统提供标准化的现状基础信息,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网上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城市其他专题信息系统提供标准化、权威性的多种比例尺的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29505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