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教结合 康教并重 开创残疾儿童疗育新模式

教结合 康教并重 开创残疾儿童疗育新模式



第一篇:教结合 康教并重 开创残疾儿童疗育新模式

教结合 康教并重 开创残疾儿童疗育新模式

天津网

医教结合 康教并重 开创残疾儿童疗育新模式 多感官室 水疗室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家医教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主要为3~7岁的听障、智障、自闭症和脑瘫等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教育服务。幼儿园由康复教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医师组成专业团队,诊断、评估、治疗、康复和教育五位一体,医中有教,教里融医,开创残疾儿童疗育新模式。特色

医教结合 康教并重 开创疗育新模式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特殊,在于它是医教结合的、独立设置的公办特殊幼儿园,是市残联直属事业单位,市教育部门和市卫生部门提供业务指导,所以,首先在体制上是一种突破。心欣幼儿园还挂牌‘厦门市特殊教育康复研究中心’,在心欣,当孩子们入园后,有专业的医生团队做诊断、评估,园所里设置了远程会诊室,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联合教育部门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项目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研究院专家和全国各大医院权威专家等开展阶段评估,同时根据评估方案,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教育方案,将各种资料、检查汇总到一起,为孩子建立档案。从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了康复实效。比如,一名有听力问题的孩子,团队会从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行为观察、视觉强化和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诊断评估,制定康复教育方案,医生、老师和家长也会参与到过程中。最终,会形成档案,伴随孩子成长。即使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档案也将为后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其次,有着医教结合这个理念的可能很多,但真正能把这种理念落实下来的,寥寥无几。所以‘厦门模式’能够得到教育部门、中国残联与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们希望把它办成为厦门城市文明的又一个品牌。”厦门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望着这群孩子,眼里流露着温暖的光。

作为全国首家公办的特殊幼儿园,厦门市心欣幼儿园走的“特殊之路”是——医教结合。“我们的幼儿园专为是3~7岁的听障、智障、脑瘫与自闭症等残疾儿童实施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注重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动作能力和社会能力,由专业医师、教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社工、心理师提供其在医疗、康复、教育、养护和家庭支援等方面多元性、专业性与整合性的服务,挖掘他们的潜能,补偿缺陷,使他们能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文明成果。”陈军园长介绍说。心欣幼儿园康复教育大楼的建设就是针对这四类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功能需求而设计的。从整栋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安排上,它的严谨性是不可小觑的。1~3楼是幼儿教室,4~5楼是医教结合功能用房,包括言语矫治室、感统训练室、艺术治疗室、测听室、运动疗法室等,可以供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目前,幼儿园共有10个教学班,各类残疾孩子120余名。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康复和教育并非简单的结合。这也是心欣幼儿园在教学上的特色所在。园里的师资团队由康复医师、特教教师、幼儿教师三部分组成。在家长参与下,他们对每个入园的孩子进行全面的专业评估后,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紧接着是康复医师、言语治疗师、运动治疗师、艺术治疗师等渗透到教学中来。心欣幼儿园还根据特殊孩子的特点,提出了“艺术综合康复”。这里的“艺术综合康复”与传统的“艺术康复”不同,旨在康复教育中,以艺术作为媒介,整合入语言、认知、动作、情绪行为、感知觉等康复内容,让孩子们在艺术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获得相关的学习、生活的经验。这又是心欣幼儿园的一大创新。沿革

开创简陋 新建精致 实事工程见实效

2011年6月1日,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在厦门市残联康复大楼正式挂牌成立。鉴于原有场地已难以满足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诉求,2012年市委、市政府部门将心欣幼儿园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之一,并批准在湖里区五缘学村建设新园。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新园占地面积8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可接纳近200名孩子入园。幼儿园集音乐治疗室、自行研发设计的水疗室、艺术治疗室、言语矫正室、多感官功能室等,融康复治疗、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为一体。许多到过心欣幼儿园参观的人,都把心欣幼儿园的康复教育模式称为“厦门模式,不可复制”。的确如此,这一模式才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便声名鹊起,好评如潮,尤其是家长、同行、各级领导更是啧啧赞许。这与厦门在残疾儿童康复方面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有关,同时也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进。

“心欣幼儿园是在厦门市残联近十年的康复积累上发展起来的”,副理事长蒋鸣在接受《海峡导报》的记者采访时,再次提到。2013年9月,心欣幼儿园的新园落成后,原来在康复中心的孩子也转移过来了。在新的优越环境中,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他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泼和快乐,康复状况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目前,完成幼儿阶段康复目标的残疾儿童80%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师资

结构合理 素质优秀 打造康复人才聚集地 心欣幼儿园的老师很特殊,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管。这里的老师既是专业的康复人员,也是保育员。现有的120余名孩子配备39名专任老师,师生比例1:3。也就是说,在这里,一个老师带3个孩子。

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南京特殊师范学院等,全园90%以上的老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康复工作经历,他们拥有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或是医疗康复专业的背景。

在这里,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比普通幼儿园会更高,不仅要有普通的幼儿教育知识,还要有特殊教育技能,并且会实施康复教育手段。他们每个人都必须是“多能手”,能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需要拥有教师资格证(或执业医师证)、康复技能证、育婴师证、保育员证,而且还要交叉学习、互相交流。

康复是一种智慧。在厦门市心欣幼儿园,邀请国内外专家为老师培训已成常态,这类培训也向家长开放。此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仙岳医院等科室的专家也会定期到幼儿园为老师、家长开讲座,给予专业支持。

“心欣幼儿园还与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言语治疗、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探索对特殊儿童的有效康复形式。专家们组织老师、家长参与互动,进行现场实践培训。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成果,弥补了幼儿园的短板。”对此,厦门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这样介绍。康复

医为教用 教需医辅 多重干预成效显著

由于受到师资、设备等条件限制,以往孩子们在接受早期干预时,无法同步接受康复教育或治疗,这直接影响他们今后融入、适应普通学校和社会生活。但在心欣幼儿园,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康复治疗是协同并进,同步发展的。各类专业人员无论在个案评估、策略设计、训练过程,还是针对性康复治疗,都是充分地发挥团队合作力量,彼此沟通和协作完成指标。

“在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倾心教育下,宝宝的进步很大,语言比以前更多了,自己有需要的时候比如吃东西、出去吃、上厕所、拿玩具等都会主动说出来,以前对音律很不敏感不会开口唱歌,现在会慢慢唱完一整首;以前不怎么看人,现在有时连不说话的时候都会盯着旁边的人观察,生活中笑得也更多了;在认知上,宝宝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也越来越强,过马路知道看红绿灯,有垃圾知道扔到垃圾桶里……我非常感恩,相比其他城市、其他机构的自闭症孩子,我们的宝宝能在这里学习真的是非常幸运。”小骏小朋友的家长这样说。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言语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运动康复》等课程教材建设,在全国独领风骚。正如自闭症儿童刘轩轩家长所说的,“从哭闹不止到安静入睡,从拒绝交流到主动交往,从不会说话到回答问题,孩子的点滴进步,凝聚着老师们深深的关爱和呵护。心欣幼儿园用专业征服了我们,是这些老师为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希望,用爱来融化这些孩子与世界隔绝的坚冰。”

幼儿园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大小混班,在生活中、游戏中、交往中训练,既要训练孩子喝水、吃饭,也要训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本领。“在致力于残疾儿童身心康复的同时,要让孩子们快乐生活。作为全国第一家公办的特殊幼儿园,设置了各种康复功能室,配备了康复医生和教师,为残疾儿童的全面康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果说残疾儿童的不幸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希望携手社会各界人士,为残疾孩子打开一扇窗。”厦门市残联曾毓琪理事长说。因此,心欣幼儿园除了注重正常的康复教育外,还特别注重“同侪教育”,比如:与松柏幼儿园结成姊妹园“同城关爱”,通过节日活动、互动游戏让孩子感受关爱,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与湖明小学开展“爱心陪伴”,让孩子用手印传递爱心、用陪伴感受温暖。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空军驻厦某部、禾缘社区居委会等单位志愿者,长期坚持来园,与孩子们牵手、交流、互动,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做好孩子长期康复的准备。“新园在水运动治疗、听能测试、专业团队合作等方面将会是一个突破。在儿童康复经验的积累上,在特殊生命功能障碍恢复和改良上,代表了厦门经济的发展水平,这与厦门的人文环境也息息相关。”厦门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一脸自豪地说。

“不过,由于社会歧视及家庭认识的偏差,还是有一些残疾儿童没有走出家门。因为,一些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而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家门,避免错过最佳康复期,到专业康复教育机构接受规范、科学的康复与教育,既是对孩子权益的保障,也是提高孩子快乐指数,融入并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谈到这里,厦门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不禁流露了一丝担忧。

短短几年,厦门市心欣幼儿园从创建到规范到专业,除了理念、特色、目标外,还有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不懈,开拓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既是仰望星空的梦想,更是脚踏实地的思想。

第二篇:康教结合

“康教结合”理念下的智障儿童教学探索

“康教整合”,正如这个名字所暗示的是康复训练和教育的结合,这是一个特殊儿童教育的特殊概念。弱智儿童常不想说,因为语言障碍。有人会说,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一些手势或点头说。这是典型的智障学生,这将直接影响到逻辑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他们头脑中的思维意识也将十分模糊,势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连猜带蒙,瞎写一通,形成恶性循环。

实践证明,对于智障儿童的言语发展能力的培养,既要根据自身的类型和水平的障碍,从多维度规划他们需要发展的能力,也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活动来培养这些能力,在认知、语言和社会技能等各个训练活动中,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得到尽可能多的锻炼,从而改善其行为和语言发展水平。

一、以智障儿童的游戏活动为起点,巧设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智力障碍本身是不可逆转的,但是通过一定的康复训练对补偿功能的发展,身体功能的障碍可以降低最低程度。因此,残疾人在文化教育中,必须做康复训练。学校模式的康复教育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康复元素,是在教育或康复里揉进相互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面对智障学生对事物的感知速度慢、范围窄、区分度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能力方面与正常学生有着明显差异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教育训练中应注意有效的战略,各特殊儿童不同水平的受教育,可以结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运用多种趣味性、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链接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合理地将康复与教育结合在一起。

结合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当然,同样的游戏时间不宜过长。实践证明,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游戏活动模式,有利于降低身体功能障碍的程度,有利于激发智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有利于丰富他们对知识的全面而深入的感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以生活情境为支点,构建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课堂

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言语能力训练融入生活的各个环节,要尽量启发他们多说话,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好的音乐电视、罗汉松韵律、讲道理的话等,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每一个培训项目,灵活运用适当的康复教学组织形式,如一对一的;多评价系统的康复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监督,往往要让孩子们告诉周围的人和事,首先简单的、孩子的语言,逐步发展。

根据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以直观动作和具体形象为主的教学内容,采取刺激学生的方法,使他们兴奋起来:一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穿插他们喜爱的事物,从而理解所表达的意思;如我们都知道一日生活内容很丰富,从起床到睡觉的各个环节都是语言训练的好机会。

还可以通过实物教学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发展一些补偿功能,提高儿童的感知能力,补偿认知缺陷,用实物来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做,既提高了孩子们对实物的认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三、以挖掘潜能为抓手,实现康复与教育相融合的目标

智障学生不同于普通学生,他们有些除了认知障碍,也会有沟通障碍甚至情绪障碍。因此,对于这些多重残疾的智障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课程设置中融合引导式教育方法与游戏的配合教学,极大地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欲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潜能开发。

智障儿童基本都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有些孩子的模仿能力又比较强。可以适当进行融合式教育,使其参与到正常同龄儿童之中,在集体环境中模仿正确的交往方式,学习语言,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智障儿童的有意注意明显薄弱,所以当他们与他们沟通时,一定要亲近,面对面接触。当他显得不耐烦的时候,他用自己最喜欢的一些东西吸引他,然后面对面交流,从能交谈一句话到两句话再到三句话……

当然,对言语符号尚未掌握的儿童,应先加强其对言语符号的理解,使其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符号。可从单音开始,加强符号与事物统一的训练内容;对于已掌握一定言语符号的儿童,则要进行词汇量扩大的训练。

综而观之,智障儿童言语交往的发展,不仅需要医疗的康复,而且需要教育的浸润。我们不仅要做到最好,以康复训练的方法,促进运动功能和相关技能的发展,加强其认知、思维、语言和社会技能,如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发展认知、思维、语言和社会技能,并努力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化的人奠定基础。

第三篇:健 康 教 育结核病知识

健 康 教 育

主办:秦皇岛岛市第十七中学卫生室

2013-2014年第二学期第一期2014年3月24日

结 核 病 知 识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2014年3月24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结核病流行之广,遍及全球、自化疗药物的相继问世,使结核病基本得到治愈,但由于结核病有传染性、潜伏性、抗药性、顽固易发等特点,加之各种原因,结核病仍严重威胁着广大人群的健康,因此,肺结核仍是一个严峻的社会公共问题。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现代医学认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的量和毒力,更主要取决于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在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入侵的结核菌不被机体防御系统消灭而不断繁殖,引起结核病。

结核病的病状比较隐匿,不典型,归纳起来全身结核病中毒症状有低热、盗汗、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肺结核的局部症状如:咳嗽、胸痛、气短、咯血。而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症状,个别病人无任何症状、偶尔体检时才发现。结核病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一旦感染发病,若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治疗,最终导致复发、恶化、产生耐药,形成难治性肺结核,形成慢性传染源,危害家庭、社会,最终因反复发作引发多种并发症而死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将结核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必须归口治疗。因为专业医院具有先进的检测手段,只有结核病能够系统管理系统治疗,才是结核病得以根治、得以控制的最佳手段。

预防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做一次彻底的消毒。根据结核杆菌耐寒冷、耐干热、但不耐湿热的特点,将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毛巾、衣物、手帕、口罩等物品煮沸10~15分钟;对书籍、棉被、化纤衣物等不能用水煮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曝晒4~6小时,或用紫外线灯消毒两小时。此外,也可用来苏水等消毒液消毒。对患者居住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2、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实行分食制、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二、定期的肺部健康检查。

定期的肺部健康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病例,以便及时治疗,防止播散。健康检查应结合当地的结核病疫情1-2年进行一次。在农村还应根据个人病史、痰液检查情况及自觉体征等配合肺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三、卡介苗接种。

第四篇:教和育

教和育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 “引出”。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人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宏观的说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对教育的定义,各国学者认识不同。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中国的李壮认为“教育是强迫或引导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识、规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他认为老百姓应该受教育,这些思想又比奴隶制时代前进了一大步。孔子承认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的“有教无类”主张,也是从“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1]

聂圣哲先生: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将来能否立足社会的根本。从人生的教育总量来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占80%的比重。家庭教育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劳动教育,两件事情,做家务,学吃苦,先从养活教育开始。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3]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人的一生不可以不学习,而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接受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这是中国人文经典中最重要的道理。

如今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文教育,仿佛这个时代只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人在快节奏中无暇顾及读书给人带来人文精神的提升,让人看到的只是金钱和物质的消费,很难领略到人文科学的发展魅力。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发展到最后都是归根于人文的提高和品位的差别上。学校课堂里缺少的就是人文教育,这其中包括人的人性和灵性。人性教育讲究的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而灵性开发追求的就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原创性和思想性。人文教育的失缺将会导致科学越发达人类越野蛮的可怕后果,这就是在异化人性,扼杀灵性。

当前的中小学过分重视智力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让人发现今日的学生很聪明,却在聪明中难以获得道德和情感的东西。他们的贪婪和掠夺表现得尤为强烈,他们如何做人和爱人,尊重人和帮助人,已经逐渐淡去,这不能不使人担忧和感到后怕。

一个人缺失了感情或没有情感,没有健全的人格人性。没有健康的人文教育,其知识和技能只会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的东西。因此,教育应当面向人文和人性,面向爱的真善美。一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人文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人文教育理当更人文地在经济建设活动中获得发展的资源和发挥积极广阔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工业的迅速崛起,不仅给人类生活带来繁荣,也为社会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商人的活动也由此更加频繁,在这活动中文化的传播也结出丰硕的果实。要永远做学生,是因为学习能改造生活,提升品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是源于人的工作太忙,学习太累,诱惑太多。本该安分的人不安分了,本应健康的人不健康了。很多人群中不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认为读书不仅读不出钱来,还是件耗时费力的事,甚至有人嘲笑不读书的人挣读书人的钱。这种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读书的人挣钱挣得比读书人潇洒。

根据国情和体制,中国有很多读书人不但没有读出名堂,而且读出了悲哀和痛苦。本是求得精神快乐和解放的读书,在物欲横流的江河中,诱惑成以读书达到为满足个人物质需求的目的。读书使人安宁的心情没有了,读书使人减少浮躁,却更使人浮躁。

在今天既经济又实惠的社会里,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诚诚恳恳待人的同志见得不多了,人文科学的东西已大大的贬值或失缺了,而走捷径、找关系、问门路,取巧的人多了。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人文教育总不能在此经济建设中得以扼杀和失去,若没有了人文科学教育的存在,世界将是凄凉而可怕的。

如果教育不能从人性出发,不能以追求幸福和自由为根本,不能给人以真善美和对人的尊重,失缺了人最本质的人文情怀,那么所有的教育都是失败的。尽管人有天大的本事和拥有人所拥有的财富,都将是有害的,而且还不自觉,还不认为如此贪婪有何意义。这种自私和恶性,一旦养成惯性,危害的不仅只是个人,恐怕更会殃及社会,贻害后世。——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52页。

教育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从猿到人的转变是由于生产劳动,猿在劳动中逐渐形成以大脑和手为核心的主体机制。大脑可以思维,手可以操作,这就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而变成“高级动物。”有了主体机制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实践认知能力的主体人,人类才能把自己提升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从而把客观世界变成人类改造和认识的客体。而要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需要有主体能力才可以的。人类社会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自身存在形式。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第五篇:合作共建,创新产教结合新模式

合作共建,创新产教结合新模式

---2014年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现代农业类产教结合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现代农业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产教结合办学之路上呈现出勃勃生机,办学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和影响。目前该专业已成为我校国示建设重点专业,该专业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成绩斐然,甚至代表着安徽省最高水平,现已连续多年承办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职组农业类技能大赛,受到省市领导多次表彰。现将我校2014年现代农业类产教融合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农民工学校的职业培训为突破点,增强办学生机与活力

思路决定出路。我校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以农民工学校为载体的送教下乡活动。以职业培训为突破点,增强办学生机与活力。2014年,我们以枞阳县“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短期培训为切入点,根据市场需求,首先选定园艺、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机械加工、焊接、电工电子等市场急需专业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学员没有年龄限制,培训任务主要就是教操作,使学员达到熟练工种的要求,保证培训质量。这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招生、培训、就业的一个整体循环,短训办学的实效在农村影响深远,一批批农家子女想成就一番事业,他们准备把知识学得更扎实,把技能掌握得更熟练,所以他们进一步选择了中职学历教育尤其是中职农业类教育。我们用短训的红火烫热了中职,打开了办学突破口,形成了我校“农”特色品牌。

二、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抓点,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增强我校农业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们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抓点,通过“训、聘、进、转”等模式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升级改造”。为此我校特聘了多位具有丰富农业生产和企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我们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训师资计划,并承担我们部分与企业联系紧密的课程,一对一地指导我们的实习生,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我们也循序渐进地安排年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入农场,进行实习锻炼,积极选送青年优秀教师参与“国培”和“省培”实习培训,了解书本知识与企业新理念的衔接,目前我校农业类“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高。

三、以现代农业中心实训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创新产教结合新模式

发展靠实力,实力靠建设。2014年我校继续以现代农业中心实训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走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一是依托专业办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模式。2014年加大投入修缮了800平米的实习车间,建起了25亩大棚实习场。良好的设备条件单一用于教学,远不能发挥出综合效益。为此,我们在实训基地基础上创办了“牛津绿化有限公司”,企业对外经营,基地产教联合发展,既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耗材问题,节约了学校开支,又实现了学校增收,达到了壮大办学实力的目的。二是实训基地建在企业模式。2014年我们继续主动走出去,与县内枞阳县红阳农机厂、芜湖市德力西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实行三段式教学,首先在校内进行文化理论及专业技能训练,再把学生送到工厂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回校办工厂或外埠企业顶岗实习。2014年我校在芜湖农委的牵头下送出180人次去德力西公司顶岗实习。在校师生既节省了学校实习原料,又节省了工厂的人员开支,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三是技术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为有效利用我校专业技术优势,盘活校内教学资产,我们依托现代农业中心丰富的教学资产和农业专家技术优势,一是开展现代农业培训,二是开展农机具租赁与维修保障,三是送教下乡技术指导,来达到吸纳农村种田大户的社会资金,共建实训基地的目的。这既改善了学生学习的条件,又增长了师生对农业全生产周期的生产实践经验。学生毕业后还可以在这里就业。四是招商引资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为解决农机维修和服装两个专业的实习问题,我们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由外埠各选择了一个农机修配厂和一个服装加工厂到校内建厂,学校为厂家提供场所、水电和工人等,厂家为学校提供师资、教学设备。这两个企业都是对外服务,每天都有不同型号的车辆前来修理,每天都有商家到服装厂做不同款式的服装,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全方位的锻炼机会,实现了普通教学模式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五是租赁承包共建实训基地模式。2014年,我们根据市场状况并结合我校实情,筹备发展养殖专业,为解决实验实训条件问题,通过自购设备、租赁场地等多种方式,投入50万元修建了现代化水面养殖场,达到了实习、示范、增收三位一体。通过上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五种模式的创建,我校学生农业类实训工位由原来的不足100个增加到700个,学校每年增收30万元以上,既为学校办学解决了现实问题,又为学校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增强了学校自身造血能力。2014年又添置了70万元的实习实训设备。

四、以提高服务能力为落脚点,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牢固树立“以服务求贡献、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学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提高新增劳动力水平的基础上,还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我校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每年结合短训招生与枞阳县劳转办联合进行劳转培训,推进劳务经济的发展。依托骨干专业,对接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就业、再就业培训1100多名,有效提高了职工就业能力。二是进行生产示范。我校的各个专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都兼有试验、示范、推广的职能。养殖专业与170多家养殖户建立了生猪养殖协会,构建了稳定的利益联系机制,每季召集一次会议,调查了解生猪的繁育、饲养、疫病情况,传授饲养新技术,传递新信息。畜牧专业教师每月走访两个养猪大户,检查饲料配方情况,指导饲养员对生猪进行防疫,随时接待养殖户来访,有效推进了我县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在肉价上涨的形势下,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收益。三是进行实用技术推广。我校还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培训基地,肩负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的使命。学校与43个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立了垂直联系,每年定期深入农村进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办班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推广农机、机电、焊接等实用新技术,把专业优势转化给农民。特别是重点普及推广农机具修理、生猪养殖和水产养殖技术,我们计划再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建立起温州式“松散型、联动式、小规模、大产业”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职教产业集团,拉动一方经济增长。

总的来说2014年我校通过合作共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行产教结合,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继续在做活职教大文章上下功夫,打造基地品牌、专业品牌、师资品牌、学生品牌,学历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教育三个教学序列同生并长。学校目前与长三角、皖江经济带的企业签订了1700多人的订单培养协议,目前全体员工正以昂扬的斗志向着新的目标进发。

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

2015-1-9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26885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