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臧克家抒情散文选》责编记

《臧克家抒情散文选》责编记



第一篇:《臧克家抒情散文选》责编记

《臧克家抒情散文选》责编记

在散文集子不被市场看好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把为先生编辑的《臧克家抒情散文选》出版了,并很快寄到了他的手中。所以才有了前面的信。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几个错字没有校正。在一封信中,先生附来夫人郑曼女士勘误表,这事使我至今遗憾。

家文同志:

信收。《散文选》18本已到,多谢你。

郭冬同志五千余字的评论,月内出版的 《散文世界》 上即发出。《光明日报》 可能即发出郭风同志的评文。上海《文学报》、北京的《文艺报》 均发过消息……我一切甚好。我得文友信近40封,均甚赞此书,给予我以很大鼓舞力量。

克家(19)88.11.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听过鲁迅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唐弢先生讲课,他说,一家出版社要为他出一本散文集,选来选去,还是更早以前的文章可选多些,而后来的,多是配合性的文章多,时过境迁,那一张“皮”不存在了,附着的“毛”,保留的价值就不大了。其实,何止是唐弢,好多作家都有这种感觉。

臧克家先生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祖之一,无疑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一位泰斗级人物。他大量的新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写于1949年及以前的《老马》《有的人》,都是选入中小学课本的佳作,为一代一代的读者所熟悉。那以后的诗,我最欣赏的还是这两首旧体: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自沐朝晖意蓊茏,休凭白发便呼翁。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

新诗写来写去,他自己也觉得意思不大。于是便有了“老来意兴忽颠倒,多写散文少写诗”。

从创作时间分配来说,臧克家先生从很早起一直就写诗歌也写散文,精力上可以说是平分秋色。1949年以前,他也发表过许多散文。但是因他诗名太盛,便遮蔽了散文的成就。

当文学艺术回归到它本来的属性时,作家们回头看自己一段时间的创作,就有些大大的遗憾了。1988年,我们准备为臧克家先生出一本散文集。我与他通信20多次,最后敲定,以抒情散文为主。像《野店》,串联着世界与乡村,串联着乡民与外地,永远是那杯半冷的茶,永远充斥着的牛马的气息。可它是那样地朴实,是那样地暖和着乡情。像《社戏》,如同鲁迅先生的同名文章一样,让有过在乡间看戏经历的读者,又看了一回戏,又有了一回孩提时代的体验。

在散文集子不被市场看好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把为先生编辑的《臧克家抒情散文选》出版了,并很快寄到了他的手中。所以才有了前面的信。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几个错字没有校正。在一封信中,先生附来夫人郑曼女士勘误表,这事使我至今遗憾。

抗战时期,地下党为了保护一批知识分子,曾将他们迁往香港住过。克家先生也在那一个队伍中。彼时,一直在港的画家黄永玉也协助过这一行动。后来黄先生与克家先生做了邻居。他同样是少年时代也写过诗歌的画家,自然就与克家先生有了好多共同的话题,他们以后成了朋友。克家先生后来返回内地时,还把一块切菜用的木板留下给黄永玉,让他刻木刻用。

克家先生老年的时候,对某些新事物发表过自己的意见。社会上对他就有了一些看法。比如说,当时高层领导带头穿西服,他竟然写信反对。在黄永玉先生家里,我们谈起过克家先生,也谈起社会上的各种议论。黄永玉说,他是个好人。有时候有点固执。但他有个好处,不会作墙头草。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我曾经去过克家老人位于赵堂子胡同的那个小院,三栋小屋摆成一个品字形。进了上面那个口字,可能是正屋吧,身材瘦削修长的先生迎了上来。我们坐在一对老式的木椅上聊了一个多小时。只是他那浓重的山东老家口音,没让我听懂多少。

(本文刊于2017年2月5日解放日报朝花版)

这是“朝花时文”第1119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wbb037@jfdaily.com。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页,看屏幕下方的三个子目录,阅读近期力作。

第二篇:臧克家

 臧克家(1905—2004)

山东诸城人,自幼受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8岁时生母去世,而后父亲也在34岁时告别人世。臧克家虽生长在一个封建家庭,但文化气息浓厚,这也为后来他的发展打下基础。

由于家庭不幸,在入私塾时就和农村的孩子有很深的接触。因此对农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

主要经历

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 1925年首次 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 1930年,考入国立,创作了《》、《》、《》等诗

篇,长诗《罪恶的黑手》。

 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成名。

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等前辈的好评;

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 1936年参加中国 协会。

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 1949年3月,臧克家同志由中共党组织安排来到北平。历任华 北大学文

艺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编审,《新华月报》编委,主编《新华月报》文艺栏。

 1951年6月加入,曾任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在“”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下放到湖

北咸宁“五七干校”。1972年回到北京。

 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后被家人安葬在诸

城,长眠于故乡地下。

作品

 1933年自费出版诗集《烙印》

 1934年 《罪恶的黑手》

 1936年 《自己的写照》 《运河》

 此外还有 《老马》 《有的人》 《当炉女》等

写作的精神和内涵

 教材上有这样的描述:臧克家的诗显示着他自称的坚忍主义,严肃的正对

现实中的苦难和险恶,“从棘针尖上去认识人生”,也不敢确信自己还有力量,却坚信“暗夜的长翼底下,扶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 这种“坚忍主义”形成了臧克家“不肯粉饰现实,也不肯逃避现实”的清醒的现实主义。

 诗人坚持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注重反映中国社会的乡土人情,同时有

注意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作者始终追求着生活的坚实和艺术完整的统一。

第三篇:蔷薇花记抒情散文

我想,总会有些人和我一样,曾经在蔷薇、玫瑰、月季三者之间傻傻分不清楚。其实,至今我也分不清楚玫瑰和月季。分不清楚它们又有什么关系,它们在我眼里都是美丽的。

小时候,亲戚家院子里种有很多玫瑰,每到四五月院子里就开满了血红的玫瑰花。我们一帮孩子也不懂事,总会摘些玫瑰来玩耍。长大以后才明白,玫瑰花还是要在枝头沐浴日月精华才是最美丽的,任何采摘它们的方式都是野蛮。这是我对玫瑰花的理解。

长大之后知道了蔷薇,这才发现蔷薇与山上野生的糖梨花非常相似,同样有恼人的刺,也同样有雪白的花,而且花香中都有淡淡的甜味。我想,它们一定是亲戚,而且还是近亲。我喜欢糖梨花香甜的花香,也喜欢它们身在高山悬崖却依然自由奔放地盛开,所以也一样喜欢与之近亲的蔷薇。

曾经看过一部名为《蔷薇之恋》的电视剧,看过之后一直在想,这个故事与蔷薇花没有半点关系,可是却以蔷薇为名。一个女孩与两个男孩的爱情纠葛,似乎注定了会有人受伤,会有人心疼。细想之,这样的爱情跟蔷薇很像。蔷薇花美丽,花香怡人,大有人见人爱之势。可是,蔷薇又有小刺,若是你的眼中只看到美丽的花,就会被它的小刺刺伤。伤口或许不深,宜不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影响,可是那瞬间的刺痛就像爱情给人的那些心动和心疼。如此这般,再想那部电视剧的名字似乎也就了然。带刺的爱情,可能刺伤别人,也可能伤到自己,但是没有人会因为害怕受伤就不去爱,就像看到蔷薇不去喜欢一样。

在我的记忆中,关于蔷薇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客居岛城的第一个春末夏初。青岛的初夏要比南方稍稍晚一点。某一天早晨,我匆匆下楼准备去上班时,那小区围墙边的蔷薇惊艳了我。大朵大朵的白,大朵大朵的粉红,就像是为了给我惊喜特别在一夜之间开放。我喜欢那些白蔷薇,它们纯洁而美丽,看到它们就像是看到了曾经青春的自己。时光催人老,而年年花相似,多想自己也能和花一样。

曾经把那些蔷薇花拍下来分享给天南海北的朋友,而如我一般分不清玫瑰和蔷薇的人也一直在它们之间纠结。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这是南朝梁人柳恽的《咏蔷薇》。我曾以此句对照那一墙惹眼的蔷薇花,才觉得自己曾经花费笔墨去书写蔷薇的美丽是多么可笑。言,不在多,而在于精。情,不在于浓,而在于深。简简单单十个字,却道出了蔷薇花的精髓。

今晨在雨中路过某位乡邻的庭院时,那伸出墙的火红玫瑰已然开放。细雨口,玫瑰的花香似乎也夹杂了几许湿润,可是它们还是让我驻足停留。雨珠从伞顶滑落,砸在地上,溅湿了我的白色运动鞋。我低头看鞋,抬头看花,红与白的交替,居然忘记了迈开脚步。

再过半个月,蔷薇花也应该开了。周边少有人种蔷薇,所以离开岛城之后,我再也没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蔷薇花。去年春夏之季,看到朋友圈里青岛的友人晒出蔷薇花,莫名地有些悸动。在那一个蔷薇花开的季节里,在他乡遇见旧时的朋友,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浅浅淡淡,和着那蔷薇花香在季节里留下了一抹别样的色彩。所以,后来再看到蔷薇花时,我总能想起那时的相遇,想起早已经淡去的故事。

竹下常安榻,花前喜置鸣琴,不弹不睡也安心。这是我向往的田园生活。两年前买下的那把琴如今还安静里躺在琴盒里,我的确没有什么音乐细胞,想学会一门乐器似乎对于我来说太难。不过,竹总还是有的,花也是有的。记得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常说,只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前两天,我在竹林边上种下了几株新买的蔷薇,虽然不知道它们是不是也开那雪白的花朵,可是无论是什么颜色的花,我都是喜欢的。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经年之后,雨水丰盈,阳光充足,吸天地之灵气,固日月之精华,想来,我种下的蔷薇也能爬满院墙,在春夏之交的五月天里给我一次惊喜。

第四篇:责编、副部、部长申请书

申请书

尊敬的院领导、老师:

您们好!在广播站呆了近一年了,对它有了挺深的感情,并且有意愿一直呆下去。身上颇有些文学艺术气质的同学一般都挺喜欢呆在编辑部,我觉得每个在编辑部工作的同学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文学灵气。非常喜欢呆在编辑部,感觉这样离文学近一些,离单调的大学生也远一些。我尤其喜欢呆在周三编辑,责编学姐是一个很平易近人、富有亲和力的女孩。她很有耐心,其实经常我打电话问她一些关于编辑的问题都会怀着一点忐忑不安的心情:“她会不会正在忙?或者会嫌我烦?”但每次她都会打消我的顾虑,很有耐心的指导我该如何编辑。她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那就是做一件事一定要坚持。是啊!认定了一件你认为对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做下去,终会收到好的结果。同时坚持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也让你受益匪浅。我现在认定了,我要呆在编辑部,而且要一直呆下去。这样不仅能打发我空余的时间、充实我的业余生活,还能对我的英语有所裨益。因为我的专业决定了英语之于我的重要性,通过寻找英语美文,我的脑海中输入了大量的英语词汇、美句。我会经常有意识的把找到的美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入我的英语笔记本中,有时候英语写作也能用上。我很开心,自己能将编辑工作和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编辑部的日子我是快乐的,那块“新编”的工作证告诉我自己我不是闲得发慌的“无业游民”。当然,申请责编不仅仅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更想锻炼并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在广播站有所发展,下学期不当 “老编”当“责编”,积极进取。

虽然对比现任的责编学姐不免让我黯然与担心,自己有这个资格当责编么?能够像现在的学姐一样把各项工作都安排好么?是否能够像她一样把编辑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不过内心深处的那个上进的我呼唤着:“Just try it!”爱拼才会赢!人生难得几回搏!我会非常注意的向周围的经验者学习,在工作中处处留意,多看,多思考,多学习,以最快的速度熟悉编辑部的情况,较好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这个编辑部团队中。用我100%的热情和十二分的努力,秉着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向责编学姐请教工作经验,努力成为她出色的接班人。固然我很清楚,我的竞争对手能力很强,实力不可小觑,但我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毅然争取责编这个位子。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我有足够的信心,我自信在责编学姐的指导下,在同事的协作下、在大家的帮助下,能胜任这项工作,正由于这种内在驱动力,我感到信心百倍,并且布满干劲。信心给人动力,而能力则能够更加补充信心,相信经过学姐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我能够积极、主动、熟练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

中能够发现问题,并积极全面的配合编辑部的要求来展开工作,与同事能够很好的配合和协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继往,对人:与人为善,对工作:力求完美,不断的提升 自己的编辑水平及综合素质,以期为广播站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其实我觉的压力很大,但是我想,我要尽力做到最好,至少要向大家证实,挑战的舞台不止属于他们也有我的一片天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希看大家能够相信我,给我这个机会,并帮助我实现挑战的一个神话。

我很喜欢一位学长的竞选台词:“大江东往舞台立,千古风骚人物。放眼看往,人性是,台下高手林立。巾帼须眉,立起男儿志。山河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远想大一当初,学长亲栽培,踏心锻炼,拼搏努力。弹指间,如今昂首自信。台上台下,众人多劝我,再接再厉。人生如歌,今朝竞选无悔。”

我迫切希望各位能给我担任责编的机会,我会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您们给我这个机会的话,我会十分十分的努力,让您们相信自己的眼光。同时我会怀着感激之情感谢支持过我的人,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我将贯彻广播站、学院的有关政策和精神,在平时的工作中抱着正确的舆论与价值取向,协助对内宣传、对外报道工作,积极为广播站供稿、编辑好日常稿件,做好宣传活动。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多种途径指导和帮助编辑工作。注意培养自身的独

立工作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做好稿件写作和编辑,加强自我锻炼,稳步前进,争取有更好的表现。发愤图强,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办事能力、创作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广播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假如我能够担任责编,我将认真完成自己的各项本职工作,配合编辑部乃至广播站做好各项活动,积极进取。

假如我遗憾未能当上,说明自己水平还不够,我也决不气馁,一定更加努力,奋发图强。

恳请各位能批准我真诚热切的责编申请。

特此申请!

申请人:日期:

第五篇:玉米记叙事抒情散文

玉米全身都是宝。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专家说的,但对于我来说,我一直就是这样认为的。

这样吧,咱先从玉米的根部说起。玉米成熟收获时,玉米的根是沤制农家肥的原料,除了沤粪,还可以当柴烧。现在种地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人们不习惯施农家肥了,也不缺燃料了,玉米的根也就直接落在田间的土壤里,让它自生自灭,下一茬,又是农作物的有机肥。

说完玉米的根,咱接着说玉米的茎,就是咱习惯说的玉米杆儿。过去,玉米的颈一般有以下用途,一是生产队沤制农家肥,二是用作牲畜的食料,三是用它搭茅草庵,放农具或杂物,养牲畜,当厕所的围墙,冬天来临时,玉米杆儿盖在白菜、萝卜等农作物上还可以御寒防冻害;当然,这是成熟后的玉米杆儿,假如是没有成熟的玉米杆儿,田间劳作时,你有点口渴了,折断一棵青青的玉米杆儿,丝丝甜味润肺解渴,今天的王老吉、加多宝等饮料也不过如此而已。电影《火烧圆明园》有这样一个镜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慈禧太后和随从一路西逃,路上又渴又饿,路边休息时,慈溪太后顺手折断一棵玉米送进嘴里,又过瘾,又解馋。

玉米的茎部有一层层的叶子缠绕着,玉米的茎长多少个节,玉米的杆儿就会长多少片玉米的叶,一节一叶,绝配,好搭档!玉米的叶子是制作蓑衣的上等好材,如今,人们用来遮风挡雨的雨具多了,玉米叶制作蓑衣也就成了往事。除了制作蓑衣,玉米叶子饲养牲畜,制作床铺的毡子也不错。

玉米的顶部叫缨子,是玉米的生殖器官。成熟后的缨子可以加工成扫帚等。

说完玉米的身体,咱再说玉米的果实。成熟后的玉米果实,农家人统称为玉米棒子。当然,快成熟后的玉米棒子放在滚水中煮熟捞出啃着吃是许多人的最爱,这些玉米颗粒加工成罐头后,不少饭店宾馆端上了饭桌,黏黏的,甜甜的,大人小孩都喜欢,主要是因为嫩玉米颗粒的香味和筋道让人赞不绝口。

这样吧,既然咱是在说玉米,我还是分层次地说玉米棒子吧。玉米的棒子最外围是一层层的包裹叶子,这叶子和玉米颈上的叶子不同,茎上的叶子长长的,将近一米,而包裹玉米棒子的叶子最长也就是一尺。这叶子,除了当柴烧外,更大的用途是加工成座垫、毡子换取外块儿,如今,在不少旅游景区,用玉米棒子的包裹外叶加工而成的小饰品或工艺品,常常招来不少游人的青睐。

玉米的籽粒是粮食,可以加工成食用油,味精、饲料、食品等,加工成的爆米花是不少情侣手中的零食,当然也是许多小孩或成年人的最爱。玉米的须儿是中药,玉米芯儿碾碎后是加工蘑菇的首选食材。当然,玉米芯儿也可以烧柴用。有了以上介绍,我说玉米的全身都是宝,你还不信吗?

既然玉米全身都是宝,玉米的成长过程也不简单。先说玉米的播种吧,过去有点播,如今都成了机播。

播种玉米要讲究疏密搭配,玉米的生长则讲究水肥充足。玉米芽儿钻出地面后,除草、间苗、定苗是第一任务。这个时间,除草也好,施肥也罢,天气还没到三伏天,田间劳作还好受。一旦进入三伏天,玉米长过头顶,你一头扎进玉米棵里,憋闷、不透气,让你感觉胸闷、气短、难受,这个时候,你是在给玉米浇水还好一点,可以用冰凉的机井水降降体温,洗洗脸。假如你是在给玉米施肥,汗水从脸上浇到手上,裸露的肩膀再被像小锯条一样的玉米叶子拉出一道道印痕,刺鼻的化肥味儿飘进眼里,鼻孔里,与汗味搅拌在一起,此时此刻,你不得不承认:劳动真辛苦!

没有苦,哪有甜?这话不假,苦尽甘来也许就是这个道理,要不然,你吃着刚出锅的玉米棒咋会恁幸福哩?你牵着情人的手,吃着爆米花咋会恁浪漫哩?

说着,说着,又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走吧,咱们一起到田间看看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24951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