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书馆前的塑像
图书馆前的塑像
美国的西点军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到那儿参观游历的人,有时会看到身材挺拔、气质出众、阳光帅气的新人在拍婚纱照。漫步西点,你会在简约中品味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在自由和个性中感受到一种昂扬奋斗的精神。但更让人叹服的是,二战中走出的“十九颗星”—三位五星上将和一位四星上将,都是从西点毕业的学生,这往往会使人油然生出做一名天才将帅的神往。
给游客印象最深的是,西点图书馆前面的一尊将军塑像。塑像头戴四颗将星的钢盔,手握望远镜,朝向图书馆,一看便知,这是在二战烽火中立下卓绝功勋的乔治?巴顿将军。西点军官曾问一些游客,巴顿的塑像为什么被放在图书馆前,游客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让来图书馆的学生以巴顿为榜样读书学习”。“但事实恰恰相反,”军官说,“这是因为巴顿在西点的5年当中从没有进过图书馆。”这显然是在批评当年的巴顿不是西点的一名好学生。
在西点培养出的近4000名美国将军中,二战名将巴顿是最具个性的一位,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他是“血胆将军”,他是“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他又言语粗鲁、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甚至是骄傲自大、华而不实。“我就是他妈的狗娘养的巴顿”,是巴顿的经典名言。他有时出类拔萃,令人景仰,有时又不可救药,遭人诅咒。打耳光事件、与领导层严重冲突事件,以及战后政治上的严重保守作风,这都导致了他个人悲剧的发生。总之,巴顿将军还是一个有个性玩个性的人,一个缺少人文修养的人。
功成名就之后,美国记者曾问及巴顿在西点从未进过图书馆的这一经历,巴顿回答说,“我根本就没有找到学校的图书馆。”这么说显然是夸张了些,但巴顿这句幽默风趣的回答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西点人自1950年起就让他的塑像伫立在西点图书馆前,并且永远深情地凝视着那里。
西点人这么设计显然是在告诉人们一些什么。巴顿将军的个性使他不会成为像艾森豪维威尔、马歇尔那样的政治家,他天生是一个武士,是一个军事天才,是美国式的自由给了他发展的空间。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不能通过读书来切己体察、沉潜自省,是人们在巴顿身上发现的一个最大的缺憾。
西点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巴顿并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因为一个人要取得最大的成功,光依靠经历和天赋的资质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读书来涵养开阔自己的品格和胸襟,才能使生命的境界趋向尽善尽美。
感言:
1、图书馆是一座加工厂,能够修正你的错误,增加你的生命值。
2、欣赏他人荣誉,克服他人不足,不盲从,这也是一种高境界的学习。
3、天才可以使你成为名士,但不一定是名家!天才加学习可以使你成就名家。
4、“向善”、“求美”(追求完美),应当成为做人的天生责任。学习室是修炼人生的必要车间。
第二篇:雷锋塑像
雷锋塑像
位于园西南部,1984年10月由共青团上海市手工业管理局委员会、市红领巾理事会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筹资建成。塑像为半身,铜质,高1.5米、宽1.5米。底座用花岗石砌就,高3米、长1.5米、宽1.5米。塑像面朝南,北面植一排高大香樟林,西面为龙柏及花坛,东面有银杏和丝兰。塑像正面有一片大草坪,少年先锋队常来此举行队日活动。
少年先锋队员群雕
位于园中央大草坪,是由市总工会等32个单位赞助,市儿童和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主建的。1990年5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和市党政领导参
加揭幕仪式。雕塑占地共523平方米,包括了几组浮雕与一座人像雕。在长23米、阔11米、高0.3米的花岗石平台上,有四堵大小不
一、高低错落的大理石墙,正面为红色,在每一块墙面上贴一组钢质浮雕;背面为白色,上刻与每组浮雕相对应的碑文。四组浮雕由水泥框架悬挂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连结在一起。每组浮雕分别反映上海解放前各个历史时期儿童的革命斗争活动:第一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劳动童子团在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的活动;第二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劳动童子团和后来建立的赤色儿童团在白色恐怖下的活动;第三组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儿童组织在日伪统治下,不避艰险,不怕困难,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第四组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上海地下党建立和领导的地下少先队和报童近卫军所作的斗争。浮雕前面花岗石广场占地270平方米,上置一座双人少年先锋队队员雕塑,男童在吹号,女童在行少年先锋队队礼。像体以不锈钢制成,高3米;底座用红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宽1.4米,长1.3米。广场的南北两端靠公园的两条主干道,前面是一块7096平方米的大草坪和用于集会演出的242平方米的露天舞台,在西北面的一块巨大花岗石上,镌刻着康克清题写的“地下少先队”五个大字。
雷锋纪念铜像 大渡河路189号 62453270 主题内容关于现代。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纪念铜像于1984年10月建于普陀区长风公园一号大门内的大草坪北端。每年的3月5日前后,这里都成为对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阵地。现长风公园为免费公园。没有级别
6.地下少先队群雕 大渡河路189号 62453270 主题内容关于现代。为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海少年儿童的革命事迹,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赤色童子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地下少先队”为题材的地下少先队群雕于1990年5月落成于普陀区长风公园中心地的大草坪东部。群雕由四幅铜质浮雕组成。高低变化的石墙和框架象征革命道路的曲折,石墙背面镌刻革命儿童的英雄业绩碑文。碑雕顶部是高高耸立的星星火炬队徽,还有一尊今日少先队员吹响号角继续奋进的不锈钢雕像。在入口处矗一巨石,铭刻有康克清的题词。现该处已成为少年儿童举行入队仪式、队日活动、节日活动的中心舞台,是对上海少年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地下少先队群雕位于公园中央的大草坪一端,1990年5月27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 员长陈慕华和市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下正式揭幕。雕塑占地共523平方米,包括了几组浮雕与一座人像雕。在长23米,阔11米,高0.3米的花岗石砌成的平台上,有四堵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大理石墙。墙体正面大理石均为红色,在每一块墙面上贴一组钢质浮雕,墙体背面大理石均为白色,上刻与每组浮雕相对应的碑文。四组浮雕由水泥框架悬挂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连结在一起。每一组浮雕分别反映本市解放前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儿童的革命斗争活动,第一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劳动童子团在“五四”运动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的活动;第二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劳动童子团和后来建立的赤色儿童在白色恐怖下的活动;第三组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儿童组织在日伪统治下,不避艰险,不怕困难,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第四组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上海地下党建立
和领导的地下少先队和报童近卫军所作的斗争。浮雕前面花岗石广场占地270平方米,上置一座双人少年先锋队队员雕塑,男童在吹号,女童在行少年先锋队队礼。像体以不锈钢制成,高3米;底座用红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宽1.4米,长1.3米。广场的南北两端靠公园的两条主干道,前面是一块7096平方米的大草坪和用于集会演出的242平方米的露天舞台,在西北面一块巨大花岗石上,镌刻着康克清题写的“地下少先队”五个大字。
第三篇:2009年6月13日温总理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前的讲话
同学们,我非常高兴来到湖南大学看望广大的师生,我向你们表示问候。湖南大学是一所千年学府,百年名校,这里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这是你们的光荣!但是,我觉得在你们的身上承担着很重的责任,我想引用一句哲人的名言,他叫菲拉名。他曾今说:我心里寄托的地方应该是我脑子里寄托的地方。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寄托在青年学生的身上,寄托在年轻一代。因此我来到年轻人的中间,脑子里的寄托也是希望跟你们说几句心里的话。我希望你们懂得奋斗,准备迎接困难。青年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这是你们的优势,但是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你们要以彻底的觉悟,不屈不挠的毅志力和刻苦学习的准备去面对和迎接这些困难。我相信大家都具有远大的理想,但是你们经过几年的学习,终将会走向社会。年轻人要记住这样六个字,就是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推到以后;此地就是可以从你所处的岗位,为人民和国家做出贡献就要立即做起来,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要勇于承担而不要推给别人。同学们,你们是天下人,要为天下着想。天下有动,也就是说我们社会的变革,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需要我们来努力,在这种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勇敢的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而不把困难推给别人或躲避。这就是我盼望你们讲的简短的话,我希望你们想一想,能够记住他。同学们好!
第四篇:南社纪念馆前言及结语
南社纪念馆 · 前言
南社,是二十世纪初以民主革命启蒙思想宣传家、文学家为中坚,由爱国知识分子组成,以推翻清王朝统治、振起国魂、弘扬国粹为主导思想的全国性文化社团。它酝酿于晚清封建王朝崩溃之际,兴盛于辛亥革命前后,绵延至新中国即将诞生之时,前后持续近半个世纪。南社第一次雅集时到会社友十九人,至鼎盛时社友总数达一千六百余人。其分支社团遍布苏、浙、闽、湘、粤、辽六省,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是社会职业面最广的社团组织。该社团的创始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具体负责人有柳亚子、姚光和朱少屏等。
南社的崛起,标志着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空前觉醒。他们高举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大旗,以天下为己任,鼓吹革命与自强奋斗,捍卫民权与国家独立,追求自由平等,倡导社会风气的匡正与革新。南社,是中国历史大转折时期出现的一个具有时代先进性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政治思想、新闻出版、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南社纪念馆 · 结语
一个诞生于二十世纪之初的南社,其活动高潮在辛亥革命前后,它见证并实践了古老中国推翻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种种光辉经历。本陈列所展示的仅仅是这幅历史画卷中的几个主要镜头,虽然并非对南社的全景式扫描,但我们相信它已给每一位参观者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记。
南社以倡导民族民主革命为己任,通过大量文学创作,以唤醒民众觉悟;推广大众教育事业,以普及爱国真理;首创多种媒体渠道,以增强革命声势;引进各类先进科学,以指导创新实践;忠实继承先烈遗志,以弘扬奉献精神,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以改良社会风气。透过历史封尘的画卷,南社精神依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与遐想……今天,我们对南社的纪念,既是对先贤们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南社人为实现民主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为追求独立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第五篇:小学作文:徐霞客塑像
徐霞客塑像
我的家乡江阴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山清水秀,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而在这诸多的名胜古迹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巍然屹立的徐霞客塑像。
徐霞客,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游家。他一生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从22岁起,历经34年的沧桑岁月,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游记。即《徐霞客游记》。书中记载;了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而现在,在我国国内,还有不少知名景点都是由他发现后,开发而成的,如黄果树瀑布等。
走近徐霞客塑像,只见他那高大的身躯在风中毅力着,约有4层楼那么高。这座塑像由汉白玉雕制而成,形象之生动,足见人们对他的深深敬仰之情。我站在这尊塑像前,怀着一份敬意瞻仰着。只见他盘着高高的发髻,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仿佛历经岁月沧桑的脸上,嵌着一双仿佛观尽人间美景的眼睛。他神色凝重,半张的口中流露出他对世间山水的无限赞叹之情。他身着宽松的长袍,双手背在身后,一副文人墨客的神态。那神情,仿佛又发现了什么可供游览之地。
我到这尊塑像后仔细一瞧,只见这位雅士??徐霞客手中,握着一卷文书。我在心中做起了猜想:难不成这就是他耗尽毕生心血,才写出的名著??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徐霞客游记》?为了这本游记,他不求功名,不慕富贵,一“老布衣”的身份步行十万余里,游历了相当于现在19个省的地区,他在旅途时候遇到了各种为人们所难以想象的险境,困境,却始终不放弃,以惊人的毅力随时随地坚持著述,用智慧与心血写下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为人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徐霞客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家乡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我们江阴人的骄傲,我们将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