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茶香中的清廉哲理

茶香中的清廉哲理



第一篇:茶香中的清廉哲理

茶香中的清廉哲理

八零九零

常与身边的同事或同学谈及如今茶文化的异变,大多不以为然,甚至有朋友说道“你年纪轻轻的,对传统文化这么执著,何必呢”,故颇有“众人皆醒我独醉”之感。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醉茶”悟道,浅茗细品中感知茶之哲理与为人处世的深意,对我们八零后一代年轻人而言并不是暮色雅园。

如今,有的年轻人爱饮港式奶茶,有的则钟情于意式咖啡,有的更流连于葡萄美酒。商品社会带来了众多的选择,而个性张扬的年轻人也乐于在繁多的选择中体现自我、发现自我。笔者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八零后公务员,最爱的还是中国的传统饮料――茶。

不少身边的同事总是笑曰:“你怎么会喜欢喝茶、研究茶呢?不像是你这年龄段感兴趣的事情呢。”其实,对茶的喜爱最早源自于父辈的教诲,幼时随父亲一起品茶,也聆听了诸多关于茶的故事。父亲曾说:“茶叶是百草之英,茶与儒通在中庸;茶与禅通在神和;茶与道通在自然。古代文人以物喻人,将饮茶化为品茗,茶的意味也包涵了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人的品行。”

异变的反思

随着从校园踏入社会,笔者逐渐感受到,现实中的茶“文化”似乎有所异变。近年来,由于一些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烟酒等礼品开始渐渐变得没有那么畅销,唯独茶叶的受青睐程度经久不衰。而且,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不仅喝茶,还讲究喝好茶,沏茶也得有一定的“功夫”。这看似是回到了古人的境界,邀上三五好友,来上一壶上好的铁观音、普洱、碧螺春或者金骏眉,谈论人生理想或者分析国家大事。然而,事实却不尽如此。

中国社会讲究“人情关系”,求人办事以茶为礼更是常见。笔者在机关任职,逐渐发现茶已经化身为一块疏通关系的敲门砖或是道具,越是好、越是贵的茶,就越能体现出送礼者的“诚意”。更有甚者另辟蹊径,时常有新闻媒体报道,行贿人在茶礼的包装盒内放入一定数额的现金。这样,送的时候又不至于太明目张胆,被人发觉,又能够为自己的礼品增添一点分量。当然,也有部分人的确是爱茶,但其所钟情的,仅仅只是局限于茶本身而已,喝的未必就是那股茶的意境。一些领导干部觉得,收受茶礼与喝茶是一件比较“文艺”的事儿,特别是喝好茶、贵茶,看起来、听起来,都能够传达出一种品位与身份,而对于茶所蕴含的深意,却从未深入品究。

清正廉洁茶之深意

常与身边的同事或同学谈及如今茶文化的异变,大多不以为然,甚至有朋友说道“你年纪轻轻的,对传统文化这么执著,何必呢”,故颇有“众人皆醒我独醉”之感。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醉茶”悟道,浅茗细品中感知茶之哲理与为人处世的深意,对我们八零后一代年轻人而言并不是暮色雅园。

“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是《茶经》中的经典名言。其中的“俭”字与今天反腐倡廉的价值取向可谓高度一致。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提出“茶之性俭,廉美和敬”的立意,其实就是“茶德”的风韵,也涵养了“廉”的真谛。在古代,不论是清贫自守的士大夫们还是身居高位的官员们,以茶相会,“一杯芳茗成清宴”是社会的时尚。蔡元培先生赠北大同仁白雄远先生墨宝:“自扫竹根培老节,愿携茶具作清欢。”茶与廉融为一体,“以茶养廉”的精神定格为“茶风”,长存不衰。而如今,在社会利益的影响下,人们却利用“廉之象征”做出“不廉之事”,真是令人叹息。

茶,因广纳天地山川之灵秀,日月寒暑之灵气,形成了清正而廉洁的秉性。父亲从小就以茶教导笔者要做一名正直、守操的人。唐代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中说:“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在茶壶上也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可以清心也”。之所以茶可清心,在于饮茶使心灵变得净、洁、美,显示出“历尽艰辛成极品,自甘恬淡散清香”的高洁,而正是这样,方可“以茶养廉”。倘若那些领导干部真的以茶为好,明白茶中“清正廉洁”的深意,又怎会收受那些昂贵茶礼,违背人民的意愿做出受贿贪腐之事呢?

领悟茶中“静”界

其实,朋友与同事对笔者“醉茶”而感到诧异,其中原因不难理解。的确,八零后年轻人应该张扬个性,探寻新鲜事物并充满活力,而茶的“静”,似乎与这股活力并不相称。可实际上,笔者一直记着自己的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国家公职人员。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必须戒骄戒躁,为群众行廉洁之事。要“静”心体会茶香中所蕴藏的深意,并时刻告诫自己,正直做人,清白做事。庄子曾经说:“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这种与自然和谐统一,不受邪念所扰的心境就来自于“静”。儒家以静为本,致良知,止于至善;佛家以人的心灵不为名利欲望所占据、人的思想不受外界的干扰为静。这种“静”既顺乎茶之本性,又合乎人之心性。而这样的心性正是我们所有八零后、九零后公职人员应该明晓与具备的。探茶之“静”界,让个性的八零后牢记自身使命职责成为自觉。如此一来,方能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逐渐转变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

栏目编辑:施杨 shiyang0915@126.com

第二篇:茶香四溢

体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

美术第八册 第二课 茶香四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了解茶的相关知识。懂得茶叶包装一些简单方法和美术设计。

2.尝试设计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3.体会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巧妙地对茶叶包装盒、茶具进行设计。难点:创造性地对茶具、茶叶包装的设计。

教师准备:茶壶、茶叶罐实物若干,茶叶,茶杯,泡好的茶等。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图文资料,家里的茶壶和茶叶罐。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表演茶道艺术,并斟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从茶道的生活中引出教育,体现生活即教育的陶行知思想)(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茶文化信息,引出学习问题。教师:很多同学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有兴趣,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2.明确目标,确定研究主题。

(1)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准备了解、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研究问题说出,教师板书。

(2)教师提供学习网页。网页的结构主要有9大块:①“源远流长的茶文化”;②“名茶大观园”;③“制茶工艺知多少”;④“如何品茶及饮茶的益处”;⑤“清香的茶文化”;⑥“韵味茶馆”;⑦“造型各异的茶具”;⑧“多彩的茶叶包装盒”;⑨请您留言:研究了中国茶文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中国茶经》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4.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学生分组,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学生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

(2)汇报交流。小组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5.发表感受,拓展延伸。

(1)师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

(2)学生个人留言完成后,认真阅读、思考老师和同学的留言。

(3)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画一画记录家乡茶文化的联画,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水彩笔或蜡笔。(教师)课件,范作,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普通纸的茶包装(里面装着茶叶),请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这样的包装让人有购买欲望吗?再拿出一个精美的茶包装盒,将茶叶放进去。这样呢?

(2)小结:一个精美别致的茶包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好的茶包装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复用包装再次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弘扬了茶文化。(3)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茶叶包装设计。2.欣赏与评述。

(1)老师收集了很多精美的茶叶包装盒,请同学们欣赏。

(2)找一找共同点:文字(茶名、品牌、生产厂家及简要说明)、图案、色彩。(3)请学生谈一谈第一印象:美观、醒目、色彩和谐、形状各异„„ 3.启发与尝试。

(1)讨论设计特点及规律。①茶包装的文字设计。

主要包括:茶名、品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茶包装的文字是设计的重要部分,一个包装可以没有任何装饰,但不能没有文字,正如同一个人一样,他一定有名字。你认为文字设计中哪些文字要醒目?哪些文字可以小些?

茶名、品牌要设计得较大,特别是茶名,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可设计得较小。提问:怎样将文字设计得更美观?(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各种字体)可以用到我们学过的各种美术字,如:黑体、宋体、变体美术字„„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适当地运用书法,能体现茶文化丰厚的底韵,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也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加上拼音字母或英文。文字设计中增加咏茶的诗句等等。②茶包装的图案设计。

提问:你打算在茶叶包装盒上设计怎样的图案?

运用学到的点、线、面和几何曲线也是很好的表现方法。③茶包装的色彩设计。

提问:你认为在茶叶包装盒上什么样的色彩最能吸引你? 4.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要求: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用水彩笔或蜡笔设计茶叶包装盒。(2)学生确定茶名、品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

(3)学生作业设计,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有创意的设计进行表扬和点评,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5.师生共同评价,深入体会。6.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了解和关注其他商品的包装设计。

教学反思: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也十分丰富,涵盖茶文化领域很广。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课时来教学。并且在学生探究学习的环节中,采取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组重点研究关于茶文化的某一领域的知识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让我和学生都充分地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茶叶的种类以及所讲究的东西,学生学的很认真,知识性较强。

第三篇:月色茶香诗歌

又到中秋,夜色阑珊。

小院子里漫洒着柔柔的月光,淡淡的月色穿过窗户静静地泻在房间里,将地板点缀得斑驳陆离雅韵悠长。

沏上一杯香茗,飘出美丽的芳香,润泽我心灵深处的渴望。

慢慢地品味,品味你带给我的种种念想。

窗外,月光悄悄地爬上树梢,树就像披上了银色的缎带一样;

月亮把那清凉的光辉偷偷地溶入我的眼睛里,激起我心田里许多美妙的遐想。

茶香散发出迷人的波澜,透彻进我心湖里起伏波荡。

想那天依偎在你怀里,感受那诱人的心跳。

我的心砰砰乱响。

你用茶香筑起迷人的屏障,我再也跳不出你美丽的花墙。

你消失的日子里,我夜不成眠,心绪始终为你萦牵。

几许温柔,几许忧伤。

温茶一杯,淡淡的苦涩,伴着窗外清风徐徐,为你和一曲心弦,相思就这样疯长。

眷眷红尘,爱的记忆里小心珍藏,你那花前月下窃窃私语,那如火一样的目光。

那海誓山盟的话语铿锵。

静夜里,我把对你的爱轻帖安放。

这飘香的夜啊!

这如水的月光!

我心里总是禁不住痴痴地把你念想。

有时也感叹落花无语,如烟飞逝的时光。

常常独身一人看着落花发呆,那残红落下的是我一地哀伤。

茶香里,心,时时刻刻都装着幸福的模样。

思念依依,总是忘不了对你那深情的目光。

苦涩的茶香,熏醉了残墨断章,我想把你墨入心的诗行。

把思念衔接上你的目光。

指尖上上滑动着的是我的万千柔肠。

花开花谢,红尘缱绻。

我执念着思你的时光。

阵阵秋风阵阵寒,丝丝缕缕诉缠绵。

月色如水心如水,我心依旧盼月圆。

想你了,茶香如故,西风珠帘漫卷,却看不到你的身影,只看见萧萧黄叶纷纷落。

岁月无情心彷徨。

亲爱的,我不知道我是否还能经受住这岁月辗转。

是否还能在这一窗秋风里将你的身影搁浅。

夜晚微凉,一盏茶香。

我弄萧轻吟,余韵悠长。

花茶馥郁芬芳,念你心切,我禁不住两眼泪光.....

第四篇:茶香四溢教案

《茶香四溢》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学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叶包装盒、茶具进行设计与表现。

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图文资料。

(教师)专题学习网页(事先设计好一个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中国茶经》的网页),网络教室(有50台计算机以上,能与因特网相连)。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采茶舞曲》,教师表演茶道艺术,并斟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茶文化信息,引出学习问题。

教师:很多同学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有兴趣,今天老教师将和大家一起,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

二、明确目标,确定研究主题。

(1)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准备了解、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研究问题说出,教师板书。

(2)教师提供学习网页。

三、网上学习,自主探究。(1)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中国茶经》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四、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学生分组,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学生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

(2)汇报交流。小组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五、发表感受,拓展延伸。

(1)教师学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

(2)学生个人留言完成后,认真阅读、思考老教师和同学的留言。

(3)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画一画记录家乡茶文化的联画,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水彩笔或蜡笔。(教师)课件,范作,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普通纸的茶包装(里面装着茶叶),请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这样的包装让人有购买欲望吗?再拿出一个精美的茶包装盒,将茶叶放进去。这样呢?

(2)小结:一个精美别致的茶包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好的茶包装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复用包装再次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弘扬了茶文化。

(3)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茶叶包装设计。

二、欣赏与评述。

(1)老教师收集了很多精美的茶叶包装盒,请同学们欣赏。

(2)找一找共同点:文字(茶名、品牌、学生产厂家及简要说明)、图案、色彩。

(3)请学生谈一谈第一印象:美观、醒目、色彩和谐、形状各异……

三、启发与尝试。

(1)讨论设计特点及规律。

①茶包装的文字设计。

主要包括:茶名、品牌、学生产厂名、简要说明。茶包装的文字是设计的重要部分,一个包装可以没有任何装饰,但不能没有文字,正如同一个人一样,他一定有名字。你认为文字设计中哪些文字要醒目?哪些文字可以小些?

茶名、品牌要设计得较大,特别是茶名,而学生产厂名、简要说明可设计得较小。

提问:怎样将文字设计得更美观?(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各种字体)

②茶包装的图案设计。

提问:你打算在茶叶包装盒上设计怎样的图案?

茶叶是一种民族性的产品,可以运用一些具有强烈民族文化气息的图案如:体现茶文化的中国画、装饰纹样、吉祥图案以及民间剪纸、少数民族图案…… 茶叶出产地的风光图片,咏茶的诗意图。

运用学到的点、线、面和几何曲线也是很好的表现方法。

③茶包装的色彩设计。

提问:你认为在茶叶包装盒上什么样的色彩最能吸引你?

注意问题:色彩和整体风格的统一,不能用色过多,否则形成不了色调。小结: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字、图案、色彩等要素是与茶叶紧密相关的,并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

四、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要求: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教师,用水彩笔或蜡笔设计茶叶包装盒。(2)学生确定茶名、品牌、学生产厂名、简要说明。

(3)学生作业设计,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有创意的设计进行表扬和点评,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五、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深入体会。(1)自评: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过程。(2)组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六、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了解和关注其他商品的包装设计。

第五篇:花枝茶香春满园

(民情日记)花枝茶香春满园

近日,我随同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官伟立,奔赴屯堡乡花枝山村走访茶厂和农户。这一行人也是市司法局“三万”工作队员。

春光明媚,垅垅茶园在阳光照射下散发着清香。田间地头,茶农有的施肥、有的剪枝、有的锄草,呈现出一派春耕繁忙情景。一同走访的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德清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花枝山村的茶业逐步形成了“大气候”,由本村茶厂生产的龙井43号茶,去年5月送到上海世博会参展获得金奖桂冠,证明了花枝山茶叶质地独特,日照充足,清香可口,含硒量高。

我们来到茶厂,总经理刘港介绍,2010年8月,21万元购进一台新机器、新工艺、新流程加工茶叶,确保了花枝山茶的品牌质量,2010年全年产值550万元,2011年计划完成700万元。随后,我们又登上山顶,走到周学权家,主人面带微笑介绍:“去年全家仅茶叶一项收入24830元,除去成本支出1200元,纯利润达到23630元,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存在的困难是交通不便,希望有关部门及乡、村领导帮助解决”。刘德清补充说:“2010年周学培等10户茶叶大户年收入均在7万元以上,亩平达到5000元以上的有26户。今年村里计划办茶叶培训班4期,请有关专家给茶农讲采摘、栽培、田间管理等专业知识,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使花枝山茶成为本村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一天的民情访问结束了,我们并无疲劳感,为该村茶业产业的春天来到深受鼓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