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母女家人关系证明(最新模版)
母女关系证明
兹证明我社区居民XXX(身份证号,女),与XXX(身份证号,女),二人是母女关系,于X年 居住在本社区X组生活将近年,现XXX将户口从原籍迁到本社区XX户头,望贵单位给予办理为盼!特此证明
X社区
二X年X月X日
第二篇:母子、母女关系证明
母子(母女)关系证明
兹有我单位职工XXX(女;身份证号码:340**********;用工形式:在编人员)与XXX(男,身份证号码:340**********)系母子(母女)关系,信息属实。
特此证明!
XXXX
2015年X月X日
第三篇: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再婚。近半年多来,与母亲关系紧张,常常因为一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吵、威胁等行为。出现争吵之后情绪不稳、焦虑、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咨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李某,女,16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父母要求极严,甚至苛求。亲生父亲与母亲在她3岁时离异,母亲单独带到8岁,8年前与现在的父亲结婚直到现在。(父亲为英国人)。从小到大一直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母亲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知道与母亲生气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学交往良好。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降低。
5、社会功能:
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母亲关系上。
6、印象:
外表:很漂亮,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很有灵气的女孩。
表现:语速很快,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
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
二、主诉:
与母亲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办法气母亲,自己也非常气愤,情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认为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经常讲道理,因为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要求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并不想与母亲的关系这样敏感,可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大吵,克制不了,只有让妈妈越生气自己才舒服。想改变这样的相处模式,因为觉得很影响学习和心情尤其会觉得在家里会感到压力。可只有自己改变而父母不改变,对他们的方式和态度觉得很不平衡很委屈。哭述:“我很矛盾、很痛苦,医生您帮帮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她性格比较外向,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常常是第一名,很刻苦很聪明,有上进心,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家人介绍,在家发脾气时有过激行为如:骂人、摔东西甚至烧房子。
五、心理测验结果:
(1)做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它分值均为正常范围。
(2)EPQ测验结果:P-45,N-55,E-45。
六、诊断
1、诊断结果: 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来说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现实刺激。母女冲突关系使求助者有着痛苦情绪体验,如恼怒、怨恨、情绪差等。
(3)与母亲关系冲突较大矛盾较深,反应强烈。有短暂地失去理智控制,如气愤、争吵;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都难以解脱;对生活有一定影响。并长期得不到改善。
(4)根据求助者情绪起伏较大、焦虑、行为冲动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长,为6个月以上,时间较长,出现泛化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
(1)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等症状但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2)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焦虑症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求助者不同。形成焦虑是有特定的情绪或处境所产生的,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不安的心情。而本求助者却是对母女关系冲突中出现焦虑状态,因此排除焦虑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求助者虽存在情绪问题,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且无自我评价低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好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4、病因分析:
(1)生物性原因:求助者女性,16岁,处在青春期,是各类心理问题的好发年龄。且比较叛逆。既往健康,现在除去与母亲冲突激烈常常争吵外无其他躯体疾病。可以排除躯体精神的原因。(2)社会性因素:
①家庭教养严厉,父母要求甚高。母亲本身特别追求完美强制性很突出。
②由于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强制性的管制,在物质方面父母比较宠爱,到了青春反抗期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强烈的逆反,想摆脱被控制,爆发压抑的情绪并获得父母的关注。进一步发展为只要母女之间讲话就会引发一场争吵甚至“战争”。③异国文化的差异导致西方的教养模式与中国家庭的教养模式的不同。而李某母亲是很传统的中国人又受西方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了李某矛盾的人格特征。(3)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
①成长中认为妈妈很优秀但不肯承认,家长有很多意志都强加在自己身上。
②个性特征:性格略偏外向,追求完美,敏感。
③来访者的年龄正处于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自我意识独立、逆反强烈的时期,特
别关注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的对错。特别是自幼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而妈妈很少表达爱,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来访者内心情感很难得到满足。
七、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双方共同商定,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母女之间的交流模式“讲大道理式的无效沟通”克服求助者对母亲的敌对性与攻击性。逐步的改善母女关系。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交往技巧,培养求助者独立自理的能力,改变对亲情的错误认知,克服难以控制的不良情绪,注重自身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完善自己的个性,最终养成求助者健康的心理,掌握并灵活运用情感交流的模式、方法和正确途径,提高求助者的亲情意识及正向的情感解读与表达,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
八、咨询方案的制定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母女交流障碍上,这是人际关系中最亲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处在青春逆反期,与母亲冲突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且母亲也没意识到改变教育方式的情况下,这样的心理问题影响了求助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是造成求助者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方面,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较好、情绪不稳定、性格略外向。由于处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生理、心理发育时期,身心变化巨大,一方面十分渴望获得母亲的关爱与照顾;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加之对母亲权利的反抗,缺乏情感的心理支撑,而求助者的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自我调整能力差,以致形成不正确的认识、观念,所以难以建构新的更有效的沟通模式改善母女关系,导致冲
突叠加发生并经常争吵。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和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介绍,与来访者协商决定:采用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相合,门诊咨询与来访者资助的方式开展咨询。
九、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了解李某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尤其是重大事件,并协助李某作相关的心理测验,确定主要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与李某商定咨询目标方案。
2、心理帮助阶段
通过交流之后,我认为她的情况可通过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予以改变,首先为她作了原因分析:
①父母对你有很多要求与限制,这对你追求的自我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而没有良好有效的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却采取了无效的反抗。
②少儿时,你母亲较高的要求尤其在学习方面,导致你对自已也有较高的要求与追求完美倾向,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允许自己成绩不好,表现不好” 的心理印痕。这种印痕随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或情绪而被激活表现认知偏激,对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
③现在还有两岁就成年了,一方面有着独立希望摆脱家长的愿望;另一方面你已经内化了母亲的要求与管制,并形成依赖与习惯。有意无意地使你想冲破父母的管制有依赖于父母的照顾,还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因而,常常处在一种想摆脱母女矛盾又不断制造矛盾的心理冲突之中。
④具有追求完美、不认输、不服气的个性是影响母女关系的内在因素,在与母亲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在母亲的斥责中;失去了母亲爱自己的信心,也强化了对母亲的愤怒,淡化了母女之间的感情。形成“妈妈越生气我就越高兴”的错误观念。进一步导致了你情绪难以控制、失去自我,感觉恶化,“症状”便日益严重。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认为小时自己一直逆来顺受)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爱母亲又恨母亲不想“战争”又避免不了“战争”的缘故。由此我建议李某接受
认知疗法(主要从情感认知入手)和系统脱敏法系统性咨询,她愿意接受,并约定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首先向其介绍艾理斯的ABC理论,启发她认识到她的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她对母亲的理解出现偏差所导致的,引导其母亲教训我,我就要对立的教训她,“她越生气我就越高兴摆脱妈妈的教训就是独立”的错误观念和认知,树立尊重自己的想法也要理解母亲的用意,积极发展建立有效沟通的意识,直至能够自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及情感交流的模式。
其次给李某留有家庭作业《每天写五条从小到大妈妈爱自己让自己感动的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动摇了李某的“敌对、抵抗”观念,认为“妈妈是爱我的,只是她不会表达。妈妈也是为我好。只要我改变还是可以与妈妈友好相处的”。同时让她清楚情绪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去改变,而感情是发自心底的,特别母女之间的亲情是割舍不断的。以平和态度面对与妈妈的沟通。
最后对她的思考、领悟及行为上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对心理问题原因,对人感情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作出必要的指导。根据李某的实际情况,帮助她去掉一个“道理”,母女之间不能光讲道理,要讲“情”。
在咨询过程中为其布置了“大目标小步走”的情感认知、与母亲交流的家庭作业;加深对母女冲突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痕迹,提高挫折承受力,构建正确的沟通模式。要求其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由于自己认知的改变给与母亲相处中有哪些愉悦的感受与新的变化及母亲的变化。
在进行认知疗法咨询的同时,配合使用系统脱敏疗法,首先在门诊教会来访者全身深度放松(渐进性放松),要求其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即通过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驰的反应,在想象中将想爆发的冲突,与母亲的分歧,争辩等依据自己对这些状况的焦虑程度依次从引起轻微担心、焦虑到最焦虑的顺序突然呈现在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通过反复训练最后达到在想象中能够自如的与妈妈进行任何沟通交流。并使每天的生活愉悦轻松。
通过使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的进一步帮助与指导,以及李某的积极配合,经过11次咨询,李某与母亲的关系有显著改善,主动开始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能主动与母亲进行情感交流,原来的争吵及过头的情绪反应也逐步减轻直至消失。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咨询第11次时,李某自述“妈妈越生气我就越高兴,她教训我,我就反抗”的错误认知和观念已经改变,认识到母亲很爱自己,与母亲之间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自已也很爱母亲。继续坚持放松训练,巩固新的认知与沟通模式,逐步达到与母亲发生分歧也会以一种互相尊重平和的方式处理的方法与心态。
十、评估:
李某自述“让妈妈生气摆脱妈妈教训就是对立”的错误认知和观念已经改变,认识到与母亲的冲突并不是大的原则性问题,只是对妈妈的不理解缺乏沟通,对母亲控制的反感等。通过咨询已达到预期目标;我同李某交流时发现她不再像开始的时候一见面交谈,就不停的控诉母亲对她这样那样,要求这要求那,与母亲吵架时的激烈言辞,妈妈生气自己得意的心情,自己生气无法宣泄的愤怒。做SAS量表、SDS量表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情绪均已达到正常常摸以下,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两个月后电话随访,已没有原来争吵,可以随心所欲与妈妈交流,相处和谐感情更好。可以轻松愉快的生活学习,咨询效果得到很好的巩固。案例分析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侯沂、舒良,《现代精神病学诊疗手册》,山东,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王长虹、丛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C].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5、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钟友彬.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行为治疗的现状和趋向.梁宝勇.医学与哲学1984.5
7、唐登华:《与烦恼相处(精神的主客观分析)》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
8、http://《主客观心理治疗》
第四篇:母女协议书
上上个周六的中午,相公下班回到家皮笑肉不笑的对我和女儿说他同事的手指被自家养的沙皮小狗给狠狠的“吻”了一家伙,不光吻破了皮,还捎带“吻”走了几滴热血沸腾的鲜血。恼羞成怒的同事扬言要将如此“色”胆包天的家伙送与他人……相公的话音刚落,就听女儿一声大喊:“爸爸,我想养那只小狗”!相公见目的达到,便把那张嬉皮笑脸凑到女儿面前,女儿很乖巧的上前搂住了相公的脖子,照着那张嬉皮笑脸就是一口。只听相公“啊”的一声惨叫,哈哈,只见女儿的小牙印儿清晰的印在相公那张嬉皮笑脸上。女儿发出清脆的笑声说到:“爸爸,我想知道一个人被“吻”后是什么样的一种反应”……此时的相公成了霜打的茄子——蔫了!这也是他平日里经常欺负女儿而遭到的报应。女儿见状忙跑到我的身边,搂着我的脖子说道:“妈妈,我想养那只小狗行吗”?因为女儿动作来得太快,一个躲闪不及便被女儿的两只小手所掌控。生怕自己也会落得相公般的下场,忙使出缓兵之计:“等妈妈把qq上线,咱问问老师同意你养狗吗,老师要是同意,妈妈就给你买”。女儿半信半疑的问“那老师要是不同意养狗呢”?其实女儿想养狗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如果不是怕狗对女儿的健康构成威胁,也许家中早就有那么一只可爱的小狗了。不养狗的理由已经对女儿陈诉了n遍,如果再这样推辞恐怕会适得其反,所以才会对女儿使出这无奈的招数来。
上了qq,看到女儿的老师我的哥果然在线,马上欣喜若狂的上前求救。老师听了事情的原委和我真实的想法后对我说:“没事,看我的”。我把女儿叫到电脑前接通了语音,老师慈爱的声音消除了女儿的顾虑与不安,马上和老师交谈起想养狗的事情上来,我躲在一边偷偷听着他们的谈话,首先老师表明态度:“可以养狗”,并且还声明自己也很喜欢狗。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马上就缩短了女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女儿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接下来的谈话有点让我二丈摸不着头脑,因为老师这么对学生说:“老师支持你养狗,可是妈妈不同意呀,你得去联合爸爸找个合适的理由去说服妈妈”。女儿边听边笑边点头,看得出老师的态度让她很开心。心中不免对老师有点不服气,这叫什么好办法呀,绕来绕去难题还是绕给了我。可是想归想,决没敢说出来的。告别了老师后,女儿异常的兴奋。知道老师刚才的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女儿跑到已经躺到床上的懒相公面前,用小嘴亲了下刚才留下的“吻”痕,问相公能不能配合她一起说服我。相公显然被眼前的小温柔冲昏了头,忘了刚才所受的皮肉之苦,竟一本正经的和女儿研究着怎么样才能说服我的理由。在相公善意的提示下,只听女儿1,2,3……列出了n条说服我的理由。听着听着,我猛然悟出了老师为什么要让孩子说服我的真正用意,不免对刚刚还不服气的想法暗暗自责。女儿和相公的谈话还在继续,老师让她有一夜的准备时间,所以女儿并不急于和我说什么,只是用那双纯真的眼睛看着我偷笑不已。也许女儿对这样奇特解决问题的方式充满了好奇与希冀,所以直到晚上休息前,女儿一直都处在极度兴奋状态。看着熟睡中的女儿,我陷入了沉思。一个“伟大”的应对计划在心中逐渐的清晰,成型……
第二天,因为天气格外的晴朗,在女儿跳舞结束后我们母女携手相牵来到公园。面对清新的空气,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成堆的人群,女儿显得格外的开心,蹦蹦跳跳一路欢歌。见时机已成熟,我便轻声问女儿想好说服我的理由没?女儿看着我笑得更开心了,说道:“早就想好了:1,上课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2,认真读题,作业不马虎。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帮妈妈做自己能做的家务”……女儿的回答证实了老师昨天的话:“你让她找说服你的理由,她的表现肯定会超乎你的想象”。真没想到女儿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缺点了如指掌!心中不由得对老师有了更深层的敬意。在女儿的说服条款结束后,我忙追问道:“那么咱们的考验时间应该是多长”?女儿想都没想就对我说:“一个月吧,30天的时间”!眼看事态的发展比我预计的要好得多,忙对女儿说道:“那么长时间啊,那要是我说话不算话,中途变卦了该怎么办啊”?女儿瞪起天真的眼睛盯着我看了又看后摇了摇头。我也装得无可奈何的样子把女儿一步步的拉入我精心为她设置的“陷阱”里。“要不咱立个字据吧”?我对女儿说道。显然女儿根本就不懂字据是什么,在我耐心的讲解下女儿终于弄懂了什么是字据,因怕我中途变卦,所以非常痛快的点头答应了。眼见一却计划都顺理成章的安排妥当,就陪女儿在公园里开心的玩了起来……
第五篇:母女亲情
母女亲情
我的爸爸是一位军人,在数百里之外的奎屯工作,在别人的话里父亲称为牛郎,妈妈则称为织女。父亲很少回家,家里的一切,自然全落在母亲的身上。
小时候,我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常常一出门就惹一大堆麻烦事。母亲那会又是县委的秘书,很忙!每天都要早出晚归,渐渐的我长大了,懂事了,习惯了,常常帮母亲分担家务。
又是一个“三八”妇女节,我该向可敬的母亲送点什么呢?
“一束康乃馨还是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或者是别的呢?对就是一束康乃馨,妈妈最喜欢鲜花了!”
说罢,我就以最快的速度奔向花店买了十朵带着晶莹露水的康乃馨。粉红的花瓣,小巧精致,新颖美丽,色彩艳丽;露水带着耀眼的光,自然,有着大地母亲的气息。一、二、三------十,朵朵鲜花在店主的装饰下更加芬芳,妩媚。
回到家后,我赶紧将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七点还差十分了,我把手里的花紧紧地攥着生怕丢了,站在门后准备给妈妈一个惊喜。哎!有了上楼的脚步声。对!是妈妈的!“吱”妈妈一定在开门,我赶忙一手拿花,一手伸展,弓腰做好服务生欢迎的动作。“呀”门开了,露出了那熟悉的挂满汗水的脸和疲惫的身躯。看到我的姿势,妈妈一脸迷茫。“妈妈今天是你的节日,祝你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妈妈对这么突然和意料之外的事既惊愕又喜悦。“这是给你的!谢谢你十年来对我的关心!”
“好美啊!”我和妈妈沉境在幸福快乐的笑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