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境与疾病
一.心境与疾病、寿命、灾难
我们讲长寿,有这么四种人长寿: 第一种,没心没肺的人长寿; 第二种,稀里糊涂的人长寿; 第三种,平静的人长寿; 第四种,觉悟者长寿。
到底疾病是怎么来的?有些人整天担心、着急、牵挂、期盼„„各种心情都很多,这样的人就符合一个“患者”的“患”字。心老往上窜,今天担心孩子,明天跟这个着急,跟那个生气,跟这个操心,跟那个害怕„„这还得了!您准备做“患者”吧。心平静才能长寿。
两个“火”字叠起来就是“炎症”的“炎”字,而这两个“火”又是由心变的。一个“人”字,在右边点上跳动的两点,就是“心灵”的“心”。如果有一点跳到左边,那可就麻烦了,就成了“火”字。一个“火”再加上一个“火”,成了“炎症”的“炎”,上火发炎了。
不是有知识的人就能当官,不是有才干的人就能当大老板。现在很多人不服气:“这个人什么也不是,他凭什么当老板、做大官?”你看看人家多平静,人家对人、对事、对钱很平静。人家当个局长就像上趟厕所一样轻松,你行吗?当个班长、组长就激动得够呛,你的容量就这么大。记住,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现在很多人老较劲:“你看这个领导没有什么才能。”他需要有才能吗?天不喜欢有才能的人,只喜欢平静。“天道无私,常予善人”;天喜欢仁德无私,天喜欢宁静祥和。宁静以致远,唯有平静才可以做到久远。
有知识的人叫“小聪明”,那么什么叫“有智慧”呢?大伙儿把“智慧”的“慧”字写出来。你看这“慧”字,下面一个“心灵”的“心”,上面加把“扫帚”来回清扫,于是就获得了生活与事业的双丰收。但是谁能做到清扫自己的心灵呢?人这一生总是在找别人的毛病,有几个人在找自己的毛病?总是擦玻璃找对方的毛病——你看你多么脏!
请你反过来看一看自己——哎哟,我这头原来也很脏!但是,能反观自照者少之又少。所以智慧难得,智慧有一点都叫“大智慧”;聪明再多,也仅仅是“小聪明”。有的人聪明一世,最后到老,什么也不是。聪明不值钱,智慧才是无价的。
人的病是由心生的,命也是由心生的。只要我们能将心灵的垃圾清扫干净,疾病与命运就能扭转。实际上所有的疾病,都是提示人们有了缺点错误,要不然你不可能得病。病是警告、是第一层惩罚,不知道改正,那就不是病了,而是要有灾了。禅宗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句话告诉我们:身体,是心灵的镜子。能认识这一点的人很少。他又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首先能看到自己的心灵尘埃的人就寥寥无几,何况“时时勤拂拭”呢?那么能做到“勤拂拭”的人就更少了。勤拂拭、修心,这是去病改命最好的方法。
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心性、性命、命运。原来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与性。而“性”字,是竖心旁的“心”加上“生长”的“生”——性由心生。
不清扫自己的心灵垃圾就不可能祛除疾病,就不可能转变命运。
现在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没心没肺的人长寿,稀里糊涂的人命好,越认真的人为什么命越惨。谁认真谁倒霉(此“认真”指执著,非循分尽责之认真)。在这个世界里,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活的不是认真,活的是糊涂(不执著)。淡!“看淡”的“淡”字,恰恰是三点水浇灭两团火——“炎症”的“炎”。只有看淡了,才能消炎。什么失恋、什么不顺、什么落榜,什么对方看不起我、排挤我、打击我,看淡一点!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假的,千万别真进去。谁真进去,谁倒霉。
原来处处都在点化人们。怎们祛除疾病改变命运?是由心来改变。第二讲 自然力 “自然力”,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处不在,就是真理,没有大小,没有相,只不过信马克思的叫真理,信道的叫道,信主的叫主,用不同的名词而已。我叫它自然力。
自然力是无上的智慧,是真理的设计者。它具有公平性,让整个世界都处于公平中。以前国营企业好,现在下岗,体现公平;过去戏子地位低遭人辱骂、抬不起头来,现在叫明星了,改了,这就是平衡。
心情
心情分三大类:
一、亢奋的心情,二、不及类的心情,三、气恨心(嗔心)。
亢奋的心情有生气、激动、发脾气、高兴等等。亢奋的心情有个特点,来得比较快,持续的时间一般不是很长,心情的重度比较大,伤害和破坏力非常大。
什么叫不及类的心情呢?内向的、紧缩的力量,比如担心、害怕、犹豫不决、不好意思、胆小、委屈、冤枉、牵挂等等。
不及和亢奋是杠杆的两头,两头都伤害自己,只有站在杠杆的正中间才不倒下。
亢奋伤人呐。什么叫亢奋?觉得自己行,骄傲、自豪、高兴„„带来的就会是不行了。比如爱情激动、玩电子游戏激动、打牌赢钱激动、吃了好吃的激动,这叫高兴类的亢奋;还有生气类的亢奋。
高兴类的亢奋,一般带来命运的挫折是比较大的。过去当国营企业的职工非常亢奋,结果等待的是现在的大批下岗,让你自卑。过去的老年人不追求爱情,离婚的很少;现在追求爱情却普遍离婚,离婚率非常高。因为你越追求可歌可泣的爱情,就会得到越残酷的悲剧。可歌必可泣!有多少“歌”,就有多少“泣”。如果你结婚时亢奋,等待你的将是几十年的生活矛盾。如果你要是当了班长就激动无比,你不容易当科长;当了科长就激动无比,你不容易当处长。小学要是当班干部激动无比,以后不容易有官运,因为当初小时候激动完了,并不知道消耗自己的福报,也不懂反参,于是乎把未来的前程葬送在小学里了。你以为乐完没事了,乐完了就是悲伤。因为孩子小不可能平静,所以小时候当官的,大了多数没官运。孩子要磨,不能给予太多,获得太多。
有的人生男孩亢奋,生个大胖小子,舒服!其实生了个什么?生了个爷爷!你看你输的“程序”,拿儿子当爷爷供着。最后真成爷爷了。等老了,你问儿子:“你怎么不伺候我呀?”儿子说:“从小拿我当爷爷,我怎么能伺候你呀?应该你伺候我。”这个“程序”已经输了十几年,一直对孩子好过了头,你已经拿他当长辈供起来的话,千万别指望他能孝顺你。
现在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倒行逆施!古人讲,“上孝下廉”,现在是“下孝”,向下一代孝顺。结果呢?一代不如一代。老了没人管,国家不就乱了套!下怎么能孝?孩子是枝叶花朵,老人是树干。大树往哪浇水能生长?得往根浇,不能浇枝叶花朵。现在的人,拿枝叶花朵当树根,倒行逆施,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别看物质生活一代比一代丰富,但是烦恼和疾病将一代比一代痛苦。
第二篇:梦境与心境美文
夜已经很深了,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时间过去的真快啊,眼看8月的末底,就要到来了,感觉这两多月的,闲暇,忙碌,烦恼,快乐,都已尽收眼底,看看这些天的故事,为此有些伤感,夏慢慢的也要收尾了,什么都要过去了,该留下的也留不住了,都说岁月可以消磨一些可以化解的东西,可是时间也可以忘却一些东西,留下的对于我们来说珍贵的东西,好像也忘却了不少,真正值得留下的又有什么呢?在多少次成功与失败之间轮回了不少次,同样也磨练了许多的意志力,有些事在慢慢的产生变化,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有可能今天是一个成功者,可明天就有可能是一个杀人犯;有可能今天的挫折,就成就了明天的成功;坚强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或许我们现在还不懂得的东西,终久有一天就会懂得,这段时间,我身边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很多人都在变,我盲目的,看着马路上行色匆匆的行人,喜怒哀乐,都在人们的面部呈现出来,或许人眼看见的不都是真实的,真实的事物往往在于心灵的境界;我盲目的,寻找着和我有一样生活的人,寻找着与我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可是希望再次落空,没有,没有,没有一个和我匹配的人选,我的心也就慢了半盘,我觉得我的世界是与世隔绝的,其实我也觉得我的想法是荒唐的,可笑的,幼稚的,可是人生往往是这样的不如意,往往于自己的想法违背,当那时才发现我们需要融合自然需要融合世界,才发现我们的想法多么的幼稚可笑,天真的像7,8岁的孩童,想象终归是想像,梦就是梦,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我往往掉进了这个漩涡,做着于自己背道而驰的梦境,想象的像花一样,不知深浅的前行,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充满了血腥,血迹斑斑,污染了一个纯真的梦境,乱成一团,我就像站在水中间一样,不敢前行,世间把我丢了下来,却没有为我照路的灯光,黑暗遍布四周,寒冷侵蚀着我的身体,不知不觉的昏迷了,不再醒,从此与世隔绝隔绝。
第三篇:心境如花
心境如花
心境如花
心境如花 很多年了,就喜欢在自家的窗台上养几盆花。缘由很简单,花卉看上去没有灵魂,却总在我心愉时扮靓斑斓的生活;在我心郁时还一份晴朗的心境。那些年,总一根筋似的忧心忡忡。还不是年少时曾与牙塔擦肩而过,落下的“毛病”隐痛不止。女儿尚未出世,就为她备好了塞满赌注的书包。典型的中国式家长,谁不巴望着茅屋里飞出只金凤凰。可通往高校的独木桥上人满为患,更不用说女儿即便是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想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也是没有定数。所以,导致我日思夜想,寝食难安。曾翻出干涩的钢笔,写下期待的心语。浮皮潦草吧,煎熬糟践着纸墨。笔墨走心了,心境则越发的沉重。一天,到下工序的工作间办交接。同龄人,难免同病相怜,话题依旧。心境更是雪上加霜。办完交接时,同事问我喜欢养花不?若喜欢,她培育了仙客来花苗,可挖回去打发时间,冲淡郁闷的心境。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我选择了试试。曾土里刨过食儿,养花该不是手拿把掐。结果应了那句话,“看花容易绣花难。” 第一次养花的人都是如此,盼花心切。恨不能朝种夕开,甚至会拔苗剥蕾,又见不得花卉受半点儿委屈,浇水施肥娇惯有佳。整个夏天都过去了,仙客来那原本红润的球根,被我溺爱得面黄肌瘦,奄奄一息。为此我特意跑了一趟新华书店,买一本《怎样养仙客来》的小册子。原来仙客来到了我的手里,也是不服水土。看来做任何事,都要顺其自然。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之欲速则不达。我只好又讨来仙客来的种子,按其书上讲的步骤照本宣科。埋下去的种子见不得光照,就将其放置在墙角,还蒙上黑色的纱布。种子发芽是个漫长的过程。可我还是忍不住隔三差五的掀开纱布,拿上放大镜查看动静。有时急不可耐了,竟拿来牙签儿,轻轻地拨弄盆土,注定事与愿违。待一个月有余,幸免的几粒种子,才头戴栗色“帽子”,慢吞吞的蠕出土来。我找来几个花盆进行移栽。都说“有苗不愁长。”可也不尽然。两个月过去了,花苗变得枯黄了。原来进入冬季,东北室内温度高,白天的温度刚刚好,夜里过于干燥,导致休眠。我只好把花苗白天放到卧室,夜里搬进厨房,那里相对凉快些。这样做看上去有些麻烦,可还原了仙客来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果然,转年的秋季,仙客来如期绽放。一簇簇兔耳花儿,红的艳丽、白的素雅、紫的高贵、粉的纯情。每每看到它们,似我心结一个个的打开。一扫我烦燥与焦急。心境变的平和安静。接下来的那几年我一发不可收拾,又陆续的培植多种花卉。在这期间,女儿也逐渐长大,考上了自己认为理想的大学。如今又在市内的一家三甲医院做医生,圆了我们父女的心愿。等待的过程是一种煎熬。特别是新手上路,不识路标,走点儿弯路在所难免。就像第一次下厨的主妇,以为按照食谱炒菜,便可尝到人间美味。怎奈也有个咸淡不均,生熟不定的。可一旦技艺纯熟,记忆深的还是见习的过程。就好比养花,我们知道,花养到一定时期便会盛开。但能否在自己手上绽放,少些定数。在事物发展的走向面前,人略显脆弱。而真的等到花开时,落花将等待时日,往往又期待孕育下一个花期。等待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还好比我养花,其意不在观花赏叶,就享受花草扦插成活的过程。至于花卉的品种我并不挑剔,记得开花的盆栽都是最美的就好。其实花卉界缺少裁判这个行当,花卉自己又不会分个高低贵贱。即便是真的有了阶级,也是他人的意愿,强挂的标签。只要养花人爱花、懂花、精心打理花,哪怕是很普通的品种,都能使其起到美化生活,营造温馨氛围,陶冶性情,修炼心境的目的。当然,我非黛玉,没有怜香惜玉的感受。只是想让花草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只是想让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心境。作者 孙成功
第四篇:步行心境
步行
住进小区没多久便加入了“步行者”的行列。
机关生活小区坐落在海拔400余米的小顶山北麓,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及其家属们,上班下班就是上山下山的过程:有的骑摩托,有的坐专车,有的骑自行车,那些逛逛悠悠找省劲的蹭个便车、坐个“公交”、打个“面的”也挺随意,于是,上班进
城的路上组成了一道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风景。从长计议,我选择了步行。
步行挺好,每天一趟来回,自由自在或紧或慢地摆动着四肢,无拘无束。偶尔坐坐顺路的小车像欠了人情似的,陪着笑脸说着好话浑身不自在。下步走,来去轻松没负担,比自行车优越,比摩托车经济。“50路”车也不常坐,等车挤车怪累人的。还是步行实惠,常有二人同行,边走边说不觉路远。
步行很好。从宿舍到单位三点一线,折算起来有三处弯道、一段平路,五个陡坡约四里路程。途中有学校、商店、村庄、小巷,有林荫集市、小桥流水,一年四季变化着的弄堂街面,可随时驻足或介入或观赏或思想,淘洗一下感受民俗的乐趣。据中医介绍,脚是人的第二心脏,穴脉集中,紧走慢行亦趋亦登都是有节律的保健按摩过程,省却了“中药泡足”的费用,也免去了登山跑步之累。其实半小时的路程捎带着购物买菜走街逛店看车来人往挺惬意的。既节省了能源又维护了环境,同时也缓解了工作竞争带来的压力、奢侈腐败滋生的疾患,使生命健康而富有弹性。消除杂念,看云卷云舒,放下功名利禄才能使步行成为一种散淡。
第五篇:外境与心境美文摘抄
某地一个煤矿塌方,五名矿工被困在井下。他们被挤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黑暗,潮湿,空气稀薄。好在那里有一个浅浅的水坑,水坑里大度地渗出些肮脏的淡水。这使得他们的生命,得以暂时的延续。
五个人中,有一个是在井下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矿工,其余四人,全是刚下井时间不长的小伙子。已经挺过了两天,仍然没有会被搭救的迹象,他们开始绝望。尽管黑暗中谁也看不到别人的脸,但他们可以听到不断有人发出的绝望叹息。当恐惧的时间抻长,就不再有恐惧。恐惧变成了更加可怕的绝望,好像所有人都在等待死亡。
突然老矿工轻轻地咳了一声。
老矿工说,你们听说过十几年前的那次塌方吗?
四位小伙子当然听说过。那次塌方被很多人很多次地讲起。他们还知道,那次塌方死了很多人。
老矿工接着说,可是你们不知道吧,我是那次矿难的幸存者之一。的确,我们不知道。——他们很少和老矿工聊天。
那次,我熬过了八天。没有吃的,没有水,没有光。可是我还是熬过来了。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吗?
老矿工感觉到黑暗中的四双眼睛,突然闪现出光芒。
是啊,你吃什么呢?有人间。
老矿工却不答。
会不会挖蚯蚓吃?……这里有蚯蚓吗?有人硬撑着站起来,点亮唯一的一盏矿灯。他在水洼边,真的挖出了几条蚯蚓。
水呢?有人间。这不用管。有人回答,现在,我们不是有水吗?就算你吃蚯蚓,可是你不害怕吗?又没有光…..这也不用管。又有人回答,我们现在还有一盏矿灯,我们幸运的多。
不管怎么说,这八天时间,也太漫长了吧?有人间,你会做些什么呢?只是躺在那里吗?
老矿工仍然不答。事实上,自从他抛出了那个问题后,就一直保持着沉默。
我们可以这样。有人建议,每人轮流讲故事,讲得有趣些。说不定这样可以让时间过得快一些。
于是他们开始讲故事。除了睡觉的时间,他们都在讲故事或者听故事。现在他们没有时间绝望,或者,他们为什么要绝望呢?有人在没有伙伴没有食品没有水没有光的矿井下熬过了八天,现在这个人就在他们中间,为什么要绝望呢?
最终他们得救了,在被困在井下的第五天。当然,每个人都很虚弱。可是救援人员发现,当他们被救出时,每个人都很平静。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恐惧,绝望,以及突然获救的无所适从。他们就像在那里等待一辆晚点的班车,现在,班车终于来了。
几天后,四个小伙子找到老矿工。他们要对老矿工表示感谢。他们说,假如没有你的经验,也许,我们都会死在深深的地下。
可是我没有给你们任何经验啊!老矿工说,除了轮到我讲故事,我不是一直都在沉默吗?其实,找蚯蚓,讲故事,给自己信心,不都是你们想出来的吗?你们应该感谢的,其实是你们自己啊!
四个小伙子想想,也是。不过他们对老矿工能独自一人在黑暗的井下挺过八天仍然赞叹不已。现在他们急于弄明白的是,这个老矿工,他是怎么熬过那八天的?
我根本没有经历过那次矿难。老矿工说,那几天我正在休假。……在井下熬过八天,其实是我虚构出来的。
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将四个年轻人挽救。只因为,他们坚信,曾经还有比他们正在经历的更为可怕的灾难。有人在那样的灾难里挺了过来,并且这个人就在身边,这样的事实,给了他们无限的信心。
其实环境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人的心境。